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案例。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通常是指書籍、報刊、圖表、圖片等。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幼師資料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案例:探索型主題活動案例——《我們去秋游》”,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以《我們去秋游》為主題的生成活動已結束,在此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原來是那么的能干,他們有其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自身的興趣愛好,有其獨特的認識和生活經驗,更有其與眾不同的個性色彩。下面請你與我一起踏入“我們去秋游”的旅程,去慢慢品味旅途中的每一處“風景區(qū)”、每一幅“站牌”……。每一滴希望與你分享!
站臺:
在國慶假期談話時,好多孩子都談到了去旅游的感受,看到孩子們談論時的那種投入和愉快,我和孩子們決定生成《我們去秋游》的主題活動。
路線編制:
第一站:上海有哪些旅游景點?
上海有哪些旅游景點呢?孩子們憑著自己去旅游的經驗,你一言我一語地述說著……?!跋胧裁崔k法可以知道更多關于上海旅游景點的訊息呢?”“怎么樣來選擇旅游地點呢?”老師預設的一連串開放性的問題,促使了孩子們彼此的討論,激起了孩子們對更多訊息的需求。他們對如何來收集信息進行了討論:有的說可以問爸爸媽媽,有的說看新聞頻道,有的說從書上找,還有的說從網上查。當然,對于這個話題,我感到我們更多的是要借助家長的力量,讓幼兒能更具體的了解有關旅游景點的信息,于是,我在家園聯(lián)系欄中這樣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我們要和我們的小伙伴們一起去秋游啦!在這里我們非常想得到您的指點,上海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些我們上海的旅游景點,上海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請您和我們共同來記錄下來”。在幾天的時間里,我和孩子們通過各種途徑來收集的上海旅游景點的資料漸漸充實起來,有圖片、也有文字介紹。這些資料的展示又誘發(fā)了孩子們進一步的想法,他們更關心的是老師要帶我們去秋游到底到哪里去呢?我仔細地觀察著孩子們的興趣,引發(fā)了幼兒進一步的討論。
第二站:到哪里去秋游?
那么多好玩的地方,這次只能選擇一個地方去,這可為難了我們的孩子們。我告訴大家:“這次秋游請小朋友自己來選擇去游玩的地點,你們覺得到哪里去最好玩?”沒等我說完,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開了:“中華恐龍園最好玩”、“老城隍廟很好玩”、“動物園最好玩”……孩子們的情緒興奮而熱烈,但是接著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你說你的好,我說我的好,不能解決問題啊,那怎么辦呢?”孩子們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舉手表決,看哪個地方同意去的人數(shù)最多就到哪里去?!庇谑俏医ㄗh:“我們要說出自己想去的地方有哪些好玩的的?要想辦法說服別人,如何?”“好!”對于這么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孩子們斗志昂揚了。我記錄下了每個幼兒的精彩介紹:
沈晨月和爸爸:我們覺得好玩的地方是上海老城隍廟,那里有九曲橋、有公園,還有好多好看的地方,特別是我們覺得魚池的魚特別好看,那天我們買了一些魚食,在喂給它們吃的時候,那些魚都非常興奮的前來搶食吃,看到它們吃食的樣子非常有趣,在老城隍廟玩真開心,所以我們的沈晨月向大家推薦老城隍廟是個好玩的地方。
孫彤瑤:我覺得中華恐龍園很好玩的,那里戴副眼鏡能看到那些電視里的恐龍,脫下就沒有了,可神奇啦!我建議這次我們秋游就到中華恐龍園去。
馬浩宇:我覺得東方明珠塔那里有個昆蟲館很不錯,在那里可以看到昆蟲表演,有蛇,還有好多好多昆蟲,可開心啦!
施賽峰:我覺得上海的長風公園很好玩,里面可以看到大鯊魚和海龜,還有一些小丑魚、鰩魚,???,你們不信去看看。
汪徐恬子:我覺得上海動物園很好玩,那里有長頸鹿、大象、老虎、金絲猴、熊貓,還可以喂它們吃東西,可開心了。
趙蘇北:我介紹的是上海有一個海洋水族館,那里是一個海底世界,可以看騎馬表演、海龜表演、還有水里游的恐龍,好看極了!
孩子們介紹著、聆聽著,最后施賽峰的介紹得到了更多同伴的呼應,于是,這次秋游的地點在孩子們熱烈的討論中產生了——上海長風公園。
第三站:制定我們的秋游計劃書
孩子們懷著去長風公園的一份期待,帶著強烈想要去秋游的心情來問我:“徐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去長風公園呀?看來,什么時候去秋游成了大家熱切關注的問題,我把決定權留給了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來討論什么時候去秋游,于是,一場熱烈的討論又開始了,“那我們什么時候去呢?”“我們乘什么車去?”接連不斷的問題產生了。時機成熟,我適時提了一個任務:“我們來制定一份秋游計劃書吧!”
