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活動方案幼兒園。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度教育三大表現(xiàn)你有嗎?”,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終于有了自己的寶寶,爸爸媽媽們都很開心,想用最科學的方法教育寶寶,但是不知不覺,家長們就會走進一些誤區(qū)。
1.完全照書本養(yǎng)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shù)以書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zhí)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
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fā)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2.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
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3.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寶寶把別人打哭,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替寶寶道歉。這樣一來,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他長大后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
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讓他自己承擔后果,這樣才能讓他記住,明白對與錯。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需要花費心思的事情,但是作為孩子的父母,育兒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必須教育好子女。但是有些父母卻有不好的育兒習慣,這樣的習慣不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還會把孩子引入不好的境地,下面讓我們看看具體的十個不好的育兒習慣。
1.傾聽不夠
傾聽是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和做決定有效的方法。不要老想著教孩子怎么做,相反,應該讓他告訴你他想怎么解決。要多關注孩子的感覺和情感。這個過程中你的工作就是聆聽,提供意見并且偶爾問些問題來誘導他以便獲得更多信息。如果你覺得你有一個很有價值的觀點,問問孩子愿不愿意聽。如果孩子說愿意,那么盡可能簡潔地表述你的觀點。如果不愿意,那就坦然接受。畢竟,是他自己要做的決定。
2.做得太多
家長們在好多方面都做得過了。其中一個就是給孩子買一切他們想要的東西。孩子總認為,他們應該擁有最流行的東西,并且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買愿望清單上的所有東西就會讓他開心。其實滿足的是家長不是孩子。另外一方面家長們做太多的是幫助孩子所有的課題、問題以及任務。作為家長,我們該學會后退,雙手插口袋,保持緘默,讓孩子的想法呈現(xiàn)出來。
3.比較和批評
平等不是公平。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對每個孩子的優(yōu)勢方面表達你的尊重。但是家長卻喜歡把孩子們進行比較,或許是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或者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
4.先是孩子的朋友,然后才是孩子的父母
對于孩子來說,你是一個長輩。你不可以同時是孩子的朋友。你要當?shù)氖抢蠋煛㈩I導、供應者和厲行紀律的人。雖然這樣不有趣。但是孩子們希望父母管著他,雖然他們不是這樣說的,并且也老是說別人的父母有趣得多。記住,你的終極目標是把孩子教成一個有責任、成功的獨立的成人。積極履行教養(yǎng)、懲罰和偶爾的“完全不行”都是到達該目標的要素。當孩子尊重父母的權威時,他們就會相信家長保護他們的能力,相信家長會提供好提議。這樣就會尊重其他權威,更愿意聽爺爺奶奶和老師的話。
5.使用威脅
父母跟孩子相處,溝通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所有的溝通都奏效。很多時候把雙方都逼瘋,父母有壓力,有時回答比較情緒化。你對他大吼大叫,用手指著他并恐嚇他,想要他服從權威。但在孩子看來,這只不過是你失控的表現(xiàn)。這種行為很粗魯,且貶低孩子的人格。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會保持沉默,站著不動,所以父母要求回答或者問他是否在聽時,矛盾就升級了。整個場景就是一個典型的壞例子。
