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課的說課稿。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看看美國幼兒園的品德課》,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看看美國幼兒園的品德課
在美國,品德教育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課。尤其是幼兒園對孩子們的品德教育,簡直是融入到每個生活細節(jié)中。
我?guī)е苟谷バ^(qū)曬太陽時,經常見到一對美國父子,孩子是個腦癱兒。他們最喜歡的游戲是玩球,父親把球丟出去好遠,然后兩人比賽看誰能先把球拿回來。一天,草地上來了一群小孩,他們本來分成兩隊比賽踢球。但是看見這個腦癱孩子,他們就邀請他一起參加比賽。比賽變得非常簡單,就跟父子倆玩的游戲一樣,把球丟出很遠再撿回來,但他們把丟球、撿球的游戲變成了接力賽,因而更加好玩。當小男孩跑去撿球的時候,無論是對手還是隊友都為他加油,一切都是那么真誠,又那么自然。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動了,這些孩子才七八歲,但是他們卻懂得尊重他人,寬容和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并且慷慨地給人帶去歡樂。
剛到國外時,我有一種感覺:美國的殘疾人特別多。后來才發(fā)現(xiàn),那是因為他們跟正常人一樣生活,不會受到歧視,所以才會經常出來活動。美國的幼兒園,經常會組織一些活動,帶孩子們去特殊兒童學校,與那里的兒童一起游戲、學習。幼兒園老師會告訴他們:那里的每一個孩子,和你們一樣,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上帝從他們身上拿走了一樣東西,是為了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關心與愛。他們需要你們的幫助,但是更需要得到尊重。
所以,當孩子們到了特殊兒童學校,不是去“獻愛心”,更不是高調的“做秀”,而是真正地與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們共同生活,大家一起討論問題,一起策劃節(jié)目,發(fā)揮每個孩子的優(yōu)勢?;厝ズ螅麄冞€會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成為很好的朋友。去過特殊兒童學校后,豆豆就交了一個新朋友。跟我說,這個新朋友雖然走路不太方便,但是他對恐龍?zhí)貏e有研究,豆豆對他很崇拜,很長時間里,都把他掛在嘴邊。我想,這就是美國幼兒園教給孩子們的精髓:每個人身上,不管他身體是否有缺陷,都有值得我們尊重的地方。
除了尊重和友愛,幼兒園還很注意教育孩子們其他的品德,譬如守時。豆豆上的幼兒園,有一項規(guī)定是不能遲到,如果超過規(guī)定次數(shù),園方有權利不再招收這個孩子。當時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幼兒園不就是帶一幫三五歲的孩子玩各種游戲嘛,有必要這么守時嗎?
然而,這個規(guī)定卻真是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著,家長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都要在門口的簽到單上簽到,并寫上到達時間。如果超過了規(guī)定時間,幼兒園的大門就鎖上了,你的遲到就會記錄在案。這個幼兒園其實很溫暖很有愛,每個老師都非常的和善,但對于屢屢遲到的家長,老師真會很嚴肅地提出批評,同時會告訴你,守時守信是孩子進入社會必須學會的第一件事,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在幼兒階段,孩子主要靠父母來訓練如何把握、遵守時間,只有守時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守時的孩子。
因為這項幼兒園鐵律,我從那之后沒有遲到過,豆豆也因此養(yǎng)成了做事利索、守時守信的好習慣。只有3歲的他,常常在我赴約會前就提醒我:“媽媽,你要快一點兒,要不然會讓別人等你!”這是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美國幼兒園的品德課,習慣用活動來代替說教。幾乎所有美國幼兒園都會舉辦類似賣餅干的活動。孩子們去商場銷售餅干,賣餅干所得的收入,捐給無家可歸的孩子或是窮困國家的兒童。豆豆的幼兒園每年都有幾次這樣的活動,3歲的孩子盡管還要父母帶著他們出去兜售,但是,之前,老師們會給他們做一系列的功課,讓他明白:我要鼓起勇氣,戰(zhàn)勝害羞,因為我賣出餅干(糖果),可以讓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擁有一個家!孩子的內心特別單純,這些健康有意義的活動無疑是最好的品德教育。他們既鍛煉了自己,也明白了要與人為善,對有困難的人施與援手。
