幼兒園小熊你長大了嗎說課稿。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yīng)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不聽話,你的操心用對地方了嗎?”,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很多家長喜歡說:我是對的,是為孩子好!但是您想過沒有,如果有一場親情戰(zhàn)爭,世界上會有能戰(zhàn)勝孩子的家長嗎?很多家長喜歡和孩子講道理,總以過來人甚至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和孩子講,因為他們深信,自己講的這些道理都是對的,不是前人留下千古名言就是自己幾十年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怎么會有錯。正是有著這樣的信念,家長會變得愈發(fā)理直氣壯,甚至是憤怒咆哮,其結(jié)果往往是和孩子走得越來越遠。
在孩子尚未有思辨能力的時候,他只能憑借感知到的態(tài)度進行判斷,因此對于家長的憤怒咆哮,他只能理解為,家長是帶著惡意的,他不喜歡,因此他會做出哭鬧的反應(yīng)。
如果面對十幾歲的孩子,他已然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喜好,面對家長的說教,他會駁斥,碰上心情糟糕時,會選擇轉(zhuǎn)身走開,不聽就好了,反正家長不懂我?!昂⒆诱娌宦犜挘课視λ麊??我可都是為了他好??!”估計這是大部分家長此刻的心理感受。曾經(jīng)的乖寶寶哪里去了?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您想過嗎?
1、您有多久沒和孩子好好地聊天了?
家長可能會說,我天天都在和孩子說話啊,注意聊天前面有一個關(guān)鍵詞“好好地”。如果只是每天催促孩子寫作業(yè),詢問考試成績,數(shù)落孩子,這并不能稱為好好地聊天。
好好地聊天是家長能和孩子坐下來,有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有一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當然最好能有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比如家里溫馨的客廳,或者樓下公園等等。
關(guān)于時機:最好不要在考試前后,這樣無形中會讓孩子感到有壓力,即便這并不是家長的本意。建議在孩子比較放松的時候,比如做完作業(yè)的周末,家里人一起慶祝的日子等等,總之要整體氣氛是溫馨的,讓人放松的。往往在這個時候,孩子能在無意中流露出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關(guān)于話題:建議不要以學習考試等作為話題的切入點,這些東西是在聊天的過程中,順便帶入的。孩子不喜歡家長過多干預自己的學習,就和我們不喜歡每天被領(lǐng)導追著問目標問業(yè)績是一樣的。
不知道和孩子聊什么,是很多家長的苦惱。通常我會引導家長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可有家長反映,孩子除了玩,別的什么都不感興趣。真的是這樣嗎?我想對這樣的家長說,家長可能真的忽略孩子太久了。孩子的成長是方方面面的,家長把注意力過多的放在他的成績上,久而久之,家長也就錯過了孩子成長之路上的很多精彩。
孩子的興趣是多樣化的,有人喜歡籃球,有人偏愛看電影,有的則喜歡自己動手做些小玩意,總之和學習有關(guān)也好,無關(guān)也罷,作為家長,也要嘗試著去了解,去聽孩子說。
2、您說話時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重要的事情,其實不需要說三遍,一遍就夠。當家長不停地重復一件事時,如果孩子沒有做出任何反應(yīng),家長的內(nèi)心其實是崩潰的,壞情緒自然而然就會爆發(fā)。
和孩子聊天第一要有耐心,要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孩子聊天第二要懂傾聽,給孩子留有陳述自己想法的余地;
3、您和孩子說話有沒有就事論事?
很多人說話愛把話題扯得很高很遠,毫不避諱地說,這是女人常愛走的路線。和自己的另一半爭論時,總是剪不斷理還亂,談今論古,上綱上線等等,前提是另一半已經(jīng)有了包容能力,可孩子就不一樣,在他看來,這樣的家長就是一個字“煩”。
就事論事其一,只說眼前的事,不說過去的事
比如孩子今天沒做作業(yè),就去玩游戲了,破壞了之前商定好的規(guī)矩,那家長要做的就是和他談“破壞規(guī)矩”這件事,而不是把之前孩子犯的錯,都一一說個遍。本來孩子理虧的事,如果先聽到的是一通數(shù)落,他還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今天的行為嗎?
就事論事其二,只說具體的事,不說抽象的事
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牽扯到孩子的未來,更不要動不動就拿上大學說事。上大學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如果總是在這種糟糕的場景中被提到,孩子心生反感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就事論事其三,只說當事人,不說其他人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好的嗎?我想家長只是嘴上說說,其實心里還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最棒,孩子不在場的時候,估計沒少夸吧??蔀槭裁床话堰@種夸獎在孩子面前表達呢?反而偏要拿別人家的孩子當樣板。
夸別人家的孩子是一方面,有的家長甚至還會援引所謂“壞孩子”的例子,比如“家長看誰誰家的孩子,你要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和他一樣......”人各有自己的選擇,這種帶著有色眼鏡的評價,對孩子品格的塑造其實是無利的。
看完這些,抓緊時間,找個時機,和孩子好好地聊一次天吧。這樣的聊天,才是有效地溝通。自己認為正確的,其實未必是正確的,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看家長從什么樣的角度看。聽聽孩子的想法,他未必是錯的,即便有錯,也要先學會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然后才是進一步地引導。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有出現(xiàn)一段不聽話反抗家長的時期。比如寶寶1歲多時,個體意識開始發(fā)展,不愿隨意聽從別人的安排,而是憑借自己的判斷與思路來為人處事,到2歲時尤其明顯。
但多數(shù)父母已習慣于讓寶寶聽從自己的指令,凡事替他安排,一方面是出于父母之愛,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識的狹隘,總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fā),希望寶寶服從于自己。因此,當寶寶開始獨立思考時,“不聽話”的沖突就油然而生。
父母應(yīng)該坦然面對這種沖突,不要條件反射式地想利用強勢手段來解決,這可能使寶寶將來唯唯諾諾缺乏主張,或成為陽奉陰違的人,或讓他誤認為暴力才是解決沖突的最好手段。
當沖突產(chǎn)生時,家長要給寶寶充分的尊重,這樣不會傷害寶寶自尊而使沖突加劇,然后再跟寶寶溝通,站在他的立場想想解決矛盾的辦法。如果寶寶的想法只是違背大人的意旨,本身沒有原則性的對錯,那么多數(shù)情況下要尊重他的想法;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那么父母就要堅持原則。
父母如果能把寶寶當成獨立的人,凡事平等商議,寶寶將來不僅能夠獨立思考,善于解決問題與把握發(fā)展機會,而且喜歡與父母交流思想與分享酸甜苦辣,這才是天倫之樂。
作為父母,你可能很羨慕那些聽話的好孩子,也可能你一直苦惱于如何讓你的孩子聽話。現(xiàn)在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讓孩子聽話,你的努力就用錯了方向!