6.像個保姆
從他們出生開始,家長們就為他們包辦了一切。雖然目的是想讓孩子健康成長,但不讓他們做家務是違背常理的。他們應該履行義務,感受成長,并且也是為以后獨立生活做準備。做家務并不是懲罰,反而能夠給孩子一種歸屬感和價值的存在,教他們獨立且自信地進入社會。
7.不斷地屈服
一家人坐在起居室。孩子要家長拿某樣東西。家長拒絕。孩子一直要,一直要,直到家長妥協(xié)。家長所做的只不過是象征性抵抗。如果一味地屈服于孩子,就是在放棄你家長的角色。你不是在指導孩子要有責任心,要有果斷力。孩子不停地享受特權,而你漸漸地失去權威。要學會對孩子說不。簡單快速的“不”會省去很多麻煩
8.沒能延伸界限
孩子們長大了,需要更多空間,需要與父母的保護保持一段距離。也許很難接受孩子開始獨立的事實。雙方都要給予信任和交流。不要越過界限。當你在思考是不是要管的松點,或者孩子已經(jīng)這么要求了,那就仔細想想。你發(fā)現(xiàn)他長大了,也尊重他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制定新法則也會使孩子在執(zhí)行的時候更有責任心。
9.沒有設定教條
我們給孩子設定教條來讓孩子遠離危險。但當他們不斷長大,原有的教條并不能夠很好的保護他們。我們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不是。這些教條對安全和家庭和諧來講是很重要的。告訴他們你關心他們同時還能培養(yǎng)出責任感。教條要少、簡短和清晰。孩子不可能背下一本教條書。關注孩子的成熟度和處理未知事情的能力,這樣可以幫助你設定合理的方針。
10.沒有堅持到底
通過一系列的規(guī)定來指導孩子是主要的育兒工作。他們成長到一定階段,會開始考驗你對這些規(guī)定有多么堅持。所以,討論破壞規(guī)定的后果顯得重要。問題是家長并不真的想懲罰孩子。警告他們可能會減少懲罰,保護他們的顏面,但是,一味地妥協(xié)只會讓孩子覺得你是不可靠的、容易控制的。如果想改變某人的行為,最好先改變自己的。設定好規(guī)矩,商討后果并嚴格懲罰,如果孩子出界的話。
有一個很難理解也很難操作的知識點“教育孩子,調(diào)心不調(diào)嘴,心在前,腦在后。”而這個知識點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這一關過不去,很多家庭問題就解決不了?,F(xiàn)實情況是“有腦無心”的父母現(xiàn)在越來越多,偏偏“孩子是讀心的而不是讀嘴的”。這就造成了深刻的親子鴻溝和矛盾,一方面家長用各種道理(用腦)教育著孩子,一方面孩子用各種方法反抗著家長的無心(要心)。
到底什么是用心和用腦呢?一句話:“用心”關注的是“人”,關注的是對方內(nèi)心的感受;“用腦”關注的是“事”,關注的是事件或問題的解決。當你不能真正地關注“人”本身的時候,那你就很難取得對方的信任,當對方不信任你的時候,你一切關于解決問題的行為都是徒勞的。
愛與幸福理論有一個關于愛的公式:“愛=信任+心賞+悅納+支持+幫助”,當父母擁有了信任、心賞、悅納、支持和幫助的能力的時候,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yōu)秀。這其中“信任”、“心賞”和“悅納”都是用“心”的;而“支持”和“幫助”是用“腦”的?!靶湃?、心賞和悅納”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知道的都是“知識和邏輯”,是在“用腦”,只有做到的才是“智慧”,是在“用心”。當父母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地信任、心賞和悅納的時候,你就是愛孩子了,孩子感受到了這份愛(孩子是用自己的心感受父母的心的,而不是聽父母嘴上說的?。┚蜁邮芨改傅闹С趾蛶椭喾?,如果父母不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信任、心賞和悅納孩子的話,孩子認為家長的“支持和幫助”都是對自己的不尊重,都是“要求和包辦”。
父母提高自己信任、心賞和悅納孩子的能力就是“調(diào)心”,父母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用腦”,所以教育孩子“調(diào)心不調(diào)嘴,心在前腦在后”。當然,調(diào)心是一個緩慢優(yōu)雅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們按照愛與幸福理論所教授的方法一點一點去做到,一點一點去堅持做到,急功近利和半途而廢一定不會“調(diào)心”成功。
1、實質:孩子是讀心的,不是讀嘴的;(嘴上功夫再好,孩子也不會買賬)
2、誤區(qū):想學方法的家長都不是好家長;(想學方法的家長,都是心急的家長,心態(tài)沒有改變,孩子也不會買賬。)
3、原則:家長來學習,是來調(diào)心的,不是來調(diào)嘴的;(嘴上功夫的改變,心態(tài)不改變,孩子不會買賬,更加會覺得家長虛偽,這不就是標準的說一套做一套嗎?)
