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教你回答孩子:“媽媽,為什么要上班?””,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多數小孩都不太明白:大人們每天上班究竟都在做些什么?他們總會在某一天問媽媽你為什么上班?”、“你為什么總回來的那么晚?”、“我為什么不能一起去?”……面對這些或奇怪或平常的問題,怎樣回答才算是最聰明的、最適合的?
為什么你總要去辦公室?
“因為這樣我可以得到工資。爸爸和我掙的錢要供我們付房租、食物、每天所買的東西,還有咱們的度假。另外,我還喜歡和其他人在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就像你要在學校學習很多有用的知識,交很多的朋友一樣,在工作中,我也能幫助很多人,使他們滿意?!?/p>
孩子知道了絕沒壞處:當你的孩子問到,為什么他最好的朋友的媽媽卻不用去上班的時候,你可以解釋給他聽,一些媽媽、爸爸更喜歡呆在家里。但是他們在家里也是要工作的,比如買東西、洗衣服、打掃房間。這樣的解釋非常有用,使孩子認識到工作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你每天都能得到錢嗎?
“不是,我的老板并不會每天給我一些紙幣和硬幣。而是到了每個月的月底,我們公司的計算機就會自動告訴銀行的計算機,媽媽的賬戶上應該有多少錢。之后,媽媽就可以拿著銀行卡從自動提款機上取紙幣了?!?/p>
孩子知道了絕沒壞處:如果孩子沒有接著再提問,這些信息暫時就足夠了。但是,如果你覺得和孩子解釋起來很費勁,不妨反過來問問孩子,這樣就可以知道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有關錢物的交換是孩子很感興趣,也有必要讓他們明白的話題。
你為什么總回來的那么晚?
“媽媽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事情,為了將這些事情做到完美,媽媽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做。就像你在學校里面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作業(yè)一樣,媽媽也有每天的任務。所以為了將這些事情完成,媽媽才會回來這么晚?!?/p>
孩子知道了絕沒壞處: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你總會有些如梗在喉的感覺。因為你發(fā)現,所有的解釋在孩子看來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爸爸、媽媽總要離開。你不必完全打消孩子的這種想法,因為無法做到這一點,而且也沒有必要。大量的研究都表明,上班媽媽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發(fā)育是同步的,他們,他們沒有因此而會遭受更多的心理上的干擾。yJS21.Com
你上班時都做什么?
“我的辦公桌上有一臺電腦,我用它查資料、寫郵件、整理文件。此外,我還要打或者接很多電話。有的時候,我還會和來拜訪的客戶見面。”
孩子知道了絕沒壞處:關于工作在孩子的頭腦里形成一個印象對孩子很有益處,雖然他們可能對具體的細節(jié)并不太感興趣。也許你應該找個半天帶孩子來上班。不過,如果你是護士或者超市的收銀員就不太現實了。但是,你可以在不當班的時候,帶孩子來簡單地參觀一下,或者帶他到你們的食堂去吃頓午飯也好。
和你一起工作的都是你的朋友嗎?
“有些人我非常喜歡,所以,在不上班的時候,我們也會經常聚會,一起去吃飯。當然,也有些人讓我覺得不是那么可愛,有的時候我們還會有爭吵。就像你們玩過家家或其他游戲時一樣,總會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不是嗎?”
孩子知道了絕沒壞處:這是一個為孩子提供思考有關人際交往的問題,孩子會明白人和人之間有差異,我們不必喜歡所有人,但是,盡管如此,我們應該嘗試著公平對待每一個人。
我為什么不能一起去?
“你可以去參觀媽媽工作的地方。但是,不能和媽媽一起工作,我們辦公室沒有你的工作位置,你工作的地方在學校。你想想,要是媽媽天天陪你呆在學校里會多擠?!?/p>
孩子知道了絕沒壞處: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在他工作前,先要經過學習階段,首先是幼兒園,然后是學校,之后是職業(yè)學?;蛘叽髮W。如果,在這個問題的背后隱藏著分離的痛苦,那么你一定要讓孩子相信,只要他有問題,可以隨時找到媽媽的――當然,一定是真有麻煩的時候。
你們也要午睡嗎?
