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不做一個情緒化的家長”,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先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尋找這種不安全感的來源,再審視所懼怕的后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現(xiàn)實和事實真相…
——————————————————有時候我們難免對屢教不改的孩子大動肝火,有時候孩子吵鬧不已我們?nèi)滩蛔〗o他一點顏色瞧瞧。愈小的孩子愈不了解成人,愈容易將所有的錯歸咎在自己身上,而且會想:“爸媽不愛我了”。當孩子的心被我們傷害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跟孩子重修舊好呢?一、首先你要先跟自己和好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管教失控后的第一個念頭通常是“自責”。看著孩子受驚嚇唯唯諾諾的樣子,沖動過后的父母又懊悔又心酸,很多家長在“風暴”過后,都忍不住用盡方式去彌補、修復親子關系。家長往往一心一意“哄”孩子,很少反思,了解自己,以至于下次同樣被沖動的情緒沖昏頭腦,陷入惡性循環(huán)。因此家長要以“學到經(jīng)驗”的心態(tài)原諒自己,跟自己和好,之后才可能用放松的心情與建設性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反思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和孩子重修舊好前,不妨自己先反思當時管教失控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當時因為某件煩心事心情很差?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為一再說教很多次都沒用,覺得自己失去耐性了?● 重新整理思緒如果你已經(jīng)找到自己發(fā)脾氣的原因,接下來就是要重新思索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例如: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在意孩子頂嘴,是因為他講話的態(tài)度令人不舒服;還是自己不容許孩子有個人想法?我想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 安定自己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你不妨采用冷處理方式。比如你發(fā)現(xiàn)自己將要爆發(fā)時,先離開現(xiàn)場冷靜一下,或者喝杯水,給自己緩沖的時間。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冷靜冷靜”整理一下情緒。二、跟孩子和好六步驟當你已經(jīng)順利地找到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并且已經(jīng)對下次同類事件準備好預案,那么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跟孩子和好?!?1、向孩子坦誠你的錯誤其實,只要我們示弱,孩子很容易原諒我們的。家長不妨蹲下來跟孩子解釋剛才自己為什么發(fā)脾氣了,請求他原諒自己的一時沖動,讓他知道你的情緒已經(jīng)平復了而且無論如何你都是愛他的。比如:“媽媽很抱歉,剛剛有沒有嚇到你?現(xiàn)在心情還好嗎?”鼓勵孩子將心里的感受說出來,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陰影?!?2、讓孩子知道你學到的經(jīng)驗家長對孩子發(fā)脾氣往往只是很籠統(tǒng)地罵孩子“你怎么這么不聽話!”然后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所以在求原諒的時候,不妨跟孩子解釋你這次反思學到的經(jīng)驗:“媽媽再怎么生氣、傷心,也不應該那樣說話。如果媽媽下次說:‘我很生氣,因為你跟我說你要上床去睡覺,卻還在玩玩具,我有受騙的感覺?!@樣講,你會不會了解呢?”這樣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3、問問他,你想媽媽下次怎么辦孩子喜歡受到尊重的感覺。當孩子確實屢教不聽,而你對此又很生氣的話,你不妨主動出擊,保證自己下次不再隨便發(fā)脾氣,但是相同的錯誤再次發(fā)生,孩子想媽媽怎么做。“當媽媽很生氣時,如果以這件事來說,你希望媽媽怎么說,你才會了解呢?”“下次發(fā)生同樣的事情,你不想媽媽發(fā)脾氣,你要怎么做呢?”● 4、下次讓孩子主動提醒你經(jīng)過這次事件你可以和寶寶來個小約定,“下次媽媽再發(fā)脾氣的時候,你主動提醒媽媽‘不要生氣’,好不好?”這樣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發(fā)生傷害事件,又能讓孩子意識到媽媽會生氣,自己是不是也做錯事了。● 5、回到事情原點,就事論事孩子對于你剛才的情緒失控表示理解了,但為了避免同樣的應激事件再次發(fā)生,家長可以就這件事和孩子聊一聊。比如:“剛剛媽媽叫你吃飯收玩具時,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如果再一次,你可以怎么做,不會讓媽媽覺得你在騙我。”然后討論這件事可以怎么解決,孩子也就懂得下次該怎樣做得更好了?!?6、謝謝孩子的原諒跟孩子和好的最后一步,不忘謝謝孩子的原諒,你可以和孩子勾勾指頭,約定彼此生氣時的表達方式不能傷害自己和別人,不隨便發(fā)脾氣,而是要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灸贪终f】1、以前看過一段小巫說的關于對孩子發(fā)脾氣問題的自問方法,覺得是個很不錯的方式,今天分享給大家先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尋找這種不安全感的來源,再審視所懼怕的后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現(xiàn)實和事實真相。