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寶寶睡說課稿。
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成長!家長要對教師多些理解、多些幫助,及時發(fā)現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寶寶獨立從獨睡開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你家的寶寶是獨睡的嗎?或許大部分的年輕父母會給出否定的答案。太多的不放心讓父母們將寶寶袒護在自己身邊,直到孩子漸漸長大,才意識到讓他們獨睡的困難。其實,只要方式得當,獨睡的寶寶將會獲得更加健康獨立的成長空間。
獨睡更利于寶寶健康
在西方,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睡在自己的房間,即使夜間哭鬧,也只會得到父母短暫的安慰,他們認為這樣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大有裨益。受這種觀念的影響,許多父母也開始嘗試讓寶寶獨睡,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孩子還小,需要時時刻刻的關注與照料,獨睡不利于父母掌握寶寶的睡眠情況,究竟應該如何做才好呢?
專家指出,大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與父母同睡時,寶寶會因大腦供氧不足而睡眠不穩(wěn)、半夜驚醒,如果長期睡在這種環(huán)境中,會影響到寶寶的新陳代謝和大腦發(fā)育。另外,成人的活動范圍大,極有可能在無意中對寶寶造成傷害,而且極易將攜帶的病菌傳染給抵抗力較弱的寶寶。從長遠來看,與父母同睡的寶寶更容易有依賴感,日后必須獨睡時也更加困難。而從小適應獨睡的寶寶相對就擁有更健康的睡眠環(huán)境。
寶寶獨睡要循序漸進
何時應該讓寶寶獨睡,并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有的父母因為心疼而錯過了培養(yǎng)寶寶獨睡的最佳時期,有的又由于過分堅決而挫傷了寶寶的安全感,這些都是要尤為注意的。育兒專家建議,3-5歲是培養(yǎng)寶寶獨睡的最佳年齡,這個階段寶寶已經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獨睡更加有利于他們獨立品格的形成。
在3歲之前,父母就應該開始為孩子獨睡做好鋪墊。1歲以下的寶寶可與父母同房不同床,當孩子長大一些,自立能力漸強,睡得相對安穩(wěn)時,就可以考慮為寶寶單獨準備一個臥室了。從“獨床”到獨睡,寶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適應,也更容易接受。
優(yōu)質環(huán)境伴寶寶獨睡
想要輕松搞定孩子的獨睡問題,父母們還要在寶寶獨睡前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孩子在舒適輕松的氛圍中安然入睡。
寶寶的房間最好用柔和的色彩裝點,讓寶寶感受到安靜與溫暖,室內溫度適宜,保持空氣暢通。在小床上放上寶寶熟悉的玩具,讓他有親切感而更加放松。睡前至少1小時,不要讓寶寶有大量、興奮的活動,播放一些柔和的輕音樂或催眠曲,讓寶寶自己選擇臨睡前要看的書或要講的故事。入睡前應將燈光調暗,待寶寶睡著后再關燈。在寶寶獨睡的最初階段,父母要在夜間多去檢查孩子有沒有蹬被子、睡姿如何等。
最后,對寶寶的心理影響也至關重要。要讓寶寶意識到獨睡是自己長大的標志、勇敢的象征;寶寶抗拒獨睡時不要急于求成,耐心舒解孩子的孤寂、恐懼情緒;當寶寶做得好時,更要及時表揚鼓勵,以強化他們的獨立心理和行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不要以為做爸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自己的寶寶不了解,就不是稱職的好爸媽。有些新爸媽由于對嬰兒的身體結構還沒有一個正確地認識,容易造成日后養(yǎng)育障礙,甚至引發(fā)“產后憂郁癥”。此外,除了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還應對他的感知覺及心理發(fā)育有大致的認識,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寶寶進行早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yǎng)。因此,新爸媽們不要只顧著自己偷著樂,還應給寶寶做個全身大掃描,以增加自己對他的認識。
