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育兒知識:無意間你可能傷害了孩子!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
孩子的尊嚴很多家長都注意到,他們一歲多,甚至不滿一歲的寶寶就已經(jīng)有了自尊心。比如一個家長說:“我家寶寶晚上不睡覺,奶奶拍了她屁股一下她就哭起來。這么輕輕地拍一下屁股根本不痛的。想不到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自尊心?!?/p>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奔议L可能知道不應該當眾打罵小孩子,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一些在他們看來只是一個很小的玩笑,在孩子那里卻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甚至會覺得是對他的羞辱。
不可說的秘密
孩子的面子特別薄一次家長聚會中,大人們談起了尿床這個話題,把自己最大年齡尿床史當笑話一樣說出來??煽杀緛碓谝慌酝娣e木,可是當他聽見大人們在談?wù)摗澳虼病?,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到沙發(fā)角落里去了——可可經(jīng)常尿床??煽傻陌职肿⒁獾娇煽傻奈恢靡苿?,卻沒注意到他表情的不自然,反倒走過去一把將可可抱起來,說:“可可,你昨晚又在床上畫地圖了。”可可紅著臉辯解:“我沒有!”旁邊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一個靠近他的朋友刮著他的小鼻子說:“喲,這么大還尿床,羞羞羞!”可可的臉憋得更紅了,眼里一下子蓄滿了淚水,掙脫了爸爸的手跑進房間躲起來。
我可以想象可可的內(nèi)心遭受了怎樣的打擊,他會覺得爸爸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尿床的事說出來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因此而感到難堪,特別是還被人刮了鼻子,大家都在笑話他。這在大人看來實在只是一件小事,有些大人忽視了孩子已經(jīng)發(fā)展起來的自尊心,喜歡通過逗孩子的方式讓孩子難堪而取樂。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在兩三歲左右開始發(fā)展起來,這時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但是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還較差,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當受到批評或指責時,尤其當眾受到批評時,孩子的情緒會變得十分低落。
可可不知道大人們無心批評他,這只是大人們無聊的游戲——當眾揭孩子的短,讓孩子難堪??煽捎X得“丑事”被說出來令他無地自容,別人都在嘲笑他,這可不是小事。這確實不是小事。這種讓孩子“當面出丑”的做法實際上是對孩子人格的羞辱,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們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產(chǎn)生自卑,畏縮不前,認為在別人眼里自己是個“壞孩子”,并且與父母之間出現(xiàn)對立情緒。父母們還是把這些不可說的“秘密”藏起來,給孩子留一點“面子”。
被誤讀的玩笑
給,還是不給,這是個問題“把你的糖給叔叔吃?!币晃幌矚g孩子的朋友故意逗我的女兒。女兒緊緊地攥著手里的棒棒糖,不愿意給。這是她今天唯一的一根棒棒糖,特意留到下午才吃。女兒皺著眉頭很為難,因為平時我都教育她要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但是她實在是不想與這位叔叔分享手里的糖。
朋友看出了她的為難,故意再一次索要:“給叔叔吃嘛,不要小器嘛?!迸畠焊訛殡y了。眼著著小家伙急得快哭了,我趕緊說;“寶寶你愿意把糖給叔叔吃嗎?”女兒搖了搖頭。我說:“既然不想給,那就不給叔叔吧。明天我們多帶些糖來大家一起吃?!迸畠哼@才如釋重負。這是大人們經(jīng)常跟小孩開的玩笑,他們原本不需要孩子手中的糖果、玩具,但故意作勢要拿走孩子手中的東西,或者問孩子索取,試探小孩子是否大方。這種玩笑在大人那里只是想和孩子增加親密感,多一些互動。但是孩子不會把它當玩笑,而是很認真地思考這個東西要不要給,自己不想給怎么辦。
這類玩笑的結(jié)果往往是孩子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好不容易把手里的東西拱手相讓,大人卻嘻笑著說:“叔叔不要,逗你玩呢,你自己吃吧?!比绻⒆咏?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會讓他認為說出來的話可以不去實現(xiàn),不利于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容易養(yǎng)成說謊、任性、小器、自私的毛病。debasrideb.com
令她難堪的贊美
當你面對自尊心過強的孩子華子是我的朋友,她跟我說起小時候一件事,關(guān)于父親對她的贊揚。
華子的表姐們經(jīng)常把穿不了的舊衣服給她,她也不會覺得這是一件丟人的事,反而有接受禮物的欣喜。一天,父親當著他朋友的面夸華子:“這孩子挺樸素的,經(jīng)常穿別人給的舊衣服?!痹诂F(xiàn)在的我聽來,這完全是一句表揚,可是華子當時的表現(xiàn)卻是羞紅了臉,甚至還泛著委屈的淚花。這件小事華子到現(xiàn)在還忘不了。華子是神經(jīng)特別敏感的人,從小自尊心就特別強。這類孩子往往有比常人纖細敏感的神經(jīng),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用她自己的評價就是“自尊心過高”。
現(xiàn)在的家長喜歡給孩子來點挫折教育,從出發(fā)點來說這是好的。當真正的挫折到來時,孩子不會那么不堪一擊。自尊心過高的孩子說到底還是有些不自信,因此過于敏感。家長應該教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在贊美孩子的同時也語氣緩和地指出孩子的不足和缺點,讓他意識到犯了錯并不可怕,有缺點并不需要自卑,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一向重視自尊心培養(yǎng)的美國教育是以贊揚、肯定為主的教育方式,“每個人都是贏家”是美國小孩從小得到的暗示。近來,有心理學家面對孩子自尊心過強的現(xiàn)象反思:應該給孩子的自尊“放放氣”。一定程度的約束以及有建設(shè)性的批評,這些對孩子成長非常有益,能幫助他們建立正確平和的性格。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有文化的人才真的可怕,因為他們在吊打你時,你都感覺不到疼痛。
01
近期,網(wǎng)絡(luò)上有個段子很火:
這兩天國慶放假,我送室友坐高鐵。
臨上車前,我淡淡地說:“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p>
室友愣了一下,幽幽地望著我:“都快走了,你D還不忘占我的便宜!”
看了這個段子,懂的人人嘿嘿一笑,故作神秘;不懂的人一臉茫然,不知所云。關(guān)于這個梗,其實是出自朱自清的《背影》。
文章描述了父親在火車站送兒子的情景,文章寫道,“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彪S后身型肥胖的父親就在月臺爬上攀下,最終買到橘子,而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忍不住感動落淚。
而這樣一句很“有文化”的調(diào)侃,比“我是你爸爸”,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搞笑和幽默,雖然結(jié)果一樣,都是讓人發(fā)笑。但不同的是,搞笑,大家一哄而笑,然后很快就忘了;而幽默,則更多的是讓人會心一笑,而是笑過之后,還有敬佩,余韻悠長。
02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很多很多年前,在我少不更事的時候,參加過一個飯局。那時我只是一個小孩子,只知道吃飯和聽別人說話。桌上有一個大人物,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反正聽說話好像是除了七十二變和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之外,什么都會。
這個大人物還帶著一個女人,說話拿腔拿調(diào),搔首弄姿。兩人說了很多不著邊際的話。我雖然少不更事,但還是感覺到了桌上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歡他倆。
可是,大概是因為大人物太“大”了,又或者大家都拘著面子,沒有人放腔去懟他們倆。
這時,一個人起身敬那個大人物和那個女人酒,他說了一句話,是那次飯局上我唯一記到今天的話,他說:“嫂夫人端莊靜雅,閑花淡淡春?!?/p>
大人物和他的女人聽了,樂得像燒開的水。
很多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這句詩出自張先的《醉垂鞭·雙蝶繡羅裙》。
更重要的,這是張大詩人填的一首描寫妓女的詞。
有文化的人真的可怕,因為他們在吊打你時,你都感覺不到疼痛。
03
一個叫@河森堡的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經(jīng)歷:
有次在圖書館看書,翻看西方典籍時,看到年份:“公元457年”,很想知道當時中國處于哪個朝代,便一邊撓頭,一邊嘀咕:公元457年哪個朝代來著?