美國幼兒園的品德課,讓我感慨良多。我和大多數(shù)中國孩子一樣,從小到大,上了無數(shù)節(jié)思想品德課,背過N遍行為規(guī)范……但是一考完試,那些“品德”就跟著書本一起被我扔在了角落里。確實,品德是不能強加的,只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變成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我們的品德課,或許就缺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看看美國的孩子的幼小銜接
在歐洲和美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小朋友的入學年齡是5歲,也有一部分國家像美國那樣將小朋友入學年齡定到5歲至6歲之間的情況,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孩子受教育年齡的彈性。
在美利堅,一年級的小朋友有的是全班的學生在一起圍成一個大圈坐;有一部分是一個班分成三三兩兩的小組,每組圍成一個小圈排隊做好;也有的班從一年級起,就整整齊齊地排排坐。不少人認為,一年級學生座位圍成一個大圈的理由是,更接近于幼兒園,便于孩子過渡適應小學生活,老師站在圈子中間講課,便于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小學教室都布置得花花綠綠,國內人看起來可能更像幼兒園教室。但無論什么情況,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活潑自由,學生一點不感到拘束,因此孩子們都很喜歡上學。
一些歐美的早教機構專家認為,學校不是訓練場,老師要讓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尤其是那些剛開始學校生活的一年級小朋友們,要讓他們向學校生活的過渡盡量自然,不感到壓力,從而喜歡學校和學習。教室的布置也要適合他們的特點,比如用彩紙剪成字母、圖案貼在墻上,在彩紙上寫上一些與課程有關的內容,如英語詞匯星期一至星期日,畫上一只鐘寫上幾點,目的無非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美國等國家,一年級的小朋友們除了在教室里學習,老師還時不時的帶著他們到游玩,領小朋友們熟悉學校,了解課外的知識。還有,還帶他們參觀公園、博物館,訪問社區(qū)鄰里。在課堂上,老師也考慮新生的特點,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以便培養(yǎng)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從小養(yǎng)成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一年級老師在講課時往往采取講故事的形式,盡量講得生動活潑,淺顯易懂;還比較多地采用交流式的教學方式,即不是老師一個人講,而是設法讓孩子們也參與,比如向他們發(fā)問,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加以鼓勵。一年級學生也有課外閱讀,老師要求他們看一些淺顯的書,如帶圖畫的兒童讀物,并在課上復述書中的故事,因此他們從小看和說的能力都比較強。
提醒:孩子如何度過幼小銜接呢?建議小學教室都布置得花花綠綠,讓學生一點不感到拘束。學校不是訓練場,要讓他們向學校生活的過渡盡量自然,不感到壓力,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以便培養(yǎng)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我們中國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唯恐孩子吃不好,穿不好,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而美國卻大相徑庭,他們甚至給孩子準備了“要飯課”……
我到美國講學,閑來無事,和美國馬里蘭州的朋友杰克一起去接他上幼兒園的兒子,發(fā)現(xiàn)他兒子面黃肌瘦,一副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這讓我大吃一驚:杰克在美國屬于中產階層,怎么孩子會面有菜色?
“乞丐課”扮乞丐“我在幼兒園里做‘乞丐’,”孩子神氣地說,“因為我足夠幸運?!薄笆前?,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著說,“這可是抽簽抽出來的。”
“做乞丐?”我懷疑自己聽錯了,“孩子上的這是什么幼兒園啊?”
