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話的孩子可能心理問題多”,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多家長以為,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一切聽大人囑咐,按大人意圖辦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安靜,很少打架和打鬧,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老師說啥是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很受老師喜愛。
這可以說是家長們的公識,可心理學家指出,這樣的“聽話”孩子很有可能是問題兒童。因為這樣的孩子心理上往往過于防衛(wèi),一切按大人指導辦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點,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在成長中不能形成獨立的意識,缺乏獨立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往后發(fā)展很可能導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甚至束縛智力的發(fā)展。因此,學校和家庭不應對兒童管教過嚴,更不要把孩子往既定的模子里套。要知道,淘氣的孩子往往興趣廣泛,知識面廣,心理發(fā)展也比較健康。
所以,教育孩子和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而應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性、自主性。只要孩子遵守日常生活規(guī)律,講衛(wèi)生、有禮貌、不自私、不說謊,其他問題則不必多加干涉。這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天真活潑、聰明伶俐、身心健康的好孩子。debasrideb.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沒有母愛的孩子固然不幸,但只有母愛,沒有父愛的孩子同樣可憐,甚至還可能出現(xiàn)種種心理失衡的癥狀。母愛不能替代父愛。
“照料孩子與父親無關”的“局外人”觀點,不是誤解便是偏見。其實,嬰兒剛剛呱呱墮地,就渴望父愛了。當孩子出生第二個星期后,大多數(shù)嬰兒留意父親的嗓音,甚至模仿父親的舉手、伸手等簡單動作。大多數(shù)孩子對與父親進行的特殊的游戲,如上拋,用勁擁抱,快速奔跑等,更是情有獨鐘,而且也能體會到父親特有的“陽剛之氣”。
調(diào)查顯示,即使孩子尚處于“朦朦朧朧”的嬰兒期,缺乏父愛也會出現(xiàn)種種癥狀,諸如煩躁不安、夜哭不眠、食欲減退、抑郁易怒等等。心理學上認為這便是“父愛缺乏綜合征”。
各國兒童心理健康專家都對與日俱增的“父愛缺乏綜合征”投以關注的目光,并加緊有關的專題研究。研究表明,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愈小,罹患“綜合征”的危險便愈大;男孩的危險比同齡女孩大1—3倍;而且,在雙親俱全但父愛缺乏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患上“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可能性更大。研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還顯示,少時患“父愛缺乏綜合征”的中學生,輟學率比一般孩子高2倍,犯罪率也高2倍;如果是女孩,長大后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比一般女孩高出3倍。
教育不當兒童心理問題多
黑龍江省大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最近的一次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兒童心理問題不容樂觀。專家分析,這主要是由于家長和學校教育引導不當帶來的。
這家心理衛(wèi)生機構地對2000名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的調(diào)查中以現(xiàn),有30.3%的孩子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其中40%有情緒不穩(wěn)定,適應不良,學習壓力感過強等問題。
這家中心的心理科主任趙希武等人分析認為,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至上的錯誤家庭觀念。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期望值過高,把孩子的學習看得過重,父母的這種觀念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學習壓力過重。其次,社會上成才觀念的誤區(qū)也間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們認為只有上大學才是成才,否則就要被家庭和社會歧視,迫使孩子把過多的時間投在學習上,影響了孩子的社會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人際關系問題也隨之產(chǎn)生,此外,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兒童心理科醫(yī)生姜欣指出,除了學習,孩子們都有愛玩的天性。在玩耍中,他們學會了與人相處,模仿伙伴們的為人處世方法,學會忍讓、寬容、合作等人際交往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性格,這是兒童自我發(fā)展的需要。違背孩子成長的正常發(fā)展規(guī)律,管束過嚴,經(jīng)常打罵,會形成兩類性格的孩子:一類孩子壓抑成性,變得內(nèi)向、膽小怕事,沒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創(chuàng)造能力差,不會與人效;加一類較倔強的孩子則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性格。
生活中,父母往往對自己孩子的發(fā)熱、咳嗽、打噴嚏過于關注了。無可厚非,對于弱小的孩子來說,生理疾病的確是頭號敵人。而單純關注孩子身體狀況是不夠的,一個真正健康的孩子,不但要身體健康,更要心理健康。
那么,對于孩子遇到的一些心理上的問題,父母該通過哪些手段進行疏導和化解呢?
