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開學需要做哪些調(diào)整。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普遍現(xiàn)象|家長半引導(dǎo)、半強迫
“小孩子不可以這么沒有禮貌,趕快說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dǎo)、半強迫地要他們手中或懷里的幼兒跟熟人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靦腆的輕聲說:“阿姨好?!眰€性較為內(nèi)向、敏感的,就抿著嘴、邊往后縮邊打量似的看著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么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每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每個人曾經(jīng)是小孩,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大人們“高高在上”,而自己是這么矮小之下,被揪出來。
剖析|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揪出來批判,那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幼兒)就能承受呢?為什么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不到大人一半的幼兒呢?或許其中重要關(guān)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小小的身軀里,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罷了。也或許我們這樣的自信,相信小小孩就是要以較嚴厲的話語來教導(dǎo),正應(yīng)了那句俗話“棒下出孝子”!
在眾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接把孩子貼上“沒禮貌、太吵、不聽話……”的標簽,“警惕孩子”的目的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愧有用嗎?
受傷的心|以羞愧為手段來教養(yǎng)幼兒,會有什么問題呢?
一、言語暴力帶來傷害
在以羞愧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現(xiàn)象,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yǎng)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真是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丟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
二、忽略孩子與生俱來的“安檢雷達”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后,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xiàn)象。
三、罪惡感的產(chǎn)生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里,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里有什么?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yīng)?這種種試探的結(jié)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xùn)|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愿和秩序相悖。于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如何做|從被尊重中學會有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以正向、有尊嚴的、又有意愿的學會和人打招呼?首先我們必須帶領(lǐng)孩子認識的是:什么是禮貌?“禮貌”不是只有外在形式的執(zhí)行,重點其實是在感受的交流。所以我們要以“感受性”為中心,來引導(dǎo)幼兒學習禮貌。比如說,以感受,來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不好意思、害怕);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是一種關(guān)心,別人會多么開心,而自己也會因為這友善的交流,感到溫情。
以友善的感受交流為基礎(chǔ)的認知,會自然的帶領(lǐng)幼兒學會尊重他人。所以說,最重要的關(guān)鍵,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范和引導(dǎo)。
實例|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位媽媽手里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里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后,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蓖醢⒁淘陔x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王阿姨又斷斷續(xù)續(xù)地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后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眿寢屨f:“跟王阿姨說再見,今天很高興遇見王阿姨。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后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這個成功的打招呼例子里,仔細去分析,你會發(fā)現(xiàn)那一來一往間都以感受的交流為中心,所以充滿了友善和尊重。
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因為她了解孩子會害羞;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guān)心孩子喜歡的東西,因為她明白自己得先伸出友誼的手;她不強迫孩子馬上響應(yīng),耐心等待孩子的響應(yīng),因為她尊重孩子必先觀察她的需要。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跟智慧: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范如何與人問候;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導(dǎo)她如何做,并詢問孩子的意愿。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早教模式強調(diào)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當父母面對的是一個有獨立意志的大孩子時,這種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對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0歲嬰兒,很多父母會有疑問:這只是一個需要我們照顧才能生存的孩子,難道還需要尊重嗎?