一幅幅精心設計的計劃書產生了,“什么時候去?”“幾點鐘出發(fā)?”“帶些什么東西去?”等等等等的問題都列入了孩子們的計劃書中。我及時地把孩子們的設計在版面上布置和呈現(xiàn)了出來,孩子們看到后都非常的高興和有成就感,一有空就圍在一起看著、議論著,雖然有些文字孩子們還看不懂,但上面的圖案是他們語言的真實再現(xiàn)。
第四站:設計旅游包
隨著主題的產生,孩子們的興趣一天比一天高漲,在討論“帶些什么東西去?”的話題中,孩子們產生了自己來設計旅游包的想法,我就順著孩子們的興趣,作了如下導向設計:“你想設計怎樣的旅游包?”“為什么你要設計這樣的旅游包?”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孩子們自己動手設計了起來,孩子們設計的熱情很高,并積極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
沈晨月:我設計的是半圓形的包,上面有拉鏈,下面也有拉鏈的。
胡詩苑:我這個包拉鏈上有只小熊貓,可以拎的。
江思學:我設計的是神奇寶貝的包,它的身體里可以放東西呢!
姚辰怡:我在包的邊上設計了一個放茶壺的,很漂亮。
馬浩宇:我這個包有好幾個口袋,還可以變大變小,可以背也可以拎。
趙蘇北:我的包是有音樂的,它能唱歌,有五顏六色的口袋,是小熊包。
錢宏宇:我的包里面、外面都有拉鏈,有密碼,別人是拉不開的。
高馨怡:我的包有兩個背帶,是雙肩包。
龔倍宇:我設計的是皮卡丘包。
……
孩子們設計的旅游包各式各樣,別出心裁,他們的想象力是成人無法比擬的。
第五站:創(chuàng)編兒歌:《我們去秋游》
在期待去秋游的幾天里,孩子們的心情是迫切的、激動的,他們把自己的這種情感自然地流露了出來,并把它以兒歌的方式展示了出來,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兒歌是這樣的:
秋天是個好季節(jié),我們快快去秋游。
秋游秋游真快樂,我們一起去秋游。
長風公園真好玩,我們一塊去玩耍。
有鯊魚,有海龜,還有那美麗的搖搖魚……
孩子們的兒歌還沒有編完,不難看出,他們的情不自禁、以及創(chuàng)作的欲望正是他們主動性的具體體現(xiàn),我深信:孩子們去長風公園游玩了以后,他們會有更多精彩的內容編到兒歌中的,我和孩子們共同期待著……
第六站:我們去秋游啦
終于盼到了去秋游的日子,這天孩子們特別的興奮,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大家共同創(chuàng)編的歌曲:“今天我們真高興,真呀真高興,要和伙伴去秋游,去呀去秋游,你們到哪里去?我們到長風公園去,你們怎么去?嘟嘟,嘟嘟,我們乘大巴士去……”歌聲蕩漾在車廂里、長風公園內,不時有游客向我們的孩子投以關注的目光。
終點站:秋游歸來
孩子們從長風公園一回來,他們就津津樂道地講述著自己在長風公園的所見所聞;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畫筆,畫出了他們眼中的長風公園的海底世界;又饒有興趣地編起了上次沒有編完的兒歌,兒歌的內容有血有肉,是孩子們的真實回顧:
朱辰怡編了一句:鯊魚鯊魚真大呀,胡詩苑:鰩魚鰩魚多漂亮,趙蘇北:毒魚毒魚真可怕,徐婷逸:海龜海龜肚子大,馬浩宇:珊瑚珊瑚象棵樹,彭宜偉:海星海星象星星,陳天宇:海蛇海蛇長又長,汪徐恬子:寄居蟹寄居蟹能伸又能縮,吳海倩:還有許多小海馬,海馬海馬多奇怪,我們快來瞧一瞧,最后我編了一句:長風公園真有趣,下次你也去看看。
有感而發(fā):
本次活動完全是在幼兒的一次活動中引發(fā)出來的,來源于幼兒的興趣,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所以幼兒對這個活動投入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應該說,這是一次比較成功的主題教學活動,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活動中我注重了跟隨孩子,跟隨他們的興趣、跟隨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活動。我始終記住每次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孩子而不是老師,逐漸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活動中作出積極、有益的調整,使整個活動能順利地開展和發(fā)展。
其次,在活動中,我注意了對孩子所提的問題進行價值篩選,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同時為幼兒提供相應的環(huán)境,使幼兒更好地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再則,我深相信孩子的思想看的見。孩子的思想有其不同于成人的表現(xiàn)方式,在活動中,我不斷地肯定幼兒的進步,并給予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并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評價孩子和他們的作品。
另外,在每次活動開展后,我都及時地把孩子們的作品和孩子們的表達展示出來。我感到:把孩子們的活動過程,特別是他們的作品及時布置出來,不僅能提高、延長孩子們的活動興趣,而且會讓他們特別有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讓家
長了解班里的活動情況,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教師做好活動的基本記錄,以便于以后經驗的再現(xiàn)和借鑒。
在這里也產生了一個疑問:如何讓家長積極的“動”起來,主動參與、配合到我們的活動中來?