杰克開著車,笑著向我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幼兒園里正在搞一個為期3天的“要飯”課,旨在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糧食,同情窮人。整個幼兒園里,只有少數(shù)幾個孩子擔任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其他的孩子都要去扮演窮人、乞丐和流浪漢,他們在這3天里得到的食物非常少,而且都很粗糙,這些孩子第一次嘗到了挨餓的滋味,老師還在旁邊進行解說:直到現(xiàn)在,美國還有100萬無家可歸者,而在全世界,還有2億人靠乞討為生。
“那些人很可憐,”杰克的兒子說,“我能夠體會到他們的感受?!?/p>
“好兒子”,杰克輕輕地拍了拍兒子的頭,“這次‘憶苦飯’看來沒白吃?!?/p>
雖然我覺得這種憶苦思甜對孩子來說是必要的,但還是感到殘酷了些:要知道,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正是需要營養(yǎng)、長身體的時候,憶苦思甜,什么時候都可以進行,耽誤了孩子長身體,卻是一輩子的大事。
奇怪的饑餓療法然而,杰克卻認為,3天的饑餓,不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損害,而一次這樣的憶苦教育,卻會讓孩子得益一生,同時也會對世界的整體形式,完成自己的理解。
例如,杰克的兒子還曾經參加過一個“體驗饑餓”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大家首先進行抽簽,抽到的簽上面寫著“15”這個數(shù)字,那么就意味著,他可以成為占世界15%的富人,吃的飯菜非常豐盛,還有專人服務。如果上面寫著“25”,則意味著他是世界總人口中25%的“溫飽型”,即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飯、少量魚和豆子。要是抽到“60”,那么他就代表占世界人口60%的“窮人”,只能吃少許沒有放油的土豆,而且還得耐心排隊等候領取屬于自家的那一份。
參加完這個活動,杰克的兒子再也不在餐桌上挑三撿四了。而且,對自己的零食,也分外愛惜起來,能節(jié)省下來的就盡量節(jié)省下來,說是要留給那些還在挨餓的窮人。原先他可不是這樣的,無論什么樣的零食,幾乎都是吃一半扔一半。
“這是與眾不同的饑餓療法,”杰克轉著方向盤,把車倒進車庫,“要讓孩子明白,生活不像他想象的那樣簡單?!?/p>
“小孩子的世界,本來就是簡單的。”我對杰克的說法不敢茍同,“人為地復雜化,會不會帶來難以解決的問題?”
過爺爺那個年代的生日“當然不會。”杰克下了車,邀請我到家里做客,“今天是我兒子的生日?!?/p>
美國人對孩子的生日是非常重視的,通常會請孩子的小朋友和親朋好友在一起聚聚,準備美味可口的蛋糕和各種餐點,可是,我今天看到的情形卻完全不同。餐臺上擺著一個大紙板,紙板上寫著“過爺爺那個年代的生日”。餐臺上的食物,顯得簡單而粗糙,飲料竟然也是最便宜的。
杰克的爸爸坐在餐臺旁,滿臉笑容地看著自己的孫子。
他很開心,孫子竟然接受他的建議,按他那個年代的做法,過一個簡單而熱鬧的生日。節(jié)省下來的錢,自然納入了孫子的“小金庫”,不過,與他那個年代不同的是,他的孫子把“小金庫”里的錢,全部都捐給了海嘯中的災民們。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要受到家庭的熏陶、父母的教育,從而一天天長大,一步步成長。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們來看看美國家庭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1.讓嬰幼兒從小單獨睡覺。
2.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讓他自己爬起來。
3.父母要幾歲的孩子做家務勞動,如洗碗、掃地、洗衣服等。
4.讓孩子在看到國旗時,注目兩分鐘。在聽到國歌時,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國歌。
5.即使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也鼓勵孩子自己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保險費用或部分學習費用及其他費用。
6.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
7.大人鼓勵孩子做登山、攀巖、跳海等危險性運動,孩子們也樂于參與這些冒險活動。
8.絕大多數(shù)18歲以上的孩子都自己掙錢讀書。有的人把錢賺夠了才進學校讀書,也有人一邊找工作一邊讀書,或讀讀停停,用十幾年時間拿個博士學位。孩子們認為,長這么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會被人家瞧不起,說你無能。
9.在用錢上,即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對自己也很“吝嗇”,與人交往也不“大方”。無論是一起進公園或到舞廳,還是在餐館用餐,一切費用都是“AA制”。
10.父輩一般不給孩子財產繼承權。美國人認為,讓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這會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歷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真正的幸福來自自身的努力。企業(yè)家如果覺得自己的子女不爭氣、不成材時,他們寧肯花錢去雇傭一個有才干的經理來經營他們的事業(yè)。
“我在幼兒園里做‘乞丐’,”孩子神氣地說,“因為我足夠幸運。”“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著說,“這可是抽簽抽出來的。”
“做乞丐?”我懷疑自己聽錯了,“孩子上的這是什么幼兒園???”