嬰兒期的時候他不肯喝奶、不肯睡覺;
幼兒期的時候他天天大鬧,什么都不要;
再大一些,他總是去破壞規(guī)矩,
父母不管說了什么,他都像沒有聽到一樣。
他總是違背你的意愿,
總是在挑戰(zhàn)你的底線,
總是拒絕合作。
這樣的孩子,有各種標簽,比如固執(zhí)、霸道、叛逆......你會不會想,到底是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出了問題,還是你很不幸、生出一個專門來折磨你的小鬼頭?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上面的描述,
那么我要恭喜你,
你有一個,
意志力超強(strong-willed)的孩子。
別生氣,我不是在說反話。你的孩子你自己了解,你看看,他是不是也適用于以下的標簽: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獨立、堅持、聰明、精力旺盛...
如果你點頭,這說明你的孩子確實是個意志力超強的小朋友。他之所以可以適用于正反兩方面的標簽,不是因為我在玩文字游戲,而是因為,他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你。
意志力超強的小孩都有自己的主見
作為父母,你可能很羨慕那些聽話的好孩子,也可能你一直苦惱于如何讓你的孩子聽話?,F(xiàn)在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讓孩子聽話,你的努力就用錯了方向!
在外看似搗蛋的行為,他其實只是在順從自己的心意。
因為他天生個人意志很強,所以他不肯僅僅因為別人告訴他該這么做就去做一件事情,他一定要自己去理解做這件事的道理,當他理解了,他就會去做。
換言之,他天生就要做對的事情,所以作為父母,你要做的是教他什么是對的事情。
接受孩子的性格
父母往往很早就知道孩子是一個意志力超強的人了,從心底接受孩子的性情,可以讓父母不那么焦慮,不會經(jīng)常性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么。
意志力超強的小孩總是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比如燈亮的時候會燙到、杯子丟到地上會碎掉,你知道他總是要做過實驗才肯信,你也不會因為他做了這些事情而氣急敗壞。
用慣例代替角力
碰上意志力超強的小孩,父母往往不知不覺的就進入與孩子的角力。他不要睡覺你就偏讓他上床;他只肯吃擺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你就偏偏要告訴他,桌子上的食物每一樣都必須吃。
你這么做,是因為你覺得這是對的事情,也許潛意識里,你也要教會孩子服從你,但是從孩子的角度看,他不覺得這是對的事情,他只覺得你在打壓他的意志(雖然他并不能把這一點明確的講出來)。
遇上意志力超強的孩子,不要硬碰硬,要用慣例代替角力。“我們家的規(guī)范是8點鐘熄燈上床”,“我們家的習慣是桌上的食物每樣都吃一點。”
這種方法不一定能讓孩子合作,但是起碼,你們不會進入“誰的意志更強大”這樣的戰(zhàn)爭。
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quán)
意志力超強的孩子追求的是獨立,他要自己探索、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所以父母要讓他感覺到,他的這種追求是受到尊重的。怎么做呢?給他更多的自主權(quán)。
讓孩子選擇,但是是有限的選擇。你提供選項(這兩件外套你要穿哪一件),不管選哪個你都可以接受;而孩子做了選擇,就覺得是自己意志勝利了。
當孩子要在選項之外做選擇時,做好額外的準備。孩子不肯穿外套,哪個都不選,你可以說,好吧,那就不穿。不過媽媽帶一件出去,如果你覺得冷,再穿上。
多傾聽孩子
意志力超強的孩子往往非常注重自己的想法是否獲得重視,即使他還小,還沒
有什么真正的想法,但是如果他要說,爸媽要平心靜氣的聽。
即使孩子正在做一個你覺得不合理的要求,爸媽還是要聽他說,聽聽他到底有什么理由這樣要求。
不管孩子多難搞,請慎用暫時隔離法!
很多爸媽在沒有意識到孩子其實是自我意志強的時候,往往會在孩子講不聽的時候采取教訓的手段,而我們這一代的父母經(jīng)常用的自以為是的溫和的教訓手段就是暫時隔離法(Time-outs)。
很多教養(yǎng)書籍都會建議父母使用暫時隔離法來代替體罰和責罵,認為這樣可以讓小孩冷靜和有反省的機會,同時又不用受到心理和身體的傷害。
但是現(xiàn)在卻有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重復使用暫時隔離法反而會帶給小孩情緒和行為的負面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臨床精神學的科學家們根據(jù)腦部的研究顯示,小孩重復的經(jīng)歷被隔離、拒絕、孤立等處境,不只會實際的影響腦部的結(jié)構(gòu),從腦部活動的層面來說,被強迫隔離的感覺就等同于身體的傷害。
因為他們被要求獨自的去面對自己所有的情緒和困境!小孩會感到被遺棄,不被愛,內(nèi)心里往往會想:“你不是說不管怎樣都會愛我的嗎?為什么當我感到害怕、無助、難過時,你卻把我孤伶伶的留在這里?”
面對父母的處罰,你要求孩子去冷靜的反省會不會有些太苛求了呢?;也許經(jīng)過幾次“隔離”后,小孩再也不會反抗,會乖乖的坐在角落里,甚至會唯命是從,但是我們怎么可以確定他們是真心的知道悔改,而不是一心只想要逃離“隔離”的窘境呢?