“如果能午睡當然好了。但是,我最好還是把工作盡快地做完,這樣就不用加班了,也不用晚回家了。而且,我們的辦公室也沒有像你們的幼兒園那么舒服的床?!?/p>
孩子知道了絕沒壞處:告訴孩子職場和家里完全是兩套規(guī)矩是不太容易的。問卷調查表明,即便是上了學的孩子,也不太明白大人上班究竟在干什么。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3歲了,應該上幼兒園了。雖然很多家長們會有些舍不得,但大多數會堅持為孩子選擇大眾的成長方式。我們兒童繪畫心理樂園中有個小會員,在應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上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在幼兒園被老師和學生們孤立,孤獨無助的他,在學校常常一言不發(fā),跑回家中又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尤其擅長繪畫,她的畫都是在講故事!但在幼升小時,學校一度懷疑孩子有自閉癥,進而很難入校就讀,無奈之下,只能作為編外生來上學。
孩子在上了幾次繪畫心理課之后,自我表達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有次她竟主動的問媽媽:“我3歲的時候那么小,你為什么非讓我上幼兒園?我哭得那么厲害,你為什么不管我,任由老師把我拽進去?!”“媽媽你為什么拋棄我?”,面對這一連串的發(fā)自內心的疑問,任何一位媽媽都會為之心碎吧!
上幼兒園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上學就意味著要和媽媽分開,就意味著要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是踏入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面對未知的環(huán)境與事件,自己最親愛的媽媽卻不在身邊,肯定是媽媽不要我了!哭鬧、不去上學是常有的事,有的孩子甚至會通過軀體化的反應,比如生病這樣的方式作為對抗方法。
對于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孩子會怎樣?
我們知道上幼兒園是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因此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會厭煩、會無奈甚至憤怒,同時,有些家長更愿意將這個煩人的小孩交給老師,讓老師去解決他,自己稍做安撫,就趕緊抽身離去。接下來,就是孩子最痛苦的時候了,他一方面要應對周圍陌生環(huán)境,一方面還要處理自己被拋棄的焦慮。長期不被關注后,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收到嚴重打擊,他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他敏感多疑,他無法集中注意力,有的孩子只會自己跟自己玩,有些可能會特別粘膩大人。無論哪一種,長大后的他們都是無法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的,當自己為人父母之后,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
如果孩子是個特別不愿意上學的寶貝,我們需要的是有耐心,接納孩子的狀態(tài),理解他內心的苦楚,不厭其煩的向孩子證明我們是愛他的,每次上學的時候跟孩子約定好時間,做到了就給予精神鼓勵,幫助他熟悉老師、熟悉環(huán)境、熟悉小伙伴,讓他知道幼兒園是安全地帶,可以自由玩耍。無論他的反抗持續(xù)多久,我們都要去理解他,如果你不接納他的狀態(tài),對他不耐煩,他就會認為媽媽拋棄了他,情況會變得更加糟糕!
其實跟孩子交流并不難,孩子只是想要確認媽媽愛我、媽媽永遠不會拋棄我,只要我們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他就會快快樂樂的去玩耍了。
孩子哭個不停的時候,爸爸媽媽要上前阻止嗎?其實爸爸媽媽要做到的就是允許自己有情緒,繼而也接納、允許孩子有情緒。
懂得“同理”自己,才會“同理”孩子,只有了解到自己為什么會哭泣,才會順藤摸瓜理清導致孩子哭泣的原因。情緒來源才是爸爸媽媽療愈孩子情緒的好幫手。
因為擔心,所以不允許
我一直認為孩子在哭泣時爸爸媽媽要先想辦法哄孩子,讓孩子的心情平靜下來。但是一位心理學專家卻告訴我,如果孩子哭得讓爸爸媽媽覺得非常心疼的話。
一般是因為爸爸媽媽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心里面攢了很多不好的情緒,一直得不到宣泄。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fā),爸爸媽媽也會感同身受,潛意識里害怕自己的情緒爆發(fā),因此也不允許孩子發(fā)泄。
接納才能釋放
一次我送兒子去幼兒園,看到孩子因為媽媽離開而哭泣。老師急忙安慰孩子,邊拍著他后背邊說:“我知道離開媽媽心里非常難過,但是你要知道媽媽馬上就會回來的。我們先去上課好不好?”
