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幼兒園不放暑假。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孩子為什么會看不起家長?”,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我的孩子開始看不起媽媽了,怎么辦?有時在家里孩子常常懶得聽我說話,甚至直接叫我閉嘴!真是讓人心寒??!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對待母親?是不是他們的道德出現(xiàn)了問題呢?專家就此問題給予了以下解析:
一、現(xiàn)在的中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多,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知識儲備,極有可能已經(jīng)超過了家長。因此,很多孩子容易以偏概全,認為父母不如自己,從而產(chǎn)生輕視父母的心理。對此,家長朋友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優(yōu)勢,在孩子面前要學會凸顯自己的能力,這并不難,因為可以作為優(yōu)點的有很多,比如:某一樣廚藝。記得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去小姨家,因為她的小油餅煉得特別好吃,而且,她還是我?guī)煾的?,呵呵,至今每次煉油餅的時候都會想起她。
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成人感和自主意識增強,開始要求自己的地位和權(quán)力,因此,在和父母溝通觀點和意見的時候,就不會像小學那樣,一味聽從父母的安排。當遇到意見不合時,容易產(chǎn)生沖突和情緒波動。對此,要求父母學會調(diào)整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更多地接納孩子的成長。
三、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有問題,他們從小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拿別人和自己的孩子比,在言語和行動上貶低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產(chǎn)生看不起家長的行為。為此,建議家長朋友們,要學會真正地尊重自己的孩子,學會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多鼓勵、少批評、不貶低。
綜上所述,家庭道德教育不是靠空話去說、去要求,更多地要靠家長引領(lǐng)孩子,從小到大地以身作則,尊重我們的長輩,尊重他人包括我們的孩子。那樣,孩子們自然就會耳濡目染地學習,學會如何處理矛盾和沖突,學會如何尊重自己的父母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是門外漢,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教育別人的孩子行,卻唯獨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們只有習慣了抱怨,抱怨社會,抱怨學校,抱怨孩子,但從不思考怎樣去改變自己。
早期教育很重要,但決不是注意了早期教育,以后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家庭教育也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不要希望一兩次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中醫(yī)治病講究對癥下藥,可為什么我們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卻總是習慣用別人的方子呢?中藥就那幾種,高明的醫(yī)生能夠根據(jù)病人的病情“搭配”不同的藥方。教育方法也是這樣的,不外乎就是軟、硬兩手,關(guān)鍵是我們怎樣因時因地因事地為孩子“搭配”,這就是學問。
學問,就得學和問。學和問之后結(jié)合自己的情況去消化,去實踐,在實踐中及時地改進、完善才是教育之道。別人的經(jīng)驗不一定適合我們的孩子,孩子不同,適應(yīng)的教育方法也不相同,教育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是我們大多數(shù)的家長卻總是寄希望于某個老師或某位專家。
著名母親教育專家王東華先生說過:“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可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是門外漢,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教育別人的孩子行,卻唯獨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們只有習慣了抱怨,抱怨社會,抱怨學校,抱怨孩子,但卻從不思考怎樣去改變自己。
我們應(yīng)該認真地想一想,在網(wǎng)絡(luò)時代我們到底應(yīng)該怎樣做好家長?我們做家長的和老師總是批評孩子不聽話,不好溝通,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極少與孩子溝通,不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的興趣在哪里,只有當他犯了“錯”,我們才來批評他,責罰他。孩子除了害怕,除了想方設(shè)法地逃避責難,是不會也不敢把真話告訴我們的。只有當孩子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相信我們,像患者在醫(yī)生面前那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們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也只有真正了解了他們的內(nèi)心,知道了“病灶”在哪里,我們做家長的才能夠“對癥下藥”啊。
還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聽之任之,寄希望于“樹大自然直”,可是多數(shù)的小“樹”長大之后沒有盡如人意地“直”,卻無可挽回地“歪”了。家長的“長”字另一個讀音是“cháng”,就是說教育孩子是一生的事情,不只是孩子的一生,也是家長的一生。我們總說“孩子在父母眼里永遠只是個孩子”,實際上是指孩子的一生都需要家長的教育和點撥。
當然,家長也需要孩子的提醒和幫助,這種共同成長貫穿著親子關(guān)系的始終。家長,好比是接力賽的第一棒選手,我們比孩子早跑了幾圈,教育的任務(wù)我們先當主角。然后他追上來了,兩者并駕齊驅(qū),再后來主角就變成他了,他又開始了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接受教育和教育別人的過程。
對于孩子來說,每個時期都需要有不同的教育內(nèi)容。我曾不無感慨地向親朋好友談過自己做母親的擔心:1~4歲時,最怕兒子生?。?~8歲時,怕他被人拐賣;8~14歲時,怕他和人打架;學會騎車了,怕他和人撞車,出危險;上了中學,怕他早戀,影響學習……我的怕,就是擔心。如果我們擔心,就要告訴孩子怎樣趨利避害,這就是教育。做家長的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特別期待孩子快快長大。這種體會固然是對希望的期盼,但是有沒有隱含一些自己對責任的推卸呢?
