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教學化。
目前游戲為幼兒園最主要的授課方式和幼兒學習形式。幼兒園游戲有利于增強小朋友的自律性,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幼兒園的管理者對幼兒游戲需持有比較科學和客觀的態(tài)度。那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幼兒園游戲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探索”,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探索》,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幼兒園在此基礎上還實施了以游戲貫穿幼兒教學的目標,幼兒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fā)展的主體。
回顧我們所進行的探索研究歷程,如果按游戲在教學中的成分及其在教學中發(fā)揮作用的程度來劃分,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輔助期,在這一階段,我們將游戲作為組織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以引起幼兒對認知對象的好奇心,或調節(jié)情緒,消除練習時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師出示一幾何圖形中,對幼兒說“我請來了圖形寶寶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接著要求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特征,并找出周圍環(huán)境中與該圖形相似的物體。此時幼兒仍然處于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游戲在教學中所發(fā)揮的僅僅是一種輔助作用。
第二階段為組合期。在這一階段,教育目標從僅是傳授知識轉向重視智力的發(fā)展,這一變化推動了游戲在教學中的介入,根據(jù)教學要求設計的游戲逐級成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并與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組合成一個更為充實的教學活動。如在中班的認識數(shù)字“6”的活動中,教師在講解演示之后,組織幼兒進行“送禮物”的游戲,讓每個幼兒依次手持一張數(shù)字卡片去送與該數(shù)字所表示的數(shù)量相同的禮物,以鞏固幼兒對6以內數(shù)字的認識和數(shù)字所表示的實際意義的理解。此時游戲的作用是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階段游戲仍然受到教師的直接控制,游戲的目標、規(guī)則、時間、次數(shù)仍然由教師統(tǒng)一安排。
第三階段為融合期。這一階段游戲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充分和恰當?shù)倪\用, 教師把教育的內容、要求融于一個成幾個游戲之中。當游戲結束時,教學要求也隨之達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戲,幼兒要爬過小山坡,鉆過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來,這一游戲不僅幫助幼兒鞏固了對數(shù)的認識,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敏性,以及不怕困難的品質。
第四階段為整合期。這一階段游戲作為教學過程,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促進了幼兒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與同伴友愛、合作等社會性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在這一階段游戲化教學已發(fā)揮了對幼兒進行整體教育的功能。
在對幼兒實施游戲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還作了以下兩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一、精心編制各種教學游戲。
我根據(jù)幼兒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創(chuàng)編和改編了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如游戲“七星瓢蟲”,主要滲透了認識數(shù)字“7”以及理解7的實際意義的要求,游戲“樹葉變變變”則是讓幼兒通過想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運用樹葉進行美術創(chuàng)造活動,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在編制游戲時,我還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游戲,如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以及集體進行的游戲,如在游戲“飛舞的彩球”中,幼兒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結伴玩彩球,還可以進行小組傳球比賽,這些游戲既可提高單位時間幼兒學習的密度,又能適合不同個性、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二、靈活指導各種性質和形式的游戲。
在不同形式的游戲中,我分別以不同的角色身份進行指導,在幼兒個別玩的游戲中,我一般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游戲,當幼兒需要幫助時,作一些間接的指導,以不干預 幼兒的游戲為準則。在幼兒結伴玩的游戲中,我主要以觀察為主,并與參與者的身份或以游戲角色的語言提出建議,進行間接指導,在合作進行的小組游戲中,我以組織者或評判者的身份進行與教學要求有關的指導,并組織幼兒議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在幼兒的游戲中還包含著豐富的認知成份,主要包括觀察、想像、記憶、思維等,這些認知成份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言語和操作貫穿于整個過程,游戲活動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僅構成了游戲的前提條件,而且貫穿于游戲的整個過程,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會先對所提供的材料的顏色、形狀、大小等進行觀察,并思索“把它們做成什么?”然后邊觀察邊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見,游戲構成了發(fā)展兒童觀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戲中,幼兒的想像、思維也能得到充分拓展。比如中班幼兒在以“秋天的顏色”為主題的教學游戲中,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能從山林、湖水聯(lián)想到大海,從小草、楓葉、菊花聯(lián)想到松樹,進而仿編詩歌。因此,我在設計游戲時有意識地滲透各種認知成份,如設計結構游戲時,要考慮充分滲透觀察成份,設計角色游戲時,考慮充分挖掘兒童的想像力,在設智力游戲時,則要更多地滲透思維成份,同時要將各類游戲作協(xié)調安排,從而促進幼兒認知全面地發(fā)展。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探索,不僅改革了教學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觀的變革問題,我們要充分挖掘游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究如何將要傳授的內容巧妙地滲透到游戲中,讓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娛樂和學習的有機統(tǒng)一,使幼兒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健康成長。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游戲閱讀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I,)教學模式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西方醫(yī)學教育,它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圍繞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展開,學生可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收集資料,然后經過小組討論、研究、分析、思考,最后形成適宜的問題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工作的重點不是手把手教學生程序性知識,學生的學習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教師必須把更多實踐和嘗試機會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操作、行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思考最優(yōu)化問題解決方案,從而促使他們形成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目前,PBI,教學模式已經在包括醫(yī)學、工程學、心理學和教育學在內的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在中小學教育中也有一些探索性實踐。但是,這一模式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的實踐研究還是鳳毛麟角。為此,我們依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化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幼兒園教育中引進PBL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主線,運用具象的游戲來呈現(xiàn)教學活動內容,讓幼兒在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下完成問題解決任務。
下面,我們將通過一則大班建筑區(qū)“搭高”活動案例來具體分析PBL教學模式中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建構方式,以幫助幼教工作者了解這一模式的應用。根據(jù)有關學者的研究,PBL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可由分析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收集信息、生成策略、解決問題、評估六個環(huán)節(jié)構成。
一、分析問題情境
1.教師收集幼兒搭建過程中的視頻和照片,組織幼兒認真觀看,并提問:視頻中的小朋友積木搭建得怎么樣?你覺得什么樣的搭建是很棒的?他們的搭建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2.教師鼓勵幼兒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視頻中的小朋友都沒能將積木搭建得很高。
PBL教學模式強調從幼兒實際存在的問題出發(fā),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來構建教學情境。上述問題情境是教師根據(jù)建筑區(qū)里大多數(shù)小朋友出現(xiàn)的搭不高的問題而設計的,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去發(fā)現(xiàn)問題,促進幼兒觀察與思考,引發(fā)幼兒之間的討論。
二、提出問題
教師:為什么小朋友都沒能把積木搭得很高?
幼兒:因為他沒有認真搭。
幼兒:需要兩個人合作一起搭才能搭高。
……
問題是PBL教學模式的核心,提問的質量關乎幼兒接下來是否有深入思考和探究行為。所以,只有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行為。從幼兒的回答可以看出,幼兒缺乏有關建筑的結構性知識,只知道搭不高,卻不知道搭不高的真正原因。
三、收集信息
教師組織幼兒進一步觀看搭建失敗的視頻與圖片,并提問。
教師:這個建筑是因為什么原因倒塌的?
幼兒:這個建筑歪了……
教師:為什么會歪的呢?
幼兒:因為兩邊的柱子不一樣高。
教師:兩邊的柱子為什么會不一樣高呢?
