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成長!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配合好幼兒園,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家長只有足夠的信任老師,和幼兒老師成為共同育兒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老師的心情,不是指老師因為不喜歡哪個家長就會對哪個孩子怎么樣,每一名幼兒教師都有自己的情緒管理方法,不會輕易的被情緒影響,不會讓情緒有刻意的流露。但是,小朋友天生都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們可以感受到老師一點點的情緒不對甚至是眼神的變化,因此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所以,當老師情緒有負面的波動時,影響最大的反而是孩子。
在一些母親的內心深處,可能會把老師當成是帶孩子的“高級保姆”。其實,當今這個社會的幼兒老師,拿到的工資可能比一個家庭里帶孩子的保姆低。但是,她們卻同時帶著在家里被幾個大人同時帶著才能帶下來的許多個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里被幾個大人同時帶著還會磕著碰著,但如果是在幼兒園里,家長就難以接受;
有些孩子一生病,家長就認為是幼兒園沒有照顧好;
有的孩子一說不想上學了,家長會立刻想這孩子在幼兒園怎么了;
......
有的孩子可能和小朋友之間鬧了點小矛盾,不想進教室,家長會立刻責問老師為什么我們的孩子被欺負,于是就身不由己扭曲真相,制造事端。 其實,我們覺得幼兒園就是一個社會的雛形,成年人在生活會產生的矛盾在幼兒園也會發(fā)生,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生活及教育的意義也在于此。
家長對幼兒園及幼兒園老師的接納和信任程度決定了這個孩子在幼兒園的童年生活質量。
幼兒教師們討論最多的話題永遠是“家庭共育”。大部分的教師都認為,自己真正用在照顧孩子上的時間還有提高的余地,如果少花一些時間處理和家長的糾紛時,少花一些時間消除家長的無端質疑的話。
幼兒園老師感到痛苦的是:所有的老師,尤其是非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的老師,他們幾乎全是因為愛孩子愛這份事業(yè)才從事了這項工作,而不是為了簡單地擁有一份糊口的工作而選擇做幼兒老師。
她們清楚地知道,唯有愛,唯有接納,唯有無私奉獻才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選擇做一名幼師,其實是在選擇把班上所有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愛的工作。但是,每一個孩子都來自于他身后的家庭,都帶著那個家庭深深的烙印。
所以,當我們看到每一個孩子時,在孩子身后,總是站著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母親。
她們中有的是善解人意的,有的總是笑瞇瞇的,有的尤其關注孩子的吃,有的尤其關注孩子的午睡,有的尤其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一想起就讓人緊張,有的總是讓人很放松……當我們面對孩子時,這些印象就會一幕幕上演。
后來的我們
主演:井柏然 / 周冬雨 / 田壯壯
貓眼電影演出 廣告
購買
老師們普遍聊到被家長不理解時的孤獨和痛苦,那是折磨自己的感受。是的,當家長一大早就黑著臉對你說話時,可能就會影響你一整天帶孩子的心情。
當家長晚上在各種群里討論幼兒園或班上的事情時,傳遞著非正能量時,只要老師知道,可能就會影響老師晚上的休息以及第二天的心情……在這種時候,其他的家長或者不開腔或者跟著一起傳遞起哄。 他們意識不到,其實這是傷害所有的人,尤其是老師。家長們如果能意識到,當一個老師這樣被影響時,最終受到傷害的是班上所有的孩子。
一個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關系,與孩子班上老師的關系,對老師及班級的關心,對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等,這一切,就是這位家長帶給你自己孩子最形象直觀的教育。
幼兒教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借助家園共育,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家長了解正確的教育方法,帶領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老師需要理解和接納家長,家長也同樣需要理解老師正攀登在成長的路上。老師非常需要被理解、關心、照顧和愛——這樣她才能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生命力滋養(yǎng)孩子,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愛孩子上。
沒有完美的家長,也沒有完美的老師。 因此,我們相遇,一起經歷、一起修行和成長。支持孩子的老師,就是在支持孩子的成長,接納孩子的老師,其實也是在愛自己的孩子。
這是一場因愛和信任的邂逅,讓彼此之間的愛與信任流淌起來吧!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1、由于分離焦慮的影響,孩子離開親人會有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落,有的孩子長一點,有的孩子短一點,家長要表示理解,但不要過份同情,你的過份同情會暗示他去的是一個可怕的地方,他會不愿意去。應該用平常心來對待。
