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魯迅電影觀后感十五篇

發(fā)布時間:2023-12-26

魯迅電影觀后感。

編者認為“魯迅電影觀后感”是一篇很值得一讀的好文章,你覺得寫作品的觀后感很困難嗎?不僅有書籍,還有電影等影視作品也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我們欣賞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時,可以考慮寫一篇觀后感。在這個時候,最好使用文字的方式將它記錄下來。如果你仔細閱讀本頁,將會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1

提到阿Q,人們自然就想到魯迅筆下那個無名無姓、先前比別人闊多了、頭上長著癩瘡疤、一不小心就被人“兒子打老子”的阿Q形象,可憐可悲,又可笑可嘆。他高舉的精神勝利法的旗幟也隨著自身的不朽穿越了時空。

但與阿Q不同的是,阿Q不是跳蚤,他不會主動去騷擾趙太爺,而他們作為跳蚤,就希望在名人身上咬上一口,這樣名人一疼,一巴掌拍去,人們就知道了名人在拍打他這只跳蚤,于是就出名了,和阿Q殊途同歸。想來在魯迅的時代早就有人做過,否則就只能是魯迅的先見之明,他在小說中說:“未莊通例,倘若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張三,向來本不算一件事,必須與一位名人如趙太爺者相關,這才載上他們的口碑。一上口碑,則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边@便是他們的心理,他們走向理想的途徑,從事著在雞蛋里挑骨頭的事業(yè),乘機發(fā)動毫無意義的論爭,只是為了告訴人們他們是存在的??上д嬲泻B(yǎng)有學識者,比他們更懂更了解阿Q,緘口不談,一笑了之。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善意的有意義有價值的批評,而不是無理取鬧的指責和抨擊,甚至包括有損人格的中傷。

余秋雨無疑是這幾年最忙碌的人之一。從他的《借我一生》起,到他的《文化苦旅》,都出乎意料地給他帶來了煩惱和困惑。而值得慶幸的是,在經(jīng)歷了風雨后,他依然堅定不移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依然致力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余秋雨最為大家所認識的,莫過于他的散文,無論是《山居筆記》還是《文化苦旅》,都可稱得上是當代中國散文的瑰寶和奇葩,有的學者稱其為學者散文,文化散文,大散文。但無論是瑰寶和奇葩,都難免存在或多或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文如其人之說,人無完人,何況文章乎?即便是人家有過什么過錯,難道就可以老揪住人家的辮子不放么?若是這樣,巴金的《隨想錄》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他的人格也有問題;郭沫若的詩歌也沒有價值了,因為他的人格也有問題。對學術的評論要用學術的觀點。潛伏的跳蚤們在有學者指出了不同看法后,或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他人的隱私,就紛紛的活躍起來,用心良苦,口誅筆伐,文壇似乎好不熱鬧,欣欣向榮,百家爭鳴。其實他們并不能擊中問題的要害,嚷嚷一通,見沒有回應,有的像阿Q一樣心滿意足的得勝,繼續(xù)努力,有的就偃旗息鼓,遛之大吉,有的變本加厲,造謠來侮辱誹謗他人。只要有人回應,那就大大的中計了。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善意的有意義有價值的批評,需要的是對中國的文學文化事業(yè)有積極意義的批評,需要的是人們面對面的交流,相互的理解和鼓勵,而不是文人相輕的職責和鄙視或嘩眾取寵。余秋雨在“秋雨時分”的欄目里曾將到中國后來的知識分子缺乏酒神精神,他以自己為例,說有人批評他的散文就是缺乏酒神精神,真是一針見血,他非常的贊同。當然,在這里我并不是說非要得到被批評者認同的批評才有意義有價值,我只是想說,無論是批評者還是被批評者,都應該先屏棄時代的浮華,靜下心來潛讀和思考,少一些追名逐利,多一些心平氣和,少一些妒忌,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劍拔弩張,多一些心靈溝通,這樣,對中國的文化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才是有利的。個人主義的名和利,都終將為他人嗤之以鼻。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2

祥林嫂原本是一個命運頗差的年輕婦女,年輕能干,勤勞敬業(yè),對未來還充滿著憧憬,勇敢地逃離了束縛自己的婆婆渴望在外地找到新的生活,可是命運不公,祥林嫂被婆婆綁回家,還把她許給了一個山里的男人。那個封建的時代,這是對她多大的屈辱,她的生活好不容易又安定下來了,但是意外又來了。她的第二個丈夫死了,兩歲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這個世界又剩下了她孤苦伶仃一個人,為了謀生她回到了以前的雇主家里缺被冷落嫌棄,講述自己的悲慘遭遇卻被人嘲笑挖苦。最后都覺得祥林嫂晦氣,她成了乞丐,倒在了乞討的路上。

與其說這是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哀,不如說這個那個時代很多命運悲慘的婦女的寫照,封建的社會殘害了多少無辜的人們,封建的禮節(jié)讓那么多原本善良的人們見到一個可憐無助的女子而撒手不管。到底是誰害死了祥林嫂,我認為是祥林嫂自己的淪落和封建的時代中冷漠的人心。

還好,我們現(xiàn)在不是那樣封建的時代??偸菚袦嘏娜藥椭诤谝估飹暝娜?,這個世界永遠是光明打敗黑暗。慶幸,這個世界的大部分人沒有被艱難的命運打到,敢于做命運的主人。

祝福所有的人在什么時代都不要冷漠,都不要沉淪。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3

這是一部老電影,整部電影,給人一種親和感,仿佛就在身邊的故事。

電影主人翁阿Q是個社會底層的人,經(jīng)常讓人恥笑欺負。而他也從不氣餒總會以欺負別人小小的勝利來安慰自己。他很邋遢,頭頂上頭發(fā)不多,辮子干巴巴的還打結。此人,正是大作家魯迅筆下的阿Q。