幼兒:因為一邊的柱子下面有一塊積木,另一邊的柱子下面沒有積木。
教師需要基于幼兒當前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的原因。收集信息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問題產生原因的過程,只有找到了原因,幼兒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邏輯關系,這是促使幼兒解決問題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四、生成策略
教師:小朋友們都已知道搭不高的原因了,因為兩邊的柱子不一樣高,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幼兒:在矮的積木下面墊一塊小積木就可以了。
幼兒:找兩塊一樣高的積木。
教師:請你試一試。
在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的原因后,教師要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幼兒圍繞問題思考策略的過程就是其思維積極發(fā)展的過程,這個時候教師要認真傾聽,及時反饋,不要對幼兒提出的策略作出對或錯的評價,要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去操作、驗證自己的策略。
五、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去動手操作,驗證方法的可行性。
教師: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做一做,看看是不是可以把積木搭得很高了。
2.幼兒在試驗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
幼兒:老師,我們用了兩根一樣的柱子搭,但搭到四層就倒了。
3.這個時候教師又按照PBL教學模式來引導幼兒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
教師:為什么這樣還是搭不高呢?
幼兒回答不出來。
從幼兒的表現(xiàn)來看,幼兒缺乏有關建筑的經驗和對物體穩(wěn)定性的認識。所以,教師投放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建筑圖片,同時引導幼兒觀察班級中桌椅、柜子等物品,并進一步用問題引導幼兒。
教師:這些很高的建筑從外形上看有什么特征?
幼兒:它們都很整齊。
教師:從哪兒看出來它們很整齊?
幼兒:左邊有兩根柱子,右邊也有兩根,每一層的柱子都一樣多。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左右兩邊一樣的形式叫“對稱”,對稱的建筑是比較穩(wěn)定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圖片上的這些建筑和我們搭的建筑有什么不同? 幼兒:圖片上的是柱子上面有一層,有窗戶,然后再搭一層柱子,再加上窗戶……
教師:小朋友看看,我們用的桌子和椅子就很穩(wěn),它們有什么特點?
幼兒:都有四條腿,上面有一塊板。
教師:四條腿有什么特征呢?
幼兒:四條腿都一樣長、一樣粗。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要一層柱子,一層樓板,不能只有柱子。
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一步一步開始理解建筑的相關知識,從而對搭高越來越有想法和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會一次性解決最初提出來的大問題,而是會不斷衍生出新的小問題,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先從解決一個一個的小問題人手,所有的小問題都解決之后,大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六、評估
1.教師請小朋友測量一下搭建的高度,數(shù)數(shù)自己搭了多少層,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上。
2.教師請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搭建的方法以及在搭建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新的發(fā)現(xiàn)。
3.請搭建得最高的兩個小朋友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教師評價成果。
在活動總結環(huán)節(jié),教師請幼兒自我評價是否完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引導幼兒談談自己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遇到了什么新問題等,并鼓勵幼兒去尋找問題解決方法。如果幼兒運用了新的策略,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給予記錄,并幫助幼兒繼續(xù)發(fā)散思維。此外,教師也可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回顧或比較自己使用過的問題解決策略,討論哪些策略更有效,以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進而幫助幼兒建立起多角度思考問題、多種辦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總之,PBL教學模式強調幼兒的意義建構,強調幼兒的一切行為都應由其主動表現(xiàn)。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學習特點與其他教育階段的學生不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更需要教師的支持、幫助和引導。教師應該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因為探究問題產生原因的教育價值要比知道原因高很多。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知識傳授者的形象,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引導幼兒主動解決問題,以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薄毒V要》明確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們應把游戲作為主要的活動形式,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在集體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注重以游戲化的方法組織開展活動,寓教于樂,使幼兒得到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游戲 課堂教學
課堂是新課改實驗的主陣地,教師要深入探討以學生為主體,以發(fā)展為目標,以研究過程為主線,以教學民主化為保證,全面優(yōu)化教學過程。那么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幼兒園應該如何把握20—30分鐘的有效時間,以游戲方法組織課堂,提高效率呢?在此,我進行了積極思考與探索。
一、課堂教學游戲化的概念
課堂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內涵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fā)展的主體。
二、課堂教學游戲化的特點
課堂教學應該具有趣味性。
課堂教學應該具有生動性。
課堂教學應該具有有效性。
課堂教學應該體現(xiàn)整體化。
課堂教學應該體現(xiàn)生活化。
三、課堂教學游戲化的意義
1、游戲活動可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2、游戲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fā)展。
3、游戲能愉悅幼兒身心,使幼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4、游戲能培養(yǎng)幼兒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品格。
四、課堂教學游戲化的組織與實施
馬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化學習,將會扼殺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碧K霍魯姆斯基也說過 “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激情,給予傳授知識,知識只能使學生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币虼耍谭ê苤匾?,教師應根據(jù)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如故事、游戲、猜謎、表演等方法來指導課堂教學,通過語言鼓勵、神態(tài)暗示,動作啟發(fā),情緒感染、角色互換等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在操作游戲中學習
如數(shù)學活動《年月日》。日歷對幼兒來說生活中處處可見,但幼兒對日歷內容本身卻并不感興趣,因為日歷上只有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shù)字和看不懂的文字,顯然如果教師直接從家中拿來生活中的日歷來組織幼兒學習認識,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為了使孩子們對這節(jié)課產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我把它設計成了一個個可愛的日歷寶寶,以“日歷寶寶過生日,插蠟燭”的游戲展開討論,鼓勵幼兒用一對一的方法揭開日歷寶寶的生日密碼(數(shù)字),“誰來找一找日歷寶寶的生日,是多少呢?”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了起來,課堂頓時活躍起來,“我來找”“老師我也想找……”。
又如科學活動《動物尾巴的功能》。為了使幼兒對各種動物的尾巴感興趣并知道其特征,我給他們人手準備了兩套操作卡:1、動物找出相對應的尾巴。2、動物尾巴找出相對應的功能。結果顯示,像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枯燥的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探索欲望。
(二)在圖標游戲中學習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事物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那些形象直觀的事物,才能首先吸引孩子的眼球,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認識與理解能力。
例:在學習兒歌《圓圓圓》中,兒歌為:
皮球圓圓圓,蘋果圓圓圓,
盤子圓圓圓,鬧鐘圓圓圓,
看看柿子,還是圓圓圓。