現(xiàn)在的孩子對成長的艱難估計不足,一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甚至會用非常極端的方式來面對挫折。包括以后要做父母這樣的人生大事,他們顯然也思想準備不足,以為有個孩子是件很好玩的事。當從別人身上或影視作品中得知那并不僅僅是好玩,還有很沉重的責任時,他們往往變得不知所措,于是就盛行“丁克家庭”。這時就需要上一輩的家長告訴他們,人生不僅僅是享樂,更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
這種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不斷指點和提醒就是教育。孩子不一樣,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同,需要提醒和指點的內(nèi)容也不盡相同。
為什么中國家長養(yǎng)孩子這么累?
養(yǎng)孩子到底累不累?還是要看各位家長們怎么選。如果能剔除那些讓育兒生活疲憊不堪的因素,相信養(yǎng)育孩子會變成一段相當愉快、美好、輕松的人生旅程。
家長們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問題,最集中的話題就是養(yǎng)孩子很累。我們常常羨慕西方國家孩子的獨立性很強,家長很輕松、很省心,可是怎么一到中國家長身上帶孩子就變成了一件大事呢?家長們除了上班,就是天天就是圍著孩子轉(zhuǎn)圈。今天我們就聊聊中國家長帶孩子累的原因是什么。
把各位爸媽的問題集中在一起后,大體鎖定在這7個問題上。
1
對孩子期望太高
絕大多數(shù)有孩子的中國家庭里面,孩子是一家的中心。從未生到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高中,直到孩子工作、結(jié)婚、買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家長們事事為孩子籌謀,幾乎無一日間斷。
這期間是各種操心、各種比較、各種選擇、各種糾結(jié)、各種傾盡全力、各種力不從心、各種滿心希望、各種灰心失望、各種早知今日、各種悔不當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對孩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的各種期待。如此心力交瘁地幾十年,怎么能不累啊?
根源就在于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對孩子自己發(fā)展的期望,也包括對孩子回報父母的期望。
在這樣的高期望下,壓力大的不只有家長,還有孩子。如果家長們能夠看開這一點,拋開對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祿的期待,會輕松很多。他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經(jīng)很好了嗎?
2
家長之外的人參與太多
我們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家長嬰兒車上推一個,懷里抱一個,手里還牽一個,一個人就能帶上一小隊的娃。
而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中國家庭的一隊人,帶一個娃。爸爸媽媽呵護著,爺爺奶奶伺候著,甚至還跟著個保姆阿姨背著大包小包做后勤支持,排場陣仗,簡直能趕得上皇帝出巡。
更糟糕的是,在參與決策時,有些爺爺奶奶輩兒的還要求自己有“一票否決權(quán)”,這樣的治理結(jié)構(gòu),讓原本簡單的家庭事務(wù)變得復(fù)雜無比,作為一家之主的爸爸媽媽,如何能不累?
3
攀比心過重
朋友的孩子都上各種輔.導(dǎo)班了,我們要不要上?如果不上,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別的孩子都在吃好幾百塊一桶的洋奶粉,我們不吃,會不會影響孩子發(fā)育?
別人、別人、別人……在相當多爸爸媽媽的眼里,時時刻刻都看到太多的別人,常以別人做什么為指南。都忘記了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
既要時刻看著別人,自己又要時刻努力跟上,以免掉隊,如此怎能不焦慮、不累心?
別人是別人,我們是我們,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行為方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為什么要跟著別人跑呢?
4
對孩子的大事小情插手太多
天下哪個做父母的,都會竭盡全力的對孩子。但有些時候?qū)⒆拥氖聞?wù)插手太多,不僅家長累,同時也會讓孩子喪失自主的能力。
孩子上學,幫著背書包、記作業(yè);孩子寫作業(yè),爸爸媽媽在一旁盯著;老師布置了什么任務(wù),常常是孩子還沒搞清楚要做什么,爸爸媽媽已經(jīng)奮不顧身地撲上去,幫著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說盯著孩子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
不插手不等于撒手不管,當孩子生活中出現(xiàn)困惑,學習中出現(xiàn)困難,就需要家長們從側(cè)面去點醒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目的是讓孩子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由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張嘴閉嘴爸爸媽媽的“乖孩子”。
5
信息過載缺乏主見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家長們會接觸大量的育兒、升學、家庭教育的信息。看似是一個很懂的育兒“專家”,但實際上對如何育兒缺乏主見。
這里看到孩子需要胎教,就趕緊去學著做胎教;那里看到孩子需要早教,就趕緊帶著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早教班;這里看到新生兒需要游泳鍛煉,就帶著娃去嬰兒游泳館;那里看到孩子要補這個補那個,就趕緊去買給孩子吃。
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搜集盡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跟著這些信息東奔西跑上了。
育兒生活中需要做一定程度的“斷舍離”,我們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的閱讀、學習,形成自己的“主見”。要知道什么樣的方法是好的,知道自己該怎么做,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要堅持,哪些方法要調(diào)試。
這樣,既不需要被過載的信息沖擊、淹沒,又能夠在育兒生活中采取簡潔、有效、恒定的方式,整個過程,會簡單、輕松很多。
6
爸爸是個稀缺品
有一個很犀利的說法,叫“喪偶式育兒”,說的是爸爸不參與育兒、缺席孩子成長的狀況。
媽媽一個人帶孩子,恐怕是不少中國家庭的常態(tài),也是相當多媽媽覺得帶孩子累得不行的重要原因。
父母一起帶娃,既分擔育兒生活中的具體工作,也共同討論關(guān)于孩子的各種大小問題,得出一致見解,然后一起付諸行動。一是可以減輕工作量,二是孩子與父母兩個人,可以建立親密關(guān)系。當然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共同陪伴,讓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發(fā)展得更健康、健全。
7
消費不理性,造成過大經(jīng)濟壓力
一位普通工薪族爸爸,給自己三四歲的女兒買一條裙子,就花了700塊。700塊一條的裙子,當然很可能是品質(zhì)和設(shè)計都很不錯的,而且孩子穿起來,可能確實非常漂亮。
但是,爸爸媽媽不考慮自己的負擔能力,一味地如此消費,又能堅持多久,怎么能不感到壓力巨大呢?