杰克開著車,笑著向我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幼兒園里正在搞一個為期3天的“要飯”課,旨在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糧食,同情窮人。整個幼兒園里,只有少數(shù)幾個孩子擔任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其他的孩子都要去扮演窮人、乞丐和流浪漢,他們在這3天里得到的食物非常少,而且都很粗糙,這些孩子第一次嘗到了挨餓的滋味,老師還在旁邊進行解說:直到現(xiàn)在,美國還有100萬無家可歸者,而在全世界,還有2億人靠乞討為生。
“那些人很可憐,”杰克的兒子說,“我能夠體會到他們的感受?!?/p>
“好兒子,”杰克輕輕地拍了拍兒子的頭,“這次‘憶苦飯’看來沒白吃?!?/p>
雖然我覺得這種憶苦思甜對孩子來說是必要的,但還是感到殘酷了些:要知道,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正是需要營養(yǎng)、長身體的時候,憶苦思甜,什么時候都可以進行,耽誤了孩子長身體,卻是一輩子的大事。
而杰克的父親卻不這樣認為,一次親身經歷、有著豐富內涵的體驗,對于孩子來說不可多得,身體可以以后補,而孩子的成長也不在乎幾天的營養(yǎng)補足,孩子的感受豐富了,才能更好的愛朋友、愛乞丐、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或許,這才是中國教育可以比較和思考的問題:是孩子的身體健康重要,還是孩子的心靈成長重要?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都學不會英語,看看美國0-4歲幼兒是怎么學習英語的。其實只要原因是學習英語的方式不對,應試教育的英語教學違反了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原理。
看看美國0-4歲幼兒是怎么學習英語的
孩子剛出生,聽到大量母語,孩子耳朵聽多了,自然會用母語表達自己的身心需求。這個過程,比系鞋帶還要容易。
幼兒開口說話,是由需求驅動的。美國娃娃出生后不久,沒到 5 個月的時候,家長就能從孩子的嘟噥中,覺察到 mama 一詞的語音。孩子發(fā)出 mama 這個詞的聲音,本身就帶著“交際意圖”。孩子嘟噥 mama 這個詞,為的是表達需求,比如希望被抱起來,或者想吃東西。
美國娃娃 8 個月到 12 個月大時,開始說話。15 個月大時,孩子只能說 10 多個單詞。1 歲半時,孩子大約能說出 50 個單詞,并且每天學會 1—2 個新詞。
美國娃娃 1 歲半到 2 歲時,由于掌握了一些單詞,所以漸漸開始說句子。不過,幼兒說出的句子,類似國內 80 年代“發(fā)電報”的風格,能省的字,基本都省了。比如,幼兒玩玩具時,本應說 That is mine(那是我的);幼兒卻說成:That mine.
孩子除了說句子“省掉單詞”,念單詞的時候,也會“省掉音節(jié)”。比如,孩子說“spaghetti(意大利面)”這個詞的時候,這個單詞由三個音節(jié)構成:“spa·ghet·ti”,其中第二個音節(jié) ghet 是重讀音節(jié),幼兒吸收單詞的時候,對重讀音節(jié)尤其敏感。所以,幼兒說“spaghetti(意大利面)”這個詞的時候,并不把整個單詞的發(fā)音說全,而是只把重音音節(jié)說出來,孩子只發(fā)出 / ge / 這個音。
美國娃娃 2 歲多的時候,沒有語法意識。舉個例子,2歲多的美國娃,對“系動詞”沒什么概念。比如,幼兒聽媽媽說:“It's a doggie.(小狗狗耶)”,孩子往后就用“It's”表示“什么什么東西”。比如,往后孩子看到什么東西掉地上,就大喊道:It's fell. 而標準的語法,應該是:It fell.
再比如,2 歲的美國娃,經?;煊谩叭朔Q代詞”。孩子聽媽媽說:“I'll carry you(馬上抱你)”,往后孩子想讓媽媽抱,依舊說 I'll carry you 而正確的說法,當然是:You carry me.
幼兒除了沒有“語法意識”,也沒有“語用意識”。所以,孩子經常一本正經地說出令人捧腹的笑話。比如,看到爸爸謝頂了,孩子會問爸爸:“您的頭發(fā)是不是滑(slip)下去了?”