趙老爺?shù)膬鹤映闪诵悴?。阿Q跟一群調(diào)侃他的人說他也姓趙,排起輩分來他比秀才還要大上三倍,為了證明此事他還去拜訪趙老爺。大家一副看好戲的樣子,看著阿Q大搖大擺的走了。

沒想到啊,真是熱臉對上冷屁股,趙老爺本一副喜笑顏開的樣子,聽阿Q來了還那么說,立馬拉下了臉。只聽“嘩 嘩”兩聲給了阿Q兩耳刮子并叫罵道:“你也配姓趙!你能么你!”并呵斥阿Q以后不準說他姓趙,隨后立馬叫人把阿Q趕了出去。

這么就給人趕出來了,還連自己姓什么的權利也沒了。就是自以為有點錢就可以了不起的勢利眼,總是打壓比自身弱小的人,讓人很是氣憤。我們都知道人與人平等,不論是殘疾的、懦弱的、很富裕的、有很大權利的,他們都是人,都是父母養(yǎng)的呀。

雖然阿Q被人欺負讓人氣憤。但是他想成家的鏡頭還是讓人忍俊不禁。

那天干完活,他和寡婦吳媽坐在屋子里休息。亮著油燈,吳媽細心的做著針線活。油燈的小火苗輕輕搖曳著,阿Q望著吳媽的側臉看呆了,兩眼泛光。情不自禁的吐出了心中所想:“我想和你困覺?!眳菋岊D時瞪大眼睛的抬頭,問:“你說什么?!”“我想和你困覺?!卑傻愣愣地說。突然吳媽尖叫起來,扔下針線就跑出去找趙太爺?shù)膵D人們告狀了。

后來阿Q不僅工作丟了,連調(diào)戲吳媽的事兒也在鎮(zhèn)傳的沸沸揚揚。鎮(zhèn)上的女人們見到他都紛紛四處逃竄。阿Q也給我一個特別逗人的想法:“最近的女人好羞澀哦?!?/p>

阿Q這個小小的人物,卻給人很大的思考。阿Q傳承了祖上的自-慰功力,敗了就用小勝做大勝,好事兒偷著樂,壞事兒過了就拋到腦后,以天天微笑過得輕松為目標。這樣的樂觀不正是我們所要尋求的嗎?

可是就是這么個樂觀的小人物,不起眼的小人物,成了幫大家背黑鍋的替罪羊,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阿Q完全不知情,哪里曉得是死罪。送往刑場的路上當他看到吳媽惋惜的神情,群眾擠滿了整條街的情形。他明白了,是不好的事兒……

阿Q的命運這么坎坷,最后還死的那么冤,他本來就是一個可憐人,竟還受到這樣的下場,不得不說,那些人她們都不會心理愧疚嗎?不會良心不安嗎?是該說阿Q太過單純,還是那些人黑心。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4

無論是祥林嫂,這個由社會鑄造出的底層人,還是夏瑜,這個在封建社會被迫害的革命人。他們的身上總是有著共通之處,他們的周圍總是有著一群冰冷的看熱鬧的人。

那些人如果沒有聽到她的話,還特意尋來假裝聽他那段悲慘的故事,在他們眼里,他只不過是逗樂他們的笑料,是增添生活趣味的調(diào)味劑,是充實空虛精神世界的食糧罷了。沒有同情,沒有理解,有的只是鄙夷的目光,辛辣的嘲諷,虛偽的淚水,這些的一切不由得把她推進了萬丈深淵,在孤獨中走向絕望。是那個時代斷送了祥林嫂,而如今又有多少個祥林嫂被這個時代毀滅。

前不久,有一個小女孩就親身經(jīng)歷了一個生命在她旁邊悄悄流逝的痛。一個身材魁梧的人在她面前倒下,而她因為身體瘦小搬不動他,周圍迅速迎來一群圍觀的看客,只是圍觀,小女孩不停呼救,沒有人理睬。于是她感受到了一個人的體溫慢慢下降,下降,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嘛,我們不經(jīng)審問自己,為什么這些人類本該有的善性,在這些合情合理的情況下卻顯得脆弱不堪呢,以前常聽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為什么真有這事時我們寧愿當一個看客,選擇明哲保身,而不是出手相助呢,如果當我們把這些路人看作是自己的親人時,我們還會選擇看熱鬧嘛,我們問什么不能換位思考一下呢,如果像當時被槍殺的人們,看熱鬧的人一起齊心,那么革命黨人會不會勝利呢,如果把一個困難同時擠壓在幾個人身上,那么他們必死無疑,而把這些風險大家一起承擔,那么后果也許就不是我們看到的那般。

所以,古往今來,無論社會在怎樣的發(fā)展,科技有多么的先進,對于我們們來說,都是冰冷的。只有縮短心與心的距離,人們之間不再那么冷漠,我們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5

“魯迅完全應該是一個很好玩的人?!?/p>

魯迅先生的孫子周令飛如是說。

作為魯迅的扮演者,濮存昕也說過類似的話:“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塑造出來的魯迅太‘緊’了一點,魯迅應該是個更幽默、更好玩一些的人。”那魯迅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政客、摯友、論敵、親人有著各自的描述,每個讀者和觀眾心中也有著屬于自己的那個魯迅。只是我不喜歡很多人站在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立場上去褒揚或者詆毀他,正如陳獨秀1937年在《我對于魯迅之認識》中所寫的那樣:“世之毀譽過當者,莫如對于魯迅先生?!鎸嵉聂斞覆⒉皇巧?,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當年原本要在那部夭折的《魯迅傳》中扮演魯迅而癡迷的琢磨過他的戲骨趙丹也在《角色自我設計》中這么寫道:“我無論如何不能抱著主席夸贊魯迅的幾個偉大去創(chuàng)造角色,那就糟了,必須忘掉那幾個偉大。”

