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學設計。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都有會準備一寫需要用到資料。資料一般指代可供人們參考的信息知識等。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請你閱讀小編輯為你編輯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學設計1500字系列》,為防遺忘,建議你收藏本頁!
目標debasrideb.com
⒈引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紙上粘貼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點狀材料,培養(yǎng)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
2.鼓勵遇到困難敢于求助,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
準備
膠水、毛筆、盤子、洗凈的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濕抹布。材料可以由和共同準備。
過程
⒈導入活動
提問,引起興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前班,請你告訴大家,你來到學前班的路是怎樣的?你還走過什么樣的路?
2.了解活動內(nèi)容
出示準備好的粘貼材料,提出活動內(nèi)容:今天,請小朋友用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來修一條上學前班的路。
3.學習制作方法
引導幼兒探索怎樣用膠水、細沙等材料粘貼出上園的路。
(1)引導幼兒觀察用書第1頁,說出上學前班的路在哪里。
(2)激發(fā)已有經(jīng)驗,互相討論粘貼步驟。(先在"路"上涂膠水,撒上細沙。)
(3)交代粘貼要求:粘貼前先用毛筆將膠水均勻地涂在"路"上,但不能涂到"路"的外面。再把細沙或其它粘貼材料均勻地撒在涂有膠水的"路"上,用手掌輕輕壓幾下,稍等一會,把用書豎起來,輕輕地把多余的細沙抖落在準備好的盤子里,再修補一下沒有細沙的地方,上學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操作,指導
提醒
正確地涂膠水,遇到困難主動找或者旁邊的小朋友商量解決。做好后,壓和抖落多余的細沙時,動作要輕,便于收拾。
5.欣賞評價作品
請小朋友將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欣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一、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jié),各種植物蔬菜的根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兒雖然經(jīng)??吹礁?,比如幼兒園的種植角,和媽媽一起買菜揀菜時,孩子們都會接觸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導,這些根他們看在眼里卻并未記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還并不知道我們吃的蘿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根的正確認識,了解根的種類,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探索欲望。我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并能按根的特征進行分類。
2、游戲中了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類有密切的關系,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幼兒樂于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三、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音樂;智慧爺爺?shù)闹腔鄞?;實物根(菠菜,洋蔥,蔥,花生,番薯,蘿卜,芹菜等)沙盤;教師小結用的根一份;課件“根的生長過程”;根的盆景2—3件。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jīng)驗。
空間準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操作臺呈半圓形放置于幼兒視線前面。
四、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激發(fā)興趣→自由嘗試探索→操作分類→游戲體驗→品嘗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fā)興趣(情境:智慧爺爺?shù)膸淼亩Y物)
1、師利用智慧爺爺?shù)闹腔鄞紶敔攷淼亩Y物。
2、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特征。
3、幼兒探索,用語言表達樹根的外部特征。
(二)幼兒通過嘗試,初步認識一些植物的根。(情節(jié):智慧爺爺?shù)牟说兀?/p>
1、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動手尋找植物的根。
2、圍繞問題交流發(fā)現(xiàn):你看到的根長得是怎樣的呢?
3、拓展幼兒對品種的認識。
4、利用準備好的各種根小結根的有趣。
(三)操作分類(情節(jié):幫植物的根分分一分)
1、要求:智慧爺爺?shù)牟说乩镉心敲炊嗟母胝埿∨笥褞兔Ψ忠环郑ㄐ∨笥寻锤奶卣鱽矸忠环?、說一說)。
2、操作指導: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自覺糾正,并用語言表達分的過程,區(qū)分三種根的不同。(直根,須根,塊根)
3、評價:小組代表介紹,集體評價,然后把根送到智慧爺爺家。
(四)游戲體驗(情節(jié):幼兒扮演根的生長)
1、商量討論:根是怎么長大的呢?