寶寶愛你,從身體開始
◆觸摸寶寶的身體
“寶寶的身體是那么地柔弱,我都不敢觸摸他?!边@是許多新爸媽的心聲。其實,寶寶的身體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樣脆弱,只要你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對此再有顧慮。
(1)新生兒頭部
新生寶寶的頭部較大,幾乎占了全身比例的1/4。頭部相對正常人略扁一些,看上去有些變形。這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寶寶的頭部受到產道擠壓而出現的頭皮腫脹引起的。這種狀況,一般在寶寶出生后數天內自然消退,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也不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觸摸寶寶的頭部,你還能感覺到其血管的搏動。血管搏動的部位是囟門,是頭蓋骨尚未發(fā)育成熟、頭部各塊骨頭結合處有骨縫所形成的。最明顯的囟門是前囟和后囟,一處為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一處為頂骨與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形間隙。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其囟門會隨著腦發(fā)育和顱骨發(fā)育的成熟而自然閉合。一般后囟門閉合的時間不會超過4個月,前囟門在1~1.5歲左右閉合。在囟門閉合前,這里是寶寶的重要護理部位,關系著寶寶日后的智力發(fā)育。
(2)新生兒皮膚
新生寶寶的皮膚柔嫩,有褶皺呈紫紅色,出生數小時后,皮膚轉變成深紅色,幾天后才能恢復正常的膚色。寶寶出生時,皮膚上覆蓋著一層黃白色油膩物質,也就是所稱的“胎脂”,它能夠保護皮膚。洗掉寶寶的胎脂后,皮膚會出現脫皮現象,這是皮膚脫離胎脂的保護,突然接觸空氣的正常反應。
此外,你還會看到新生寶寶的肩膀和背部長有細小絨毛,這就是所謂的“胎毛”。胎毛一般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褪掉。在預產期之前出生的寶寶,胎毛完全褪掉要花1~2周的時間。新生寶寶的皮膚很柔嫩,新爸媽們會常常在孩子身上發(fā)現紅斑或污點狀的斑。這些有的是由于宮內壓迫引起的,有的是由于皮膚暴露在冷空氣中引起的,多數能夠自行消退。
(3)新生兒頭發(fā)
新生寶寶脫離母體時,頭發(fā)疏密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的枯黃稀疏,有的烏黑濃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頭發(fā),它是從母體殘留下來的絨毛。這些絨毛長度不會超過2公分,發(fā)干中間沒有髓質,只有少數的黑色素。出生后不久,寶寶的絨毛會自動脫落,然后開始第二毛被的發(fā)育。
寶寶出生后幾個月模仿能力就開始萌芽并發(fā)展了,標志著他和周圍的人有了一種關聯,正是這種關聯溝通了寶寶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寶寶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它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把你當成了偶像,絕對信任、愛你沒商量。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當你把寶寶擁在懷里,他同時也緊緊地抱著你,實際上是通過模仿傳遞他對你的愛,就像你愛他一樣。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你和寶寶的交流實現了,彼此都獲得情感的滿足。
一、模仿的形式
1歲以內,孩子對語言有著極強的興趣。他會聽你說話,模仿你的語言。所以,你要面對寶寶說話,讓他看到你的口型,這樣,他不僅能盡早學會說話,甚至連你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到了2歲,孩子更多的是模仿生活中的事情,比如洗臉、梳頭、推車等,有時甚至有些創(chuàng)造性的模仿,喜歡玩過家家類的游戲。但是,模仿畢竟有好有壞,家長要懂得控制和規(guī)避風險。一定要把藥品、清潔用品,以及剪刀等危險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3歲之內,有些動作絕對不能讓他模仿。比如開火做飯、開微波爐、用打火機、插電源等。