4、狀態(tài):教育是緩慢而優(yōu)雅的過程;(調(diào)心調(diào)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內(nèi)心緩慢而優(yōu)雅,達到幸福的最高境界“有為無欲”,表現(xiàn)形式是“身快心慢”。)
生活如此,家庭教育也如此“心在前、腦在中、身在后”,調(diào)心最慢因為是修行,用腦次之因為是學習,越是沒腦子的人身體就越發(fā)達,總是在行動,盲目行動還不如不行動。盡管我說的很詳細,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少之又少,這可能就是人與人的區(qū)別吧。
你教育孩子的“三觀”正確嗎
家人總是對孩子很嚴格,孩子稍微犯錯就開始責罵,逼著孩子糾正錯誤,導致孩子都不敢說話了,也總是畏首畏尾的。家長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如何做到恩威并重?
對于孩子,用恩威并重是不正確的。對于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根據(jù)不同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長過度的嚴格的要求孩子,過度追求完美,要求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定要孩子根據(jù)自己設計的路線,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方法去做,孩子其實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其實有很多家長并不理解孩子想什么,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去做。很多家長并沒有問過孩子喜歡與否,并不知道孩子真正的興趣是什么。但是作為家長更應該的是放下自己的身段,做孩子的朋友,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如果過度的強硬的要求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縮手縮尾,什么時候都不愿意去做。又或者孩子會覺得反正自己的想法都沒有人去聆聽,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那干脆就放任自流,自暴自棄。因為孩子覺得自己無論怎么去努力,都是不行的,都是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
如果孩子長期處于家長的這種嚴格要求的教育下,他的自信就會逐漸的抹掉,難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當孩子缺乏了自信,那孩子的前途是堪憂的。
孩子在棍棒下真的能成才嗎?
我們對教育有一個大的誤解,就認為孩子天生沒有進取心的。所以才會趕孩子,所有的動物其實都是有進取心的。例如:貓抓老鼠都是放在一邊,老鼠會逃跑,貓又跑出來抓住老鼠。當貓玩的差不多了,才吃老鼠。這就是玩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玩。
育兒專家顧驍老師認為,如果學習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痛苦的肯定被淘汰。留下來都是愛學習的。人是高等動物,更應該把學習當很快樂的事情。為什么孩子不快樂?因為沒興趣。小孩子剛有行為能力,小孩都是模仿大人在做什么就做什么。對一個小孩來說就是學習生存能力。人的本能也是學習放手讓孩子去自主學習。
到一定程度,小孩就不用大人操心了。自己吃飯,人其實是天生愛學習的,只是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小孩子喜歡亂爬亂走,都是在搗亂,其實小孩是在學習,不要遏制了小孩學習的權利,不要想小孩老是給自己闖禍,孩子其實都是在學習,我們應該給孩子機會。
作為家長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孩子?