一邊說著,老師一邊慢慢領著男孩往屋里走,孩子的哭泣慢慢停止了,進屋之后,老師拿給他一張紙和各色蠟筆,讓孩子自己來畫畫,這時候孩子就已經不哭了,專心寫寫畫畫起來。
孩子在不開心的時候,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驟:
一、認可孩子的感覺和情緒;
二、了解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
三、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
四、教育孩子以后怎么解決。
上面那個老師對待哭鬧的孩子就履行了這幾條原則:一開始表示自己深有體會,接著幫孩子想個辦法疏導和表達自己的感覺。
情緒無好壞,它是正常的情感反應
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既然有了這樣的感受,爸爸媽媽應該首先表達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導他去面對,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情緒。
情緒被壓抑孩子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暗示是:媽媽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為。為了讓爸爸媽媽開心,孩子會壓抑自己,不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犯了錯會撒謊,受了欺負也會一個人忍著。如果在爸爸媽媽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會特別累,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問題。
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成長的機會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要很長的時間,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能夠讓孩子成長,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會說話了之后,爸爸媽媽要和孩子正確地溝通,學著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不要讓孩子把一些話都壓在心里,這樣孩子才能變得通情達理,從容不迫。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情緒,快樂、悲傷、孤獨或興奮,孩子也需要發(fā)泄情緒。因此,爸爸媽媽要學會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爸爸媽媽成長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長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想中,往往認為孩子是無知的。但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卻發(fā)現我們其實有著很多不為大人所知的煩惱,也曾經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我們的父母在他們所知所能的范圍內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今天,曾經的小孩成為了父母,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去努力,為孩子,也是為我們自己。
每個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為了培養(yǎng)孩子也是費盡心思。從拼學區(qū)房、到拼孩子的學習培訓,一切的目標都是讓孩子上好學,取得好成績。如果有一天孩子問您“我為什么要上學”,您會如何回復孩子呢?
一位爸爸是這么回復孩子的:“兒子,你知道吧?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別的。如果上6六年學,小學畢業(yè),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上9年學,初中畢業(yè),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yè),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yè),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yè),他就可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知道了嗎?”
爸爸說: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丟人。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干活賺錢,養(yǎng)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兒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讀書。
所以,當您的寶貝厭棄上學時,請告訴他,那是他去看世界的路。
孩子一天天長大,有一天,你會發(fā)現小家伙突然不聽你的“號令”,居然鼓著嘴巴和你頂嘴了。相信這是幾乎所有家長在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除了煩惱,我想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認真聽聽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頂嘴這個事的。
1.我認為爸爸媽媽說孩子“頂嘴”絕對不公平,“頂嘴”都是有原因的。有一次,爸爸答應我,作業(yè)做好了,就可以帶我出去玩。等我做好了,他又改口說,最主要的還是要考試考好,考不好,就別想玩。這么點小事都言而無信,我很生氣,當然要“頂嘴”了。
2.我頂嘴主要是因為學習上的事。比如爸爸媽媽老要我看書,我呢,又想玩一下,這個時候就最容易發(fā)生頂嘴的事了。
3.我“頂嘴”都是因為爸爸媽媽老讓我覺得沒面子。其實,有時候爸爸媽媽說得有理,可他們總是用命令的語氣,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讓人覺得十分沒面子。有一次,我練琴時彈錯了,他們就罵人,要求這要求那,我一賭氣,就和他們“頂嘴”了。
4.只有在媽媽冤枉我時,我才會頂嘴。一次,我搞定所有作業(yè)后打開電視,媽媽突然發(fā)現電冰箱的門沒有關緊,就怒氣沖沖地說我:“你看你,又忘記關緊冰箱門!”我隨口回答了一聲“不是我”就接著看我的電視,媽媽看我還在看電視,更加生氣:“不是你,還有誰?誰整天忙著看電視,什么也不顧?”我覺得很委屈,便忍不住跟媽媽爭起來:“你憑什么說是我干的?你看到我沒有關嗎?今天我根本就沒有開過冰箱!我看電視就是沒有關冰箱門嗎?再說,我寫完了作業(yè),看電視也沒有影響誰,你沖我吼什么?”
