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反思。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都有會準備一寫需要用到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參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的提升。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案例:對自主游戲“藍月亮餐廳”活動的反思”,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自主游戲活動是幼兒在參與體驗的同時,充其自主性,培養(yǎng)其多種能力發(fā)展的一種頗受孩子喜歡的活動。這次游戲活動來源于孩子,小班孩子愛玩橡皮泥,他們會用各色橡皮泥借助各種現(xiàn)成的模子制作各種糕點,水果等,孩子們做了品種多樣的食品,食品多了,該把它送到哪兒去呢?于是,“藍月亮餐廳”就在及時滿足孩子的當前需要中開張了。在這次游戲活動中,為了達成在游戲中初步會分工協(xié)商,堅守崗位這一目標,我給孩子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游戲材料,如:廚房的煤氣灶、盆和魚、蘿卜等,在游戲一開始我讓孩子們自己學著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他們在整個游戲活動中一直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廚房的廚師忙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殺魚、一會兒切水果等;服務員不停地忙碌著,顧客們遲遲地不愿離開,“加工點心的”工作人員更是堅守崗位,做完一件又一件點心。孩子們的游戲興趣樂此不疲,貫穿始終。
在游戲中,也出現(xiàn)了一點問題,廚房里的游戲材料——兩個灶臺只有一個煤氣罐,因游戲材料不夠,我在活動之前想如果出現(xiàn)爭奪煤氣罐的情況,讓一位小朋友用其他物代替即可。但兩位廚師一進廚房就為了一個煤氣罐而爭奪起來,互不相讓。見此情景,我及時地鼓勵他們謙讓,請他們想辦法解決問題,其中一位小朋友想出了去娃娃家借一個,使游戲順利地進行了下去??梢姡灾饔螒蚴亲杂啥容^大的活動,在游戲中要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人,教師不僅要做一位觀察者,更應做一位引導者。這樣,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會讓游戲內(nèi)容更加豐富,教師才能與幼兒產(chǎn)生互動的心靈感應,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在探索中成長。
在活動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這次活動雖是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孩子,但對小班的孩子來說還缺乏游戲的經(jīng)驗,在游戲中有的幼兒不太會與同伴交往,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尤其服務員在招待顧客時,顯得有些呆板,缺乏熱情,甚至不說話就把東西端給顧客了。我想出現(xiàn)這種情況與小班幼兒的經(jīng)驗相關,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多進行經(jīng)驗的交流,及時的進行提煉小結。同時不斷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孩子們在不斷的嘗試中積累經(jīng)驗,使他們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會逐漸提高。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在我開始之前,先請大家來看這么兩個鏡頭,這都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比較常見的。
鏡頭一:區(qū)域活動開始,娃娃家人數(shù)已經(jīng)滿了,可一幼兒還是很想進去,不到別的區(qū)去,老師走過來,說:“你看,這兒的人已經(jīng)滿了,看看,哪個區(qū)還有空,這個區(qū)下次再來玩。”幼兒還是不肯走,教師半推半拉地將他拖到旁邊的建筑區(qū),邊走邊許諾下次區(qū)域活動時一定讓他到娃娃家來玩。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鏡頭很正常,我們平時也基本上都是這么做的,這位老師做的沒什么錯。那讓我們再看下去:鏡頭一續(xù):幼兒坐在建筑區(qū)中,一臉地索然無味,手中拿著積木,眼睛不時地往娃娃家瞟。
我們都知道,游戲活動在幼兒園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愉快地自我表現(xiàn)的地方。那么,大家認為鏡頭中的幼兒在原本應該愉快的區(qū)域活動中得到快樂了嗎?很明顯,沒有!為什么?在這兩個鏡頭背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少了兩個字——自主。
