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4-02-19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又到了老師開始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制作生動的教學課件能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經(jīng)過多次篩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入選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心目中最好的文章之一,請多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以便及時獲取最新信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觀點及作者的論證思路。

2、體會駢句的表達效果。

3、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理清文章采用“逐層深入論證”的結(jié)構(gòu)。

(怎樣分析本文寫了什么。明確:要找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應該先分清層次,再概括出層意,進而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這一結(jié)構(gòu)特點,最后看本文統(tǒng)領全文的關鍵句是什么。)

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這個成語么?(揠苗助長),什么意思?(比喻不顧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把事情弄壞)這里還有一句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們懂得它的.意思嗎?說說。(學生說不上,老師就析題:施行仁政的人就會很多人幫助,不施行仁政的人很少有人幫助他)你們知道它們的出處么?

它們出自《孟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篇文章。

孟子生活在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戰(zhàn)國時代,面對這樣—個社會現(xiàn)實,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貴君輕”、“與民同樂”,反對不義的戰(zhàn)爭,主張施“仁政”。

二、學法指導:

孟子的文章邏輯嚴密而富有辭采,必須熟讀才能有所領會。誦讀首先要讀準字音,其次要讀準確句子的節(jié)奏。

三、理解文意:

1、學生聽課文錄音,勾畫出重點字詞(粟、“畔”通“叛”:背叛)2、初讀課文,勾畫出難以理解的句子。(小組討論解決疑問,重點強調(diào)幾個詞語的活用:環(huán)、域、固、威、順)

a、“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夫”

c、“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4、整體感知全文:你認為孟子想闡述什么問題?你的理由是什么?爭論

5、辨析學生提出的中心論點,局部分析,明確作者的思路。

(戰(zhàn)爭中的攻守問題,提出了具備什么條件才最有利于攻守的觀點,即要具備“人和”這個條件)

第三段:本段談了什么內(nèi)容?和課文的前面部分有關系么?

第四段:作者為什么認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本段的目的是什么?

(“人和”才是最有利的作戰(zhàn)條件。)(通過對比揭示觀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篇2

《(孟子)兩章》選自《孟子公孫丑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zhàn)爭日益激烈,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yè),各國君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面對這種現(xiàn)實,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國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確,突出強調(diào)“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具體地說,就是闡明戰(zhàn)爭的勝敗主要取決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決于統(tǒng)治者是否“得道”。從戰(zhàn)爭談起,最終歸結(jié)到如何治國平天下。

教學兩篇短文,應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孟子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排比、對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全面認識《孟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點。學習文言文,重在古今對讀,賦予經(jīng)典作品以新的內(nèi)涵,體現(xiàn)文化傳承的特點。基于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得道多助”“生于憂患”的時代意義。

課堂教學應以誦讀法為主,輔之以討論點撥法、比較法、競賽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譯讀、思讀、背讀、延讀、品讀,最終實現(xiàn)美讀,讓瑯瑯書聲伴隨整個課堂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現(xiàn)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

3.背誦兩篇短文,積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理解“天時”地利”“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jié)的政治局面的認識,

教學重點

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得道多助”及“生于憂患”的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學習文言文的關鍵是誦讀。特別是像《孟子》這樣富于文采的文章,誦讀顯得尤其重要。可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美讀課文,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

2.討論點撥法

3.競賽法

4.比較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師生共同研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積累文言文相關知識,把握文意,理清說理思路,把握說理方法,品味語言:延伸拓展,深化對文章觀點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大家還記得那財氣勢恢宏的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嗎?西路軍勝利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齊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們學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層探究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二,資料助讀

1、孟子與《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孟子”是人們對他的敬稱),鄒人,是孔子之孫孔僅的再傳弟子。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辯論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有“亞圣”之稱。

游說于齊梁之間,沒有被重用,退而與其門徒公孫丑、萬章等著書立說。繼承孔子的學說,兼言仁和義,提出“仁政”的口號,主張恢復“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時又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稱暴君為“一夫”,認為人性本善,強調(diào)養(yǎng)心、存心等內(nèi)心修養(yǎng)的工夫,成為宋代理學家心性學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順元年封為鄒國亞圣公,明嘉靖九年定為“亞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僅次于孔子。思想事跡大都見于《孟子》一書。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個人修養(yǎng),倫理道德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等合著的。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孟子》文章向來以雄辯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出于對當時執(zhí)政者貪婪殘暴行徑的憤慨,對掙扎在苦難中人民的同情,對別家學說的敵視,對貫徹自己.主張的強烈愿望,以及那種“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救世責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剛厲、理直氣壯。他又善于運用各種驅(qū)誘論敵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筆鋒咄咄逼人。