二、模仿的意義
對于兒童來說,如果孩子看到某一行為自己無法確定而不能完成時,兒童就不會模仿,而會苦惱和焦慮?;蚴莾和緵]有發(fā)現,也不能模仿,兩歲左右最明顯。比如有些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帶著巨大的喜悅。父母不明白孩子為什么重復這樣毫無意義的舉動,就會制止兒童。而這個制止的過程恰恰破壞了兒童敏感期的正常發(fā)展,從而妨礙兒童智能和認知的發(fā)展。智能發(fā)展的阻礙必然會伴隨相應的心理問題的出現,這都是成人后大腦平庸的一個早期的現象。
模仿有利于寶寶理解他人的情感
當人們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時,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經生理學者發(fā)現,大腦具有使人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它不僅僅在做動作如用手抓玩具搖鼓時活躍,而且在觀察別人如何拿起搖鼓時也變得活躍。大腦會模仿該動作,同時我們會設想他人大腦中的意圖:他想拿起搖鼓晃動發(fā)出聲響。鏡像神經元能讓人通過模仿,推己及人從而更加體諒他人。再簡單一點說,通過對周圍人表情的模仿,寶寶學會了善解人意。
三、如何引導不同年齡的寶寶模仿
孩子從一歲開始,就會主動地去模仿父母的動作和語言。父母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注意自己地言行習慣,盡可以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不過也不必盡求完美,因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
孩子會走路以后,就會經常在戶外走動,所看所聞也會豐富起來。對于好奇的人事,特別是喜歡的人,孩子都會主動去模仿,因為模仿是人類對于“喜歡”最原始的表達。這時,父母就不能用嚴厲的語言來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而是應該用商量和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可以讓孩子學學和模仿汽車和特種車輛的喇叭和報警聲,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它們的跑、走、飛和游的,如果孩子模仿不上來,家長可以給予正確引導。根據孩子的好奇來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由孩子的好動、愛模仿來培養(yǎng)孩子的動作協(xié)調,以及靈敏的思維力和表達能力。
四、寶寶凡是喜歡模仿別人怎么辦
3-6歲是幼兒智力開發(fā)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喜歡模仿,說明幼兒觀察力比較強,喜歡獲得別人的認同,但是如果寶寶事事都模仿,不喜歡自己動腦筋想問題,凡事沒有主見,確實應該引起家長的關注了。雖然說3周歲的寶寶喜歡模仿,但同時他們又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歡被支配,總是追求獨立自主,喜歡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辦事。
如果寶寶喜歡盲目從眾,胡亂模仿,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干預:
1、給寶寶講模仿別人的壞處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幼兒:凡事喜歡模仿別人,就會被別人瞧不起,認為不聰明、不能干,是個“跟屁蟲”,這該多難為情啊。
2、鼓勵寶寶動腦筋想辦法
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講:“寶寶最聰明能干了!只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肯定比他們想的更好!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會干得更好!”