這時,一位前輩說:“宋朝”,網(wǎng)友心想,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才建立宋朝,于是一臉不屑。
后來一直惦記這件事,查了工具書發(fā)現(xiàn),自己被有學識的人吊打了,而全然不知。
學歷高低影響著一個人的學識水平,而學識是認知程度的外在表現(xiàn),學識淵博的人,也更有獨到的觀點和思維,利用知識改變著自己的命運。
有個大學生畢業(yè)后回家種西瓜,承包了一塊地,沒有先施肥,而是買了一車鵝卵石撒在地里,灌溉也不讓地表有積水,村民們都疑惑他的做法,甚至覺得他搞壞了農(nóng)田。
然而西瓜上市時,他種植的西瓜又甜又香,銷量最好。
原來,在西瓜地里鋪鵝卵石,可以增加晝夜溫差,少灑水是為了減小比熱容,更利于西瓜的糖分積累。
而這只是來自他大學課堂里,最簡單的一個知識,但這也是村民們無法知道的。
04
小簡老師的公司(簡單學習網(wǎng)),主營中學生名師課程。有一天,一個學生留言說,感覺我們的課程效果很好,不想去學校了,準備在家自學。小簡覺得這樣不好,但又不知道該怎么勸他。
這時候旁邊老師幽幽地說了一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這句話出自《學記》,意思是說如果自己一個人學習,長時間不和朋友切磋,就會慢慢變得閉塞,孤陋寡聞。
短短十一個字,完美地回答了孩子的問題,也得到辦公室同事的贊嘆,因為我們知道,所謂厚積薄發(fā),需要深厚的功力,她能如此貼切地引出這句話,背后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必定十分驚人。
曾經(jīng)有人總結(jié)了“有文化的人是怎么說話的”,列出了一些很有趣的說法:
有錢,任性。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心好累。
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重要的事說三遍
一言難盡意,三令作五申。
人要是沒有理想,和咸魚有什么區(qū)別。
涸轍遺鮒,旦暮成枯;人而無志,與彼何殊。
丑的人都睡了,帥的人還醒著。
玉樹立風前,驢騾正酣眠。
畫個圈圈詛咒你
畫地成圓,祝爾長眠。
每天都被自己帥到睡不著
玉樹臨風美少年,攬鏡自顧夜不眠。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天高地闊,欲往觀之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君莫欺我不識字,人間安得有此事。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呢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所以,讀書與不讀書的差距,不只在經(jīng)濟收入、社會地位、人脈資源這些方面,也影響了一個人的見識、領(lǐng)悟力和素養(yǎng)。
再精致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顏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讀過的書、寫過的字,都會逐漸積累在你的身體里,變成你的財富。
讀的書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以前從未注意過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鮮活,手機屏幕之外,自有一番萬水千山;讀的書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在無涯的知識海洋面前,再大的煩惱,也只是滄海一粟。
就算最終你跌入繁瑣,洗盡鉛華,面對同樣的工作,你會有不一樣的心境;面對同樣的家庭瑣事,你會有不一樣的情調(diào);培養(yǎng)同樣的后代,你會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
這,就是世界對讀書的人最大的獎勵。
專家提醒2歲孩子的爸媽:應當做好應對尷尬時刻的心理準備。為神馬呢?因為這時候的孩子開始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開始展示自己的體能發(fā)展——但是,卻還意識不到有些事情或有些話并不適宜在公共場所做或說。這時就需要爸媽的介入了,尤其是在孩子的舉動可能會傷害別人的感情,甚至可能會傷到別人的身體的時候。
要給1個充滿好奇心,并且有使不完能力的孩子界定條條框框絕對是1件有難度的事情,但也并不是絕對實現(xiàn)不了,您應當掌握1些這方面的小技巧。
保持冷靜
當孩子的舉動不合時宜時要保持冷靜確實很難做到,但您要記住孩子也許并不是有意在使壞,他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行為會帶來如何的后果,就假設(shè)他并不曉得在奶奶家的春節(jié)聚會上往墻上亂涂亂畫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學習"反向規(guī)則"
當您的孩子穿著1雙完全不合腳的大鞋子走來走;當他站糖果柜臺大吵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叫嚷著"我就是要嘛"。您應當往好的方面想:
1:小孩子只反抗他們非常親近的人或者是給他們帶來安全感的人。
二:您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將進1步發(fā)展自我意識。他們對自己的想法,比如要站在柜子上,或者要吃糖,堅定不移。主動性和自我意識難道不正是爸媽期待孩子所擁有的嗎?
三:您不應當因為孩子發(fā)脾氣而惱火。他們只是當自己腦子里的想法不能變成現(xiàn)實的時候,表達自己的失望和不快而已。
忽略別人的眼光
不要把孩子的舉動看作是沒有家教的表現(xiàn),適當?shù)臅r候應當懂得忽略旁觀者的注目<有些情況下孩子的動作難免會受到別人的注視,假設(shè)孩子在超市里擅自拿起水果吃時>,您只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不必太看重旁觀者怎么看。
放棄長篇大論的說教
怎么說才能讓孩子放棄不適宜的舉動需要1定的技巧。說教根本無濟于事,才2歲的孩子不會聽得懂您的話,也根本聽不進去。要盡量用簡短的話表述自己的意愿,話越短效果越好。
話語要簡單、明了,但不1定要大聲
不管說神馬事,都要針對事情本身,態(tài)度不要過激,假如孩子說話的聲音過高,您可以輕聲提醒他?;卮鸷⒆訂栴}的時候要簡短、誠實,假設(shè)針對這樣的問題"那個人真丑,他是不是1個怪物?",您可以回答"不,他是叔叔"。
不要隨便讓孩子道歉
假如問題太復雜太難以回答——"那個人怎么長那么大?"您可以簡單回答"我不曉得"或者"他生來就是這個樣子"。不要因此要求孩子道歉,"他只是在問1個問題,找尋答案而已,并不是想要針對神馬人,令人不安。他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周邊的人會聽到他說的話,假如您確定那個人聽到了孩子的話,并認為受到了侮辱,您可以替孩子向他道歉。
正面引導也許比訓斥更有效
糾正問題要采取柔和的辦法而不是責備。懲罰只會令孩子感到備受挫折,孩子會感到害怕甚至可能會激烈地反抗。相反,應當注重"引導、分散注意力或暫時忽略"等辦法。
在糾正孩子的時候使用正面的語言來引導孩子效果更好。假如孩子在醫(yī)院候診室大聲唱字母歌,與其簡單地命令孩子"不許再唱歌了",還不如推薦孩子"咱們來畫畫吧",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樣的推薦。
行動勝于言語
假如您說神馬孩子都聽不進去,就有必要采取行動了。1個2歲孩子的爸爸說:"我的孩子特別喜歡爬高,不論我怎么告訴他爬高太危險他都不聽,到最后唯1奏效的辦法就是直接把他從正在爬的東西上抱下來。最后他終于對爬高失去興趣了。"
分散注意力
有時候分散注意力的效果更好。舉個例子,假如您的孩子特別愛摳鼻孔,就不要讓他的手閑著,讓他的手中總是有玩具。當然,在孩子做出危險舉動的情況下您必須直截了當?shù)刂赋鰜恚僭O(shè)在超市搖晃堆在1起的易拉罐,或者打其它孩子等。專家提醒說:"永遠不要忽視安全問題以及孩子的暴力舉動。"
放棄
放棄也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假設(shè)孩子在超市的過道間跑來跑去,您最終可采取的辦法就只有放棄購物:也許您還沒采購完,但是有時候改變您的計劃比改變1個2歲的孩子要容易得多。
1段時間內(nèi)的"聽之任之"
在某些情況下任孩子任意玩耍,不去管他反而是有好處的。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可是假如1定要干預的話,吵架也許會成為不可避免的結(jié)局。假設(shè)孩子、家務(wù)等等弄得您1上午都煩亂不已,心情早就糟透了,假如孩子這時候又開始在地上像蛇1樣爬來爬去,只要他高興,您就任他爬好了,這樣在出門的時候,讓他不要再任意"胡為",說不定他就會很聽話了呢。
沉默是金
孩子說臟話也是不容忽視的1個問題。"但是在孩子故意說臟話并期待您的反應的時候,沉默是最好的辦法,"專家提醒爸媽們。當然,假如孩子在靜靜的圖書館中突然大聲說"該死",您不可能對此做到無動于衷,您可以輕聲但堅定地告訴他"這個詞很不好,您不應當這樣說",然后在離開圖書館后再向他作解釋。
專家的幾點推薦:要看到事情發(fā)展的好的1面。好奇、沖動、沒有禁忌,這些都是孩子的財富,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并了解周邊的世界,在找尋自己的位置。