是的,我們的孩子缺少真正的自主。區(qū)域活動,本意是讓幼兒自主選擇的,在鏡頭中的孩子由于人數(shù)的限制,他的自主選擇落空了。在實際中,由于各區(qū)人數(shù)的限制,每次選擇區(qū)域的人數(shù)不可能和限制的人數(shù)剛好一致,這樣就會導致有幼兒不能達成心愿,空有自主選擇的條件而沒有實現(xiàn)自主選擇的機會。而在操作中,教師通常是分配任務及活動區(qū)或是擔心幼兒偏區(qū)而采取輪換的辦法,這樣一來,幼兒連僅有的一點自主選擇的機會也沒有了。
其實,這樣的情形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還有很多。就好比在戶外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玩沙袋,讓孩子們想出各種玩法,看誰創(chuàng)造的玩法多。分散活動之后,教師把大家集合起來,講評說:“剛才有的小朋友的玩法很好。有的小朋友雖然在玩,但是玩得不好?,F(xiàn)在,讓XX來告訴我們他的玩法。”講評過后,幼兒們又紛紛玩了起來,不過,這次大部分幼兒圍在老師身邊玩,不住地演示他們的新玩法,有的還特意擺出姿勢叫老師看,等待老師的表揚,教師對其中的幾種玩法點頭贊許:“我看到XX玩得和別人不一樣!”還有一部分想不出新玩法的孩子則僵立在那兒苦思冥想或是開始跑動,于是老師提醒道:“你看別人都動腦筋了,你們動腦筋了嗎?”其實,在戶外活動時,幼兒原本是放松自己,在自主的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的。馬斯洛認為,在活動中,幼兒應該忘記了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只生活在此時此刻,他們完全沉浸、陶醉和專注于現(xiàn)在的時刻和眼前的情形,傾心于現(xiàn)在的活動。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這類活動中幼兒的行為似乎更多是為了迎合教師的愿望,獲得教師的夸獎,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游戲需要。當孩子通過教師的行為和言語揣測教師時,那種本該屬于孩子的自然的、自主狀態(tài)被打破了。
歸根結底,幼兒缺少自主折射出的是我們教師在觀念上的問題。我們教師多從教育者、組織者、管理者的角度出發(fā)去想問題,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為幼兒考慮。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所給予孩子的這些自主只不過是老師的控制下無法實現(xiàn)的“自主”罷了,只不過是表面上的“自主”。
為什么幼兒會缺少“自主”呢?首先,這一情形的出現(xiàn),與我國千百年來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文化有關。強調(diào)“師道尊嚴”,要求學生必須服從老師。在這種思想文化影響下,作為幼兒教師,要一下子徹底轉(zhuǎn)變觀念,是不現(xiàn)實的。
其次,沒有把幼兒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是從教師自身的需求出發(fā)。為了維護班級常規(guī),活動效果等,老師制定了許多“規(guī)則”:如繪畫時不準說話、不準隨便動活動區(qū)材料等。對幼兒有太多的“不允許”。當幼兒有不符合規(guī)則的行為出現(xiàn)時,老師會采取種種措施將幼兒引到“規(guī)則”中來,可這樣一來,幼兒哪里還會有什么“自主”可言呢?如鏡頭中的孩子,他要到人數(shù)已滿的娃娃家去,違反了區(qū)域活動的規(guī)則,于是教師出面軟硬兼施,不顧幼兒的意愿將其塞到了其他區(qū),以維護區(qū)域活動的規(guī)則,至于幼兒對這個區(qū)是否感興趣、喜不喜歡玩這個區(qū),則不在老師的“規(guī)則”范圍內(nèi)。
現(xiàn)代幼兒教育急需我們把“自主”還給我們的孩子。那我們該怎么做呢?
一、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并確保其選擇能夠?qū)崿F(xiàn)。我們平時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真當幼兒有了興趣時,我們卻無視于這種興趣的存在,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存在著這種忽視、干擾甚至扼殺、破壞幼兒“興趣”的現(xiàn)象(盡管是無意識的)。這不是與我們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了嗎?就好比鏡頭中的孩子,他想到娃娃家去玩,就讓他去嘛,為什么要硬生生地扼殺他的愿望呢?也許有的老師會說,這個區(qū)的人數(shù)已經(jīng)滿了,就不能去了。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荛_兩個娃娃家呢?限制每區(qū)人數(shù),目的是為了保證活動的質(zhì)量,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剝奪了幼兒自主選擇活動的權利?!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應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在游戲過程中使幼兒保持愉快的情緒。想想,我們做到這一點了嗎?