5.我從上幼兒園就開始頂嘴了。那時爸爸老要我練電子琴,想玩他也不讓,于是我就和他頂嘴?,F在仍是如此,當我想玩,而父母又要我學習的時候,我就會和他們頂嘴。
6.爸爸媽媽要求小孩子做的事情,可自己卻沒有做到。天天要我早起床鍛煉,可他們總是睡懶覺;不讓我挑食,可媽媽也不吃魚。我心里有意見,當然就不服氣了。
7.我覺得父母太霸道了。媽媽經常教訓我說:“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边@話也叫講理嘛?
8.在我們孩子面前,父母總覺得自己絕對正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其實,我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父母看法不一致的時候,就不免頂嘴。
9.對于同一個問題,當我們與大人出現分歧時,大人經常武斷地表態(tài)“你錯了”、“你這樣不對”。實際上,大人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所以我希望大人不要太固執(zhí)己見,有時也該認真聽我們把話說完。
10.父母也會犯錯誤的,可是他們根本不聽我們的意見,如果不大聲“頂嘴”,根本沒有威力,我們就應該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然總是十分被動。
11.我不算是個很聽話的孩子,我只會選擇性地聽取大人的意見,哪怕公然違背家長的意愿。每次跟父母爭吵完,心里都挺后悔的,后來想想,大多數時候還是父母說得對。不過我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他們不需要管得那么細。
12.父母對我不信任,從來也看不到我的進步,就知道打擊我,而且還總是對我大喊大叫,搞得我心里挺煩的。希望爸爸媽媽不要老夸獎別人的孩子,也不要老是說自己的孩子有多笨,這樣也許我會少頂一些嘴。
幼兒園也是發(fā)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發(fā)育以及機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有益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終身發(fā)展基礎。
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兒園?這個答案版本有很多,歸置合并一下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1、習慣了“隨大流”的媽媽認為:人家的孩子到了年齡不都得上幼兒園嗎?就像他們長大了要談戀愛結婚一樣嘛,是必須要走的“程序”?。?/p>
2、望子成龍心切的媽媽說:上幼兒園可以早點兒開始學習啊,要不在家里成天就知道傻玩兒,啥也不會;
3、重視孩子教育的媽媽說,孩子早點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肯定是好事,再說他去幼兒園還能多認識些小朋友。
除了這些比較“常規(guī)”的答案之外,也有一些比較“另類”的。一位到幼兒園咨詢入園的媽媽就曾經突然拉著一個老師的手說:以后我兒子就交給你們幼兒園了!終于有人可以管住他了,我反正是管不了他了!由于這樣的原??因而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的媽媽,肯定是極個別的,但對于究竟“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兒園”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媽媽并沒有細細地想過,而是在“半夢半醒之間”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要聊這個話題,咱們可以先從廣為流傳的俗話說起,“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這句話背后我們可以看出,在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就發(fā)現了早期教育對于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包括了四個時期——新生兒期(0~1個月)、嬰兒期(2~12個月)、幼兒期(1~3歲)、學前期(3~6歲)。不同的時期,孩子的身體、智力、心理發(fā)展都有不同的特點和規(guī)律。科學的早期教育就是遵循每個階段的特點和規(guī)律,給予孩子最恰當的引導和推動。