1:在家中要經(jīng)常使用文明用語并保持良好的舉止。平時大伙1般都習慣在自己家里時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不再注重"大眾禮儀",其實這是錯誤的。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假如您對家人說話時總是使用不好的詞語,那么就不要指望孩子會理解為神馬他就不能說臟話。
二:不要過于頻繁地踩剎車。不應當過多地去干涉他們,而應當允許他們犯錯誤,允許他們?nèi)L試哪些是可以做的,比如獨自站在小矮墻上,而哪些是做不到的,比如穿著爸爸的大皮鞋去點心店。不要在聽到孩子說"我想要"或"我能夠"的時候,總是用"不可以"來回答他,這樣會降低孩子對自我價值的意識。
三:多鼓勵孩子。只有當孩子做錯事時才予以關(guān)注是不對的,假如孩子的表現(xiàn)非常好,應當適時給與鼓勵,這會增加孩子的自信,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四: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要時刻關(guān)注孩子的身體及心理需求,假如您必須要帶孩子去參加1個可能要持續(xù)1整天的婚禮,您可以讓保姆1起去,孩子的承受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在需要的時候保姆可以照顧他。
我們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就是要板起臉孔一本嚴肅的,這樣才會有效果!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到底是什么讓我們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
1、面子心態(tài)+害怕犯錯
中國人的習慣是把別人的成功與失敗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別人”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別人好了Ta就有面子,別人不好了Ta也沒面子。
別覺得可笑,這個“別人”就是自己的家人,親密的人,尤其是孩子,只是你可能沒反應過來。你要是說這些人都不是“別人”,只能說你分不清人際界限。
如果你不能接受這一點,你就不免會過度參與ta的生活,因為你沒有把ta看成一個獨立的人,一個獨立于你而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的人,去尊重。少家長就是因為把孩子看成與自己不可的一部分,所以一旦孩子犯錯,就覺得自己的一部分自尊受了損,俗稱沒了面子。
把自己的面子和小屁孩的行為掛鉤的后果就是,你會為了避免這種羞恥的感覺,而對小孩嚴加管束。但孩子真的適合這樣被管教嗎?這樣管教,真的能取得好的結(jié)果嗎?未必。
不少嚴厲的父母其實對自己也相當嚴厲,自己本身就因為害怕犯錯而過得十分壓抑,也因此,為了保持自我感覺的完美,而去嚴格要求孩子。
2、不懂得孩子的心理規(guī)律
對孩子的常見行為問題,除了打罵和說教想不到其他的辦法
其實完美主義的家長也可能教好孩子,原因是隱藏起了自己的真實意圖,使用了良性有效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即使自詡孩子遺傳了你的良好基因,你的培育方式,也將起到巨大的影響作用,決不能隨便應付了事。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因材施教”,其實對孩子來說,不光要根據(jù)他們的天賦來栽培,還需要根據(jù)他們生來的脾氣秉性,依照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方式來栽培,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同樣是家長,為什么有些人能夠?qū)懹齼汗ヂ?,而有些人只能看別人寫的育兒攻略?這除了經(jīng)驗之外,更多的是一個家長在育兒方面動的腦筋夠不夠,在平時生活中遇到問題是積極處理還是消極應對。而這些,正是那些經(jīng)常板起臉教訓孩子的家長,所欠缺的。
3、身為家長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不足
平時走在街上時,經(jīng)常能聽到媽媽們用近乎斥責的口吻對孩子講話。無論心里多么明白孩子不可能完全遵從自己的意愿,但碰到著急上火、疲累不堪的時候,媽媽們就會不自覺地變得煩躁起來,甚至遷怒于自己的孩子,這種心情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是,拿孩子出氣的做法,只能說是她們對身為母親的自覺性還略顯不足。
因此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必須意識到自己是家長才行。管你在工作中是憋屈還是得意,管在大家庭中是小媳婦還是大當家,管你自己認為自己是暴脾氣還是溫柔秉性,在孩子面前,你就是ta的父親母親,別把工作中的你、家庭關(guān)系中的你、渴望放任自己的你,帶到孩子面前來。因為你的一舉一動,有可能會對ta的人生造成至關(guān)重大的影響。
父母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為,停止不好的行為,因此,父母的“教育”,其實用心理學的說法來講,就是塑造行為的過程。
在神經(jīng)學上,要改變一個行為最好的方法是用你想要的行為去取代你不想要的行為。也就是說,當孩子出現(xiàn)你認為不好的行為時,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明確的路來給ta走。
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ta走這條路,你要先牽ta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好習慣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而父母塑造行為的工作,也應該這樣展開。
怎樣才能有效地帶領(lǐng)孩子走你喜歡的那條路呢?
這里就用到了行為心理學的行為塑造法:懲罰和強化。懲罰是使孩子停止某一行為,而強化是使孩子重復某一行為并保持下去。塑造行為的過程,可以先懲罰,后強化,也可以只強化好的行為,無視壞的行為,讓孩子發(fā)現(xiàn)做好的行為更有利,于是選擇做好的行為,讓壞的行為自動消退。
不過,應該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被采取“措施”,因此在你對孩子的行為采取“措施”之前,先要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尊重,而不是對立,
因此,塑造行為的第一步,必須是:
1、先聽孩子說,讓孩子感到被理解
其實有時孩子已經(jīng)懂得很多了,他們有足夠的智慧也能判斷,只不過有時他們?nèi)匀皇莻€想耍賴的孩子!他們的思考過程甚至是她為什么選在這個時候、這件事上耍賴。
因此,傾聽永遠是溝通的第一步也是唯一的方式,為啥孩子想要這么做,聽聽孩子自己的道理。當他們感到自己被理解了,也許反而能停止耍賴,按照規(guī)矩乖乖地來。
剛開始總是困難的,當一個孩子如果總是被打罵被威脅,總是一有意見就被要求閉嘴!ta不會覺得大人真心想知道他的想法。ta要不就妥協(xié)放棄了(而大人以為他終于學乖了),要不就更大聲更激烈的抗議。當一個孩子真的被尊重了,終于覺得自己重要了,ta才能表現(xiàn)出一個值得被尊重的人應有的樣子,表現(xiàn)出一個成熟負責的態(tài)度。
2、定規(guī)矩,把你的“措施”亮出來(假如沒事先定規(guī)矩,那么臨時遇到問題時要先把道理講清楚,然后根據(jù)你的道理定一個規(guī)矩,并且讓孩子服氣地接受規(guī)矩。)
在定規(guī)矩時,你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假如ta的行為不對,你會怎么做。你不必威脅說要打ta,因為懲罰的方式可不止打罵和說教這兩種,還有更溫和有效的方法。
懲罰分為正懲罰和負懲罰兩種。
①正懲罰
是指施加一個壞刺激。就是當不適應的行為出現(xiàn)時給予處罰的一種方法,往往是給對方一種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這個刺激不一定是打罵和說教,還可以是罰款,或者就事論事的批評。但是使用正懲罰必須注意,懲罰的是什么,必須讓被懲罰的本人明確地知曉,意義要明確,時間要適當,強度更要合適,要記得過猶不及的道理。
②負懲罰
負懲罰是指去掉一個好刺激。這種懲罰比正懲罰更為常用。所謂去掉一個好刺激,就是指當不適當?shù)男袨槌霈F(xiàn)時,不再給予其原有的獎勵。如一個孩子愛貪玩,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怎么來改正呢?就是告訴他:只有在完成作業(yè)后才允許他看最愛看的《西游記》,否則就不允許他看。這樣他就會為看自己喜愛的電視,而自覺的來完成作業(yè)。
周末帶依依去公園,媽媽也會事先告訴她,如果在游樂場她跑到離父母太遠的地方,就必須離開游樂場?!氨仨氹x開”也是去掉了一個好刺激,是負懲罰。這種方式對依依來說非常有效,每次她都會按照媽媽的規(guī)定去做。因為孩子已經(jīng)提前知道自己做了錯事,將要承擔怎樣的后果,如果真的犯錯了,她也能自然地接受這種“不能玩”“必須離開”的懲罰。
如果沒有什么獎勵可撤銷的,怎么辦?一位媽媽想到了辦法:
于女士給出的辦法是,在生活中,家長可以特意給予孩子一些特權(quán),比如看他喜歡的動畫片、玩玩具等,當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時,家長就可以剝奪這個特權(quán)。