育兒專家王東華老師認為,尊重孩子就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僅僅是尊重孩子千百萬種方法中的一種。尊重孩子最核心的一個思想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一個人,我們要把孩子當成和我們大人一樣平等的,從心里尊重他。
其實以我們跟孩子的接觸和交往,哪怕是很小很小的孩子,他都是講道理的。中國的父母親有個很不好的做法就是哄孩子。哄其實就等同于騙。當你騙了孩子三次或者更多,孩子就不會相信你了。所以對于孩子,我們一定要比對待一般的人要誠實。只有這樣做到了,才是尊重孩子。
親子溝通,是許多父母頭疼的事。經(jīng)常會在網(wǎng)站里收到這樣的提問:孩子倔強、調(diào)皮、逞強,怎么辦?在我看來,這些問題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親子溝通造成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而許多父母卻掌握不好與孩子溝通的原則和方法,頻頻發(fā)生親子大戰(zhàn)。親子溝通有三層境界,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有沒有道理,能不能對促進良性的親子溝通有些幫助。
⊙第一層境界:蹲下來跟孩子說話
“蹲下來”是了解孩子的一個途徑,因為只有“蹲下來”,我才能更清楚得聽到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看到他的表情,做出準確的回應。而在和他平視的狀態(tài)下,我覺得,我更能了解他的內(nèi)心感受;同時,他也能感覺到我們之間是平等的。當我們和一個成年人對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很重要,而且能從眼睛中讀到許多言語之外的東西。對孩子,也是這個道理,了解是溝通的前提,“蹲下來”是了解孩子、進行良性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蹲下來”只是一個肢體動作,但它卻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態(tài)從心里放下來。這才是最難做到的。這一代孩子跟我們小時候確實不一樣了,他們好像天生就對尊重、平等有更強烈的要求。也許,我們也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心理需求,只不過在家家都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大環(huán)境下,還沒來得及發(fā)芽就被泯滅了。可是,如果現(xiàn)在還想用上一代對待我們的那一套來對待你的孩子,擺起大家長的架子,那么,親子沖突勢必難免。
其實“蹲下來”本身可以幫助我們放下自己的。我們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視孩子,在平視的狀態(tài)下,我們也能體會到平等。你的語氣可能就會緩和下來,心態(tài)也不再那么居高臨下,你與孩子的交流會更順暢。
⊙第二層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父母對孩子的批評往往是披頭蓋臉式的,并且很有心理優(yōu)勢——我這是在教育他!沒有人能否認父母的良好初衷,只不過,方法值得商榷。當我們被領導批評的時候,即使真的認為自己錯了,也會顧及面子,想方設法給自己找個臺階下。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強,方法不對,就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所以,教育不但無效,還有可能爆發(fā)親子沖突。而很多父母這時候就忘了這是自己也不愿意遇到的事,還會很生氣地下個結論:這孩子就是這么不聽話!
有位爸爸堅信,兒子必須要靠爸爸來培養(yǎng),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他對兒子采取的是“軍事化”管理。比如到八點半就要去洗漱,不管兒子正在進行什么活動,都必須立刻停止。每天晚上一到八點半,全家人都精神緊張,因為父子大戰(zhàn)天天上演。這兒子也夠倔的,對老爸的管理方式極不買賬,一定要進行抗爭,即使在老爸的武力威脅下抽抽搭搭地刷牙洗臉,第二天,還是要繼續(xù)抗爭。平日里對老爸也沒個好臉兒,好像真應了那句話:父子天生是敵人。
這位爸爸很失落,我問他:“你老板會強制性地命令你嗎?”他回答:“他要這樣,誰愿意跟他干。”我笑了:“對呀,你這不是很明白嘛!你自己都不樂意接受的事,憑什么你兒子就應該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也是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啊!為什么不換種方式,用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而且孩子要接受一個命令是需要過程的,你可以從八點二十開始提醒他,給他也給你自己一個心理期限,你回家試試,看靈不靈?!?/p>
⊙第三層境界:換位思考
初為人母的那段日子,是我有生以來最為狼狽的一段時光。做了再充分的思想準備,我也想不到一個小生命會給我的生活帶來如此大的沖擊,所有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亂,我需要重新整合,并且先讓自己適應。
經(jīng)歷了最初的混亂之后,有一天,我看著床上熟睡的寶寶,不由地想到:他的感覺會是什么樣的呢?從我體內(nèi)那個安全、黑暗的地方被提出來,一瞬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強烈的光線、喧鬧的人群,他要學著怎么吃到媽媽的奶,學著辨認出誰是媽媽、誰是爸爸……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適應、去完成,和這個弱小的生命比起來,我們倆到底誰更難一些?如果我是他,我會怎么樣?