有一個研究結果可能會讓你出乎意料,但事實就是如此:人在0~3歲這個時期,發(fā)育成長最快的器官就是大腦,剛剛出生的孩子,大腦的體積就已經-相當于成人腦體積的50%了,隨著周圍的外部刺激不斷豐富,孩子的大腦重量和體積都在迅猛增加,生長速度大大超過了身體的生長。這個時期,也是孩子智力發(fā)展最快的時期。
并且有專家指出,在神經系統(tǒng)生長發(fā)育的基礎上,一個人學習能力的50%都是在0~4歲這個時期發(fā)展起來的。比如,0~1歲是孩子對聲音辨別的關鍵期,0~2歲是動作發(fā)展的關鍵期,1~3歲是語言和音樂智能發(fā)展的關鍵期,2~4歲是計數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孩子在生命的前6年里,可以獲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有點不可思議吧?),因而如果能夠在這段時期當中,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和教育環(huán)境,會對他一生的能力、智力、品格、性情等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影響。
這一組數據更加讓我們知道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俗語并非是空穴來風的。孩子是否及時接受了優(yōu)質的早期教育,確實能夠影響他一生的發(fā)展。
既然早期教育如此重要,那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場所有哪些呢?總的來說有三個部分,第一是社會的大環(huán)境,第二是自己家庭內部,第三就是幼兒園了。
社會大環(huán)境是整個國家經濟、文化發(fā)展的綜合狀況決定的,我們暫不做剖析,先說說家庭內部的早期教育。
很多家庭內部的早期教育,都是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的,因為懂得教育規(guī)律,并且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家庭教養(yǎng)方法的媽媽畢竟不是很多,所以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早教”,也僅限于給孩子周到的生活照顧,和孩子簡單的語言情感交流,或者與孩子一起玩一玩簡單的游戲——雖然這樣已經算不錯了,但是隨著孩子身心不斷的發(fā)展和成熟,他需要一個更廣闊、更豐富、更多彩的空間去感知、去學習、去舒展自己。
幼兒園就是這樣一個好地方:
幼兒園有溫馨宜人的環(huán)境,能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美,學會怎樣去表現美;
幼兒園有豐富有趣的教學和游戲活動,讓孩子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幼兒園有一起嬉戲的小伙伴,有和藹可親的老師,讓孩子自然地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幼兒園更像一個放大了的家庭,讓孩子學會寬容、禮讓、分享。
幼兒園里的早期教育,其實是一種科學的“啟蒙”,就是根據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抓住教育的“關鍵期”,發(fā)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發(fā)育以及機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有益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終身發(fā)展基礎。
第一,孩子吃母乳已經到一周二,我覺得吃的時間夠長了。
第二,孩子有些母乳依賴。表現在,只想吃母乳,但對別的食物一點也不想嘗試。
第三,我的乳汁減少了。
事實上,斷奶我也非常猶豫。我是在猶豫中做出的草率決定。為什么猶豫?
第一,現在是毒奶粉時期,買不到安全奶。
第二,斷奶后我得重新探索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這樣很勞累。
**還問:我該不該斷奶?
我的回答:完全不必要!你的孩子才四個月大你就斷奶,我認為,不管是孩子還是你個人,都完全沒做好這個準備??墒遣粩嗄蹋趺崔k?