因為孩子們不識字,但是他們能夠讀懂圖畫,對圖畫的內容也很感興趣。于是,我采用了圖畫代替文字的方式,幫助理解和記憶。他們通過視覺與聽覺的結合,很快學會了兒歌。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實踐證明,圖片代替文字、圖文并茂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三)在情境游戲中學習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活動應以游戲為主?!庇螒蛴肋h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如音樂活動《旅游車》,活動開始,我以游戲導入“誰來試試開汽車”,接下來孩子們開始游戲,我邊進行了情境配樂,即范唱“嘀嘀嘀,汽車開……誰上我的車……”。孩子們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情境中學會了歌曲,玩得盡興,也學得盡興。
(四)在角色游戲中學習
在音樂活動《理發(fā)》中,有一環(huán)節(jié)是角色扮演唱,我鼓勵幼兒相互討論,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角色,誰來當理發(fā)師?誰愿意當顧客?還有一部分不太愛表演的幼兒則為他們伴唱,這樣全班人人參與,沒有一個幼兒感覺自己是多余的,在他們眼里,老師是平等的教育。在老師的用心教育中,他們的個體差異都到了發(fā)展與提高。
(五)在視聽游戲中學習
《指南》中指出: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情境,鼓勵幼兒去說,并豐富幼兒的語言。如在語言活動《水果歌》中,為了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以“給水果寶寶穿衣服”的游戲(西瓜穿綠衣服,蘋果穿紅衣服,香蕉穿黃衣服等),引導幼兒去說完整的話。孩子們通過直接感知,很快能和我進行聽說互動,即我:什么水果紅紅的?幼兒: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綠綠的?幼兒:西瓜西瓜綠綠的……
(六)在創(chuàng)作游戲中學習
陳鶴琴先生說:“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只有動手做才能獲取直接的經驗,認識事物的性質”。我嘗試將繪畫的方式引進語言講述活動中,以《毛毛蟲》為例,“毛毛蟲還吃了哪些東西呢?”“是多少呢?”孩子們紛紛動手,畫出了好多東西:四只蘋果,五塊糖果,六個桔子……在繪畫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拓寬了思路,也為語言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幼兒學會了量詞的使用,吃了幾塊××,×只××,×個××。又如在看圖講述《會動的房子》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知道房子會動是因為造在烏龜背上的,為了讓幼兒想象講述,我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將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呢?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美景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為幼兒提供了繪畫材料,讓他們用繪畫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然后自由結伴互相交流。幼兒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思維異?;钴S,他們大膽出筆,想象豐富,你一言,我一語地編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有趣情節(jié)。
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探索課程與游戲的內在聯(lián)系,“以游戲指導活動”,促進每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才貌雙全的“紫薇”要和淘氣可愛的“小燕子”比人氣,總是差一大截,因為“小燕子”給我們帶來歡笑,我們需要“歡笑”。
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魔術如夢似幻,曾在2002年度,占盡了我們的眼球。魔術經久不衰,因為我們向往“神秘”。
在如同繃緊的弦一般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總要找個空閑,與友小聚,甚至賴個床,因為我們需要“輕松”。
一根牛皮筋、一片樹葉、甚至一團泥巴,可以讓八九歲的男生女生留戀半天,因為孩子喜歡“玩樂”。
情節(jié)永遠不切實際,結局大多美滿團圓的卡通片對孩子有致命的吸引力,幾乎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看動畫,因為他們充滿“幻想”,喜歡“美好”。
生活如果沒有了“歡笑”、“神秘”、“輕松”、“玩樂”、“幻想”、“美好”、“思考”,生活將是蒼白的。我們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同樣我們也追求高質量的教育。如果沒有了上述這些,我們的教育將是無力的。
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歡笑”、“神秘”、“輕松”、“玩樂”、“幻想”、“美好”、“思考”等調味品?我覺得,讓課堂游戲化是關鍵。
游戲在英語課上的重要性都快比得上水之于魚了,很難想象四十分鐘一堂課,如果沒有了游戲,該怎么繼續(xù)。不論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在游戲中學習都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低年級學生好動又好勝,游戲能讓他們在動身體的同時動腦,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悅,當然也會有失敗的經歷。好的游戲能讓一堂平凡的英語課亮起來!
游戲的安排應講究一個“適”字,適時、適式、適度。
一.適時
組織游戲,要看準時機,針對學生的實際安排合適的游戲形式。
1.讓學生從思想上盡快進入英語課堂,游戲導入是個相當快揭、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安排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point, look and say, flash and say等操作簡單,但具有檢查性質的游戲。學生在玩游戲的同時,復習了舊知識,情感上也得到了體驗,而從這些舊知識的復習中,我們自然過度到新知識的傳授,溫故知新,以舊帶新,一舉兩得。
2.在復習鞏固階段,最忌諱的是機械的操練。游戲能使復習變得生動。比如我們學了一系列水果以后,安排老師拿一個水果,學生說出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反復幾次,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減弱,。這時,我們安排游戲Who is missing? Who is fast? Magic eyes等,學生的積極性就立刻恢復,一只只小手又會爭先恐后地舉起。
3.當學生的臉上閃過“無聊”“困惑”的痕跡時,游戲可解“燃眉之急”。高年級的學生面臨著背單詞,記單詞的難題。如果不講究方法地死記硬背,不但效果不好,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弱。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促使他們主動背單詞,一定對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單詞接龍、吊死鬼、尋找共同點等游戲,不僅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而且能提高他們課后記單詞的興趣。
二.適式
有些游戲的可用性很強,像copy不走樣等游戲,無論什么內容,都能套用。但有些游戲,卻不是什么內容都合適的。作為教師要學會使用最恰當?shù)挠螒颉lash and guess這樣的游戲僅適合單詞教學,而不適合鞏固句型。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游戲的口味也不同,我們要學會投其所好。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趣味性強點的,像copy不走樣,high voice and low voice能引起他們參與的欲望。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喜歡探索型的游戲,比如bingo,加減運算對抗賽就很受他們的歡迎。
三.適度
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為讓學生放松、玩樂才安排游戲,歸根結底,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在游戲以前,我們必須指定相應的規(guī)則,沒有規(guī)則,游戲過程就會很“亂”,有規(guī)則才能“活而有序”。當學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時候,我們的游戲就該結束了。因為如果游戲結束太早,學生才剛進入游戲狀態(tài),熟悉游戲規(guī)則,結束游戲,一來掃興,二來游戲的“運用語言”的目的也沒達到。如果游戲結束得太晚,學生會越來越無聊,下次再玩這類游戲就沒有了熱情。
游戲的組織,還要講究一個“變”字----以不變應萬變。
一、巧設陷阱
同一個游戲“發(fā)口令,做動作”,我們一般都是自己怎么發(fā),學生怎么做,最多讓一個學生發(fā),其他學生做,偶爾做做反口令,分組進行比賽。做多了,學生的好奇心沒有了,游戲就變成了機械的操練。如果設幾個陷阱,真有“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的效果。趣味性的調節(jié)就是教師在做動作的時候,可以先慢慢的好象在做“坐下”的動作,眼神一定要是那種壞壞的笑,突然變成“起立”,讓學生產生和教師斗下去的欲望?!睅熒闪恕皵橙恕?,而游戲就成了戰(zhàn)爭。把動作和語言結合起來,邊做動作邊說,動作和口令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在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反應能力。
二、變換速度
隨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逐漸熟練,訓練的速度逐漸加快,這不但適合學習的規(guī)律,還使原本枯燥的操練重新顯出生氣,學生逐漸減淡的新奇感又被吊起。
三、獎勵機制的運用
在教育中,我們都能體會到表揚和激勵對學生起的作用比批評更大。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的探索精神更易發(fā)揮,更容易學會原本以為很難學的東西。我常常習慣于口頭表揚,認為給學生物質獎勵會使他們變得功利,但在同事們的感染下,偶爾嘗試獎勵,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激勵效果。去年,我用小五星激勵學生,常常搞得自己整個黃昏剪五角星,有時,一節(jié)課獎多了,自己還有點心疼,最重要的是用多了學生還不稀罕了。我們可以嘗試用加分,且分值有區(qū)別,加分要敏感,時時注意給學生以表揚,讓學生得到成功的認可。這樣一來,不但讓自己得到解脫,更使獎勵更具可變性。
四、以人為本
教育的對象是人,所以教育應當以人為本。在游戲中,教師的神態(tài)、語態(tài)、眼神、動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用主持人一般的激情,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老師的召喚。我相信教師只有投入情感,學生才會給以相應的回報!
