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孩子給的食物大人要欣然接受”,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女兒五歲了,我給她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她要尊敬長輩、尊重客人,學會謙讓。女兒點點頭表示要做個好孩子。
從此,每次家里買來水果,她都會把最大的先遞給奶奶。不過,奶奶夸獎她之后總會說:“奶奶牙不好,乖孫女兒,你吃吧?!迸畠河謺错樞虬阉群筮f給我和她媽媽,我們也總是夸獎她有禮貌之后就讓她自己吃。我們?yōu)榕畠旱男袨楦械津湴粒z毫沒有覺察到這樣做有什么不妥。
一天,家里來了兩個客人。女兒先把最大的一個蘋果遞給阿姨吃,阿姨很高興地夸她真懂事,然后說:“阿姨不吃,你給你爸媽吃吧?”女兒回頭見我們擺手,她又遞給了阿姨的兒子。小朋友說了聲謝謝,接過去吃了起來。女兒愣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小朋友手中的蘋果,好像隨時都要伸手去搶的樣子。我看出女兒不對勁兒,就趕緊找了個借口把她帶了出去。debasrideb.com
下樓來到小區(qū)的路上,我還沒來得及問女兒怎么回事,她倒委屈地先哭了起來。她不滿地說:“最大的蘋果是我的,他怎么能吃呢?”我吃驚地問:“你怎么這樣說呢?你不是已經主動把蘋果給人家了嗎?怎么還說是你的呢?”女兒不情愿地撅著嘴,不說話。我突然意識到我和妻子都犯了一個大錯誤,平時我們都拒絕女兒遞過來的水果,使得女兒誤以為給我們遞水果不過是一種形式,既沒有實際上的損失,又能得到表揚,所以她才那么樂此不疲。想到這里,我嘆了口氣問她:“你平常先把水果讓給我們,其實只是裝裝樣子,并不打算真給我們吃,對嗎?”女兒低下了頭。
此后,女兒再遞水果給我們時,我們都說聲謝謝就直接接受了。我們不再給女兒裝樣子的機會了,不久,女兒就適應了我們的轉變,她自己也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真正懂禮貌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大多數(shù)孩子喜歡逛超市。超市里面東西很多人很多東西都可以在超市買到。但是我們在挑東西的時候要注意了,有得食物很便宜都不要幫孩子買。這些食物不要再給孩子吃了,有害健康。
1.肉丸、魚丸
丸子是很多的孩子都喜歡的,可是這些丸子里面的肉量是很少的,里面全部都是添加劑,可是說垃圾食品,對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好。
2.罐頭
罐頭類的水果不可以讓孩子經常,因為罐頭食品為了可以放久一些,經過很多的加工就失去它本來擁有的營養(yǎng),孩子吃了不僅傷害身體,還影響智力。
3.兒童專屬食品
現(xiàn)在超市里面有很多兒童專用的食品,可是這樣的食品對孩子的專用根本就是按大人的需要的標準來做的,在一些產品里面有一些添加劑,所以在買的時候還是要慎重一點。
4.冷藏水果
有人認為冷藏的水果保鮮好看上去表面非常的漂亮,可是這樣的水果有很多的病菌,如果不知道話,吃多了就會出現(xiàn)食物中毒,建議大家還是買新鮮的水果。
5.精肉餡
很多人為了方便都喜歡買一些剁好的肉餡的,因為這樣的肉餡是通過機器弄成的,不衛(wèi)生又不健康。如果為了方便,最好就起買一些肉,然后自己弄一個機器每次想吃肉餡就自己打碎。
溫馨提示:
所以在幫孩子買東西得時候,要注意營養(yǎng)的搭配,不要看寫著兒童就要買了。我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
大人講話幼兒愛插嘴,這與幼兒心理有關。
他們年齡小,知識面窄,求知欲卻高。當大人講到他聞所未聞之事時,便會提出許多問題希望得到解答。這是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也是他們的可貴之處。
幼兒愛插話,也是他們自我意識較強的反映,是他們成年之后產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礎。
阻止他們插嘴,可能會扼殺一個有獨立見解的人才;鼓勵他們插嘴中的正確見解和敢于發(fā)表意見的勇氣,會使他們變得自信、堅強。但要教導他們,應在大人討論的間歇時插話,不能打斷大人的談話。這樣,既不失禮貌,又可以讓大人傾聽,這才是懂禮貌、有教養(yǎng)的孩子。
誠然,有時候幼兒一句天真純樸的插話,可能會揭穿家長的謊言,使家長很尷尬,下不了臺。許多孩子也會因此而受到家長的當場斥罵或事后責打,而孩子呢?還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何處。其實,這正督促了家長平時要言行一致,要注意身教。有時候家長說的并非是謊話,那可以將孩子不了解的情況向客人作解釋,并趁機教育孩子凡事要作調查研究。
大人講話幼兒插話是常見現(xiàn)象,如何正確引導,十分重要。