美國娃娃,到了 4 歲以后,初步形成句型模式,話語逐漸向成年人靠攏。孩子每天輕松學會十幾個單詞,單詞量隨年齡增長而激增。愛讀書的美國孩子,12 歲前后熟悉 3 萬單詞,頗為常見。
當然,美國孩子的學習能力,甚為懸殊。有不少美國孩子,到了 12 歲的時候,仍舊存在英語閱讀障礙,這些孩子讀書的時候,你會觀察到他(她)們的喉頭不停地動,而且,這些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書里的內容。慢慢騰騰讀完一本書之后,既講不清全書 logic clue(邏輯),也講不清全書 main idea(意旨)。
給孩子創(chuàng)造大量可理解輸入的環(huán)境!
大思英語課程最大的優(yōu)勢:
通過大量圖片,提供情景的建設,讓孩子在陌生的聲音(英語)和意思之間,建立一條直達的橋梁。
只要方法找對了
對于學習者特別是孩子來說
英語學習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我們一家在美國生活,女兒也在當?shù)匾凰鶎W校讀書。作為家長,我非常關注美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并想從中汲取可以為我所用的教育“營養(yǎng)”。在不斷地耳濡目染中,美國家庭教育遵循的“華爾街原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女兒放學帶回來一張名片。上面赫然寫到:“冰箱清潔:想要一個干凈的冰箱嗎?請給庫珀打電話!”乍一看,我還以為是一家公司的名片,但仔細再看,發(fā)現(xiàn)上面寫著“庫珀·紹恩哈勒:8歲,但工作勤奮,起價5美元一個冰箱”,并有他的家庭地址和電話。再問女兒,才知道庫珀是班上功課頂尖的一個男孩子,起初是給父母清理冰箱,拿到了5美元的酬勞;嘗到了甜頭后,他就開始給鄰居清理冰箱,賺了不少錢;于是做了名片,開始擴大自己的生意。
另一個男孩子理查,也是功課頂尖的一位,立即效仿。于是兩人開始聯(lián)合經營。庫珀一直學大提琴,他和理查上門服務,理查負責清理冰箱,庫珀給主人拉琴,收費翻倍,也就是清理一個冰箱10美元。這還不算,庫珀還在家里舉辦演奏會,一張票5美元,不少鄰居還真去聽了。不過,這樣掙來的錢,一半要繳給父母作為場地費,因為房子是父母的。
這種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可以稱為“成功的品格”。而這種品格的傳承,需要通過教育來完成。我把這種教育的精髓,歸結為“華爾街原則”。
比如,《華爾街日報》經??侨绾谓逃⒆永碡?shù)奈恼?。這種教給孩子的“錢經”,對孩子有很大的好處,不僅僅體現(xiàn)在金錢上,更體現(xiàn)在做人的品德上。孩子需要盡早懂得:錢不是白來的,不能需要錢時就向父母要,也不能期望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想要的東西,要用錢來買。而錢是對工作的獎賞,是幫助別人的酬勞。想要滿足自己的需要時,就必須去工作。當你希望別人給你東西、為你做事時,你必須想到你給了別人什么、為別人做了什么。這種教育,使孩子理解什么是做人的責任,理解自己和他人及社會的關系。
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經歷
女兒正在美國加州的一所幼兒園上學前班。從她3歲進幼兒園開始到現(xiàn)在,幾乎兩年的美術課上,我都去擔任美術助教。在國內的時候,我曾經在高校學前教育系擔任美術教師,所以親歷美國幼兒園的美術課,感受頗多,姑且記下,給國內的同行和家長一點小小的借鑒。
"小畫家加小音樂家"
第三堂課:音樂畫
記得有一天,我5歲的大女兒從幼兒園回家,嘴里念念有詞,用她稚嫩的聲音在唱一首怪怪的歌,我留心聽了聽歌詞,不是小孩的歌,就問:"寶貝,你唱的是什么歌啊?"女兒說:"是LadyGaga。"我心想,什么怪名字?但假裝知道地說:"啊,原來是LadyGaga啊,你們老師教的?"女兒眼睛一亮說:"老師沒教,是老師在我們畫畫時放的音樂。"說完就蹦蹦跳跳地跑開了。小家伙的高興樣兒讓我頓時滿心好奇,撇下炒菜鍋一個箭步躥到電腦前,去Google查詢LadyGaga。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是個臉上紅黃綠藍、打扮得前衛(wèi)十足的女子。