是的,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就是給我們還原了一個接近真實的那個被官方宣傳已經(jīng)臉譜化(甚至是神化)了的迅哥兒。他不僅僅是個革命者(但絕不是什么“無產(chǎn)階級的”),也不僅僅是個戰(zhàn)士(但絕沒有拿著“匕首和投槍”),他還是一個生活有著情調(diào)的男人、愛著女人的丈夫、疼著孩子的父親、講得了笑話的長者、喝得起咖啡的知識分子!他告訴蕭紅怎么搭配衣服,他開導蕭軍怎么談戀愛,他教巴金如何欣賞版畫,他還陪許廣平一塊兒看電影。影片將鏡頭對準了魯迅一生中的最后三年,插入了七個夢境貫穿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并將魯迅生平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串連在電影中。很多場景和臺詞都來自魯迅的小說詩文或者真實生活,有些則作了些許改編(比如女人的女兒性和母性那句)。

電影的開篇,昏黃的夜燈下,魯迅獨自一人在江南空曠昏暗的石子路上漫步,烏篷船、咸亨酒店、孔乙己、阿Q……一個個熟悉的場景和人物向我們走來?;秀遍g,祥林嫂走上前去問魯迅:“人死了有沒有靈魂?”“或許有吧?!薄澳且灿械鬲z了?!庇谑墙酉聛?,三個人的死亡便組成了影片的一個內(nèi)在結構:楊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和魯迅之死。在影片的結尾,幾乎是完全再現(xiàn)了當年萬人空巷的那場葬禮,鏡頭甚至沒有向我們展示一滴眼淚,但當看到那浩浩蕩蕩的為“民族魂”默默送殯的黃包車隊時,我差點兒就落淚了。

作為一部小眾化的藝術電影來講,《魯迅》各個方面都挺好的,多年不見的中國藝術片啊,大概有幾個年頭沒看到這樣的國產(chǎn)小眾藝術電影了,手法上構思上技巧上都是用了心的(如果要就此寫評論那還得找機會再看一遍)。唯一的毛病我覺得是過于舒緩,剪掉20分鐘去就應該更好了(據(jù)說導演曾為參展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做了個縮減版本,就是如我所愿的把每場戲都剪短了)!

之所以有緣得以看到這部傳說中的小眾電影,是因為《魯迅》作為了第二屆武漢大學生電影節(jié)的開幕影片,而開幕式是在武大舉行的,這部電影也還真和武大扯得上一點關系。開場的“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寓所和潘梓年一道被秘密逮捕”那場戲里的潘梓年,就是后來(1949年6月10日)代表中共接管國立武漢大學的武漢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部部長,算是行使過一段校長的職能。不過遺憾的是,魯迅卻實在是沒有和武大發(fā)生過任何直接的關系(倒是胡適和武大關系挺好的),但他卻和武大的很多人通過文字聯(lián)系了起來,這些人里面,既有被他罵過的比如陳西瀅,也有罵了他大半輩子的比如蘇雪林。1936年魯迅去世后,武大亦舉行了悼念魯迅的活動。

魯迅永遠是個另類,是個超離孤獨的孤獨者,“是中國遍地奴才意識的思想荒原上的一個異數(shù)”(鄧曉芒語)。國民黨時代是這樣,共產(chǎn)黨時代也會一樣。毛澤東在1957年就說過:“假如他還活著,我想要么是坐在牢里還要寫,要么他識大體保持沉默。”和同時代的很多文人一樣,他也是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甚至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獨立,因為沒有一個國人能像他那樣,在強烈地批判外物的同時也在深刻地批判自己,直到今天,找得出第二個這樣的國人來么?有一個魯迅是中國的驕傲,只有一個魯迅卻是中國的悲哀。在片中有段戲,許廣平說他是革反革命的非革命者,而他說自己是非革命不可的革革命者。是的,這就是魯迅。

魯迅曾經(jīng)說過:“失去了現(xiàn)在,也就沒有了將來?!睆默F(xiàn)在看來,魯迅是過去時的,魯迅也是現(xiàn)在時的,魯迅更是將來時的!林賢治說自己是悲觀地認為“魯迅的精神,這是一個人的傳統(tǒng),幾乎不可能繼承?!蔽覀儠腥死^承他、甚至超越他么?但愿那個美妙的時代能夠到來吧。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6

《魯迅與電影》讀后感1000字!

魯迅若是生活在現(xiàn)在,應該會是個er吧?

你看他給朋友寫的信:“我到上海已十多天,因為熟人太多,一直靜不下,幾乎日日喝酒,看電影。”——嗯,這生活方式,很。

魯迅這位豆瓣er,很喜歡看電影,在上海十年,根據(jù)日記記載,去電影院看了一百五六十場電影。這個數(shù)據(jù)放在現(xiàn)在不算什么,放在二三十年代,挺不錯的。尤其是對于魯迅這樣自我996加壓式工作的人。

魯迅這位豆瓣er,不喜歡看國產(chǎn)電影。去上海之前,他在北京、廣州也看電影,結果看國產(chǎn)片看傷了,說沒有一部能讓他坐到終場的。他從不寫影評,在日記里也多不置評,通常只說某年某月某日與誰看了什么電影。雖不寫影評,但是評分還是有的。

據(jù)我分析,對于電影,他也有豆瓣的五星評分制:

一星:“殊不佳”,很不好,極不好的意思。

二星:“不佳”,不好。

三星:對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電影,魯迅是沒有評價的,只說看了。這樣的電影,可以默認三星評價。

