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習故事。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做父母也需要學習?》,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為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盡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1.家庭教育缺失“人格平等”
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對我們說怎么做父母。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由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俗話說:三歲看老。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父母把自己沒實現(xiàn)的,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望于孩子來完成。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父母的過度關心、過度照顧,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小到大不要考慮任何事情,怎么會有成長呢?
過多限制、過多干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我們常常居高臨下地待孩子,以“家長”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讓你聽,你不聽,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這可是《聯(lián)合國兒童憲章》規(guī)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2.父母不進步,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yōu)秀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們把孩子送到小學、中學時,總喜歡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你啦,拜托啦!”其潛臺詞是“與我”無關啦。其實,絕對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動地球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隨著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壞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面影響。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印證:
張家港某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復習迎考,他父母邀了幾個朋友來家搓麻將,其響聲攪擾了孩子,孩子無奈說:“11點多了,還打,我明天怎么考試?”麻友們正在興頭上,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孩子生氣了,就將電視打開,并把音量調大,弄得左鄰右舍上門抗議,他父母覺得丟了面子,將他打了一頓。孩子連夜出走……
朋友們常問我每周有多少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說由于工作忙,我與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書、寫作。身教遠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yǎng)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2004年,中國出版社協(xié)會做了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柜;韓國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沒有書香家庭,哪有書香校園,書香社會?父母不進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3.品德重于學問,狀態(tài)大于方法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p>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筑人格長城??缮钪锌慈顺3J且豢≌诎俪?。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發(fā)展的因素中,分數并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
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奠定厚實的基礎。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么要求都答應,什么愿望都滿足。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有些孩子說謊,拿家里東西或別人的東西,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的失敗,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為一個謙和的人。
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怎么行!后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所以,父母們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tài)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爆F(xiàn)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狀態(tài)”。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tài)。有了狀態(tài)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tài)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復旦大學一位研究生跳樓自殺,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狀元,應當說學習成績是出類拔萃的,可又怎么樣呢?父母白養(yǎng)了他,還不如考不上大學留在身邊的子女,對社會也沒有貢獻可言。一位學者說過,哲學家與普通工人的差距遠小于野狗與家犬的差距。哲人與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個單位里同工種的人其差距是狀態(tài)造成的。有些人聰明,但他無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無所成。所以說,最重要的是狀態(tài),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狀態(tài)培養(yǎng)的,就要去做;凡無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4.把童年還給孩子
大家經常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
在入幼兒園前,父母們懷著許多夢想,讓孩子彈琴、畫畫、唱歌、跳舞……一進學校,進了考試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戲。當然學習也不是為了給孩子快樂,而是寄托了許多幻想。逐漸地,現(xiàn)實讓他們夢破,到了初中,那些美麗的幻想中的愛好便被斬盡殺絕。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們所說:“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還是我?!?/p>
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追問孩子幸福嗎?答案是不??煽鬃印墩撜Z學記》首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應當是快樂的呀。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在游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為什么關在書房才叫學習呢?我們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快樂指數?。e讓范進重現(xiàn)!
5.無限地相信孩子的發(fā)展?jié)摿?/p>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先讓我們從男孩、女孩身上說起吧。
我們給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類的,給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種模型、而且是活動型的。那里面含著我們希望女孩溫柔、文靜,希望男孩勇敢、活潑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結果會是挨訓:現(xiàn)在就這么瘋,以后怎么辦呀?男孩打架的結果是被贊賞:調皮的孩子聰明。孩子長大了,人們說:女孩到了中學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學就好了。
要知道謊言重復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了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這就使他們產生了不同的狀態(tài)。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的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
孩子的潛力恒大于已經實現(xiàn)的一切?,F(xiàn)代科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巨大的。殘疾人舟舟不也成為很棒的指揮嗎?聾啞女孩周婷成長為美國著名大學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賞識教育的杰作。讓我們無限地相信孩子發(fā)展的潛力吧!