還有一次,聽孩子說起JustinBieber,我根本不知道JustinBieber是什么人。女兒說:"他就會唱baby,baby,baby,Oh。"似乎一副很討厭的樣子。我說:"又是你們畫畫時老師放的音樂吧?"女兒點點頭。我心想,這美國老師搞的什么把戲,老是讓孩子畫畫時一心二用。
終于在一次擔任美術助教時,我親身經歷了,美術原來確實可以和音樂很好地結合起來。
舉例:音樂畫課堂實錄
老師這天選了兩首歌和一首輕音樂。第一首是TaylorSwift的《Fifteen》,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歌。第二首是黑人歌星TaioCruz的《Dynamite》,這首歌動感十足,朗朗上口,勁歌熱舞,風靡全美。第三首是鬼節(jié)(萬圣節(jié))的音樂,聽起來有點恐怖。老師首先將這兩首歌和一首音樂在錄音機里播放了一遍。
結束后,老師說會重新播放一遍,并且提醒小朋友說:“大家仔細聽好,體會一下這三首歌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p>
老師再次播放音樂,所有的小朋友都豎起耳朵聚精會神地聽著,有的甚至瞇起眼睛,教室里安靜極了。播放到《Dynamite》時,有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開始扭腰擺臀,有的還打起響指。當鬼節(jié)的音樂響起時,小朋友又變了一副樣子,有的小家伙故意裝出一副害怕的樣子捂起耳朵。
音樂結束后,小朋友們一個個都意猶未盡、戀戀不舍。就在這時,老師在每個人的桌上放了3張紙、一些彩色鉛筆和油畫棒。
老師說:“剛才大家都聽得那么起勁,現(xiàn)在請大家把你聽到的三段音樂或者你的感覺畫下來,一張紙畫一首音樂?!?/p>
老師話音剛落,小朋友們迅速拿起筆“奮筆疾書”:有的落筆潦草、狂放,有的則慢吞吞、中規(guī)中矩;有的線條是彈簧狀的,有的是交叉狀的;有的用藍色表現(xiàn)寧靜,用黑色表示恐怖……筆觸、線條、色彩表達之準確與深刻,連我這個職業(yè)畫家也自嘆不如。
看了小朋友的表現(xiàn),我只有贊嘆的份了!原來在美國學校還有這樣一種特殊的繪畫活動--音樂畫。
音樂畫有兩種,一種就是把聽一段音樂的感受用抽象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畫下來;還有一種就是小朋友在畫畫或者做手工時,老師播放背景音樂來營造氣氛。老師播放的背景音樂不光有當今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還有古典名曲,不光有兒童歌曲,還有民間音樂。為什么要進行音樂畫?為什么要把這兩種基于完全不同的感覺通道生發(fā)出的藝術形式結合起來?這有什么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音樂與美術都是藝術,但分屬不同的領域,似乎沒什么交集,但其實兩者是融會貫通的。眾所周知,達?芬奇是位同時精通繪畫與音樂的藝術家,他認為音樂雖然是聽覺藝術,但它與繪畫有許多相通之處――音樂與繪畫都有節(jié)奏;音樂與繪畫同樣有比例關系;音樂與繪畫的美感完全建立在各自部分之間的相互滲透。他的見解得到眾多藝術家的認同。
把音樂引進美術課的教學中,不僅能活躍教學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對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有的老師在教學生欣賞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匯街的爵士樂》時,一邊放爵士樂,一邊讓學生去尋找繪畫與音樂之間的聯(lián)系,并把感受表達出來。在音樂影響下,學生們面對畫面,很容易感受到畫中那錯綜復雜的閃爍不定的小色塊,形象地表達出了爵士樂所特有的節(jié)奏感。這樣,抽象的繪畫語言就可以變成形象的視覺符號了。
音樂是給人聽的,但是小朋友也許就可以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看到一幅幅動人的圖畫。音樂畫能讓小朋友對藝術的理解升華到更高的一步。
美國管理幼兒園的形式
大多數(shù)美國父母并不期望孩子在幼兒園學習多少文化課或藝術課,認為幼兒教育的目的是滿足小孩日益增長的好奇心,培養(yǎng)豐富的想象力,鼓勵語言發(fā)展,并通過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性。但近年來,優(yōu)質幼兒園也開始教接近入學年齡的孩子讀書、寫字、算術、外語等,同時安排游泳、跳舞、空手道、體操等室外活動,試圖在學與玩之間保持平衡,費用也隨之水漲船高。