雖然每次反省后,我都會跟小孩有一段悠長的交談,確保他明白我的用心,所以我們的關(guān)系一直都保持得很不錯。但是從他激動的反抗情緒中,我可以確定暫時隔離法對小孩的心理一定有某程度的影響。
不要體罰,也別使用暫時隔離法,我們可以怎么做?
陪孩子一起渡過艱難的時刻(Time-In)
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因為不用功念書,所以被學校要求我重念三年級。當時我心里面很慌亂,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貪玩真的需要付出代價的。
拿著老師發(fā)的成績單,心里充滿忐忑和不安,心想這一次一定會挨一頓罵了。回到家后,正發(fā)愁要怎樣跟媽媽說,原來老師早就跟媽媽通過電話了。但是媽媽的反應(yīng)卻出乎我意料之外,她不但沒有罵我半句,反而跟我靠在一起,陪著我一起哭泣。
如果當時我媽媽跟其他的父母一樣,罵我,放棄我,我可能會變得完全失去自信心,甚至會放任自己,反正我已經(jīng)被認為是不用功的小孩;但是我媽媽的反應(yīng)反而讓我感到慚傀,我才真的開始懂得反省。
說也奇怪,從此以后,我就真的好像長大了一樣,再也不需要媽媽擔心我學業(yè)上的問題。其實當我們感到沮喪,難過時,我們更需要有人陪伴在身邊。
Time-In讓父母在小孩感到困惑、情緒失控時,作為小孩的指導,積極的和小孩溝通、建立良好關(guān)系,之后再共同找出解決的方法。
辟一個安撫角落(Comfort Corner)
很多父母會認為,當小孩犯錯時,我們自己本身就已經(jīng)很火大了,還怎樣可以好好的跟小孩溝通呢?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安撫角落。
在小孩都還沒有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前,就要求他們獨自的面對,這樣是不公
平的。與其把小孩丟在一個冷冰冰的角落冷靜,倒不如給他們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教導他們處理情緒的方法。
安撫角落可以是在睡房里、或是客廳的沙發(fā)上,一個有枕頭、玩偶、圖書、畫紙、蠟筆、音樂等可以安撫小孩情緒的環(huán)境。
當小孩,或是大人的情緒都開始失控時,我們應(yīng)該帶著小孩離開現(xiàn)場,找一個舒適的角落,坐下來,教導小孩利用看圖書、畫畫、抱玩偶等方法來抒發(fā)心里的不愉快,同時分散小孩剛才激動的情緒。
如果孩子的情緒還是沒辦法平復,我們可以把小孩抱起來,由上往下的輕輕撫摸小孩的背,低聲的發(fā)出“噓”聲來安撫小孩。當雙方的情緒都平復后再進行溝通。
引導孩子到正確的行為上(Do The Right Thing)
其實,我們不用每一次都跟小孩正面交鋒,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來避免跟小孩的斗爭。
比如我家孩子還小的時候,很愛進去我的房間,把我桌上的東西,不管是什么,都通通拿來看一下、玩一下。
有一次不小心的被他拿到一把小剪刀,當時我心想,如果我跟他說不要,反而會引起他的注意和興趣,在搶奪剪刀時可能會更容易發(fā)生意外。
所以我假裝沒事的拿起身邊的一個袋子,然后笑笑的對他說:“麻煩你幫我把它放進袋子吧!”
孩子聽了后,很順手的就把剪刀放進袋子里,過程中一點反抗跟猶豫都沒有。當危機解除后,我再跟他解釋剪刀是危險的東西。
教養(yǎng)意志力超強的孩子,對爸媽來說確實很辛苦、很有挑戰(zhàn)性,但是如果爸媽能夠進入他的內(nèi)心,了解他的想法,同時引導他的行為,那么“回報”也是豐厚的!
因為他獨立、堅持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熱誠,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往往會擁有誠實、果敢的品格,當我們看到孩子走到這一步時,所有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孩子不聽話是許多家長的苦惱,我從行為療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并提出了“對治”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句話: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當然不會聽話。
因此,在給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須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叫三歲的孩子大公無私,學“孔融讓梨”,這是很難做到的。上幼兒園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動,讓他半個小時靜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課或做作業(yè),那是很難的。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區(qū)別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門功課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不了解孩子的個性,一廂情愿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種類型的人是不現(xiàn)實的。
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齡。不同年齡的孩子認知和行為功能的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其次是個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方面領(lǐng)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實際能力。有些家長比較關(guān)注孩子,對孩子的能力和特長了解得比較全面;有些家長工作忙,跟孩子接觸比較少,了解就少。
有人擔心,只讓孩子做會做的事而不讓他做不會做的事,孩子怎么能進展呢?請看第二句話。
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他不會做的事。但是,這件事不能太難,應(yīng)該以“跳起來夠得著”為原則,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須能夠做得到。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鼓勵和監(jiān)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