下一次孩子的某些行為或特點讓你不滿意、擔憂焦慮、下不來臺以至勃然大怒時,先別急著對孩子發(fā)泄,而是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你是對誰不滿意?——你為什么這么焦慮這么擔心呢?——當你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大的經(jīng)歷和心血,卻沒有得到期望中的收效,想一想這些期望是否現(xiàn)實?是孩子能夠達到的要求嗎?符合幼兒成長的規(guī)律嗎?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嗎?——是孩子使你失望了還是你自己造成了失望?多問自己幾個問題,答案就在你手中……2、當一個問題重復過很多遍無效時,和孩子商量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通過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想一想有沒有什么好方法,通常如果孩子自己想過并說出來后,往往效果會比你無效的重復多遍更有用當然前提一定是不帶情緒的聊天溝通出來的,如果你的情緒沒有平復,孩子只會因為緊張害怕而隨口說一些話來敷衍,為的是趕快逃開你,避免再次遭受到雷霆之怒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幼兒園家長會是加強家園之間聯(lián)系,更好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有效形式,同時也是家長間溝通分享育兒經(jīng)驗的良好平臺。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孩子才能在更科學、更有效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今天非常有幸能在這樣一個平臺與老師和各位家長分享經(jīng)驗、總結教訓。結合自身的經(jīng)歷,我主要結合以下幾方面的感受與家長們進行了分享:
一、尊重天性
尊重孩子愛游戲的天性。孩子是好游戲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工作”,在游戲中身心才能獲得充分的、健康的發(fā)展?,F(xiàn)在的孩子更健康、更聰明、更具有潛力,更愿學習、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他們對世界充滿興趣。家長就要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尊重孩子的選擇,避免孩子生活在家長的包圍之中。
二、注重引導
兒童教育專家羅玲提醒家長,不要做負面語言愛好者,要多使用正面語言引導孩子向前看,向好的方面看,建立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把“管”的想法變成“給予幫助和支持”。通過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主動做事,講有關勇氣、堅持等主題的故事,示范怎樣面對錯誤等正面建設來逐步引導孩子。
同時,我認為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孩子的教育,一個是教,一個是育。家長對自己嚴格要求了,才能對孩子嚴格要求。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三、寓教于樂
要做一個有趣的家長,盡量提高自己的游戲力。以故事的方式和孩子講知識講道理,對他來說才有效果。把自己變成故事媽媽:早晨了,小被都睡醒了,要變形成小汽車了;穿衣服是鉆山洞;刷牙是給小牙寶寶洗澡……
我也會采取制定時間表并標記獎懲、小黑板上與孩子互寫提醒、制作并佩戴按時帖等孩子喜歡的方式,讓他看到時主動提醒他自己,效果還不錯。
四、讓孩子懂得規(guī)則與后果
家長應該找準自己的權力所在,也就是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孩子感覺自己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內(nèi)心就會更有力量和信心??梢院秃⒆右黄鹬贫ㄒ?guī)則,如果違反了,就真的讓孩子承擔后果,但這個后果應該是適合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的。等孩子認可后果以后,讓后果去說教,家長不要去批評孩子,而是一定要適當?shù)匾龑?,并幫他積極的想辦法,這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意義。
五、有耐心,讓孩子換位思考、自我管理
孩子喊不聽的情況可能每位家長都遇見過,但其實問題可能出在家長自己身上。家長要盡量做到少嘮叨,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耐心的等待反饋,誰都不可能隨時處于起跑狀態(tài),幫孩子看到整個情形,讓他自己有緊迫感。如果家長在孩子真的需要你才出現(xiàn),那家長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也可以和孩子換位思考,把他的事情交給他自己。用鬧鐘或定時器來取代監(jiān)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以上就是我向各位家長分享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孩子在長大,家長也在成長。非常感謝中五班的老師能給我這樣與其他腳掌溝通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后還可以繼續(xù)開展,以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遇到溫柔細心又有經(jīng)驗、負責任的老師,是中五班孩子的幸運,也是每位家長的幸福。在女神節(jié)到來之際,感謝三位老師和幼兒園所有老師的辛勤付出,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健康幸福!
