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關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關于愛動寶寶的問題”,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導讀: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很愛動?愛動寶寶成為很多家庭的煩惱,關于孩子愛動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眾多家長的關注。
你會為孩子活潑好動而欣喜,也會為孩子沒“長性”、注意力難以集中而煩惱。對于專家們常說的“ADHD”,媽媽們更是有一大堆疑問。我們總結了媽媽們最關心的35個問題,到里面找你想要的答案吧。
關于“ADHD”
Q:“ADHD”是什么意思?
A:“ADHD”是英語單詞“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的縮寫,意思是“注意力缺陷多動性障礙”,指跟普通孩子相比,注意力欠缺、多動、行為沖動等癥狀尤為明顯,出現不能適應家庭和學校生活的障礙。
Q:所有孩子似乎都有過一些多動現象,多動就是ADHD嗎?
A:不是。多動只是ADHD的一項代表癥狀,并不等于注意力缺乏,自閉癥、重聽以及精神遲滯的孩子也有多動的癥狀顯現。
Q:如何區(qū)分普通孩子的不安分與ADHD?
A:兩者沒有明顯的界限,主要看孩子的多動癥狀是否在多個場所出現,而且到了令你不能容忍的地步。如果只是比普通孩子稍微不安分一點的話,應該不必擔心。
Q:有多少人患有注意力缺乏癥?都是兒童嗎?
A:人群中約有3%-5%的人患有此癥,一般開始于4至7歲,大概在8至10歲達到高峰,多數人沒有得到治療,成年后仍會存在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并且容易沖動。
Q:注意力缺乏的孩子通常智力遲鈍嗎?
A:兩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不存在因為注意力缺乏而產生智力遲鈍的現象。相反,沒有智力遲鈍是判斷ADHD的標準之一。
癥狀表現
Q:注意力缺乏的孩子有什么特定癥狀?
A:三大特征:(1)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注意力不能持續(xù)集中);(2)多動(坐不定,手腳不停);(3)沖動(易發(fā)火)。美國精神醫(yī)學會制定的“精神疾患診斷統(tǒng)計手冊第4版”對此有具體說明(參見知識鏈接)。
Q:我家寶寶在幼兒園里常丟三落四,對周圍的事物也好像漠不關心,這屬于注意力缺乏嗎?
A:判斷的標準不在于有無上述癥狀,而在于這些癥狀的程度以及發(fā)生頻度是否太過極端,以至于造成孩子在幼兒園不能正常生活。只要能正常學習生活,就不是ADHD。
Q:我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多動,怎么辦?
A:“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判斷標準是非常主觀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在孩子身上“貼標簽”,而是通過對他的幫助防患于未然,這才是最重要的。
Q:我的孩子盡管注意力不能集中,但從沒有出現過偏激行為,這也是注意力缺乏癥嗎?
A:注意力缺乏癥分為三種:“粗心大意型”、“多動沖動型”和兩種癥狀都很明顯的“混合型”。單方面出現粗心大意或多動沖動,而另一方面完全沒有癥狀顯現的病例幾乎沒有。
Q:我的孩子總是不好好聽大人說話,非常麻煩,怎么辦才好?
A:要讓孩子認認真真聽清你的話,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讓他容易集中注意力、刺激和信息量少的環(huán)境,比如沒有聲音的安靜房間。一次談話只講一個問題,確認他明白后再講下一個。
Q:我的孩子沒有朋友,常常一個人呆在家里,怎么辦呢?
A:你的孩子很可能自尊心受到傷害,喪失了自信。可以告訴孩子“你的性格就是這樣”,“這并不是你的責任”,強調這兩點讓他不至于陷入自我厭惡的局面,并鼓勵他過集體生活。同時,向老師和同學家長進行說明,尋求他們的支持。
病因
Q:注意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A:目前沒有一個絕對肯定的原因。有研究認為主要是因腦內缺乏某種化學物質或新陳代謝異常,影響了集中和專注能力。幼兒腦部鉛中毒或胎兒在母體中受到感染,也可能引發(fā)此癥。
Q:注意力缺乏會遺傳嗎?