2、結合課件:“根的生長過程”,讓幼兒了解根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的作用。
3、利用音樂,用身體語言表現(xiàn)各種各樣的根,再通過生長,吸水,固水,風來了等,演一演根在生長過程中的作用,用身體的形態(tài)、動作創(chuàng)造一個個可愛的根的形象。
(五)活動延伸(情境:看制成的根制品及盆景)用根制成的盆景使幼兒產(chǎn)生審美愉悅。
各位領導、各位教師:今日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guī)的身高體重測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我成長的關注,渴望明白自我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讓孩子了解長輩對自我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我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tài)。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 望?!蔽艺J為選擇此教材有必須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貼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資料既適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jù)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景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jù),確立了認知、本事、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1)經(jīng)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我的成長與變化。(2)激發(fā)幼兒欣賞自我的成長,展示自我的本事,樹立自信心。(3)樂于與同伴交流、分享自我成長的歡樂。(4)讓幼兒嘗試制作個人成長冊,發(fā)展幼兒的精細動作。(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jù)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fā)現(xiàn)自我成長與變化。經(jīng)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我,使活動得到深化?;顒拥碾y點是:根據(jù)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制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經(jīng)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本事,對自我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tǒng)觀,各領域資料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所以,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墻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評價和集中。(2)物質(zhì)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領樹的樹干,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以及新生兒的養(yǎng)育的錄像。(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我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我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彼?,本次活動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經(jīng)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以及新生兒的養(yǎng)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我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xiàn)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fā)揮了傳統(tǒng)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經(jīng)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此刻)獲得了最直接的經(jīng)驗,并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我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我獲得的經(jīng)驗再一次深化,經(jīng)過制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xiàn)自我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歡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僅提高、鍛煉了本事,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我的成長發(fā)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我成長有必須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我的看法,講述自我的故事,討論自我的成長,不僅僅讓幼兒分享歡樂,到達生生互動,并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我的本領,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對自我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提高”。在活動中讓幼兒制作、排序、布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本事得到鍛煉,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經(jīng)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xiàn)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fā)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jīng)驗——交流體驗——展示自我——操作表現(xiàn)——分享歡樂
1、激發(fā)興趣:“興趣是的教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huán)境的變化引發(fā)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jù)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齊議論為什么猜不著?從而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變化??匆豢?、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我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jīng)驗是淺顯的,我就經(jīng)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此刻與小時候比,自我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xiàn)。
3、觀看錄像,積累經(jīng)驗:幼兒對自我是從哪里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經(jīng)過觀看錄像把幼兒帶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yǎng)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xiàn)。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幼兒講述自我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進取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我成長的歡樂,目標三得到體現(xiàn)。
5、展示自我: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我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并在適當?shù)臅r候請個別孩子在團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xiàn)。
6、操作表現(xiàn):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我的成長、了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制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貌——我此刻是這個樣貌——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貌——請幼兒畫一張自我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xiàn)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我會做的事情,然后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xiàn)。
7、分享歡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我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庇變涸谶@一環(huán)節(jié)把自我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一、教材分析:
種子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幼兒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農(nóng)作物的種子,都是靠人類來種植的。在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植物,他們有各種各樣奇特的種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這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幼兒相對就比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為幼兒在這方面經(jīng)驗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兒產(chǎn)生更濃厚的探索興趣?!斗N子的旅行》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收集種子實物和種子的圖片,通過各種途徑積累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課件和錄像資料,讓幼兒了解種子的神奇、了解種子傳播的秘密。
二、說目標
根據(jù)活動內(nèi)容的特點和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情況,確定目標如下:
1、初步了解幾種常見種子的傳播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jù)種子的傳播方式對種子進行分類。
3、知道種子傳播的目的是為了繁衍后代。
三、說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了解種子傳播的方式;
難點: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四、說準備:
知識準備:在活動前,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一起搜集各種種子圖片,了解相關的種子傳播方面的知識。
材料準備:《種子的旅行》錄像和課件、種子的展板、傳播方式背景圖。
五、說過程
1、參觀種子圖片展,導入活動。
導入部分――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參觀植物及種子圖片展。在參觀前提出要求:你們見過這些植物和它的種子嗎?仔細觀察它們長的什么樣?在參觀結束后進行談話和討論,要求幼兒能說出看到的種子名稱和不同的形態(tài)。
2、通過課件,認識種子特征、了解種子傳播方式。
接下來通過課件“種子的旅行”,引導幼兒了解種子傳播的幾種方式。
首先,教師連續(xù)播放四種傳播方式的課件,(即蒲公英、蒼耳、蓮蓬和大豆的傳播)播放時,為了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和思考,不放聲音只放畫面。結束后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種子?它們是怎樣旅行的?