其實,答案需要你去選擇。
面對剛出世的嬰兒,是把他看成被動地吃飽喝足就夠了的接受者,還是看成同成人一樣,希望主動運用自己的能力控制與支配環(huán)境,需要精神交流與智慧發(fā)展的獨立的人?很顯然,如果你選擇了前者,你處于賜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選擇了后者,一定會從孩子一出世就開始尊重他。
有人會認為,不管怎樣看待他,對嬰兒還不是一樣地滿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撫養(yǎng)嗎?其實大不一樣。理念上的區(qū)別決定了我們完全不同的0歲教養(yǎng)方案,也決定了孩子未來是成為一個時刻感覺自己能夠控制外界環(huán)境的自信的人,還是處處受到環(huán)境壓制的被動接受者。
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從出世,就是一個對外部世界充滿學習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斷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盡辦法去了解身邊的世界,并學習控制環(huán)境,達到滿足自己需要的目標。如,他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饑餓、不舒服和與人交往的愿望;也會用伸手、蹬腳和各種動作去逐漸發(fā)展自己對外界的作用力。瞧,他與我們成人一樣,都是在日復(fù)一日地設(shè)法發(fā)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適應(yīng)環(huán)境,滿足生存需要。
但嬰兒又與成人不同,他需要強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從嬰兒成長的初始,就隨時滿足他這種主動發(fā)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兒初期,雖然他還沒掌握語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機會,盡可能多地給他充滿關(guān)愛的話,以滿足他對這個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語言發(fā)展的需要;在他能夠伸手抓握時,給他設(shè)立一些游戲,像一抓繩就能有玩具飛到眼前或有變化出現(xiàn),這樣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對外界的作用,增加他發(fā)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興趣等。假如我們這樣尊重嬰兒的發(fā)展需要,一點一滴地滿足著嬰兒的發(fā)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勵,每一種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他就會從一開始認識世界,就建立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種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們僅把0歲的嬰兒看成是吃飽喝足就夠了的被動接受者,無視他們的發(fā)展需求,在他不會說時就不提供充滿愛意的語言,對他各種能力的萌芽也只當作無意義的動作予以忽視,那么,孩子的探索熱情總是受到壓制,能力發(fā)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勵,他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就會消退,孩子會感覺這個世界不支持他,他是無助的。與處處受到鼓勵的嬰兒相比,這種在無助感中成長的孩子,會大大降低對外界與對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長大后,無論怎樣重建自信,根基總是搖擺的。
早期教育大師蒙特梭利告誡我們:兒童的成長沒有一樣是由母親來完成的,它屬于兒童自己的成就?!獘雰旱恼Z言不是來自與母親,而來自于嬰兒自覺的學習。承認兒童這種不同尋常的能力,父母要說服自己從兒童成長過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來,甘當這一成長過程的配角,他們的職責就會履行得更好。他們對兒童的幫助就顯得更有價值。如果這種幫助以適當?shù)姆绞浇o予的話,兒童就會健康成長。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讓孩子成才。但無論是成人,還是尚未成年的孩子,獲取“成功”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為人父母者一定要認識從生命的初期就開始尊重孩子的重要意義,拋掉做孩子的權(quán)威,設(shè)計、指揮他們的觀念,確立科學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樣才會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穩(wěn)固基石。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為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盡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1.家庭教育缺失“人格平等”
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dǎo)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xùn)練。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對我們說怎么做父母。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由于社會普遍關(guān)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chǔ),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guān)鍵。俗話說:三歲看老。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dǎo)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父母把自己沒實現(xiàn)的,沒做成的都轉(zhuǎn)而寄望于孩子來完成。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yīng)。父母的過度關(guān)心、過度照顧,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小到大不要考慮任何事情,怎么會有成長呢?
過多限制、過多干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我們常常居高臨下地待孩子,以“家長”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讓你聽,你不聽,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這可是《聯(lián)合國兒童憲章》規(guī)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2.父母不進步,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yōu)秀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們把孩子送到小學、中學時,總喜歡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你啦,拜托啦!”其潛臺詞是“與我”無關(guān)啦。其實,絕對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動地球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隨著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壞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面影響。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印證:
張家港某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復(fù)習迎考,他父母邀了幾個朋友來家搓麻將,其響聲攪擾了孩子,孩子無奈說:“11點多了,還打,我明天怎么考試?”麻友們正在興頭上,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孩子生氣了,就將電視打開,并把音量調(diào)大,弄得左鄰右舍上門抗議,他父母覺得丟了面子,將他打了一頓。孩子連夜出走……
朋友們常問我每周有多少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說由于工作忙,我與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書、寫作。身教遠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yǎng)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2004年,中國出版社協(xié)會做了一項調(diào)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柜;韓國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沒有書香家庭,哪有書香校園,書香社會?父母不進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3.品德重于學問,狀態(tài)大于方法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guān)注生活的細節(jié)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p>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wù)是建筑人格長城??缮钪锌慈顺3J且豢≌诎俪?。有了高分數(shù)、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發(fā)展的因素中,分數(shù)并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
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奠定厚實的基礎(chǔ)。不少父母過多關(guān)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么要求都答應(yīng),什么愿望都滿足。品德低下卻不被關(guān)注,有些孩子說謊,拿家里東西或別人的東西,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的失敗,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shù),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為一個謙和的人。
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怎么行!后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所以,父母們應(yīng)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guān)注生活的細節(jié)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tài)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爆F(xiàn)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狀態(tài)”。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tài)。有了狀態(tài)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tài)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復(fù)旦大學一位研究生跳樓自殺,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狀元,應(yīng)當說學習成績是出類拔萃的,可又怎么樣呢?父母白養(yǎng)了他,還不如考不上大學留在身邊的子女,對社會也沒有貢獻可言。一位學者說過,哲學家與普通工人的差距遠小于野狗與家犬的差距。哲人與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個單位里同工種的人其差距是狀態(tài)造成的。有些人聰明,但他無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無所成。所以說,最重要的是狀態(tài),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狀態(tài)培養(yǎng)的,就要去做;凡無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4.把童年還給孩子
大家經(jīng)常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
在入幼兒園前,父母們懷著許多夢想,讓孩子彈琴、畫畫、唱歌、跳舞……一進學校,進了考試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戲。當然學習也不是為了給孩子快樂,而是寄托了許多幻想。逐漸地,現(xiàn)實讓他們夢破,到了初中,那些美麗的幻想中的愛好便被斬盡殺絕。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們所說:“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還是我?!?/p>
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追問孩子幸福嗎?答案是不??煽鬃印墩撜Z學記》首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應(yīng)當是快樂的呀。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在游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為什么關(guān)在書房才叫學習呢?我們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快樂指數(shù)?。e讓范進重現(xiàn)!