許多家長言教太多而身教太少。他們經(jīng)常教導孩子怎么做人,至于他能不能做到,做到了沒有一概不管,或者發(fā)現(xiàn)沒有做到就批評幾句或棍棒相加。一概不管的結(jié)果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或者聽進去了,但理論脫離實際,言行不一。而批評和處罰的后果是,孩子學會了說謊。換句話說,過分強調(diào)結(jié)果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家長應(yīng)該多多關(guān)注過程,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務(wù)。
陪伴就是監(jiān)督,同時也是指導和鼓勵。如果孩子真的不會做,那怎么辦呢?放棄肯定是不行的。家長應(yīng)該協(xié)助孩子做。注意,是協(xié)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長看孩子不會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親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孩子不予理睬,母親一邊罵一邊把他的房間收拾了。
三、做到了要及時獎勵
根據(jù)行為療法的理論,一種行為能不能建立起來,效果是關(guān)鍵。帶來效果的行為會保留下來,沒有帶來效果和帶來負面效果的行為會消失掉。
孩子做到了,家長視而不見,孩子會覺得做不做一個樣,以后就不會那么熱心地去做,對家長的指令聽而不聞。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聽話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怎么還要“額外”的獎勵?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經(jīng)地義!他們只看效果。
所以說,獎罰是必需的。那么,獎和罰哪個更好呢?從“局部”的作用來看,獎和罰沒有區(qū)別。但是,從長遠利益和人格發(fā)展的角度來講,獎優(yōu)于罰。罰可以消除不良行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為,行為的總量就會減少,變成“無所事事”。獎有利于建立好的行為,而好的行為多了,不良的行為自然就少了,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獎勵會使人變得樂觀、積極、自信、卓有成效,懲罰會使人變得悲觀、消極、自卑、一事無成。
前面提到,懲罰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其實,獎勵也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只是程度輕一些。所以,應(yīng)該避免單純的獎勵。不要早上下一個命令,晚上回來檢查或聽匯報。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務(wù),到了年底來驗收。這樣會滋長“不誠實”的品性。應(yīng)該把獎勵和監(jiān)督結(jié)合起來,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wù)。從某種意義上講,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種獎勵。
聽到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第一反應(yīng)就是“不聽話就大聲訓斥,再不聽就打屁股”。
打孩子似乎依然是家長們心中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但是在孩子的接觸范圍越來越廣,心智發(fā)育越來越成熟的現(xiàn)在,打孩子并不會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讓他產(chǎn)生很多的負面情緒,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很大的不利。
1.打孩子為寶寶做了打人的榜樣
家庭是教會孩子如何處理爭端的訓練營,打孩子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示范,即處理爭端可以用侵害性的方式。
2.打孩子會影響孩子的自我判斷和評價
父母花大心血對寶寶自珍自愛的培養(yǎng),容易在呵責和責打中消失,使孩子認為自己是壞孩子。
3.打孩子貶低了父母的價值
貶低了父母的角色,會使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畏懼,卻同時削弱了持久的威嚴和孩子的敬重。
4.打孩子損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
打孩子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了鴻溝,之間的親情受到了消極的損害,甚至影響到家庭關(guān)系。
5.打孩子可能會導致虐待
體罰是逐漸升級的。當你以為打屁股只是“小小的”懲罰,但卻可能在你強硬的手和孩子堅決的態(tài)度之間角力過程中,
升級為對孩子的虐待。打屁股實際上很有可能是虐待的前奏。
6.打孩子并不能改進孩子的行為
打孩子的目標是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
正確的制止孩子錯誤行為的方法是,要在孩子的內(nèi)心建立起他自己不再去重復錯誤行為的堅定信念,
即鼓勵孩子形成內(nèi)在的自我控制。
但打孩子并不會在形成內(nèi)在控制力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而只會增加孩子的屈辱感。
7.打孩子激起父母及孩子心中的怒火
孩子們依靠自己獨特的對公正的判斷方式,常常覺得打孩子是不公正的。
不公正感會加劇孩子心中的屈辱感,傷害其自尊心,從而導致孩子心中的怒火增加。
8.打孩子給孩子留下痛苦的回憶
孩子鬧孩子被打的記憶將會破壞原本對于成長經(jīng)歷的美好回憶。這對人一生的心里感受而言并不美好。
9.打孩子存在長期不良影響
除了會對孩子的肉體形成創(chuàng)傷,其危害還包括引起交際障礙、心理困擾,引起父母與子女溝通障礙,對他人實施侵害性行為增多等長期性不良影響。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p>
——————————————————
讓父母與孩子保持密切關(guān)系的一項最重要的技巧是傾聽,而不是教育、建議或提供解決方案。
這些東西不僅孩子不需要,還會阻礙他們形成自己的想法。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會神的傾聽。
有時,你需要傾聽他的語言;
有時,你需要觀察他行為傳遞的信息。
優(yōu)秀的傾聽者需要傾聽弦外之音。
要想孩子“聽話”,首先家長要——“學會傾聽”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傾聽者,只需培養(yǎng)優(yōu)良習慣。但是,與所有習慣一樣,傾聽習慣需要實踐。那么,如何培養(yǎng)傾聽習慣呢?