3、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思維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教給幼兒一些方法,想出一些點子、主意,開啟寶寶思維的閥門,引導寶寶靈活地思考問題,并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一個孩子生下來顱內出血很厲害,一個多月時父母抱他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找到早期教育專家鮑教授,鮑教授在給孩子治病的同時,告知家長不要灰心,要有信心相信通過早期智力開發(fā)教育,可以修復腦損傷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在鮑教授的指導下,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教育。不到1歲孩子就會說話,兩歲就能說完整的句子,三歲會做各種游戲,三歲半就達到了6歲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不但身體健康,而且智力完全正常,在學校里還是一名優(yōu)秀學生。另一個孩子十歲了,父母領他來見鮑教授,孩子看起來身體健康,但他的一舉一動顯示出他是個智力有障礙的人。從CT片上看到他的顱內有個空洞,周圍神經系統(tǒng)中斷,這就是導致孩子智力低下的根源。由于年齡太大,腦部神經發(fā)育定型,恐怕難以修復,甚至說不可能修復。雖然這孩子也是出生時腦部受損傷,但由于父母的疏忽大意,沒有關注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只單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從而延誤了用早期開發(fā)教育來刺激腦神經重組。修復腦損傷越小越好,錯過最佳年齡段,孩子只得終身受苦。對這樣的孩子,誰也沒有回天之術。
鮑秀蘭教授說,腦科學研究最新進展表明,嬰兒出生的頭幾年里腦子發(fā)展最快,兩歲大腦的重量是出生時的3倍,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就接近成人腦重范圍。在這一關鍵時期,是否對孩子進行運動發(fā)育、語言發(fā)育、交往能力等早期教育,直接影響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同時人的大腦具有很大的潛能,尤其在生長發(fā)育早期,大腦的可塑性強,一旦局部的神經細胞損壞后,鄰近的細胞可以代替它的功能,并有效地實行改組。但過了敏感期,缺陷將成為永久性的了。也就是說,人腦組織一旦就緒,就不可能實現整個重組,所以如果發(fā)生了腦損傷,年齡越小代償能力越好。鮑教授親自參與了國家“八五”公關課題——挖掘兒童潛力應從0歲開始。她舉例說,在對窒息兒的研究中,一組進行早期教育,一組進行常規(guī)教育。孩子長到1歲半時,早期教育組智力發(fā)育指數為105分,常規(guī)教育組為90分,而且其中有9。1%智力低下。就是正常新生兒發(fā)育的指數為100分,也不及窒息兒早期教育組。所以鮑教授說,新生兒有很多能力,忽視從孩子一出生的早期教育,這本身就是環(huán)境高危因素,是造成孩子智力輕度落后的常因之一。全國大約有60萬因窒息早產引起智力低下的兒童,只要實行早期智力開發(fā)教育,他們的痛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在信息時代,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與孩子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大的樂趣。每天和孩子進行20分鐘的“分享閱讀”,孩子將受益終生;對于想培養(yǎng)一個書香寶貝的您來說,也能好夢成真。
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
嬰幼兒生來就有一種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態(tài)度常常在父母還沒注意到時就不知不覺開始了。
嬰兒期所萌發(fā)的閱讀意識和出現的閱讀行為說明,閱讀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自發(fā)需要。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嬰幼兒時期不及時啟蒙閱讀意識,激發(fā)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寶寶入學后會出現學習適應困難,例如,不會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愛讀書,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速度很慢;閱讀理解能力很差。這些都證明了早期閱讀經驗的獲得對人的一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因此,在幼兒期,用正確的方法培養(yǎng)寶寶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選擇合適的材料激發(fā)寶寶的閱讀動機,是需要父母重視的。