不過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次剝奪太多特權(quán),剝奪特權(quán)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就不是處罰了,而是剝奪孩子的愛了,罰得太厲害了孩子可能會缺少安全感。
在說了處罰措施之后,別忘了再說說獎勵措施。賞罰分明才更能催人前行。
強化是加強孩子的好行為,也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
①正強化
正強化就是給予一個好刺激。為了使兒童能夠建立一個適應性的行為模式,通過運用獎勵的方式,使這種行為模式得以重復出現(xiàn)并保持下來。獎勵的方式可以給予對方喜愛的實物,代幣,金錢,也可以是微笑,點頭,稱贊及表揚等。
②負強化
負強化與正強化正相反,是指去掉一個壞刺激。這種壞刺激為引發(fā)所希望的行為的出現(xiàn)而設(shè)立。例如較大一點的小孩依舊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家長應該做什么來幫他改正這一壞習慣呢?從負強化的觀點來看就是當這個孩子吸吮手指的行為一出現(xiàn)就要受到指責,而一旦其不再吸吮手指了,就立即停止對他的批評。久而久之,孩子吸吮手指行為的頻率就會漸漸降低直至消失。
3、不斷堅持,不斷給孩子信心
行為心理學說,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要21天的時間,而讓一個好習慣牢固下來,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持久戰(zhàn),所以父母決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前功盡棄。
改變一個行為需要的不僅僅是家長的堅持,孩子才是真正的當事人。在改變的過程中,最掙扎的也是孩子。大人們看看自己要改變一個壞習慣有多痛苦,就能明白孩子有多痛苦了。因此,在孩子改變的過程中,家長要不斷地給孩子加油打氣,給孩子戴高帽,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的。我很喜歡有位心理學家的說法:“我們應該敬畏孩子的掙扎,陪伴他,不去包辦更不去干涉,這樣他才會生出勇氣,發(fā)現(xiàn)自己應對問題的力量,讓自己的能力充分地被開發(fā)。當他獨自一人成功地做到了,他會對自己更有信心?!?/p>
激發(fā)孩子的信心,除了鼓勵孩子,還有一個辦法:讓ta看到與自己不相上下的同伴也能做到這件事,讓孩子在同伴身上觀察學習,這種方法也能給孩子信心,或者說,這也是一種激將法。不過,在使用激將法的時候,不要說“你怎么不行”,這是責怪,而說“他行,你比他還行,所以你也行”這才是鼓勵。
★行為塑造的注意事項:
①及時性
及時糾正非常必要,因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guān)系是密切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過去了好久再懲罰,或幾件事加起來一起說教,孩子會不明就理,不清楚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受罰。父母要及時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因為某件具體的事或行為而受罰,同時還要讓孩子了解他仍是好孩子,父母依然愛他。這才是懲罰的真正用意。
②不要故意引人入罪:若不要孩子吃糖,請把糖拿走,不要放在他面前又不準他吃。
教育方法:莫依照經(jīng)驗行事,也莫聽一家之言,經(jīng)常反省,也不要害怕犯錯。
如果父母過于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會使父母的視野逐漸變得狹窄。要時常讓頭腦保持冷靜,從客觀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如果能經(jīng)常冷靜下來再次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曾經(jīng)被忽略和忽視掉的東西。這些以前不被注意和重視的細節(jié),在以后的教育中會發(fā)揮出令你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筆者將以上這些方法逐一列舉出來的時候,可能有的人會因為緊張而變得過分專注于方法的細節(jié)本身,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失敗,也會對自己過分地苛責,懷疑自己的能力。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擔心。我們?nèi)祟惒徽摱嗌俣季邆湟恍┳晕一謴偷哪芰Γ@種能力在孩子身上也一樣,一次、兩次的失敗,不會給孩子造成無可挽回的打擊。
相反,最重要的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不必過分憂慮,要從失敗中學習經(jīng)驗,提高教育的質(zhì)量,促進孩子的成長。畢竟,每當我們意識到為時已晚,其實往往是最早的時候,怕就怕明知有錯,卻一輩子不去改變。
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來源于一位熱心家長分享,講述了關(guān)于孩子選擇寄宿學校的利弊分析,北京小編在這里將具體內(nèi)容分享給廣大家長,希望能夠引起家長們的思考。
"一只母雞不會把小雞托付給別的母雞照料,一頭母豬也不會把任何一頭小豬托付給別的母豬。動物都知道這一點,人卻經(jīng)常在這個問題上犯糊涂。"
再來看看廚房,很方便的哦。母'獨立'生活,會對其心靈造成一生難以彌補的創(chuàng)傷。這創(chuàng)傷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親人時所經(jīng)歷的哀痛。我認為孩子在讀大學前都不應該寄宿。當然,這種否定程度是隨年齡增長而遞減的。"
"培養(yǎng)自理"--且不說這樣的目標本身很自私很偽善,推論也很淺薄--把孩子和父母隔絕開來,就可以鍛煉出很強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體生活中,他就可以有很好的集體意識、善于和人合作--按照這樣的邏輯,孤兒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應該是最好的。
真能培養(yǎng)自理能力和集體意識?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孤兒院的孩子從小過著集體生活,兒童期的自理能力可能確實比一般孩子強,但大多數(shù)人成年后的面貌并不出色。事實是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較重的心理問題,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往往停留在較低水平層面--這樣說不是貶低這些孩子,只是陳述一種客觀事實--不是他們天賦不好,也不是保育員的工作不盡責,是命運不公,剝奪了他們早年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愛。他們從小缺少家庭氣氛滋養(yǎng),缺少和親人的情感及語言交流,生命起始階段性出現(xiàn)畸形,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現(xiàn)出永久的缺陷。
羅馬尼亞曾在這方面犯過一個致命錯誤。
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羅馬尼亞陷入經(jīng)濟困頓、人口銳減的狀態(tài)。政府鼓勵生育,規(guī)定每個育齡婦女至少要生4個孩子,如果家庭無力承擔這么多孩子的撫養(yǎng)責任,可以送孩子到政府出資的國家教養(yǎng)院,由工作人員進行集體撫養(yǎng)。該政策出臺后,先后有6萬多名嬰兒一出生就被送進教養(yǎng)院,進行批量撫養(yǎng)。
這些孩子后來幾乎都出現(xiàn)行為異常,大多數(shù)人智力低下,情感發(fā)育不良。他們不會和人交流,無法形成對視和對話,獨自坐在角落,不停地前后搖晃或不斷重復某種刻板行為,對陌生人沒有恐懼感,也沒有溝通能力--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孤兒院現(xiàn)象"。后來有一部分孩子被送到美國底特律兒童醫(yī)院做大腦斷層掃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們大腦的海馬回和杏仁核等多部位都不正常。腦神經(jīng)科學已證實,早期情感發(fā)育不良,會直接損害大腦的正常發(fā)育,使其結(jié)構(gòu)異常,造成無法逆轉(zhuǎn)的病理性改變。
早年情感滋潤對生命十分重要
早年情感滋潤對一個有思維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
他把一些幼小的獼猴和母親隔離開來,在小猴子的籠子里安裝了兩個"假媽媽"。其中一個媽媽用硬邦邦的鋼絲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個媽媽用綿軟的絨布包裹,但沒有奶水。按照人們"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斷,小猴子應該和有奶的"鋼絲媽媽"更親近。
事實則不然,小猴子只是在餓了的時候才靠近鋼絲做的媽媽,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絨布媽媽這里。這個細節(jié),可以讓我們看到嬰幼兒內(nèi)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懼,他們對溫暖的依戀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這個實驗到這里還沒有完結(jié),到這些獼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