給孩子最好的,但要考慮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如果消費不夠理性,造成過大的經(jīng)濟壓力,就得不償失了。
養(yǎng)孩子到底累不累?還是要看各位家長們怎么選。如果能剔除那些讓育兒生活疲憊不堪的因素,相信養(yǎng)育孩子會變成一段相當愉快、美好、輕松的人生旅程
拖拉磨蹭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詳細了解一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或許你家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不止一個——
1、父母包辦代替
這個是最常見的原因了,父母幫孩子做的太多,為孩子安排的太過周詳,孩子失去了主觀思考的能力和行動力。
當我們要求孩子“快些做”的時候,他卻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是不是挺悲哀的?
2、習慣已養(yǎng)成
孩子小的時候自控力確實會差一些,有些家長就容易監(jiān)督、催促和幫助。慢慢的,孩子的獨立性就會變差,習慣于依賴父母的督促。
3、沒有承受過結(jié)果
不知道拖拉的后果,或者沒有真的體驗過拖拉后的問題延續(xù),就是沒有觸及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并且,一般到最后家長總還是會給孩子“擦屁股”。孩子肯定意識不到拖拉磨蹭是個問題需要改正。
4、榜樣效應(yīng)
父母自己是否拖拉,對孩子的影響極大,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卻沒有做到時,就別怪孩子了。
5、沒有時間觀念
年齡小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他們普遍缺少對時間的認知,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也不足,不知道怎樣利用時間。比如,讓孩子做一篇閱讀理解,孩子會覺得需要半小時,但事實上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抵觸、認知都會影響孩子的時間觀念。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對于拖拉磨蹭,通常問題最多的是8歲左右的孩子,也最讓人鬧心,他們正進入人生第二個叛逆期。
這個時期,孩子正在上小學,獲得了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學會了更多的文化知識。他們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對父母的耳提面命很反感,經(jīng)常和父母對著干。
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拖拉的情況時,家長應(yīng)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01 就事論事,不展開,不比較
很多媽媽們習慣“見微知著”、“舉一反三”,比如孩子吃飯磨蹭了,媽媽就不單單會教育孩子吃飯的事,有時還會吧早上起床磨蹭、晚上寫作業(yè)拖拉的事情全部拿出來說一遍……這樣展開問題,一定會讓孩子反感。
所以,當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拖拉了,就指出他這一個問題好了,“不需把戰(zhàn)火延伸到其他戰(zhàn)場”。
孩子需要被肯定,被夸獎,不喜歡被比較,尤其是別人家的孩子?!澳憧茨荴XX,人家一放學就把作業(yè)寫完了……”這類的話家長就別說了。
可以公平的討論,指出問題,制定方案,把孩子當成成年人來對待,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空間,也要給自己一個信念,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
02 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試著讓孩子自己承擔一定結(jié)果,不要盲目幫孩子決定。尊重你們討論后制定的方案,嚴格執(zhí)行,溫柔而堅定。
溫柔——不管孩子犯了怎樣的錯誤,當然,你可能會生氣,但請盡量不帶有情緒,和孩子平靜的闡述事實就好了,畢竟誰也不愿意挨罵。
堅定——嚴格執(zhí)行計劃,不能因為各種原因而改變,說好的獎勵與懲罰也一并實行。
習慣培養(yǎng)是個艱難的戰(zhàn)役,在建立的過程中,家長要善于使用夸獎,這是比怒吼、懲罰更要實用的“武器”。那我們“夸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為了讓孩子能夠保留好的行為,形成習慣,對于這一點,千萬別吝嗇。
需要注意的是,夸獎不能太過于形式,一定要指出孩子做的哪件事比較好、為什么好、如果接著做會有什么樣更好的事情發(fā)生……
03 時間概念
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一般要等到三四年級的孩子才能有相對正確的認知,在這之前能,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用具體內(nèi)容和事物去表示代替抽象的時間讓孩子直觀了解到時間的多少。
比如:
一分鐘 = 尿個泡的時間
刷個牙 = 一首歌的時間
洗個澡 = 一集動畫片的時間
除此以外,還可以買一些例如沙漏、計時器等輔助計時道具,用倒計時和輪次來加強時間與次數(shù)的概念。
幫助孩子加深對時間的認識就一定別說“就一會兒”“一下下”“快一點”這類模糊時間的詞語。
最后,想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想要孩子擺脫磨蹭,不斷催促一點幫助都沒有。
快點吧、這個吧、那個吧……如果家長總是不斷地進行著信息重復(fù),就成了無效信息,左耳進右耳出。孩子只會越催越磨蹭。
所以,當孩子拖拉磨蹭時,該怎么做告訴他一次就好,最多再解釋一遍,說清楚的事情,還是做不好的話,那就讓他自己承擔后果吧。
育兒觀念:家長為什么不能打罵孩子?