分享閱讀——親子共讀新概念
在西方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Holdaway以實踐經驗為出發(fā)點,對家庭中親子閱讀行為進行改進移植,發(fā)展形成了一種用于引導學齡前幼兒從事閱讀乃至寫作的有效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分享閱讀。
分享閱讀也叫大書閱讀,是指父母和寶寶不以學習為外顯目的,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分享閱讀能夠極大底激發(fā)寶寶的閱讀興趣,提高寶寶的閱讀能力。
我們滿懷歡樂,把孩子們迎接到這個世界上來,除了小衣、小褲、小斗篷,隨著他們的成長,還應當給他們準備一些什么呢?“孩子們在吃夠奶汁之后,在牙牙學語之后,接著就需要故事了?!边@是獲得“第一屆國家圖書獎”殊榮的《365夜故事》序言開頭的一段話。孩子需要文學,這是天性。孩子出生后,接觸最早的文學形式是媽媽朗朗上口的搖籃歌。
它們有的是媽媽在嬰兒搖籃邊的即興之作。如《覺覺嘍》:“啊哦、啊哦,寶寶喲,覺覺喲,狗不咬喲,貓不叫喲,寶寶、寶寶睡覺覺嘍?!边@首搖籃歌并沒有完整的含義,是生長于民間文學土壤的兒歌,以口耳相授的流傳方式,代代相傳。它以柔和的聲音,連綴幾個詞語或短句,就可安撫嬰兒悄然入睡。
有的則是兒童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或加工的歌謠。如下面兩首搖籃曲:
《瞌睡來》:“月亮光光照窗臺,打個哈欠瞌睡來。
踏板叫我脫花鞋,枕頭叫我倒下來,褥子叫我伸長腿,被子叫我不要蒙頭睡?!?/p>
《小夜曲》:“月亮出來了,星星出來了,寧靜的夜晚來臨了?;▋核耍輧核耍蓯鄣膶殞?,也該睡了,睡吧,睡吧,我的寶寶,我的寶寶?!?/p>
這兩首兒歌內容直白單純,描述睡覺的情景;描述夜色與安寧,花兒睡了,草兒也睡了,采用比喻手法,吟唱著,可愛的寶寶也該睡了。兩首催眠曲融入了媽媽的親昵愛撫。音韻自然和諧,可唱可誦是兒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作為幼兒詩歌一類的兒歌,即使只有短短幾行,也應當是藝術品。兒歌的形象,往往憑借作家豐富的聯想、幻想,并通過比喻、夸張等手法來展現。我們來共同欣賞老一輩著名兒童文學家黃慶云的《搖籃》:“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是搖籃,搖著花寶寶,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寶寶睡著了?!?/p>
這首幼兒詩歌,以無比優(yōu)美的想像,勾畫出大自然中一幅幅連貫的畫面,畫面是如此的絢麗多彩。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動人的形象,烘托出一片寧靜安祥、甜美溫馨的境界。作者重復使用“寶寶”、“輕輕”兩個雙聲疊韻詞,以“搖籃”、“睡著了”每段首尾呼應,全詩循環(huán)往復,猶如一首輕柔動聽的樂曲,旋律悠揚,余音裊裊,將天地間綿延不絕、至真至純的母愛表現得淋漓盡致,讀來既體味到詩的悠遠優(yōu)美的意境,又感受到兒歌諧美的節(jié)奏韻律,詩和歌兩種藝術融合為一,是兒童詩歌中的精品。文學評論家贊譽《搖籃》是“中西文化合壁的典范,是傳世的佳作?!?/p>
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就不單是兒歌的聆聽者,而且是誦唱者了。到了兩三歲,嬰兒行走自如,能大步穩(wěn)跑。他們可以靈活地使用自己的手腳,爬上可以“搖啊搖”的椅子、秋千、木馬、和爸爸的膝蓋上。
讓我們來聽聽孩子和媽媽一起又玩又唱的啟蒙問答故事:
《什么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搖椅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木馬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秋千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搖籃在搖。搖啊搖,什么在搖?爸爸在搖。”
孩子在運動當中,感受到不同物體搖動的樂趣,把思維存于動作之中;孩子的語言能力在問與答、聽與說的過程中,逐步得到訓練。朗朗上口的《什么在搖》等啟蒙問答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告別感知運動時期,步入象征思維階段。
延伸閱讀:兒童閱讀也要“營養(yǎng)均衡”
我時常和朋友講這樣一個笑話。我們請一個孩子品嘗土豆,周一吃炸薯條,周二還是炸薯條,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一律都是炸薯條,然后問孩子:“你最喜歡吃什么口味的土豆?”
如果你覺得這個笑話太荒唐,那么我要告訴你,在兒童的閱讀問題上,我們大人正在普遍地鬧著這樣荒唐的笑話。睜大眼睛看看孩子們周圍的圖書環(huán)境:太多的識字讀本,太多的快餐讀物,太多的教輔讀物,太多低俗的盜版動漫,太多劣質的抽筋剝皮的改寫本……然后,我們也在問孩子:“你最喜歡讀什么樣的書?”
