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筆記反思。
眾所周知,作為一名沒有經(jīng)驗的新老師,我們更應該觀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筆記可以促進老師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一篇教育筆記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中班案例反思:愛打架的煜煜”,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中班男孩愛打架,動不動就會看見有兩個孩子扭在一起打架,或有幾個孩子在旁邊一起幫著打。我發(fā)現(xiàn),煜煜就是這樣一個用武力說話的孩子。我們平時所說的打架,就是攻擊性行為。在4—6歲的孩子可表現(xiàn)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兒童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社會行為,它既影響兒童人格和品德的發(fā)展,又是衡量個體社會化成敗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煜煜的行為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實錄(一)“我要玩這個大球”
我和孩子們站在操場上,和孩子們討論晨間鍛煉的規(guī)則,煜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大球”。選擇運動器械的音樂一響起,煜煜撒開腿,朝大球飛蹦過去。這時場地上的大球只剩下一個了,煜煜和浩浩同時拿到這個大球。兩個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爭起來。煜煜大喊:“是我先拿到的?!焙坪普f:“不對,你是跑過來的,是我先拿到的?!膘响先源蠼校骸拔乙??!蔽逸p輕地對他們說:“你們倆商量一下,想個辦法,要不,這樣下去誰也玩不起來?!庇谑呛坪朴蒙塘康目跉鈱响险f:“我先玩,等會兒交換地時候再給你玩,好嗎?”煜煜松開拿著大球的手,我以為他同意了浩浩的方法,正想表揚他,沒想到他猛地抓起浩浩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浩浩痛得立刻松開了手,哭了起來。煜煜見狀立即拿著大球準備玩起來。
實錄(二)“他先打我的”
午睡時間到了,小朋友在準備入廁。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隊,煜煜站在偉偉后面挨得很緊。偉偉轉過頭對煜煜說:“煜煜,你往后面站一點行嗎?”煜煜沒理他,仍然貼在偉偉身身上。偉偉上完廁所拎褲子的時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著他的煜煜,煜煜不由分說從背后緊緊勒住偉偉的脖子,偉偉大喊:“放開我,你干嗎?”我立刻走上前,一邊叫煜煜松開手,一邊觀察著偉偉的脖子。幸好及時,要不準得出事。我問煜煜:“你為什么要勒偉偉的脖子?”煜煜理直氣壯地說:“他用膀子打我?!?/p>
分析與反思: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的攻擊行為主要是通過兩條途徑獲得的:一是觀察學習,二是直接學習。其中觀察學習是兒童行為獲得的最主要來源,也就是說兒童是在各種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行為后果所受的強化,間接地習得攻擊性行為的。因此,社會因素是誘發(fā)兒童攻擊性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兒童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強。煜煜對動畫片中暴力行為的模仿強化了煜煜攻擊性行為的發(fā)展,起到了增加兒童攻擊的消極作用。這是因為某些懲罰手段本身就具有攻擊行為榜樣的性質。兒童在“適宜”的情況下,會把別人懲罰他的這些手段用來攻擊他人。
象煜煜一樣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也許是在家里是讓家長操心的孩子,是幼兒園里最讓老師“操心”的孩子,對這類兒童的教育方法,老師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用自己最大的耐心和愛心,相信孩子會,但無論采取那種方法,請千萬不要忽視教育者積極情感的投入以及良好師幼、親子關系的建立,因為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最佳途徑。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孩子的年齡偏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與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fā)生爭搶,我就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地介入并加以引導,使“糾紛”很快化解,既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的游戲情緒,真可謂一舉兩得。這一幕使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在模仿中
,體驗了游戲的快樂。隨著孩子感覺經(jīng)驗的豐富,他們在游戲中從不會交往發(fā)展到能互相協(xié)商、協(xié)作。教師此時以旁觀者的身份,當看到幼兒出現(xiàn)爭搶電話時,并不急于介入,留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與機會,以欣賞的態(tài)度看到孩子的進步與發(fā)展,并感到由衷的高興。
事件描述:
小班剛入園,就有一位家長告訴我說她同院的暢暢非常愛打人,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挨打,囑咐我們多費心,別打了她的孩子。我留心觀察,暢暢和其他剛入園的孩子相比,顯得很棒,哭得很少,能玩,偶爾出現(xiàn)打別人一下也屬正常。但是,過了不幾天,事情就不簡單了,他開始有事沒事的打人,抓別人的臉,咬別人,特別是時間長了,小朋友都不愿和他玩,見了他就告狀,他也是好像除了打人就無事可做。我們覺得事情嚴重了,就和她媽媽交流,了解情況。他的媽媽很著急、也很無奈,都急得哭了起來。?從這里,我們了解到,暢暢從小就這樣,媽媽為此也傷透了腦筋:“愛搶別人的玩具,愛打人,為此,我沒少打他,他一這樣,我就生氣,從不護他,他又小,有時我一腳能把他踢出好遠。沒辦法了,我就跟他玩搶玩具的游戲,我搶到了,告訴他不能打人,他也知道,可是一和孩子們玩就又忘了,真氣人。在家里,我們都不敢到別人家去玩了。上了幼兒園,我們最擔心他光打人惹事,每天都問他打小朋友了嗎?臨來也囑咐他不能和小朋友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你看他還是這樣。”?仔細觀察,分析原因:?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暢暢不會和別人交往,不會用語言,沒有他人意識。比如,他要玩具,過去就拿,別人不給,他就打人;別人站在前面,他走過去伸手就推;有時甚至一邊走就一邊打人,然后再看著被打的人到老師跟前告狀;打人好像成了他的一種游戲,自然而又玩法多樣。
于是,我們分析原因:
首先是二三歲正是孩子發(fā)展社會性交往的時期,他有了與別人交往的愿望但沒有方法,再加上他手腳比較快,天性使然,不免出手打人;
第二,不斷得到負強化,這也是最善模仿的時期,他打人,媽媽打他,他又模仿媽媽再打別人,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正因為媽媽太看重這一點,反而強化了他。
第三,沒有得到正確引導,他的媽媽雖然很著急,卻沒有教給他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式,只是一味的不允許,所以他不會與人交往,不會處理他遇到的事情,也就仍然打人。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先密切關注,不給他打人的機會。
第二,進行冷處理,不再提打人這件事。
第三,教他和別人交朋友,一起玩,還要學會尋求幫助。
措施制定下來,我們是這樣實施的:
在幼兒園,先由一個教師專門領著他,少接觸孩子們,大約領了他兩三天吧,走到哪,帶到哪。以后就是專門看著他,他和小朋友玩,我們就總有一位老師在他身旁,看他想舉手打人,馬上制止。和她媽媽商定,在家里也不提打人這個事,不給他打人的機會,多給一些正面的鼓勵,教給他一些正確的交往方式。
比如有一次,和他挨著的一個小姑娘離他很近,他舉手就想打,我趕緊拿住他的手說“你想摸摸她的衣服嗎,奧,她的衣服真漂亮,這兒還有一個花呢,摸摸看,輕輕的。”然后,我拿著他的手叫他輕輕的摸,并告訴他“輕輕的不會弄壞衣服,小朋友會喜歡的?!比缓笥窒蚰且粋€小姑娘說:“這樣你不會生氣,愿意和他一起玩是嗎?”那個小姑娘點點頭,他也點點頭,不知是模仿還是同意。在這里,把他想打人的沖動給化解了。還有一次,我們班的潘潔如小朋友正在玩“賣東西”的游戲,自然拿了很多玩具,他過去就拿,潔如不給,差點又打起來,我趕緊拉住暢暢,教他“你問他在干什么”,暢暢問了,潔如說賣東西,我趕緊說“我買一輛小汽車吧”,潔如說“給錢”,我假裝伸手給錢,潔如就給了我小汽車。我又鼓勵暢暢把自己喜歡的玩具買過來,剛開始他有點不知所措,在我的一再鼓勵和幫助下,暢暢終于“買”下了他喜歡的玩具,高興得不得了,我知道,暢暢進步了。以后我就經(jīng)常鼓勵他去找好朋友,去和別人商量,用語言解決問題。慢慢的,暢暢不再頻繁的打人,和孩子的交往也趨于正常了。
反思:
高度重視,齊心協(xié)力,共同進行教育才能取得成功,可見,教育的一致性非常重要。特別是教師和家長之間要達成共識,進行同步教育。
教育是一件非常細心而又細致的工作,時時事事注意,持之以恒,才可能見成效,一時疏忽就可能前功盡棄。
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根據(jù)他的年齡特點,找出癥結,對癥下藥,才能取得實效。
孩子可塑性極強,我們一定要把孩子的問題拾起來,不可找一個理由(他就是這樣)而棄之不管。
對孩子的教育要學大禹治水疏堵并舉,告訴孩子哪些事情該作、哪些事情不該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幫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好的辦法。孩子做對了要積極鼓勵給與肯定,做錯了不要抓住不放,只要讓他明白,他做錯了,別人不喜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學會好的摒棄不好的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就象一條大河,有了流向大海的路,而不再泛濫成災。
星期一的早上,微微走進教室就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微微本來就是一個非??蓯鄣呐⒆樱翘煸缟纤斨^卷發(fā)羞澀的走進了教室,兩個眼睛圓溜溜的,穿著碎花的裙子,一雙黑色帶有蝴蝶結的小皮鞋,就像韓劇里面的小孩一樣。教室里的幼兒們微微的新發(fā)型,有些幼兒笑嘻嘻的,有些幼兒跑過來問我,老師微微的是假頭發(fā)嗎?還有的幼兒之間跑過去摸摸微微的頭發(fā)。過了兩天微微的好朋友李小朋友頭上面帶了兩個彎彎的假發(fā),她奶奶跟我們說李小朋友看到微微卷了頭發(fā),回家也一定要弄一個卷頭發(fā),沒辦法只好給她買個假發(fā)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不例外。她們也有追求美的權利。在中班這個年齡階段本身就處于好模仿的階段,對自己和他人的外表有自己的見解。就像常常聽到家長說,我們家孩子穿什么衣服都要自己搭配的,這個不要穿,那個不要穿的。孩子之間也是有攀比、好表現(xiàn)的。如果,過分的攀比很好表現(xiàn)這就要求家長的正確引導了。家長要以身作則,不過分打扮自己。對孩子提出的非分要求,做家長的不能一味遷就,應當制止。家長在給孩子打扮時,要盡可能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征,體現(xiàn)孩子的自然美與健康美。應教育孩子不挑揀衣服,好次新舊一樣穿,從小養(yǎng)成衣著整潔、樸素,不隨便弄臟衣服的好習慣。