目前我們開展的探索性主題活動差不多都是孩子和老師在活動,家長只是應孩子的要求無奈的收集了一些材料,幾乎沒有家長主動關心、詢問過我們所開展的活動情況,最多也只是駐足在我們所布置的活動版面前看看上面的照片和文字。而就我們目前的情況看,我們老師是非常需要家長的配合幫助的,包括資料的收集和答案的尋找、生活經驗的建立、積累等等,我們教師也在平時做了相關的宣傳,但看來現(xiàn)在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如何讓家長積極的“動”起來,主動參與、配合到我們的活動中來也是我們目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活動內容:編織區(qū)“編織蜘蛛網”
觀察對象:大班
提供材料:各種顏色的毛線,蛛網示意圖,結網的流程圖,經線緯線等
案例記錄:
孩子們最喜歡的全園性視覺探索活動開始了,冰冰來到了編織區(qū)。在編織區(qū)的一個角落里,拉著放射狀的繩子(表示蜘蛛網的中軸線)。墻上掛著一些不同顏色的毛線和細包裝帶,貼著一張:蜘蛛網的示意圖。冰冰問老師:“這是干什么的?”老師告訴他可以編蜘蛛網。他答了一聲表示很新奇并馬上走到角落,隨手抽出一根綠色的毛線,開始在原先拉好的繩子上纏繞起來。剛開始手中的毛線始終在一根線上做反復的纏繞。老師在一旁輕輕的提醒他:“想一想蜘蛛是怎樣結網的?”他似乎受到了一些啟發(fā)。開始將纏繞后余下的冒險向另一根中軸線拉去,拉到后又開始反復纏繞。老師又輕輕拍了拍墻上的蜘蛛網示意圖,并用手指在示意圖上畫蜘蛛網的走向,從一根中軸線拉向旁邊一根,再拉到旁邊一根依次畫三個圓。冰冰看后大受啟發(fā),手中的毛線拉向旁邊一根中軸線,第一根毛線用完了,他又取了一根同樣顏色的在下面重新開始拉網編織起來,但是沒有規(guī)律。老師告訴他:“蜘蛛網很有規(guī)律的很有次序,一圈結完再結一圈,可是你剛才那圈還沒結完?!北B忙抽回毛線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xù)結起網來。就這樣一連用綠色的毛線結了三圈。師問他:“這里有這么多顏色的毛線,能不能讓你的蜘蛛網變得更漂亮呢?”這回冰冰用黃色的毛線結了兩圈,又改成綠色的毛線編了兩圈。就這樣兩種顏色交替編織,終于完工了。老師和同伴看見說:“你編的蜘蛛網真象,而且顏色一層一層真漂亮。冰冰高興極了,拉著旁邊的同伴來欣賞他編織的蜘蛛網。
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冰冰對結蜘蛛網這樣一個活動產生了新奇感并因此選擇了嘗試編織蜘蛛網。但是對于蜘蛛網是什么樣子的,蜘蛛是如何結網的這些科學知識,冰冰顯然還不了解,而導致他剛開始在一根中軸線上反復的纏繞,但經過老師言語、動作及墻上貼著的蜘蛛網示意圖的暗示,冰冰終于能用毛線在幾根中軸線上依次拉網了。這也說明了原先不了解有關蜘蛛網的問題解決了。在學會結網的同時老師還注意藝術審美的開發(fā),通過語言的暗示使冰冰產生了采用兩種顏色的毛線交替織網的行為,使蜘蛛網更具藝術的美感。此案例反映出幼兒在活動中的思考和老師知道的層次性,也充分體現(xiàn)了藝術與科學的巧妙結合,關鍵在于活動的內容既具有科學性、并且有較強的表現(xiàn)性。
案例:我來做機關槍(大班)
活動內容:操作間“動手區(qū)”
觀察對象:大班幼兒
提供材料:各種工具,空瓶,空罐,空盒,管子,繩線等。
案例記錄:
老師帶孩子們來到操作間,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工具:空瓶,空罐,空盒,管子,繩線等物,孩子們開始動手制作一些兵器。
智彥說“我想做一把很厲害的機關槍?!苯又诓牧蠀^(qū)走走看看,走到瓶灌區(qū),他停下想了想,然后拿起了兩只細長的可樂瓶,將它們口對口用膠帶綁在一起,綁完后,智彥看了看自言自語說在:“好像太短了。”接著又取來了一只可樂瓶將它用膠布接在原來的兩只后面。隨后他又從筐中取出兩只酸奶瓶,并用雙面膠把它們粘在機身下面做把手,可是不知怎么總要掉下來,師在旁邊輕輕提醒:“可以試試厚的雙面膠?!庇谑侵菑┤砗竦碾p面膠,果然將兩只把手一前一后的粘在機身下面,一把機關槍已初具雛形。他得意得將機關槍拿給老師看。老師說:“真不錯,不過好像少了些什么東西,智彥摸摸腦袋似乎不太明白,老師又說:“你去看看機關槍的模型,要發(fā)射子彈,必須要些什么?”他真的仔細地把玩玩具機關槍,不一會兒他恍然大悟地叫到:“我知道了,必須要有一個扳機?!闭f著他取來了粗細不同的吸管,從中剪了一小段用雙面膠固定在兩個把手中間,還剩下一些細的吸管,只見他將管子彎曲折疊后塞入了機身一頭的瓶口,露出長長的一截在外面,老師不解的問:“這是什么?”智彥說:“這是正在發(fā)射的子彈?!崩蠋熆隙怂南敕ǎ⒖隙怂臋C關槍真厲害,智彥高興地拿機槍給同伴看,一起玩起了“打仗”的游戲。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記錄的是智彥制作機槍的整個過程。機槍的造型結構、功用是科學知識,而將機槍做出來則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做機關槍這一活動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藝術的整合。孩子在進行表現(xiàn)時能對機槍的大致結構有所把握做出了機身和把手,但忘記了扳機,后經老師的暗示引導,他制作了扳機,就這樣在制作的同時,孩子對某些科學知識有了更深一層的掌握,也正是有了科學依據,使藝術表現(xiàn)的東西更為形象。由此可見科學與藝術是緊密相連的相互促進的。