當我們感到教學有一絲疲倦的時候,一個小游戲會趕走疲倦,讓我們放松那根崩緊的弦新振作精神。
當我們感到教學有一點枯燥的時候,一個小游戲會把歡笑帶來,當笑聲充滿教室,我們的心也跟著飛舞起來。
當我們感到教學有幾分沉悶的時候,一個小游戲讓我們的腦袋重新思考,手腦并用,邊玩樂邊學習。 在小學英語課堂里,游戲的魅力是無窮的
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自制扇風板讓空氣流動,感知不同質地、重量的材料在風力的作用下產生的不同運動現(xiàn)象。
2.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玩法一
準備:
用泡沫板自制的扇風板若干;掛物架4個,分別懸掛由餐巾紙、布、棉繩、鉛畫紙、玻璃紙等不同質地的材料剪成的長條物(幼兒也可以自選材料制作懸掛物),每一長條物下端掛一個小鈴。同種材料的長條物長度一樣;記錄紙若干。玩法:
1.一名幼兒獨立玩,或多名幼兒一起玩。
2.幼兒先自選一種材料懸掛在一個掛物架上。游戲時,幼兒手持一塊扇風板扇動架子上的長條物,感知風的產生。
3.幼兒交換位置分別扇動掛物架上的材料,使其隨風擺動,并讓掛在上面的小鈴發(fā)出聲音(見圖4)。
4.幼兒也可將多種材料懸掛在同一掛物架上,觀察比較不同質地的材料在相同或不同風力的作用下產生的運動現(xiàn)象,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思考記錄下來并與同伴交流。
規(guī)則:
1.游戲前,幼兒可從材料筐中自主選擇游戲材料。
2.多名幼兒一起游戲時,每個掛物架前只能站一名幼兒,如果需要交換站立地點,可以協(xié)商。
3.用扇風板扇動時,不能觸碰到掛物架上的材料。
4.游戲結束后,把記錄紙放到指定地方,并寫上自己的學號或姓名,以便分享交流。
玩法二
準備:
用礦泉水瓶拼接三個不同高度、沒有瓶底的塑料長桶,然后分別插放到T形PVC管接口上,在礦泉水瓶連接處繞瓶身貼上不同顏色的條狀色紙;紙巾、棉花、羽毛、絨球、毛線等材料若干(也可自制其他材料)。
玩法:
1.將塑料長桶放置成一排,一名或多名幼兒參與游戲。多名幼兒參與游戲時,先各自選擇一個塑料長桶。
2.幼兒在塑料長桶下方放入一定數(shù)量的自選材料,用扇風板對著入風口(T形PVC管側口)扇動,觀察材料在桶中的運動現(xiàn)象。
3.如果開展競賽游戲,幼兒可事先約定某一高度線(即桶上的某一顏色的紙條),用扇風板對著入風口扇動,看看什么材料能飛得最高,什么材料會飛出洞口(瓶口),以此感知風力和材料的關系。
4.游戲結束后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思考記錄下來并與同伴交流。
規(guī)則:
1.只能通過扇風板產生的風力讓桶內的材料運動起來,不可以使用其他外力。
2.游戲結束后整理好材料,分類擺放。
評析:
游戲“風兒吹”的設計亮點在于材料易得,操作方便。幼兒運用熟悉的生活材料,探究風的產生和風力的大小,感知不同質地、重量的材料在風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不同運動現(xiàn)象。在游戲中,教師重點關注了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比如,觀察幼兒是否通過扇風板的扇動來感知風的產生;觀察幼兒是否樂于對材料進行比較性探索,從中感知不同材料的不同運動狀況;觀察幼兒是否在扇動材料時發(fā)現(xiàn)了風力的大小變化與材料運動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觀察幼兒是否會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變換或增減材料,積極探究動作、風力、材料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盡可能放手讓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探究。在幼兒充分探索后,教師鼓勵幼兒把游戲過程記錄下來:“你覺得這個游戲好玩嗎?哪里好玩?剛才你玩的時候,你的動作讓風力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讓材料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能把它記錄下來和小朋友分享嗎?”當游戲中發(fā)現(xiàn)幼兒只用一種材料進行探索時,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加以引導:“你為什么選擇這種材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用其他材料試試怎么樣?”如果幼兒能使用多種材料進行探索,教師則通過提問進一步加以引導:“當你扇動的時候,這些材料的變化一樣嗎?哪個飛得更高一些?你能幫它們排排隊嗎?”在幼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自己設計操作方案并通過自主探究加以驗證,同時為幼兒提供分享的機會,以讓幼兒通過互相質疑、互相驗證作更深入的探究。
淺析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推進策略
自《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頒布以來,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得到了更為深入的實踐。江蘇省于2014 年開展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旨在引導幼兒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游戲觀和課程觀,推進幼兒園實施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前教育,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重新認識游戲的價值,并將游戲的精神和理念切實滲透到幼兒園課程實踐中。
一、當前課程游戲化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是未能很好地處理好游戲與教學的關系,“羞談”或“忌談”教學。在行政指導的驅動下,課程游戲化作為江蘇省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的重要手段,游戲被再次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少幼兒園和教師開始對既有的教學組織形式表現(xiàn)得遲疑不決,尤其是忌談集體教學,以為提教學就是在走小學化的路,沒有堅定的教育立場,使教學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戲組織方式不恰當,存在兩個極端傾向。一種傾向是游戲始終處于教師的高控之下,教師以設計教學的思路設計游戲的主題、場景、材料、人物、規(guī)則等,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構的經驗,難以獲得愉悅的游戲體驗。另外一種傾向則是放任幼兒的游戲,認為游戲既然是幼兒的自主活動,那就應將游戲完全交給幼兒,教師主動放棄自身的指導和教育職責,成為一個純粹的旁觀者。這樣的游戲多數(shù)無法深入,幼兒也只能獲得一種淺層次的快樂。
三是游戲化課程構建缺乏方向和目的,無法真正理解課程游戲化的內涵和覆蓋的范圍。這也就是說,課程游戲化對于多數(shù)教師來說還只是一個概念,不明確其具體內涵,更沒有在深層次上把握課程游戲化的本質,也就不可能使游戲真正成為幼兒園實施教育教學的一種基本手段。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蘇省教育廳“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推進會上的講話指出,課程游戲化不是用游戲去替代其他課程活動,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戲的理念、游戲的精神滲透到各類課程活動中,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同時提升教師課程建設水平和課程實踐水平。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問題,一是幼兒園和教師未形成科學、系統(tǒng)、成熟的兒童觀、教育觀和游戲觀,未能跟上學前教育發(fā)展的時代要求。幼兒是在與外部環(huán)境不斷互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經驗、知識的獲得和自我的建構的,這一過程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而非成人全部預設和安排的,教育應該只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有準備”的環(huán)境。幼兒園教育應該從兒童的主體性出發(fā),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的“重教”向“重學”的轉變。而游戲活動是除生活活動、學習活動之外發(fā)生概率最高、幼兒參與范圍最廣的一種活動,某種程度上兒童的存在狀態(tài)可以被視為一種游戲著的狀態(tài)。杜威也曾強調,游戲精神代表幼兒心智的發(fā)展態(tài)度。[3]可見,游戲是聯(lián)系兒童與教育的橋梁,與形式相比,游戲的精神才是課程游戲化的內核。正因為教師以成人的評判標準去衡量幼兒,使教師難以把握游戲對于幼兒成長的意義和作用,對于需要以何種形式、施以何種教育才能促使幼兒獲得全面、恰當?shù)陌l(fā)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學的認識,在課程游戲化的實踐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師培養(yǎng)未能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而長期的實踐又固化了教師的教育觀念與行為技能。不能有效地組織游戲活動,首先與當前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有關,我國學前師資的培養(yǎng)存在重知識、重技能的偏頗,知識化傾向導致實踐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則把藝術技能從教育實踐中抽離出來,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養(yǎng)的完整性,使得教師難以滿足游戲活動對綜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觀念及行為技能更是使教師難以內發(fā)地對已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有效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梢哉f,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礙了課程游戲化的有效實施。