四星:“甚佳”,很好,甚合吾意。

五星:空缺。魯迅把看電影當放松,當消遣,當娛樂,當了解世界的窗口,沒當成多么了不起的藝術,所以五星這樣的極高評價,應該是沒有的。

給予一星差評“殊不佳”的有好幾部,比如1931年的電影《狼狽為奸》、1936年的電影《未來世界》等。

“不佳”的電影也不少,其中1931年11月13日,一連看了兩部二星差評的電影。先和許廣平一起去國民大戲院看《銀谷飛仙》,感覺“不佳”,中途退場,又去虹口大戲院去看《人間天堂》,結果“亦不佳”。那天連看兩部爛片,估計心情不佳,平時看完電影經(jīng)常會去吃喝一下,當天也沒去。

好像只有兩部電影獲得四星好評“甚佳”評價,一部是美國電影《哥薩克》,另一部是蘇聯(lián)電影《杜布羅夫斯基》,1936年10月10日,他與周建人之女周鞠子一同看的。這也是他生前看過的最后一部電影。

有趣的是,一些影史留名的佳作,在他這里也是沒有評價的。其中包括卓別林的《城市之光》、拿過四項奧斯卡獎的《西線無戰(zhàn)事》、1933年版的《金剛》……想想還挺遺憾的,挺想知道魯迅是怎么看待這些電影的。

這些都是日記里有記載的,有的電影他看了,覺得挺好,但沒寫日記。比如1935年1月他寫信給蕭軍推薦電影:“昨天到巴黎大戲院去看了《黃金湖》,很好,你們看了沒有?下回是羅曼諦克的《暴帝情鴛》,恐怕也不壞……”

對了,魯迅還有個特別豆瓣er的習慣:看電影之前或之后去吃好吃的。經(jīng)??吹竭@樣的記錄:

“……觀畢至特色酒家晚飯,食三蛇羹?!?/p>

“治肴三品,邀蘊如及三弟夜飯,飯畢并同廣平往國民大戲院觀電影?!?/p>

“夜同廣平往新光大戲院觀《阿麗思漫游奇境記》,復至南越酒家食面而歸?!?/p>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7

繼《孔子》之后,今天,我們蘭印園教育電影坊又集體觀看了《魯迅》。

其實對于魯迅,我的記憶里都是小學、初中、師范語文課本里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藤野先生,記念劉和珍君,藥,狂人日記,孔乙己,友邦驚詫論等等。所以魯迅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書上的句子: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形象高高大大、離我們普通人很遙遠、讓我們望塵莫及的一位巨人,有著一副冷峻嚴肅的面孔。

但今天的電影里,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魯迅溫情柔軟的一面,給人力車夫包扎腳傷,對蕭紅蕭軍年輕戰(zhàn)士的真誠指導、慷慨解囊,對瞿秋白的奔走解救,對自己夫人和孩子暖暖的愛。

同時也被他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所震撼,早年魯迅是到日本學醫(yī)的,希望當一名醫(yī)生拯救中國人民的身體,后來,他認為中國人更需要拯救的是靈魂,于是棄醫(yī)從文,寫出了一篇篇匕手式的文章……

當寫著“民族魂”的白布覆蓋上他的身軀的時候,我終于明白了,“民族魂”這三個字是對他一生最準確最貼切的總結,他傾其一生,都在拯救民族的靈魂,他一次又一次地走在漆黑的夜里,他吶喊,他彷徨,他孤獨,但他從來都沒有退卻,一直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有著何等的信仰,他有著何等的氣節(jié),他有著何等的民族責任感!

想想我們自己,也是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人,面對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有怎樣的信仰,怎樣的氣節(jié),怎樣的民族責任感,我們自己應該怎么塑造我們自己的靈魂呢?debasrideb.com

然后才是怎么幫助孩子塑造他們自己的靈魂呢?

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喧囂浮躁的背后,還有著一些不太正常的現(xiàn)象和聲音,怎么教育我們的孩子不受其影響,不受其腐蝕呢?通過引導和教育我們的孩子,再由孩子影響家長,教育一代人,影響一代人,從而扭轉社會上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使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風清氣正,一片朗朗乾坤!

我最喜歡魯迅的真性情,愛恨分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不拖泥帶水,一是一,二是二,該怎么辦就怎么辦,鋼刀利水,雷厲風行,魯迅又是一個純粹的人,一生都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這樣的為人處事,不正是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的榜樣嗎?

魯迅喜歡孤獨的夜,因為在孤獨的夜里,他才能冷靜地思考,理智地分析,全身心地投入戰(zhàn)斗之中!

我們常說,靜靜地做教育,靜下來了嗎?靜過嗎?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孤獨,怎么能靜得下來呢?

享受孤獨,享受寂寞,靜下心來,做個純粹的人,做點純粹的事!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8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野草》

不經(jīng)意間,一晃而逝的幾組鏡頭又將我們帶入了魯迅筆下的那個年代。黑色仿佛永遠是那個年代的主色調(diào),因為那時從不缺少黑夜,當然更不會缺少比黑夜更黑的白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時不時地夾雜著巡捕房的牢車肆無忌憚的鳴響。街頭巷尾,到處布滿著窺視你的冷眸。黑夜里,秋雨中,簾外依然還是進行著的夜數(shù)十聲槍響后,又是一片死的寂靜,楊杏佛躺在了血泊之中。魯迅聽聞這一噩耗,毅然決然地走出家門,最后交付給妻子的竟是家門的鑰匙。我的心突然為之一震,這不正是一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者的耿耿豪情與錚錚的鐵骨嗎?!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畫面中,走出追悼會場的魯迅眼中閃著一絲隱忍,他不會再流下無用的眼淚,因為淚水早已被仇恨與悲憤所蒸騰。四圍的人群目光游離,好似在漫無目的地奔走。雨無情地打在魯迅的油紙傘上,急墜著,滾落著,仿佛是對死者的哀悼,又仿佛是對這方土地無限的哀嘆。但,傘下的這個人總是筆直地樹立著尖針似的黑發(fā),準備隨時刺向敵人的心臟。他那堅定的眼眸,已注定他將永遠是一位非革命不可的革命者。因為他就是一株燃燒著的野草!