人在十八歲之前都被稱為孩子,孩子是不可以隨便被打罵的.可是,有時,孩子實在是太可氣了,但打罵孩子肯定是不管用的,盡管表面上,孩子服從了,但在心理上,不能解決根源問題.
由于孩子從小認知上的模糊和不正確,所以孩子沒有具備保持原則的處事態(tài)度和做法,沒有正確選擇的能力,沒有果斷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時也沒有具備承受事情的能力等等,所以,會出現(xiàn)問題.小到生活的細節(jié),大到自己的前途.
非常理解家長,在孩子三歲之后,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觀等已經(jīng)建立,三到六歲如果沒有及時得到糾正,七歲基本定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即所謂的挫折,這些挫折,會糾正自己錯誤的認知或是不知道的認知等.家長會屢次地詢問,為什么會這樣呢?作為家長,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家長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多家長都是這樣,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首先是著急,然后是不良情緒,憤怒、埋怨、急噪等等.
二、家長不能理智地分析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孩子是父母及家長共同培養(yǎng)的結(jié)果,不能單純地說某一方面的問題.
三、家長需要認知上的正確性和言行一致,有的家長能意識到,有的家長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其實就是在教孩子.
四、家長需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溝通交流是很好的辦法,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能把心理話講給家長聽,否則,就是長期的壓抑和壓制,時間一長,不可能不出現(xiàn)問題,當問題出現(xiàn)時再面對,就很棘手,不如,早發(fā)現(xiàn),早解決.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家長首先從心理上不要拒絕和孩子一起成長,什么是天倫之樂?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天倫之樂;和妻子一起生活,解決生活、工作、學習上的一切問題,幫助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是幸福.幸福的定義不是隨性,更不是任性.人,只有有原則、節(jié)制地活著,才能體驗快樂和幸福.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的自由的.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從有了自我意識后,就有了自私,自私是每個人都有的,但過分的自私是大家都不接受的.過分的自私首先會體現(xiàn)在每個孩子對父母的態(tài)度上,所以,讓孩子養(yǎng)成同理心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能力,就是一種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體諒別人、理解別人、感受別人的能力,具有同理心的人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他在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能考慮別人.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尤其需要同理心,因為,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是年輕一代展示自己個性魅力的年代,如果,他們不具有同理心,將會在很多方面遇到問題.如果,家長的同理心不夠的話,請與孩子一起練習,這沒有什么的,只要是自己不具備的能力,如果想具備,那就再練習好了,一點兒也不難,態(tài)度決定一切.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如果家長能經(jīng)常地反思自己的言行,那將對孩子是一個非常好的影響,事情分主觀和客觀原因,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過分地強調(diào)主觀原因或客觀原因,并且,主觀原因應(yīng)該是主要的.如果具有這種內(nèi)省智能的話,那將是巨大的財富,因為這個能力將讓人擁有才能,一種智慧,一種能讓人面對問題和圓滿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來說,人們往往把人分成感性和理性.還容易把女人歸為感性,男人歸為理性.用成功學理論來說,成功人士是感性和理性的結(jié)合體,既能感性地去感知事物,又能理性地去解決.如果單純地具有或偏重于感性或理性,在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時都會有偏差的.在中國的人情世故上,人們偏于感性,但在法律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理性.
從感性和理性方面來分析,家長不能打孩子這類事情,打孩子是非常感性的,為什么不理性一些呢?光有理性,不打孩子,也不解決問題,也是不行的.只有感性和理性地分析和解決,才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方法.當然,孩子的問題太多,具體事情,需要具體分析和解決.
從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來看,中國經(jīng)歷了過長時間的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帶給人們一種專制,一種獨權(quán).其實,就是一種自私和任性,凡是,不過分自私和任性的帝皇,還是能受到人們的尊重的.但遺留下來的根源問題是家庭問題,現(xiàn)在家庭問題,還是跟我國的傳統(tǒng)分不開的.