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偏食嬰兒長大后有很大機會變成大話王和惡霸,而加強嬰兒心靈溝通,則有助于孩子性格和語言發(fā)展。
吃飯時間不吃飯,頑皮地滿屋子亂跑,不吃青菜和魚,爺爺奶奶與他(她)斗智又斗氣;睡覺時間不睡覺,整晚纏著爸爸媽媽講故事,又哄又騙直到天明才入睡;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講道理,全家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他(她)身上。
初為人父母的人請留意,這就是所謂的挑剔嬰兒,不嚴加管教,長大后更難教。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學者最近在《變態(tài)兒童心理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報告,他們調(diào)查了2000名年齡在0到13歲之間的兒童的情況,結果顯示挑剔嬰兒長大后通常都有行為問題,較其他嬰兒情緒化。
報告認為,通常在嬰兒出生后到1歲大的時候,父母的教育將會對孩子長大后的性格產(chǎn)生重要影響。如果嬰兒母親在這段時期加強母子心靈溝通,和聲細雨對著孩子閱讀和說話,并適當在戶外進行親子活動等,都將有助于孩子長大后與人溝通。報告呼吁專家指導年輕父母掌握有關教育小朋友的技巧,以免孩子長大后產(chǎn)生情緒問題。
做一個好家長其實很簡單
只要沿著誠意出發(fā),加上自信心和改變自己的勇氣,相信自己的家教方法能夠越來越提高,就一定會產(chǎn)生兩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家教方面的顯著變化和提高。
第二個變化,孩子也相應地會有顯著的變化和提高。
曾經(jīng)有一位家長,學習過書中傳授的部分內(nèi)容,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一下就會當家長了。孩子的成績提高了,孩子過去在家里連電話都不敢接,現(xiàn)在不僅敢接電話了,甚至敢于在公開場合講話了,敢與父母交流了,還敢于外出辦事了。
做到這些,并不難!只要下決心發(fā)生變化
要使自己發(fā)生變化,就要盡可能放下頭腦里的舊框框、舊經(jīng)驗、舊模式。
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有些可能是對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對的。
如果你的孩子培養(yǎng)得特別成功,孩子的學習能力、道德水準、和家長的溝通情況都特別優(yōu)秀,孩子一點都不讓你操心,你對他的未來,對他考中學、考大學沒有一點憂慮,那么,你的家教是合格的。如果你沒能做到這一點,你一定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合格,就要想辦法改變。
作為一個家長,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中學、小學、幼兒園,或者是嬰兒,都需要盡可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不要做一個發(fā)愁的家長,要做一個能把孩子真正教育好的家長。
在我們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之后,應該是這樣的效果:家長在思想上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指導孩子學習有了新的方法,用新形象對待孩子。幾個月后,孩子的學習上去了,情商提高了,和家長的關系也密切了。
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樣,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做一個好家長的幾個小竅門
家長朋友們都知道,教養(yǎng)孩子恐怕是人生最富有挑戰(zhàn)性的一件事了。至于應該如何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每個人的做法可就大不一樣了。其實,做家長和做其他事情一樣,也有一些即簡單易做又行之有效的竅門。今天向大家介紹幾個教育小竅門,您不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試一試。
竅門一:要經(jīng)常稱贊孩子有意或無意中做出的善意行為。比如孩子對同伴表示謙讓、在車上為老年人讓座位、這些都值得家長贊賞。人們往往意識不到,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里,由于成年人承受著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常會把孩子的好心和善意當成理所當然而忽略不記,只把眼光放在孩子的“錯誤”與缺點之上。而經(jīng)常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鼓勵和贊賞他的良好行為,孩子心目中就會有一個積極的自我形象,使他對自己更加有信心,在別人面前也會感到自尊,會逐漸長成一個富有道德感的孩子。
竅門二:盡量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問題,避免過分擔憂孩子的一些小是小非。要做到這一點的確不太容易,因為家長們似乎天生就習慣為孩子的一切擔憂。其實,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都告訴我們,人們越是往消極的方面去想問題,消極的后果就越容易發(fā)生--比如,孩子吃東西多一點兒就怕孩子長成肥胖癥,吃得少了又怕他營養(yǎng)不良,結果在管制或強制孩子飲食的同時,家長的做法卻在無意中助長了孩子的行為。所以,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不如暫且放孩子一馬,給他留一些空間去嘗試。