接下來,教師逐一展示四種傳播方式的課件,讓幼兒深入了解種子的形態(tài)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下面以蒲公英為例談談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做法:
(1)、首先教師播放蒲公英的課件,啟發(fā)幼兒思考:蒲公英的寶寶藏在哪兒?它的種子像什么?它為什么要隨著風兒旅行呢?教師引導幼兒進行仔細觀察和討論后,共同得出結論:蒲公英種子輕飄并且有絨毛,所以借助風力傳播。接下來,播放蒲公英的錄像,用實證的方法使幼兒的想法得到證實。最后提出問題“你們還知道哪些種子是借助風力旅行嗎”調(diào)動幼兒所有的經(jīng)驗思考,并借助于圖片讓幼兒了解榆樹和槭樹的種子長著果翅的特點。
最后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得知:借助風力傳播的種子都具有輕飄的特點,有些還有適合飛翔的絨毛或果翅等。
(2)、用同樣的方式了解其它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如A借助動物和人的活動傳播(蒼耳、竊衣、鬼針草、荊棘等)B借助水力傳播(椰子、蓮蓬)C借助于自身彈力傳播(大豆、油菜、芝麻、噴瓜)
教師與幼兒共同得出結論: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傳播方式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提出發(fā)散性的問題:你還知道種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嗎?讓幼兒思考(螞蟻搬運種子、松鼠儲糧、鳥和動物取食美味水果等都變相的起到傳播種子的作用。)
3、游戲《幫助種子去旅行》,進行傳播方式分類。
(1)、出示背景圖并進行講解,畫面所表示的意思,并提示幼兒能根據(jù)圖示的意思貼圖片。教師提出要求: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種子的圖片
并幫助它在畫面中找到合適的位置,貼好后說出自己所選的種子的名稱及傳播的方式。
(2)、提問:你們知道種子為什么要去旅行嗎?引導幼兒懂得種子的旅行是為了繁殖后代,同時讓幼兒知道很多種子是依靠人類來傳播的。
4、活動延伸“我?guī)ХN子去旅行”。
進行“我?guī)ХN子去旅行”的活動,讓幼兒取幾顆蒼耳種子帶回家等明年春天時,帶種子去旅游,體驗幫助種子傳播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閱讀理解散文《收集》。
2、初步理解物體間的相互關系。
活動準備:
散文錄音《收集》,教學掛圖《收集》,幼兒用書D《收集》,相關字卡,在教室中展示收集的物品,幼兒之間套利、交流收集的物品。
活動過程:
1、字卡引出“收集”話題:
今天我們要聊聊“收集”這個話題。
——“你聽到過這個詞嗎?這個詞餓意思是什么?你有沒有收集過什么東西?”
幼兒自主閱讀,理解散文。
2、學習散文:
教師提問,邊說邊和幼兒尋找相應的教學掛圖,并嘗試用“xx喜歡收集xx”的句型來描述畫面。
——“教學掛圖上有什么?春天為什么喜歡收集花朵?月亮為什么喜歡收集星星?”
——“海灘為什么喜歡收集貝殼?天空為什么喜歡收集白云?”
——“小溪為什么喜歡收集倒影?太陽為什么喜歡收集水蒸氣?”
教師朗讀散文(或播放散文錄音),幼兒學習散文。
采用不同的方法學習:教師領讀、幼兒跟讀,摘句讀,分小組讀等。
3、拓展學習:
教師設問。
——“下朋友,你們又愛收集什么呢?”