1.記住閉上你的嘴
“傾聽”的字母還可以組合為“安靜”,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2.當你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專心
面對孩子,你是否隨口應(yīng)付、被迫答復、被動反應(yīng)?如果是,按下你內(nèi)心的暫停鍵。(是的,有時,你的確需要按下這個暫停鍵。這一過程僅需3秒鐘時間。)停止工作,深呼吸,然后合上你的筆記本??粗⒆拥难劬?,專心傾聽。
3.注意孩子開始講話的方式,然后做出回應(yīng)
你必須具有很強的自律精神,才能迫使你將注意力從手頭工作轉(zhuǎn)移到孩子的問題上。這是一個重要信號,孩子可以據(jù)此判斷,在他需要你的時候,是否可以信賴你。孩子主動發(fā)起的講話比你的詢問重要得多,例如,你可以借機了解今天學校發(fā)生的事情。
4.如果你現(xiàn)在不能聽他講話,應(yīng)該這樣答復他
“我聽到你對這事感到憤怒,我希望我們能夠認真討論。不過,現(xiàn)在我需要安排大家去上學,所以暫時還不能和你討論。我們可不可以定一個時間,就在今天晚飯后討論怎么樣?”然后,一定不要忘記你的許諾。按時和他討論。這樣,你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5.要全神貫注
現(xiàn)在是你傾聽孩子講話的時間。工作問題可以先放一放。孩子能夠感受到你是否在真正傾聽。他可能不會流露出來,但是當你假裝傾聽,實際心不在焉時,他的自信心會受到傷害。
6.為了開啟對話,要積極確認并反映他的感受,不要進行判斷或給出建議
“你對弟弟非常生氣”和“你似乎擔心今天的野外旅行”,這些都是開啟對話的方法;“你必須努力和弟弟相處”和“不要過分擔心野外旅行,你必須去”,這些都會結(jié)束對話。
7.提出非判斷性問題,鼓勵孩子給予真實答復
“今天午飯時你和誰坐在一起?”或者“拼寫測驗怎么樣?”比“今天上學怎么樣?”要引出更多談話內(nèi)容。以“為什么”開頭的問題常常讓孩子處于戒備狀態(tài):“你為什么穿那個?”與“對于今天的野外旅行,你認為大多數(shù)孩子會穿什么衣服?”相比,后者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會神地傾聽。
8.不要急于提出方案或建議
這意味著,你必須控制自己對問題的憂慮。你的孩子需要一個宣泄的機會,否則他無法更好地思考。然后,他還需要一個思考解決方案的機會,在此基礎(chǔ)上,他才能培養(yǎng)自信和能力。
9.確保話題的安全性
如果內(nèi)心憂慮,人們是無法認真傾聽的。如果他們感到不安全,他們通常會退縮或攻擊,大腦的思維功能則會隨之關(guān)閉。如果你看到孩子表現(xiàn)出憤怒、恐懼或悲傷的情緒,要及時與他重新建立聯(lián)系。告訴他,同時也告訴你自己,你非常愛他,你有責任找到一個適合所有人的解決辦法。
10.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到對話的安全性
不要過于摻入個人色彩。首先,深呼吸一下。如果你感到負有責任(“我原本可以阻止這件事!”)或者恐懼(“我不敢相信這種事發(fā)生在我孩子身上!”),你要努力鎮(zhèn)定下來,將你的感受放在一邊?,F(xiàn)在不是分析你的時候,內(nèi)心憂慮于事無補。事實上,無論你的孩子在講什么,你都可以稍后再處理自己的感受。提醒自己,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處理好這些棘手的感受。當他心情穩(wěn)定之后,幫助他制定正確的行動計劃。
如何讓孩子聽我講話?
父母們提出的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是,“我如何才能讓孩子聽我講話?”孩子的頭腦中有很多想法,從午飯時和誰坐在一起到足球選拔賽,再到最新的計算機游戲。在他們的名單上,父母的座次相當靠后,讓我們頗為尷尬。即使蹣跚學步的孩子,關(guān)心的事情也與我們不同。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要在此時此刻洗澡!
當然,向我提出這一問題的父母們并未真正思考傾聽話題。他們希望弄明白的是,如何讓孩子照他們說的話去做。那么,秘訣是什么?先建立聯(lián)系,再試圖糾正。下面,我們詳細講述一下具體做法:
●在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前,不要開始講話
主動與孩子接近,輕輕觸摸他??粗难劬?,直到他抬起頭來。然后,開始講話。如果由于某種原因你不能這樣做,務(wù)必確保吸引他的注意。例如,當你正在開車時,可以這樣說:“我能告訴你點兒事情嗎?”
●不要重復講過的話
如果你已經(jīng)問過一遍,孩子沒有做出回答,不要簡單地重復。你沒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時,你應(yīng)該重新返回第一步。
●言簡意賅
大多數(shù)父母講話太多,弱化了要傳遞的信息,失去了孩子的注意力。當你向孩子作指導時,要盡量言簡意賅。
●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
如果你正忙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的配偶命令你停下來做另外一件對你不重要的事情,你會有何感受?你是否會不予理睬?但是,如果你贊同他的觀點,效果就會大為不同:“我知道,現(xiàn)在很難停下來,親愛的。但是,我需要你……”
●尋求合作
沒有人喜歡聽他人頤指氣使地下達命令。所以,要語氣溫和,給出選擇。“現(xiàn)在該洗澡了。你是想現(xiàn)在去,還是過5分鐘去?好的,說定了,5分鐘,好嗎?我們拉鉤?!?/p>
●要安慰,不要責備
當我們情緒波動時,孩子就會關(guān)注我們的情感,忽視我們傳遞的信息。如果你的目的是讓大家都上車,不要浪費時間思考你第一次要求時他們?yōu)槭裁床宦犇愕脑?。這樣做,只能讓大家心情更加糟糕,包括你在內(nèi)。你該深呼吸一下,幫助孩子準備上車。上車之后,你可以讓他們幫你想辦法如何準時走出家門。
●設(shè)定例行活動
例行活動越多,你作為操練官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孩子在做日?;顒訒r你為他們拍了照片,并將它們張貼在一面小小的招貼畫上,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他會對這些事情擔負起責任來。你的職責僅限于提出問題:“離開家之前,你還要做什么?我們來檢查一下?!?/p>
●做專心傾聽的榜樣
如果孩子向你講述白天發(fā)生的事情時,你的眼睛卻在盯著自己的電話,你這是在告訴他如何處理家庭交流。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聽你講話,就要放下手頭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這只需幾分鐘時間。
當他是學齡前兒童時這樣做,當他十幾歲后,還會愿意和你談話。你會對自己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
【編者說】
1、只有我們先學會了“聽話”,孩子才有可能變的“聽話”;只有當我們開始從“上帝”的寶座上走下來的時候,放棄了命令、安排,才有可能與孩子更好的建立起連接,而只有先建立了連接,才能有更好的溝通與合作
試想一下,一個對你既不理解、又不尊重,完全無視你內(nèi)心感覺的人,你還愿意與他溝通、合作么?你心中不會對他的命令與安排產(chǎn)生敵意與抵觸么?甚至在對方和你說話的時候,你心里都在小聲嘀咕著詛咒他……可以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或許就會有一兩件記憶深刻的事情令你難忘,雖然那時的你還小,不明白自己為什么那么憤怒與不滿
同理,如果你能想通自己的感受,那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孩子的感覺了。并不是孩子不想“聽話”,而是被家長的行為推到了那個“不聽話”的位置上了
請永遠記得:孩子是一個有自主意識、思想的,獨立的人
2、很多時候我們情緒失控,不能保持平靜的狀態(tài)面對孩子的問題,是因為自己的大腦自行運轉(zhuǎn)機制所致。慣性思維會使得我們忽略了眼前這件事并沒有多么嚴重、糟糕,而是聯(lián)想起以前一系列孩子令你不滿意的事情,甚至預想出可怕的未來,這些聯(lián)想疊加在一起,就會使你變的焦躁不安,憤怒指數(shù)直線飆升!進而失控爆發(fā)
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別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你要做的只是處理眼前這件事,而不是制造激化矛盾或是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3、聊起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聽過太多父母的頭疼抱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溝通、合作呢?除了今天文中講到的尊重、傾聽,還涉及到家長的說話語氣及方式,是父母一定要了解的!奶爸就介紹給你看兩篇專門講語氣與方式的文章
跟不聽話的孩子過招
家長通常有一個苦惱,我們那么愛孩子,孩子卻不聽話,讓大人煩惱不已。不聽話,也就是不聽從指令。今天,我只用兩招幫助家長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一.不聽話的常見現(xiàn)象
1.老要吃垃圾食品。
2.喜歡買東西。
3.不好好吃飯,不愛吃蔬菜。
4.不按時睡覺。
5.習慣對大人說“不”。
不聽話的原因
家長原則性不強。當你說不行時,孩子堅持哭鬧,你就妥協(xié)了。這個過程,孩子從中得到了實惠,這種行為就會增強。也就是說:不聽話其實是我們家長強化的呀!