1、受屈孩子的安撫
孩子受到委屈時,父母應該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當時的心情。當孩子向你表達某種感受時,你可用孩子的原話表示你對他的理解。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稱作反射情感。
如,小勇從幼兒園回家后,一直不高興,媽媽問他出了什么事,小勇說:“今天下午,明明不是我打劉娟的,可是老師硬說是我打的,真氣人!”這時,我們可以接著說:“明明不是你打的,老師硬說是你打的,是氣人!”小勇覺得父母是站在自己一邊的,氣也就慢慢地消了。
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極大安撫受委屈的孩子,使抑郁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孩子的情緒便會趨向平靜。
相反,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委屈的樣子,一個勁地追問:“老師對你說了什么?!干了什么?!”,“你為什么不對老師說清楚?!你怎么這么蠢?!”
對面這樣追問和責備,所起到的作用只會使孩子倍感感不滿和委屈,使孩子負性情緒的能量成倍地增長,可以說父母的這種解決方法無疑等于火上澆油。
2、允許孩子自然流露各種情緒
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體驗是毫無掩飾的,他們敢愛、敢恨、敢說、敢笑,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種優(yōu)勢,一種使得孩子能及時宣泄各種情緒能量的優(yōu)勢。他們自然流露這些情緒并不是什么可恥的事,只要不擾亂別人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不傷及別人,就沒有什么對和錯之分。并且我們要鼓勵孩子他們這樣做。
發(fā)脾氣、反抗行為、哭泣、大聲喊叫比默默承受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當然,這里所提倡的情緒宣泄,必須區(qū)別于以哭鬧為手段去達到某種不合理的需要。
有的年輕父母或者不了解情緒自然流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意義,或者缺乏相應的耐心,他們往往不允許孩子公開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特別是當孩子出現(xiàn)了不良的情緒時,他們強行地讓孩子自我壓抑,甚至有的父母還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方式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自然流露。有的男孩心里難過時大哭不已,往往會遭致父母們的譏笑或者壓制:“男子漢也哭,羞!羞!!羞!”、“男子漢要堅強,不許哭!”如果長期地經(jīng)常這樣壓抑自己或者受到壓抑,最終將會使孩子不堪重負,而導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態(tài)發(fā)展。孩子的殘忍行為、強迫行為、攻擊性行為、破壞性行為等等,很多時候就是其內(nèi)心的緊張情緒得不到及時的或者正當?shù)男苟斐傻摹?/p>
3、玩具也存在心理問題矯治功能
玩具不僅有玩耍功能,還能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因此,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心理問題選擇玩具。
1)積木、棋類、串珠
玩這些玩具,需要“心靜”,因此能讓孩子改變?nèi)狈δ托浴⒆⒁饬Σ灰准械葐栴}。經(jīng)常玩這類玩具,有利于培養(yǎng)毅力和注意的堅持性。而這些玩具,對于那些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的孩子來說,會更容易令他們沉迷于此,而失去許多與人交往的機會,孩子越是沉迷于此,他們就越發(fā)變得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
2)制作性玩具
制作玩具可以糾正孩子急躁的脾氣。孩子性情暴躁,做事毛手毛腳,“破壞性”很強,他們?nèi)绻约簞邮种谱鞲鞣N各樣的玩具,會慢慢培養(yǎng)耐心、細致、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使孩子變得心靈手巧。
3)新奇玩具
給內(nèi)向的孩子買些特別“好”的玩具,讓其有“資本”吸引其他孩子,并從中獲得與人交往、分享的快樂。
4)動態(tài)玩具
給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的孩子,提供動態(tài)的玩具,如慣性玩具、聲控玩具等,讓他們在輕松、自由、不受壓制的游戲氛圍中追逐汽車、飛機、坦克,踏著童車四處轉(zhuǎn),并和小伙伴一起共同操作,使用同一玩具。
另外,有些孩子存在著某些心理行為問題,這時我們可通過游戲方式進行矯治,例如:糾正孩子怕黑的游戲,將房間里的燈全關上,在黑暗中進行搶球比賽,看誰搶得多。多次活動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此外,目前多數(shù)學校還是應試教育,為提高升學率采用題海戰(zhàn)術,學生以考試成敗論英雄,片面重視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忽視情商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心理畸形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造成孩子面對挫折不知該如何面對,不能將壓力轉(zhuǎn)化為動力,以致發(fā)生極端的行為。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心理科主任匡桂芳提醒,兒童出生氣質(zhì)類型可以分為三種:易撫養(yǎng)型、中間緩慢型、難撫養(yǎng)型。易撫養(yǎng)型兒童天生乖巧愛笑,正面情緒比較多,適應能力比較快;中間緩慢型兒童適應性慢,能忍耐,心理變化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難撫養(yǎng)型兒童愛哭鬧,堅持性特別高。與易撫養(yǎng)型相比,中間型與難撫養(yǎng)型心理更脆弱,更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出現(xiàn)問題。