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為:教師是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兒童活動的參與者和協(xié)作者,兒童行為的記錄者和研究者。這些角色集中體現(xiàn)在一點上,那就是教師要機智而靈活地處理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現(xiàn)代的幼兒教育已經從原先的單純的教師教、幼兒學,向師生、生生互動的方向發(fā)展。探索型主題活動就是追求幼兒與教師保持一種自然和諧的互動關系。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追求活動的過程性。在活動中,幼兒的行動是自由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猶如駕駛著思維之車行駛在心靈之旅。其旅程的長短、行進的速度和所要達成的目的都是由幼兒自己控制,而教師則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傾聽者、欣賞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一、傾聽問題,了解經驗,關注、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
一天,一位小朋友從家中帶來一本《少兒看世界—中國篇》的書,晨間活動時,好多孩子圍在一起看這本書,并對書上五十六個民族人物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停的爭論“不對不對,這個人是新疆維吾爾族人,你看她穿著長裙呢!”“不,不是的,這個人才是新疆維吾爾族人!他戴著繡花小帽!”“那個沒穿鞋子的人是什么族的呢?”有幾個識字的孩子就在那里一一辨認著認字。孩子們邊看邊熱烈地討論著。這時教師在一邊靜靜地聽著,觀察著,從孩子們的談論中知道孩子對祖國各民族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有的孩子對一些民族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談得特別熱烈。于是,在晨間談話時,教師延續(xù)了這個話題,引導幼兒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在此基礎上,確定了以“我是中國人”為主題開展探索活動。
傾聽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傾聽行為無疑能向孩子傳達教師對他們的關注、重視、尊重和欣賞,能向教師傳遞孩子的興趣、需要、問題和想法。“我是中國人”這一主題活動的產生正是教師注意傾聽幼兒來園活動時的談話,激發(fā)更多的幼兒將興趣聚焦于這一主題上,引發(fā)幼兒圍繞“我是中國人”提出更多的問題,為進行探索活動打下了基礎。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自發(fā)地聚集在一起談論喜歡的圖書、動物、玩具、動畫片和一些人物等等。如果仔細傾聽和觀察,就能捕捉到許多有價值的教育契機,了解到幼兒的興趣熱點,尋找到幼兒主動學習的教學內容。從而全面的,全方位的了解幼兒,理解幼兒,走進他們多彩的童心世界。
二、師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成為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
在和幼兒一起預設好主題網絡后,教師進一步將幼兒的興趣聚焦到主題,引導幼兒圍繞這個主題通過多種途徑分組收集信息資料。教師首先從家中帶來了相冊,從中找到了自己去過的幾個有名的景點的照片,并從網上找到了一些祖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服飾特征的資料,利用文字的形式打印出來。孩子們得到了啟發(fā),通過圖書、圖片、照片、電腦、向父母請問等途徑去收集信息。沒過幾天孩子們就收集了大量的關于“我是中國人”主題的信息資料。并在活動區(qū)、游戲時不斷地與同伴、老師互相交流,邊分享邊探索,使幼兒和資料真正互動起來。
當資料手機越來越豐富時,幼兒的發(fā)現(xiàn)和疑問也在不斷地增加。一天孩子們在討論中國的世界之最,“兵馬俑也是中國的世界之最。”一位幼兒說。“不是的!”好多幼兒反駁他?!拔野职指嬖V我是的!”孩子們爭執(zhí)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們來到教師那里,希望教師能夠提供正確的答案。這時教師沒有給予他們答案,而是笑著說“老師也不知道這個問題到底誰對誰錯,明天開始我和你們一起分頭尋找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看誰第一個能找到答案!”接著孩子們讓家長帶著到新華書店、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很快就找到了正確答案: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在探索過程中,幼兒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問題。有時他們會為自己找不到答案而陷入一片茫然之中。這時教師應該適時地介入,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幫助他們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并積極地和幼兒一起投入到活動中去,成為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但是這時教師的作用不在于把知識直接呈現(xiàn)給幼兒,而在于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積極探索,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當幼兒在某一問題上產生不同意見時,教師不要把正確的答案和解決方法告訴他們,而是提供各種資料、創(chuàng)設各種環(huán)境幫助他們聚焦問題的關鍵點,耐心等待,給予幼兒主動探索、自我學習的時間。在探索過程中即便有時意識到幼兒的一些想法、一些假設“不正確”,教師也不要輕易否定,因為探索的本身不在于出現(xiàn)問題,而在于尋找、發(fā)現(xiàn)問題答案的過程。