解決問題的兩個絕招:
1.建立規(guī)則,有獎有罰。
2.父母老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
建立規(guī)則要跟孩子講清道理,讓孩子理解你的決定。決定前并給孩子兩次提醒,獎勵前有提醒,懲罰前有警告。兩次過后,堅決執(zhí)行。你就準備第一次孩子大鬧天空的情形。關(guān)鍵是第一步,家長決不讓步,只管執(zhí)行,可以哄孩子:你哭,媽媽也傷心。可規(guī)則是你同意的,一定要執(zhí)行。就像我們從不批評老師遲到,但會笑嘻嘻的把工資扣了。執(zhí)行規(guī)則,父母老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是原則。孩子很聰明,他會利用家長對他的愛步步進逼,我們可以愛他,但不能讓他違備規(guī)則。
總結(jié):大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立規(guī)矩→執(zhí)行前警告→堅決執(zhí)行→大人統(tǒng)一戰(zhàn)線。
具體方法
1.解決老要吃垃圾食品怎么辦?
定次數(shù)法。
獎勵法:達到家長的要求,獎勵一次。這樣讓孩子理解,努力才能有收獲嘛!
實驗明理法:把那些垃圾食品拿回來,放在家里,半年不壞,問孩子什么原因?
2.孩子喜歡買東西怎么辦?
定金額法。
獎勵法。
3.不好好吃飯,不愛吃蔬菜怎么辦?
明理法:媽媽也不愛吃蔬菜,問孩子媽媽為什么要吃蔬菜呢?
榜樣法:大力水手就愛吃菠菜。
游戲法:用釣魚的游戲喂孩子吃菜。還有一個有趣的游戲,讓孩子閉上眼睛猜猜他吃的是什么菜。還可以讓孩子把菜中包些飯,或飯中包點菜,感受一下新鮮的感覺。孩子這樣多吃幾次,就適應(yīng)了蔬菜的口味。
4.不按時睡覺怎么辦?
講故事法:講枯燥點的故事,說慢點,催眠性質(zhì)不要太有趣,以免給孩子講興奮了。
同睡法:到孩子睡覺時間了,就跟孩子一塊睡,別坐上孩子身邊,想等孩子睡著了自己看電視上網(wǎng)打麻將什么的。當然,也要先跟孩子定規(guī)矩,到時一定要睡覺。第一次,孩子依舊會很兇的哭鬧,第一次,跟孩子比堅持力,第一次堅持下來就行了。
5.習慣對大人說“不”怎么辦?
定規(guī)則法就行了。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guān)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應(yīng)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但必須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他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
父母的關(guān)注鼓勵著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想法和感受。父母應(yīng)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zhuǎn)向他,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jié)、重述或復述孩子所講的關(guān)鍵內(nèi)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chǎn)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應(yīng)。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復孩子的話,應(yīng)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4、學習傾聽孩子的話語
多數(shù)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聽孩子說,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媽媽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yǎng)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并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耐心傾聽,就可以了。
5、用鼓勵、說理代替責罵
長期責罵孩子,孩子就會把“懶得理你”掛在嘴上,當孩子以這種對抗的態(tài)度對待父母時,其實他對爸媽的失望已經(jīng)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為,長久以來,他和父母溝通不良,干脆“免談”。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態(tài),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找到不聽話的癥結(jié)所在。
導讀:每次吃飯,媽媽都讓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歡吃、不喜歡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坐著吃飯,邊吃邊玩才好呢。聽,我用小勺敲出的聲音多好,我就想一邊吃一邊玩!
“聽話”,涵蓋了父母對寶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子長到兩三歲,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卻是“皮”了、“犟”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于是,“不聽話”就成了爸爸媽媽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不過,你想過沒有,寶寶為什么會“不聽話”?其背后,是不是有一些“隱情”呢?
試試插座里面有什么
鏡頭回放
2歲的濤濤很有興致地在電插座旁看了又看,突然,他把小手指頭伸了進去。手被擊了一下,他猛地縮回來,疼得大哭。媽媽聞聲從廚房里跑過來,氣得朝他的小屁股打了兩巴掌:不是跟你說過它危險、小孩子不能碰嗎?你怎么就記不住呢?
孩子的心里話
這個東西真有意思,媽媽把電飯鍋的插頭插進去,不一會兒,好吃的飯就做好了;還有我床頭的臺燈,插上它才能亮……我想看看這幾個“洞洞”里面到底有什么了!可是,媽媽不讓我碰它,總說危險,但爸爸媽媽能摸它,我也能!