從現(xiàn)代社會來看,人們需要尊重,需要自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所有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這一點,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也要讓我們的孩子們認識到這一點,這對于孩子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放松自己,讓自己有一個好心情,讓自己擁有一個好情緒和好情感.只有放松了自己,才能輕松地去對待別人,才能不打罵孩子.才能寬容和豁達,試試吧!
對了,有一種很好地排毒方法,可以教給孩子和自己,就是拍手,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放松自己的方法,試試看,有效果一定告訴我們.
這么小的孩子,哪里那么多脾氣呢,要想知道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我們不應(yīng)該只關(guān)注表面現(xiàn)象,我們要透過孩子發(fā)脾氣來了解孩子發(fā)脾氣的緣由,來參透他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我們需要時刻記住,孩子無法用詞語和口頭方式告訴你他的煩惱和不快,而情緒和行為采石他們的語言,為了傾聽他們,我們必須學會破解這種語言。
而這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的新書《孩子愛發(fā)脾氣,父母怎么辦》將給我們打開一道參透孩子的大門。
這本書就孩子發(fā)脾氣的11種潛在原因及解決辦法進行了闡述。非常實用,如果你家也有個愛發(fā)脾氣的孩子,那么真的有必要拿來讀讀。
就在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好也趕上家里三歲的孩子在我發(fā)脾氣,因為老家有事情,我?guī)е龤q多剛上幼兒園八天的孩子回了東北老家一周,回來后,重新上幼兒園的第二天,小妞就表現(xiàn)出不肯再去上幼兒園,而且在吃飯?zhí)岬接變簣@就開始發(fā)脾氣,弄得本來就沒啥耐心的老公也發(fā)開了脾氣,我們夫妻還鬧得不痛快,但是我敏感的意識到,本來喜歡上幼兒園的朵朵忽然表現(xiàn)出不想去,甚至提到就哭泣,就發(fā)脾氣,肯定是因為在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不然不會無緣無故的鬧。于是,我耐心問她是不是老師批評她了,還是有小朋友欺負她了,還是沒睡覺,在都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知道我是不能得到答案了。只有求助老師,但是因為已經(jīng)較晚了,不方便跟老師聯(lián)系,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奶奶送朵朵去幼兒園的時候向老師咨詢了昨天的情況,得知,小妞中午不想睡覺,在床上滾來滾去,翻跟頭,最后掉下了床,哭了。在了解到這一訊息后,我對女兒昨晚的脾氣有了了解,小妞是因為對于摔下床這一事實,對于幼兒園產(chǎn)生了一些印象,所以才會抗拒去幼兒園。在了解到這一訊息后,我就可以有針對的進行疏導(dǎo)。如果當時我不是敏感的意識到原因,而是只是看到他表面的脾氣,就沒辦法讓小妞盡快適應(yīng)幼兒園。
而這種去根據(jù)脾氣背后來解決脾氣的辦法,在這本書第一章就有了介紹。
這本書主要從“我不是搗蛋鬼,我只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我因為變化和轉(zhuǎn)變發(fā)脾氣;我拍的過敏癥影響我的感覺和行為;我不喜歡規(guī)則;我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多動癥);我在學??刂撇蛔∽约?;我對任何事都擔憂;我可能又抑郁癥;好像人人都比我學得快;可我喜歡比我小的孩子玩;我的襪子穿的不對勁;我累了”等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非常實用的一本書。這本書在京東,當當,卓越上都有出售,可能也會有部分電子版,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去購買,或者去閱讀。相信會給你帶來不小的收獲,其實,我覺得對大人也同樣的有效。
如今,五六歲的孩子,也會用稚嫩的語言向媽媽提出要求。教育專家蒙謹告訴聰明媽媽,要善于洞察和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需求、要能夠“與時俱進”。以下是聰明媽媽不該做的10件事。
1.老問我“阿姨親,還是媽媽親?”
隨著就業(yè)競爭的加劇,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給保姆的媽媽越來越多,而后來發(fā)現(xiàn)孩子在情感上依賴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燒。表現(xiàn)為當著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為,或者要孩子做出選擇:“是媽媽親,還是阿姨親?”