二、給孩子減壓。讓孩子有自主活動的權利。在提出平等對待幼兒、尊重幼兒的今天,為什么還要有那么多不必要的規(guī)則去約束、限制幼兒的行為呢?我們老師要把自主權還給孩子。在幼兒自發(fā)自主的游戲中,教師可以和幼兒進行有意義的互動,教師需要成為一個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們游戲的大孩子。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確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確定性的孩子,正是這些確定和不確定因素,使得每一個孩子猶如一本書,豐富多彩,變化萬千,需要我們每位教師擺正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位置,以兒童發(fā)展為本,把“自主”還給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和他們一起共同探索世界的奧秘!
一學期一次的公開課比賽又將開始,為了上好這次公開課,我多方收集資料,尋找孩子感興趣的題材,最后我把目光集中在孩子最愛玩的走迷宮游戲上,并為本教材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
1、通過玩走迷宮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同時根據(jù)本活動的需要,精心準備了多幅顏色鮮艷、生動形象的迷宮圖,走迷宮競賽中獎勵用的紅、黃五角星等,供游戲中使用。
活動開始,我以“小兔迷路需要找回家的路”的故事清潔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孩子們興趣極高,很快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之中。并順利地進入本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走迷宮比賽,我把孩子分成5個小組,共闖四關,走迷宮的內(nèi)容一關比一關難,路線要求是一關比一關復雜,要求孩子們充分發(fā)揮集體精神,那組走的又快又對,哪組即可得到一顆五角星。在這四關比賽中,第二組和第四組孩子表現(xiàn)得很突出,同時得到了三顆五角星,第一組、第三組
幼兒各得到了一顆五角星,第五組幼兒一顆也沒有得到。為了給予勝出組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我請全體幼兒報以熱烈的掌聲,并同時為他們頒發(fā)獎品,每人一顆紅五星,幼兒個個興高采烈,課堂氣氛也相當活躍,使幼兒在高潮的氛圍中自然結束了本次活動。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思維活躍,情緒高漲,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了知識,發(fā)展了能力。表面上看去是一節(jié)不錯的公開課,但不能細細推敲,卻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在整個活動中,我的觀察力和指導還遠遠不夠。比如:本活動中,我沒有即使發(fā)現(xiàn)第五組孩子細微的心理變化,致使他們組孩子的銳氣大減,自信心全無,以“0”顆五角星結束活動。當?shù)诙P比賽結束時,他們還沒有得到一顆五角星,這組好幾個孩子都發(fā)出了請輕的嘆氣聲,參與競賽的情緒低落了許多,而這時我沒有及時給予他們適當?shù)墓膭詈鸵龑В活櫿麄€活動的順利進行,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反應。當比賽結束時,他們一顆五角星也沒有得到,孩子們情緒異常低落,沒有了一點斗志,而我只是簡單地說出一句“沒關系,下次努力”來對待他們,顯然已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求。誠然,孩子們必須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但《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我卻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反應,忽視了孩子主體性的發(fā)揮,大大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中心心。在活動中,我們不能只為教學而教學,為了一個好的教學效果而忽視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我們應做好“教師是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角色,真正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題,及時鼓勵、引導孩子,讓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滿足,使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全面發(fā)揮。