5.無限地相信孩子的發(fā)展?jié)摿?/p>
賞識導(dǎo)致成功,抱怨導(dǎo)致失敗。先讓我們從男孩、女孩身上說起吧。
我們給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類的,給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種模型、而且是活動型的。那里面含著我們希望女孩溫柔、文靜,希望男孩勇敢、活潑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結(jié)果會是挨訓(xùn):現(xiàn)在就這么瘋,以后怎么辦呀?男孩打架的結(jié)果是被贊賞:調(diào)皮的孩子聰明。孩子長大了,人們說:女孩到了中學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學就好了。
要知道謊言重復(fù)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了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這就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不同的狀態(tài)。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的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
孩子的潛力恒大于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一切?,F(xiàn)代科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巨大的。殘疾人舟舟不也成為很棒的指揮嗎?聾啞女孩周婷成長為美國著名大學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賞識教育的杰作。讓我們無限地相信孩子發(fā)展的潛力吧!
6.讓孩子有一樣屬于自己的東西
“人最幸福的事是讓他喜歡一件事情,哪怕是種花、養(yǎng)小動物,使業(yè)余時間、精力有所寄托?!?/p>
父母在培養(yǎng)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yǎng),應(yīng)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讓他喜歡一件事情,哪怕是種花、養(yǎng)小動物,使業(yè)余時間、精力有所寄托。每個孩子,在家庭中、學校中都應(yīng)使他有個興趣愛好。什么最好?特色?,F(xiàn)在分數(shù)最好,其他人都是失敗者。
其實,孩子學得太難了,有的是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知識,有什么價值?教育應(yīng)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名牌,也會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價值。復(fù)旦那個自殺的研究生有什么價值?
很多優(yōu)秀人才,他們并沒能接受正規(guī)大學的教育。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諸如善良、勤勉遠遠超過大學的收獲。
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zhì)量。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7.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悅常常比物質(zhì)來得重要”
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主要任務(wù)就是讀書。但現(xiàn)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讀書對于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愛讀書的民族,如猶太人。近代史上三個最偉大的人物均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以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讓人更準確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猶太族人。他們讀書態(tài)度近乎宗教: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涂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他們每人年均讀書60本,中國人均只有5本。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yè)沒有關(guān)系,書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
寧靜才能致遠。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悅常常比物質(zhì)來得重要。
8.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
寫日記是個好習慣。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jié)和深化思考;可以鍛煉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yǎng)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煉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凈化他的心靈。不僅孩子寫、老師寫、父母也可以寫,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徹底改變了一個孩子,一位家長,一個學校的狀態(tài)。