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商,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談家庭教育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家庭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主要環(huán)境,家長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主要的語言模仿對象。作為家長,我注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重視自身言語的示范作用,提高與孩子言語交流的質量,做到以下幾點:
1、教給孩子規(guī)范的語言。孩子學習語言,最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現象。只有通過正確的、足夠的語言訓練,才能較早、較好、較快地掌握口語。我常和孩子用普通話交流,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老師上課都用普通話,而且標準的普通話在意思表達上更準確清楚,也更容易被孩子模仿。平時我和孩子用普通話交流的時候,當發(fā)現她說得不夠正確,比如她說:“這里很悶,te不過氣來?!边@是普通話里夾著方言,我就會及時糾正她,說應該是“喘不過氣”來。當孩子在發(fā)音方面存在缺陷時,我會一遍遍糾正她,教會她正確的讀音。如今,我們驚喜地發(fā)現諾諾的普通話越來越標準了,連平翹舌音也能分清楚。
2、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有意識的讓她的語言變得豐富起來。當然平時交流不可能時時注意,但有時我會提一些問題,比如給他講故事或者看她在畫畫時,我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回答,回答問題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她的思維和語言都得到一定的訓練。當然開始問問題不要太多、太難,要循序漸進,否則她回答不上來會產生抵觸情緒。在她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指導她盡量說得具體完整。比如假期結束了,我和她玩扮演老師和小朋友的游戲,我當老師,我說,小朋友,你們假期里都在干什么呀?沈一諾就舉手回答:在公園里玩。我說:回答老師的問題,說話要完整。她就改成了: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到公園去玩。我又說:那你能不能說說公園里有些什么,你玩得怎么樣呢?經過我的一步步提示,她能這樣說了: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到公園去玩,公園里人很多很多,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玩得很開心。常用這種方法會讓孩子的語言變得具體完整起來。3、讓孩子接觸一些優(yōu)美的語言,優(yōu)美的語言可以讓孩子模仿,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開始,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就給女兒買了一些國學經典和詩詞讀本,有空就讀給她聽,讓她受一些熏陶。還買了一些好的繪本,無論畫面還是語言都是優(yōu)美的。當孩子很認真的問我問題時,我也讓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比如她問我:媽媽,樹葉為什么都掉了?我說:秋天到了,樹葉寶寶長大了,她就要離開大樹媽媽,去遠方旅行呢。孩子驚奇地睜大了眼睛,她接著說:樹葉寶寶會對媽媽說:“媽媽,再見,我要去遠方旅行啦!”她能模仿著我的語言講下去了。
4、鼓勵她與別人交往
,消除畏懼感,出去當別人問她話時,我不會替她回答,而讓她自己說,去買東西,讓她去付錢,讓她去跟服務員交流?,F在,諾諾她不畏懼主動與人說話,她和初次見面的人也能大大方方地交流,講話的機會多了許多,語言能力也在提高。
語言是智力發(fā)展的基礎,是接受知識的工具。培養(yǎng)語言能力要循序漸進,也不在一朝一夕。在此過程中,我會多給她鼓勵、稱贊,增加她的自信心,使孩子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奔议L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個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應引導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從小養(yǎng)成學會自理、自立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孩子訓練孩子為別人盡責、為他人服務的基本責任感。例如:幫助家里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集體中做事要為別人著想。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能力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而這正是培養(yǎng)孩子耐挫能力的基礎。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家長應教育孩子克服依賴思想,鼓勵孩子獨立面對困難、挫折。只有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帶來的痛苦體驗時
,才會激發(fā)他們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若這個過程經常得到強化,孩子就會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動變主動,從而戰(zhàn)勝困難。
實施耐挫教育的方式和途徑
(一)以身示范,做好孩子的榜樣。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的“教育即生活”。父母必須把教育與孩子眼前的生活融合為“從做中學”。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也曾說過:“不要認為只有你同兒童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著兒童。”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長的身教勝于言教。有的家長怕孩子有什么三長兩短,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家長的焦慮情緒和消極的言行不知不覺的影響著孩子,久而久之弄的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點小毛病也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覺得很委屈,這些都是家長消極暗示的結果。要使孩子對挫折有更強的承受力,家長首先自己要冷靜、客觀、積極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使遇到了大的困難,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情緒,更不能夸大事實或失去理智。用信心和勇氣感染他們,讓他們注意到自己是以輕松、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失敗的,鼓勵孩子大膽、勇敢地面對失敗。家長冷靜、不怕困難的態(tài)度和寬慰的語言會給孩子很好的積極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坦然地對待挫折,從而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個性和健康的身心。
(二)提供平臺,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現代社會中,家長往往喜歡在事情還沒有開始就把答案告訴孩子,使孩子喪失了親自嘗試酸甜苦辣過程的機會。做家長的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在挫折教育面前,家長必須放手讓孩子適當的受點委屈,受點挫折。讓孩子在挫折中奮起,遠比家長自己“出手”代替孩子實踐失敗、奪走孩子嘗試失敗的權利更理智、更有遠見。我們要讓孩子不要做“籠中小鳥”,而要學做翱翔藍天的雄鷹;不要做“溫室的花朵”,而要學做野外的松柏。為此,做家長的讓孩子品嘗一點家庭生活的憂愁,在孩子面前談論一些令父母憂愁的事:柴米油鹽的艱難,事業(yè)上的煩惱等等。讓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時讓孩子認識到學習上的挫折也是可以戰(zhàn)勝的。把學習中的挫折看成是一個個堡壘,攻破它們,品嘗勝利的快樂。