幼兒之間相互交流。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綜合活動內(nèi)容.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致的想象,將星星、月亮、太陽都擬人化,描寫了共同歡度新年的快樂,同時通過自然的對話,幼兒知道了過新年自己長大了一歲,更加懂事了。幼兒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nèi)容,感受詩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過新年的喜悅心情。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基礎知識,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2、目標定位:
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任務,特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歡樂氣氛,增強大一歲的自豪感。
(2)學習詩歌的語言,能創(chuàng)編詩歌。
(3)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fā)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jù)目標,活動重點定位于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初步學習朗誦?;顒与y點則是根據(jù)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chuàng)編,使活動得到深化。
《過新年》教案活動意圖:中班的幼兒語言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具體運用時,總是詞不達意,特別是量詞的運用。因此,針對我班幼兒對量詞的學習需求,結合新年的到來,我設計了這節(jié)《過新年》的語言活動。將量詞滲透進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自由探索中發(fā)現(xiàn)量詞,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和運用量詞,使他們的思維得到訓練和提高,培養(yǎng)了他們語言的遷移能力。
活動目的:
1:學習量詞:雙、條、頂、掛、……
2:學習正確運用量詞,培養(yǎng)語言遷移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口語表達及擴散思維。
活動準備:
圖片(一幅由六張小圖組成的大圖)、禮物若干。
活動進行:
一、學習量詞:
1:分組看六幅小圖:幼兒自由探索圖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2:請幼兒代表講述看到什么及多少。
圖一:一輛雪橇車、一個籃子、一個蘋果、一個梨子、一掛香蕉、一把傘、一頂帽子、一輛小汽車、一條圍巾、一雙手套。
3:引導探索:說每個東西有多少時,數(shù)字后面有一個詞,如:一輛小汽車的“輛”、一雙手套的“雙”、……(這些詞就是量詞)。
每個物體不同,它用的量詞也不相同,一把傘就不能說成一棵傘、一頂傘,說它們的時候要將量詞分清楚。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將個別示范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站立的折紙動物的研究與制作,使學生初步掌握動物立體造型的一般規(guī)律,提高動手能力。
2.對動物的造型表現(xiàn)進行適當?shù)目鋸埮c裝飾,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通過對動物的了解與制作,培養(yǎng)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在好奇心驅(qū)使下,進行平面思維向立體形象思維的轉換,研究與實踐動物站立的方法。
難點:啟發(fā)學生思維,舉一反三,根據(jù)多種不同的構思進行設計和制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這節(jié)美術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廣袤的森林和寬闊的草原,去看看動物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發(fā)現(xiàn)的動物種類最多。(錄像)
它們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剛才發(fā)現(xiàn)了哪些動物?
小結:大自然真是偉大,創(chuàng)造出了這么多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接下來讓我們再進一步的去欣賞一下吧。
二、展開
1、 欣賞圖片:有這么多動物,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種呢?能對它做個簡單的介紹嗎?學生說動物身體造型特點和身上的圖案花紋(板畫)
2、 這些可愛的動物我們除了可以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以外,還有很多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許多動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這些雕塑作品有什么感受?
雖然他們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嗎?(立體的能夠站立)
4、 我們今天也要來制作一只立體的能站立的動物。但用的材料卻是一張紙,一張紙怎么能站得住呢?請小朋友幫章老師想個辦法,怎樣讓一張紙很快的站起來呢?(請學生上來)
其實讓一張紙站起來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折、可以卷……
5、 今天我們美術課就采用折的方法吧。來制作一只能站立的折紙動物(課題)
6、拿到一張紙你可以根據(jù)你想做的動物形象來選擇:對折、二折、三折
7、“豬”的身體折了幾次?(一次)
如果你要制作的動物頭部和背部高度基本一致,你就可以把頭和身體畫在一起一次性完成。注意:對折的地方不能剪。
哪些動物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鱷魚、熊、豹……)
如果頭部略高,你可以分頭和身體兩部分,把頭部剪下來貼到動物的身體上。哪些動物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獅子、兔子、牛)
如果想做斑馬,就要對折兩張紙,把頭部和身體再組合起來。哪種動物可以用這種方法?(長頸鹿)最后可以用畫和貼的方法把動物身上的花紋布置好,一只能站立的折紙動物就完成了。
三、學生作業(yè)
1、通過折、畫、剪、貼等方法制作一只能站立的動物。
2、與同學們合作完成一個“動物樂園”。
四、作業(yè)展評
1、學著模仿你所制作的動物的行走或叫聲到臺上來,讓同學猜猜你制作的是什么動物。
3、 同學評價作業(yè)。
教學反思:
也許是我覺得學生比較喜歡動物,也許是我覺得上動物的內(nèi)容課堂效果比較好,經(jīng)過簡單的挑選,我就確定了開課的內(nèi)容——能站立的折紙動物。只有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在備課中我找到了許多有關動物的資料,并經(jīng)過精選,挑選了一段介紹動物的精彩錄像和一些動物圖片。的確,學生被出示的畫面所深深的吸引,所制作出來的作品生動,充滿童趣。
一、活動內(nèi)容的生成與依據(jù)
幼兒意外傷害事故已經(jīng)居幼兒死亡人數(shù)的首位,強化幼兒安全意識的教育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于是,我們在大班開展了以《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本教學活動就是來源于安全教育中的“生活中的標志”。教學活動的直接目標是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預測故事可能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激發(fā)幼兒表達的積極性。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比較連貫地進行講述小老鼠獲救的過程,理解并尊重別人的觀點。間接目標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標志,提高安全意識。
此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活動中涉及語言、社會交往方面的內(nèi)容。適合于大班幼兒,活動時間約35-40分鐘。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帶孩子注意觀察路上各種標志。因為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nèi)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相吻合。這是我選擇它作為內(nèi)容的原因之一,此活動與我班幼兒接受能力相吻合。最后我通過書籍上網(wǎng)等方式查閱了一些相關的資料,通過本班的具體情況進行調(diào)整,生成了此次的活動內(nèi)容。
二、活動目標與依據(jù)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嘗試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景物或狀態(tài),并能用完整的語言預測故事發(fā)展的可能性。
2.學習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闡述小老鼠獲救的過程,理解并尊重別人的觀點。
3.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標志,提高安全意識。
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服務的,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fā)展。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注重全面性。(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
三、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fā)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幼兒準備:認識生活中的一些標志,如:交通標志、安全標志等
教學環(huán)境:在活動場地粘貼常見的道路標志
材料準備:大圖片四幅小圖片每組一張水彩筆
四、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汽車》進入活動場地,讓幼兒理解標志的意思
沿路貼著常見的交通標志,邊開邊提問:這塊標志,是要告訴行人、車輛前方道路情況是怎樣的?