2、寫作背景

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zhàn)爭日益激烈,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yè),各國君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面對這種現(xiàn)實,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國理想。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

注意把握字音,停頓、重音。

2.教師示范背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氣勢。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注意排比句的節(jié)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四、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小組討論,質(zhì)疑、解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內(nèi)外城之分,“城”為內(nèi)城,“郭”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實指,說明城邑之小。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詞用,即“這(就是)”的意思,與“也”合用,構(gòu)成判斷,意思是“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釋為“限制”,名詞作動詞用。

“固國”“固”,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使國鞏固”。

“威天下”:“威”,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作“威懾”講。

“寡助之至”:“之”,動詞,作“到”講。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3.教師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內(nèi)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異義詞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內(nèi)城;郭:外城)

委而幸之(離開。今義:往、到)

親戚畔之(親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池非不深也(護城河。今指水塘。)

(3)一詞多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三里之城封疆之界(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委而去之(代詞)

以天下之所順(用)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堅利也(銳利)

(4)注意下列加點詞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用作動詞,使……鞏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

環(huán):名詞作狀語圍

(5)古今異義

親戚:(古)父母兄弟;(今)有婚姻關系的

去:(古)離開;(今)到

池:(古)護城河;(今)池塘

(6)補充重點實詞

道: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糧食

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

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條件

人和: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城:內(nèi)城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

(7)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來不遷移到別處,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固,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五、思讀課文,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1.講析課文。

提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即篇首兩句。孟子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用兩個“不如”,強調(diào)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間的比較,實質(zhì)上是重在前二者與后者的比較,強調(diào)指出各種客觀條件及諸多的因素在戰(zhàn)爭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觀條件及“人和”的因素,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較中立論,給人的印象極其深刻。句式亦極相同,語氣十分肯定,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提問:中心論點提出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明確:2、3兩段圍繞中心論點,連用兩個論據(jù)進一步論證。第2段選取攻戰(zhàn)的例子闡明“天時不如地利”,區(qū)區(qū)小城,四面受圍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時”者,也不能勝,旨在說明“地利”重于天時;第3段同樣選攻戰(zhàn)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況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堅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卻棄城而逃,因為“地利”亦難比“人和”。這兩個例子均非實際戰(zhàn)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況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論戰(zhàn)具有普遍的意義和一定的說服力。

歸納:以上三段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提問:中心論點既然已得到了論證,為什么還要寫第4段?

引導學生討論后明確: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闡發(fā),將論點的`范圍由戰(zhàn)爭推及到治國,從而全面體現(xiàn)了孟子的政治主張,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義,其次,“得道”實際上也可理解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歸順,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潰。因而,第4段絕非多余的閑筆。

注意下列詞語:

“故曰”,在文章中起承接作用?!肮省币还P概括了上文三段,“曰”總領發(fā)起下文議論。

“君子”,即文章中所說“得道者”。

歸納:第4段進一步論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具體理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施行;道,仁政;寡,少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有利的天氣;地利,地理形勢有利;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

討論:本段(第二段)擺出了什么論據(jù)?有何作用?

圍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勝。論證了中心論點的前半部分內(nèi)容:“天時不如地利”,強調(diào)了“地利”重要性。

本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句式上有何特點?討論其作用?

運用了排比和雙重否定句式。從多個方面強調(diào)守城一方占盡地利,但結(jié)果卻棄城而逃,從而有力證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齊的句式,使得文章氣勢奔放,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學習第四部分,討論:

1、劃出文中的排比句,說說其作用。

從反面推論,指出“城民”“固國”“威天下”應當依靠“人和”,有很強的說服力

2、在此基礎上,作者得出什么結(jié)論?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實質(zhì)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4、下文作者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對比論證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總結(jié)全文,深化論點

理清結(jié)構(gòu):本文按“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jié)論”的順序給本文劃分層次。

3.學生依據(jù)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六、總結(jié)升華

教師提示,“六經(jīng)注我,我注六經(jīng)”,學習文言文,要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古為今用,賦予經(jīng)典作品以時代意義;對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認識的?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

生1:我覺得“人和”就是拉幫結(jié)派,君不見,人世間,團團成伙好辦事。

生2:日本某些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jié)果招致了國內(nèi)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這句古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3:孟子的這一主張,強調(diào)做任何事情必須要順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個歷史發(fā)展特定階段中的遠見卓識。但也應當看到,孟子提出“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這就使他的觀點不可避免地帶有了時代的局限性。