因為要想寫得精彩,就必須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為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個命題肯定是正確的,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盡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補鈣、補腦……千萬不能讓孩子缺了營養(yǎng)”,當許多家庭將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營養(yǎng)上時,心理營養(yǎng)的缺乏日漸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目前,我國有8%到10%的兒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xiàn),17歲以下的兒童現(xiàn)有3000萬人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這是兒童心理專家在日前召開的營養(yǎng)與健康論壇上介紹的。專家呼吁,在為孩子身體著想的時候,別忘了給他們補充心理營養(yǎng)。其實,兒童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是他生活環(huán)境一點點澆灌而成的。在嬰幼兒時期,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往往超過任何人。如果對孩子行為的評價,并不取決于父母的一貫態(tài)度,而取決于父母的心情、父母的身體狀況,甚至是取決于父母打麻將的輸贏,那么,孩子便會感到這個世界完全無法預(yù)料,當然也就沒有安全感。
父母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見分歧,孩子便不能或很難形成評價事情好壞的統(tǒng)一標準。很多成年人的精神障礙都可以從父母教養(yǎng)原則的不一致那里找到解釋。
專家指出,在生活中,有些家長只能承受孩子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而不能容忍孩子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一些家長心目中,孩子學習是理所當然的,看到孩子的好成績就眉開眼笑。孩子的學習一旦出現(xiàn)問題,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批評、訓(xùn)斥,甚至是辱罵,時間一久,就出現(xiàn)了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問題。
在我們的家長課堂中,經(jīng)常會聽到媽媽們抱怨自己的孩子,嫌孩子不聽自己的話,說孩子總是在公共場合讓自己難堪,讓孩子去做點什么的時候,孩子還會說自己累,一個孩子有什么好累的嘛!家長們在嫌棄孩子不理解家長的苦的時候,孩子們卻會說,媽媽總是讓我做不喜歡的事情,媽媽總是批評我……這樣的沖突如果不經(jīng)調(diào)節(jié),久而久之,親子關(guān)系或多或少就會出現(xiàn)問題。
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家長們總是很難明白一件事:當個小孩不容易!
總是要我聽各種我聽不懂的話——累
大人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覺得我們小孩子應(yīng)該聽話,但你們卻忘了一點,很多話,我們聽不懂!我們捕捉到的信息只能是那些簡單、明確的話,我們不喜歡聽繁瑣、冗長的嘮叨,這樣的話會讓我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我們不喜歡聽各種命令的話,我是小孩不是奴隸!我們也不喜歡聽“不”,大人們總是說各種不能做,那我們能做些什么?!
總是不準我做想做的事情——煩
在樓梯和扶梯之間,我想要爬樓梯的時候,為什么不讓我去?當我想要去草地里打滾的時候,為什么總是不讓我去?你們大人總是想要控制我的身體,用安全來要挾我,不準我做一點點危險的事情,那我到底能做什么呢?連上廁所,奶奶都會在我耳邊嘮叨,煩死了!
總是要我學各種特長——疲
大人們看到小區(qū)孩子們上興趣班,就會拖著我去,一會兒學鋼琴,一會兒學英語,中間還要穿插什么奧數(shù),那么多的課,小小的我吃不消啊,很累的!大人們說社會是很殘酷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我感興趣的事情都不讓我做,我怎么會學好這些沒興趣的事情呢?
孩子的世界,大人們真的不懂
大人們總是說,小屁孩什么都不懂,但是,孩子們的世界,大人們以為自己明白,其實你們一點都不理解我們。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聽話,而是我們認知能力發(fā)展有限,捕捉關(guān)鍵詞會時有偏差。很多時候,我們特別想爬爬樓梯,發(fā)散下體內(nèi)的能量,而不是偷懶站在扶梯上,等待自動運輸。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做好奇的事情,看明白了自然會知道什么是危險,別限制我好嗎?
看到這里,你還會說孩子不累嗎?雖然大人是經(jīng)歷過小的時候,但這種經(jīng)歷是不可逆的,過了之后,人們就會很難體會到當時當景的感觸,大人們還是多體諒一下孩子的累吧!
今天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便開始翻閱大量的育兒書籍,常常被上一輩人說成是“看著書本養(yǎng)孩子”。我們愛孩子,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我們不想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閃失、犯什么錯誤。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僅有愛是不夠的,愛也需要技巧和訓(xùn)練。
我們渴望花時間來學習如何做一個出色的父母,不僅是情感上深深地愛著孩子,而且確實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巨大的幫助。
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我一度困惑煩惱,《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的到來真是讓我不僅學到很多技巧,而且觀念上得到一種超越。這本書通過許多簡單、實用的技巧和方法,幫助我們把心中的愛正確地傳遞給我們的孩子。與其說它是一本告訴家長如何進行親子溝通的書,不如說它是在教我們一種新的溝通語言,讓我們學會在彼此尊重、相互關(guān)愛的基礎(chǔ)上與孩子交流。
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和生動的漫畫,讓我們學到很多親子溝通的重要原則和方法,有幾點感受實在深刻,簡介于此,相信曾和我有同樣煩惱的母親即刻可以領(lǐng)悟。
――尊重孩子的特性,接納他們的負面感受。
用“小烏龜是你的好朋友,失去了好朋友是挺讓人難過的。”
代替“別難過,不就是只烏龜嗎?”
