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最新說木葉的教案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4-02-05

想要一篇好文章不妨去讀讀“說木葉的教案”。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在寫的時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提高師生互動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如果您能從本文中汲取一些精華那就是我所渴望的!

說木葉的教案【篇1】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說“木葉”》,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shè)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說“木葉”》是人教版高二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主要探討藝術(shù)表現(xiàn)的語言形式或探討某種美學現(xiàn)象?!墩f“木葉”》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分析中國古典詩歌中用“木葉”而不用“樹葉”,又由木葉發(fā)展為落木,闡述古典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本文思路比較清晰。

結(jié)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為:

1、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比較“(落)木(葉)”與“樹(葉)”的不同,把握“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

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點,明確本文的寫作目的。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感悟詩歌中意象所表現(xiàn)出的豐富意蘊,提高詩歌的閱讀欣賞能力。

由于(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1、重點:品味文中詩句意蘊,比較“木”與“樹”“葉”的不同,從而把握“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2、難點: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點,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意象品味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诖?,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和提問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點撥法可以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提問法可以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我設(shè)計的導語是從現(xiàn)實生活引發(fā)聯(lián)想,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huán)節(jié)2:文本探究,重點突破。通過比較“木”與“樹”“葉”的不同,得出文章的主旨是講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

環(huán)節(jié)3:整體感知,了解全文結(jié)構(gòu),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環(huán)節(jié)4:拓展延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

環(huán)節(jié)5:課后作業(yè),一節(jié)好課的結(jié)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

1、搜集有關(guān)含“梅”意象的古典詩詞。

2、在班上進行交流。

3、認真品味欣賞,就自己所得談談感悟,寫篇小作文,學以致用。

四、說板書設(shè)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luò)。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shè)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木葉的教案【篇2】

林庚(1910—20xx),字靜希。原籍福州,生于北京。詩人、學者、文學史家。著有《林庚詩選》《唐詩綜論》《西游記漫話》等。

背景資料

縱觀古代詩歌,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葉”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了疏朗的清秋氣息。

相關(guān)鏈接

“說”屬于議論文體,本文是文藝隨筆(文藝短評)。文藝隨筆是一種形式靈活、筆調(diào)輕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評樣式。隨筆很注重內(nèi)容的知識性,它不像規(guī)范的論文那樣,注重邏輯和理論論證,而是選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鋪墊,從中引出對某種觀點和哲理的議論,再與文學領(lǐng)域的有關(guān)話題聯(lián)系起來加以評論。與此相關(guān),隨筆的行文很講究文采,筆調(diào)輕松活潑,親切隨意,深入淺出。

“木葉”是中國古詩中一個常見的意象,本文就古詩中木葉這一意象進行分析說理。

一、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

寒砧()萬應錠()言筌()窸()福?)

柳惲()徠服()桅桿()沈佺期()

二、詞語解釋

洗練:

綿密:

疏朗:

言筌:

疏朗:

一字千金:

三、文意理解

(一)快速瀏覽全文,篩選關(guān)鍵信息,概括出文章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二)試給文章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閱讀文章1~3自然段,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第1段列舉謝莊、陸厥、王褒的詩句,目的是什么?

2.為何古代詩歌中少見“樹葉”而多見“樹”和“葉”?用第2段中的哪句話回答合適?還可以用第5段中的哪些原句回答?

3.那么,詩詞為了凝練,可否也用“葉”代替“木葉”“落木”呢?(用第3段原文中的話回答)

(四)閱讀文章4~6自然段,思考如下問題:

1.“木”一般用在什么季節(jié)?

2.“木”具有哪兩個藝術(shù)特征?

3.第5段引申出了什么問題?

四、試找出描寫“月(嬋娟)”“酒(醉)”“菊(黃花)”“夕陽(落日、斜陽)”“雁”等字的古詩文名句。并分析其在詩句中暗含的意義。(每種意象至少5句)

1.月(嬋娟)

詩句暗示的含義

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永恒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懷人

2.酒(醉)

詩句暗示的含義

例: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借酒抒離情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情山水之樂

3.夕陽(落日)

詩句暗示的含義

例: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對世事滄桑的感慨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離別的不舍

4.雁

詩句暗示的含義

例: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懷人、羈旅之愁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思念友人

5.菊(黃花)