觀點:再盡心盡力的保姆,都無法替代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再忙的媽媽都應(yīng)保證每天與孩子接觸45分鐘到一個小時,好好沉浸在孩子為你提供的純真環(huán)境里。要知道親子互動不僅使孩子得益,媽媽也是受益者—它令你體驗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樂。
2.總說我不如隔壁小孩
十個媽媽八個逃不出攀比的怪圈,從誰的孩子長得白、個兒高,到誰的孩子會背唐詩宋詞;從誰的孩子過了鋼琴8級,到誰的孩子書法已赴日展覽……
觀點:可以說,愛攀比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慣,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將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向上的動力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
3.總說“這也不準,那也危險”
生性敏感的媽媽特別容易就孩子的安全問題反復(fù)提醒、嘮叨。
觀點:在為孩子提供過度保護的媽媽眼里,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護能力,需要父母撐起保護傘亦步亦趨。她不會想到她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世界處處是陷阱”的錯覺,因此,與其過度保護,不如規(guī)定幾條基本的原則,或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的幾點要訣后,大膽放手,讓孩子在盡可能大的活動范圍內(nèi)盡心體驗自由。
4.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優(yōu)等生
媽媽總希望孩子的朋友都是十項全能的優(yōu)等生,會彈鋼琴、會游泳、會打羽毛球、繪畫比賽也得過優(yōu)勝獎……當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最好的朋友只是一個中等生時,她失望極了。
觀點:功利心較強的媽媽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樣朋友”,認為只有交到的朋友強于孩子,孩子才能從朋友處有所獲得。一個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詼諧風趣打動我們,孩子也一樣。
5.從不蹲下來和我看螞蟻搬家
兒童心目中最無趣的媽媽,就是你喚她來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來看搬家的螞蟻軍團,她瞄一眼,就很淡漠地說:“你怎么老關(guān)注這種沒意思的東西?你的鋼琴彈了沒有?英語磁帶聽了沒有?”
觀點:童心已泯的媽媽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真心獎賞,往往是你跟孩子趴在草叢里玩累了以后,孩子會帶你去看一個他的“秘密花園”。與孩子在一起盡興玩耍,是做媽媽的打開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徑,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樣,你念對“咒語”,孩子的心門才會訇然而開。
6.太喜歡看長篇電視肥皂劇
超級電視迷媽媽總以為自己在家呆的時間夠長,對孩子的起居照料也夠多。然而,除此之外呢?媽媽對著電視度過居家的分分秒秒,對孩子而言,她等于人在心不在。
觀點:家人每周至少應(yīng)設(shè)置兩天“關(guān)電視日”,家人共同閱讀、交談或游戲;平日開電視時,最好只開一臺電視機,媽媽應(yīng)選擇電視節(jié)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帶孩子看馬戲、魔術(shù)、音樂類的電視,與孩子交流對電視節(jié)目的看法,從而把看電視的活動演化為親子溝通的平臺。
7.絕對不肯吃一點點虧
在我們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越來越不懂得“寬忍”二字的時候,我們先要檢討自己:作為媽媽,我們給予孩子“有容為大”的身教了么?
觀點:很多媽媽,從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讓”,要“得理不饒人”,從根本上說,是將“敢于競爭”與利益上的爭搶相混淆了,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孩子,將來即便有一技之長,也很難獲得團隊的認可,最終也難有大的出息。
8.講話不算數(shù)
連五六歲的孩子也會尖銳地指出媽媽不守信用,那么,我為什么要守信用?
觀點:打“承諾牌”的媽媽,其出發(fā)點都沒錯,是希望給孩子進步增添一點物質(zhì)刺激,使之有動力。然而,媽媽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各種理由,卻使承諾帶來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那么,孩子將來也會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尋找各種借口,從不道歉及反省自我。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后果?
9.對我朋友比對我還親熱
把最親的媽媽視為自己的“專利品”,不允許媽媽對別人表現(xiàn)出親密(包括爸爸)。
觀點:,這種“霸道”的心態(tài),事實上是幼童心理上構(gòu)筑安全感的一種方式,媽媽不必為此感到過分憂慮。隨著兒童交往圈的擴大,及情感寄托的多元化,他會逐漸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媽媽的關(guān)懷,他的妒意,也不會如小時那么激烈了。
10.太胖的媽媽,或者,不修邊幅的媽媽
兒童的認知還未成熟到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所以“以貌取人”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兒童普遍希望媽媽有卷曲的長發(fā)、穿裙子、化淡妝,被小伙伴們稱羨,這與兒童對媽媽的感情無關(guān)。
觀點:不妨對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也可以征詢他們的意見:“你希望媽媽穿什么顏色的裙子?”或者“媽媽喝減肥茶也可以,但很可能沒有力氣抱你,你樂意么?如果你有度量按照孩子的意愿改變自己,親子之間的氣氛會更融洽,孩子反過來也可能按照爸媽的意愿,來改變自己的習慣。
常常聽家長埋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抓緊時間,那么,我們仔細推敲一下,怎樣才算有時間觀念呢?我們自己有嗎?就我的觀察,有一部分人的時
間管理的確很到位,但也有許多人的時間觀念是模糊的。你也許不同意這種說法,那么,不妨問問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計劃?這些安排是
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別花了多少時間?對自己的時間安排能精確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時間,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說教孩子,于是,“抓緊時間”就成了最正確的廢話。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樣才能“抓緊”?就算善于管理時間的人,怎樣將自己的方法教給孩子,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查一下“時間觀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來分,可分為自然時間、人文時間和心理時間。人文時間的核心是歷史時間,與我們的討論關(guān)系不大,在此略
過。而自然時間的核心是鐘表時間,是客觀的;心理時間的核心則是體驗時間,是主觀的。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并非總是重合,愛因斯坦那個著名的笑話恰好說明了
這一點:如果你在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個小時,你只覺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個熱火爐上,片刻就像一小時。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讓孩子看