6.讓孩子有一樣屬于自己的東西
“人最幸福的事是讓他喜歡一件事情,哪怕是種花、養(yǎng)小動物,使業(yè)余時間、精力有所寄托?!?span style="font-size: 12px;color: #9E9E9E;">yJS21.Com
父母在培養(yǎng)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yǎng),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讓他喜歡一件事情,哪怕是種花、養(yǎng)小動物,使業(yè)余時間、精力有所寄托。每個孩子,在家庭中、學校中都應使他有個興趣愛好。什么最好?特色?,F(xiàn)在分數最好,其他人都是失敗者。
其實,孩子學得太難了,有的是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知識,有什么價值?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名牌,也會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價值。復旦那個自殺的研究生有什么價值?
很多優(yōu)秀人才,他們并沒能接受正規(guī)大學的教育。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諸如善良、勤勉遠遠超過大學的收獲。
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7.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悅常常比物質來得重要”
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主要任務就是讀書。但現(xiàn)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讀書對于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愛讀書的民族,如猶太人。近代史上三個最偉大的人物均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以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讓人更準確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猶太族人。他們讀書態(tài)度近乎宗教: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涂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他們每人年均讀書60本,中國人均只有5本。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yè)沒有關系,書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
寧靜才能致遠。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悅常常比物質來得重要。
8.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
寫日記是個好習慣。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深化思考;可以鍛煉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yǎng)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煉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凈化他的心靈。不僅孩子寫、老師寫、父母也可以寫,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徹底改變了一個孩子,一位家長,一個學校的狀態(tài)。因為要想寫得精彩,就必須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為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個命題肯定是正確的,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盡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我們總是謹小慎微避免犯錯,把犯錯看成洪水猛獸一般。實際上,一個錯誤行為如果得到恰當的使用,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非常好的早教契機,不僅有助于提升寶寶的自信心、責任感,鍛煉寶寶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還可以幫助寶寶學會原諒的技巧。所以,我們甚至可以偶爾故意犯點小錯!
“暴力”之后的悔悟
童童越來越有自己的主意了,這本該是好事一樁。不過,在童童媽的眼里,這好事可就有點令人頭痛了。小家伙總是跟媽媽對抗,你要他睡覺,他非要出去玩,你要他吃飯,他非要玩玩具,來軟的,他頑皮地對抗,來硬的,他委屈地哭鬧。于是,數不清的沖突充斥著每天的日子,童童媽可真是頭都大了,就算脾氣再好,也經不住如此折騰?。?/p>
終于有一天,童童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童童再次“胡鬧”的時候,她對著童童吼了起來。第一次看到媽媽這樣,童童嚇壞了,先是呆了一會兒,接著極其傷心地哭了起來??吹酵绱藗模瑡寢尯蠡跇O了。