(二)出示圖片,引導進行講述
道路上有許多的交通標志,是告訴行人、車輛前方道路的情況,小老鼠杰瑞在路上看到了些奇怪的道路標志,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出示圖一
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飄著白云,這是一個旅游的好季節(jié),小老鼠杰瑞蹦蹦跳跳地出去旅行了。
走著走著~~,小老鼠杰瑞看到路旁有一塊道路標志,上面畫有︻,你們幫助小老鼠杰瑞想想,這個道路標志的前方會出現(xiàn)什么?
2.出示圖二
a.小老鼠杰瑞繼續(xù)往前走,哈哈,前方果然是一座橋,小老鼠杰瑞得意極了:它會怎樣說?
b.這里的風景實在太美麗了,如果你是這只小老鼠站在小橋上,會看到了什么?(嘗試運用:清澈的河水、碧綠的草地等詞語描述想象中的景物)
小老鼠杰瑞又發(fā)現(xiàn)一塊標志,上面畫著●。
提問:你們認為再往前走會出現(xiàn)什么呢?
3.出示圖三
a.小老鼠杰瑞一邊唱著歌,一邊快步往前走,突然,只聽到“哎吆!”“撲通~”一聲,小老鼠杰瑞怎么了?剛才那塊道路標志是告訴行人前方有什么?
b.杰瑞摔得怎么樣?(嘗試運用形容詞:鼻青眼腫、眼冒金星、頭暈眼花描述杰瑞摔后的狀態(tài))
c.掉進陷阱里杰瑞懊悔極了,它心里怎樣想?會怎樣做?
d.杰瑞以后怎樣才不會再摔到陷阱里去的?
一、說教材
此次活動《圈里圈外》來源于一次晨間活動套圈游戲中,當時有兩個小朋友的圈重疊套住了同一輛小汽車,在計算兩人各自套了幾輛小汽車時,這兩位小朋友為同時套住的這輛小汽車到底應該歸誰發(fā)生了爭執(zhí)。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非常具有探究價值,于是設計開展了圈里圈外活動。根據(jù)幼兒思維數(shù)學的教育教學目標:大班下學期應培養(yǎng)幼兒尋找物體明顯和不明顯特征進行多重分類,繼續(xù)學習交集分類,交集的概念。例如:大班主題旅游商品店中有一個活動放蘋果,旨在通過這個活動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提高幼兒的計數(shù)能力。但是僅僅通過這樣一次活動,幼兒對于自己空間的方位感和逆向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還不夠深入,于是我設計了圈里圈外的數(shù)學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交集的意義。在設計本活動時,我考慮了以下幾個的要點: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的思維正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fā)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萌芽狀態(tài)。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知、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所以,本次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安排是從具象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逐步過渡,層層遞進。
2.體驗數(shù)學學習對促進幼兒多元智能和諧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數(shù)學學習并不僅僅是發(fā)展幼兒的數(shù)理邏輯智能,本次活動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站圈樂需要幼兒以商量、協(xié)作的方式來學習,是一種小組合作學習,正符合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要求,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以此來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智能。根據(jù)以上情況的分析,及情感與態(tài)度、認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三個緯度,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圈里圈外標記圖,學會正確判斷物體在圈里圈外的空間位置并計數(shù)。
2)會按數(shù)卡和標記圖,在圈里圈外正確擺上物體數(shù)量,初步學習逆向思維方式。
3)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合作活動的樂趣。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概括歸納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新《綱要》要求:幼兒能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jù)這個要求,我將目標1設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重在發(fā)展幼兒表達交流信息的能力。將目標2設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培養(yǎng)幼兒從不斷探究及體驗中獲得逆向思維的發(fā)展。因為逆向思維是人類思維發(fā)展過程中一種加成熟的表現(xiàn);而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語言在前,動作在后,思維主要依靠語言進行,言語計劃行動,動作實現(xiàn)計劃的特點,尚處于發(fā)展過渡階段。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本次活動能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語言討論法、游戲法、總結歸納法、遷移法、嘗試操作法。
1.語言討論法:
在數(shù)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交集的概念。培養(yǎng)了幼兒的表達交流的能力。
2.游戲法:
通過套圈樂、站圈樂的游戲,高度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實行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教育家韋鶴琴先生活教育的教育原側,讓兒童積極活動,主動地掌握知識,并發(fā)展智力。
3.總結歸納法:
在數(shù)學活動中總結歸納法是教師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對每個科學依據(jù)的小結。在整個活動結束后也要為這次活動的設定的目標做歸納總結。
4.嘗試操作法:
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真實地得到知識經(jīng)驗。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嘗試問題。嘗試過程中幼兒的嘗試和教師的指導是互相依存、親密聯(lián)系的。也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遷移法:
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中能運用前一環(huán)節(jié)學過的內(nèi)容來探索解決眼前的問題,體現(xiàn)經(jīng)驗遷移的過程。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會遷移,掌握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
三、說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為了更好的開展好本次教學活動,我做了以下課前準備:
1.教具。
標記圖(物體在圈里圈外標記圖,綠圈里綠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黃圈里黃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兩圈交叉部分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綠圈里黃圈里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0~9磁性數(shù)字卡若干,綠色、黃色小圈共7個,綠色、黃色中圈各一個。紅圓片若干,綠色、黃色大呼啦圈各4個。
2.學具。
①看圖判斷圈里圈外點子數(shù)量的作業(yè)單。彩旗4面。
(二)教學過程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認識標記圖——套圈樂——站圈樂——操作練習。