蘭姆教授說,托兒所老師經常無法幫助幼兒調節(jié)和轉移壓力,因為兒童護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持群體的和諧,讓不規(guī)矩行為減少到最少”,而這樣做會損害兒童的長期情感發(fā)展。
蘭姆說,家長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應當通過創(chuàng)造以孩子為中心的友好氣氛、鼓勵孩子早睡等手段為孩子解壓。蘭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兒所的幾周,家長可以爭取到托兒所與孩子共渡難關。他指出,在德國,家長會連續(xù)多天陪孩子適應托兒所的新環(huán)境;而在英國,“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要善于給孩子解壓
蘭姆教授認為,社會上有輿論認為母親應當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實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途徑,父母應當做的是在送孩子上托兒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后為孩子“解壓”。
蘭姆教授說,托兒所老師經常無法幫助幼兒調節(jié)和轉移壓力,因為兒童護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持群體的和諧,讓不規(guī)矩行為減少到最少”,而這樣做會損害兒童的長期情感發(fā)展。
蘭姆說,家長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應當通過創(chuàng)造以孩子為中心的友好氣氛、鼓勵孩子早睡等手段為孩子解壓。蘭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兒所的幾周,家長可以爭取到托兒所與孩子共渡難關。他指出,在德國,家長會連續(xù)多天陪孩子適應托兒所的新環(huán)境;而在英國,“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我們的孩子沒了真正的童年”
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許多英國家長對子女童年環(huán)境和游戲方式的改變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孩子們失去了自己小時候擁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員調查了4000名10歲以下孩子的父母,讓他們列出現(xiàn)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時的哪些樂趣。
超過一半的家長說,過去,
孩子們在課間喜歡玩?zhèn)鹘y(tǒng)的游戲如跳房子、板栗游戲等,而現(xiàn)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電腦游戲。接近半數(shù)的家長們說,他們記憶中的戶外游戲,如捉迷藏、壘房子都被現(xiàn)在的一些高科技游戲所取代。傳統(tǒng)的床頭故事也有所變化。有一半的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國影響深遠的一些童話故事。
據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項調查,英國兒童是發(fā)達國家中生活質量最低的。
您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是否時常會感到“牛頭不對馬嘴”,原本是關心孩子,可是他卻不領情;想說點知心話,卻發(fā)現(xiàn)孩子心不在焉……其實,孩子在與家長溝通時是有選擇性的,如果您無法開啟他的心扉,自然也就無法正確地與他進行交流,好話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關心話語:簡練說
場景與假設
1.您送孩子去上學,出門前,邊給他整理衣服邊叮囑他:“樂樂,路上要小心,過馬路時要等綠燈,遇到生人別隨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難,記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卻頭也不抬:“媽媽,您真煩人,每天都講這一套!”
2.您去學校接女兒回家,一路上,邊給她擦汗邊關切地問:“苗苗,在學校聽話嗎?有沒有人欺負你?還記得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嗎?”結果,女兒給您的回答卻是:“媽媽,我的耳朵都要起繭了!”