A:研究顯示,注意力缺乏可能有遺傳因素,父母中一方有此異常,孩子有一半可能也有。
Q:營養(yǎng)不足會不會導致注意力缺乏?
A:不會,目前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注意力缺乏與飲食有關。但是,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均衡的營養(yǎng)無論何時都是必須的。
Q:孩子缺乏注意力,與教育方法有關系嗎?
A:沒有關系。注意力缺乏的孩子單靠管教是治不好的,只能說,癥狀的程度會因教育方法而改變。
治療方法
Q:孩子出現什么癥狀后必須去醫(yī)院就診?
A:當孩子在2個以上場合出現多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明顯不適應集體生活,被同學疏遠,老師提出這個孩子很難應付,他自己也為此煩惱消沉時,就是帶孩子去醫(yī)院的時機了。
Q:有沒有專門治療ADHD的醫(yī)院?
A:目前還沒有。可帶孩子到小兒科的神經、心理部門或精神科的小兒部門就診。
Q:去醫(yī)院就診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A:事先多搜集孩子在家、在園的不適應表現,盡可能詳細地向醫(yī)生描述孩子的具體癥狀。
Q:有什么治療ADHD的特效藥嗎?長期使用有無副作用?
A:目前使用最廣的藥是利他林(Ritalin),可以安全有效地減輕ADHD的癥狀,但長期服用易引起失眠和食欲不振,還有極少的易刺激性和頭痛。
Q:有沒有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
A:行為治療,即對父母和老師進行教育,訓練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思維能力。臨床觀察和實驗表明,這種方法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
Q:是不是越早接受治療越好?
A:不是。只有當孩子出現社會性不適應現象后,才有進行診斷和治療的必要。一般上小學是診斷時機的一個大致基準。
Q:注意力缺乏是否長大后會自然痊愈?
A:不會。隨著孩子身心發(fā)育以及社會經驗的累積,進入青春期后癥狀一般會減輕,也有部分患者會持續(xù)到青少年甚至成人階段。
家庭對策
Q:要不要告訴孩子他得了ADHD呢?
A:孩子被貼上“調皮鬼”的標簽,自己也會悶悶不樂。父母就必須用他容易接受的說法讓他了解,“你的性格就是比別人易動、坐立不安”,同時鼓勵他為了彌補“性格上的差異”,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
Q:孩子在家根本不做作業(yè),怎么辦才好?
A:如果是孩子忘了有作業(yè),可以做一本家園聯系冊提醒他記下作業(yè)內容;如果是作業(yè)太難做不了,則需要為孩子聯系老師進行補習;如果孩子集中不了注意力,就有必要找一間刺激少、安靜的房間,父母坐在旁邊督陣了。
Q:孩子實在不聽話,我常常忍不住動手打他,怎么辦呢?
A:深呼吸,告訴自己“冷靜”,努力理解孩子不受控制的所作所為。別對孩子期望太多,糾正他錯誤的行為是必要的,但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限制太多只會讓大家都痛苦不堪。
Q:在表揚和批評孩子時,要注意些什么?
A:表揚不能光靠語言,而要給孩子看得見的獎勵,如貼五角星、買糖果等;批評沒有用處,但孩子會隨著訓練逐漸學會自控,因此,說“加油,試試看”對孩子很重要。
Q:有什么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緒的好辦法嗎?
A:沒有什么妙招可以立竿見影。日常生活中,一般采取表揚和勸告相結合的對策,鼓勵孩子做出父母期望的行為。如果癥狀過于明顯,建議服藥治療。
Q:為了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習慣,我該怎么做呢?
A:四個字:以身作則。發(fā)動家庭所有成員作好表率,嚴格遵守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飲食規(guī)律,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Q:究竟應該對孩子嚴厲一點還是寬松一點呢?
A:首先要明白:孩子不是故意丟三落四,而是障礙引起的。因此,對孩子錯誤的行為說“NO”很重要,對正確的行為表示贊賞更為重要。
幼兒園應對
Q:我的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
A:完全可以。ADHD的孩子在幼兒園里生活,并不會造成特別大的問題。如果孩子入園后產生不適應了,可以與老師溝通,麻煩她多關心一下。
Q:我的孩子被老師建議去特殊班級,怎么辦?