社區(qū)設園,按年齡收費
美國各個社區(qū)都有幼兒園,但由于幼兒園接收兒童的數(shù)量有限,幼兒園的資源也相對緊張,家長根據(jù)自身經濟條件和需要選定住家或工作單位附近的幼兒園后,需要提前6個月登記,才有可能拾遺補闕。
美國幼兒園以私立為主,公立僅限于部隊各軍種為方便官兵在國內外安心服役而設立的幼兒園,此外還有一些由教會和社區(qū)組織設立的非盈利幼兒園。和美國公立中小學教育免費不同,幼兒園無論性質如何一律收費,私立幼兒園收費最高。
私立幼兒園收費高低取決于所在州經濟水平,同一地區(qū)則與兒童年齡、在園時間和幼兒園條件有關。嬰兒和蹣跚學步兒童收費最高,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老師照顧。3歲到5歲階段相對便宜。兒童在園時間有長有短,但最長不超過12小時,平均每月費用從四五百美元到近二千美元不等。記者所在的弗吉尼亞州,人均收入排在美國前列,條件相對好的幼兒園都在1500美元左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昂貴的托兒費成了不少中產家庭的一大負擔。這是奧巴馬總統(tǒng)日前提出的救助美國中產階級措施中包括向年收入低于8.5萬美元的家庭提供育兒補貼的背景。
嚴格標準,許可證管理
美國幼兒園實行許可證制度,由各州社會事務部負責管理,具體規(guī)定因州而異。在弗吉尼亞州,開辦幼兒園要向州社會事務部提出申請。申請人必須滿足諸多條件,如所有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背景,如大學初級教育或護理等方面的學位以及6個月的實踐訓練等,用作幼兒園的房屋必須符合嚴格的安全規(guī)定,如所在區(qū)消防、衛(wèi)生部門的安全證明,墻皮不能剝落,設備不能破損,不能有突出的釘子,空調系統(tǒng)安置在孩子不能接觸到的地方,兒童所在的室內溫度應在68至80華氏度(20至27攝氏度)之間,在房屋出入口外面,日出前和日落后都必須有燈光照明,室內必須裝有免費電話等;幼兒園的清潔用具、洗滌劑、殺蟲劑等都必須放置在有鎖的空間內,電源插口必須有保護性遮蓋物,且大小不得讓孩子吞咽下去。兒童專用的洗手間內必須有洗手池,熱水溫度不得高于120華氏度(49攝氏度)。兒童室外活動區(qū)域,地面必須鋪設保護兒童不受傷的彈性物質,六七八月間,還必須保證這些室外活動區(qū)域有樹蔭蔽日等。
接受申請后,州社會事務部的官員將到幼兒園作現(xiàn)場考察,同時對幼兒園開辦人的資金、個人道德情況進行審查。檢查后,該官員與開辦人、設計人員進行討論,指出改進地方,再次檢查合格后才發(fā)給營業(yè)執(zhí)照。在執(zhí)照有效期內,為了保證幼兒園嚴格執(zhí)行各項標準,社會事務部的官員會以預先通知或突然襲擊的方式對幼兒園進行檢查,其中至少一到二次是未預先通知的檢查,合格的續(xù)發(fā)營業(yè)執(zhí)照,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及時改進,則會被吊銷執(zhí)照。
正是因為有明確的安全規(guī)定和嚴格的監(jiān)管,美國家長認為幼兒園是寄放兒童的很可靠的地方,也比在家請保姆要相對便宜。美國幼兒園不分級,但全美有 6000家由全美兒童教育學會認證的幼兒園則是公認的優(yōu)質幼兒園。全美兒童健康和人類發(fā)展研究所的專家麗茲·杰格認為,判斷一個幼兒園好壞的關鍵因素,要看老師與孩子間的互動,因此老師與孩子的數(shù)量比最重要。
為了保證每個孩子受到老師足夠的關愛,弗吉尼亞州對幼兒園老師和孩子的比例及兒童活動空間有嚴格規(guī)定。如16個月以下幼兒,比例為1比4,16個月到兩歲為1比5,2歲為1比8,3歲到5歲為1比10。從2008年6月起,平均每個小孩擁有的室內和室外活動空間分別不得小于35平方英尺和75平方英尺。這實際上是限定了一個幼兒園所能接收兒童的最大數(shù)量。
風趣幽默的純美式語言環(huán)境,英文字母在高科技課件里“跳舞”,卡通趣味式的互動白板會“說話”,寶寶們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玩”會了英文知識,區(qū)角游戲活動引領孩子們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一直興奮到下課……你見過孩子們這樣上課嗎?在“美國幼兒園”——瑞思瑪特課程,就是如此!