實驗人員把它們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親懷抱正常長大的獼猴放在一起后,這些從小沒得到正常母愛的獼猴不能正常融入集體生活中,大多數(shù)性情冷漠,不會交配或拒絕交配。掃描它們的大腦發(fā)現(xiàn),其皮質(zhì)神經(jīng)元連接稀疏,不但心理方面問題嚴重,走路也蹣跚不穩(wěn),甚至連叫聲都不正常,永遠處在猴子社會階層的最下端。
實驗人員通過人工辦法讓這些有心理創(chuàng)傷的母猴懷孕,待小獼猴出生后,這些母猴對小猴冷漠而無情,殘忍地虐待小獼猴,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
獼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們身上反映的正是人類最初始的情感狀態(tài),所以"孤兒院現(xiàn)象"在它們身上也會發(fā)生。這個實驗說明,溫暖的懷抱、慈愛的眼神、溫柔的話語、肌膚相親,是一個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長的不可或缺的東西。
呵護孩子的自然需求
孩子剛出生時只是個"小動物",是自然人。要成長為一個社會人,必須依循成長秩序漸次展開,宛如一粒種子必須依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成長一樣。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發(fā)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家庭的溫暖,尤其母愛,是一個兒童成長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yǎng)品。成人總是一再地無視兒童的自然需求,不斷把某種基于社會需求的設(shè)計強加到孩子頭上,面對兒童時,更多的是商業(yè)的、政治的或某種利益的計算,而不去顧及兒童作為一個"人"的最自然的需求,在孩子幼年時期就急于去發(fā)展他的社會屬性,拔苗助長,早早減少他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滿足,那么社會屬性也難正常成長、無法正常表達。
貼吧制下長大的孩子,是半個孤兒院兒童。
我在一個周末聚餐中遇到一對父母,他們的兒子當時5歲。兩年前,即孩子3周歲時被送進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兒園。那家幼兒園軟硬件都很好,收的大多是國家機關(guān)或演藝界明星的孩子,一般人很難把孩子送進去。這對父母都很能干,中年得子,兩人工作都比較忙,就給孩子辦了全托,一周接一次或兩周接一次。他們看起來對幼兒園非常滿意,說孩子住在幼兒園比住在家里強,孩子自己會洗襪子內(nèi)褲、睡覺起床都很自覺等。
孩子看起來很聰慧、非常乖,坐在媽媽旁邊默默地吃著飯。媽媽不時地往他碗里夾菜。正當大家杯觚交錯,酒酣耳熱之際,小男孩突然哇一聲大哭起來。眾人忙問怎么了,媽媽也是一臉莫名其妙,趕快抱住孩子問出了什么事。男孩子哭得說不出話來,十分傷心的樣子。
媽媽哄了幾句,看孩子哭得停不下來,就帶著孩子走出包間,爸爸也跟著出去。過了一會兒,聽到孩子哭聲平息,爸爸進來,有些內(nèi)疚地笑著解釋說沒什么事,是孩子一直想吃腰果炒蝦仁中的腰果,而媽媽每次在盤子轉(zhuǎn)過來時,總是給他夾個蝦仁,他認為媽媽故意不讓他吃腰果,就大哭起來。
眾人聽了,松口氣笑了,覺得小家伙太矯情。待媽媽領(lǐng)著男孩回到包間后,大家趕快安慰男孩,讓他在叔叔阿姨面前不要拘束,想吃什么自己去取。媽媽也一再地說,你想吃什么跟媽媽說啊,你不說媽媽怎么知道呢,或者你自己去夾,沒關(guān)系,這些叔叔阿姨都是媽媽爸爸的好朋友,你不用害怕。
眾人的話似乎對男孩子沒什么用,男孩還是沉默不語,輕輕抽咽著,不動筷子,眼睛里充滿委屈與憂傷。
那天一起吃飯的還另有兩個小朋友,都是五六歲的樣子,這兩個小朋友一會兒就混熟了,只在飯桌上吃了一小會兒,就跑到旁邊的沙發(fā)上玩去了。這位家長建議兒子也去和小朋友玩,但小男孩表示出拒絕,就那樣一臉不快地坐了一會兒后,爬到媽媽懷里,摟著媽媽的脖子和媽媽纏綿,過一會兒爬到爸爸懷里和爸爸纏綿,看起來十分憂郁又煩躁,沒再吃飯,不說話,也始終不肯下地和小朋友去玩??吹贸?,孩子內(nèi)心有強烈的委屈感和不安全感。
寄宿制造成情感疏離
兒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僅有血緣還不夠,必須要有相處時間的長度和頻次,孩子越小,對父母之愛的要求越多,對相處時間和頻次也就要求越多,這是兒童獲取安全感的必需。長期寄宿的孩子,潛意識中既害怕被父母拋棄,又對父母有怨恨,所以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委屈、拒絕、過度纏綿和不可理喻。
事實上,寄宿制造成的情感疏離,不僅僅發(fā)生在孩子心里,也發(fā)生在父母心里。缺少相處的長度和頻次,彼此間的情感聯(lián)結(jié)就會比較稀疏,愛的濃度和質(zhì)量就不會高。雖然這個孩子是你在世界上最愛的孩子,但并不意味著你們的溝通和了解是最好的。許多父母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孩子,不能很好地與孩子溝通,這與他們在孩子小時候和孩子相處機會少,建立的感情聯(lián)結(jié)比較稀疏有關(guān)。
有些家長說,我知道上寄宿制幼兒園對孩子不好,但工作實在忙,沒辦法,只能全托。忙是個事實,孩子幼小的時候,往往正是父母開始打拼的時候,但這不應該成為天天不見孩子的理由。年輕時,誰不忙呢?"想做一件事總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總有借口",再忙也要回家吧,哪怕每天只有半個小時和孩子相處,或者幾分鐘,它都是有意義的。只要父子間常聽到對方的聲音,母子間常聞到彼此的氣味,家中就會形成甜蜜的氣場,這種氣場包圍著孩子,讓他內(nèi)心安全而滋潤。
時間是最有彈性的東西,擠一擠就出來了??杉涌刹患拥陌啵瑘詻Q不加;新上映的大片,不看;朋友邀約吃飯,盡量少去;屋子很亂,讓它亂去吧;睡眠不足,真的很累,累就累點吧,反正年輕……天下沒有因為帶孩子累死的,何況大多數(shù)人有老人幫忙,有保姆幫忙。也就幾年的時間,孩子越大越好帶。這幾年的"損失",會在以后的日子中以某種方式加倍地補償回來。
全托的唯一好處是解脫父母
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說得非常好:孩子過早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會對其心靈造成一生難以彌補的創(chuàng)傷。這創(chuàng)傷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親人時所經(jīng)歷的哀痛。事實上,全托的唯一好處是解脫父母,不必承擔每天照顧孩子的辛勞。全托不是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滿足家長的需要,是把家長的利益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是一種極端自私的選擇。這些家長,他們沒有一個是真正蹲下身,從孩子的視角看這個問題。這段話對一些父母有嚴厲的批評,但我認為它說得非常中肯,是一劑苦口良藥,令人警醒。
雜七雜八的信息越來越多,如何讓自己活得智慧,如何在兒童教育問題上不迷糊,其實有時不需要學富五車,只要讓心態(tài)回歸自然,回歸常識就可以了。想想我們的爺爺、爸爸甚至我們自己是如何長大的,如何學會和人相處的,就知道上寄宿制幼兒園并不是培養(yǎng)孩子合作和自理能力的必須之地,充其量只是個借口而已。
寄宿制幼兒園非但不能讓孩子更好地學會和他人相處,學會自立,反而更削弱了孩子在這些方面的潛能。當一個孩子在親情體驗方面非常欠缺時,他只能出于緊張更多地索取愛,而不是學會施愛與他人;當他在幼兒園或?qū)W校統(tǒng)一管理下只知道服從時,他只能學會自我壓抑,失去個性,而不能學會合作與體諒。
我知道現(xiàn)在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年輕家長,他們自身有良好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工作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孩子交給老人帶,老人們又過度包辦或嬌縱,使孩子出現(xiàn)很多問題。這種情況下,有的家長會把孩子送幼兒園全托,以減少在教育觀念上和老人的沖突。
這種情況下當然是可以選擇全托的。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華山一條道,只能這樣走了。但說到底,這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只要有辦法不這樣選,就還是不選吧。當家庭生活中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時,不能以犧牲兒童利益為代價;而且,指望借助一個客觀外力來成全教育結(jié)果,是下下策。改變一個成年人,尤其是老人錯誤的做法,確實比多交點錢送孩子上全托難得多。
這只能是家長自己慢慢想辦法解決,努力協(xié)調(diào)和老人的關(guān)系,慢慢用科學教育思想去影響老人,或想別的辦法。不論想什么辦法,有一個基本原則,不把難題交給孩子去扛,他們實在太弱小了。
小學是否就可以寄宿?
不上寄宿制幼兒園,到了上小學是否就可以寄宿呢?