詩句暗示的含義

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高潔、脫俗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孤寂、憔悴、感傷

霍大香

說木葉的教案【篇3】

語文《說木葉》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說木葉》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必修5第三單元,本單元是必修五冊書中唯一的文藝評論和隨筆單元,或探究藝術(shù)表現(xiàn)的語言形式,或評論某種美學現(xiàn)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閱讀這些文章,能打開我們的思路,啟發(fā)我們?nèi)ヌ骄磕承﹩栴}。三篇課文都闡述詩歌鑒賞的知識,《說“木葉”》排在第二篇,也可看做恰恰是第一篇《咬文嚼字》的范例。著重分析了中國古典詩歌用“木葉”而不用“樹葉”,又由“木葉”發(fā)展為“落木”的原因,從而闡發(fā)了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作者旁征博引、條分縷析,思路清晰,說理形象透徹,便于接受。學習本文,一面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另一面可以引領(lǐng)學生學習文藝隨筆本身的寫作特點。

二、說學情

學生經(jīng)過初中和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閱讀了一定量的詩歌作品,具備了一定的藝術(shù)體驗,學習了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具備鑒賞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理解能力。隨著我校課堂改革的發(fā)展,學生普遍適應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對詩歌鑒賞相關(guān)的題目存在畏難情緒、惰性思維,對本文的難度預期值較大,影響學習的內(nèi)動力。而且學生層次水平不一,理解鑒賞的差異較大。針對這一現(xiàn)狀,在教學中要注意問題設(shè)計的層次性,讓各類學生都可以對接文本,同時由淺入深地突破,借助品味詩句中的審美體驗,于形象中認識藝術(shù)的規(guī)律。

三、說目標和重難點

結(jié)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1、篩選信息,比較歸納,認識木葉這一藝術(shù)形象。

2、理解本文借說“木葉”的藝術(shù)特征,實質(zhì)是談詩歌語言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1、誦讀法、篩選信息法理清作者觀點,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通過比較、聯(lián)系,理解引用詩詞中的意象及情感,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品味詩句,感悟詩歌語言暗示性帶來的豐富意蘊,喚起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

作為議論文體,“木葉”是文章論題,本文主是圍繞古詩中的“木葉”意象對詩歌的暗示性進行分析說理,所以我將認識“木”與“樹”藝術(shù)形象的不同,理解理解本文借說“木葉”的藝術(shù)特征,實質(zhì)是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認識以小見大的好處作為本課學習的重點。

新的教材觀強調(diào)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最終要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真正提高學生獨立分析鑒賞的能力,而這也恰恰是我們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所以我把本課的難點定位在1、快速閱讀與精度結(jié)合,鍛煉學生提取課文關(guān)鍵信息的能力、總結(jié)歸納分析的能力;2、拓展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品味詩歌的意象和情感。

四、說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體。因此我一切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主要采用學案輔助法、激趣導入法、問題引導法、歸納比較法、探究討論法、拓展延伸法等教法促進教學生成。

本文圍繞“木葉”這一意象旁征博引,形象說理,學生學習時要充分接觸文本,速讀與精讀結(jié)合,充分運用圈點勾畫法、替換對比法、情境想象法理解詩歌語言的妙處,體會其暗示性特征。

五、課時與教具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計劃一課時,運用電子白板作為輔助工具。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既是對文本的閱讀與鑒賞過程,又是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樹立學習主體意識,學會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的過程,結(jié)合本課特點,我設(shè)計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預習布置學案,讓學生課前讀一遍課文,特別是細讀4---6節(jié),填比較表。(因為課文較長,又有很多引用詩詞的注釋,需要學生充分地接觸文本。為了保證預習的有效性設(shè)計了學案的表格,同時也引向課堂鑒賞的重點部分。)

(二)激趣導入提問:讀過課文,這篇文章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思考:文中大量援引古詩人詩句,有何作用?介紹作者林庚先生是一位詩人。當年讀清華大學中文系時的畢業(yè)論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詩集《夜》,之后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詩集,被譽為給詩壇帶來“一份晚唐的美麗”。由詩人而學者,林庚對中國文學史的研究獨樹一幟。在古詩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論點是“盛唐氣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懷”和“建安風骨”。(由學生對課文的第一印象入手,由形式特點認識文化隨筆的特點,順便解題?!笆⑻茪庀蟆薄ⅰ敖ò诧L骨”拉近了作者與學生的距離)