探索式學習,讓寶寶興奮
沒有傳統(tǒng)的黑板,有的竟是“NoChinese”的環(huán)境和“會動”的課本,寶寶們一起唱歌、玩游戲,爭先恐后用小手點中課件里的東西,隨意拖動,即時操作……瑞思瑪特新穎互動的“玩”課方式讓寶寶們倍加喜愛,也讓家長們感到驚喜。
瑞思學科英語南京中心的學術總監(jiān)Iris女士說,瑞思瑪特教學以多媒體互動軟件為主,結合先進的電子互動白板,以探索與創(chuàng)造性游戲為主要內容,讓孩子主動去探索知識。
利用最優(yōu)智能,培養(yǎng)寶寶興趣
“一般的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都強調開發(fā)孩子的最優(yōu)智能,讓孩子學習最擅長的舞蹈、美術、鋼琴等。在中國,瑞思瑪特首次提出利用孩子的最優(yōu)智能學習英語等學科知識,為培養(yǎng)孩子綜合素質,順利對接小學教育作準備?!盜ris女士介紹,“瑞思瑪特強調多元智能、多學科與語言學習的有機結合,在純英文的課堂上,還融合了語文、數(shù)學、科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12個月,每月一個情節(jié)生動、內容豐富的英語主題故事,持續(xù)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樂趣。”
區(qū)角游戲,培養(yǎng)寶寶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
課堂上設有構想區(qū)、美工區(qū)、交互區(qū)、ABC區(qū),以及由寶寶們負責的區(qū)角管理表,在同一教學主題下,他們可選擇喜歡的學習內容,在不同區(qū)角間自由參與游戲和探索學習。寶寶們3人一組,形成一個小團隊,以團隊為單位完成課堂作業(yè),鍛煉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每個團隊會隨機指定小組長,作業(yè)完成后,小組長用英文和大家分享本團隊的成績,鍛煉其演講演示能力;整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獲得母語似的英語語言能力,獨特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還學會了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
4—6歲,孩子語言關鍵期
國內外研究均已證明:4-6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將會在這一時期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待發(fā)音,詞匯量可能達到飛躍式增長。
Iris女士說:“及時抓住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以及交往和活動的機會、運用最先進和恰當?shù)慕逃绞竭M行語言和技能上的訓練對孩子影響非常之大?!?/p>
相信《看看美國幼兒園的品德課》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音樂課的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看看美國的孩子的幼小銜接 在歐洲和美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小朋友的入學年齡是5歲,也有一部分國家像美國那樣將小朋友入學年齡定到5歲至6歲之間的情況,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孩子受教育年齡的彈性。 在美利堅,一年...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要受到家庭的熏陶、父母的教育,從而一天天長大,一步步成長。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們來看看美國家庭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1.讓嬰幼兒從小單獨睡覺。 2.孩子跌跤,父母不管...
“我在幼兒園里做‘乞丐’,”孩子神氣地說,“因為我足夠幸運。”“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著說,“這可是抽簽抽出來的?!?“做乞丐?”我懷疑自己聽錯了,“孩子上的這是什么幼兒園???” 杰克開著車...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都學不會英語,看看美國0-4歲幼兒是怎么學習英語的。其實只要原因是學習英語的方式不對,應試教育的英語教學違反了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原理。 看看美國0-4歲幼兒是怎么學習英語的...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