首先,我覺得你的情緒非常非常焦慮。但焦慮的情緒對哺乳媽媽而言非常糟糕,越是焦慮,奶會越少。你需要好好休息一番,而不要每天關注孩子到底吃了多少奶。
其次,調整你的飲食。
再次,多給孩子吸。
孩子為什么要拿著東西才能睡
有的孩子睡覺時,不拿點什么東西就不能入睡,如喜歡睡覺時抱著小枕頭、毛巾、小被子、小毯子、玩具等等,一般都是些觸感柔軟的東西。不管這些東西多臟多舊,對孩子來說卻是他們珍愛的寶貝,睡覺時離不開。這種情況,主要發(fā)生在幼兒時期?!?/p>
此時,對孩子來說,睡覺時媽媽在身邊能帶來最大的安全感。可這對繁忙的媽媽來說,總是不容易做到的。孩子睡覺要拿東西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可以替代“媽媽”。也就是說,這是他們對母親依戀的一種轉移?!?/p>
一般來說,孩子從6個月時,就出現了依戀。但是,當母親經常離開孩子,漫不經心地撫養(yǎng),使孩子缺乏母愛時;當孩子因病住院,與母親分離時;當孩子的生活中,頻頻地調換照看者時;或因恐懼,生活環(huán)境枯燥,缺乏游戲、玩具及正常的人際交往等時,都會妨礙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戀。于是,這些孩子往往會將依戀轉移至物品上,與某一物品建立起一種親密的聯系。當孤獨、焦慮和恐懼時,孩子就會緊緊抓住這些物品,試圖以此產生一種安全感,這就是正常的孩子拿著東西才能睡覺的原因?!?/p>
有這種習慣的孩子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因此導致其他異常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習慣是能夠逐漸改變的,父母不必擔心,只要平時盡可能地給他們以情感上的溫暖,使他們對父母的依戀能夠得到正常的滿足就可以了。
育兒觀念:為什么要否定孩子的感受?有一次寶寶發(fā)高燒不退,到了醫(yī)院,醫(yī)生用灌腸的方法給他降溫。本身就身體不舒服,再加上需要被爸爸媽媽按在床上,讓醫(yī)生給直腸灌入冰水。這個過程,寶寶當然哭了。給寶寶做灌腸的醫(yī)生可能想讓孩子止住哭鬧,就說,“真丑,真丑,哭起來真丑?!蔽荫R上截住了醫(yī)生的話,“寶寶覺得灌腸不舒服,是嗎?不舒服的時候可以哭一下的,媽媽覺得沒關系。”醫(yī)生的說法,可能在大人看來是開玩笑的,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她否定了孩子的感受,壓制了孩子對感受的表達,甚至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這些感受是丟人的!昨天帶寶寶做入園體檢,其中有一項就是給他抽血。雖然在抽血前,我已經給孩子溝通過了,也讓他觀察了一位叔叔的抽血過程。但是,當把孩子的手臂固定住,再往手臂上扎針的時候,寶寶還是哭了。抽血的護士說,“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這么不勇敢.....”我趕緊搶了這位護士的話,“寶寶一定覺得疼!疼的時候可以哭一下下?!庇捎谝閮晒苎瑫r我看到血流出的速度很慢,抽血的醫(yī)生要有節(jié)奏地按壓孩子的手臂,以促使血液流出。所以這個過程持續(xù)地相對來說比較久,不像大人那樣幾秒鐘就搞定了。寶寶還是比較緊張的,我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看護士電腦上不斷變幻的屏保。后來,抽完血后,我夸了寶寶勇敢,因為他只哭了一下下。寶寶也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我抽血只哭了一下下,我表現得勇敢?!焙⒆痈杏X疼,為什么不能表達呢?把一個這么小的孩子固定住,給他抽血,孩子為什么不能感到緊張呢?護士的做法同樣是想止住孩子的哭鬧,但是卻分裂了孩子的感受,“我感到疼,但是不能表現出來,因為這種感受表現出來是不被接受的!”如果不斷地否定孩子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會混淆自己的感受,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也不能很好地感受這個世界。感受和行為是兩碼事,任何一種感受都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但是行為卻不同。那么,為什么我們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呢?孩子:媽媽,我不餓,不想吃飯。媽媽:不,你餓了,你一個上午都沒有吃東西。媽媽你為什么否定孩子對饑餓的感受?
曾在路上聽到過一對母子的對話:
男孩說:“媽,我被評為優(yōu)秀之星了!”
接著又說:“xxx也是優(yōu)秀之星,她一點都不優(yōu)秀,就因為她是數學老師的女兒,太不公平了!”
媽媽說:“我兒子不是老師的孩子,都能評優(yōu)秀之星,要是我去當老師,學校該怎么辦???是不是要評個超級優(yōu)秀之星?”
男孩樂了,一邊笑一邊說:“還要在獎狀上印個奧特曼!”
媽媽說:“當爸媽的都想照顧自己的孩子,我要是你的老師,說不定也會照顧你呢。但是,過兩年上了初中,她還會被照顧嗎?”