――相互尊重是合作的開始,陳述事實,不論斷、不評價。
用“洗手間的燈還亮著?!?/p>
代替“又不關(guān)燈。說過多少遍了,你怎么總是記不住?!?/p>
――鼓勵孩子自立,讓他們親自經(jīng)歷問題帶來的掙扎,從錯誤中成長。
用“系鞋帶很鍛煉你手指的靈活性?!?/p>
代替“系個鞋帶需要這么長時間,我來幫你弄?!?/p>
――用描述性的語言及時稱贊孩子做對的事情。
用“屋子打掃得這么干凈,走進來讓人感覺真舒服?!?/p>
代替“你真是一個勤快的孩子。”
……
書里給我們提供的這些方法和技巧不勝枚舉,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地給我們講解該怎么說、為什么要這么說,糾正我們?nèi)菀壮鲥e的地方。
學一種新的語言,談何容易。就像我們學了十多年的英語,但說話仍帶著口音一樣。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那些不該說的話,正是我們最耳熟能詳、每天不斷被重復(fù)的。因此,看似簡單的方法,需要我們不斷地操練。在實踐這些方法的時候,我自己就常常又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都說多少遍了,你怎么總是丟三落四的!”;“動作快點,真受不了你這么磨蹭!”這樣的話仍然會脫口而出。
新的語言畢竟不是自然形成的,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改變慣有的說話方式。幸而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自我訓(xùn)練的有趣方法和題目,使這種充滿愛的智慧的語言能夠一天天在我們嘴里變得自然起來,直到成為本能的反應(yīng)。正如作者所說的:孩子每天都給我們提供了糾正錯誤的機會,只要用心,我們都能學會這種讓孩子聽話的奇妙語言。
愛不需要理由,但愛需要技巧和訓(xùn)練。通過這些方法和技巧,我們才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礎(chǔ)上,給他們的健康成長以巨大的幫助和引導(dǎo)。相信每個父母都愿意為此付出不斷的努力,選擇做正確的事永遠都為時不晚。
隨著嬰兒與親人感情的交流,嬰兒3個月以后就開始認人了,他最早認出的人就是自己的媽媽。這時,不論是靜止的物體還是運動的物體,他都能聚精會神地看很長時間。
三四個月的孩子在大人跟他說話時,就會高興,就會笑。
六個月的孩子開始分得出誰是家里人,誰是外人。這時,孩子看運動著的物體,最長時間可達7分鐘(平均1分鐘),而看活動的人,時間可長達13分鐘(平均3分鐘)。
五六個月的孩子則會“察言觀色”,根據(jù)大人對他喜歡的程度,或?qū)δ阈?,或轉(zhuǎn)過頭去不予理睬,或放聲大哭。這時,孩子對母親和照護他的人的依戀情感不斷增強,每當見到他們時,孩子的喜悅會表現(xiàn)得越來越明顯。
八個月的孩子就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完成一些早期游戲了。當然,其中的樂趣,一開始是來自成年人,后來才是游戲本身。
到了快1歲的時候,純感情上的交流已經(jīng)不能使孩子得到滿足了。成年人與孩子的共同活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時,成年人可以教孩子許多東西。到嬰兒期結(jié)束時,這種模仿能力能夠看得很清楚。
大人除了要滿足孩子交往的需要,除了要教孩子擺弄東西,還要善于評價孩子的行為。對他滿意時,可以沖他微笑,撫摸他的頭。對他不滿意時,可以沖他皺起眉頭或用手指指他。
孩子逐漸習慣了這種管理方式,我們就可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需要更深入地與成年人交流,而以上交流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了。解決這個矛盾就要靠言語的交流,孩子要聽懂大人的語言,自己要掌握語言。語言的交流方式不是一下子能夠形成的,要靠整個嬰兒期不斷地積累。
相信《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新生開學需要做哪些調(diào)整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但模仿性強,好展示,因此只要一動手就難免會碰到小朋友,這時不僅引來了孩子的哭鬧,更引來家長的埋怨。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只好把孩子們一個個找來,進行類似團結(jié)友愛的教育,但一轉(zhuǎn)眼,類似...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