夜深了,房里臥著兩個人,一個是魯迅,另一個是瞿秋白。一個個煙圈在空氣中彌散開來,文人之間的談話總是充滿著浪漫的色彩。不知何時秋白想起了魯迅的詩--《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兩人吟誦著,都悠然會心地笑了。因為雨的精魂是他們共同的理想與信仰。驀地,雪真的從天而降,掉落在地上、床上與他們的心上。在似真似幻的畫面中,魯迅高舉著雙手,會心地笑著,仰望天空,仿佛肉體的病痛、精神的失落與怨懟都已消融在茫茫的飛雪之中,看著雪飛揚、飛揚、飛揚,好似他的夢想也隨著雪飄揚、飄揚、飄揚。因為他是一株心中充滿希望而期盼著遙遠的春的野草!

在又一聲槍響之后,瞿秋白走了,魯迅又變成了一位更孤獨的獨行者。黑夜的陰郁、沉寂和絕望不斷地蠶食著魯迅的身軀,但是他正自在暗中,看一切暗。要堅定地走下去,就算前面是火海,是墳墓,他也要往前走。做絕望的反抗者難,比因希望而戰(zhàn)斗者更勇猛,更悲壯。在畫面中,魯迅扛起了一扇石門,它的一側是黑暗,另一側是光明。青年們潮涌般地沖向這扇開啟的門,奔入光明的世界。魯迅正是一束洞穿黑夜的強光,正是黑夜中的一個圣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他就是一株黑夜里,寒風中,希冀著第一輪朝陽的野草。

黑夜中,這株野草的軀體雖黯然地化作了泥土,但是它早已將精神的種子播撒在更廣袤的大地上。那一片片繁茂的野草,正如一團團生命的火焰,驅散著寒夜,渴望著光明,將一曲曲野草的歌聲傳唱。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9

4月18號晚上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課上我們觀看了電影《魯迅》。整部影片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非凡的勇氣、堅毅的品質。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面對白色恐怖,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擔心的是革命青年。面對戰(zhàn)友的離去,他雖感苦悶,但依然奮起,用筆端來嘆息勞苦大眾的命運。面對深愛的戀人,他感到自己的所惜與被惜。在生命的最后歲月,魯迅先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他洞悉了生活的本義。就在這對世界的感悟,對人生的反思中,一個民族魂在靈柩中安息了??

影片的一開頭讓人覺得有點恐怖,頭發(fā)蓬亂凄苦的祥林嫂,嚷著要革命的阿Q??這些魯迅作品中的人物雜沓紛來,在魯迅先生眼前晃動,正當我們的思想還在小說里那一情一景中徜徉時,影片回到了現(xiàn)實之中。

《魯迅》擷取魯迅一生中最后三年作為背景,展現(xiàn)了他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崇敬之情,對中華民族的赤膽忠誠,謳歌了魯迅在極其艱難險惡的環(huán)境里以筆代刀、頑強戰(zhàn)斗的崇高品格。 當魯迅身邊的革命志士〈丁玲,潘梓年,楊杏佛〉一個個被抓,一個個被殺,他根本不因民黨政府的殘暴而感到絲毫畏懼,反而說出了“民黨是世界上最要面子的政府,你說它壞是為它好,是為促其進步,然而它卻會還你一顆帶毒的子彈”的話,可見他面對死亡的威脅依然是正氣凜然,毫不退縮。

魯迅是一個既偉大又平凡的人,片中通過對一個良師、丈夫和父親的形象塑造,表現(xiàn)了魯迅的愛,因為有了愛,魯迅才會有戰(zhàn)斗的精神和力量,還有魯迅與瞿秋白交往、擔憂楊杏佛安危、幫助蕭紅、蕭軍等幾個片斷,都表現(xiàn)了憤怒激昂之中的魯迅不僅是一個無畏的戰(zhàn)斗者,還是一個與常人一樣會感到生命脆弱的有呼吸的凡人。而在與朋友的相處中,令我感動和贊嘆的是他們所展現(xiàn)出的忘年交的深情,魯迅與瞿秋白秉燭夜談,聊到魯迅的詩《雪》,說話間,在魯迅的臥室里竟然下起了飄飄灑灑的大雪。這些富有詩意的處理給人印象頗深。影片充分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頑強風格、戰(zhàn)斗品質和博大情懷,反映了他對戰(zhàn)友的熱忱關愛、對青年一代的無私奉獻、對親人的赤誠之心和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憂慮與深情,也讓觀眾更全面的了解了這位偉人,讓這位偉人更貼近觀眾的心。 最令我感動的情節(jié)是在無情的病魔吞噬著魯迅的生命時,他拒絕出國療養(yǎng),也許魯迅如果出國療養(yǎng),就不會死去。 在他病情很嚴重的時候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他最多活半年,魯迅看玩笑說五年以前就有人這么說過,泰然處之。在病魔纏身時,他依然堅持為革命而奮斗,為青年做領路人。

最終,魯迅還是死了,他沒有被反動派擊倒,而是病魔奪去了他的生命。對于我們這沒有經(jīng)歷過風雨硝煙的一代人來說,為自由為革命而奮斗是想象中的事,無法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所以一回到現(xiàn)實社會就容易迷失自己,迷失在商品經(jīng)濟的潮流中??戳恕遏斞浮愤@部電影,讓我深深覺得當前中國的美好狀況是來之不易的,多少革命志士為了實現(xiàn)它而流血犧牲,我們要肩負起這個時代的責任,這個時代的中華民族的責任,這樣才對得起先人的努力,不辜負長輩的期望。