我認為孩子在讀大學前都不應該寄宿。當然,這種否定程度是隨年齡增長而遞減的。幼兒園和小學最不該寄宿,初中也不該,孩子到了高中階段,寄宿制對他的負面影響會小很多,要不要寄宿,需綜合各種條件來考慮,但仍然建議最好住在家里。
我女兒圓圓上初中時就讀的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當時選擇這所學校,一方面是客觀條件下的無奈,更主要的是我們自己作為家長對住宿存在的問題認識不清。把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拋到學校,一周才回一次家,現(xiàn)在想來真是后悔。它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盡管我女兒是個可以主動化解問題的孩子,可那三年是我在教育上感覺最力不從心、自己做得最糟糕且我女兒狀態(tài)最不佳的三年。
孩子成長中會發(fā)生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他天天能見到父母,那么他有什么問題,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時被父母察覺,能和父母溝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時的修復。不要指望孩子能把一個問題放一個星期,然后周末給你帶回來,對一些具體的事他們往往過后就忘了。事情雖然忘了,但由事情引起的思想問題卻會積攢起來,積攢得太多了,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圓圓初中三年的寄宿生活,至今仍給她留下一些負面的東西,這些負面的東西很隱蔽,很多家長可能意識不到,但我能看到,它影響很久,"排毒"需要很多年。每次聊起來那三年的生活,我都內(nèi)疚萬分。所幸她高中沒再寄宿,狀態(tài)一天比一天好,寄宿的負面影響才逐漸淡化。
所以,遇到有家長問我是否應該為了擇"重點校"而讓孩子去寄宿,我總是回答,哪怕上一個條件差些的學校,一定要讓孩子天天回家。為擇"重點校"而去寄宿,是非常不合算的一件事,表面上暫時能獲得一些東西,但從長遠看,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好的寄宿學校也不能代替母親。"
不過,這個觀點在當下還是不能為大多數(shù)家長接受,甚至有時也不能被孩子接受?,F(xiàn)在,成人世界的價值取向已深刻地影響了孩子,甚至改變了兒童的天性。我見過一個孩子,在小學階段因故和媽媽分開幾年,不在一個城市生活,到上初中時,本來有條件和媽媽一起生活,但為了上一所省級重點校,孩子再次選擇寄宿。當我看著小小的他和媽媽在一起時的纏綿,以及眼神中時時流露的憂郁和緊張時,對這孩子說,還是選擇一所在媽媽身邊的普通學校吧,能天天見到媽媽比上重點校重要。孩子很不滿意我這樣說,堅定地搖搖頭,不,上重點校重要!這真是令人無言。
消除"教育不公平"?
不僅是觀念,當下政策造成的"寄宿制"問題也非常嚴重。我國從2001年開始,為消除"教育不公平",投入巨資在農(nóng)村搞"撤點并校"工程,即把一些散落在各自然村或鄉(xiāng)鎮(zhèn)的中小學校,甚至幼兒園合并到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中。不知此項決策是如何出臺的,經(jīng)過了怎樣的論證。其做法上的簡單粗暴,和當年羅馬尼亞蓋教養(yǎng)院的做法有一拼。
結(jié)果是,十多年間,幾百萬農(nóng)村兒童早早開始過上寄宿制生活,鄉(xiāng)村學校數(shù)目銳減一半。雖然最初目的是讓農(nóng)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它并未像設(shè)想的那樣成功,除了家庭經(jīng)濟成本增加,鄉(xiāng)村自然文化被進一步破壞,最嚴重的是許多兒童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厭學、輟學情況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
一個孩子,他住在只有十幾戶人家的一個村子,學校沒有操場和電腦室,為了讓他能獲得"公平的教育",就把他簡陋的學校取締,把他和同學們轉(zhuǎn)移到很遠處的另一所小學上學,一周或一個月才見父母一次。新學校為孩子提供了操場、籃球架、電腦等種種可見的硬件,卻奪走了他享愛母愛和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這樣對"公平"的追求,是不是制造了更大的不公平?
從近年來一些鄉(xiāng)鎮(zhèn)讀者給我的來信看,這樣的合并到十年以后的今天并未完全結(jié)束,由于沒有學界正式的總結(jié),也沒有政府層面的表態(tài),很多地方仍然在進行"合并"之事。這種情況,我認為除了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懶惰,更重要原因是社會上下都沒有認識到孩子和母親相處的重要性,沒認識到寄宿制是個壞制。
孩子不是無知無覺、沒有感情的土豆,可以隨意集中,裝筐裝袋地歸類存放。保障兒童和父母在一起,應成為一項基本國策。一切涉及兒童利益的社會問題都應在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下去解決。
曾有人拿出著名的英國伊頓公學來證明寄宿制是好制。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第一,伊頓公學是一所男校,不招太小的孩子,一般學生年齡在13~18歲,已相對成熟;第二,學校的辦學思想比較先進,教師素質(zhì)比較高;第三,學校在錄取方面有較高的條件,進入這樣的學校學生本身素質(zhì)就比較好,并且學校也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正是這種種條件,才成全了它的美名。但它在英國也是不可復制的,正如一頂王冠,搜羅了全國的頂級珍珠寶石做成,不具有復制性。所以它只能當一個特例來看,沒有代表性。
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英國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反對讓孩子上寄宿制學校,他認為孩子長時間和父母分離會使家庭倫常和家庭幸福遭到最根本的破壞。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彌補寄宿制生活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他說,家庭教育是自然之神設(shè)置的,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養(yǎng)智慧的途徑。要培養(yǎng)一個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須有這樣的意識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親情是最好的營養(yǎng)品,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前面的論述似乎都是圍繞"教育功能"來說的。但是,生命中有許多事情本身不就是目的嗎?一個孩子真正屬于父母的時間只有十幾年,到孩子18歲,成人了,他不僅從心理上要自立,從空間上也要和父母分開了。如果不珍惜早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長度,其實就是錯過了生命中許多最美妙的時刻。
現(xiàn)在還有一種"小留學生現(xiàn)象",它是"寄宿制"的變種。家長把剛上初中、甚至剛上小學的孩子送出國去學習,孩子的監(jiān)護人由父母變成親戚或朋友。固然監(jiān)護人基本上都是值得信賴的人,會用心照顧孩子。但在未來,在孩子和父母共同的回憶中,到底缺失了多少東西呢?就孩子整個生命的成長來說,這樣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一只母雞不會把小雞托付給別的母雞照料,一頭母豬也不會把任何一頭小豬托付給別的母豬。動物都知道這一點,人卻經(jīng)常在這個問題上犯糊涂。作為現(xiàn)代人,在兒童養(yǎng)育問題上應該時時回歸自然,在任何一個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刻,想想自然告訴了我們什么,答案也許就出來了。
“終于有人站出來反對寄宿兒童了?!眱和稍儗<医邮軙r訊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上,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長堅決反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兒園,認為“寄宿”幼兒園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做醫(yī)生的劉女士堅決不把二女兒送去寄宿,“送去寄宿,你原以為可以省事,結(jié)果更麻煩。”劉女士的大女兒兩歲零六個月就被送去“全托”,一直到小學畢業(yè),而且上的是精心挑選的寄宿學?!,F(xiàn)在劉女士一談到“寄宿”就后悔不已?!昂芏嗳艘驗闆]有對比
,感覺不到寄宿的問題”。
劉女士說,“論先天條件,老大比小的要好得多。懷老二時我還喝了酒,而且又是高齡,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但老大寄宿后,她一個月、半個月就生一次病,身體全垮了?!眲⑴堪l(fā)現(xiàn)這個問題并不是個別情況,在老大班里,上寄宿的孩子普遍身體不好,而且個子矮?!跋啾榷?,老大小時候的獨立能力比妹妹強,智商也還行,但她就是只管自己那攤事,好像是個局外人。而且兩個孩子的性格大不一樣。我們都是同樣的教育,但小的非常靈動,也會疼人,家里什么事都喜歡參與,但老大就顯得木然多了,也缺乏和家里的互動,你關(guān)心不關(guān)心她好像都無所謂”。