2、在活動中,太過分強調(diào)“掌聲”。比如:活動中,第二、四組孩子同時得到了三顆五角星,我就請孩子們給予他們掌聲,予以鼓勵,得到的卻是稀稀拉拉的掌聲,我又強調(diào)孩子們再鼓一次掌,雖然報以熱烈的掌聲,但細細分析,那是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鼓掌、叫好嗎?不是,那時孩子感興趣的是五角星顆數(shù)的多少,怎樣才能贏得下一關的比賽,而不是去為別人喝彩、鼓掌。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當某個幼兒有突出的表現(xiàn)或明顯的進步時,教師及時引導孩子為他鼓掌,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無疑能有效的激發(fā)他的自信心、成就感??梢哉f,恰當?shù)倪\用掌聲鼓勵,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激勵措施。但運用不當,也會產(chǎn)生負效應的?,F(xiàn)在我們很多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活動室掌聲不斷,看起來氣氛似乎很活躍,實際上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問題就出在:掌聲成了一種形式。
其次,當幼兒正確回答問題后,是否一定要用掌聲來鼓勵,應因人因事而異。如:本活動中,第二、四組孩子表現(xiàn)突出,可以給予適當?shù)恼坡?,而對于張五組孩子,這時更需要大家的掌聲,,來鼓勵他們的斗志、志氣,給予他們自信心,及時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以加深孩子對問題的認識,爭取獲得成功的機會。如果第二、四組孩子掌聲獲得過多,反面會使他們沾沾自喜,滋長驕傲的情緒。
還有一種掌聲,也值得一說。有的教師在自已示范朗讀或表演以后,就向幼兒提出,:“老師唱得好嗎?給老師鼓鼓掌!”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妥當?shù)摹R驗楹⒆硬皇潜粍咏邮苤R的容器,也不是任人操縱的小木偶,他們的感情是純真而豐富的。當他們看動畫片時,會不由自主地鼓掌、叫好,被有趣的情節(jié)同、精彩的畫面所吸引。同樣,當他們被老師美妙的歌喉、動人的舞姿、繪聲繪色的講述感染時,他們也會情不自禁地為老師鼓掌,用不著老師去“索取”。如果老師不能感染孩子卻硬要他們鼓掌,這就成了強人所難,就得重一點,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在反思性教學思潮的影響下,許多幼兒園開始強調(diào)對日常工作進行全面反思。不少幼兒園要求教師撰寫反思筆記,每周上交兩三篇,有的幼兒園則規(guī)定一天一篇,由此產(chǎn)生了一股撰寫反思筆記的熱潮。
追蹤反思筆記的緣起和最終去向,普遍的路徑是:園長布置任務→教師按時上交→園長部分或全部批閱→向個別教師反饋批閱意見。據(jù)調(diào)查,能夠及時得到反饋意見的個別教師常常屬于園長欲進一步培養(yǎng)的業(yè)務尖子,大部分反思筆記則作為資料被保存起來,以備今后檢查。結果,一些教師只是將撰寫反思筆記作為一項外在的強加的任務來完成,對筆記的數(shù)量關注較多,對筆記的質(zhì)量關注不夠,敷衍了事,最終走進了日日談反思、天天寫反思,能力卻沒有得到相應增強的怪圈。
“反思筆記熱”折射出一種自上而下的過于簡單的管理思維方式,只看可見的且便于檢查的結果——反思筆記,而將撰寫反思筆記從增強反思能力、提高保教質(zhì)量的系統(tǒng)中剝離出來,這是一種典型的簡單化的做法。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思考。
1、明確反思目的。反思的目的絕不在于寫反思筆記,反思筆記只是對反思過程和結果的一種記錄,寫反思筆記也只是一種手段,反思的目的在于自主監(jiān)控自身的教育行為,從而逐漸確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實現(xiàn)與幼兒共同成長。
2、細化反思內(nèi)容。反思什么是許多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我們不妨引導教師反思經(jīng)多次討論后確定下來的內(nèi)容,先由幼兒教育的基本要素入手,包括一日生活、師幼互動、個別差異等,然后逐漸加以細化,使教師逐步明確反思內(nèi)容,選擇反思的問題和方法。
3、掌握反思方法,鼓勵多元化反思。反思應當是一種個性化的反思,不同教師的反思活動應當具有不同的特色。教師根據(jù)個人的喜好和能力,可以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可以分析錄像,可以發(fā)電子郵件與同行切磋,可以制作反思
課件等。
4、分享反思筆記。反思筆記可以記錄教師的心路歷程,記錄教師的成長故事。然而個人的反思不免會存在“盲點”,可能經(jīng)過多次反思,自己總也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因此,在個人反思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進行集體反思,通過看別人的反思筆記、請別人看自己的反思筆記等方法來反思自己,彼此“照照鏡子”。
5、正確認識反思的質(zhì)與量。反思要講求質(zhì)量,我們要進行“精反思”“深反思”,多篇簡單重復、東拼西湊的反思筆記不如一篇實實在在、觸動心靈的反思筆記。
在“反思筆記熱”中,我們看到部分幼兒園領導僅僅將目光盯在反思筆記的數(shù)量上,很少考慮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關于葫蘆的經(jīng)典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古代有個人種了葫蘆,別人看見葫蘆的葉子上生了蟲子,就熱心地告訴他,但他卻置之不理,說:“我要的是葫蘆,不是葫蘆葉子?!碑斎唬詈笏膊豢赡艿玫剿暮J。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要用生態(tài)的、聯(lián)系的眼光看待問題。就反思而言,上述五個方面涉及“為什么反思”“反思什么”“怎樣反思”“如何利用反思筆記”的問題,這構成了一個培養(yǎng)反思能力的系統(tǒng),而撰寫反思筆記只是該系統(tǒng)中的一環(huán)。倘若對這一系統(tǒng)中的其他問題視而不見,只抓反思筆記,最終必然只能是“走形式”,而難以取得實效。