魯迅精神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成長、成才無疑是一種最好的啟發(fā),他教會我們?nèi)绾巫鲆粋€剛強堅毅的人,教會我們?nèi)绾螕斊鹕鐣赖挛拿鹘ㄔO的重任,教會我們?nèi)绾斡霉P桿子與敵人斗爭到底。我們必須傳承和發(fā)揚這種精神,激發(fā)自己的愛國熱情,勤奮學習,將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10

電影的主體部分只截取了1933-1936年,魯迅居住在上海并于此病逝的相關事跡。

電影初始,一段江浙唱詞中,魯迅撐著一把油紙傘,緩步上岸。他的脊背筆直,眼神堅定?;琶Ρ继拥娜肆髦?,仿佛只有他能看清前路。

對于這個時期的魯迅來說,楊杏佛及瞿秋白的死,對他的精神來說無疑是兩次莫大的打擊。尤其是瞿秋白,35歲,正想要重新尋找自己的生活。而此時的魯迅已看清了革命的道路,它無疑是艱難的,是需要犧牲的。而魯迅想要做的,是在如何理智地減少青年人白白犧牲的前提下,實現(xiàn)革命。他寫書,傳達理念,意圖開化人們的思想;他幫扶后輩,將他們領上正確的道路;他不顧國民黨的誘惑,帶病留在國內(nèi)工作與生活。魯迅也只是普通人啊,他唯一不普通的地方是看清了道路,于是就成為了時代浪潮中必須向前走的沖鋒者?!拔蚁矚g在夜里工作,因為白天比夜晚更黑暗?!编?,夜晚的黑暗中,有一盞燈,他獨自熊熊地燃燒,直到燒盡了自己的燈油。而他想要的,只是想看到白天的光明,青天朗日的光明。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11

近日,讀了魯迅《彷徨》中的《祝福》一文,對魯迅的文章又增添了幾分認識。

《祝福》寫了“我”回家過年時,聽說了祥林嫂的故事。祥林嫂是外鄉(xiāng)人,初來魯鎮(zhèn)時活潑開朗、勤勞樸實,深受大家喜愛。但她喪夫后被逼再婚,而后來的丈夫和孩子卻都因意外喪生,她淪為了乞丐。在被大家欺辱,嘲笑后,自閉起來,最終不得不自了終生,期盼著下地獄與家人重逢。整個故事充滿了悲情色彩,讀后心情十分沉重。

作者的意圖,便是要通過祥林嫂的一生來批判禁錮人的封建思想??v觀祥林嫂的悲慘一生,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封建思想毒之深。最初,祥林嫂在第一次喪夫后,受封建思想中婦女要“守節(jié)”,不能再嫁的影響下,不肯再婚,甚至尋死;后來,被逼再嫁后,在別人的眼里她已“失節(jié)”,于是人們便不停嘲笑她,歧視她,給她帶上罪名,使她每日生活在痛苦中;然而,她盡管嘗試挽回名譽,卻寄希望于神靈,向廟里捐門檻以求擺脫“罪名”,但這終究是無用的;最后,走投無路的祥林嫂只好自殺,以求在地獄中與家人能重逢。仔細想來,這導致其悲慘遭遇的竟幾乎全部源于封建思想,封建思想只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它讓人不能呼吸,不給人活路。人們認識到了這思想的罪惡后,便會摒棄它,從而動搖封建統(tǒng)治根基,推動社會進步。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12

影片中的祥林嫂是一個受盡舊社會封建禮教毒害的普通窮苦婦女的形象。

在丈夫死后,祥林嫂為了避免婆婆把她賣掉,逃到魯鎮(zhèn)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岐視和虐待。

但是她還是被搶走,強迫嫁給賀老六。好在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農(nóng)民,他們很快有了兒子阿毛。然而,好景不長,賀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殘飲恨死去,不久,她唯一的兒子阿毛又被狼吃掉。祥林嫂徹底垮了,喪魂落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后在除夕爆竹聲中死在了大雪中。

夏衍根據(jù)魯迅先生的原著,在故事情節(jié)上做出了一些再創(chuàng)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祥林嫂拿著切年糕的刀沖到寺廟里看門檻的戲,“什么菩薩??”這句不是由魯迅先生寫出的臺詞實乃驚人之語。一語道破封建禮教迷信神權的害人天機,也對祥林嫂的角色形象作出了一番修改。

雖然有所改編,但影片的風格卻和原著的文字風格驚人一致,劇情的結構清晰,影像灰暗,配合著凝重、悲涼的背景音樂,充分體現(xiàn)了了魯迅原著中的冷峻、沉重的藝術風格和悲劇氣氛。

同時,電影也有很多自己的風格。例如賀老六彌留之際突然拿起槍朝向王師爺這段戲就是運用人物的形體動作和表情刻畫人物。

其次,在造型和形象上非常簡潔地凸顯出人物性格,如祥林嫂、王師爺?shù)取?/p>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13

學校里組織學生去魯迅電影城觀看電影《魯迅》。早在這之前,我通過媒體對《魯迅》這部電影已有了點兒了解,知道它是由著名影星濮存晰主演。對于這樣一個長得高高大大的帥氣的男演員能否好魯迅這個角色,我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