認識標記圖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幼兒認識物體在圈里圈外的標記圖。教師先出示兩張標記圖,再提問誰愿意來說說它的意思?在讓幼兒充分看懂、討論之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師做總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說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guī)的身高體重測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讓孩子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tài)。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孩子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蔽艺J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nèi)容既適合孩子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孩子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經(jīng)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jù)大班孩子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jù),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與變化。(2)激發(fā)孩子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3)樂于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4)讓孩子嘗試制作個人成長冊,發(fā)展孩子的精細動作。(5)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jù)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顒拥碾y點是:根據(jù)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制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tǒng)觀,各領域內(nèi)容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1)空間準備:孩子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墻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評價和集中。(2)物質(zhì)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領樹的樹干,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以及新生兒的養(yǎng)育的錄像。(3)知識準備:孩子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币虼?,本次活動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huán)境的刺激,讓孩子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fā)了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以及新生兒的養(yǎng)育的錄像”,讓孩子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xiàn)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fā)揮了傳統(tǒng)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孩子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xiàn)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jīng)驗,并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jīng)驗再一次深化,通過制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 說學法:
以孩子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孩子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發(fā)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孩子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孩子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孩子展示自己的本領,發(fā)揮了孩子的主體作用,每個孩子都獲得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孩子制作、排序、布置“本領樹”,孩子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煉,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孩子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xiàn)著“以孩子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fā)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jīng)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xiàn)——分享快樂
1、激發(f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顒娱_始,以活動室環(huán)境的變化引發(fā)孩子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jù)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孩子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么猜不著?從而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變化??匆豢础⒃囈辉?、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孩子的經(jīng)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孩子互相議論的方法:現(xiàn)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么變化?引導孩子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xiàn)。 3、觀看錄像,積累經(jīng)驗:孩子對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像把孩子帶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yǎng)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xiàn)。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孩子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xiàn)。
5、展示自己:孩子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孩子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并在適當?shù)臅r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xiàn)。
6、操作表現(xiàn):為了讓孩子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了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孩子分組操作,一組制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xiàn)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孩子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孩子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xiàn)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孩子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后貼在樹上。讓孩子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xiàn)。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孩子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孩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xiàn)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xiàn)象?,F(xiàn)在正值春天,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jié)。我們江南春天的天氣,就如娃娃的臉說變就變。白天的氣溫很高,到了晚上卻會突然刮起大風來,氣溫也驟降。在幼兒園,會聽到大班孩子們在議論: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fā)現(xiàn)“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nèi)容。追隨孩子的經(jīng)驗和生活,就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奧秘”的活動。