三、交流與展示——支持幼兒主動探索、交流、表現(xiàn)
當幼兒對祖國各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時,幼兒基本將感知到的知識信息內化成了自己的一種經驗。他們對此次探索的活動也到了表達和表現(xiàn)的階段。他們有了想說、想做、想表現(xiàn)的欲望。這時的教師要作為幼兒活動的欣賞和支持者的身份,引導他們共同交流自己探索的結果,分享各自的信息和知識經驗。而當幼兒有了想表現(xiàn)的欲望時,教師為他們提供了不同的材料,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探索結果。于是,有的孩子用他們的畫筆畫出了五十六個民族的人物,每天游戲活動就是進入美術區(qū)不停地畫呀畫,那樣的專注、積極、投入。有的孩子則在一邊穿上了自制的民族服飾,邊聽音樂邊跳著民族舞;還有的孩子用他們的小手制作了小香包、粽子等民族手工藝作品……..在活動中,孩子們充分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將自己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的知識、經驗通過繪畫、兒歌、舞蹈、手工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表達和展示。
在動態(tài)的、靈活性和開放性的探索型主題活動中,活動過程不再是令人乏味、枯燥的單一授受,而是充滿和諧、快樂的彼此分享,幼兒可以分享教師的豐富經驗,教師可以分享幼兒的獨特想法,幼兒還可以分享同伴的共同經驗。教師不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俯下身子,與幼兒平等合作的活動參與者。幼兒不再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帶著自己的興趣、需要、想法,直接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與教師對話。師生對話建立在平等、理解、合作的關系上。教師還要善于敏銳地捕捉來自幼兒的信息,了解幼兒現(xiàn)在關心著什么,想實現(xiàn)什么,準確地給予幼兒回應、支持和幫助,真正做孩子活動的傾聽者、欣賞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我們的社區(qū)”是我班開展的一個主題活動,根據大班幼兒的教育目標,選擇了這一主題,通過活動的開展,了解社區(qū)的生活設施,感受社區(qū)生活的便利、社區(qū)環(huán)境的整潔和美麗,萌發(fā)熱愛社區(qū)的情感,提高美的感受力。
回顧三個多月來“我們的社區(qū)”活動的產生和實施,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和反思。
首先,活動主題的選擇應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因為期初我們幼兒園正在搞基建(建廁所和廚房),幼兒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就難免會提出與房子相關的一些問題,如:“房子建造時為什么要在地上挖一個很深的坑?”;“房子是用哪些材料建造的?“房子的建造過程為什么需要拉線?”……等等。在與幼兒共同討論中他們又萌生了探索社區(qū)中各式各樣房子的新主題,以及探索社區(qū)的各種生活設施的興趣和意向。就這樣一步一步生成我們這一活動的主題“我們的社區(qū)”主題網絡就這樣逐漸豐富和完善起來。在這個主題中,每一次的探索活動都是幼兒所興趣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興趣,使幼兒在活動中都十分的投入,積極地參與探索,可以說每個幼兒在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其次,開展主題活動時應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及時調整內容。教師在主題進行中一定要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作為依據來確定活動的具體內容,邊實施邊及時調整。例如:在探索房子的結構,教師本來預設了:“方便的電梯”這一活動內容,但在活動中幼兒可能受生活經驗少的限制,對這一內容不感興趣,于是我立即取消了這一內容,更多地從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出發(fā),將活動改成了幼兒所興趣的“蓋房子”這一活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參與者。
其三,充分利用家長這一社區(qū)資源,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在“我們的社區(qū)”主題開展過程中,我們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發(fā)揮家長的教育資源,取得較好的效果,如:發(fā)動助我們收集有關的資料;組織家長參與:“親子活動”,與幼兒共同制作各式立體的房子;幫助收集廢舊材料(空的盒子、飲料罐等);利用上學、放學的機會,向幼兒介紹路上的一些社區(qū)設施,及時的向幼兒傳授一些知識,解答幼兒的疑問,這種一對一的親子交流對幼兒來說非常有益,幼兒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彌補了教師不能全面顧及的缺陷。家長真正成為了我班工作的堅強后盾,使我們開展主題以來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是一個秋天的早晨,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走進了教室,開始了游戲,沈揚也走進了教室,他東看看、西望望,哎!他的眼睛一亮,朝著露臺走去,原來,露臺上放著可以發(fā)聲的玩具,有沙球、有小鼓和鼓棰,他走上前去,用筷子敲敲小鼓——“咚!咚!”,用沙球搖搖——“沙!沙!”他似乎沉靜在各種聲音中,快樂地享受起聲音帶來的奇妙刺激。