活動實錄一:
這是一節(jié)大班的歌唱活動《井底的小青蛙》,老師通過圖譜將歌詞內(nèi)容一一表現(xiàn),并借按照節(jié)奏型根據(jù)樂句的順序排列,圖譜的形象生動有趣,淺顯易懂。教師一邊講述井底之蛙的故事內(nèi)容,一邊出示圖譜,孩子們都好奇地看著圖譜,專注的聽著故事。
活動實錄二:
教師完整地唱了一遍歌曲之后,孩子們每人拿到一份圖譜表,都特別高興,他們便拿著自己的圖譜表要和同伴交流演唱,興趣十分濃厚,都爭著要唱給同伴們聽。孩子們對歌曲的內(nèi)容記憶清楚,根據(jù)圖譜能較準確地唱準“|×0××|”的節(jié)奏型,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活動分析:
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孩子們由于受到年齡、生活經(jīng)驗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種必要的感性經(jīng)驗,尚處于直覺形象階段的思維方式的局限,使他們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復雜的音樂材料。這時,象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圖形譜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我們曾經(jīng)成功地利用圖形譜參與打擊樂、音樂欣賞等音樂活動,證明在音樂活動中視覺運用是可行的,它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nèi)容和旋律風格,同時,又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等等,讓孩子主動愉快的學習,讓孩子們的音樂活動不再枯燥,也讓老師們的教學方法不再單調(diào)。
活動反思:
孩子從一出生就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力,首先就是看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新生兒最喜歡看的是人臉,其次喜歡看黑白分明的圖譜,而且圖案越復雜他越愛看,每次注視時間約1-3分鐘,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即注意力從新生兒期就開始了,而來自視覺的感受與刺激對孩子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樂活動中對視覺的運用方法更是多種多樣。
一、以圖文故事激發(fā)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文學、美術和音樂是一體的,它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學是音樂藝術的造型基礎與創(chuàng)造核心。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幅美麗的圖畫又是音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教師藝術化
活動設計將為引發(fā)幼兒極大的興趣和無盡的想象力,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jié)化,常能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活動氣氛。在《井底的小青蛙》中,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敘述和形象圖譜的出示,使幼兒輕松愉快地進入角色,為活動的導入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在音畫轉(zhuǎn)換中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
繪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繪畫的能力。在音樂欣賞《森林音樂會》中,可采用“音畫轉(zhuǎn)換”的方法:先不急于告訴幼兒欣賞的主題,而是放錄音讓幼兒閉目想象,然后讓他們“畫音樂”,把聽到和想到的東西畫出來。幼兒豐富的想像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因為自由想象是在對樂曲的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中產(chǎn)生的,在音樂欣賞的基礎上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獨特的感受。通過音畫的轉(zhuǎn)換不僅提高了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而且能讓幼兒借助畫筆的翅膀飛翔,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的繪畫作品越來越具有個性化。
三、圖片展示歌詞內(nèi)容,通過視覺符號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曲內(nèi)容