解讀寶貝
濤濤這樣做是出于好奇。兩歲左右的孩子還不知道行為的后果,也不大明白什么是“不聽話”。就寶寶的認知水平而言,他們只能懵懵懂懂地了解語言的表面含義,一知半解,并不理解父母的話的全部含意;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一次的指示太多,導致他們記不住。
你的做法
摸電門、玩火一類的危險活動一定要被制止,但最好讓孩子眼見為實。比如找一些相關(guān)的故事書、電視片給孩子看,告訴他:如果觸電會受重傷,非常疼;厲害的還有生命危險,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這樣做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自覺地接受爸媽的指令。
你說你的我干我的
鏡頭回放
“碗里的菜還有這么多,寶寶怎么自己不吃呀?媽媽說著,已經(jīng)把一勺“蝦仁胡蘿卜豌豆丁”送進純純嘴里。純純則很有興致地用她的小勺敲打著盤子和碗,半天也沒把嘴里的菜嚼碎咽下去。媽媽一把拿走她的勺子,嚴肅地說:“好好吃飯!”純純卻又抓起筷子繼續(xù)敲,對媽媽送到嘴邊的菜,就是不張口……
孩子的心里話
每次吃飯,媽媽都讓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歡吃、不喜歡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坐著吃飯,邊吃邊玩才好呢。聽,我用小勺敲出的聲音多好,我就想一邊吃一邊玩!
解讀寶貝
2歲寶貝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試圖去做,對父母的要求和安排喜歡說“不”,或干脆執(zhí)拗地對著干。這表明,孩子已經(jīng)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你的做法
避免孩子說“不”的有效方法是父母給出一些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對純純,媽媽可以問:“你是愿意先吃飯,然后媽媽和你一起敲,還是愿意磨磨蹭蹭地吃,吃完立刻睡午覺?”因為有媽媽這個“大玩伴兒”,孩子多半會選擇前者。
不想當乖寶寶
鏡頭回放
星期天,琳琳媽的同學帶著女兒珍珍來做客,兩個孩子玩兒得可高興了:她們給芭比娃娃穿衣服,換了一套又一套;過了一會兒,琳琳拉出一小車積木,說:“咱們搭積木吧?!闭湔鋭t把娃娃和衣服收進玩具盒。琳琳媽禁不住夸了幾句:“珍珍好乖呦,都能自己收拾玩具了!琳琳,你看你,這兒擺一堆、那兒放一攤的,哪像個女孩子呀!”聽媽媽這么一說,琳琳不高興了,頓時把玩具盒推倒了,灑得滿地都是……
孩子的心里話
和小朋友在一起,媽媽就愛說我不如別人。為什么他們總是比我好?媽媽那么喜歡他們,干脆給他們當媽媽好了,還要我干嗎?!我越想越生氣,索性把家里弄得越亂越好,反正也比不上珍珍了!
解讀寶貝
隨著寶貝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他們不喜歡父母把自己和別人比較。脾氣急、性子倔、又比較有主意的孩子更不甘居人后,一旦被當眾“揭短”,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情緒表現(xiàn)激烈,擺出和父母“頂?!钡募軇?,讓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事后很快就會忘記。琳琳就屬于這一類孩子。
你的做法
將心比心,理解、尊重孩子。父母可用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做事的方法引導,而不是生硬地批評,比如,媽媽對琳琳說:“寶貝,幫姐姐收娃娃吧,媽媽知道,你最愿意當小幫手了,是不是?”經(jīng)媽媽這么一說,相信琳琳會乖乖地去做。當然,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媽媽也可以用商量的口吻督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由于得到了尊重,孩子大多能夠配合。
一般說來,家庭都有治家規(guī)范,有的是明確規(guī)定代代相傳的;也有的是互相理解自然遵循的。建立家規(guī),首先要樹立“角色”的意識,明確“角色”任務(wù)。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家里有一些規(guī)矩人人要做到,有些事大人可以做,孩子不允許做。
在父母制的條件下,家里的一切由一家之主說了算;在民主型的家庭里,治家的規(guī)范是建立在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的基礎(chǔ)上,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權(quán)表述自己的意見,但并不足說所有成員的權(quán)利和責任都是同等的,這一點必須明確。
例如:早上見到問好,晚上講晚安;離家外出、回家時對家里人打招呼;帶同學回家或邀請客人事前應(yīng)征求家里人的意見;家里公用的東西有固定位置,用后最好歸還;家里各人放東西的抽屜,不可隨意亂翻等等。一家人看電視某人有自己的愛好,應(yīng)協(xié)調(diào)安排,某些節(jié)目成人可以看,孩子不宜,就要嚴格限制。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有的已經(jīng)改正的壞習慣還可能再犯。為了鞏固孩子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所取得的成績,預防和糾正孩子不聽話的壞行為,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規(guī)范,使孩子的行為有所約束。
方剛在小學期間,往往邊吃飯邊看書,既耽誤了時間又影響了消化,怎么勸說也不能徹底改變。一時改了,過時又犯,有時把父母氣得發(fā)火,但他仍我行我素。這說明在這方面他已形成一種很壞的習慣。后來全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方剛說,他也想改,但一吃飯就想著先拿一本書,不拿書就不想吃飯。父母指出這種壞習慣既影響消化又損害眼睛,讀書效果也很差,必須徹底改變。父母一起制定了整改時間和方案,限他1個月必須改變,否則以后再也不購買新書了。方剛愛書如命,每個月都要多次逛書店購買新書。玩具不買可以,零食不吃可以,書不買他是怎么也受不了的。為此他下決心改正邊吃飯邊看書的壞習慣,父母也按約定1個月未購買新書。方剛通過1個月的鍛煉,終于改變了這一壞習慣。
陳強吃飯剩碗底,不管飯多少,都是那樣。父母正確引導他,指出糧食來之不易,并用一些具體事例開導他,使其認識到糧食的寶貴,浪費糧食就是犯罪。在這個基礎(chǔ)上父母制定了嚴厲的規(guī)定:如果剩飯,再吃飯時必須先把剩飯吃掉,否則不能吃新做的飯菜。他的這種壞習慣經(jīng)過一段整治也改變了。
王先生的女兒顏顏今年上大班了,老師說她比其它同學懂事。其實,王先生就是在她很小的時候開始鍛煉她自主的能力罷了。王先生給她定了簡單的家規(guī):自己洗澡,八點半睡覺,不喂飯等等,而且王先生執(zhí)行得很堅決,在女兒面前從不表現(xiàn)出心軟。幾年堅持下來,她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每天自己起床,自己吃早飯,自己去上學,晚上做完作業(yè)后看一會兒電視,然后自己洗澡睡覺,都不用大人操心學習成績也很優(yōu)秀?!?/p>
從生面的案例可住:諸如孩子不能按時刷牙、走路愛踢石子、不按時洗澡、隨便弄壞鋼筆、亂撕作業(yè)本等不聽話行為,都可以通過制定家庭規(guī)范給予限制,并堅決讓其更改。家規(guī)的制定要發(fā)揚民主,由全家人討論制定,對孩子既要有約束作用,又要符合實際情況,使孩子經(jīng)過努力可以做到。家規(guī)制定出來后,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定期總結(jié);還要在執(zhí)行家規(guī)的同時,改善家庭的軟環(huán)境,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關(guān)心。
制定家規(guī),預防和約束孩子的不聽話行為,父母要注意:?