2、不要感到對不起孩子,自己沒辦法照管他,只好把他送走了,而應該高高興興地談去幼兒園的好處,比如:可以有許多小朋友,許多玩具,老師還會教他唱歌、跳舞,會講故事給他聽等,盡量把幼兒園說成一個樂園(事實也是如此),給他一個好印象。
3、事先帶孩子到幼兒園去兩三次,讓他玩玩院子里的滑梯、搖馬(任何大型器械均可),看看小朋友們玩球、搭積木、做拼圖的活動,熟悉環(huán)境和情景。
4、帶他見見班上的老師,把他的性格、愛好、興趣、身體素質等向老師介紹,也讓老師和他談幾句話,消除一點陌生感。
5、送去的當天早上要早一點起床,吃好早點,從從容容地走。路上說點其他的事。到了幼兒園把他托給老師,待一會兒再走。既然走了就不要再回頭,免得他還等待你再回頭,這很痛苦。
6、送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后,就不要常在他在園里的時間去看望,甚至接回家(患病當然除外),否則他會生活得不好,老想你接他回家,反而痛苦。
7、向他保證時間一定來接他,絕不能失言,要知道多待在園里,哪怕是四、五分鐘,也是難過的。如果某一天有事,不能按時接他,要事先通知老師,對他做好工作,否則別的孩子被接走了,他會著急,第二天不愿去幼兒園了。
8、在接孩子時,如果有時間,可以和老師談談,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并把孩子在家表現告訴老師,雙方共同更好地做好孩子的工作。
9、孩子回家以后,不要過份關心,好像他在外面受了委曲,回來補償似的。這樣,他會不愿去幼兒園,愿意天天待在家里了。
10、如果孩子在家有使用慰籍物(如毛巾、小毯子、小熊娃娃等)的習慣,這時正好是放棄它的好時機,因為環(huán)境變化大,很可能忘掉它了。但如果不帶太痛苦,也可以讓他帶幾天,他自然會放棄的。這對安定情緒有好處。
育兒心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這個話題就比較大了,我們經常說的教育幼兒,也就是幼兒養(yǎng)成教育,它的內容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wèi)生、懂禮貌、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
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為了學會書寫數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后,我們發(fā)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方面大體有三種情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guī)則,各項常規(guī)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亂講話、區(qū)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后洗手,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yǎng)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常規(guī)習慣的幼兒不僅讓人骨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fā)現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馬上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非常的認真,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欲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循環(huán)的效應。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為出現,帶動整體行為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家長應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真正的意義。養(yǎng)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guī)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受益終生。
家長采取溺愛或理智的教育態(tài)度,是家庭教育成敗之最重要的分水嶺。許多家長都在探尋:到底怎樣的親子關系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發(fā)展?家長又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對此,本文著重分析彈性式的親子關系,希望可以給家長們一些啟示。
一、剛性式親子關系——共生,疏離
剛性,顧名思義,是易走極端、兩極化、沒有余地和張力的。剛性式的親子關系有兩種極端的表現,一種是共生,一種是疏離。
共生性的親子關系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種是父母將孩子當作生活的核心與惟一,按照自己的要求來照顧和塑造孩子,對孩子處處嬌寵、有求必應;另一種是父母認為孩子要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完全依附于父母。這兩種情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父母很容易將自己和孩子混淆,即完全用自己的想法、行為去控制和影響孩子,把孩子視作自己的附屬物,忽略了他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特性。親子關系就如圖1所示,尚未分化,處于一種“黏結”狀態(tài):孩子不能表現出應有的獨立性、展現出獨特的自我,父母和子女之間無法建立一種民主、自主的親子關系。孩子長期處在這種家庭教育模式下,往往缺少應有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取而代之的是極大的依賴性和低自尊,而且易形成任性自私、易發(fā)脾氣的性格,甚至容易發(fā)生攻擊性行為,以尋求心理補償和平衡。