想到自己的“暴力”行為,童童媽后悔不已,發(fā)誓從此以后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絕對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從此以后,童童媽果然“痛改前非”,對童童顯示出了極大的耐心,而童童似乎變本加厲地想“折磨”媽媽,常常故意跟媽媽對著干。盡管童童媽有時候內心十分煩躁,甚至有大發(fā)脾氣的沖動,但她總是很頑強地克制著自己,力圖向童童展示一個完美的好媽媽形象。
錯誤成就了真實的世界
正如童童媽那樣,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就算我們懂得再多的早教知識與技巧,我們仍然不可避免會犯錯。畢竟,每個人經歷的事情都不會百分百舒心,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難免導致我們的內心世界摻雜了各種各樣的情緒。所以,我們也可能莫名其妙地失去耐心,和童童媽一樣出現(xiàn)錯誤。
不僅如此,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還會在潛意識里沿襲我們兒時獲得的一些經驗,以當年我們父母曾經對待我們的方式去下意識地對待孩子,這就會導致我們犯更多的錯誤。當錯誤已經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沒完沒了地自責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時候,我們需要更多地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并處理我們的錯誤所帶來的后果。
實際上,正因為每個人都會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錯誤,我們才成就了一個真實的世界,而這個真實的世界對寶寶的成長實際上是非常有幫助的。試想一下,如果寶寶從小到大都生活在一個像天堂一樣美麗的地方,凡事皆順利,沒有經歷過任何不良的情緒,那么,當他走出社會,面臨某些突發(fā)的、跟平時所接觸的完全不一樣的情況時,他就會手足無措,沒了主張。因此,與其十分刻意地為寶寶營造這樣一個安全的真空,不如就著已經犯了的錯誤,給他展示一個真實的世界,讓他有機會感受他人各種各樣的情緒,為學會更好地應對各種情緒提早做些準備。當然,如果僅僅滿足于犯錯給了寶寶一個真實的世界,那么犯錯對寶寶的成長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在犯錯之后有所作為,把壞事變成好事。
犯錯也可造就早教契機
為了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防止失去控制力,很多父母即便大錯特錯,也要擺出一幅唯我獨尊的架勢,讓寶寶將錯就錯聽從自己。實際上,知錯認錯并不會降低父母的威信,相反,知錯認錯還可以更好地協(xié)助寶寶成長,對寶寶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毫無疑問,父母的錯誤做法會傷害寶寶,但是,如果父母能在寶寶面前誠懇地認錯,父母的行為就會傳遞給寶寶一個信息:“爸爸媽媽這樣對待我,不是我不好,只是他們自己的情緒不好。雖然他們有過錯,但他們知道自己錯了,他們還是那么愛我?!边@樣的信息可以有效化解寶寶的委屈情緒,讓他的心情變得晴朗起來。
上例中的童童媽如果不是一味地自責,而是坦誠地向童童承認錯誤,童童的情緒就會比較容易平復,他會從媽媽的態(tài)度中明白:“雖然媽媽發(fā)了脾氣,但并不是媽媽本身不好,更不是媽媽不愛我了,只是媽媽情緒失控引發(fā)的一種狀況,雖然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媽媽依然愛我。”一旦他意識到這些,他就不會一再以更為激烈的方式來試探媽媽的底線,想要以此確認媽媽對自己的愛究竟是否真實。
其實,童童媽坦誠地承認錯誤不僅可以化解童童的委屈情緒,還可以為童童樹立處理錯誤行為的榜樣。如果父母犯錯后勇于在寶寶面前承認錯誤,寶寶將來犯錯也就會學著自己負責,而不會推卸本該承擔的責任,在需要勇敢面對的時候卻當個小逃兵。
父母認錯還有更為深刻的一層意義,那就是讓寶寶變得更為自信。對于一個控制自我和應對環(huán)境還不那么嫻熟的寶寶來說,他本來就很容易因為犯“錯誤”受到批評而產生一種挫敗感。如果父母犯錯認錯,他就會通過父母的行為認識到,犯錯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候犯錯。既然父母都會犯錯,那么自己犯錯也就很正常了。這種認識可以幫助寶寶建構起更為強大的自信心,防止他無端地在內心深處貶低自己。
實際上,早教的機會比比皆是。不過,如果我們能巧妙地犯一些小錯誤,利用這些小錯誤將一些無傷大雅的早教內容帶進去,我們創(chuàng)造的早教機會就能更加充滿戲劇色彩,讓寶寶在開開心心享受或者應對我們這些錯誤的過程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當然,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我們所犯的錯誤不會傷害到寶寶的身心,它們必須是一些溫和而帶有幽默色彩的小錯誤。
適合我們犯的小錯誤,通常有以下幾類:
1 違反常規(guī)的行為
比如我們可以找個機會跟寶寶一起玩一個喝奶的游戲,先給寶寶空瓶子喝奶,然后再加奶粉、倒水,等到奶粉沖好后,再端著那一大瓶奶告訴他:“奶終于喝完了。”在夏天給寶寶玩一個違反常規(guī)的穿衣游戲,先給他穿長褲,再穿小短褲,先穿鞋子,再穿襪子,或者拿帽子當襪子穿,拿襪子當帽子戴??吹綃寢屵@樣違反常規(guī)地操作,寶寶立刻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事件中被顛倒了的邏輯關系,并急于指出媽媽的錯誤,享受到這種特殊的幽默帶來的快樂,而媽媽正好樂得讓寶寶有機會來更正錯誤,在更正錯誤的過程中,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當然,寶寶也可能故意以這樣的方式來跟媽媽應對,那就說明他幽默的潛質被挖掘出來了,這也是很不錯的一個結果。
2 故意裝傻的行為