二、推進課程游戲化的策略
幼兒教育的本質是要使兒童獲得愉快的成長體驗,其過程要尊重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尊重兒童的興趣與需要。這決定了幼兒園開展的游戲活動應具有生活情境性和開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環(huán)境支撐。
(一)加強教師培訓,解決課程游戲化的認識及施教技能問題
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能力是課程游戲化有效推進的前提。各級教育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和幼兒園應廣泛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如采用集中培訓、專題報告、主題沙龍、答疑和辯論會、現(xiàn)場跟蹤與臨床診斷等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在課程游戲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如下問題:一是幼兒園課程為什么要游戲化,以此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游戲觀。之所以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強調游戲的價值,是因為游戲更為貼近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幼兒的行為與活動充滿游戲精神。課程游戲化是克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重要手段,但更為根本的是,游戲是幼兒的存在方式,成人應該尊重幼兒的生活世界和成長規(guī)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把自身意志強加于幼兒;二是正確認識游戲與其他教學組織形式的關系,游戲只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戲有組織形式和精神內核之分,幼兒知識的學習和經驗的獲得也并非只有通過游戲才能獲得。重要的是,與單純地在形式上以游戲代替其他教學組織形式相比,游戲更應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fā)展目標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在游戲中主動探索和構建對事物的認識,才能獲得精神的愉悅和心智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能根據(jù)教育目標和實際條件,恰當?shù)剡x擇教學組織形式,不能將教學簡單地等同于“小學化”;三是如何開展游戲化的課程活動,這需要教師明確自身在游戲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幼兒受自身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其自發(fā)開展的游戲活動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進一步的支持和引導,才能使游戲走向深入。因此,教師在游戲活動中要同時扮演游戲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從兒童的視角引發(fā)游戲,從成人的視角引導游戲,進而促進幼兒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這就意味著,還要培訓教師掌握具體的游戲活動組織技能,包括設計符合幼兒發(fā)展需求和現(xiàn)實情境的游戲的能力、觀察幼兒游戲行為與情境的能力、及時對幼兒游戲進行修正和調整的能力,從而保證游戲始終不偏離幼兒發(fā)展和教育的目標。
(二)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明確課程游戲化的方向及內容
課程是教育活動的內容載體,游戲化則是幼兒園課程應具有的基本特點。要把游戲當作幼兒園主要的課程組織形式,就必須加強游戲化課程體系建設,使之成為園本課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為此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課程開發(fā)和建設能力。由于課程游戲化強調的是游戲精神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所以這一課程形態(tài)不是對原有課程體系的顛覆,而是要在幼兒園所有課程活動中體現(xiàn)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精神,這是游戲化課程建設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準確把握課程游戲化的這一內涵外,還必須把握幼兒游戲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開放性,即不管何種形式和內容的游戲,都必須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前提,注重幼兒的活動體驗和自主探索,并對游戲活動進行及時的調整和修正,避免過度使用統(tǒng)一和量化的標準評價幼兒。例如,筆者所在幼兒園在開發(fā)主題特色課程的過程中,圍繞“海安花鼓”這一主題,先組織幼兒觀看花鼓舞表演,引發(fā)幼兒模仿的興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況下鼓勵幼兒用雪碧瓶、小棒、紅色即時貼等材料制作花鼓,從而完成整個游戲過程。如此開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戲,就可以將教學目標與幼兒的發(fā)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的整體發(fā)展。
(三)改革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優(yōu)化幼兒園游戲活動評價
與集體教學相比,游戲活動是一種更為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側重。課程游戲化強調游戲精神在教育活動中的滲透,強調保證幼兒有充分的游戲時間,這就要求改革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優(yōu)化對游戲活動的評價。適當打破原有的剛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異、因活動而異、因教育目標而異的課程和教學活動評價制度,注重過程導向,才能給課程游戲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間。例如,對于新入職或課程組織能力較弱的教師,可以制定較為明晰和剛性的活動指導和評價方案,讓這些教師參照方案組織開展游戲活動,但對于理論功底較深、施教能力較強的教師,則應允許他們根據(jù)教學需要和教學實際組織游戲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升他們對課程游戲化的認識和組織游戲活動的能力。
目標:
1.感知平面鏡子成像特點,即平面鏡像和實際物體之間形狀相同、左右相反。
2.通過對著鏡子為玩偶造型,嘗試以客體為中心分辨左右。
準備:
1.四肢可以轉動的動物玩偶若干。
2.用較大的長方形紙盒自制的鏡盒一個,盒內寬邊的一側垂直面上裝有鏡子,盒底相對鏡面的遠側畫一個圓,提示安放動物玩偶的位置。
3.眼罩一個。
玩法:
兩名幼兒游戲,一人當設計師,一人當對鏡造型者。兩人各執(zhí)一個相同的動物玩偶。在設計師設計玩偶造型前,對鏡造型者戴好眼罩c設計師通過轉動玩偶四肢拗出一個造型,并將其面朝鏡子放在盒子內畫有圓圈的位置上,然后合上面對鏡子一側的盒蓋。對鏡造型者等設計者完成后,取下眼罩,面對盒子的鏡面站立,先觀察鏡中玩偶的造型特點,再用自己手上的玩偶拗出和盒內的玩偶相同的造型。最后設計師和造型師一起核對是否正確。
規(guī)則:
1.在設計師設計造型前,對鏡造型者必須戴上眼罩。設計師將玩偶放人盒中后要及時合上一側的盒蓋,以遮擋住玩偶,防止對鏡造型者看到實物。
2.等設計師說“請你對鏡為玩偶造型”后,對鏡造型者才能取下眼罩觀察鏡面中的成像,并用自己的玩偶拗出造型,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探看盒中的實物玩偶。
3.對鏡造型者完成任務后,設計師拿出盒子內的玩偶,讓玩偶正面朝同一個方向,兩人共同核對。如果玩偶四肢的左右方向一致,則造型成功。
4.幼兒可以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待熟練后,玩偶造型難度可以逐步加大,玩偶數(shù)量也可以逐步增加。
評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也在逐步發(fā)展。針對幼兒常常不能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的問題,教師借助“對鏡為玩偶造型”的游戲來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左右,同時發(fā)現(xiàn)實物和鏡面成像形狀相同、左右相反的有趣現(xiàn)象。
該游戲的巧妙之處體現(xiàn)在鏡盒的設計上,它遮擋住了盒中的玩偶,增添了神秘感,讓幼兒只能依靠觀察鏡面成像來造型,給了幼兒探索和思考的機會一對鏡造型者經歷了觀察、設計玩偶造型、再觀察、驗證、修正等較充分的探索過程。待熟練后,幼兒還同時對幾個玩偶進行操作,增加了探索的頻率和難度,使游戲的挑戰(zhàn)性更大。