A:如果孩子癥狀特別激烈,危及其他孩子的生活,有必要考慮特殊班級這一建議。一般情況下,建議在普通班學習為好。
Q:怎樣才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家長的理解呢?
A:客觀地向老師和家長說明病癥和治療方法,提供相關內容的書籍。尤其注意避免說出“精神病的一種”、“有遺傳性”、“服用類似興奮劑的藥物”等字眼,以免引起誤解。
Q:孩子不聽話,連老師也沒有辦法,我該怎么辦呢?
A:嘗試把孩子是ADHD的情況告訴老師,取得老師的理解和配合,然后把從醫(yī)生那里得到的建議向老師說明,在座位的安排、分小組時的對手安排等方面予以照顧。
Q:孩子在幼兒園不好好聽課,學習落下了很多,需要為孩子請一位家庭老師嗎?
A:這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一對一的教育方法有較強的管制力,對ADHD孩子最合適,趕上學習中落下的差距也能給孩子自信。
Q:被老師體罰后,孩子受了嚴重的打擊,我怎么辦呢?
A:體罰有百害而無一利,父母在開導孩子,防止他出現自責之外,應以此為契機,取得老師對該病的理解與配合,切不可敵視老師。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內向與外向,害羞或張揚本是個性問題,沒有優(yōu)劣之分,但為了讓寶寶在這個外向人逐漸占優(yōu)的世界里更好地展現自己,結交朋友,融入環(huán)境,我們不妨用一些溫柔而巧妙的辦法,幫助他們打開世界的大門。
真實案例
5歲的拉拉喜歡跑、跳、爬各種活動,所以當他說出希望參加足球隊的時候,媽媽很高興地為他找到了一個非常合適的。但是當一家三口終于從塞車的災難里逃離出來,滿懷興奮地趕到運動場的時候,拉拉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安靜地站在媽媽的腿邊,眼睛四處打量著,任憑教練員點頭哈腰,小朋友們熱烈歡迎,他都始終不肯邁出一步?!拔也幌胩咔蛄恕弊罱K,他嘴里咕噥著,然后就把爸爸媽媽晾在原地,一溜煙跑回了車邊。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拉拉的爸爸媽媽第一次遭遇這樣的尷尬了。他們給他報名各種活動、參加各種聚會,甚至把小朋友們邀請到自己家中,試圖幫助孩子敞開自己,但是他總是悄悄退一步藏在陰影里面,仿佛上前邊就是懸崖一般。
害羞是正常生理現象
害羞或者內向,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在這個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需要交流和表達的世界里,我們應該幫助孩子走進世界,展現自己。
成人世界的激烈競爭,營銷功用的日趨顯著,使得現在的父母比以往都要看重孩子到底有多少朋友、他是不是合群。父母非常希望通過幼兒園、親子班以及其他社會機構提供的訓練來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因為他們認為開朗、大方、活躍和受歡迎,是衡量孩子甚至是自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但是,孩子不會事事如人意,所以有些時候父母越希望他走到人前,他卻越是往陰影里退卻。
其實,害羞并沒什么不好,它可以減少危險的發(fā)生,可以間接訓練孩子的觀察、比較和鑒別能力,而且害羞的孩子同樣能夠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穩(wěn)固的社交圈,只是他們也許需要更長一點兒時間。但這是一個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社會,人們往往會通過第一面的印象來接納或者排斥別人。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人說好學校的孩子都是性格外向、善于表達的,因為那些害羞的孩子在面試時就已經被拒之門外了,他們的優(yōu)秀沒有機會得以展現。所以,害羞孩子的父母雖然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去扭轉孩子的性格,但是可以嘗試著讓他們更加開放一些。
害羞的寶寶心里在想些什么
不要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tài)對待你害羞的寶寶,雖然他們沒有說出來,但是內心里有足夠的理由讓自己躲進一個安全的角落。
如果你是一個害羞寶寶的父母,你肯定會為孩子表現出來的不適所困擾,特別當你本身就是個外向性格的人時,可能你會一次次地責問自己怎么生了這樣一個孩子。但是,別忘了我們是孩子的保護傘,是他們的天空,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堅定地站在孩子一邊,而不是站在他的對面去挑剔他的毛病。讓我們聽一聽害羞孩子的心里話——
·“我想加入,但是我做不到!”