疏離式親子關系的特點是:
父母對孩子采取漠不關心、放任自流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漠視孩子的內心世界和需要。父母與孩子處于各自的生態(tài)圈,較少發(fā)生相互作用,親子關系完全分化,甚至是分裂。兒童在這種教養(yǎng)模式下得不到關愛,很難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孩子很容易產生孤獨感,逐漸養(yǎng)成冷漠、情緒不安等心理,常表現出反復無常,易怒,對周圍事物摸不關心。
二、彈性式親子關系——自主,親密
心理學家包溫指出,家庭是一個情緒系統(tǒng),在此系統(tǒng)內有兩股力量存在:一個是一體感或親密的力量,另一個是個體化或自主的力量,家庭成員就在這兩股力量中尋求平衡,而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自我分化。而彈性式的親子關系(如圖3),用通俗的話語來解釋,就是一種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親子關系。這種親子關系模式的顯著特征就是尊重家庭中每個人的獨特性與個別性,父母可以配合子女的發(fā)展需求而調整關系距離的遠近。和以往親子關系不同的是,彈性式親子關系提倡親子間維持良好的分化,允許家庭成員展現獨立的自我,與此同時又要維持聯結。可以說,這里的“彈性”就體現在親子關系是在自主與親密中求得平衡,雙方是一種陪伴(being-with)而非共生(being-in ) 的關系,孩子與父母保持“聯結”,而非“黏結”。這種既尊重孩子自主同時又與之保持親密的彈性式關系留給孩子一個發(fā)展自我獨立的空間,讓他們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天地。
那么,一個能成功促進個體獨立又親密的家庭有何特征呢?這個家庭需要有一個催化或支持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包括情感的支持,孩子被鼓勵要自主、有責任感;父母的婚姻關系牢固,父母本身擁有自己的生活,不會侵擾子女的生活,不全以子女為重心;這個家庭的成員是自我肯定的,每個人能對自己的觀點負責,同時也尊重并承認其他家人的信念、感覺與想法,并可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并有回應,不需被迫統(tǒng)一某些觀點。在這樣自主又親密的家庭中,每個人都首先是“我”,然后才是家庭中的一員。
三、如何建立彈性式親子關系
(一)父母要及時轉移重心
常常會聽到一些家長向老師抱怨:“你說我們這么辛苦,為什么?還不都是為了孩子!可是現在的孩子一點都不聽話,才這么小就管不了了,唉!……”從家長的話語中可以看出這些父母非常關心和疼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當作自己幸福的延伸,所有未完成的心愿也都壓在孩子身上,這是非常錯誤的。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睂τ趯W前兒童而言,由于他們生理和心理各個方面都不很成熟,父母將部分重心放在他們身上是可以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家長要以犧牲自我為代價,把孩子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也不意味著父母要對孩子的一切都大包大攬、包辦代替。而父母應該在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時,逐步將重心轉移到自己的身上,留給孩子更多的心理空間。當然,這里說的是“轉移”,并非讓家長只關注自我,對孩子漠不關心。此時,家長們都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親子之間的關系,不妨多關注一下自己、充實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已經被孩子的一切湮沒了自我,是不是應該在自己和孩子之間劃分一些界限,留給彼此一必空間,以免令孩子產生一種壓抑和窒息的感覺。
(二)父母是環(huán)境支持者
客體關系學者Winnicott認為:做一個稱職的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支持的環(huán)境,即以孩子為主體,隨著孩子的需求而滿足他們。父母的責任是傾聽、給予,而不是強加。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不僅包括物質環(huán)境,更為重要的還應當包括寬松、民主的心理環(huán)境。對于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提供物質環(huán)境不難,難在后者。因為他們很少能夠以孩子為主體,傾聽孩子的需求而后給予支持。更多情況是家長以自我為中心,用“控制”取代了“支持”,試圖牢牢掌控孩子的一切,沒有為孩子的發(fā)展留下一絲空間。