孩子小的時候是非常需要身體接觸的,這對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都非常重要,但劉女士說,自己的大女兒根本不需要親密接觸。你想抱抱她,她甚至閃到一邊,還問“你干什么”。
有的父母對孩子上寄宿制幼兒園很滿意,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孩子很乖巧,學會了自立,平時上床睡覺都不用父母管。有的父母還到處夸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給媽媽端杯水,很懂事。
北京大學兒童心理博士易春麗尖銳地指出,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是幼兒園老師要求的,孩子好像是在完成任務(wù)。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動,不需要在睡覺前聽媽媽講故事,這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易春麗看來,過早將孩子送去“寄宿”是非常殘酷的,孩子年齡越小所受的傷害會越大。接受時訊記者采訪時,易春麗毫不客氣地將寄宿制幼兒園斥之為“高級的孤兒院”,她說,“在這里,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幼兒園的老師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因為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感受不一樣。父母兩人照看一個孩子與一個老師照看多個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樣。”
“從某種意義上說,用‘鏟除’這樣的詞對待‘寄宿幼兒園’也許都不過份?!壁w遠虹說,很多家長并沒有看到“寄宿”將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還自認為“寄宿”對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問到這些家長原因時,大都以“全托”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盡早適應集體生活為理由。殊不知,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給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所屬感就很淡漠,同時極易誤認為被父母拋棄。
趙遠虹說,孩子在嬰幼兒年階段(0歲至3歲)應以專人照顧為益,因為每個孩子身體發(fā)育的速度不盡相同。比如腸胃的發(fā)育,有的三餐飯過多,有的又太少,掌握對大小便的控制也不是依賴大人的意愿,而取決于孩子內(nèi)在的生理發(fā)育基因。有的父母只注意幼兒園的硬件設(shè)備的優(yōu)劣,全然不顧這種全天候幼兒園有可能給孩子造成的情感發(fā)育遺憾。這種遺憾一旦形成,首先表現(xiàn)在對家庭成員的冷漠,對社會理解的模式化和單一化。
你們會說我為何猜想五個月大的孩子會有八九個月呢?其實孩子看起來沒有那么大,但是因為他坐的是那種編織的推車,只能坐著,不能躺。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站,孩子要七個月才能坐起來,就算早也早不了一個月,所以我才想孩子雖然看起來小,可能只是長個比較晚吧。結(jié)果一問才知道孩子根本就是沒有到年齡就讓家人給強迫著坐進去了。孩子因為推車只有那么一點點地方,雖然不會摔跤,但是腰部卻是彎著的,整個人趴在車子的邊沿。
我問孩子的奶奶,怎么給孩子坐這樣的車子啊,這個奶奶回答,這個車子方便啊,又輕巧,而且孩子不能亂動,不怕他摔跤。原來是這樣啊。我告訴孩子的奶奶,這樣只是不可以的,雖然現(xiàn)在是方便了,可是孩子根本就坐不起來,強制性的讓他坐起來這樣非常容易傷到孩子的脊椎,到時候長大了就麻煩了。而且還是出門玩,一出來至少都是一兩個小時,孩子多受罪啊。孩子的奶奶很驚訝,說:還會這樣啊,我不知道呢,我就覺得方便才給孩子坐,我看很多人都給孩子坐這個車子呢。我說:那得等到孩子的年齡到了這個階段才可以啊,孩子根本就不會坐就讓他一直坐著得多累啊。等到孩子八九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坐了,現(xiàn)在這個階段應該讓孩子坐平躺的車子,如果孩子不愿意或者躺累了就抱一會讓孩子翻翻身,活動活動。如只是圖方便給孩子坐不適合他的車子到時候孩子的身體受不了,非常容易讓孩子身子受到傷害的。孩子奶奶聽了后說以后給孩子換個車子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別人給孩子買這個或者那個,或者是看到身邊很多人都在用某一樣東西,可能會想我也要要給自己家的孩子買,可是卻不去想這樣東西是不是適合我家的孩子呢?在這里呼吁一下大家,并不是每樣東西都適合自己的孩子,也不是給孩子越多的東西就越好,給孩子合適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誰都明白,表揚寶貝沒有什么錯,但是不恰當?shù)谋頁P也會弄巧成拙,讓寶貝受了表揚的傷。你的表揚傷害了寶貝嗎?
表揚也會弄巧成拙
一味指責而很少表揚的做法會產(chǎn)生一種副作用,即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更多地注意自己,會用各種辦法達到這個目的,但如果父母總是注意他的消極行為,他就會用消極方式引起你的注意;而你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他的優(yōu)點上,你將會看到他表現(xiàn)得更好,因為,正是這些優(yōu)點才能引起你的注意。
毫無疑問,表揚在寶貝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表揚得越多,其神奇的功效就可促使寶貝形成越多的好行為。但是,濫用表揚也很有可能給缺少安全感或總是被當作家庭的中心的孩子帶來問題。因此,藝術(shù)地表揚寶貝才會使父母表揚的初衷得以實現(xiàn),否則就可能弄巧成拙,給寶貝帶來不利的影響。
表揚寶貝的6個注意事項
1。有了好行為要立刻給予表揚
真正有效的表揚是在寶貝有了好行為的時候馬上進行表揚。比如可以這樣說:“你剛才幫媽媽擺了餐桌,我很高興你能這樣做。”寶貝只有經(jīng)常得到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實實在在的表揚,才能建立起自信、自豪的感覺,否則,對孩子說再多的“好孩子”也沒有用。因為,孩子好行為的形成更多地來自于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及時的表揚可以讓寶貝立刻意識到他究竟做對了什么事情,這種方式對小寶貝起的激勵作用尤其大。每當做了一件事情,得到媽媽的及時表揚,他們當時就會感覺情緒很好,急切地想再次得到表揚,愿意去學新東西。因此只要寶貝有好的表現(xiàn),就立即表揚他,不要拖延。
2。對寶貝的表揚越具體越好
表揚寶貝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表揚是為了加強寶貝的良好行為,但對于年幼的寶貝,必須特別強調(diào)他使你滿意的具體行為,不然,你的表揚會讓他很茫然,不知道你究竟要表揚的是他的哪種行為。表揚越具體,寶貝對哪些是好的行為就越清楚,以后自然也會遵循這些行為規(guī)則去做事情。例如,寶貝早晨起床后幫媽媽收拾好了床,然后開始梳頭發(fā),如果這時你只是說:“喲,你今天表現(xiàn)不錯?!边@時候,寶貝就無法弄清你說的“表現(xiàn)不錯”究竟是指她幫你收拾床,還是她自己梳頭發(fā)。因此媽媽的表揚應該把具體事情羅列出來:“你今天早上幫媽媽把床收拾得這么整齊,我真高興,謝謝。”
也有的時候,父母可能一臉茫然不知道寶貝究竟有什么值得表揚的地方,這時,你不妨準備一個日記本,及時把寶貝每一點好的表現(xiàn)都記錄下來。當你用心去觀察,很快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個本子居然記滿了寶貝的優(yōu)點,而且它還幫助父母學會了如何表揚寶貝。
父母還可把記錄了寶貝好行為的本子放在床頭,每天睡覺前和寶貝一起看并講給他聽,這給你與孩子談話提供了好素材,讓你和孩子都感到非常愉快。
3。表揚寶貝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即使寶貝的進步很微小,父母也要及時對他每一點微小的進步提出表揚。例如,寶貝總是亂扔玩具,你對他說:“從現(xiàn)在開始,玩過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比绻麑氊愔皇前岩患婢呤帐昂?,還有三件玩具扔在地上,有的媽媽就會批評寶貝:“你還有三件玩具沒有收好呢?!眿寢尩脑挄寣氊愑幸环N挫敗感:“我都收拾玩具了,為什么還批評我?”這時候,媽媽可以不理會地上的其他三個玩具,及時表揚他:“你能把卡車撿起來放在玩具盒里,做得真好。我?guī)湍惆哑渌婢咭彩帐捌饋??!碑斎?,下一次媽媽的要求要提高了,必須要他拾起兩件玩具時才表揚他,這樣,寶貝就會明白獲得表揚的規(guī)則,以后收拾的件數(shù)就會逐漸增多。
再比如,假如寶貝總是要你對他的要求立即給予注意,從不讓你安安靜靜地打完一個電話,那么,在你第一次打電話時,他等待了你半分鐘,這時你要中斷片刻通話,對寶貝的禮貌表示感謝。下一次他又這樣做時,你要讓他稍微再多等一會兒,事后表揚他,這樣寶貝就逐漸學會大人講話時要等待的做法了。