沒有比看到一個傻爸爸傻媽媽更讓寶寶覺得好玩的事情了。偶爾的,我們也可以裝裝傻,故意很笨拙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端小盆的時候故意歪斜著,讓盆里裝著的東西顯得立刻就要掉出來,而爸爸媽媽則顯出極其緊張又無奈的樣子,通過這種行為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如果寶寶看到爸爸媽媽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就不會因為自己做不好、做不到某些事情而著急,進而產生挫敗感。每逢這樣的機會,寶寶通常都會很積極地過來幫忙,于是他的協(xié)作精神、樂于助人的品德就在這樣的游戲中被激發(fā)出來。當然,如果他能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的錯誤所在,他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也隨之被培養(yǎng)起來了。
3 顛倒黑白的行為
不管是做家務,還是跟寶寶玩游戲,我們都可以利用寶寶已經掌握的一些概念來顛倒黑白,給他一個指出爸爸媽媽錯誤的機會。比如媽媽端著一盤蘋果放在茶幾上,然后在盤子里很夸張地挑來挑去,一邊挑一邊自言自語:“奶奶對我們多好啊,我們也要關心奶奶,所以,我要挑一個最大的蘋果給奶奶吃?!笨墒牵瑡寢屘袅税胩?,最后卻挑了一個最小的蘋果,還很興奮地喊著:“哈,終于找到這個最大的蘋果了!”在媽媽這種夸張的行為和語言感染下,寶寶一定會對這個事件產生興趣,熱心地跑過來糾正錯誤,并挑出那個最大的蘋果交給奶奶。于是,他在這樣的行為中就會很自然地受到熏陶,成為一個品德優(yōu)秀的好孩子。
這類顛倒黑白的游戲也可以拓展成鍛煉寶寶反應能力的游戲,我們可以假裝信誓旦旦地對寶寶說:“茶幾上有好幾個珠子,看看我們誰先拿到最大的珠子!我一定要先拿到!”然后媽媽故意去拿一個最小的,讓寶寶去拿到那個最大的,兩人在一起比較之后,寶寶就會很有成就感。要知道,能夠快速地在短時間內從一堆大大小小的珠子里判斷出哪個是最大的,這本身就是提高寶寶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好辦法。
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老子說了算,兒子要無條件的聽從老子的。所以,在這種傳統(tǒng)方式的影響下,孩子在家中是沒有發(fā)言權的,如果家中的成人在談話,孩子插嘴打斷了成人的談話,就會遭到呵斥“大人說話,小孩不許插嘴!”,如果孩子申辯,可能遭到更嚴重的訓斥。
當孩子有情緒或發(fā)脾氣時,父母也會阻止,讓孩子不能亂發(fā)脾氣。孩子的負面情緒被長期壓抑,得不到釋放,成人之后,遇到適合的時間和場景就會爆發(fā)出來,影響親密關系和人際關系,甚至傷害他人和自己。前段時間被炒得紛紛揚揚的傳媒大學女生失聯(lián)被殺的事件,犯罪嫌疑人叫李斯達,殺人的理由是為了尋找刺激,發(fā)泄一下。十幾年前的馬加爵、幾年前的藥家鑫,還有上海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殺害室友的黃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需要發(fā)泄。如果他們從小能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和表達的成長環(huán)境,也許不會發(fā)展到害人害己。在他們自己承受著應得懲罰的時候,他們的家庭同時也遭受著滅頂之災。那么家長應如何讓孩子不積累負面情緒,學會表達呢?首先,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表達情緒的家庭情感氛圍。在家庭中父母的關系要和諧,因為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圍的重要主體和創(chuàng)造者。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那這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得到溫暖,而這溫暖主要來自父母的愛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樂觀向上,善于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這不僅能使孩子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得到關心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心情愉快,產生主動向上的積極情感,而且也為孩子處理消極情緒提供榜樣。對孩子學習情緒、理解情緒和處理情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培養(yǎng)幼兒初步情緒調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間經常爭吵,家庭關系緊張,孩子極易產生焦慮不安、自卑、恐懼等不良情緒。這不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孩子擁有健康人格的基礎和關鍵。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平等溝通。家庭情感氛圍的另一個構成是親子關系,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人際關系。在和諧的親子關系中,父母與孩子是一種平等的關系,父母給與孩子的是無條件的接納、理解、尊重的愛。讓孩子做自己情緒情感的主人,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體驗,父母和子女之間是順暢地情感交流、溝通和應答,而不是“情感的統(tǒng)治”,即家長以強制的手段去監(jiān)控、阻礙孩子的情緒表達。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達其情緒的需要。