竅門三:家長們要學會經(jīng)常透過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經(jīng)常用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用孩子的頭腦來理解周圍世界、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看法,都是培養(yǎng)促進親子關系強有力的聯(lián)結點。家長們不妨試一試,每個星期里都找上那么一兩次機會,遏止住自己想批評教導孩子的沖動,讓孩子放心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最后還有一點是,父母親應當有意識地放下自己的家長架子,不要總是天天嚴肅,事事嚴厲;而要盡量多對孩子微笑、多和孩子一起度過一些歡樂時光。微笑的父母能夠培養(yǎng)出樂觀的孩子,樂觀的孩子會具有積極向上的進取心,樂觀的孩子長大更可能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樣簡單的一件事,好處卻那么多,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怎樣才能改掉孩子依賴性太強的毛病。這個毛病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覺得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媽媽太“強勢”,你強他就弱,你什么都包辦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還動什么腦筋,他還做什么?所以,想讓孩子少點依賴性,媽媽就要變得“弱勢”一點,給孩子更多自己思考、做事的機會。
別讓孩子覺得你太全能。孩子1歲前,媽媽全能得跟神仙似的也不為過,1歲后,全能媽媽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鋒芒收斂一點,因為你越無所不能,孩子也許越無所可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就得不到很好的鍛煉,時間久了,就不只是依賴性太強的問題,還會影響孩子思維和動手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辦,有時假裝弱一點,笨一點,能很好激發(fā)孩子的潛能。
別把事情做得太完美。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時,要有始有終,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完美,有時要故意留一兩個漏洞或問題給孩子,讓他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想辦法解決。他一定會為自己能夠獨立解決問題而開心,他還會覺得不是什么事情媽媽都行的,她也有不會做、做不好的時候,只有自己動手才能彌補這個缺憾。有了成就感,他就會樂于動手做事,而不是總依賴媽媽了。
別表現(xiàn)得太堅強。沒必要讓孩子看到的永遠是你的笑臉,如果真的很委屈、很傷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但要注意不能亂發(fā)牢騷???,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也會有情緒,你也需要發(fā)泄,你也需要關心,需要疼愛。人之初,性本善,愛是天性,適時就會被激發(fā)出來,不信你試試,當你哭泣時,孩子一定會過來擁抱你、安慰你,說一些讓你感動的話。那時,你是弱的,孩子卻堅強起來,他們試圖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的依靠。平時可以讓孩子幫你做事情,甚至照顧你,比如下班回家時讓他幫你拿拖鞋,累了讓他給你捶捶背,病了讓他給你倒杯水。孩子的愛心和孝心就是這樣在一點一滴中培養(yǎng)出來的。這樣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強的依賴性?
別太心疼孩子。不是不讓你愛孩子,也不是不讓你疼孩子,而是有時需要把愛和疼放在心里。比如孩子摔一跤,用不著緊張地甚至大叫著跑過去一把把孩子扶起,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真摔疼了,能看出來,這時溫柔地扶起他,一個擁抱、一個親吻足以安撫他,不用說什么情緒激烈的話,這會讓孩子覺得他摔一下真是天大的事,以后再摔跤不讓你扶才怪。一個有智慧的媽媽會用自己的言行教會孩子如何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而不是只會可憐無助地伸出手乞求別人的幫助。
別擔心孩子做不好。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不停的鍛煉,如果總擔心孩子把事情搞砸,不給他鍛煉的機會,他不可能做好他應該做好的事情,這種情況下,他不依賴別人還能有什么辦法?而且等他長大后,也許真的會把很多事情搞砸,因為他沒有得到過應有的鍛煉,他沒有能力做好。因此,應當盡可能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就兩次,兩次做不好就三次,總有做好的那一天,只要你不怕臟、不怕亂、不怕煩。當孩子越來越獨立、自立的時候,你做夢都會笑的。
做一個“弱勢”媽媽,得到的將是一個堅強獨立的孩子。
“這個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著、喊著,他才懶洋洋地行動起來。”李太太非常沮喪地前來求助。因為從早上開始到夜晚結束,從孩子起床、吃飯、上學,到做功課、洗澡、睡覺等,無一不是需要她不斷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氣吼叫才能完成。難怪李太太長期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之下。不過遺憾的是,孩子做事情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時還對她的催促來個裝聾作啞,充耳不聞。
其實,李太太的處境并不特殊,因為這是許多媽媽常有的困擾,只是媽媽們并不知道自己成了“鬧鐘”媽媽,她們給了孩子過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務,反而促成了孩子這種無法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
“我的女兒老是說等一會兒嘛!等一下嘛!”一位爸爸苦惱地敘述他的困境。更有趣的是,這位爸爸還真的拿著鬧鐘追在孩子的身后,不斷地提醒女兒:“現(xiàn)在快六點半了,趕快起床!”“現(xiàn)在十點了,趕快睡覺!”從早到晚,這個“鬧鐘”爸爸“響”個不停。