你的孩子可能會固執(zhí)地坐在角落里,甚至用一本書擋住自己的臉。這個時候你不要被寶寶的行為所欺騙,其實他早已被身邊的快樂所深深吸引。害羞的孩子是喜歡集體活動的,但是他們羞于上前,因為打破“堅冰”的感覺讓他感到痛苦。
·“那些人是誰?”
在進入角色之前,害羞孩子需要的“預熱”時間可能會超過你的想象,他們可能得花上不少的時間,才能逐漸辨認清楚陌生人的相貌。
·“所有新的事情我都很害怕?!?/p>
害羞的孩子更傾向于比較常規(guī)的事情,那會讓他感到很舒適。而新的秩序、規(guī)則或者伙伴,會讓他產生不安全感。
害羞是性格使然,我們可能無法改變,卻可以嘗試扭轉。面對害羞的寶寶,父母們可以做的有很多:
你孩子的害羞性格可能會跟隨他很長時間,或者永遠不會消失。但是,通過一些鍛煉,我們可以溫柔地鼓勵他向前、再向前一些,他可能會變得比原來樂于接受新事物,結識新的朋友。下面我們給你一些建議,幫助他來駕馭對他不是很喜歡的外部世界。
·參加社會活動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為孩子們安排的“社交活動”,節(jié)日慶典、趣味競賽或者藝術展覽、玩具展示。一般來說,這些社會活動都是人來人往、嘈雜無序的,你可以詳細了解一下,選擇孩子可以承受的活動參加。然后盡量提前到場,讓他從一開始就參與要比在所有活動都開始以后,讓他覺得手足無措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在到場者比較少的時候,他更容易去結交一個新朋友。
·邀請小朋友做客
可以把小伙伴們邀請到家里做客,“主場作戰(zhàn)”對于害羞的寶寶來說會更安心一些。聚會的時候,集體活動要強于一個接一個地單獨表演節(jié)目,因為后者將使得寶寶必須直接面對所有人。這種聚會可以從你家的客廳地板開始,準備好充足的游戲和玩具,確保將聚會進行到底。當你的孩子對這種狀態(tài)表現出了適應和滿足,你就可以嘗試改變場所,比如到公園、體育館或者別的小朋友家里繼續(xù)進行。這個時候,你可以帶上一件孩子最喜歡的玩具,讓他獲得安全感。
·選擇適合的興趣班
當你的孩子表現出喜歡舞蹈班、音樂課或者其他活動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把他獨自“扔”在課堂上。你可以和老師商量,第一次課安靜地坐在房間的角落里,第二次的時間稍微縮短,第三次的時候過一段時間就離開。這樣每一次減少陪伴他的時間,也許經過一個月——其實也就是四節(jié)課之后,他就基本可以獨自上課了。
再有,上課的時候請?zhí)崆暗竭_,你要幫孩子“暖場”。當他和同學找到感興趣的話題之后,你可以漸漸退出。此外,有些父母認為參加集體項目可以鍛煉孩子的集體意識和社交能力,其實這種相對來說比較紛亂的環(huán)境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在選擇體育班的時候,不妨避免團體項目,選擇跆拳道、游泳等個人項目,這樣孩子會覺得更自在一些。
·參加親友的團聚
歡聚一堂的場面可能會使你害羞的寶寶感到惶恐不安,即使其中多數人他都認識。所以當你準備帶著去姑姑嬸嬸外婆家,或者參加孩子舅舅的婚禮之前,可以提前跟他講一講第二天的活動內容,告訴他都有誰會參加,哪些人他曾經在什么場合見過,哪些親戚是第一次露面,那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等——如果能給他看一些親友的照片,對他會更有幫助。你應該告訴他,你會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并且給他介紹所有的人。在現場的時候,你可以讓他看到你是如何禮貌地和其他人寒暄、道別的,但是不要勉強他去表現出親近的樣子。
·觀摩成人間的交往