在家庭氛圍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緒的不良表達方式,如暴躁、武斷、威脅或懲罰,跳出父母與子女的不平等性產生的權力陷阱,認清孩子情緒背后的真正動機,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其三,多與孩子共情,讓孩子及時釋放情緒。很多家長在孩子哭或有情緒的時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制止孩子,不給孩子發(fā)泄情緒的機會。因為孩子的情緒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久而久之孩子內心的情緒積壓越來越多,抑郁糾結,逐漸積累,不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導致孩子走向極端。在孩子有情緒時,最好的方法是認可孩子當時的情緒,并且告訴孩子,任何人都有發(fā)泄情緒的權利,只是在發(fā)泄情緒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既不要傷害別人,也不要傷害自己。做一個好父母,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需要每個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補鈣、補腦……千萬不能讓孩子缺了營養(yǎng)”,當許多家庭將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營養(yǎng)上時,心理營養(yǎng)的缺乏日漸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目前,我國有8%到10%的兒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xiàn),17歲以下的兒童現(xiàn)有3000萬人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這是兒童心理專家在日前召開的營養(yǎng)與健康論壇上介紹的。專家呼吁,在為孩子身體著想的時候,別忘了給他們補充心理營養(yǎng)。其實,兒童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是他生活環(huán)境一點點澆灌而成的。在嬰幼兒時期,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往往超過任何人。如果對孩子行為的評價,并不取決于父母的一貫態(tài)度,而取決于父母的心情、父母的身體狀況,甚至是取決于父母打麻將的輸贏,那么,孩子便會感到這個世界完全無法預料,當然也就沒有安全感。
父母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見分歧,孩子便不能或很難形成評價事情好壞的統(tǒng)一標準。很多成年人的精神障礙都可以從父母教養(yǎng)原則的不一致那里找到解釋。
專家指出,在生活中,有些家長只能承受孩子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而不能容忍孩子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一些家長心目中,孩子學習是理所當然的,看到孩子的好成績就眉開眼笑。孩子的學習一旦出現(xiàn)問題,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批評、訓斥,甚至是辱罵,時間一久,就出現(xiàn)了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問題。
普遍現(xiàn)象|家長半引導、半強迫
“小孩子不可以這么沒有禮貌,趕快說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地要他們手中或懷里的幼兒跟熟人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靦腆的輕聲說:“阿姨好?!眰€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邊往后縮邊打量似的看著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么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每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每個人曾經是小孩,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大人們“高高在上”,而自己是這么矮小之下,被揪出來。
剖析|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揪出來批判,那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幼兒)就能承受呢?為什么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不到大人一半的幼兒呢?或許其中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小小的身軀里,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罷了。也或許我們這樣的自信,相信小小孩就是要以較嚴厲的話語來教導,正應了那句俗話“棒下出孝子”!
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接把孩子貼上“沒禮貌、太吵、不聽話……”的標簽,“警惕孩子”的目的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愧有用嗎?