(三)研讀探究

1、讀最后一節(jié),圈點關(guān)鍵詞。(改變讀文順序,從最后一段入手,提煉文章觀點,達到提綱挈領(lǐng)的目的。)

2、小組合作,完善預習作業(yè)中的表格,比較歸納“木”與“樹”藝術(shù)形象的差別。

3、通過與“落木”的比較完整理解“木葉”這一形象。

4、探究文章的寫作目的,認識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結(jié)合,鍛煉學生提取課文關(guān)鍵信息的能力、對比歸納分析的能力)

(四)拓展練習思考詩句中不同的“水”的意象的暗示性,按照老師給的模式答題。這首詩是詩人在()的場合下,通過()這一意象()的暗示性,表達了()的感情。

(本單元課文獨特之處在于學以致用,拓展設(shè)計是為了運用本課所學知識,仿照本文“咬文嚼字”的方法對詩歌同類現(xiàn)象進行分析。)

(五)課堂小結(jié)像“木”“水”一樣具有暗示性的形象在古代詩歌中不勝枚舉,如月、松、菊、雁。希望同學們搜集梳理,更希望大家能夠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理解詩歌,與詩人做心靈的溝通。

(六)作業(yè)布置完成學案中關(guān)于“水”的剩余的兩道練習。(作業(yè)安排依然重在學以致用)

七、說板書設(shè)計

板書要將課堂內(nèi)容簡潔明了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重點,我的板書設(shè)計如下:

木————————————空闊舒朗

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暗示性藝術(shù)形象一字千里

樹—————————————飽滿綿密

語文《說木葉》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詩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藝術(shù)。只有用你的激情與想像去品讀,“詩的感覺”才會噴涌而出。讀林庚先生的《說“木葉”》,我首先想到這樣一段話。誠如林先生所言,我們的古詩人是“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他們似乎參透了深奧的美學和心理學原理,創(chuàng)造了耐人“觸摸”的精妙的詩歌語言,這語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學”的解答的。

林先生在這篇詩論中所給的結(jié)論是: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斑@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詩人“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成為令人玩味無窮的“精妙”的詩歌語言。在吟詠之間,那些“潛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讀者,感染啟發(fā)著讀者,讓人情思靈動,視通萬里。就比如文中所說的“木葉”,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就是“樹葉”。然而,“木”卻“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起了葉子”,這樣,也就有了“落葉”的暗示,還有顏色的暗示——“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詩句便“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讀著它,甚至“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之于“樹葉”一字千里的差異。林庚先生深諳詩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的玄機,撩開了詩歌神秘的面紗。我們將會在一種“潛在的力量”的影響下,不知不覺地參悟深蘊其中的道理,走進詩歌的殿堂。

二、教法探究

1、小組討論研究。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2、通過詩歌鑒賞實踐,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設(shè)計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文的教學目的是:

1、理解中國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

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質(zhì);

3、培養(yǎng)學生把握詩歌中意象所表現(xiàn)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詩歌的賞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為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實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唐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詩中有兩句傳誦千古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蓖瑢W們知道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嗎?(學生明確“落木”即“落葉”之意后)那杜甫為什么不說“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呢?”“木”與“葉”有何區(qū)別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林庚的《說“木葉”》來解開這個迷吧。

二、整體感知把握全文(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來理解全文)

1、四人一組討論尋找你認為能表現(xiàn)文章行文脈絡(luò)的疑問句,并加以整理。

2、以小組為單位追尋上述問題的答案。

問題設(shè)計:

(1)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鑒賞詩歌,不僅要品嘗言內(nèi)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的滋味。從課文看,“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

探究學習: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本植物的通稱。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會讓人更多地想起了樹干,把“葉”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樣,“木”也就給人以落葉之感。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能給人以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

(2)課文說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為語言形象的潛在力量,這些潛在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結(jié)合起來,就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文中說到的“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有怎樣不同的意味?

探究學習:“樹葉”,“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致的,都給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的感覺;而“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甚至還讓人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澳救~”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屬于沉沉的陰天,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葉”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而“落葉”,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來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3)第4、5段是課文的中心段,文中闡釋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藝術(shù)特征?

探究學習:“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shù)特征:其一,“木”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饦涓?,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4)課文所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卻擬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以為如何?