開始時,你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這樣你和寶貝都會感覺達到制定的目標很輕松。當寶貝的好行為逐漸鞏固后,就不必再經(jīng)常表揚他了,因為,偶爾的表揚足以讓寶貝保持他的好行為。例如,寶貝有五次或十次做得不錯,只表揚他一次。你們很快就會覺得這樣做很自然,但絕不能完全停止表揚。
4。表揚方式要恰當
*不同年齡采取不同的表揚方式
很小的寶貝最喜歡的表揚是父母的摟抱、親吻或撫慰,還有父母對他們說的一些親切的話語,而有些大孩子往往在公眾場合下不喜歡這些舉動,他們更希望別人把他當成大人看待。所以,這些渴望長大的孩子更喜歡父母能用別的方式表揚他,如父母在表揚簿上給他記分,或使用一個只有你們雙方才知道的特定手勢和動作:對孩子眨眨眼睛、豎起大拇指,這樣就可以使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表現(xiàn),等到只有你們單獨在一起時再表揚他做得有多好。
*幽默的暗示更能激勵寶貝
同直接了當?shù)谋頁P相比,大孩子往往更喜歡幽默的暗示,比如,他們把自己房間收拾得很好,如果這時媽媽對他說“什么樣的清掃隊路過這里了?這么整潔!”就要比說“你的床鋪收拾得真整齊,房間也整理得很漂亮”這種表揚話收到的效果更好。
*根據(jù)寶貝的反應調(diào)整自己的表揚方式
如果寶貝表面上對你的表揚不當回事,但他后來實際上還是按你期望的去做了,你就可以知道你采用的表揚方式是恰當?shù)摹?/p>
*太雷同的表揚會讓寶貝產(chǎn)生厭倦感
要知道好話說得太多也不好,會令人生厭,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對寶貝講同樣的表揚話,表揚將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作用。因此,你的表揚方式要有新意。如你可以裝作不知道寶貝能聽到你和朋友們的談話,故意盡情地在朋友面前夸獎他,這樣,就會使寶貝覺得獲得這種表揚很不尋常。
*適度的獎勵是好行為的催化劑
在表揚之外還可以加上獎勵。告訴孩子你喜歡他的哪些行為,然后送給他一件小禮物。但是,你要注意選擇一個特殊的場合給孩子禮物,這樣可以出乎他的意料,著實讓他驚喜一番。
*表揚日記可以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表揚不見得要用語言來表達,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作為父母表達贊賞之情的橋梁,效果也不錯。比如,“表揚日記”就是你和寶貝之間非常好的交流方式之一。每當記下寶貝的一個好表現(xiàn)時,就在表揚日記上貼一朵小紅花。并拿給他看,同時說一些鼓勵的話。例如:“我很高興你能把自己的玩具給多多玩。”以后,你可以用貼滿小紅花的記分卡來鼓勵寶貝。這些小紅花可以成為寶貝十分珍惜的無聲地表揚。
5。表揚寶貝的時候要充滿了愛意
如果寶貝認識到只有他表現(xiàn)得好才能得到你對他的注意,他們就會盡量表現(xiàn)得更好一些,以得到你的表揚。有些父母因此而擔心,聽多了表揚,寶貝會不會變得只在聽到好話時才去好好做?那么,父母可以這樣去做,即在幫助寶貝形成一種好習慣時,最初要不斷表揚他,隨之逐漸減少表揚次數(shù),待寶貝形成好習慣后,偶爾表揚一兩次就可以了。
雖然對寶貝的表揚減少了,但你仍然有必要讓寶貝知道他對你非常重要,即使你有時沒有對他進行表揚,你也非常地愛他。平時你要注意多擁抱他,關(guān)心他,稱贊他,認真聽他說話,這樣寶貝就不會只為“贏得”你的愛和表揚而去表現(xiàn)自己了。
6。要將贊賞當成一門藝術(shù)來實施
贊賞他人是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多贊賞別人,會使我們彼此之間的生活更快樂。對待寶貝也不例外,具體地稱贊他們表現(xiàn)良好的行為,他也會從中獲得一些成就感。因此,父母要多花時間注意寶貝的好行為,在恰當?shù)臅r機給予恰當?shù)幕貞?。因為成人對寶貝外在?尤其精神的)支持多,他就會有做得更好的動機。至于物質(zhì)的鼓勵,倒是其次的了。贊賞寶貝要注意以下事項——
*避免過度獎賞,尤其是不要用太多的物質(zhì)獎勵
比如,3歲的孩子想洗自己的小襪子。對他來說,這就像游戲一樣,是件好玩的事情。正確的態(tài)度是肯定孩子:“你真是一個能干的寶貝,都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讓爸爸媽媽高興。再說,洗襪子也很有趣。”這樣說就足夠了,如果非要為此再給孩子一些物質(zhì)獎勵,反而會削弱孩子從做事本身當中獲得的快樂,并可能讓他養(yǎng)成做了什么事情就需要獎勵的習慣。
*并不是給予的獎賞越大,越能增強寶貝做好事的動機
心理學家認為,出于自身想做的愿望和在做的過程中感受到某種樂趣,寶貝會更多地發(fā)展他的好行為,此時如果再附加外在的物質(zhì)刺激,反而會影響其內(nèi)在的動機。比如,媽媽為鼓勵寶貝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總是以獎勵寶貝玩具的方式來激勵他。結(jié)果,寶貝在父母這種獎勵方式的刺激下,他讀書的目的就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功利,而閱讀本身的樂趣則在這樣功利的目的驅(qū)使下被大大地減少了。
*獎勵應該成為寶貝的意外驚喜
如果先讓寶貝預期每次做什么事就有什么結(jié)果,會讓他失去做這件事情的內(nèi)在動機。而且,今后容易養(yǎng)成做事就講條件的習慣。
今天的“愛心圖書市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于皓在接踵而至的人群里尋找著自己要買的東西。不一會兒,他走到了擺著一本內(nèi)容為熊大熊二的賣書攤位前,再也挪不動腳步了。
那本書很舊,皺巴巴的。于皓看看我,我看出他很想買這本書。
“皓皓,這本書有點皺了,你再去看看其他的地方有沒有更好的吧!”我好心地提出建議。
于皓想了一會兒,還是依依不舍地走向其它的攤位去了??墒寝D(zhuǎn)了一圈,于皓雖然買了一本書,但還是惦記著剛開始看到的那本書,始終留著一塊錢。最后還是決定過去買下來。
可是當我們走過去的時候,正好看見一個小朋友剛買下那本書,高高興興地走了。從于皓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點失落?!皭坌膱D書市場”活動結(jié)束后,我們回到教室,看到有的寶貝買到了熊大熊二的書,于皓就在那個小朋友身邊轉(zhuǎn)過來轉(zhuǎn)過去,眼睛死死地盯著那本書。此時我的心里五味雜全。如果不是我的過多考慮,過多幫助,過多干涉,結(jié)果或許很美好。
鎮(zhèn)碩寶貝在買書的時候一直在攤位間轉(zhuǎn)過來轉(zhuǎn)過去,始終沒有下手,直到最后圖書賣光啦,還是沒有買到書,看到書都賣完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喊著“我還沒有買到書!”我跟他講“那你回教室以后看看有沒有小朋友買的書想轉(zhuǎn)讓的,如果有你就把它買下來好了?!辨?zhèn)碩這才從地上爬了起來??墒腔氐浇淌液鬀]有一個寶貝愿意把書轉(zhuǎn)賣給他。
我剛想去幫鎮(zhèn)碩跟其他寶貝求求情的時候,王媽媽攔住了我,說:“都是自己買到的書,哪有愿意讓給他的呀,沒買到就沒買到吧,也能讓他在以后類似的活動中得到更好的鍛煉?!蔽蚁肓讼胗X得很有道理,便沒有繼續(xù)去幫鎮(zhèn)碩找人轉(zhuǎn)讓圖書。
本來能夠心滿意足地買到喜歡的圖書的,卻被我以成人的挑剔眼光阻攔了;它告訴我,這份操心過了頭。通過這次的“愛心圖書市場”活動,我明白了,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闖蕩,獨立去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愛孩子就應該適當?shù)胤攀帧S行┖⒆幽軌蜃鞒龅臎Q定,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去做,我們要做的是給予適當?shù)膸椭凸膭?,幫助孩子學會獨立選擇,而不是勉強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
相信《育兒知識:無意間你可能傷害了孩子!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來到幼兒園已經(jīng)有一個月的時間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園長安排我在小五班帶班,剛開始我不叫不上孩子的名字,學號也對不上,總是把自己弄的手忙腳亂,也把孩子弄的好無辜,經(jīng)常聽到孩子說:“老師我不是XXX,...
來到幼兒園已經(jīng)有一個月的時間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園長安排我在小五班帶班,剛開始我不叫不上孩子的名字,學號也對不上,總是把自己弄的手忙腳亂,也把孩子弄的好無辜,經(jīng)常聽到孩子說:“老師我不是XXX,...
有文化的人才真的可怕,因為他們在吊打你時,你都感覺不到疼痛。 01 近期,網(wǎng)絡(luò)上有個段子很火: 這兩天國慶放假,我送室友坐高鐵。 臨上車前,我淡淡地說:“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室...
專家提醒2歲孩子的爸媽:應當做好應對尷尬時刻的心理準備。為神馬呢?因為這時候的孩子開始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開始展示自己的體能發(fā)展——但是,卻還意識不到有些事情或有些話并不適宜在公共場所做或說。這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