有些歌曲是為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因此,盡管歌詞很簡單,但在句式的安排上,幼兒容易混淆,不易掌握。這種圖形具體形象地表達了各句式,使幼兒容易掌握,不易混淆,幾乎所有的歌曲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在歌唱活動《井底的小青蛙》中,通過圖譜的方式記錄歌詞內(nèi)容,淺顯易懂,幫助幼兒不僅能很快的掌握歌詞內(nèi)容,而且能較輕松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
四、用繪畫的方式讓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
在歌唱活動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創(chuàng)編歌詞,再把圖片按歌詞循序展示,可以使創(chuàng)編活動更容易、更生動有趣。展示后幼兒就可以很容易地看著自己的圖畫學習歌曲的演唱了。
如歌曲《小小雨點》,小小雨點還可以落到哪呢?誰又會歡喜呢?幼兒通過繪畫作品表現(xiàn)創(chuàng)編的內(nèi)容,展示在同伴的面前,大家共同創(chuàng)編的內(nèi)容唱出來。這樣幼兒自己主動參與,不僅學習興趣高漲了,同時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五、幫助幼兒理解并較準確地把握歌曲的旋律風格
有的歌曲是抒情的,要求用輕柔、舒展的聲音來表達;而有的歌曲是活潑的,聲音要求歡快、跳躍。往往在一首歌中,也可能同時存在著這兩種不同的性質(zhì)要求。?歌唱活動《郊游》,前兩句與最后兩句要求用輕快、跳躍的聲音來唱,而中間則適合用優(yōu)美、抒情的聲音來處理。為了讓幼兒理解并準確地把握,可以設計這樣一幅圖:用一組小兔子的耳朵形狀表示“輕快、跳躍”,用一組柔和的波浪線表示“優(yōu)美、抒情”,按節(jié)奏的形式出現(xiàn)。根據(jù)這幅畫,幼兒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幾句需要唱得活潑歡快,哪幾句需要唱得優(yōu)美抒情。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教師單調(diào)的講解記憶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有些歌曲還要求聲音作出強弱之分,這時可以用顏色的深淺來幫助幼兒準確把握。這些方式的采用很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如歌曲《國旗國旗紅紅的哩》,我們可以用藍色塊表示樂句前半部分輕柔的演唱要求,用紅色塊表示樂句后半部分跳躍的演唱要求,以此更形象地展示每個樂句不同的演唱要求。?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視覺參與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zhì)量,達到教學目的,引發(fā)幼兒的類比思維,更形象、更具體地展現(xiàn)作品的結構、內(nèi)容,作為幼兒啟蒙教學中的輔助工具,很值得推廣運用。當然,現(xiàn)在很多教學活動中視覺的運用大都只限于一些圖譜之類的視覺符號,而且圖譜也是老師在充分吃透教材之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在現(xiàn)行的一些教學中,視覺運用這一輔助手段還是非常有限的。這就需要我們本著讓孩子主動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的原則,繼續(xù)探索視覺刺激與感受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繼續(xù)挖掘輔助教學的有利資源,為音樂教務服務,讓幼兒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在感受中體驗,最終促進幼兒音樂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每一部欣賞作品都是一個用聲音編織起來的藝術品,讓我們帶著孩子用心靈去聆聽,用情感去體驗。
案例記錄:
美術自由探索活動時間,一些幼兒在玩色室里玩著“小手小腳跳舞”的游戲,孩子們玩得非常高興。
郁郁一會兒用小手印上顏料在墻上印小手,一會兒印整個手掌,一會兒又用手握拳印小拳頭,再用手指在一邊點畫,他非常認真地印畫著,一會兒一幅美麗的畫誕生了。
玩了一會兒,他對其他小朋友用小腳在紙上跳舞產(chǎn)生了興趣,他也想去玩,但又有點擔心自己的小腳會弄臟,老師看到這一情況時就對他說:“不用擔心,去試試看,你會覺得很開心?!甭犃死蠋煹脑挘挚吹交锇閭兺娴眠@么開心,他終于忍不住了,也脫下鞋襪,加入了伙伴們的行列。他首先用小腳踩在了紅色的顏料里,然后站到紙上,看到自己的腳印清晰地印在紙上,他開心地笑起來。于是,他又換了一種顏色來印,印完了以后,他看著印跡對旁邊的小朋友說:“你看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變成了另一種顏色,多好看啊!”緊接著,郁郁不停地變著用不同的顏色來印,印成了各種圖案,一邊印一邊對旁邊的同伴說:“這是兩只小腳在跳舞,這是一條彩色的小路,這幾只小腳象蝴蝶一樣在飛?!?/p>
案例分析:
郁郁在這次活動的開始只局限于用手來印畫,后來受到同伴的影響,老師的適時鼓勵,他開始嘗試著用腳作畫。對于一個小班小朋友來說,同伴和環(huán)境的影響更能達到好的效果,看到同伴玩的開心,他也會想著去嘗試。由此可以看出環(huán)境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環(huán)境可以對幼兒起到鼓勵的作用,讓原本不敢去嘗試的幼兒也能去探索、嘗試。(郁郁也在同伴和環(huán)境的影響下,加入了小腳作畫的行列。)在作畫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顏色變化的秘密,還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同伴一起分享。從中可以看出,他對這一玩色的方法非常感興趣,在玩的過程中從不敢玩到玩出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郁郁在這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案例:碰到問題怎么辦(大班)
活動內(nèi)容:我來造座山
觀察對象:鐳鐳
提供材料:沙、各種棍子、模具
案例記錄:
全園視藝探索活動時間,小朋友們都在自己喜歡的活動場地上玩。鐳鐳來到了沙雕區(qū)域,準備在沙的海洋里好好地游玩。他和身邊的幾個同伴商量了一下,準備在今天的活動中造一座很高的山。商量完了,他就開始動手造了起來。他先用鏟子挖沙,把挖來的沙不斷地堆在一起。這時他發(fā)現(xiàn)只用沙堆起來,這座山是不牢的,沙會往下掉落。于是,他一邊往上堆沙,一邊用手不停的把沙按按緊,這樣一來,一座高山慢慢地造好了。
鐳鐳很高興,這時候他又有了一個新的主意。他說:“我看到很多山都有隧道,我們也一起來挖個隧道吧?!被锇閭兌己芡饬?,他們決定一起來挖個隧道。鐳鐳先用一根細棍來挖,發(fā)現(xiàn)只能挖一點點,這個辦法不是很好。他又去選用了一根兩頭細,當中粗的棍子來挖。這一次,隧道很快被挖開來了,但是,山也有一部分象要倒下來。這時鐳鐳馬上讓同伴用手把山扶住,不讓山倒下來。在兩個人共同配合下,山?jīng)]有倒下,隧道也快挖好了。
但是,鐳鐳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棍子比較短,不能一下子把隧道挖通,怎么辦呢?鐳鐳想了想,又有了一個主意,從山的兩頭往里挖,在當中碰頭,這樣不就可以了嗎?想好了就馬上做,他拿了兩根棍子分別從兩頭往里挖,慢慢的一條隧道終于挖好了,鐳鐳高興地跳了起來“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案例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鐳鐳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造山、挖隧道這兩樣工作,在這過程中,鐳鐳碰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動腦筋、想辦法,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在這一過程中,鐳鐳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幼兒是很喜歡沙雕活動的,鐳鐳在活動中始終充滿了興趣,遇到了山要倒下來,他馬上就有了對策,在兩手的配合下,讓山順利造好。當挖隧道時碰到了困難,他馬上想到了同伴,讓同伴和自己配合,一起完成了任務。當工具不夠長時,他想出了從兩頭一起往當中挖的好辦法,最終解決了問題。
在這次活動中,鐳鐳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同伴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相信他會不斷的進步。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案例:對自主游戲“藍月亮餐廳”活動的反思》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師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學案例反思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轉(zhuǎn)眼,每學期一次的聽課評課很快就輪到了我,我這次準備的是一堂英語活動,而活動的目標則是引導幼兒認知字母“Jj”以及單詞“juice”。 我為這次的英語活動準備了兩個游戲:一個是通過肢體來引導幼兒認知...
導讀:在自主活動中,孩子們的游戲簡單、快樂,從孩子們的游戲情況中來看,他們對盒子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對孩子們來說盒子真的是一種非常好的游戲材料,在建構區(qū)里,孩子們用它壘高、建構房子,除了我們教給孩子的...
在我開始之前,先請大家來看這么兩個鏡頭,這都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比較常見的。 鏡頭一:區(qū)域活動開始,娃娃家人數(shù)已經(jīng)滿了,可一幼兒還是很想進去,不到別的區(qū)去,老師走過來,說:“你看,這兒的人已經(jīng)滿了,看看...
游戲背景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他們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在游戲中發(fā)展智力,在游戲中培養(yǎng)情感。近幾年,幼兒輪滑掀起了一股熱潮,之所以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迅速發(fā)展和普及,是同它本身具有的較高的運動價值及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