如何適時適度地給予孩子支持,需要家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及時發(fā)現幼兒的合理需要并予以滿足。Winnicott提到,如果家長沒有及時顧及到幼兒細微的需求,孩子只好順應外在環(huán)境,這樣就會形成“假我”(false self),造成幼兒缺乏主動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容易形成一味順從、無法真正接納自己的個性;但另一方面,如果家長過多考慮孩子的需求,就會取代孩子的自主發(fā)展,產生“超限效應”??梢姡议L支持要有度,讓孩子感到父母是自己的后盾,在自己需要幫助時,他們會適時給予支持;在自己需要獨立空間時,他們又能悄悄地退到一邊……只有這樣,親子關系才能親而不膩、疏而不離,一直保持鮮活的生命力。
(三)親子間要適度分化
可以說,“分化”這個概念對于只講求親密無間的傳統(tǒng)親子關系來講,代表了另一種全新的觀念——顛覆父母過度控制,注重幼兒自我發(fā)展。談到幼兒自我的發(fā)展必然要涉及到和他人的關系,而幼兒時期重要的他人就是父母,與父母關系的親疏將直接影響孩子獨立自我的發(fā)展。如何能夠使孩子在自主與聯結這兩者間找到平衡點,的確值得每位家長深思。這就要求家長能夠在一定時候學會拒絕,親子間要適度分化,展現出一定的人我界限,父母能夠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當然,也包括心理距離。如孩子提出了一些無理要求,家長不可一味遷就,而是應當明確地表明自己的觀點:這個要求我無法滿足你,無論你使用什么手段,都是不行的。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決定拒絕孩子的某個要求,就要堅持下去,否則朝令夕改只會讓孩子有可乘之機。再如當孩子和父母就某一個問題產生矛盾和分歧時,父母不妨調整好心態(tài),讓孩子自己思考和處理問題,不要試圖用自己的觀點來統(tǒng)一和包納孩子的觀點,要讓孩子感覺到在家庭中有屬于他自己的領地。
小結: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是愛他的,是親人;父母是尊重他的,是朋友;同時父母也是嚴格要求他的,是良師。
昨天大年初二上午,我和老公及女兒去嘉興舅公、舅婆家拜年了,本來以為親戚的婚宴是放在中午,所以利用一些時間去了舅公舅婆家,可在與舅婆的交談中才發(fā)現自己聽錯了,婚宴是放在晚上6點,那中午這餐該到哪兒去消費呢?哎...最后還是聽舅婆的話,礙手礙腳地在他們家吃了一餐便飯。舅公舅婆也是非常有經驗的老教師了,所以每次去他們家我總不放過一絲的討教機會,對于女兒的教育問題我一直都覺得是件頭疼的大事,生活中總總不良習性屢屢發(fā)生,就拿孩子的浪費來說,從上幼兒園我就一直教育女兒要節(jié)約,為了讓她有更深入直觀的了解,還特意帶她去馬路上找要飯要錢的窮苦人。當我把女兒浪費一事告訴舅婆時,舅婆有點憤怒,并說我是在培養(yǎng)“小皇帝”其實這根本不是我想要這樣做的,可是我找不到更好的教育舉措,在舅婆的經驗交流下,我今天試著這樣去做,讓孩子將吃剩(讓費)的一天前的泡面,熱了一下給女兒吃,可女兒就是不吃,說是有好幾天了,為了教育女兒不浪費,我讓家人不給女兒任何吃的,不吃剩下的泡面就什么都不要吃,為了能讓孩子改正缺點,我看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已經兩餐沒吃東西的女兒感到肚子確實有點餓了,就對我說,“媽媽我還是吃了那些泡面吧”,我以后再也不浪費了。是啊!孩子肚子餓了自然什么都會吃,正因為我們現在的孩子日子就像呼風喚雨,要啥有啥,好習慣的孩子有時也會縱容成為壞習慣,因為他們也實在經不起現代生活帶來的種種“誘惑”但我覺得一點就是,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堅持,盡管我們大人示范起到了一些作用,卻不能放過孩子一次浪費的機會,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大人們在嚴格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好更好的帶頭作用!我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將不良習性徹底改掉!
其實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強奪”**的配合,我希望可以智取。
一、
昨天晚上,我網購的吉它到了。**看到后相當興奮,一定要去彈。我說他的手很臟,小人立即跑去衛(wèi)生間洗了十幾分鐘的手。屁顛顛地進來想彈琴時,我猛然發(fā)現他之前玩的面粉沒掃掉,于是立即又不同意他玩吉它了,要他先把面粉也一起收干凈。
這下小人發(fā)怒了。他對我又踢又打,又撕又拉。
(反?。核盏袅送婷娣鄣乃泄ぞ?;他去洗了手,我就應該讓他盡情地玩吉它了,但是,因為我自己還沒準備好陪他玩,又怕他自己玩會弄壞新的吉它,我就不答應,難怪他會大怒。)
我說:**,你生氣了。你可以生氣,但不能通過打我的方式來表達怒氣。他還是要打,我硬將他的手握住。之后,他又找東西摔。找了一個空茶葉盒子。他想要對著我摔。我說:你可以摔,對著沒人的地方摔。他還是想沖我摔,我不生氣但比較大聲地說:**,如果你還要摔向我的話,我準備把你抱到門邊去站五分鐘,我不想被你傷害,直到你安靜下來我再讓你進來。于是他就摔到別處去。我說:你很生氣,你就摔這個吧,把你的生氣都摔得爛爛的。但我希望家里的東西和人不會被你摔到。
(觀察:我一急出招有點不準,但我沒生氣,這就好多了。)
**摔了好多個回合的空茶葉盒。我也答應說他可以玩吉它,但要等我收拾玩臥室才有辦法陪他。他情緒慢慢下來了。并且,發(fā)現那個空茶葉盒很好玩了,來來回回地踩,并且當成“練武功”的兵器,“嘿嘿哈哈”地練了一番。我再和他說話,他已經笑嘻嘻的了。
二、
九點多,我決定開始睡前準備。因為**晚餐自己吃的,量比較少,我問他是否要吃點心,他說要。但是,先洗澡再吃點心還是吃好點心再洗澡,以及吃什么和在哪吃又引發(fā)我們的爭執(zhí)。他說要先洗澡再吃,我說要先吃再洗澡;他說吃太陽蛋(煎成一個圓餅式的雞蛋),我建議他吃雞蛋羹;他說做好后在臥室床上吃,我希望他在餐廳吃。
吵鬧了幾分鐘,我答應先洗澡。在哪吃的問題則說:你來選擇,吃點心,你在餐廳吃,媽媽陪你;不吃點心,我們直接講故事。他很火大。眼看著又要雙方不快,我說:**,你想不想自己來做點心?煎太陽蛋?