我認為,現在孩子們的“閱讀口味”是人造的成分居多。
對小孩子,許多大人喜歡他們多認字、快認字,再多吞咽一些知識;對上了學的大孩子,大人則普遍強調閱讀與課業(yè)的緊密關系,希望他們多讀厚重的名著。而另一方面,暴利在驅使著不少商家大量炮制曲意迎合的讀物。我們一方面在通過格式化的方式造就這種人造的“口味”,一方面對自己說,“孩子就喜歡”,然后繼續(xù)炮制所謂“就喜歡”的東西。
大人在培養(yǎng)孩子的飲食營養(yǎng)方面相對聰明一些。從孩子一出世,我們就特別關心類似這樣的一些問題:兒童成長需要哪些營養(yǎng)?最必要的營養(yǎng)是什么?哪些東西里包含了這種營養(yǎng)?如何烹飪而使這些營養(yǎng)最容易吸收?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有什么不同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特點如何配制食物?孩子的自然口味大致上有哪些種?在不同的口味上如何提供最佳的營養(yǎng)搭配?如何烹飪食物才最有可能受到孩子的歡迎?等等??墒牵谂囵B(yǎng)孩子的閱讀問題上,我們可曾有這樣想過呢?
精神食糧同樣也存在“營養(yǎng)均衡”的問題,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了。
兒童閱讀營養(yǎng)學?聽起來像是一個很古怪的概念呀。不過說具體了,其實就是一些很實際的問題: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讀一些什么樣的書?什么書是最必要的?書中都包含了哪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力的內容?如何為孩子選擇、如何引導孩子讀,能使這些書中的好東西產生最大的功效?兒童的閱讀會有怎樣的成長階段,每個階段適合讀怎樣的書?孩子在閱讀方面自然口味大致上有那些種?如何能引導孩子進行自由的、全面的選擇?怎樣選擇既讓孩子著迷又非常有益的書?如何引導孩子愛上書……
這些問題是每個熱愛孩子的大人都會關心的問題。但為什么我們會常常忽略呢?大概是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太現實、太速成了些吧——當課業(yè)和升學成為孩子的生活目的時,誰又會真正去關心他們閱讀生活呢?誰又有耐心慢慢滋養(yǎng)他們埋藏在地下的生命的根基呢?
我一直以為,在閱讀的“營養(yǎng)學”方面,孩子的自然選擇往往是最佳的。能打動孩子的純凈的心靈的書,肯定是最了不起的書。那些過去和現在能讓孩子深深為之著迷的書,不但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往往是充滿哲理的,值得每一個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的大人反復回味的,更是幫助孩子長大成人的營養(yǎng)基。[!--empirenews.page--]
喜歡《寶寶獨立從獨睡開始》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教案寶寶睡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不要以為做爸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自己的寶寶不了解,就不是稱職的好爸媽。有些新爸媽由于對嬰兒的身體結構還沒有一個正確地認識,容易造成日后養(yǎng)育障礙,甚至引發(fā)“產后憂郁癥”。此外,除了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
寶寶出生后幾個月模仿能力就開始萌芽并發(fā)展了,標志著他和周圍的人有了一種關聯,正是這種關聯溝通了寶寶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寶寶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它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
有記憶才能積累經驗和知識,才能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小嬰兒有沒有記憶呢? 2個月的小嬰兒有運動記憶和姿勢記憶,如橫抱小嬰兒就要找奶吃,雙腿一提就知道換尿布,停止了哭聲,他是不是也知道換好尿布有奶吃呢?這...
一個孩子生下來顱內出血很厲害,一個多月時父母抱他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找到早期教育專家鮑教授,鮑教授在給孩子治病的同時,告知家長不要灰心,要有信心相信通過早期智力開發(fā)教育,可以修復腦損傷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在鮑...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在信息時代,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與孩子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大的樂趣。每天和孩子進行20分鐘的“分享閱讀”,孩子將受益終生;對于想培養(yǎng)一個書香寶貝的您來說,也能好夢成真。 ...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