孩子有很多法寶,可以讓父母的“鬧鐘”無時無刻地響著,因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費心掌握時間,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許他的內(nèi)心清楚明白,或許不是那么清楚明白,無論如何,他都可以獲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關心。遺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這種行為的目的,反而以為是孩子的生理問題,如賴床是因為睡眠不足或看電視太晚;或懷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應慢、個性懶散等。事實上,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為父母縱容孩子的理由。
為人父母,能不能停止做“鬧鐘”,能不能拒絕再給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務?通常,父母想察覺孩子的行為目的,先得檢視一下自己的內(nèi)在感受。以孩子用不當?shù)男袨橄氆@得注意力為例,父母內(nèi)在的感覺往往是困惑、麻煩、討厭等,常用的語言表達是“煩死了”之類的詞句。然而,在未察覺清楚之前,父母仍舊會鬧鐘似的催著,一次又一次,結果使孩子誤以為自己這類行為是獲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力武器,久而久之,不好的行為習慣便養(yǎng)成了。
家長育兒心得體會:做一個有愛心的家長
光蔭如梭,在這不經(jīng)意的日子里,婷婷從曾經(jīng)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
家長育兒心得體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增強,也不在是你眼中曾經(jīng)的那個寶寶了,她有時也會抓住大人的缺提出意見,或是在心里質(zhì)疑大人的心里了。
面對這個“小大人”我們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復印件”,所以我們平常也要注意什么樣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歡給孩子設計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一但教育偏離了設計的軌道,就會認為孩子“笨”、“沒有出息”,等一系列影響家庭氣氛等不開心的問題也會急馳而來。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經(jīng)給自己設計的未曾完成"宏偉藍圖"拿過來讓孩子來替你去完成。曾經(jīng)犯錯改了就不是問題,相同的錯誤重演就是問題了。少年的時光是金色的、自由的、和快樂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引導”和“鼓勵”。
我們認為婷婷只是個平凡的小女孩,我們沒有給她設計任何的遠大理想,我們只是希望她開開心心上學,開開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長。所以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們更多的是要幫助她找出差錯的原因,而不是開口就責罵她,對于因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偶爾提提,不是揪住不放。尊重她自己興趣愛好的學習選擇,但也要監(jiān)督她對自己的選擇不要隨便更改或后悔,培養(yǎng)她自己獨立決定的意識是不可以沖動和隨意的。要統(tǒng)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規(guī)則,由于家庭結構問題,老人都會把孩子當做“寶”來喜歡或討孩子開心。如果祖輩和父母的意見不統(tǒng)一時,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孩子對大人們的洞察力也是很強的,時間一久,在家長的意見不統(tǒng)一時,孩子就會利用家長的意見分歧而“投機取巧”,家庭和睦聯(lián)盟,是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紀律感的最好教材。所以我們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有意見分歧時,都要采用背靠著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前爭執(zhí)不休。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步增長,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不再盲目服從;平時我們多采用溝通辦法,口氣婉轉(zhuǎn),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講話,減少居高臨下的家長制批評作風。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她說話,讓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她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jié),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比如說看電視、玩電腦時間長了,我們采用“提醒制”,告訴她再過幾分鐘該休息了,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為課程繁多在內(nèi)心產(chǎn)生阻力,無法持續(xù)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yè)的份量減少,繼續(xù)培養(yǎng)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么他們在低潮過后,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chǎn)生倦意的起因.