對害羞的孩子來說,與成年人接觸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不過你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幫助他掌握基本的規(guī)則和禮節(jié),并且在合適的時候為他提供這方面的鍛煉。比如,進商場的時候,你可以讓他幫助身后滿載而歸的顧客推動轉門;在超市的時候,讓他來接過收銀員找還的零錢并且說“謝謝”;在銀行的時候,扶他坐在高腿椅上看你是怎樣和柜員辦理存取款手續(xù)的。此外,還有很多辦法可以幫助你的孩子與成年人交流:帶他到你的辦公室,一同參加志愿者活動……即使是最常規(guī)的活動,都可以鍛煉和提高他自信。
·幼兒園的集體活動
如果你的孩子將要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集體外出的話,你可以事先了解這次活動的詳細情況,然后提前為他講述相關的知識。如果他們安排去一處風景名勝的話,你就可以通過網頁給他展示一些風景圖片。還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和幼兒園帶班老師取得聯系,讓她在活動中給孩子安排一個“搭檔”,如果能夠有一個快樂開朗的小朋友與他形影不離的話,這也將是一次非常美妙的行程。
貼心提示:對待害羞寶寶的do’s和don’ts
【Don’t】:不要叫你的寶寶膽小鬼。你給他貼上這個標簽的時候,無異于給了他害羞的通行證,他會覺得把自己縮在殼子里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你的目標卻是為他敞開大門。
【Do】:讓你的寶寶適當遭遇困境。當餐館服務生熱情地詢問你的寶寶幾歲的時候,不要替他回答問題。雖然他如臨大敵的樣子讓你看上去很心疼,但是這種痛苦是為了他好。父母往往會覺得害羞的孩子容易受傷,所以會給予過多的保護,這只會讓事情更糟。
【Don’t】:不必期望你的孩子成為最受歡迎的寶寶。孩子需要的不是成百上千的朋友和所有人的掌聲,幾個真正的玩伴就足以讓他快樂一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而不是簡單地作一個加減體,看他們究竟有多少個朋友。
【Do】:帶你的孩子接觸不同的人群、場合、食品、音樂……孩子的早期經驗越豐富,他今后對不同環(huán)境的接受程度就越高。雖然這種嘗試剛一開始會比較艱難,但是對今后是有益處的。
您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局面呢?一向笑臉相迎活潑可愛的寶寶,竟然翻臉不認人,變得怕生起來了
寶寶長到4——5個月的時候變得怕生起來。
前幾個月,朋友來你家作客,抱抱你家3個月的小寶寶,寶寶會笑臉相迎、手舞足蹈。而過了2——3個月朋友再來你家,他以為孩子長大了,他曾經抱過他,和寶寶算有了“交情”,可當他熱情地再去抱寶寶時,寶寶竟然翻臉不認人,大哭起來,甚至拼命躲開客人。
很多媽媽覺得有些不那么自在,“寶寶怎么越大越膽小了?”原來3個月左右的嬰兒是不懂得“怕生”的,嬰兒出生后能感知到人臉的模樣,他特別喜愛母親的臉,以后逐漸辨認出親近的人和陌生的人,辨認出他們臉的模樣的不同,而5——6個月開始有了明顯的記憶力,“認人”到“怕生”是嬰兒認識能力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變化,說明嬰兒的感知和記憶能力在發(fā)展,對親人和陌生人能加以區(qū)分,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因為對陌生人不熟悉,不喜歡,他會感到恐懼、不安全,所以產生了“怕生”現象。
這說明嬰兒開始有了情緒的記憶,這恰恰是一種進步。
嬰兒期的“怕生”現象一般在1歲半左右都會隨著認識范圍的擴大,接觸陌生人機會增多,逐漸消除了對陌生人的恐懼,也自然地消除了“怕生”現象。
但是,由于每個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同,有的孩子到了3——4歲仍然存在“怕生”的現象。這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造成這種“怕生“現象的原因有2個,環(huán)境是很主要的因素。