“沈揚!沙球借我玩玩!”這是順順的聲音,沈揚是個大方的孩子:“好吧!就借一小會兒。”沙球借走了,美妙的聲音失去了一個音符,沈揚有些失落。他用手上的鼓棰,敲擊著鐵欄桿“叮——?!辫F欄桿居然發(fā)出了好聽的聲音,他再敲敲“叮叮?!闭婷烂钛剑№橅槺贿@聲音吸引過來了,她學著敲,還向敲小鼓似的用兩個筷子,敲起了“爵士鼓”,她這樣敲,我就敲上面,沈揚用鼓棰敲擊橫杠,呀?橫杠也能發(fā)出聲音呀!于是,露臺的金屬欄桿全成了他們的“打擊樂器”,不一會兒,身邊就又多了幾個毛腦袋,他們也學著敲,沙球、小鼓、似乎沒那么“走俏”了……
評析:
粗看在這個活動中,我似乎什么也沒做,只是觀察而已,但我認為,我沒有任何的顯性的指導不等于沒有指導,我恰恰是通過給予他們互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不干預”作為指導策略。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探索時間,即使當幼兒的探索不成功時,也要盡量避免直接干預。因為對幼兒來說,探索中的經驗都是有價值的。讓幼兒在探索中體驗不同材質敲擊的不同感受,這對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指導要盡可能做到“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
在這個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孩子們的探索是自發(fā)的。當沈揚第一次敲擊的時候,他也許是無意識的,但行為造成的結果,讓他欣喜,他敲得很歡快,如果這時我出面“干預”,他探索而得的經驗——敲擊會產生聲音會被我“無情”地割裂。孩子的探索積極性會被我打消或者牽扯到其他的地方,經驗會“流產”。孩子們的探索是互相借鑒學習的。當順順也學著沈揚的樣子,敲擊時,我更是把觀察露臺的視線收了回來,使他們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自發(fā)地互相學習,在互相學習中,得到直接經驗的傳授,看著“毛腦袋”的增多,看來沈揚這個小老師,當?shù)貌诲e。
實錄2:
隔天中午時分,我走到露臺上,用手敲擊陽臺的磚頭“撲!撲!撲!”“不對!不對!”張順順提醒我,她用鼓棰敲敲金屬桿“叮!叮!叮——好聽么?”我好奇地問:“怎么那么好聽呢?我怎么敲不出來?”她扶著我的手,硬是把鼓棰交給我:“只有這里才會發(fā)出來的!”她幫著我,用力敲擊——“叮!叮!好聽么?”陽光撒滿了露臺,金屬桿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我想出來的!”沈揚急匆匆地沖過來,“這里發(fā)亮的!就會發(fā)聲音的!”“是么?還有哪些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呢?”沈揚用發(fā)亮的眼睛叮著桌上的金屬小罐,順順則看上了另個小朋友的金屬皮鞋扣,我悄悄退出了露臺,只見大家都對自己發(fā)亮的東西感到有趣起來,王胡冰用手指敲擊著自己的金色紐扣,鄧雯婷用筷子敲著自己的小汽車,因為小汽車的車輪也會發(fā)光……
評析:
孩子的經驗畢竟是松散的,如同沙漠中的黃金,如果忽視不見,一瞬的記憶顯然對他們毫無卑益,我覺得,適時地點撥,把自己從“老師”的框框中解脫出來,以“學生”的角度,去討教孩子們,讓他們把自己的經驗用語言說出來,就象沈揚說的“亮的東西會發(fā)聲音的!”我認為他的話簡直就是概括了所有可以發(fā)出聲音的金屬物的特質,他們的“稚語”有時比我們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指導要點:
1、孩子對周圍事物的主動探索,都是自發(fā)的,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和老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提供的心理空間的大小都是有關聯(lián)的,當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樣他們特別感到好奇的事物,他們通常的行為表現(xiàn)是反復重復地做,然后吸引一群孩子到身邊來模仿他的行為,旁人模仿的越多,他們的成就感就越強烈。在這個時候,老師的干預會使這一探索行為趨于瓦解,而且,老師的話在孩子看來是不可不聽的,他們對原先的“創(chuàng)舉”會失去興趣,從而對未來的興趣走向,失去了個人獨特的觀察角度。原發(fā)的探索,應該給孩子一段享受探索樂趣的時間。
2、教師的指導可以是以“學生”的角度去向孩子們“討教”,幫助孩子把探索的經驗提煉一下,但時機要掌握,最好是等他們盡興了以后,以詢問的方式來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這樣總結出來的經驗往往是孩子都能接受的,是他們的語言,或許覺得教師應該給孩子正確的常識知識,但是孩子的學習是有自己的年齡階段的,“等待”這個字眼我們經常用,等待并不流于表面,不強制他們接受他們這個年齡不適宜接受的知識,是我認為最體現(xiàn)格塞爾成熟理論觀點的一條。