我們提出四個建議:
1、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故事或典故。
2、用近期的學習目標來鼓舞孩子。
3、改掉孩子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4、鼓勵孩子暫時落后是為最后的沖刺保存實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jié)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偶爾也以向孩子“請教”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多讀書學習、做一個有知識的人的自豪感。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長學習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經(jīng)驗,做一個有愛心、包容心的家長。
今天讀了肖川的《教師:努力成為家長的模范》,感到他講得很有道理。的確,作為一個教師,有時就是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們的老師,又是自己孩子的家長。教師也好,家長也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應該做得比學生家長們多一些,想得多一些。
在一次次家訪的時候,在和家長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時候,總能感受到家長急切和真誠的心。成長是兒童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題。家長們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心情我們都可以理解,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為人中龍鳳。雖然如此,但我們的努力里還是需要的,要學會縱向比較,給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給孩子的愛應是成熟的,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讓孩子的心永遠是溫暖的,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至少有一個人非常喜歡她,甚至更多。孩子的童年時光其實很短暫,做為家長可以盡自己的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成功的體驗,讓孩子在童年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驕傲,并有心地保存起來,這是她甜蜜的回憶,是她對流失的時光的把握。在家訪時,經(jīng)常有家長說起自己的孩子不愛看書,不愿意寫作。我就把自己培養(yǎng)女兒從一年級開始寫作的一些經(jīng)驗和家長進行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女兒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主要讓她識字和說話,重點是口語;從女兒上小學開始閱讀,內(nèi)容廣,種類雜,例如兒童詩歌、《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學生習作、魯迅、朱自清的散文……有時不求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只是讓她有一種感受。就如她的這個年齡遠不到能理解朱自清的散文程度,我讓她閱讀只是為了讓她有一種認識,希望能在這樣的氛圍中陶冶她的性情。孩子在一年級第一個學期期末的時候?qū)W習練筆。寫作剛開始是一件苦差事,為了激發(fā)她的興趣,我把她的習作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到處投稿。令人高興的是,她的文章很快被全國各地的一些學生雜志選中刊登出來。收到從天南地北寄來的書刊,看著自己的文章能印到那么漂亮的書上去,孩子高興得一蹦三丈高。特別感謝女兒當時的老師每當有作文發(fā)表的時候總能在班級里大力表揚,有時一天會收到幾本發(fā)表的書刊,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鼓勵她,還給孩子買書獎勵她,女兒由此對寫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愛書,愛寫作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體驗生活中的點滴情感。孩子朝著溫柔、善良、開朗發(fā)展。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更愿意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語匯豐富。因此除了老師的循循善誘外,家長的身體力行也很重要。和孩子真誠地交談,了解她的思想,也讓她知道家長的想法,在生活中其實沒有完全不能與孩子討論的問題。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里重要的一份子,不是家長的附屬物。
作為孩子的家長,學生的老師,我首先要履行好家長的職責,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能在與家長交談時底氣十足,理直氣壯。正如肖川說的:“如果一個教師,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教育好,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恐怕很多話難以說出口。”作為一個教師,如果能有一些做家長的成功經(jīng)驗,相信你對學生家長的要求會更加令人心悅誠服。
教師:努力成為家長的模范。不一定是全能,但至少可以是單項吧!
喜歡《不做一個情緒化的家長》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幼兒園家長會是加強家園之間聯(lián)系,更好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有效形式,同時也是家長間溝通分享育兒經(jīng)驗的良好平臺。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孩子才能在更科學、更有效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今天...
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偏食嬰兒長大后有很大機會變成大話王和惡霸,而加強嬰兒心靈溝通,則有助于孩子性格和語言發(fā)展。 吃飯時間不吃飯,頑皮地滿屋子亂跑,不吃青菜和魚,爺爺奶奶與他(她)斗智又斗氣;睡覺時間不睡覺,...
做一個好家長其實很簡單 只要沿著誠意出發(fā),加上自信心和改變自己的勇氣,相信自己的家教方法能夠越來越提高,就一定會產(chǎn)生兩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家教方面的顯著變化和提高。 第二個變化,孩子也相應地會有顯著...
做一個好家長的幾個小竅門 家長朋友們都知道,教養(yǎng)孩子恐怕是人生最富有挑戰(zhàn)性的一件事了。至于應該如何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每個人的做法可就大不一樣了。其實,做家長和做其他事情一樣,也有一些即簡單易做又行之有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