生4:我覺得,戰(zhàn)爭勝負取決于戰(zhàn)爭的性質(zhì)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時”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論只能適用于科學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在高科技發(fā)展的今天,要想打勝仗,就必須有最先進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戰(zhàn)爭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

生5:強權(quán)只能橫行一時,絕不可能橫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發(fā)展到今天,雖然歐美發(fā)達國家相對來說仍然處于支配地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國的霸權(quán)地位已處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運作中是否合乎道義正在成為處理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關系的準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將會成為21世紀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觀念。

生6:在當今社會,什么是合乎“道義”的?什么是不合乎“道義”的呢?

教師明確,也許可以這樣回答;第一,合乎國家與國家平等的原則,也就是說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應在平等的原則下參與國際事務,第二,有利于維護和平共處,這是鑒于20世紀的戰(zhàn)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維護和平,避免戰(zhàn)爭,對21世紀人類社會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暗玫蓝嘀У拦阎边@一中國儒家的思想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受到我們的重視。

七、歸納全文。

提問:這篇短論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確: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1、逐層論證,層層深入。文章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接著運用戰(zhàn)例,分別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進一步闡發(fā),說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緊緊圍繞得“人和”這一中心,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推理,顯示出極其嚴密的論證藝術(shù)和極強的邏輯性。

2、議論中運用排比、對比等手法,使文章氣勢恢宏,筆酣墨暢,結(jié)構(gòu)縝密。

提問:應該怎樣看待孟子得“人和”的主張?

充分討論明確: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義”“非攻”思想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強調(diào)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須要順乎民心,這一觀點,不僅在當時那個歷史時期具有進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個歷史發(fā)展特定階段中的獨見卓識和對人民力量的重視,對于我們今天辦好事情也有借鑒。但也應當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這一觀點帶有時代的局限性。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整理課堂發(fā)言,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向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篇3

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順暢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

1.重點:

(1)順暢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1.朗讀課文,盡量能瑯瑯上口。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作家作品簡介。

〈孟子二章〉選自〈孟子?公孫丑〉,題目是編者加的。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 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存在〈孟子〉一書中。 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shù)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 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又從容不迫;尤長于 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 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2.解題。

本文是一篇短論,論述了戰(zhàn)爭中民心背向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 是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戰(zhàn)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 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天時不如地利: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 的地理形勢。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孟子用“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有利于作戰(zhàn)的各種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兵革非不堅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堅 利,堅固鋒利。

5.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是使人民定居下來(不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

6.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l―3段)論述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在決定戰(zhàn)爭勝負 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論證“得道”即“得人和”則“戰(zhàn)必勝”。

“多助”,“多助”則“天下順之”,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討論并歸納:運用雙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極言防御一方地利條件的優(yōu)越。

討論并歸納:

(l)運用排比句,再次強調(diào)“地利”不足恃。

(2)運用對比手法,把“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后果進行對比,點明文章主旨。

討論并歸納:本文先擺出觀點,用概括性很強的戰(zhàn)例加以證明,然后從理論上進行論證,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論斷,闡明了“人和”的實質(zhì)。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戰(zhàn)必勝矣”作結(jié),突出地說明“人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最主要的條件。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親戚畔之。

代詞?他?親戚畔之。

表修飾?著、地?夫環(huán)而攻之。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字,回答問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l.在上文的橫線上填入課文原文。

2.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_____。

A.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B.所以君子不喜歡戰(zhàn)斗,可打仗就能夠勝利。

C.所以君子見機行事,打不勝就不打,打得勝才打。

D.因為君子不主張戰(zhàn)爭,所以他打仗就一定勝利。

A.使人民定居下來,不要遷往別處。

B.依靠武力強大、地勢險要。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

1.朗讀課文。盡量熟讀成誦。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huán)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樣論述這個問題的。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夾板中間放土,用杵(chu)搗土,使它堅實。筑,搗土用的杵。

管夷吾舉于土:士,獄官。舉于上,從獄官手中被釋放并被錄用。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重大的責任,擔子。也,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頓一下,后半句將要加以解說。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動用法,使……痛苦??嗥湫闹荆顾麅?nèi)心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勞其筋骨,使他筋骨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動用法,使……饑餓。餓其體膚,使他身體餓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動用法,使……貧困??辗ζ渖恚顾茇毨е?。

行拂亂其所為:行拂,所行不順。亂,使動用法,使……額倒錯亂。

亂其所為,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動心忍性,動和忍都是使動用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征于色:征驗于顏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國內(nèi)。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土,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同“弼”,輔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篇4

投影五: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這三句話什么意思?