幼兒姓名:**,男
幼兒基本狀況:喜歡打小朋友
觀察日期:**年**月**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目的及由來: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動空間也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jīng)常跑來跑去,互相打著玩。
**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起玩,但是她經(jīng)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fā)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我告狀,說**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觀察實錄:
在我觀察了**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他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排隊時**排在第一個的,他很高興,而這時別的小朋友站到了他的前面,于是**就推了別人一把,結果手重了,那個小朋友哭著向我告狀說**推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叫了過來,對她說:“你為什么推別的小朋友?。俊彼f:“我沒推他,他每次排隊就跑到我前面來了。”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別人,還能怎樣告訴她???”**沉默了一會,對我說:“我先來,你后來,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面站”我笑了,摸著他的頭說:“對??!你要是這么對別人說,人家就不會給告你狀了呀!”**點了點頭。
主要措施:**是個聰明的小男孩,老師說的都會聽,告訴他遇到事情不能夠打小朋友,能夠過來告訴老師,教師必須要發(fā)現(xiàn)幼兒的問題。
本學期,幼兒比原來活躍了許多,班級活動空間也大,孩子們在班里經(jīng)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菲菲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高林菲,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雖然剛來一個月,但是適應能力很快,沒幾天就和班里的孩子混熟了,禮貌也非常的好,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他經(jīng)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fā)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菲菲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在我觀察了菲菲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菲菲愛打人,而是她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qū)時菲菲在建筑去玩搭積木,她搭了一個特別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梓璇正巧坐在菲菲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小心擋住了菲菲的搭建,于是菲菲就推了醒醒一把,結果手重了,璇璇哭著向我告狀說菲菲打她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菲菲叫了過來,對她說:“菲菲,你為什么打她?。俊狈品普f:“我沒打她,她碰到我的樓房了?!蔽矣謫査骸澳闶遣皇窍胱屗岄_一些?。俊狈品泣c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她,還能怎么告訴她???”菲菲想了想,對我說:“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著菲菲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醒醒說,她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菲菲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焙⒆与S著年齡的增長,行為問題也隨著增多,更多的是源于小班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情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fā)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承昊小朋友今年已經(jīng)3周歲了,身為鄰居的我,不得不說,他從小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孩子??墒?,自從上幼兒園,我改變了自己以前對他的“評價”,他的表現(xiàn)令我吃驚。