男孩說:“肯定不會?!?/p>
媽媽說:“你的本領,換個學校會跑嗎?”
孩子說:“不會?!?/p>
媽媽說:“所以,你會一直是優(yōu)秀之星,她就不一定嘍,看來還是我的寶貝更厲害,今晚咱們慶祝一下!”
說完,倆人興高采烈地擊了個掌。
這個媽媽太棒了,一番話消除了孩子心中的芥蒂,教會了孩子什么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也沒有刻意掩飾不公平現象的存在。
有人說:“教育孩子‘世界上沒有黑暗’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p>
從孩子上學開始,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公平,這時,父母的態(tài)度至關重要。
告訴孩子,不是你的錯
兒子所在的藝術中心,前年選拔第七屆桃李杯舞蹈比賽的參賽選手,班上一個小男生Roy,街舞跳得特別有范兒,是爭奪出線名額的實力選手。
那段時間,他媽媽分享的動態(tài)里,經常在苦練,孩子對這個比賽非常在意。
預選是幾個分部老師對孩子的一段舞蹈的綜合評分,最后選出每個小班級的第一名組成一支隊伍去參加比賽。
Roy得了班上的第一名,卻沒能參加成比賽。
據說原因是,老師們覺得另一個班的第二名似乎比Roy臺風稍好、個子稍高,為了選送節(jié)目更有把握獲獎,就把Roy替代了。
孩子往往比成人有更強烈的秩序感,Roy非常傷心,甚至懷疑自己不夠優(yōu)秀。
媽媽告訴他:
“兒子,藝術中心臨時改變規(guī)則,確實不公平不合理,你有權利傷心難過,媽媽也感到很難過。不過,沒有參加成比賽,不是你的錯,更不是你不夠好?!?/p>
另一方面,她跟藝術中心溝通爭取,藝術中心給孩子送了一套樂高做彌補,并當面肯定孩子的舞蹈水平,鼓勵他努力練習,參加下一年的比賽。
經過又一年的努力,去年第八屆桃李杯舞蹈大賽,Roy通過預選并參加了比賽,他們的節(jié)目還獲了獎。
父母是孩子生命之舟的壓艙石,當孩子的人生遭遇挫折顛簸的時候,幫助他們穩(wěn)住陣腳,把住航向。
尹建莉講過一位家長來信,她女兒在比賽中表現優(yōu)異,因裁判作弊,表現差的卻比女兒排名靠前,女兒很傷心。
但這位家長說“我的孩子不可以弄虛作假、投機取巧,要永遠清楚什么才是她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告訴孩子不能因為世界有黑暗,就去迎合黑暗,我們應該看到光明,看到世界上那些真正珍貴而有價值的東西。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常常有孩子因為個體差異,比如性格、外貌等,受到嘲笑或不喜,因而遭受許多不公平對待。
父母要以“共情”的態(tài)度,認可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以溫柔的愛,建立孩子內心堅實的安全感。
《奇跡男孩》中的奧吉,因為手術,面部留下疤痕畸形,在學校,男孩們當面辱罵起哄,女孩們背后竊竊私語,一伙同學聚在一起捉弄他,沒有人向他伸出援手,也沒有人愿意和他說話。
奧吉哭著問媽媽,為什么自己這么丑。
媽媽睿智地告訴他:
“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有印記,但它們并不丑,是一張地圖,指引著我們心靈的方向;而外貌的這張地圖,只是為了記錄我們走過的路。就像我臉上的皺紋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東西?!?/p>
生活中,父母用愛與智慧,涵養(yǎng)他的傷心失落,包容他的埋怨憤怒。
父母的愛和鼓勵,終于使奧吉開始勇敢面對他人的目光,并以自己的聰慧、幽默、熱情贏得了朋友,甚至漸漸影響了身邊的人看待世界的眼光。
奧吉是不幸的,先天的不公平,導致了生活中無數的不公平;他也是幸運的,父母用偉大的愛照亮了他成長的路。
父母給予的愛和安全感,是孩子生命最溫暖的底色。
奧吉的姐姐告訴他:“每個人都會遇見糟心的事情,可能是朋友突如其來的冷漠、可能是來自陌生人的惡意......你要學著去適應?!?/p>
是的,孩子,你不完美,你要適應這個世界,但你也是值得被愛的,我接納真實的你,無條件地愛你。
生活也許不公平,但有了根植于心的愛的力量,孩子便能堅強而幸福地過好這一生。
告訴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臨床心理學家詹尼弗?孔斯特說:“雖然人們無法左右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但肯定可以左右自己對生活中不公平現象的反應?!?/p>