進入電影院,安排好學生的座位,沒多久電影就開場了。

黑白的布景,江南某鎮(zhèn)的一條碎石小路上。魯迅身著長衫,圍著長圍巾,從深巷中走來了。如潮的眾人表情麻木、迷茫、惶恐,他們流水般地從魯迅身邊走過,匆忙的腳步散雜而茫無目的。滿臉凄苦、頭發(fā)的蓬亂的祥林嫂來了,她喃喃自語地向魯迅要著“我的孩子,我孩子”;口喊“殺人了!殺人了”的瘋子來了,他緊拽著魯迅的衣服似乎在向魯迅追討著什么;把鞭子甩得啪啪作響嚷著要革命的阿Q來了,他嚷了一陣后就循著石拱橋消失在漆黑的深巷中了;舞水袖的戲子也來了,她揮著浮云般的長袖仿佛要把世間綿綿的仇恨與悲悵都甩了去……這些魯迅作品中的人物雜沓紛來,在魯迅眼前晃動,糾纏,又如煙般地去了……

這就是影片的開頭,沉重、壓抑、令人窒息。那種迷茫、痛苦、絕望的感覺從影片彌漫到我的周圍,仿佛那個時代活生生地再現(xiàn)了,站在街頭的不是魯迅,而是我,是我對著滿街的人,對著黑暗的社會憤慨憂慮。接著,色彩一下子明亮了。鏡頭轉到了一所大學,魯迅對著成千上萬的學子慷慨激昂,他的演講鼓舞了臺下的學子,也鼓舞了我。“我是誰?”“我為什么而活?”“活著的意義又在何處?”魯迅給了我這個晚他一個多世紀出生的后輩很好的解答,讓我從他的話語中重新審視自己活著的意義和價值。

我沒見過魯迅,但從濮存晰扮演的角色中,我認識了魯迅。是的,那個言詞鋒利、憂國憂民、留著胡子的個性剛毅的男子就是魯迅,濮存晰把他演活了,濮存晰把他連同他的那個時代一起帶到了我眼前,讓我有幸看一眼文壇巨匠魯迅,有幸走進文壇巨匠魯迅的生活,走進他的家庭,他的妻兒。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14

“魯迅完全應該是一個很好玩的人。”

魯迅先生的孫子周令飛如是說。

作為魯迅的扮演者,濮存昕也說過類似的話:“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塑造出來的魯迅太‘緊’了一點,魯迅應該是個更幽默、更好玩一些的人。”那魯迅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政客、摯友、論敵、親人有著各自的描述,每個讀者和觀眾心中也有著屬于自己的那個魯迅。只是我不喜歡很多人站在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立場上去褒揚或者詆毀他,正如陳獨秀1937年在《我對于魯迅之認識》中所寫的那樣:“世之毀譽過當者,莫如對于魯迅先生。……真實的魯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當年原本要在那部夭折的《魯迅傳》中扮演魯迅而癡迷的琢磨過他的戲骨趙丹也在《角色自我設計》中這么寫道:“我無論如何不能抱著主席夸贊魯迅的幾個偉大去創(chuàng)造角色,那就糟了,必須忘掉那幾個偉大。”

是的,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就是給我們還原了一個接近真實的那個被官方宣傳已經(jīng)臉譜化(甚至是神化)了的迅哥兒。他不僅僅是個革命者(但絕不是什么“無產(chǎn)階級的”),也不僅僅是個戰(zhàn)士(但絕沒有拿著“匕首和投槍”),他還是一個生活有著情調(diào)的男人、愛著女人的丈夫、疼著孩子的父親、講得了笑話的長者、喝得起咖啡的知識分子!他告訴蕭紅怎么搭配衣服,他開導蕭軍怎么談戀愛,他教巴金如何欣賞版畫,他還陪許廣平一塊兒看電影。影片將鏡頭對準了魯迅一生中的最后三年,插入了七個夢境貫穿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并將魯迅生平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串連在電影中。很多場景和臺詞都來自魯迅的小說詩文或者真實生活,有些則作了些許改編(比如女人的女兒性和母性那句)。

電影的開篇,昏黃的夜燈下,魯迅獨自一人在江南空曠昏暗的石子路上漫步,烏篷船、咸亨酒店、孔乙己、阿Q……一個個熟悉的場景和人物向我們走來?;秀遍g,祥林嫂走上前去問魯迅:“人死了有沒有靈魂?”“或許有吧?!薄澳且灿械鬲z了?!庇谑墙酉聛?,三個人的死亡便組成了影片的一個內(nèi)在結構:楊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和魯迅之死。在影片的結尾,幾乎是完全再現(xiàn)了當年萬人空巷的那場葬禮,鏡頭甚至沒有向我們展示一滴眼淚,但當看到那浩浩蕩蕩的為“民族魂”默默送殯的黃包車隊時,我差點兒就落淚了。

作為一部小眾化的藝術電影來講,《魯迅》各個方面都挺好的,多年不見的中國藝術片啊,大概有幾個年頭沒看到這樣的國產(chǎn)小眾藝術電影了,手法上構思上技巧上都是用了心的(如果要就此寫評論那還得找機會再看一遍)。唯一的毛病我覺得是過于舒緩,剪掉20分鐘去就應該更好了(據(jù)說導演曾為參展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做了個縮減版本,就是如我所愿的把每場戲都剪短了)!

之所以有緣得以看到這部傳說中的小眾電影,是因為《魯迅》作為了第二屆武漢大學生電影節(jié)的開幕影片,而開幕式是在武大舉行的,這部電影也還真和武大扯得上一點關系。開場的“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寓所和潘梓年一道被秘密逮捕”那場戲里的潘梓年,就是后來(1949年6月10日)代表中共接管國立武漢大學的武漢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部部長,算是行使過一段校長的職能。不過遺憾的是,魯迅卻實在是沒有和武大發(fā)生過任何直接的關系(倒是胡適和武大關系挺好的),但他卻和武大的很多人通過文字聯(lián)系了起來,這些人里面,既有被他罵過的比如陳西瀅,也有罵了他大半輩子的比如蘇雪林。1936年魯迅去世后,武大亦舉行了悼念魯迅的活動。

魯迅永遠是個另類,是個超離孤獨的孤獨者,“是中國遍地奴才意識的思想荒原上的一個異數(shù)”(鄧曉芒語)。國民黨時代是這樣,共產(chǎn)黨時代也會一樣。毛澤東在1957......