2、這三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明確:

1、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2、運用了排比修辭。運用排比,使文章氣勢更雄壯、奇?zhèn)?,使人感覺到一種不容懷疑,無可置辨的論辨力量。

3、作者以域民、固國、威天下為引申推論,推出新的論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揭示了人和的核心內(nèi)容。

孟子的觀點,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義呢?

師歸納:治國、作戰(zhàn)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順乎民心,合乎正義,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敗的。

明確:文章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著援引戰(zhàn)例,以攻城而未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國,得出結(jié)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采用了逐層論證的寫法。

⑴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不以兵革之利。

1、全文論述的中心句是。作者圍繞它展開論述,其意圖借論戰(zhàn)爭來闡明什么?

2、在決定戰(zhàn)爭勝負最主要的條件這個問題上,孟子和曹劌有著基本一至的看法,孟子認為在于曹劌認為是。

3、5月,美國在聯(lián)合國人權(quán)委員會改選中落選,印證了孟子關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規(guī)律,即。

1、背誦翻譯全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jié)構(gòu)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4.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四、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2. 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shù)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約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告子》。

3. 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接力賽誦讀課文,后教師范讀。

(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

(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譯。

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

5.同桌學生編寫結(jié)構(gòu)提綱。

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

7.提問:(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

(2)本文論述的作戰(zhàn)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2)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字詞:多音字:夫;一詞多義:利、道、池、兵、之、而;古今異義:親戚、去。

9.小結(jié):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于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作用,從而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

2.預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并簡要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文中有些地方參閱了《名師特教備課筆記本?初三語文(上)》、《教與學整體設計?初三語文(第五冊)》等.教案,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設計4由本站會員分享,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喜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教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件教案(10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一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需要讓小朋友們學到知識,為了加強學習效率,我們一般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一篇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以下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件教案》,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教學目標:1、...
    2023-06-17 閱讀全文
  • 幫助孩子為生命筑起一道安全墻 幫助孩子為生命筑起一道安全墻暑假,對于一個小男孩意味著什么?應該是一個快樂的夢想吧!沒有沉重的作業(yè)和補習,只有花樣百出的吃喝玩樂。不過對于我家寶貝來說,更有一個期待已久的愿望要實現(xiàn),那就是去”比如世界...
    2020-11-23 閱讀全文
  • 迷失道德作文3篇 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迷失道德作文 ”。學生時代都經(jīng)歷過寫作文的困難,通過寫作文可以釋放我們內(nèi)心壓抑已久的情感。同時作文要注意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健康。希望本頁內(nèi)容能幫助到您!...
    2023-04-22 閱讀全文
  • 這些早教重點 你知道多少?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fā)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yǎng)豐富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
    2021-01-04 閱讀全文
  • 道德經(jīng)的心得 心得體會的重點在于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而不僅僅是回顧經(jīng)驗,一篇心得體會如何書寫呢?重點推薦“道德經(jīng)的心得”相關的頂尖文章不容錯過,相信你閱讀本頁面后有一些收獲!...
    2023-07-03 閱讀全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一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需要讓小朋友們學到知識,為了加強學習效率,我們一般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一篇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以下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件教案》,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教學目標:1、...

2023-06-17 閱讀全文

幫助孩子為生命筑起一道安全墻暑假,對于一個小男孩意味著什么?應該是一個快樂的夢想吧!沒有沉重的作業(yè)和補習,只有花樣百出的吃喝玩樂。不過對于我家寶貝來說,更有一個期待已久的愿望要實現(xiàn),那就是去”比如世界...

2020-11-23 閱讀全文

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迷失道德作文 ”。學生時代都經(jīng)歷過寫作文的困難,通過寫作文可以釋放我們內(nèi)心壓抑已久的情感。同時作文要注意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健康。希望本頁內(nèi)容能幫助到您!...

2023-04-22 閱讀全文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fā)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yǎng)豐富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

2021-01-04 閱讀全文

心得體會的重點在于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而不僅僅是回顧經(jīng)驗,一篇心得體會如何書寫呢?重點推薦“道德經(jīng)的心得”相關的頂尖文章不容錯過,相信你閱讀本頁面后有一些收獲!...

2023-07-0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