有了這樣的思考,我的心情平和下來,我知道自己最該做的是什么。我應該全力以赴地去幫助他,用我的愛給他帶來安全感,而不是整天心浮氣躁地瞎忙活。
換位思考,是處理人際關系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層含義是兩個非常重的字——理解。
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時候并不是他們故意調(diào)皮搗蛋做錯事,而是因為他們能力有限,真的做不好。父母首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這代價只是一個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嘮叨,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暫存在心里,換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把你的力氣減到孩子那么小,你可能也拿不動它。
溫馨提醒:
這三層境界,其實都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的。但是,在進行親子溝通的時候,我們往往把親子關系看得過于特殊,而忽略了這些常用的溝通方式。把親子關系,看作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個體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隸屬關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態(tài)來對待孩子,親子溝通還會有什么阻礙嗎?
癥狀一:每天想的最多的是孩子,聊的最多的還是孩子。
上班閑暇空隙會上上育兒博客,學習媽媽們的育兒經(jīng)驗,和同事聊天也會不自覺的聊起孩子,張家孩子長李家孩子短的,聊的不亦樂乎,甚至午餐和同事吃飯間隙也會動不動說起孩子;下了班更是半刻鐘也不想耽誤,想著孩子在樓下翹首期盼的等待,想著孩子看到媽媽喜悅的情景,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到孩子身邊。
癥狀二:心存包袱,坐立不安。
以前沒娃的時候覺得無憂無慮,毫無牽掛,偶爾和朋友們出去吃個飯逛個街,即便是單位派出去負責外地項目也會毫無牽掛的說走就走。而今不行了,自從有了寶后心里像埋藏了小“包袱”,走到哪里都會心神不安,坐立不定,身在外面心在家里。記得上次和朋友約好一起下班后去逛街,快到下班時間又心不安定起來,想著家中見不到媽媽的寶落寞的樣子,想著難得的工作一天后的親子時間不能陪伴孩子身邊……。最終因為對孩子的不舍,放了朋友的“鴿子”。
癥狀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走哪帶到哪。
自從寶貝一歲后能夠獨立帶著出門了,寶跟著我也去了許多地方,小則市區(qū)內(nèi)的大大小小的景點,大到省內(nèi)省外,媽媽所到之處都會有寶的足跡。愿望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干。孩子小,需要帶很多生活用品,我又沒太多經(jīng)驗,路上遇到太多無法遇見的事,每次懷著美好的心情而去,最后大多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歸來??墒鞘潞蠡貞浧饋硪廊挥X得很美好,雖然累了點但是心情是美好的。畢竟孩子成長的路上,有我的陪伴。
最近單位里同事又開始組織出游,詢問帶娃不,答帶,不讓帶就不去。因為有娃的旅游才完美。
如果戀娃癥分級別等級的話,我想我已經(jīng)到了深度戀娃的級別,病入膏肓了~~~~~~
愛而無度的話,往往會違背了愛的本意,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心的父母不妨對照一下,你的愛理性嗎?你的愛有“度”嗎?