受傷的心|以羞愧為手段來教養(yǎng)幼兒,會有什么問題呢?
一、言語暴力帶來傷害
在以羞愧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現(xiàn)象,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yǎng)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真是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丟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
二、忽略孩子與生俱來的“安檢雷達”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后,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xiàn)象。
三、罪惡感的產生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里,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里有什么?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愿和秩序相悖。于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如何做|從被尊重中學會有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以正向、有尊嚴的、又有意愿的學會和人打招呼?首先我們必須帶領孩子認識的是:什么是禮貌?“禮貌”不是只有外在形式的執(zhí)行,重點其實是在感受的交流。所以我們要以“感受性”為中心,來引導幼兒學習禮貌。比如說,以感受,來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不好意思、害怕);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是一種關心,別人會多么開心,而自己也會因為這友善的交流,感到溫情。
以友善的感受交流為基礎的認知,會自然的帶領幼兒學會尊重他人。所以說,最重要的關鍵,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范和引導。
實例|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位媽媽手里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里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后,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蓖醢⒁淘陔x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蓖醢⒁逃謹鄶嗬m(xù)續(xù)地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后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眿寢屨f:“跟王阿姨說再見,今天很高興遇見王阿姨。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后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這個成功的打招呼例子里,仔細去分析,你會發(fā)現(xiàn)那一來一往間都以感受的交流為中心,所以充滿了友善和尊重。
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因為她了解孩子會害羞;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因為她明白自己得先伸出友誼的手;她不強迫孩子馬上響應,耐心等待孩子的響應,因為她尊重孩子必先觀察她的需要。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跟智慧: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范如何與人問候;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導她如何做,并詢問孩子的意愿。
今天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便開始翻閱大量的育兒書籍,常常被上一輩人說成是“看著書本養(yǎng)孩子”。我們愛孩子,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我們不想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閃失、犯什么錯誤。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僅有愛是不夠的,愛也需要技巧和訓練。
我們渴望花時間來學習如何做一個出色的父母,不僅是情感上深深地愛著孩子,而且確實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巨大的幫助。
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我一度困惑煩惱,《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的到來真是讓我不僅學到很多技巧,而且觀念上得到一種超越。這本書通過許多簡單、實用的技巧和方法,幫助我們把心中的愛正確地傳遞給我們的孩子。與其說它是一本告訴家長如何進行親子溝通的書,不如說它是在教我們一種新的溝通語言,讓我們學會在彼此尊重、相互關愛的基礎上與孩子交流。
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和生動的漫畫,讓我們學到很多親子溝通的重要原則和方法,有幾點感受實在深刻,簡介于此,相信曾和我有同樣煩惱的母親即刻可以領悟。
――尊重孩子的特性,接納他們的負面感受。
用“小烏龜是你的好朋友,失去了好朋友是挺讓人難過的?!?/p>
代替“別難過,不就是只烏龜嗎?”