(三)堅強意志品質,多給孩子一點肯定性的評價。
意志品質是否堅強和一個人的耐挫折能力有密切聯系。孩子的意志品質處于較薄弱的時期,容易受到暗示,缺乏目的性,堅持性也較差,尤其是對有一定困難的事情,更容易半途而廢;遇到失敗或挫折時,容易產生消極、不良的情緒性行為。針對這些特點,家長可通過培養(yǎng)他們初步的自控能力,訓練他們有勇氣面對困難。對此,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經歷多次磨難、失敗,而失敗是成功的基礎。其次
大家好,我是謝璇的媽媽,今天非常高興幼兒園安排這次家長和老師的互動,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孩子已經上中班,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小孩子的進步真的很大,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嘴里含著蜜糖長大的,個個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特別是爺爺奶奶的愛,可以說是溺愛,應該的不應該全都依著孩子,這樣就容易使得小孩子過分依賴大人,成了家里的強人,無法適應集體生活,記得我們家謝璇剛上幼兒園那會哭了大約有半個學期,眼淚檫得眼皮都檫破了,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說明天不要去上學,第二天一睜開眼睛又是哭說不去上學,在學校門口她還拉著她奶奶的衣角,不肯放,看著別的小朋友都很棒,沒有哭,我覺得可能是她膽子太小了,后來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帶她去肯德那里和別的小朋友一起跟樂樂姐姐學跳舞,還有個人才藝表演。這樣一來她的膽子也大了一點,表演欲也強多了,當然這中間也有學校老師的引導與關心。現在有時會故意問她,我們不要去上學了,她都不答應了。
陪女兒走過了四年多的點點滴滴,體會更是不少。從出生到呀呀學語到會走路到現在上幼兒園,除了上班時間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會抽空陪伴著女兒,像她的小朋友一樣一起游戲,所以她總是說媽媽像他的好朋友。這也是她現在這么粘我的原因。我總覺得孩子從小一點一滴的成長家長的陪伴是不容錯過的,這種陪伴她成長的關愛能給孩子帶來自信、積極、快樂,讓她學會如何去愛身邊的人。一旦錯過了,是再也找不回來的。等小孩子稍大點,你想陪她她還不一定肯讓你陪。
我覺得人生首先應學會做人,而后再去學習知識,孩子的天性都是貪玩好動的,而童年應該是快樂的,所以在這幾年里,我沒有刻意給她安排很多學習壓力,只是她感興趣的方面讓她發(fā)展一下。也許正是因為我沒有強加她學習的原因,她倒顯得比較積極,比如從小到大每天晚上她都會拿出故事書讓我給她講故事,一遍又一遍總是不厭其煩地聽,到直我講得喉嚨痛了不想講了,她才勉強答應。還有這個學期開學時自已討著要我給她報學校組織的興趣班。我都讓她自已選的。
家長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帶孩子去外面走走,讓她去親近自然,周末我都帶她去公園玩,讓她更好的親近自然,以前小孩子經常亂扔垃圾,每次我都會讓她撿起來扔進垃圾筒,并對她說亂扔垃圾的壞處,地球爺爺會哭的,幾次下來,她都不亂扔垃圾了。以前去超市,我女兒看到喜歡的玩具要我給她買,有時我會對她說這個超市里要貴,媽媽給你網上買,過了幾天我女兒問我網上買的何時能拿到,結果我告訴她,我沒給她買,幾次下來,她都不相信我了,不要網上買了,要在超市買,從這件小事看來,對孩子不要亂許愿,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
孩子沒上幼兒園之前我也像其他的一此家長一樣讓她學漢字,每天都重復給她認,小孩子的記憶能力真的很好,一個月都沒到就認識了近一百來個字,以致忽略了其他更重要學習的一些東西,該會的上了小學自然都會了,其實這時的孩子應該學習自已穿脫衣服,自已吃飯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能適應集體生活。上了幼兒園之后,學校老師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yǎng),現在她能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在這里也非常感謝老師對孩子的引導和培育。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總的來說,教育孩子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還要積極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為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
淺談幼兒家庭教育心得
轉眼間,兒子三歲了,到了上幼兒園了的年齡,當寶貝第一次踏入幼兒園的校門,第一次開始他學習生涯的時候,我和很多家長的心情是一樣的,孩子會適應學校的生活嗎?他在學校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嗎?許多疑問和不安沖擊著我,經過3個多月幼兒園生活,兒子在許多方面進步很大,我倍感欣慰!目睹了孩子成長、進步的點滴,我從中領悟了一些粗淺的育兒經驗,非常有幸與老師和家長們分享一下。
一、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情,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很忙,一個班級30個孩子,除了照顧30個孩子的日常生活,還得忙于教學工作,記錄孩子們的點點滴滴,平均在每個孩子的身上時間很少。如果把一個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給老師,是不太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家是社會的最小的基本單位,孩子是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核心,孩子的未來就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談及孩子的教育,主要來自于家庭的的生活圈子,孩子通過家庭的這個圈子經歷成長,逐漸認識更大的圈子。而幼兒園就是孩子大的生活圈中的一個。家對于孩子來說是溫暖的搖籃,幼兒園是孩子理想人生的第一個起點。
二、和諧、詳和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家是一面鏡子,家中成員的身上的習慣更是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習慣,如何讓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一個家庭的和睦,家長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想讓孩子學會關心,首先家庭成員要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家庭環(huán)境的優(yōu)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三、盲目的溺愛孩子=害了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每個家庭物質方面非常豐富,孩子更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盲目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能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不少家長只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fā),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fā)展中存在著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不和諧性、不同步性。如果任由這一情況發(fā)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fā)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后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淺的心得,在幼兒教育上,我們都經歷了無知到有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方面,每個家庭的教育方法是不一樣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長大有所成就。我相信,只要做父母平時能夠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配合學校老師的教育,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他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精彩。