對這一游戲的指導,教師運用了以下策略:(1)引導幼兒游戲后進行自我驗證,重點關注幼兒驗證時是否讓玩偶的正面朝同一個方向了。為避免幼兒產生把玩偶面對面放到一起驗證的錯誤,教師可以這么提問:“兩個玩偶的正面是否朝同一個方向?”(2)觀察幼兒是否真正在理解規(guī)則的基礎上玩“對鏡為玩偶造型”的游戲。當幼兒游戲成功時,教師可提出試探性的問題來了解幼兒的探索和思考過程:“造型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當幼兒說出“玩偶左右的方向不一樣”時,教師可追問:“鏡面上的玩偶為什么和實物的左右方向不一樣?”(3)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幼兒在多次游戲后,每次拗出的玩偶造型雷同或沒有明顯的左右特征,教師可以這么引導幼兒:“你還能拗出什么造型嗎?”驗證時,如果設計師的玩偶和對鏡造型者的玩偶混淆了,教師可鼓勵幼兒通過細節(jié)來加以區(qū)分,如衣服顏色的不同之類。
導讀: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幼兒園的教育就是創(chuàng)造并設計基于教育內容的環(huán)境教育,讓幼兒通過與環(huán)境的作用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展開生活,從而促進幼兒向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一、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
在新《綱要》的學習及實施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領悟到環(huán)境在幼兒
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幼兒園的教育就是創(chuàng)造并設計基于教育內容的環(huán)境教育,讓幼兒通過與環(huán)境的作用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展開生活,從而促進幼兒向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在教育發(fā)展的長河中,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從一期課改到二期課改,不同的時期,班級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隨著教師觀念的不斷轉變悄然地變化著。墻面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在內容上不象以前過多重視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幼兒園的環(huán)境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xiàn)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的環(huán)境布置班與班之間在內容上、在空間的安排上更加突出班級幼兒自身發(fā)展的個性化?!庇纱丝梢?,幼兒園的環(huán)境對幼兒而言決不是自發(fā)或隨意設置的環(huán)境,而是教育者根據(jù)教育目標,著眼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而精心創(chuàng)設的“適宜”的教育條件,只有這種“適宜”的環(huán)境,才能對教師的教育水平及幼兒的成長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師幼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
二、環(huán)境設計的目標
我們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制訂了以下目標:
1、能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保護和增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使幼兒免受傷害。
2、能經常保持與成人的聯(lián)系。為提供幼兒發(fā)展社會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增強社會交往的能力。
3、有積極的情緒氛圍,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fā)展。
4、能滿足幼兒的多種心理和生理需求。能幫助幼兒確認和預測事情的結果。
5、教師對幼兒的行為有適當、及時的反應。
6、對幼兒的限制減少到最低程度以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
7、能為幼兒提供各種不同的且具有意義的文化經驗與智能刺激。
8、安排豐富的游戲材料和設備,促進幼兒動作技能的發(fā)展。
9、教師應創(chuàng)設與幼兒的發(fā)展水平相符合環(huán)境。能有助于幼兒發(fā)展良好的自我意識。
三、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原則
(一)體現(xiàn)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預期要達到的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方向。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措施和手段,它能激發(fā)幼兒進行活動的興趣與愿望。因此,環(huán)境作為教育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創(chuàng)設一定要與該年齡階段的目標相吻合,以便更好地對實現(xiàn)教育目標起烘托、渲染作用。例如:我們中班年級組研究的子課題是“中班幼兒課程游戲活動中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研究”,于是,在室內環(huán)境布置中,我們使墻面布置成為完成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板塊。我們在墻面上設計了一本大日歷,日歷中的每一頁代表一年的一個月份,每一個月份旁是該月份生日小朋友的照片。這樣,在每個月的最后一周,我們就組織一次集體生日活動,讓孩子們在歡愉的氣氛中了解自己與別人的生日日期,增進情感并由此體驗到集體分享的愉悅。
(二)重視幼兒的參與性
為讓孩子在全身心投入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責任感和愛惜勞動成果等優(yōu)良品質,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參與設計、參與布置環(huán)境。我們實踐證明:幼兒參與的環(huán)境布置,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們不僅可以全身心投入,還可以體驗成功的喜悅。此外,兒童參與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信任感、鼓勵性、責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注意材料的豐富性
只有讓孩子與多種材料發(fā)生交互作用,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1、注重活動材料的豐富多樣和層次性,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水平來選擇,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基礎。
2、注重美化環(huán)境過程中材料的多樣性和制作手段的多樣性。易拉罐、包裝盒、貝殼、蘆葦?shù)惹擅罾煤透鞣N裝飾方法的合理搭配運用,使環(huán)境內容異彩紛呈,給幼兒美的陶冶。
(四)體現(xiàn)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
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無論是幼兒園整體規(guī)劃布置,還是某一局部的裝飾,都盡量力求結構的合理、色彩的協(xié)調、風格的和諧,做到繁簡適度、濃淡相宜,使幼兒感到清新美好。
四、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一)幼兒園物質環(huán)境裝飾中的策略
1。幼兒園物質環(huán)境裝飾中的色彩策略
幼兒園的環(huán)境,首先在色彩上,應該給幼兒以美的視覺享受。圖畫色澤宜單純,接近自然,這樣的色彩令純潔的孩子們產生豐富的想象:廣袤無邊的綠色草原、密密的森林、遼闊的藍天、飄浮的白云、蔚藍的海洋和可愛的小動物們。這些單純、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閱歷淺短的幼兒產生共鳴、易于理解。便于他們欣賞、借鑒、表現(xiàn)。幼兒們喜愛明快的色彩對比,活潑好動的幼兒從中可以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節(jié)奏和共振。在為幼兒們創(chuàng)造色彩對比、跳躍的同時,應考慮畫面的整體美,采用較大淺色塊支撐,可使畫面既有局部美的變化又有整體協(xié)調感,能解決幼兒園一堵墻面內容多色調不易統(tǒng)一的問題。使環(huán)境更藝術化。
2。幼兒園物質環(huán)境裝飾中的造型策略
幼兒園環(huán)境中的繪畫造型應有其自身的特點,即符合幼兒的審美特點,才能感染幼兒。造型圓渾、墩實、稚拙、簡潔的美術最能吸引幼兒,因為尚未完全走出視覺模糊階段的幼兒,對圓渾的造型能淋漓盡致的感知。墩實、稚拙的摸樣令他們產生更多的關注和憐愛,簡潔的美術造型,讓注意不持久的幼兒較快的感知。設計的作品在造型上如有一些出彩之處——一些幽默、活脫的細節(jié),例如滴著口水的舌頭、咧著的大門牙、小的不能再小的斗眼、張嘴的大頭靴會更令孩子們直愣著雙眼,久久不愿離去。同時由于造型概括、簡潔,繪畫操作過程相對簡單易行,更適用于幼兒園、布置環(huán)境內容多更換周期快的現(xiàn)狀。
(二)幼兒園精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的策略