他立即轉怒為喜。于是我們停止了內訌,我?guī)еケ淠秒u蛋、并且由他來磕雞蛋,還讓他用筷子劃蛋。我只做了一個步驟就是煎。煎的過程他則站在灶臺上看。煎好后,我自然地就端著蛋到了餐桌前。然后一邊和他聊天一邊陪他吃。
三、
睡澡和吃點心之外,還有一個插曲是,**想著要去開動畫片看,我說:現在不是看動畫片的時間,我不同意你現在看動畫片,我想給你講故事,我會講三個很好聽的故事。**堅持要去開。我說:如果你一定要看,我就沒法給你講故事了。那個肚子里的火車站的故事。我覺得太有趣了。真可惜。
**還是要開動畫片。我說:你打算看多久?他說要看十分鐘。我說十分鐘是很短的時間,看一點點就要關了。他說那就十二分鐘。我說那也很短,他說那十三分鐘。我正想答應,**忽然把影碟機關了,說:“我還是不看動畫片了,我更喜歡玩扔枕頭?!?/p>
扔枕頭是他一直想玩的,我決定陪他玩。但表示只能剩下講一個故事的時間。他同意了。我很認真地陪他玩,發(fā)現他比各種“拳法”還真有樣子。幾分鐘后,游戲結束。
我連忙“奉上”故事書。講罷故事書,給他讀了一首詩經,一點易經,一點論語。時間接受十點半。
四、
我提醒**睡覺了。但**還要啃蘋果。我說不吃了,明天再吃吧。他說:我就要,我就要!我一聽到他的“我就要”就心煩。于是我順口編了一個關于“我就要”的故事給他聽。說一個小朋友老是講“我就要”,別人聽成“我叫”如何如何的。他聽得哈哈大笑,我當然也把幾個要提醒他的地方放進故事里給他聽走了。
十一點,我們終于入睡。接下去我的目標就是提早一點讓他睡,但是,我比較高興這一天我們的內訌減少,或者我把內訌轉化了。——找一找孩子的興趣點與需要,是個辦法。
首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長的首要任務。現在有很多家長由于種種原因而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因為工作的壓力,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管,有的是因為家庭不和睦沒人管教孩子,還有的干脆把孩子寄宿在別人家里,這樣使老師很難與家長很好的溝通。因此老師非常希望家長能認識到: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責任。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把老師說得一無是處。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長可以私下向老師建議,但切忌詆毀老師,損毀老師的形象。
第三,要堅持檢查孩子的作業(yè)。家長可以通過檢查孩子的作業(yè),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不至于看到考試成績了而大吃一驚。有的家長對老師讓家長給孩子的作業(yè)的“簽字”這一點極為不滿,其實家長們反過來想一想,老師讓家長簽字,目的是為了家校聯手,共同教育孩子,你作為家長應該高興才對呀!