一學期一次的公開課比賽又將開始,這次公開課我選擇的是我們幼兒園所申報的實驗課題——綜合活動。為了上好這節(jié)綜合活動,我多方收集資料,選擇了以本地資源旅游景點“鄭風苑”為素材,圍繞著“秋游鄭風苑”這個主題展開了設計思路。為了把綜合活動中的“訓練幼兒短時記憶力,增強幼兒的注意廣度,提高其觀察力”等內容巧妙的貫穿于鄭風苑的美景之中,我精心準備,并為本節(jié)活動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通過映象訓練使幼兒進一步建立清晰、完整、穩(wěn)定的表象;通過背數(shù)繼續(xù)擴大幼兒的短時記憶容量;通過看符號說數(shù)量繼續(xù)擴大幼兒注意的廣度。
二、通過記一記、找一找活動,擴大幼兒的觀察力、注意的廣度和增強短時間記憶能力,促進同時性信息能力加工的發(fā)展。
三、通過拼一拼的活動,培養(yǎng)幼兒有序思維能力,增強知覺表象操作能力及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同時,根據活動過程的需要,我精心準備了聲像同步的課件和生動形象的幼兒拼圖,符合規(guī)定、精細的教師操作的教具圖、用來鼓勵幼兒的各種形態(tài)、色彩鮮艷的星星貼畫,以便在活動過程中使用。
活動開始,我以“金秋十月是個旅游的季節(jié),老師帶幼兒去鄭風苑游玩”為主線展開了活動,天生愛玩愛動的幼兒個個精神飽滿,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地心態(tài)投入到活動中。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以到鄭風苑要拍攝到、欣賞到美麗的景色為導語帶幼兒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注意力的集中訓練,做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映象練習,我告訴幼兒這次我們要乘坐旅游車去鄭風苑,為了不上錯車,我們必須記住車牌號,自然的把幼兒帶到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訓練幼兒短時記憶容量”的背數(shù)環(huán)節(jié)。先是順背4位、5位,一直到順背10位、11位,為了給孩子適當?shù)墓膭睿乙哉l能順利的挑戰(zhàn)順背、倒背,就可獲得一張貼畫。為了獲取獎品,部分孩子開始抱著為得到獎品而爭著舉手挑戰(zhàn),由于幼兒把目標放在獎品上,從而造成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不夠集中,造成這些幼兒在這些幼兒在背數(shù)過程中記憶混亂,沒能順利背數(shù)。接下來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和課件的吸引下過關斬將,順利的把看數(shù)畫珠碼、看物體說數(shù)量,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動內容完成了,在孩子們相互討論自己的拼圖作品的活動中,我以把在鄭風苑看到的、拍到的美麗景色說給其他孩子聽的結束語,使孩子們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從大面來看,整個活動設計富有特色,準備充足,教具制作也很吸引人,而且活動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和觀察力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fā)展了各項能力,但是細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還是發(fā)現(xiàn)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存在與其中。
首先,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對孩子的觀察和指導還不到位。如活動過程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為了鼓勵幼兒能夠發(fā)揮出他們平時訓練的水平,便以獎品為誘,讓幼兒進行背數(shù)。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從一個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到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原來一直在活動室,這次我在音體室)這個環(huán)境轉移中,他們首先要調整的是心理的適應,我在活動的始終都沒有顧及到這一點,而是讓他們以成人的心態(tài)接待一個新的事物,抱著他們肯定沒問題的心理進行活動,背數(shù)過程中,我讓幼兒集體順背六組數(shù)后,便開始了“馬拉松”式的個人挑戰(zhàn),同時聲明:背成功的有獎品,背有失誤的以一句“沒關系,調整一下自己,想好了再來”示意孩子坐下,從而造成心理素質差的孩子越是心急越是背不出來的惡性循環(huán),同時還出現(xiàn)第一次沒有背好的幼兒再次舉手時,我因擔心他再次出錯而影響課堂效果不敢讓他起來,造成孩子的積極性受挫,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幼兒獲取獎品的機會,因為以后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中,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很少?;顒雍螅也虐l(fā)現(xiàn),獲得獎品的是少部分孩子,甚至出現(xiàn)有個別幼兒一人獲得幾張貼畫,還有個別幼兒則是一張都沒有得到,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到了孩子寫在臉上的那種疑惑“我怎么不行呢?”由此,我看到了自己在組織活動中的一個失誤點:對孩子觀察不夠,指導的不到位。