幼兒園的精神環(huán)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等,具體體現(xiàn)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幼兒期是情感體驗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在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幼兒會有一種安全感,繼而產生自信心。就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來說,精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關系更為密切。
1、教師的態(tài)度與身份。
教師隨時以親切的語言、贊賞的目光、友善的態(tài)度與幼兒平等的身份相互交往。因為不受任何拘束的心理環(huán)境更有利于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fā)揮。
(1)教師在與孩子交往過程中盡量表現(xiàn)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這是建立師生間積極關系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社會性為的基本條件。老師盡量理解幼兒的各種情緒情感的需要,善于對幼兒做出積極的行為反應。
(2)教師以民主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不壓制幼兒,不命令幼兒,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大膽、自信。
(3)教師盡量采用多種適宜的身體語言動作,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來表示對幼兒的關心、愛撫或不滿等。
2、引導幼兒間的相互交往
教師對幼兒進行教導和自身的努力來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交往的背景,從而有效地影響幼兒的交往態(tài)度和社會行為。
(1)引導幼兒學會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樣有利于幼兒同伴了解別人的多種需要,進而產生幫助、合作等行為,也能使得到幫助行為的幼兒學會正確的反饋方法。教師盡量多讓幼兒說說平時對某事的感受,學會觀察他人喜怒哀樂的表情,了解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等。
(2)建立同伴間相互關心、友愛的氣氛。
例如在游戲時,玩具要共享,不小心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等,教師鼓勵幼兒積極與別人交往,體驗交往成功的愉快,以增強自信心和積極、愉快的情感。
3、教師之間的交往
教師之間的交往是幼兒同伴交往和社會行為的重要榜樣。
(1)教師之間互相關心、合作、幫助、撫慰,給孩子一個耳濡目染的良好氛圍。
(2)教師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會給幼兒帶來溫情的氣氛,容易激發(fā)積極的社會行為。
在創(chuàng)設精神環(huán)境時,小至一個班的搭班老師之間,大至全園教師及全體教職工之間,都盡力成為幼兒良好社會性發(fā)展的榜樣。
(三)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師幼互動的策略
1。環(huán)境裝飾中的師幼互動
環(huán)境是幼兒日?;顒硬豢煞指畹囊徊糠?,她有時是活動的起始,有時是活動的延伸。為了讓幼兒對教學活動有所了解,引發(fā)幼兒的學習探索興趣,教師將所要學的知識在環(huán)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幼兒們對所學的內容,翹首以待、積極關注、嘗試。為了讓學有余力幼兒進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滿足,讓學力不足的幼兒有一個更長的消化知識的過程,我們在環(huán)境中將知識保留,并將其適當引向更廣闊的空間。我們環(huán)境中的許多作品不僅是裝飾幼兒園環(huán)境的上乘之作,還可為教育、教學所用。例作品《誰最能干》圖片上的圍巾、衣服,長短不一,可放在區(qū)角活動中,作為計算教具,可用來認識上下、長短、數(shù)數(shù)。還可讓幼兒根據(jù)圍巾的長短用線條作長短順序的紀錄;國慶節(jié)時將中國地圖與世界地圖放入區(qū)角,讓幼兒在了解中國的同時也認識了世界。當然,教師允許幼兒可有不同種學習方法,在環(huán)境與師幼的互動中,兩者互為一體又互相促進,環(huán)境不再是一種擺設,而是教師與幼兒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的師幼互動
是指在布置幼兒園各活動場所時,教室根據(jù)幼兒水平創(chuàng)設一部分任務,讓他們共同參與,讓幼兒在這個的過程中體驗平等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意識,我們設計的大部分作品都有難易程度懸殊的兩部分內容存在,可讓每個教師有充分想象、自主操作、創(chuàng)造的空間,能讓師幼共同創(chuàng)作,難度大的部分由老師操作,難度小的部分由幼兒操作,同時教師還可根據(jù)作品內容、幼兒水平靈活添加一些他們操作內容。啟發(fā)幼兒充分想象自由表現(xiàn),此時環(huán)境中的作品在幼兒眼里,會如同己出,幼兒才能真正融入環(huán)境之中。
二期課改將幼兒的所有活動都納入了教育的范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如能讓幼兒充分有效的感知、自主地參與、共同進行再創(chuàng)作。幼兒園的環(huán)境便會更具有人文化教育意義。
3、讓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成為師幼互動的成長之路
過去,我們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以幼兒為唯一對象,呈現(xiàn)的手法多是圖象。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不了解教師所提供環(huán)境的意義及內涵,不熟悉我們慣用的語匯。因此,很難與之進行互動,所發(fā)揮的教育作用也受到限制。為此,我們在“海洋動物”,“深山老林”的圖片旁都提供了文字說明,并伴有激勵語“我來讀,你來聽”促進教師、幼兒與環(huán)境的互動,最大限度發(fā)揮了環(huán)境的作用。
要想有效地利用環(huán)境促進師幼間的互動,引導教師幼兒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我們必須讓幼兒與教師參與收集材料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的過程,給幼兒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如:主題墻飾“地球媽媽”,幼兒為了配合環(huán)保宣傳而設計制作的一幅宣傳畫。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地球媽媽生病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收集有關地球媽媽生病的原因和為地球媽媽治病的方法。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幼兒也參與了許多環(huán)?;顒?,自覺、主動地保護身邊的環(huán)境。在墻飾設計制作過程中,由于墻飾的內容和材料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和幼兒關注的話題,所以幼兒很感興趣也易于接受。教師在幼兒的興趣點上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把環(huán)保教育引向深處,并與幼兒的日常行為聯(lián)系起來。這些做法為幼兒真正理解環(huán)保的意義,形成自覺的環(huán)保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墻飾制作好了,但教育活動并沒有就此結束,教師引導幼兒繼續(xù)收集、整理材料,豐富墻飾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幼兒彼此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環(huán)保信息,幼兒開始學會關注周圍環(huán)境,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周圍環(huán)境。教師的角色也會從原先單純的傳受者變?yōu)橛^察者、傾聽者、支持者,教學策略不在是主要的創(chuàng)設手段,更多的是適時介入。
總之,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我們應以幼兒發(fā)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fā)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chuàng)設幼兒所喜愛的并與之產生互動的環(huán)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像海綿吸水那樣融入幼兒成長的過程中。
【摘要】: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手段。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來源于生活的。幼兒的生活是幼兒園課程整合的基點,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資源。幼兒的認知特點、學習特點要求幼兒園課程不能以傳授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為主要任務,它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不斷引導幼兒積累周圍世界的經驗。將生活情景至于游戲化課程之中,讓孩子在生活中游戲,在游戲中學習,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并鍛煉其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還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