在許多家長的眼中,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一切聽大人囑咐,按大人意圖辦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應該比較安靜,很少打架和打鬧,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老師說啥是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很受老師喜愛。
但心理學家指出,這樣的“溫順”孩子很有可能是問題兒童。因為這樣的孩子心理上往往過于防衛(wèi),一切按大人指導辦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點,就會茫然不知所措。
如果在成長中不能形成獨立的意識,缺乏獨立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往后發(fā)展很可能導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甚至束縛智力的發(fā)展。
因此,學校和家庭不應對兒童管教過嚴,更不要把孩子往既定的模子里套。要知道,淘氣的孩子往往興趣廣泛,知識面廣,心理發(fā)展也比較健康。
所以,教育孩子和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而應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性、自主性。只要孩子遵守日常生活規(guī)律,講衛(wèi)生、有禮貌、不自私、不說謊,其他問題則不必多加干涉。這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天真活潑、聰明伶俐、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xiàn)和延續(xù)。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小學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后,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
其次,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于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理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nèi)向的孩子,家長更要給予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最后,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現(xiàn)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寬或過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陷于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zhì)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tǒng)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小學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較系統(tǒng)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長,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并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fā)展時期,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的責任。
近日,江門市民王女士帶著3歲的兒子來江門市婦幼保健醫(yī)院看病,她反映自己的小孩3歲了還不會說話。
據(jù)介紹,小孩兩歲還不會說話時,王女士已經(jīng)注意到兒子的這個問題,但聽家里的老人說,小孩說話說得晚才聰明,王女士因此也沒在意。但轉(zhuǎn)眼間,小孩滿了3歲,還是一樣不能說話,這下王女士可著急了,連忙帶孩子到
醫(yī)院檢查。
一檢查,醫(yī)生發(fā)現(xiàn)小孩的智力發(fā)育方面有問題,急需治療。王女士十分后悔,稱應該早點把兒子帶來看病。
嬰幼兒心理疾病發(fā)病率為8.7%
據(jù)江門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主任醫(yī)師彭曉珊介紹:“兒童坐不住特別愛動,愛發(fā)脾氣,不愛講話,來回重復地做一個固定動作……這都是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p>
很多小孩從小喜歡吮手指,習慣性的拿起手指開始吮,這其實是小孩焦慮行為的一種表現(xiàn)。還有小孩很大了還有遺尿的問題,這也可能是一種心理問題?!?/p>