看動畫片的度
愛看動畫片是孩子的天性,真正優(yōu)秀的動畫片還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陶冶情操。然而如果過多地看不經(jīng)選擇的電視節(jié)目,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及肢體的發(fā)育,連續(xù)時間過長還會影響視力。
建議:家長適當挑選節(jié)目的類型(兒童、知識類節(jié)目為宜)。
陪孩子邊看邊交流。對于孩子特別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展開討論,同時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來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幫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注意控制時間,30分鐘為宜。
包辦代替的度
孩子到了幼兒期,十分喜歡模仿成人,希望自己能做大人做的事情。想自己洗衣服、自己系鞋帶、自己買東西等。家長出于愛或者是怕麻煩,常常把孩子想自己做的事情包辦了。這會扼殺孩子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心智發(fā)展的最好時機。
建議:根據(jù)孩子不同時間段的愿望和家長的實際條件,滿足孩子的動手需求。當孩子有做事的愿望時,家長可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由淺入深??梢远嗪陀變簣@的老師聯(lián)系,借助幼兒園的游戲方式以便讓孩子盡快掌握想做的事。對孩子想自己動手而惹出的一點“麻煩”,要心平氣和地做預防工作或掃尾工作,而不是指責或代勞。
期望成材的度
總有的家長用絮絮叨叨的責怪、批評自己的孩子來表達對孩子的愛。經(jīng)??洫剟e的孩子,總覺得孩子不如別人,忽視孩子的點滴進步,還以為這是嚴格要求孩子。然而經(jīng)實踐研究證明,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將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建議:多用鼓勵的眼光,欣喜的語調(diào),挖掘孩子即使是小小的優(yōu)點,再心平氣和地指正其缺點,孩子將更樂于接受。當亮亮為了學洗碗,不小心把水弄得滿地都是時,可以說:“亮亮,你的碗洗得真干凈,不過水濺到地上了,可以把水龍頭弄小一點嗎?”不久你將會發(fā)現(xiàn)孩子更有興趣去做所表揚過的事,同時也在努力接受你的提議;即使做得不夠好也是因為心有余而力不足,即手指肌肉的發(fā)育及控制能力還未完全發(fā)展好。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你還忍心再次責怪孩子嗎?孩子處事的主觀能動性在表揚聲中會隨之增強。
穿名牌的度
愛穿名牌原本無可厚非,如果在別人面前特別強調(diào),“我們孩子穿的可是名牌?!白尯⒆訌男≡陟乓猩?,只會增加孩子的虛榮心。
建議:衣服穿著主要考慮干凈整潔,美觀大方是一般家庭通常能做到拓。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穿戴好壞并不重要,更不必和別人攀比衣著的價格、品牌。到幼兒園主要是學知識,比誰的知識學得多才是真正的本領。
贈予禮物的度
很多家長在過節(jié)或孩子過生日時,不考慮孩子的實際需求,時常以吃、穿、紅包作為送孩子禮物時首先考慮的對象。
建議:家長送孩子禮物時,需考慮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知識的充實,動手能力的提高,良好道德修養(yǎng)形成的引導,因此不妨試著選用有意義的適齡書籍、磁帶、碟片等。
能在節(jié)假日帶孩子去野外活動,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也不失為一個擴大孩子閱歷,調(diào)節(jié)身心的特別禮物。
家園共育《過度教育三大表現(xiàn)你有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三月三活動方案幼兒園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需要花費心思的事情,但是作為孩子的父母,育兒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必須教育好子女。但是有些父母卻有不好的育兒習慣,這樣的習慣不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還會把孩子引入不好的境地,下面讓我們看看...
家長選幼兒園避開三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要選“名公辦”或是“貴民辦” 在選幼兒園的問題上,不少家長會把自己逼上獨木橋?!拔覀冃^(qū)里不少孩子都上的這所好幼兒園,不把孩子送進去孩子會自卑的”;“我部下的孩子都...
有一個很難理解也很難操作的知識點“教育孩子,調(diào)心不調(diào)嘴,心在前,腦在后?!倍@個知識點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這一關過不去,很多家庭問題就解決不了。現(xiàn)實情況是“有腦無心”的父母現(xiàn)在越來越多,偏偏“孩子是...
你教育孩子的“三觀”正確嗎 家人總是對孩子很嚴格,孩子稍微犯錯就開始責罵,逼著孩子糾正錯誤,導致孩子都不敢說話了,也總是畏首畏尾的。家長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如何做到恩威并重? 對于孩子,用恩威并重是...
親子溝通,是許多父母頭疼的事。經(jīng)常會在網(wǎng)站里收到這樣的提問:孩子倔強、調(diào)皮、逞強,怎么辦?在我看來,這些問題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親子溝通造成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