承昊很少說話,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任何引誘、教唆,他從不配合,更不用說主動跟別人打過招呼了,他的交往能力極差,這與我平時對他的嚴厲要求是分不開的。
初入園,他只是呆呆坐著不肯同小朋友玩耍,看到其他小朋友打鬧,他只是笑一下。可是,時間不長,在老師們的“縱容”下,孩子有了很大變化,他非常愿意去幼兒園,每天第一個到班級,自己一個人默默坐在教室等小朋友,不讓我陪他,不知孩子想些什么,是乖?是聽話?我感到一籌莫展。
自從幼兒園組織開展親子工程學習后,在老師的引導下,我針對孩子的情況,在生活中改變過去的教養(yǎng)方式,以“放手式”教育代替“包辦式”教育,讓膽小、怕事的他逐漸增強自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特別注重了對他的觀察。
有一天戶外活動時,老師抱著一捆呼啦圈故意往地上一放,(每次都是排好隊拿的)“小朋友們,自己來拿一個喜歡的玩吧?!崩蠋煹脑捯魟偮洌⒆觽儽銚碓谝粔K兒去搶圈,由于承昊離得比較遠,當他跑過去時,呼啦圈已被其他孩子圍的“水泄不通”了,我發(fā)現(xiàn)他低下頭,一邊用手左掰右掰,一邊使勁往里鉆,擠進去了,還挑來挑去,挑了個紅色的拿了出來,(他平時最喜歡紅色的東西)臉上洋溢著勝利的笑容??吹胶⒆幽歉吲d的勁兒,我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入園后,小班的孩子喜歡在教室里亂竄亂跑,經(jīng)常和小朋友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盡管老師盡心的看護,有的孩子有時還是為爭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小心會碰到別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一郎的奶奶來幼兒園問我:“老師,誰是黃竟航?昨天我的孫子說黃竟航打他了,今天也不愿意來園?!本驮谶@時,黃竟航進來了。一進門就說:“老師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黃竟航早”那位家長也迎上去說:“你就是黃竟航?你打他了?”她指指自己的孫子說。黃竟航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個小朋友,說“我沒有打他”。我問“黃竟航,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這樣了?!秉S竟航很委屈的說“我沒有打他”??吹竭@,我覺得黃竟航被冤枉了,因為平時他真做錯了事,老師批評他都會說以后我不敢了、我聽話;但如果冤枉了他,就會據(jù)理力爭。
針對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小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現(xiàn)象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fā)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向對方發(fā)出玩的邀請的時候發(fā)生的誤會,導致了有些家長不理解。因此,作為教師應注意多觀察了解每一個孩子,注意這方面的常規(guī)教育,通過兒歌、故事等形式滲透到日常教育活動中,教育孩子們要慢慢走,別亂跑,學會正確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時不爭不搶、大家一塊分享。再就是多與家長溝通,請家長朋友遇到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著急、心疼,多理解別人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輕易的冤枉孩子。
幼兒入園后,同伴交往成為幼兒社會化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幼兒在交往過程中,有時會發(fā)生爭執(zhí)或打架現(xiàn)象。如何處理幼兒的打架行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兩位生活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師是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幼兒的打架行為的。
案例一
三個中班小朋友在玩開汽車的游戲。聰聰開著“汽車”把樂樂的“汽車”撞翻了。樂樂立刻大聲對聰聰說:“不準撞我的汽車!”聰聰沒有反應,他再次發(fā)動“襲擊”。這時,樂樂對聰聰嚷道:“不準撞我的汽車!我要生氣了!”聰聰還是不說話,他笑瞇瞇地招呼壯壯一起去撞。壯壯猶豫了一會兒,接受了聰聰?shù)摹把垺?。于是,聰聰和壯壯一起去撞樂樂的汽車。樂樂看到心愛的“汽車”被撞翻在地,氣憤地拽過壯壯的胳膊,閉著眼睛就咬。這時老師恰巧過來,看到這一情景,便大聲阻止道:“樂樂,你在干什么?”樂樂聽見后就松開壯壯,低下了頭。老師生氣地指著壯壯胳膊上的小牙印,訓斥樂樂:“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幾秒鐘的沉默后,老師接著說:“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時壯壯一言不發(fā)。老師又問:“怎么回事?你們說說,到底是怎么回事?”樂樂和壯壯都低著頭,一聲不吭。過了一會兒,老師又指著壯壯的傷痕對樂樂說:“你看看,你都把壯壯咬出血了。他爸爸媽媽看見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咬成這樣,你爸爸媽媽是不是很心疼啊?”樂樂低著頭囁嚅著說:“是。”老師說:“這就對了。快對壯壯說‘對不起’。”樂樂絞著手,不說話。老師又要求說:“快向壯壯道歉,說‘對不起’!”樂樂停頓了幾分鐘后才抬起頭對壯壯說:“對不起。”壯壯回答說:“沒關系。”老師看到自己的要求被執(zhí)行了,就溫和地對樂樂說:“以后再也不許咬人了,聽見了嗎?”樂樂點點頭?!昂昧?,去玩吧!