探究學習: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變,它可能就要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述,恐怕會寫成一篇理論性較強的學術(shù)論文。標題擬為“說‘木葉”’,文章選取古詩中的“木葉”意象作為論題,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由引古詩到探意蘊,先排除古詩人考慮文字洗煉的因素,再從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尋其含有落葉等因素,最后才觸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問題并加以闡釋。這樣,把深奧的文學理論附麗并滲透于有關(guān)“木葉”詩句的品讀玩味中,并逐層深入,探幽發(fā)微,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科學態(tài)度,也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罢f‘木葉”’的擬題應該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5)課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諳詩歌妙道的學者,也是一位暢游詩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詩人關(guān)于“木葉”的詩句,揣摩一下這對于闡發(fā)道理起了怎樣的作用。

探究學習:一是作引子,引出議論話題;二是作為例證,使得析理有憑有據(jù);三是調(diào)節(jié)文氣,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3、從課文看,“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閱讀融會貫通

只要提到“木”字大家就會想到在瑟瑟秋風中凋零的樹木,引發(fā)人們的感傷情懷。以此類推,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進程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

作業(yè);可以以古詩歌中常用的物象為例,如:月、松、梅、蘭、竹、菊、等進行有目的的詩歌鑒賞,仔細體味詩歌的精妙。

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請根據(jù)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1)收集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2)班級交流。(3)鑒賞研究,寫成小論文。

參讀作品:曹操《短歌行》,劉禹錫《石頭城》,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望月懷遠》,李白《靜夜思》,杜甫《月夜憶舍弟》,孟郊《古怨別》,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2.詩歌語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會給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負面影響。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聯(lián)想意義也最容易誤用而生流弊。聯(lián)想起了習慣,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都跟著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敘離別不離‘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現(xiàn)在用鉛字排印書籍還是‘付梓”殺青’?!焙笕耸芮澳救~”詩句的影響,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種“流弊”呢?古代詩歌還有沒有類似的常見意象呢?請找出來,作專題研究。

研究方法:(1)閱讀古詩,找出一兩個常見意象(2)作比較賞讀。

(3)召開詩歌鑒賞研討會參讀書目:《詩集傳》《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詩集。3.在我國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有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古代詩歌中寫“梅”的不勝枚舉,所表現(xiàn)的感情就不盡一致。請找出一些,試辨析并交流.

說木葉的教案【篇4】

說“木葉”

一、了解詩歌語言的特質(zhì)。

二、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課文圍繞“木葉”舉出古典詩歌中的大量實例,通過精到的比較、分析,闡發(fā)了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質(zhì)。教學中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學習比較的方法,認真體味“木”、“樹”等詞語不同的意味和藝術(shù)效果,從而對詩語的特點和鑒賞詩語的方法獲得實感。

一、說“木葉”

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diào)了濤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我國是詩的國度,從勞動中產(chǎn)生了詩歌,經(jīng)過了不算長的時間,到唐代就已達到頂峰,縱觀古代詩歌,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葉”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氣息。作者由詩人們鐘愛的“木葉”人手,解析了樹、樹葉、木葉之間細微的差異,重點分析了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diào)了詩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

但也有的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濤:“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cè),獨秀隱遙芳?!倍鸥s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本文中,他對“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作丁極為精細的辨析,應該說對我們怎樣體察詩歌藝術(shù)中的精微之處頗有啟發(fā)。

A.裊裊(??? )?? 桔頌(???? )??????? 灼灼(???? )?????????? 皋(???? )

B.征戌(???? )????????????? 瘐(????? )?????????????????? 纏綿(????? )?????????????????? 褒(???? )

C.翩(??????? )???????? ???????荃(

說木葉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了解詩歌語言的特質(zhì)。

二、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課文圍繞“木葉”舉出古典詩歌中的大量實例,通過精到的比較、分析,闡發(fā)了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質(zhì)。教學中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學習比較的方法,認真體味“木”、“樹”等詞語不同的意味和藝術(shù)效果,從而對詩語的特點和鑒賞詩語的方法獲得實感。

教學步驟

一、說“木葉”

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diào)了濤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我國是詩的國度,從勞動中產(chǎn)生了詩歌,經(jīng)過了不算長的時間,到唐代就已達到頂峰,縱觀古代詩歌,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葉”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氣息。作者由詩人們鐘愛的“木葉”人手,解析了樹、樹葉、木葉之間細微的差異,重點分析了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diào)了詩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