意大利教育專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孩子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通過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tài)。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yǎng)良好性格的重要內容,使寶寶從小能適當地自我估計,具有自信心,有為實現某種愿望而具備的堅韌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首創(chuàng)精神?!敖淌菫榱瞬唤獭保~圣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
然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對孩子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把孩子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其結果助長了幼兒的依賴性、束縛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因此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那么在家庭生活中該從哪幾方面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呢?
一、創(chuàng)造鍛煉機會,增加自信心,培養(yǎng)寶寶的自理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怕累著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煩,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訓練的,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其實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
從兒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不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就等于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fā)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在家里,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致的示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寶寶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如學習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臉、穿衣服、整理床鋪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寶寶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機會,無形中鍛煉了寶寶獨立生活的能力。
不過,父母千萬別疏忽了,當寶寶完成一項工作后,父母要給予適當的肯定和贊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他們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遵循成長規(guī)律,適應社會需求,培養(yǎng)寶寶的勞動能力。
我們培養(yǎng)的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不應光有淵博的知識,更應熱愛勞動,具有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幼兒期對寶寶進行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正是為他們對未來的勞動奠定心理基礎和物質基礎。
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寶寶肌肉的發(fā)育和完善,動作的協調發(fā)展,而且手部肌肉活動越多、越豐富,就越能開發(fā)幼兒大腦的潛能,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寶寶在“我自己做”的過程中,能不斷增強自信心,提高獨立思考、獨立做事或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于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三、尊重好奇心,激發(fā)探索欲,培養(yǎng)寶寶獨立思考的能力。
眾所周知,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著一個不良的性格特征即懶惰。再加上很多父母過分的包辦代替,長此以往,寶寶就懶于動手動腦,不愿獨立思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教育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只有這樣,寶寶在獨立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能力才會不斷發(fā)展。
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提的問題過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四、創(chuàng)造機會,感受挫折,培養(yǎng)寶寶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想問題不夠周全,應該聽大人的話。實際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認識,應該多給他們機會自己拿主意。
我們的傳統教育常常是注意培養(yǎng)孩子順從聽話,卻總是忽略去傾聽孩子的需要,生活瑣事總是由父母一手包辦,這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遇到任何小事都會打退堂鼓或把任務轉給大人,從而阻礙了獨立性的培養(yǎng)。
一個人的成長不可避免的有成功,有失敗。身為父母,要多給孩子機會,培養(yǎng)寶寶自己選擇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嘗試的過程中碰釘子,感受失敗,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
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是持之以恒的過程。父母的使命是為孩子塑造一個安全而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成長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中,不僅僅有濃濃的親情,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勵,這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愛的真諦。
父母手則
1.父母要給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從中學習行為的規(guī)則。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父母可以讓孩子去體會錯誤的自然后果,而后讓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之后,就能夠學到行為的規(guī)則。