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xiàn)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yǎng)幼兒對現(xiàn)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為依據(jù)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于客觀事實,而不是教師的頭腦之中。
說目標:
考慮幼兒對風的已有經(jīng)驗水平和潛在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制訂了以下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fā)現(xiàn)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并嘗試制造風。
2、初步了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能協(xié)調(diào)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并著重關注風的內(nèi)容;
(2)根據(jù)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請家長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zhì)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與“生氣”的臉譜圖各一張。
3、環(huán)境資源的準備:
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設計思路: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于風,幼兒無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來證明風的存在,通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大小、判斷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著用常見的工具制造風,使孩子真正接觸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奇妙。在這個活動中,遵循幼兒自主探索的原則,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幼兒自主地收集信息(書、網(wǎng)絡、實驗或詢問家長),讓幼兒在動眼看、動嘴說、、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擴展有關“風”的經(jīng)驗,并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方法。
活動過程:
一、自然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關心天氣情況。那么,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師:“偏北風2—3級”,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風?
我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回憶以往的經(jīng)驗會說“國旗、樹葉……”這時孩子的討論中對風的感受肯定還不充分,適時地帶孩子到戶外去感受風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風來的時候自然界有著各種奇妙的變化:花瓣迎風飛舞,池中的水會泛起波紋,彩旗會迎風招展。
二、感受發(fā)現(xiàn)風力
師: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fā)了孩子關注風力變化的積極性。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動,在中級風、大風到來時,讓他們自發(fā)地到戶外去感受,然后將自己的體驗與發(fā)現(xiàn)用圖畫、表格的形式記錄并分類。
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斷風向
師: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北風,這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判斷?”用這樣的話題引發(fā)孩子的小組討論,然后到戶外活動,引導孩子用他們的方法證明風來的方向。如:觀察旗桿上的國旗飄動;讓孩子將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場中間,讓它們隨風滾動……讓孩子通過活動,真正明白“風真的從北邊來”。
了解風是有方向的這一特征后,鼓勵孩子想辦法把“風向”記錄下來。就方法讓孩子展開討論:可以標漢字,也可以標箭頭,記錄不求精確,只要初步學習使用科學的記錄方式。
四、嘗試制造風的方法
師:(拿出風車)這些風車在活動室能玩嗎?
孩子們肯定會疑惑地說“怎么玩,沒有風!”我就一句話燃燒孩子制造風的熱情:“沒有風不可以制造點兒風???”怎樣制造風呢?帶著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材料,如吹風機、電風扇、扇子、氣球打氣筒……孩子們可以用紙板、扇子扇,把氣球吹鼓后撒氣……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嘗試制造風。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看到風的形成過程,但是我想這些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么?
課后通過孩子自己不斷地收集信息與資料,讓孩子逐步發(fā)現(xiàn)風能幫人類做許多事情,利用風可以發(fā)電、傳播種子等等,但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想,了解風的利與弊有助于孩子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幼師資料《幼兒園大班教學設計1500字系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大班教學設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為了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責任,是時候為了我們的工作寫一份計劃了。寫出一份好的工作計劃,也會讓上級領導對你刮目相看。怎樣撰寫讓領導刮目相看的優(yōu)秀工作計劃呢?或許你正在查找類似"幼兒園大班教研工作計劃模板"這樣的內(nèi)容,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的定義范圍較大,可指代生產(chǎn)資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師資料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學計劃1500字系列8篇”,供您參考...
作為一名授予學生知識的教師,教學時就要用心制定好教案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好的良好發(fā)展。我們究竟該如何寫好一篇教學設計呢?經(jīng)過收集,編輯整理了音樂教學設計模板,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的學習中,常常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師資料吧?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1500字”,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小學科學教學內(nèi)容...
經(jīng)驗時常告訴我們,做事要提前做好準備。當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任務遇到困難時,往往都需要參考一下我們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主要是指生活學習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關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編現(xiàn)在推薦你閱讀一下關于音樂教學設計模板1500字,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