現代家庭多為小型化的3口之家,住的又是高樓獨戶,關上門就是一個小天地。獨生子女在家中多數時間僅面對自己的父母,長年累月無外人接觸,慢慢使孩子形成一種習慣,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定勢”,認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最安全,最自在,而見到陌生人則感到不安全。
教育不當會導致“怕生”。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為還是關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與人接觸傳染疾病,情愿將孩子閉門獨處。
這些父母都是人為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動范圍和交往機會,使孩子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過著封閉式的生活,就必然會使嬰兒期自然的“怕生”現象延續(xù)到幼兒期,甚至還會影響到兒童和青年時期的個性。
要幫助孩子克服怕生的缺點,需要根據幼兒的感知與記憶的特點采取有效的辦法:
★讓孩子見多識廣。
創(chuàng)設外出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條件,使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擴大認識及交往范圍,使他在接觸陌生人的交往中,不斷地增強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
★讓孩子體會與人交往的快樂,慢慢消除緊張感和不安全感。
先讓孩子和比較熟悉的人交往,譬如:和經常左鄰右舍打個招呼,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游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去公園和同伴嬉戲,利用乘車、散步的機會和陌生人接觸等。
導讀:從自發(fā)運動到受人協(xié)助而運動,再到模仿,愛動的寶寶給人帶來更多的快樂。
寶寶的一些舉動與生俱來,像反射舉動等,但更多的卻又需要爸媽的引導。他們舉動的變化常能引起爸媽的很大驚奇哦。
“呱呱”落地的小可愛讓新手爸媽欣喜不已。在一歲之內,寶寶“身材”、舉動的飛速增長也令爸媽驚奇。
要知道,周歲內的寶寶可是變化最大的呢,從抬頭翻身坐起,到摸爬滾打走路,小寶寶的動作多多喲。
新生寶寶有許多的自發(fā)性動作,如手舞足蹈、轉頭等,都可以視作寶寶長身體的一個標志呢。
在他吃飽喝足、身體清潔干爽、感覺舒適愜意之時,寶寶的這類踢踢腿腳、揮舞手臂的動作就會多了起來。
爸媽大可以多放些適合的音樂給寶寶聽,同時幫助寶寶做些被動操,說些“我們的寶寶是最可愛的”、“乖寶寶我們一起來做操”等話語,讓寶寶浸浴在美妙的音樂里快樂長大,寶寶的音樂智能、運動智能以及人際智能都能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翻身坐爬需要爸媽協(xié)助
隨著寶寶逐漸地長大,寶寶就需要爸媽引導著進行活動,而因為寶寶還很小,很多時候如翻身、坐爬、行走等動作都還不太會或無法完成,這就要靠爸媽協(xié)助著給寶寶做些主被動操,或協(xié)助寶寶進行“翻爬滾坐走”的相關游戲,將寶寶原本就有的運動潛能發(fā)揮出來,讓肢體充分活動。
而在爸媽同寶寶一起活動的同時,親子關系也肯定在不斷升溫呢。
模仿動作最最逗人
漸漸地,寶寶挪開腿腳開始行走了,爸媽欣喜地發(fā)覺,可愛的小寶貝居然還會模仿爸媽的舉動呢,比如用撐衣桿努力地撥拉掛著的衣物,比如拖動掃帚、拖把來做“家務”,比如旋轉蓋子來開瓶,又比如……
寶寶的笑聲也和爸爸一樣爽朗,嘴里夾著奶味十足的聲音和話語,是不是寶寶在學著和爸爸交流呢。
常常,這些動作和語音會逗得爸媽樂得合不攏嘴:原來寶寶就是這樣模仿的呀。不知不覺中,寶寶學會了好多動作和詞語呢。
從自發(fā)運動到受人協(xié)助而運動,再到模仿,愛動的寶寶給人帶來更多的快樂。還不快快讓寶寶動起來?