第四,要正確的鼓勵和支持孩子。有一句話說得好:孩子犯了錯誤上帝都會原諒。孩子由于年齡小,在生活、學習當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不盡人意的事情,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客觀、公正、寬容的接納孩子的一切,并和孩子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后,我認為家長和老師最好是朋友關系。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先想想自己哪一點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責任都一股腦的推向老師,應該與老師一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應該與老師做個換位思考,應該想到班上還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
孩子成長,也給父母提供了一個再次成長的機會。劉艷老師介紹,教育是個復雜的過程,家長們也不用太焦慮,對待孩子首先以身作則、允許孩子成長中的小過失,多用鼓勵和關懷的方式促進孩子的成長。在學前期,注意各種習慣、能力、個性養(yǎng)成,如愛運動、愛勞動、勤動腦等,著眼于幼兒未來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知識智力的提升。
1.陪孩子不能圖省事閱讀、郊游都比看電視好
錯誤:孩子吵吵鬧鬧讓人心煩,只要讓他看電視打游戲就能讓他安靜下來,乖乖聽話。為了省事,有的家長更愿意陪孩子看電視打游戲。
正確:閱讀是一種很好的陪伴方式,不但可以促進親情,還能提高孩子想象力,讓他動腦筋,同時鍛煉語言表達。另外,玩游戲、郊游,多和大自然接觸也是很好的陪伴。
2.家長教育觀要一致,別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錯誤: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fā)火,媽媽為孩子辯護等情況。
正確:如果家里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容易導致孩子兩面派,產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要一致。當一個人教育孩子時,即使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
整理了教育心得:親子旅行,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希望對爸爸媽媽正確教育孩子,指引寶貝健康發(fā)展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旅行是探索城市魅力的最佳方式,同時它也是頗受歡迎的一種健康的消遣,對于許多旅行愛好者來說,旅行放松身心,同時還可以拓寬視野,隨著旅游的熱門,很多教育專家也紛紛開始支持讓孩子旅行。
帶著孩子旅行是個很不錯的方式,它考驗孩子的耐力和智力,看似很簡單的徒步行走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旅行還是比較累人的,如果孩子能夠堅持跟著父母行走,完成旅行計劃,他們完全是值得表揚的。
當然,欲速則不達,孩子的體力當然跟成人是沒有辦法相比的,此時還是要制定相應的旅行計劃,結合孩子的體力來對旅游計劃進行調整,例如帶著孩子去逛一逛一個美麗的公園,路途不是很遠但是孩子能夠看到很多美麗的事物。
大多數的公園觀光都是一天的行程,那么我們可以帶著嘗試一下,公園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走走停停,即使孩子累了,也可以隨時找到歇腳處讓孩子休息。
帶著孩子旅行時,也要調節(jié)好孩子的心情,讓孩子一種期待和欲欲而試的情感,同時沿途也可以給孩子解釋和帶著孩子欣賞,那就需要父母提前做好旅行地點的功課了,如果是在夏天出行,那么記得給孩子帶上防曬的裝備,涂上防曬霜,避免孩子曬傷。
帶著孩子一起旅行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看到不同的環(huán)境,感受不同的文化,而帶著孩子一起旅行,很多時候孩子展現了讓父母驚喜的一面,他們對于新環(huán)境的適應以及好奇,甚至于讓家長覺得很辛苦的旅途,他們也可以自己堅持下來,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總結:教育不一定就是以書籍為載體,反而讓一些書本上的文字鮮活起來對孩子來說更有意義,家長們不妨結合學校的教育,了解孩子每學期學到的知識,帶他們去看看書本上描寫的城市究竟有哪般魅力,對孩子來說也是成長呢。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配合好幼兒園,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怎樣教育孩子才有效果,是許多父母十分頭痛的事,因而家庭教育也成了現代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這里來說說其中2點: 一、引導獨立思考、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父母的視線可控范圍內,...
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功起著很大的作用。許多中外科學家成長的事實都說明,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使孩子受益終身;而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則貽害無窮。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這可以主宰...
1、由于分離焦慮的影響,孩子離開親人會有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落,有的孩子長一點,有的孩子短一點,家長要表示理解,但不要過份同情,你的過份同情會暗示他去的是一個可怕的地方,他會不愿意去。應該用平常心來對待。...
教育隨筆:如何更好的獎勵孩子 在幼兒園里,由老師做主給表現好的孩子獎勵一顆小星星或者一朵小紅花,已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偶然的一次“意外”,卻讓我對這種獎勵方式有了新的認識。 在班級上面每個班都...
育兒心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這個話題就比較大了,我們經常說的教育幼兒,也就是幼兒養(yǎng)成教育,它的內容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wèi)生、懂禮貌、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