《綱要》中指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教師應在活動過程中為每個幼兒提供展示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在活動過程中,要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他們的啟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應為他們建構一個合作的平臺,提供成功的經驗。如果在當時的活動中,幼兒在不能順利挑戰(zhàn)時,我能及時引導他們請自己的小伙伴用合作的方法解決,讓合作幫助他們獲取成功,或許可以讓帶有疑惑的孩子臉上的表情晴朗起來?!毒V要》中明確指出,
教師既是孩子活動過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真正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得到及時的鼓勵、引導,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組織形式有點單一。從開始的映象練習到最后的拼圖,孩子們的活動方式不是個人就是集體,缺乏小組活動,總結回顧以往的活動設計,把幼兒分成小組進行活動,既能極大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觀。反思這次活動,我在這一點做的也有欠缺,沒有把孩子分成小組來進行活動,造成在活動過程中他們只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有交流的機會。從中,我認識到,一節(jié)好的教育活動,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心準備教具學具,還需要教師巧妙的設計,用適合幼兒特點的教育形式組織幼兒,以便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再者,活動過程中過分強調老師的鼓勵。如:在活動中,當一個孩子順利回答問題之后,我在獎勵他的同時,說的最多的就是“你真棒”,而那些不能順利挑戰(zhàn)的幼兒只能望著小伙伴受夸獎,自己在心里懷疑自己到底棒不棒。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每個孩子都是很棒的,而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過分獎勵,則使部分幼兒對自己懷有質疑的想法。
教師的獎勵在恰當?shù)臅r候對孩子是一種督促,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都能感到一種激勵,從而產生正面效應;然而在有些時候,當教師的鼓勵過分時,就有可能產生一種負面效應,使孩子沾沾自喜,滋長他們的情緒。我認為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老師在表揚的時候不能一個人說好,應該引導大部分幼兒共同發(fā)現(xiàn)別人的好,并認同,從而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明確的目標性,教師也應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把“你真棒”留給那些有待于提高的幼兒,讓他們帶著一種希望,帶著一份自信來描繪自己純真的童年和五彩的人生。
喜歡《案例:探索型主題活動案例——《我們去秋游》》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案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活動內容:編織區(qū)“編織蜘蛛網” 觀察對象:大班 提供材料:各種顏色的毛線,蛛網示意圖,結網的流程圖,經線緯線等 案例記錄: 孩子們最喜歡的全園性視覺探索活動開始了,冰冰來到了編織區(qū)。在編織區(qū)的一個角落...
設計思路: 主題活動進入了"秋天來了"從復興公園的遠足活動中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對秋天的發(fā)現(xiàn)。從今天的引入部分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孩子們對于秋天的發(fā)現(xiàn)是那么的真切/那么得仔細。為了更進一步地激發(fā)幼兒...
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為:教師是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兒童活動的參與者和協(xié)作者,兒童行為的記錄者和研究者。這些角色集中體現(xiàn)在一點上,那就是教師要機智而靈活地處理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F(xiàn)代的幼兒教育已經從原先...
探索型主題活動:燈泡(大班) 活動產生背景: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外出旅游時,帶回來幾種好看的燈,孩子們看非常感興趣,就開始議論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燈,并且也帶來了好多種燈,也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并試著自...
“我們的社區(qū)”是我班開展的一個主題活動,根據大班幼兒的教育目標,選擇了這一主題,通過活動的開展,了解社區(qū)的生活設施,感受社區(qū)生活的便利、社區(qū)環(huán)境的整潔和美麗,萌發(fā)熱愛社區(qū)的情感,提高美的感受力。 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