但也有的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濤:“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cè),獨秀隱遙芳?!倍鸥s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本文中,他對“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作丁極為精細的辨析,應該說對我們怎樣體察詩歌藝術(shù)中的精微之處頗有啟發(fā)。

二、給下列詞語注音

A、裊裊()桔頌()灼灼()皋()

B、征戌()瘐()纏綿()褒()翩()

C、荃()干燥()漂零()

D、漂泊()迢遠()桅桿()

三、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意思情味、適用場合有什么不同?

特征: 樹:繁茂的枝葉 枝葉的綠色,樹干褐綠色

木:木質(zhì)的樹干,落葉的因素 木黃色、干燥的質(zhì)感

意味:樹:飽滿

木:疏朗

場合:樹:滿樹葉子吹動,濃陰密密層層

木 :秋風葉落

問題。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從字面上講,“木”就是“樹”,:者是同一概念,但兩個詞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聯(lián)想不同。“木”具有著“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說木質(zhì)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質(zhì)的葉子?!叭~”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說木葉的教案【篇6】

一、了解詩歌語言的特質(zhì)。

二、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課文圍繞“木葉”舉出古典詩歌中的大量實例,通過精到的比較、分析,闡發(fā)了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質(zhì)。教學中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學習比較的方法,認真體味“木”、“樹”等詞語不同的意味和藝術(shù)效果,從而對詩語的特點和鑒賞詩語的方法獲得實感。

一、說“木葉”

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diào)了濤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我國是詩的國度,從勞動中產(chǎn)生了詩歌,經(jīng)過了不算長的時間,到唐代就已達到頂峰,縱觀古代詩歌,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葉”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氣息。作者由詩人們鐘愛的“木葉”人手,解析了樹、樹葉、木葉之間細微的差異,重點分析了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diào)了詩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

但也有的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濤:“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cè),獨秀隱遙芳。”而杜甫卻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本文中,他對“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作丁極為精細的辨析,應該說對我們怎樣體察詩歌藝術(shù)中的精微之處頗有啟發(fā)。

二、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古典詩歌中“樹”與“木”的藝術(shù)特征、意思情味、適用場合有什么不同?

2.以“木”引起落葉的聯(lián)想為例,說明詩歌語言的特質(zhì)及其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意義。重點研究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指詞語的形象色彩和聯(lián)想的意義)問題。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從字面上講,“木”就是“樹”, :者是同一概念,但兩個詞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聯(lián)想不同?!澳尽本哂兄澳绢^”、“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說木質(zhì)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質(zhì)的葉子?!叭~”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練習:

一、指出下列詩句的作者與出處:

1.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3.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

4,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5.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

二、請補足下列詩句的上下旬:

西陸②蟬聲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鬢④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① 注: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風三年(678年)。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試從思想內(nèi)容、表達技巧方面鑒賞這首詩。

答案:

一、1.屈原 《九歌》 2.謝莊 《月賦》 3.陸厥 《臨江王節(jié)士歌》

三、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濤人借對蟬的吟詠,抒發(fā)了自己雖有高潔的品性,但不為時人所 了解,相反還被誣陷入獄,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的思想感情。

唐詩中的“柳”

柳,姿態(tài)婀娜,搖曳多姿,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常用來作為抒情言志的對象。唐詩中的詠柳佳作更是不可勝數(shù)。其中當數(shù)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xiàn),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tài)。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shù)李尚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顿浟吩娒枥L春柳風姿: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tài)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

而《柳》是寫秋日之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詠柳,詩人卻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之情、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xiàn)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的: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在賦別詩中,詩人一般以折柳相贈惜別。如戴叔倫的《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施肩吾的《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又是詩人的自畫像: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而且聯(lián)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于柔情中見犀利,于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說木葉的教案【篇7】

《說“木葉”》是人教版高二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主要探討藝術(shù)表現(xiàn)的語言形式或探討某種美學現(xiàn)象?!墩f“木葉”》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分析中國古典詩歌中用“木葉”而不用“樹葉”,又由木葉發(fā)展為落木,闡述古典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本文思路比較清晰。

結(jié)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為:

1、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比較 “(落)木(葉)”與“樹(葉)”的不同,把握“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

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點,明確本文的寫作目的。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感悟詩歌中意象所表現(xiàn)出的豐富意蘊,提高詩歌的閱讀欣賞能力。

由于(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重點:品味文中詩句意蘊,比較“木”與“樹”“葉”的不同,從而把握“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難點: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點,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意象品味練習。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和提問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點撥法可以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提問法可以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我設(shè)計的導語是從現(xiàn)實生活引發(fā)聯(lián)想,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huán)節(jié)2:文本探究,重點突破。通過比較“木”與“樹”“葉”的不同,得出文章的主旨是講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

環(huán)節(jié)3:整體感知,了解全文結(jié)構(gòu),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環(huán)節(jié)4:拓展延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

環(huán)節(jié)5:課后作業(yè),一節(jié)好課的結(jié)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

1、搜集有關(guān)含“梅”意象的古典詩詞。

2、在班上進行交流。

3、認真品味欣賞,就自己所得談談感悟,寫篇小作文,學以致用。

說木葉的教案【篇8】

一、課文悟讀

詩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藝術(shù)。只有用你的'激情與想像去品讀,“詩的感覺”才會噴涌而出。一味想方方正正分析詩的人,讀詩必將是顧此失彼的折磨——詩人跳躍的思維恰是調(diào)皮的小精靈,它不守理性的規(guī)則,自然也就不會顧及跌跌撞撞的老學究。

讀林庚先生的《說“木葉”》,我首先想到這樣一段話。誠如林先生所言,我們的古詩人是“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他們似乎參透了深奧的美學和心理學原理,創(chuàng)造了耐人“觸摸”的精妙的詩歌語言,這語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學”的解答的。馬致遠的被譽為“秋思之祖”的曲子《天凈沙秋思》,展示了秋天夕陽下的特有的意象,表達了游子浪跡天涯的孤獨與愁苦。曾有一位數(shù)學老師發(fā)問:什么“枯藤老樹昏鴉”,什么“小橋梳水人家”,什么“古道西風瘦馬”,什么“夕陽西下”,把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湊在一起說個啥意思呢?我無意貶責這位老師。我想,如果他讀過《說“木葉”》,定會化解心中的疑團。

林先生在這篇詩論中所給的答案是: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斑@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詩人“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成為令人玩味無窮的“精妙”的詩歌語言。在吟詠之間,那些“潛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讀者,感染啟發(fā)著讀者,讓人情思靈動,視通萬里。就比如文中所說的“木葉”,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就是“樹葉”。然而,“木”卻“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起了葉子”,這樣,也就有了“落葉”的暗示,還有顏色的暗示——“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詩句便“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讀著它,甚至“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之于“樹葉”一字千里的差異。

林庚先生深諳詩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的玄機,撩開了詩歌神秘的面紗。很值得一提的是,林先生沒有擺出那種“理論”的面孔來嚇唬讀者,沒有故弄玄虛地搬弄術(shù)語,而是把深奧的文學理論附麗并滲透于古詩“木葉”意象的捕捉和闡釋中。這樣,讀者也會在一種“潛在的力量”的影響下,不知不覺地參悟了深蘊其中的道理,走進詩歌的殿堂。

二、亮點探究

1.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鑒賞詩歌,不僅要品嘗言內(nèi)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的滋味。從課文看,“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

探究學習: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本植物的通稱。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會讓人更多地想起了樹干,把“葉”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樣,“木”也就給人以落葉之感。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能給人以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

2.課文說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為語言形象的潛在力量,這些潛在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結(jié)合起來,就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文中說到的“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有怎樣不同的意味?

探究學習:“樹葉”,“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致的,都給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的感覺;而“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甚至還讓人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澳救~”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屬于沉沉的陰天,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澳救~”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而“落葉”,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來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3.第4、5段是課文的中心段,文中闡釋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藝術(shù)特征?

探究學習:“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shù)特征:其一,“木”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饦涓?,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4.課文所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卻擬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以為如何?