事實與結果
在這樣的交流與溝通中,您越來越無法理解孩子:這孩子怎么越來越討厭我?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撫,但“小大人”意識又使他常表現(xiàn)出不愿接受的樣子,尤其不喜歡家長“窮追猛打”式的提問和喋喋不休的說教。
應該這樣做
有位聰明的媽媽曾在兒子上學前故意問:“路上應該注意什么?”兒子快樂而驕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見,對于關心的話,家長干脆、簡練的囑咐會更加有效。
●知心話語:含情說
場景與假設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還要拖著疲乏的身體做飯,可5歲的女兒偏偏有道算術題不會做,過來找您幫忙。您心里很煩,但壓住火氣跟她說“知心話”:“甜甜,媽媽現(xiàn)在忙死了,作業(yè)待會兒再做,體諒下媽媽,??!”結果,女兒去看動畫片了,您后來也忘了這事,第二天早晨醒來,女兒發(fā)現(xiàn)作業(yè)沒寫完,大哭大鬧,不肯上學。
2.您發(fā)現(xiàn)兒子這兩天心情不好,整天悶悶不樂,于是您讓先生去和他說說知心話,溝通一下,可是,才6歲的兒子居然發(fā)脾氣了,說爸爸侵犯他的隱私權。您和先生面面相覷,措手無策。
事實與結果
家長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說說知心話,結果,卻發(fā)現(xiàn)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并不奇怪,隨著小家伙的漸漸成長,您會發(fā)現(xiàn),他內心的秘密越來越多了,有時,甚至用謊言來搪塞您的關心。
應該這樣做
家長若想與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營造融洽的氛圍。勸導孩子,也應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強,爸爸給你講故事,講爸爸像你這么大時的淘氣事兒……”就這樣,兩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知心話才能為孩子所接受、理解。
●開心話語:帶理說
場景與假設
1.您今天升職了,心情愉快,想把這份快樂讓4歲的女兒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厲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這么厲害,我和媽媽就滿意了!”沒想到,小家伙不以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厲害?!蹦Φ揭话耄瑓s發(fā)現(xiàn)女兒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開心。
2.女兒今天幫您洗碗了,您很開心,于是遞給她一個蘋果:“來,這是媽媽獎勵給你的!”可您發(fā)現(xiàn),女兒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蘋果,而是一句獎勵或者鼓勵的話。
事實與結果
家長覺得越來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樂的時候,因為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讓小家伙變得不開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讓小家伙開心點,卻弄巧成拙,反倒讓他哭起了鼻子。開心話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開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過,如何讓開心話有趣而又意味深長卻并非易事。
應該這樣做
有位父親看書時太困,睡著了,連眼鏡都沒來得及摘。醒來后,女兒問他,為什么睡覺時還戴眼鏡,這位父親靈機一動,詼諧地說:“爸爸做夢也在看書,不戴眼鏡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媽媽在兒子考試考砸后,一邊講笑話開導他,一邊告訴他“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憂心話語:變通說
場景與假設
1.孩子的成績直線下滑,老師已經找您談過很多次話了,作為孩子的母親,您感到特別憂心,于是您對孩子說:“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的臉都讓你給丟盡了。
”可兒子的成績卻下滑得更厲害了。
2.3歲的兒子變成了“小霸王”,不讓任何人動他的玩具、零食、動畫書,您知道這樣不好,可是孩子這么小,說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嚇唬他:“寶寶,將你的東西分一點給大家吧,否則媽媽就不高興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興不高興,依然“霸道”。
事實與結果
孩子讓家長憂心、煩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將憂心話語變通說可是一門學問。因為,說得好能使孩子改變壞習慣,得到好心境;說得不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變成孩子的“心病”。
應該這樣做
如果孩子成績下滑了,您應該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和孩子交談,讓他明白您的憂心與關心,而不是責罵和訓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讓他試著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觸到友誼和分享換來更多的東西和快樂,自然會改掉這個陋習。對于一些不適合直接同孩子當面說的話題,可采取留紙條、寫信、向孩子推薦一篇文章、一本好書等方式進行溝通??傊?,家長間接式的變通做法,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
●談話方式隨孩子成長變化
伴隨孩子的成長,家長與孩子之間談話的內容及交流方式,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從中也可以看到兩代人之間心理距離的變化。譬如:
1.孩子在襁褓之中,家長不時動情地“自說自話”,心中充滿無限憐愛,此時,家長的心態(tài)是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
到了孩子已能滿處亂跑時,大多數(shù)家長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職場,由于工作、家庭的雙重壓力,家長便期望孩子能少給自己添些麻煩。在這一階段,有些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的態(tài)度、語氣,會因自己情緒的不同而變化:心情好時與孩子講話較溫和;情緒差時,會因一些小事責備、訓斥孩子;此階段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對孩子的接納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2.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學校,家長更多的是關心他學習成績的好壞,對他接納的程度也常以成績?yōu)闃藴?。家長最愛問孩子:“有沒有聽老師的話?”“考試多少分?”“老師喜不喜歡你?”孩子的學習成績常是家長態(tài)度的晴雨表。家長與孩子的對話,已然是兩個成年人的對話方式。
從回顧家長與孩子談話方式的變化過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諸多家長與孩子溝通不良的個案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在對他說話時,比較多地從“應該對孩子說什么”角度出發(fā),而很少考慮“怎樣說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視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知識容量、心理特點、生活經驗以及社會背景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并且是處在一個日益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中。如果家長對孩子說話的內容、方式,不能與孩子的變化相吻合,結果只能是家長的話孩子越來越不聽,或者“聽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是有選擇性的,并非所有正確的、應該實施的教育內容都會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樂于接受的內容和方式。因此,家長有必要研究怎樣同孩子說話。
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有很多的家長都是以高壓的形式進行的,都是擺出了一付家長的架式,壓著孩子去學習。但是這樣的做法大家也都很明白,不僅效果不好,甚至出現(xiàn)反效果。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孩子的幾大法寶。
1、爸媽是孩子1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導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爸媽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并與她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
所有關于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1年學習的,生命的第2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fā)展。
2、假如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爸媽應先改變自己