不公平固然讓人不忿,但不應成為自怨自艾、不思進取的理由,也不應成為對世界失望的理由,也許我們永遠變不成別人,但總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瘋狂動物城》中,兔子朱迪懷揣警察夢來到動物城,卻遭遇種種不公平。
在警察局,牛局長為各個警官安排任務,朱迪卻被當成空氣,力爭之后,勉強得到一個交通協(xié)管的任務。
雖然與夢想相差很大,內心氣憤委屈,朱迪仍接受了任務,慢慢等待機會。
不公平是這個世界的常態(tài),不要盯著別人,要改變自己。
如朱迪所說:“生活總會有點不順意,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開始改變?!?/p>
后來,在食肉動物失蹤案的調查中,朱迪和搭檔尼克戰(zhàn)勝種種困難,找到了真相,原來食肉動物的兇殘本性爆發(fā),獅子市長為了隱藏真相,抓捕并藏匿了發(fā)瘋的動物,朱迪一夜成為食草動物的英雄。
不公平帶來的積極意義是什么?因為不公,我們去奮斗,又因渴望公平,所以我們有能力之后,愿意積極改變。
朱迪不希望不公平在食肉動物身上重演,她再次與尼克聯手,發(fā)現食肉動物并不是兇殘本性爆發(fā),而是羊副市長刻意制造的陰謀,最終使動物城回歸了和睦。
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告訴孩子:
“如果你處于劣勢,整天抱怨社會的不公平會消磨你的意志,讓你沉淪,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處于優(yōu)勢,整天的炫耀會蒙蔽你的雙眼,就怕有一天,你會墮落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類人?!?/p>
父母要活成孩子的正能量
《殺死一只知更鳥》書中,主人公的父親阿蒂克斯因替黑人辯護,惡意評論紛至沓來,阿蒂克斯卻告訴孩子們“抬起頭,放下拳頭”。
兒子問他:“她(杜博絲太太)說了你那么多壞話,你還管她叫女士?”
他說:“她是位女士。她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我的很不同……我想讓你從她身上學些東西——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握槍支就是勇敢?!?/p>
阿蒂克斯的孩子在成長之初,就從父親身上,見識了面對不公平時,真正的善良、堅毅和勇氣。
世界并不完美,但仍值得熱愛,值得我們去體會那些美好的東西并為之努力。
父母自己要做一個樂觀上進、充滿希望的人,不怨天尤人,不亂發(fā)牢騷。
正視生活中的不公平,用愛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用智慧建立孩子的是非觀,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建立孩子的積極心態(tài)。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教你回答孩子:“媽媽,為什么要上班?”》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孩子3歲了,應該上幼兒園了。雖然很多家長們會有些舍不得,但大多數會堅持為孩子選擇大眾的成長方式。我們兒童繪畫心理樂園中有個小會員,在應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上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在幼兒園被老師和學生們孤...
每個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為了培養(yǎng)孩子也是費盡心思。從拼學區(qū)房、到拼孩子的學習培訓,一切的目標都是讓孩子上好學,取得好成績。如果有一天孩子問您“我為什么要上學”,您會如何回復孩子呢? 一位爸爸是這...
孩子一天天長大,有一天,你會發(fā)現小家伙突然不聽你的“號令”,居然鼓著嘴巴和你頂嘴了。相信這是幾乎所有家長在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除了煩惱,我想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認真聽聽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頂嘴這個事的。...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