1、讓孩子理解家規(guī)的目的和意義
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家庭規(guī)矩都有哪些內(nèi)容,就此機會應(yīng)該對孩子進行孩子家庭傳統(tǒng)史的教育。如,有的家庭經(jīng)濟生活并不富裕,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生活上出現(xiàn)了暫時困難,讓孩子了解家庭背景,理解父母的誠實勞動,這樣做能是孩子樹立起家庭的自豪感,進而做到自強、自立,激發(fā)孩子繼承傳統(tǒng),奮發(fā)向上,熱愛父母,熱愛家鄉(xiāng)。在實際的教育中,也可以進行滲透家規(guī)的教育,經(jīng)過長期的有目的的教育,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定式,達到自覺遵守,變有意識的教育為孩子的自覺行動。
2、讓孩子感受到這是緣于父母的愛
大多數(shù)成年人的心理問題都源于童年時期。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將給其未來造成許多障礙。所以應(yīng)該給孩子訂家規(guī),讓他從小就明了是非曲直,以免誤入歧途。但在訂家規(guī)的時候,應(yīng)該讓他感受到這是緣于父母的愛心,要讓孩子有安全感,切忌讓孩子產(chǎn)生抵觸心理,覺得父母不愛他了。在堅持原則的基礎(chǔ)上給孩子愛撫,在他情緒不好時或者哭鬧反抗時,父母千萬別為了威嚴而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3、父母以身作則守家規(guī)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自由并不是無限的,他必須接受并遵守一些規(guī)則。但是,對孩子進行合理的限制并不意味著他會失去自由,執(zhí)行好了,會使父母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尺度。李園長提醒說,大部分家規(guī)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且爸爸媽媽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比如,要讓孩子規(guī)律進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guī)范,不挑食,不浪費。要讓孩子懂禮貌,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使用文明用語。盡量幫助孩子認識到為什么要守這些規(guī)則,使他真正理解原則的意義。
4、家規(guī)制定盡量簡單
父母家規(guī)制定盡量簡單,一段時間內(nèi)三條左右比較合適,家規(guī)表述盡量多用正面語言。在決定給孩子獎勵或懲罰時,盡量與他要遵守的規(guī)則結(jié)合起來,讓孩子把規(guī)則記在心上。比如,你為孩子制定了“每天只能吃兩顆巧克力”和“每天睡覺前都要把玩具整理好”的規(guī)則,如果孩子沒有遵守,你可以對他說:“如果你不把玩具整理好,那么明天你一顆巧克力都不能吃?!?/p>
5、家規(guī)教育應(yīng)該堅持長期不懈
父母對孩子進行家規(guī)教育,不能憑著自己的主觀意志辦事,今天想起來了就對孩子教育,明天因為事物繁忙就不教育了,也不能因為情緒好了就教育,情緒不好就不教育,甚至父母還做起違背家規(guī)的事情。家規(guī)教育具有持久性的特點,它不同于父母給孩子講一道數(shù)學題,講完了,孩子聽懂了就可以了。也不同于孩子做錯了一件事,講清道理就不用再講了。家規(guī)教育的效果在于堅持。
喜歡《孩子不聽話,你的操心用對地方了嗎?》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小熊你長大了嗎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導讀:心理學家認為三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幼兒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何況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許多信息,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位家長曾這樣對我說:...
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有出現(xiàn)一段不聽話反抗家長的時期。比如寶寶1歲多時,個體意識開始發(fā)展,不愿隨意聽從別人的安排,而是憑借自己的判斷與思路來為人處事,到2歲時尤其明顯。 但多數(shù)父母已習慣于讓寶寶聽從自己...
與家長交談和接觸時,常聽到這種反映,說孩子在家很不聽話,讓他吃飯,讓他洗臉,大人喊很多遍他們都無動于衷,好像沒長耳朵一樣,使做父母的毫無辦法。 一是做父母的無論要求孩子做什么,總喜歡大呼小叫,一件事重...
小朋友的調(diào)皮搗蛋并非天性,只要我們做老師的去用心,我們的孩子會是體貼和充滿關(guān)愛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師,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對待不聽老師話的孩子,在我的工作中是這樣進行教育的: 我們班有一個小...
作為父母,你可能很羨慕那些聽話的好孩子,也可能你一直苦惱于如何讓你的孩子聽話。現(xiàn)在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讓孩子聽話,你的努力就用錯了方向! 嬰兒期的時候他不肯喝奶、不肯睡覺; 幼兒期的時候他天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