――相互尊重是合作的開始,陳述事實,不論斷、不評價。
用“洗手間的燈還亮著?!?/p>
代替“又不關燈。說過多少遍了,你怎么總是記不住。”
――鼓勵孩子自立,讓他們親自經歷問題帶來的掙扎,從錯誤中成長。
用“系鞋帶很鍛煉你手指的靈活性?!?/p>
代替“系個鞋帶需要這么長時間,我來幫你弄?!?/p>
――用描述性的語言及時稱贊孩子做對的事情。
用“屋子打掃得這么干凈,走進來讓人感覺真舒服?!?/p>
代替“你真是一個勤快的孩子?!?/p>
……
書里給我們提供的這些方法和技巧不勝枚舉,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地給我們講解該怎么說、為什么要這么說,糾正我們容易出錯的地方。
學一種新的語言,談何容易。就像我們學了十多年的英語,但說話仍帶著口音一樣。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那些不該說的話,正是我們最耳熟能詳、每天不斷被重復的。因此,看似簡單的方法,需要我們不斷地操練。在實踐這些方法的時候,我自己就常常又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都說多少遍了,你怎么總是丟三落四的!”;“動作快點,真受不了你這么磨蹭!”這樣的話仍然會脫口而出。
新的語言畢竟不是自然形成的,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改變慣有的說話方式。幸而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自我訓練的有趣方法和題目,使這種充滿愛的智慧的語言能夠一天天在我們嘴里變得自然起來,直到成為本能的反應。正如作者所說的:孩子每天都給我們提供了糾正錯誤的機會,只要用心,我們都能學會這種讓孩子聽話的奇妙語言。
愛不需要理由,但愛需要技巧和訓練。通過這些方法和技巧,我們才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他們的健康成長以巨大的幫助和引導。相信每個父母都愿意為此付出不斷的努力,選擇做正確的事永遠都為時不晚。
剛出生的嬰兒,還不能夠了解語言。因此,很多父母認為:既然嬰兒不了解語言,就不用和他說話了。即使和他講話也沒有什么意義。其實,不對嬰兒說話是完全錯誤的育兒方式。因為科學研究證明:即使嬰兒不會說話,不了解語言。但是,父母所說的話會不斷灌輸到嬰兒的頭腦里,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其刺激會對嬰兒的腦細胞產生驚人的影響的。
新生兒也需要語言環(huán)境
(家長1:“我覺得他說話特別早,我想跟我那時候老跟他說話也有關系,但我一般跟他說的都是很短的話,比如:媽媽抱你等,結果他不到一歲就會說話了?!?
(家長2:“比如有空的時候讓寶寶看看卡片,告訴他顏色,黃色呀什么的‘yellow’讓他也知道一下,還可以給他講故事。”)
育兒專家(劉越璋):“語言的發(fā)育是有這樣幾個過程的,一個是孩子的發(fā)音階段,二是理解語言階段,三是說話語言表達階段。在出生以后就可以訓練引導寶寶發(fā)音,家長要不斷地和孩子交流,把語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腦子里。這樣對他以后的語言發(fā)育也是很好的?!庇绕湓趮雰撼錾?個月的這段時間內是腦細胞爆發(fā)性成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接受豐富的語言刺激,那么,在嬰兒的頭腦里就會有優(yōu)秀的語言回路打開,因而能夠培育出腦細胞發(fā)達的寶寶。
育兒專家(劉越璋):“一歲左右的時候我們應當鼓勵孩子能夠發(fā)單字的音,比如:爸爸、媽媽,這時候就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說話的環(huán)境,給他說話的機會,有可能這時候孩子只能用動作表示,這時候家長容易馬上滿足他的要求,這對孩子是不利的,那么應該怎么辦呢?應當把他要的東西的名稱告訴他,還要告訴他東西的特點,比如:蘋果,紅色的……這樣幾次以后最起碼他會說‘果’。所以一定要給孩子語言環(huán)境、聽的刺激和給他說話的機會,這樣孩子的語言會發(fā)育得很快?!?/p>
嬰兒的腦細胞,是由生長環(huán)境中的所得、所見、所聞的刺激,來刻畫重要的印象。腦細胞是因獲得了這些刺激而成長的。因此,對于剛出生的嬰兒,應該給予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這樣才能培育出語言能力優(yōu)秀的孩子。
喜歡《做父母也需要學習?》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學習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我們總是謹小慎微避免犯錯,把犯錯看成洪水猛獸一般。實際上,一個錯誤行為如果得到恰當的使用,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非常好的早教契機,不僅有助于提升寶寶的自信心、責任感,鍛煉寶寶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還可以幫助寶寶...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但模仿性強,好展示,因此只要一動手就難免會碰到小朋友,這時不僅引來了孩子的哭鬧,更引來家長的埋怨。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只好把孩子們一個個找來,進行類似團結友愛的教育,但一轉眼,類似...
“補鈣、補腦……千萬不能讓孩子缺了營養(yǎng)”,當許多家庭將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營養(yǎng)上時,心理營養(yǎng)的缺乏日漸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目前,我國有8%到10%的兒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xiàn)...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