教導孩子就是教導自己的1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huán)境或爸媽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導是發(fā)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yǎng)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拓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假如只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yǎng),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后,她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fā)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她們行為的標準,即神馬樣的事情可以去做,神馬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大家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1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曉得您是嚴肅的,而且您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您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1致性:爸媽在管束孩子時保持1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tǒng)1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場時,再與她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爸媽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她好的表現(xiàn)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辦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爸媽需要主動地將大部分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于言傳,大家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家不可以讓孩子去做大家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1套,讓孩子去做另1套。只有大家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yǎng),才能教導出品德高尚的下1代。
6:設立明確家規(guī),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曉得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guī)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guī)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guī)貼出來。假如違反家規(guī)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1旦建立,就應堅決執(zhí)行,每隔1段時間,應對家規(guī)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1起分享生命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1定范圍內給孩子抉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她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神馬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1些自由度。給孩子1定的自由,表明大家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大家,愛大家。
8:游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游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仿真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huán)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兒童放松且發(fā)展專注的工作態(tài)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shù)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像的概念還沒有辦法理解。
9:正面告訴孩子應當做神馬,而不是不該做神馬
傳統(tǒng)型教導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fā)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曉得好的行為是神馬,自己應當做神馬。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您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大家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0: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1起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爸媽那里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余,大家要騰出1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爸媽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tài)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11:不要忘了給自己留下1點休息時間
大家應當主動地找尋1點時間,暫把孩子放在1邊。這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心理環(huán)境。撫養(yǎng)孩子并不意味著大家要放棄大家個人的需要和夫妻間的交流,夫妻關系的和諧對家庭穩(wěn)定至關重要。另外,大家需重心空閑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遠離繁瑣的家務和工作。要有1點幽默感,不要為自己的1點點錯誤懊悔不已。調整1下自己的心情,放松1下緊張的神經,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工作。
12:讓孩子的爸爸發(fā)揮作用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爸爸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爸爸不但是1個監(jiān)督者,更需要成為積極的參與者。爸媽作為1個集體,討論教導的原則,與孩子1起游戲,1起談話,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讓周邊的人幫助您,使您自己的生活輕松。
13: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
成功的爸媽們深刻的感覺到伴隨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樂。由于孩子使大家的生活變得偉大,使大家變得更有理解力,使大家生活有了期待。因此,大家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和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玩一次游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央求常常讓父母難以應對。
父母不愿意總掃孩子的興,更不希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大惡人”。但是,我們得讓孩子知道凡事都有節(jié)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沒完沒了地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墒窃S多家長發(fā)現(xiàn),經過種種努力后,自己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實,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們剛剛主宰了一小會兒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樂的時光,可是大人一聲令下“時間到了,我們該走了”或者“就這些,再也沒有了”,就要將他們自我掌控的權利奪走,想一想,他們又怎會樂意呢?
父母往往說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比如,當大人宣布“孩子,你還可以玩10分鐘”時,最終他們得到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也可能長達30分鐘。他們意識到大人的立場并不那么堅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發(fā)脾氣、撒點兒嬌、軟磨硬泡、撒潑打滾,或故作可憐,讓大人有所松動,而事實上,家長們往往也遂了他們的心愿。
喜歡《孩子給的食物大人要欣然接受》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性教育一直是家教中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記得小時候,我問媽媽:“我是怎么生出來的?”媽媽答:“腋窩生出來的?!眴柊职?,爸爸說:“糞坑挖出來的?!蔽乙恢睂⑿艑⒁伞V钡绞畮讱q,自己看了些生理衛(wèi)生方面的書,對...
大多數(shù)孩子喜歡逛超市。超市里面東西很多人很多東西都可以在超市買到。但是我們在挑東西的時候要注意了,有得食物很便宜都不要幫孩子買。這些食物不要再給孩子吃了,有害健康。 1.肉丸、魚丸 丸子是很多的孩子都...
大人講話幼兒愛插嘴,這與幼兒心理有關。 他們年齡小,知識面窄,求知欲卻高。當大人講到他聞所未聞之事時,便會提出許多問題希望得到解答。這是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也是他們的可貴之處。 幼兒愛插話,也是他們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