魯迅電影觀后感 篇15

應該給這個電影五星,畢竟它能在xx年的中國問世,雖然一直不曾公演,但在現(xiàn)今情況下,仍就是當時社會進步的一個符號。

而事實上就電演本身而言,表演是優(yōu)秀的,故事是用心的,其反映或者試圖表達的主題是客觀而開明的,至少擺脫了意識形態(tài)的僵化,如電影對左聯(lián)所持有的從未有過的中立態(tài)度。

有趣的是,電影的開場,就道出了知識分子于社會的意義。所謂社會的進步,需要"永遠不滿足現(xiàn)狀,永遠不合時宜的真的知識分子",按魯迅自嘲的說法,他的這種倔,"撐著將要垮掉的皮囊",骨子里他是孤獨的憤世者。

而魯迅與翟秋白深夜談心的一場戲,耐人尋味。翟對理想追求的矛盾和彷徨,通過他對其筆名"犬耕"的解讀,做出直白的陳述,而魯迅本人在對話中也坦言"我的眼晴看不到方向",隨后,電影又將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中的名句,放在了這段對話中:“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對過去和未來可以夸夸奇談,喋喋不休,唯獨對今天束手無策。類似的毛病,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通病,無人可以出其左右。

所以,這部電影,客觀而真實地還原了特殊歷史時期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獨特的風釆,為走下"民族魂"神壇的魯迅,送上了挽歌。

中國今天仍然還在尋找著民族的脊梁。

相關推薦

  • 魯迅愛書讀后感十五篇 我們將帶您探索“魯迅愛書讀后感”不為人知的事情請看下去,作品這本書的描寫風格質樸,為人帶來很多感悟。?透過閱讀筆記,挖掘自己的閱讀潛力和價值,繼續(xù)瀏覽我們的網(wǎng)站以了解更多詳情!...
    2023-09-18 閱讀全文
  • 《魯迅》觀后感通用 在觀看電影時,我們的大腦是活躍的。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總會讓自己升起一些新奇的啟發(fā),此時應該將自己的專屬心得體會記錄成觀后感,其實觀后感也是記錄人生的一個過程,不斷去豐富自己,提升自己。那么你知道觀后感應該包括哪些內(nèi)容嗎?你可以讀一下欄目小編整理的《魯迅》觀后感,可能你會喜歡,歡迎分享。...
    2023-01-20 閱讀全文
  • 魯迅觀后感范例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曾經(jīng)經(jīng)典的電影時,?觀后感就是看完電影或書籍后的一種心情體會,觀后感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從哪方面下手寫作品名的觀后感更合適呢?我為您準備的“魯迅觀后感”一定會完美符合您的要求,還請您能收藏本網(wǎng)頁!...
    2023-05-13 閱讀全文
  • 長津湖電影觀后感十五篇 說起作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寫作文有助于反省和提升自我,監(jiān)督自己不斷成長。要寫好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需要注意很多的方面,我們的作文怎么樣才能寫的更好呢?經(jīng)過收集,小編為您獻上長津湖電影觀后感十五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以身為梯、化身冰雕,這是志愿軍的隱忍堅韌;懷抱炸藥、胸堵槍眼,這是志愿軍的勇...
    2023-11-10 閱讀全文
  • 五電影觀后感六篇 一部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觀后感會收到個人因素的影響。影片觀后感能為未來觀看者提供指引,觀后感可以有效的幫我們整理觀看時內(nèi)心的思緒。您還在苦惱怎么寫好作品名的觀后感嗎?一篇值得一讀的“五電影觀后感”文章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在這里推薦給您,您可以參考下面的文章了解更多相關信息!...
    2023-10-16 閱讀全文

我們將帶您探索“魯迅愛書讀后感”不為人知的事情請看下去,作品這本書的描寫風格質樸,為人帶來很多感悟。?透過閱讀筆記,挖掘自己的閱讀潛力和價值,繼續(xù)瀏覽我們的網(wǎng)站以了解更多詳情!...

2023-09-18 閱讀全文

在觀看電影時,我們的大腦是活躍的。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總會讓自己升起一些新奇的啟發(fā),此時應該將自己的專屬心得體會記錄成觀后感,其實觀后感也是記錄人生的一個過程,不斷去豐富自己,提升自己。那么你知道觀后感應該包括哪些內(nèi)容嗎?你可以讀一下欄目小編整理的《魯迅》觀后感,可能你會喜歡,歡迎分享。...

2023-01-20 閱讀全文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曾經(jīng)經(jīng)典的電影時,?觀后感就是看完電影或書籍后的一種心情體會,觀后感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從哪方面下手寫作品名的觀后感更合適呢?我為您準備的“魯迅觀后感”一定會完美符合您的要求,還請您能收藏本網(wǎng)頁!...

2023-05-13 閱讀全文

說起作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寫作文有助于反省和提升自我,監(jiān)督自己不斷成長。要寫好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需要注意很多的方面,我們的作文怎么樣才能寫的更好呢?經(jīng)過收集,小編為您獻上長津湖電影觀后感十五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以身為梯、化身冰雕,這是志愿軍的隱忍堅韌;懷抱炸藥、胸堵槍眼,這是志愿軍的勇...

2023-11-10 閱讀全文

一部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觀后感會收到個人因素的影響。影片觀后感能為未來觀看者提供指引,觀后感可以有效的幫我們整理觀看時內(nèi)心的思緒。您還在苦惱怎么寫好作品名的觀后感嗎?一篇值得一讀的“五電影觀后感”文章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在這里推薦給您,您可以參考下面的文章了解更多相關信息!...

2023-10-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