導讀:孩子膽小怕黑不是天生的,基本發(fā)生在3歲以后,是孩子開始初步接觸外界并漸漸懂事后才出現的。孩子膽小怕黑,與成人的嚇唬有關,也有的是因幼兒膽小、嬌氣和孤獨造成的。外界的環(huán)境、成人的言行是形成孩子膽小怕黑心理的主要因素。
膽小怕黑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輕度怕黑是正常的,但過分怕黑,甚至懼怕黑夜,將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
孩子膽小怕黑不是天生的,基本發(fā)生在3歲以后,是孩子開始初步接觸外界并漸漸懂事后才出現的。孩子膽小怕黑,與成人的嚇唬有關,也有的是因幼兒膽小、嬌氣和孤獨造成的。外界的環(huán)境、成人的言行是形成孩子膽小怕黑心理的主要因素。
8個月大的嬰兒開始有了記憶,并且當母親離開其視線時會感到思念。專家稱這一時期為“第8月危機”,因為嬰兒對離開母親會感到焦慮。6個月到1歲的嬰兒會在半夜驚醒。此時家長可以進行安慰,讓孩子平靜下來,重新入睡。兩歲半到5歲的兒童,幻想多于現實,會對自己思索或想象到的事情感到恐懼。這并不是普通的睡夢或是噩夢,而是他們對現實世界感知的產物。
消除孩子膽小怕黑的恐懼心理,應做到以下幾點:永遠不要對小孩說“不要害怕”之類的話,因為這些話不僅不會安慰他,還會影響其真實的感覺;永遠不要嘲笑孩子,也不要用“來吧,你不是膽小鬼”等語言來強迫孩子做事,更不要威脅孩子;要有選擇地引導孩子觀看影視作品,不要讓孩子觀看影視中的一些恐怖鏡頭,如伴隨著黑夜出現的蒙面人、妖魔鬼怪等,防止給孩子造成“黑夜等于魔鬼”、“黑暗都是可怕”的心理定勢;嚇唬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取的。在孩子面前,家長應扮演勇敢的角色,如孩子進入房間害怕時,家長可先打開燈進去,在孩子面前對房子搜尋一番,告訴孩子:房間和白天一樣是安全的。
■問題1:我能和媽媽結婚嗎?
參考答案:恐怕不行,因為爸爸已經和媽媽結婚了,一個人只能和一個人結婚。你長大了,可以和一個你最最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當然,她也得最最喜歡你才行。
■問題2:你的“奶奶”為什么那么鼓?
參考答案:那是因為媽媽是大人呀,就像你會長高一樣。那是因為你小的時候還沒長出牙齒,只能吃奶呀,“奶奶”也叫乳房,它就像你的‘飯盒’,里面盛著你的飯,等你吃完了,媽媽就趕快再生產新的奶,把你的‘飯盒’裝得滿滿的,一點也不讓你挨餓。
■問題3:你為什么要戴“布兜兜兒”?
參考答案:因為大家認為這是個神秘的重要地方,我得把它藏起來,保護起來呀,不讓別人看見。而且,如果胸口的肉肉往下掉會很難受,媽媽穿了“布兜兜”就舒服了。討論胸罩的時候,可以和討論鞋子、手袋、裙子一樣自然。
■問題4:為什么男孩子可以站著尿尿,女孩子不可以?
參考答案:可以讓女孩嘗試站著尿一次,她會感覺到容易尿濕褲子,可能她還會提出為什么男孩不尿濕褲子。家長可以用茶壺嘴來比喻,男孩子和女孩子長得不一樣,他們有個“茶壺嘴兒”,所以站著小便不會尿濕褲子。
■問題5:媽媽你用尿布了?
參考答案:有的媽媽在例假期間更換衛(wèi)生巾被孩子看到,孩子可能提出類似問題,甚至問媽媽流血痛不痛,要不要看病之類的話。媽媽可以回答,媽媽不需要這些血了,就把它們排掉,就像大小便一樣都是很正常的,女孩子長大了都會這樣。
■問題6:我是從哪里來的?
參考答案:你是爸爸媽媽相愛后組成家庭,然后慢慢地媽媽懷孕有了你,你的出生是我們家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媽媽把你生下來,喂奶給你吃,爸爸媽媽很愛你,不僅養(yǎng)育你,而且要培養(yǎng)你,送你去幼兒園學習,你一年一年地長大,爸爸媽媽在你身上花了很大的心思。
(可以配合給孩子看嬰兒時期的照片,小時候用過的物品。關于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部分,看孩子是否有認知需求順勢而為。)
喜歡《關于愛動寶寶的問題》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