探究學習: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變,它可能就要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述,恐怕會寫成一篇理論性較強的學術(shù)論文。標題擬為“說‘木葉”’,文章選取古詩中的“木葉”意象作為論題,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由引古詩到探意蘊,先排除古詩人考慮文字洗煉的因素,再從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尋其含有落葉等因素,最后才觸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問題并加以闡釋。這樣,把深奧的文學理論附麗并滲透于有關(guān)“木葉”詩句的品讀玩味中,并逐層深入,探幽發(fā)微,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科學態(tài)度,也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罢f‘木葉”’的擬題應該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5.課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諳詩歌妙道的學者,也是一位暢游詩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詩人關(guān)于“木葉”的詩句,揣摩一下這對于闡發(fā)道理起了怎樣的作用。

探究學習:一是作引子,引出議論話題;二是作為例證,使得析理有憑有據(jù);三是調(diào)節(jié)文氣,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三、選題設(shè)計

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請根據(jù)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

(1)收集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

(2)班級交流。

(3)鑒賞研究,寫成小論文。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最新說木葉的教案八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木葉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說木葉教案范文 以下內(nèi)容“說木葉教案”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從網(wǎng)絡(luò)收集整理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您提供一些實用的工作技巧和建議。初次任教的教師需要準備好上課所需的教案和課件,每位教師都應該精心設(shè)計教案和課件。在設(shè)計教案時,需要考慮學生的文化特點和背景差異。...
    2023-11-17 閱讀全文
  • 2023說木葉課件十篇 我們精心整理了關(guān)于“說木葉課件”的大量資料,以供您參考。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老師都應該按照要求準備教案課件。教案的編寫對于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與高效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的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解決問題的幫助!...
    2023-11-04 閱讀全文
  • 最新藍色的樹葉教案十一篇 接下來,您可能需要編輯為您整理的“藍色的樹葉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師教學工作的第一步,按照要求,每位教師都應該準備課件教案。教案的編制是推動學校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請先收藏此頁面,以便您今后再次訪問!...
    2023-12-16 閱讀全文
  • 最新落葉傷感說說(集錦200句) “落葉一片片地飄落,像極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傷感?!庇袝r候心情會通過表情流露出來,而有時候只會埋藏于心,我們長期傷感,會對身體有負面影響。用簡單的文字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和感受,你腦中有哪些寫的不錯的傷感的句子呢?經(jīng)過深思熟慮編輯選擇了落葉傷感說說對你來說應該是合適的,希望這些見解能夠啟迪您的思考幫助您...
    2023-09-25 閱讀全文
  • 最新教案荷葉圓圓教學案例 案例:《荷葉圓圓》描寫了盛夏季節(jié)池塘里一個生動、有趣的場景:荷葉兒圓圓的,碧綠碧綠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嬉戲,小水珠把荷葉當作了搖籃,小蜻蜓把荷葉當作了機場,小青蛙把荷葉當作了歌臺,而池塘...
    2021-10-08 閱讀全文

以下內(nèi)容“說木葉教案”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從網(wǎng)絡(luò)收集整理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您提供一些實用的工作技巧和建議。初次任教的教師需要準備好上課所需的教案和課件,每位教師都應該精心設(shè)計教案和課件。在設(shè)計教案時,需要考慮學生的文化特點和背景差異。...

2023-11-17 閱讀全文

我們精心整理了關(guān)于“說木葉課件”的大量資料,以供您參考。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老師都應該按照要求準備教案課件。教案的編寫對于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與高效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的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解決問題的幫助!...

2023-11-04 閱讀全文

接下來,您可能需要編輯為您整理的“藍色的樹葉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師教學工作的第一步,按照要求,每位教師都應該準備課件教案。教案的編制是推動學校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請先收藏此頁面,以便您今后再次訪問!...

2023-12-16 閱讀全文

“落葉一片片地飄落,像極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傷感?!庇袝r候心情會通過表情流露出來,而有時候只會埋藏于心,我們長期傷感,會對身體有負面影響。用簡單的文字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和感受,你腦中有哪些寫的不錯的傷感的句子呢?經(jīng)過深思熟慮編輯選擇了落葉傷感說說對你來說應該是合適的,希望這些見解能夠啟迪您的思考幫助您...

2023-09-25 閱讀全文

案例:《荷葉圓圓》描寫了盛夏季節(jié)池塘里一個生動、有趣的場景:荷葉兒圓圓的,碧綠碧綠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嬉戲,小水珠把荷葉當作了搖籃,小蜻蜓把荷葉當作了機場,小青蛙把荷葉當作了歌臺,而池塘...

2021-10-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