據(jù)調(diào)查,江門嬰幼兒心理疾病的發(fā)病率為8.7%,雖略低于全國12.97%的平均水平,但仍需要引起重視,兒童多動癥、孤獨癥、抽動癥、睡眠障礙、情緒障礙、語言障礙等問題,都是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
家長易忽視嬰幼兒心理疾病
記者了解到,嬰幼兒出現(xiàn)心理問題,家長容易忽視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家長不容易察覺到,由于小孩還不會說話,無法與大人正常交談,只能靠家長細心觀察小孩的一舉一動,有些粗心和沒有經(jīng)驗的家長很容易忽視這些問題。
其次,就算有些家長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由于是心理問題,不是生理問題,家長往往也不知道該把小孩送到哪里去治療。
專業(yè)心理咨詢師指出,除了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兒童外,高危兒童也應引起家長的注意,一些早出生、低體重、缺血缺氧的兒童都屬于高危兒童,其體格發(fā)育智力發(fā)育和智力發(fā)育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故在兒童管理中加強對高危的管理和監(jiān)測很有必要,應該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和早訓練,盡量減少智能缺陷和行為問題的發(fā)生率。
“寒假期間,帶著剛讀小學的孩子走親訪友,本想讓他鍛煉一下交往能力。但家里來了客人,讓他說句"阿姨好",他都不肯張口。”2月1日,鄧女士反映:孩子“認生”的表現(xiàn)讓她感到尷尬,更擔心他以后不會與人交往,該怎么辦?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春節(jié)拜年這樣的社交活動中,許多孩子十分“認生”。對于做客、迎客,他們往往選擇回避,而家長對孩子的表現(xiàn)則顯得有些無奈。 “其實,善于交往的家長,孩子的交際能力多半不會太差?!弊蛉眨承W校長介紹,他認識一些家長,不善于與人交流,出來散步也不理其他人。與大人一樣,家里的小孩跟別人的小孩也幾乎沒有什么交往,出來總是自己玩,比較內(nèi)向。
劉勝認為,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強的,身邊人的行為,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假如父母本身極少跟朋友來往,孩子怎么能體會到朋友的重要性呢?要想孩子性格開朗,家長和別人的交往也要多些。
“拜年時,有一些家長"代勞",讓孩子缺乏鍛煉機會?!弊蛉?,某小學副校長說,春節(jié)期間,家長帶孩子出門時,遇到熟人或親戚,家長往往會搶先一步催促孩子:“這是劉叔叔,問劉叔叔好”。這種情形多了,小孩會感到難堪并產(chǎn)生依賴心理,認為一切都有大人來安排,自己只是按家長的要求來做,當然就無需思考。
“家長應注意避免這種"代勞"方式,向熟人或親戚問好,最好都讓孩子自己去做?!蓖跫t建議:春節(jié)拜年時,還要注意關照一下孩子的情緒,可以聊與他有關的話題,也可以讓他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孩子才不會覺得無聊。此外,也可以讓孩子展示一下他平時的學習成果,比如唱唱歌、講講故事等。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
家園共育《聽話的孩子可能心理問題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大多家長以為,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一切聽大人囑咐,按大人意圖辦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安靜,很少打架和打鬧,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老師說啥是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很受老師喜愛。 這可以說是家長們的公識,可心理學...
沒有母愛的孩子固然不幸,但只有母愛,沒有父愛的孩子同樣可憐,甚至還可能出現(xiàn)種種心理失衡的癥狀。母愛不能替代父愛。 “照料孩子與父親無關”的“局外人”觀點,不是誤解便是偏見。其實,嬰兒剛剛呱呱墮地,就渴...
教育不當兒童心理問題多 黑龍江省大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最近的一次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兒童心理問題不容樂觀。專家分析,這主要是由于家長和學校教育引導不當帶來的。 這家心理衛(wèi)生機構地對2000名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的...
在許多家長的眼中,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一切聽大人囑咐,按大人意圖辦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應該比較安靜,很少打架和打鬧,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老師說啥是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很受老師喜愛。 但心理學家指出,這樣...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xiàn)和延續(xù)。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