2.父母對孩子要給予示范和鼓勵,幫助孩子克服畏懼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當孩子第一次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或新的挑戰(zhàn)時,總會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這是很正常的。這時,父母要及時給予適當的示范,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3.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學會做出決定的方法。獨立的行為其實只是獨立意識的外在表現。就獨立性而言,獨立的思考和分析才是獨立能力的根本。在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都喜歡替代孩子做決定,例如,今天寶寶要穿什么樣的衣服,父母已經準備好了,孩子基本上不用動腦想問題。其實,我們只要稍微轉變一下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
創(chuàng)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一種能力。一個孩子將來有多大成就,關鍵在于他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江澤min總書記說過:“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關之士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正越來越重視,這是十分可喜的。其實,作為家長,也應該重視對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接觸的生活面最廣。那么,家長應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具體可從這樣幾方面著手。
一、營造寬松愉快的家庭氛圍
校有校風,班有班民,家應該有家風。有利于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家庭氛圍必須是寬松愉悅和諧的。不管家庭成員是多少
,也不管地位及年齡差距有多大,孩子與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應該是自由自在的,而不應該是壓抑的、緊張的,甚至是恐怖的。就目前而言,孩子與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恰當的表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老子說了算,一切都聽家長的,孩子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包括孩子對自己的事的決策權;另一種是孩子說了算,孩子是太陽,是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是圍著孩子轉,孩子怎么說家長就怎么辦。這兩種家風都不利于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寬松愉悅、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辦法,誰的主意好就聽誰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積極開動腦筋,從而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經常帶領孩子接觸新鮮事物
知識是一切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對外面的世界一點兒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很高,也是不會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和生活環(huán)境,經常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孩子接觸新鮮事物。是農村的,可帶孩子去城市,讓他們認識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設施;住在城市的,可帶孩子去農村走走,讓他們認識認識農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賞田園風光,了解花鳥草蟲的生存特性等。認識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寬廣,就越有可能觸發(fā)新的靈感,產生新的想法,那種只想把孩子關在家里,只想讓孩子寫字、畫畫、背詩的方法,只會把孩子培養(yǎng)成書呆子,絕不可能培養(yǎng)成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
三、鼓勵孩子大膽進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會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聰明的孩子。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進行探索性玩耍,積極鼓勵,就是要創(chuàng)造條件,必要時,也可能一道參與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勵孩子玩出新的花樣,嘗試各種各樣,不同的玩法。在對孩子的玩耍方面,要糾正三種不正確的做法:一是為了安全,不讓孩子玩,安全當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杞人憂天或因噎廢食,而且安全也有個程度問題。二是怕孩子弄臟衣服而不讓孩子玩,有些家長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全身名牌,生怕因玩耍而弄臟衣服,衛(wèi)生確實需要講究,但不能影響必要的玩耍。三是怕損壞物品和玩具,有些家長雖然給孩子買來了各種玩具,但不讓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長不準孩子摸或擺弄物品,動輒以“要弄壞的”相威嚇,教育孩子愛護東西是對的,但不能要求過嚴??傊?,孩子不能不玩,因為不但可以增加智慧,還可以直接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四、正確對待孩子各種各樣的提問
提問是一種思考和鉆研,是具有探索意識的表現。孩子從會說話起,就開始會提問。由于年幼,所提的問題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無法回答,但不管問得怎樣,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作為家長,都應該心平氣和地、認真地對待。在這個問題上,要避免出現以下三種錯誤態(tài)度:一是強行壓制提問。如“你怎么問題那么多?”“你沒看到,我正忙著?”“你怎么會問出這樣的怪問題?”等
喜歡《淺談家庭教育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庭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奔议L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個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
-->導讀:家庭是幼兒生命的搖籃,是孩子們最溫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樂的港灣,家庭成員的講話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語言是人類交往的工具,三歲是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那么如何...
淺談幼兒家庭教育心得 轉眼間,兒子三歲了,到了上幼兒園了的年齡,當寶貝第一次踏入幼兒園的校門,第一次開始他學習生涯的時候,我和很多家長的心情是一樣的,孩子會適應學校的生活嗎?他在學校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
意大利教育專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孩子的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通過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tài)。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是培養(yǎng)良好性格...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