喜歡的動畫片,兩小時都不嫌多;如果讓他做不喜歡的作業(yè),半小時都度日如年。
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的沖突,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貞浳业男W和初中階段,二者的沖突是那樣的激烈——上課時,時間像個蝸牛;走神時,時光卻快
如閃電。回過神來,總是懊悔不已。那時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惱,卻解釋不了這個矛盾?,F(xiàn)在終于明白了,我們的心理時間像個自由散漫的孩子,跟著感覺走,
在喜歡、高興、愉悅的時刻,它過得飛快;在排斥、沮喪和煩惱的時刻,卻漫長得要死。
如此說來,我們所謂的培養(yǎng)時間觀念,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至少包括兩個方面,即培養(yǎng)對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的感覺。關(guān)于怎樣培養(yǎng),我來說說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變心理時間。
通常,人們在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心理時間過得最快,內(nèi)心感覺也最愉悅。人物傳記中常常有這樣的情節(jié):許多天才人物,像玩兒一樣,就達到了一般
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們羨慕這些人,既享受了過程,又收獲了結(jié)果。他們?yōu)槭裁茨芏呒娴媚??除了天賦和勤奮等因素以外,興趣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當一個人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內(nèi)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這時心理時間自然是很快的,在我們眼里千難萬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卻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
樣,如果對一件事有興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這再次印證了我們耳熟能詳?shù)哪蔷湓挘号d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
家高度重視培養(yǎng)興趣的原因。興趣不但關(guān)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質(zhì)量。我們不妨設(shè)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間不知不覺過去
了,內(nèi)心感到充實而愉悅,這樣的生命歷程自然洋溢著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厭惡的事情,心理時間便被人為拉長,做事的過程讓人倍感煎熬。經(jīng)歷這樣痛苦
的過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勝利。那么,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改變心理時間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養(yǎng)興趣。
此外,心理預(yù)期也是影響心理時間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預(yù)期與時間的實際變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著下課,感覺時間過得越慢。家長也容易陷
入這個誤區(qū),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結(jié)果總是發(fā)現(xiàn)慢的證據(jù)。在上一本書中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催出來的慢性子》,專門討論這個問題。越急躁的家長,越容易培養(yǎng)
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實,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時間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錯。一方面,這正是孩子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狀態(tài)干擾了
孩子。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有合理的時間觀念,雙方都要降低心理預(yù)期,不要太急躁,我們越希望快,心理時間就越慢,這便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而且,心理預(yù)
期會干擾我們正常的判斷,有的家長給我寫信,說孩子做事很慢,問應(yīng)該怎么辦。我問慢到什么程度,家長的描述并不具體,于是,我就讓家長完整記錄孩子一天做
各項事務(wù)所用時間??吹接涗洠S多家長忽然醒悟,其實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覺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見,有很大一部分“沒時間觀
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當?shù)臅r間觀念“制造”出來的。
情緒也在心理時間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對不喜歡的事,總是會極力轉(zhuǎn)移注意力。這時我們便會認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孩
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事情上。面對這種狀況,家長最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并責罵孩子。家長運用說教、責備、打罵、恐嚇這些手段,短時間內(nèi)會有些許效
果,但破壞了孩子的心理時間,增加了心理阻力,只會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huán)。有些孩子的心理時間已經(jīng)很慢,比如一讓他做作業(yè)便度日如
年,這時候,如果繼續(xù)運用責罵的方法,只會繼續(xù)拉長孩子的心理時間。我們不妨重新尋找對策,采用正強化的方式,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細微進步,并及時予以肯定。這
個方法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絕對可以春風化雨,慢慢改變孩子的心理時間。遇到不喜歡做作業(yè)的孩子,我們需要一些規(guī)則來約束,但最根本的,還是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
趣,增強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其次,對自然時間保持覺察。
在生活中,我們很難對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漲的熱情,當我們不那么熱愛的時候,就需要對自然時間保持覺察,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我開始認真探索這個
問題,是在考研的時候,我在書中也描述過。當時離考試還有100天,需要看的書,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極度焦慮中,我最關(guān)心的,是怎樣利用好每一分鐘。我
想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記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時間,并且記下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學》,共27頁”,一天下來,所有的