”
案例二
邁克想建造一座城堡,斯圖想為玩具卡車修條路。貝利覺得這兩個想法都不錯。最后,邁克和貝利開始建城堡,斯圖準備修一條長長的路。邁克對貝利說:“給我一塊長積木。”貝利從地毯上拿起一塊積木遞給邁克。斯圖叫道:“那塊積木是我用來修路的。”說完,從邁克手里奪回了積木。于是,邁克用腳踢翻斯圖搭建的道路,還要打斯圖。這時,老師介入了:“這兒發(fā)生什么事了?”斯圖說:“邁克弄壞了我的‘路’,他教貝利拿我的積木。”邁克辯道:“那不是你的積木。”斯圖說:“我先拿到的。”邁克抓住積木不肯放,堅定地說:“可我需要它。”老師把這兩個男孩分開,說:“邁克,你能用語言告斯圖你想要什么,而不是用爭奪的方式嗎?”邁克回答:“我告訴他我想要這塊積木?!崩蠋熡謫枺骸澳撬f什么了?他告訴過你為什么他不給你嗎?”斯圖馬上說:“因為今天我是第一個拿到這塊積木的?!崩蠋熡謱λ箞D說:“當邁克把積木從你身邊拿走時,你感覺如何?你告訴過他那樣做使你生氣了嗎?”斯圖說:“我要發(fā)瘋了。”老師表示理解:“是啊,要發(fā)瘋了。當你感到憤怒時,除了搶奪積木,是否還能用其他的方式?告訴我,你可以怎樣做7”斯圖委屈地說:“我確實已經(jīng)和他講過了。”邁克有些激動:“沒有,你沒有!你只是搶它……”斯圖申辯道:“我沒有。”此時老師插話了:“等一會兒。一個一個地說,否則我不明白你們在說什么。邁克,當斯圖拿走積木時,你是不是想打他?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用語言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況且,你們倆還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你們倆為什么不相互說聲‘對不起’,然后,你們就可以一起建造一座有道路環(huán)繞的城堡了???,像這樣。斯圖,你可以把兩塊稍短一點的積木連在一起。是的,就是這樣。”
在這兩個案例中,兩位教師都及時有效地阻止了幼兒的打架行為,而且都是通過提問介入的,但兩位教師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前面那位中國教師調解時的問話是指向攻擊幼兒,圍繞被攻擊幼兒的受傷程度進行的。方法是通過移情,使攻擊的幼兒認識到打人是錯誤的,然后讓他通過道歉來彌補過錯,取得對方的諒解。事情到此為止,沒有再深入下去。后面那位美國教師調解的問話則指向雙方幼兒,一步一步地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明白了打架是不對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后,教師引導幼兒相互體諒,并且啟發(fā)他們用合作的方法“建造一座有道路環(huán)繞的城堡”,還提示幼兒采用“把兩塊稍短一點的積木連在一起”的變通方式來解決問題,繼續(xù)游戲。
不難發(fā)現(xiàn),兩位教師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觀念:案例一中的教師關注的是被攻擊幼兒的傷勢以及教給攻擊的幼兒“打人不對”的道德觀念,但沒有教給他們體現(xiàn)這種道德觀念的合適的途徑。案例二中的教師關注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表達情感、解決沖突的方式,體現(xiàn)了她尊重兒童個性、力求公正的觀念。其實,幼兒打架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懂得進攻或只懂得退縮,對其個性發(fā)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攻擊者和被攻擊者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獲得有益的經(jīng)驗。攻擊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被攻擊者通過反擊,成功地阻止了別人的“進攻”,當再有人侵犯他時,他就不會退縮。如果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合適的方式與他人交流,指導幼兒面對沖突時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加以解決,幼兒一旦面臨類似情況就會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處理,否則便有可能重蹈覆轍,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和技能。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中班案例反思:愛打架的煜煜》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筆記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中班教育筆記反思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