時間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時間利用情況,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樣循環(huán)往復(fù),不斷提高,真正對自己的時間實現(xiàn)了數(shù)字化管理。我監(jiān)測
出,最開始看一頁書需要3分鐘,后來只需要一分鐘多一點,這給我?guī)砹司薮蟮某删透?,我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賽跑。這個方法,成就了我
人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一次跨越?,F(xiàn)在,我依然每天記錄自己做事的起始時間和工作內(nèi)容。如果哪天不記,就會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過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時間浪費
到哪里去了。
在時間管理上,我們不要過度苛責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對日常行為所用時間,往往也缺乏覺察。不信,我們不妨寫出自己寫一頁字、做一頓飯、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時間。如果寫不出,不妨估計一下然后再核對,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感覺未必準確。
我也常常建議家長用這個方法,悄無聲息地幫孩子記錄。連續(xù)記錄一個星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孩子會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業(yè)的難
度,或者因為邊寫邊玩耽誤了很多時間。這個觀察,也會修正我們的判斷,孩子的許多問題,不是因為態(tài)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夠。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可以提示孩子早
點開始做,為難題多留出一些時間,而且,關(guān)于提前多長時間,這個記錄可以給出一個具體的數(shù)字。另外,還可以監(jiān)測孩子的單項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頁練習需要多
少時間,最快是多長時間。這樣,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管理的方法慢慢過渡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記錄,自己分析,這樣,便
可逐漸養(yǎng)成高效的習慣。當然,我們希望用這個方法幫助孩子,而不是苛責孩子,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千萬不要把這個
記錄,當做監(jiān)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標準要求孩子,總是能找出不足,那樣,孩子肯定會苦不堪言。
第三,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歡一鼓作氣,比如,連續(xù)兩三個小時做作業(yè),中間不休息。這樣看起來,似乎非常專注,一口氣做完,心里也會有成就感。不過,從用腦衛(wèi)生的角度來看,我不贊同這樣的方法。
我們自己都有這樣的體會,開始的時候,效率很高,漸漸的,就有了疲憊的感覺,只是強迫自己打起精神,這種硬撐著的狀態(tài),效率肯定會大打折扣,而
且,這樣也會人為拉長心理時間??佳械臅r候,我始終保持學習25分鐘休息5分鐘的節(jié)奏,這樣頻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煩,不過,效率非常高。因為學習時間短,
我可以保持高度專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內(nèi)心能始終保持斗志昂揚的狀態(tài)。對于孩子,我一般建議學習30分鐘休息10分鐘,如果始終保持這個節(jié)奏,孩子不會有
特別疲憊的感覺。古人所謂的“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節(jié)奏的休息會讓孩子感到有盼頭,比如到27分鐘的時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還有3分鐘,便可自我激勵,堅持到底。如果孩子覺得一小時內(nèi)都沒
機會休息,那么,他便會主動拖延,在做事的過程中,用走神、偷懶的方式悄悄給自己“放假”。時間仿佛是有重量的,時間越長,給人的心理壓力越大,當超出孩
子的承受能力的時候,在言語和肢體動作方面,就會發(fā)生變化,比如自言自語、抓耳撓腮、心不在焉、情緒低落。有的家長在運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最開始會出現(xiàn)效
率進一步降低的情況:孩子在30分鐘的作業(yè)時間內(nèi)繼續(xù)偷懶,對10分鐘的休息卻堅決不放過。有位媽媽面對這樣的情況感到很焦慮,問我該怎么辦。我勸她繼續(xù)
堅持,如果孩子偷懶,等一會兒仍然沒有改變,就簡單提醒一下,比如輕輕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說什么,也不批評,如果孩子做得好,
則及時肯定。一段時間過后,孩子30分鐘內(nèi)的效率開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驚,從前劍拔弩張都沒解決的問題,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失了。道理很簡
單,如果我們主動滿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們就沒必要偷偷給自己“放假”了。如此說來,因為孩子作業(yè)不認真,便逼著孩子“連軸轉(zhuǎn)”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
只會使問題更加嚴重。
有的孩子喜歡在作業(yè)中間問還有幾分鐘休息,多數(shù)家長都會將其理解為心浮氣躁、光想著玩。在我看來,浮躁只是其中一種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證
自己某項作業(yè)所用時間。所以我總是建議家長,如果孩子問得不是特別頻繁(比如2分鐘問一次),便告訴孩子,不管孩子問的目的是什么,都將收獲一個結(jié)果:孩
子對自然時間的感覺越來越準!這不正是我們希望的嗎?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孩子為什么會看不起家長?》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為什么幼兒園不放暑假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活動目標: 1.了解近視眼造成的原因及給生活帶來的不便。 2.懂得保護視力的基本常識和方法。 活動準備: 戴眼鏡的小貓圖片、眼鏡、保護眼睛的食物圖片活動過程: 1.出示戴眼鏡的小貓。 師:今天教室里來...
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是門外漢,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教育別人的孩子行,卻唯獨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們只有習慣了抱怨,抱怨社會,抱怨學校,抱怨孩子,但從不思考怎樣去改變自己。 早期教育很重要,但決不是...
不知道諸位家長有沒有注意過一個現(xiàn)象,有些父母看似不怎么“關(guān)心”孩子學習的,孩子的成績反而很優(yōu)秀,越是緊張孩子學習的家長,其孩子的成績倒是越學越不理想。 據(jù)美國幼兒教育專家莉蓮?凱茨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在...
為什么中國家長養(yǎng)孩子這么累? 養(yǎng)孩子到底累不累?還是要看各位家長們怎么選。如果能剔除那些讓育兒生活疲憊不堪的因素,相信養(yǎng)育孩子會變成一段相當愉快、美好、輕松的人生旅程。 家長們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