教師組織的游戲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主游戲(即活動區(qū)游戲)的作用更是其它活動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幼兒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教師要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指導,解決游戲中的困難、問題。要做到這些,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學會觀察幼兒。
【關鍵詞】:生活化、游戲化、觀察、指導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提出的“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創(chuàng)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币虼?區(qū)域活動的組織和實施也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和接受。我園在開展過程中,我們通過平時活動中有針對性的跟蹤和細致的分析,就在區(qū)域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陳舊模式進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了教師與孩子們共同探討的新模式改進對策。
一、還原生活本質,突出幼兒主體地位
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過多的干涉,忽視幼兒的自主參與。使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角色不到位。從區(qū)域的設置到區(qū)域活動的參與,再到活動中角色的分配、具體的操作,教師都存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過多的強調自己的預設而忽略孩子的活動生成。而且有時教師的觀察不夠仔細,了解得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兒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經驗和
水平,只是看著他們在安靜地擺弄物品。面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區(qū)域活動內容時對自己身份的把握不準,難以進行有效的指導。以大班的“娃娃餐廳”為例,總結一下我們的做法。
在“娃娃餐廳”區(qū)域活動中,該活動區(qū)投放的所有材料,都是幼兒自己準備的,因為之前他們已經有了相關的生活經驗。經過大家的討論,平時做飯需要的調味品也被總結出來,不必老師再作主替他們準備。而且,我們采用的食材并不是橡皮泥,玩具等替代品,而是真真正正的生活中會出現(xiàn)在飯桌上的食材,這樣更加能夠激起孩子們的參與欲望,因為以前都是家長做飯,而在這兒,他們也可以作為主人,做飯給自己邀請的客人吃。而這時候,老師只需作為引導者和合作者,為幼兒的需要服務。如:讓幼兒完成一桌晚餐。孩子們經過討論、商量,家長他們的已有經驗,很快制定出了三菜一湯,甚至還有一道飯后甜點。接下來他們進行了分工,每人操作一種材料,做一種“菜”,最后共同合作完成。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討論了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以及做法,而且有了明確的分工,在制作完成之后,他們對小伙伴兒發(fā)出了邀請,客人來了之后,待客的禮儀之道也得到了體現(xiàn)。目前,獨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兒面對的多是長輩和老師,他們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間的隨機滲透和熏陶卻遠大于長者的諄諄教導。幼兒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樂趣,容易交流、溝通,他們之間也需要交往合作。孩子們喜歡模仿成人的勞動,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動地學習處理人際關系,解決矛盾糾紛等。幼兒也在活動中增強了怎樣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二、采擷生活點滴,滿足幼兒個性需求
在跟蹤幼兒園區(qū)域活動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園在區(qū)域創(chuàng)設上追求形式、數(shù)量,以為區(qū)域多總比區(qū)域少好,材料多總比材料少好。表面看似熱鬧,實際幼兒活動盲目,缺乏明確的任務,幼兒的操作純屬好玩、開心。區(qū)域的設置與材料的投放與幼兒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脫節(jié),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兒活動的開展,難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在不斷積累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中不難看出,現(xiàn)有的區(qū)域游戲活動中,很少有專門針對男孩子設計的。而比較活躍的男兒往往都是區(qū)域活動中讓老師頭疼的對象。因為他們往往會在無趣中展現(xiàn)自己的破壞力。而傳統(tǒng)的活動區(qū)域的劃分主要是按照各區(qū)域的功能來的,面向的是全體幼兒,而沒有注意到幼兒的個體發(fā)展需求,例如這些小男孩兒。于是,我們在“加工廠”這個活動區(qū)域為孩子們加了一點暗示:“加工廠”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區(qū)域,在這兒,他們可以充分的
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加工廠”共分三個區(qū)域:工藝品加工區(qū)、食品加工區(qū)、日常用品加工區(qū)。因為這三個區(qū)生產出來的產品的銷售地是“超市”,所以就產生了“發(fā)貨”這一過程。當貨物數(shù)量稍微多一些的時候,小女孩兒就會覺得“太累了”,這時候,男孩兒們就會很有底氣的說:“這是我們男生干的事情,你們還是去收拾一下衛(wèi)生吧?!庇谑?男孩子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搬運以及運輸”工作。隨著活動時間的不斷增長,不時地會出現(xiàn)有工具或者貨物損壞的情況。女孩子往往就喜歡去找小男孩兒幫忙。起初,男孩子們還很快樂意接受,但是后來他們也會抱怨:“老是給你們修東西,我自己的工作還沒做完呢。”于是老師就把男孩子召集到一起討論:可不可以在不耽誤自己工作的情況下專心去做維修工作?有一位小男孩兒忽然說:“我爸爸就是專門修汽車的,他都不用干別的,只需要修好車就行?!边@個聲音為大家?guī)砹遂`感,很快,一個名為“維修部”的活動區(qū)域就開展起來了。隨著“業(yè)務”的不斷增多,小男孩兒們都有了一種自豪感:看我們男孩兒多重要,可以為大家解決這么多的困難!這個在生活中形成的區(qū)域活動,也讓孩子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里面,讓他們體會到了在生活實際中工作的分配和不同工種的作用。也讓很多的小男孩兒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再一味的去搗亂。
三、營造生活情趣,激發(fā)幼兒動手愿望
傳統(tǒng)的區(qū)域活動多是教師把活動材料擺放好,然后孩子再進行操作。在“娃娃超市”中,我們打破以往的模式,只為孩子提供了貨架和商品,甚至還有梯子。在擺貨過程中,孩子們先是把商品進行分類,然后再討論,哪類商品擺放在什么位置。高的貨架該怎么把貨物擺放上去?在擺放的過程中,有的細心的小朋友還會想到貨物應該怎么樣才能讓顧客拿著方便,單單是擺貨這個過程,孩子們已經從彼此身上受益匪淺。
接下來是售貨,剛開始時,一發(fā)現(xiàn)有顧客上門就會都圍上去,慢慢的他們發(fā)現(xiàn)了這一舉動的不妥之處:很多商品被碰亂了,甚至掉到地上破損了。于是,孩子們制定出了超市員工守則和顧客須知。他們每個人都被“店長”分配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攤位上去,各司其職,除了可以詳細介紹商品外,還可以隨時擺放照看商品。是超市經營進行的有條不紊。
一段時間以后,在顧客意見表上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意見:買包餅干要一直走到最里面,而不經常用到的工具卻擺在了一進門就能取到的地方?!暗觊L”立刻找來“店員”開了一個會,會上大家又對貨物的排序進行了一番討論,最終大家根
據(jù)自己上超市的經驗制定出了一個貨物擺放順序:食品區(qū)→日常用品區(qū)→工藝品區(qū)。。。。。。在進行了一番調整之后,超市的工作又恢復了有條不紊,貨物種類也在不斷的增加中,家長們來接送孩子時看到孩子們的活動,也禁不住的夸獎這個超市太真實了,就跟小區(qū)的差不多。他們更多的贊美是孩子:“真想不到以前隨意亂丟東西的寶貝,現(xiàn)在管理起‘超市’來是那么的熟練,太讓人刮目相看了。”“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三者本來并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qū)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通過實踐操作、感知、體驗,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并在充滿愉悅和自信的體驗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終身受用的良好品質。更好地體現(xiàn)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
觀察是知覺的高級形態(tài),它比一般知覺有更深的理解性。敏稅的觀察力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那么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具體應觀察些什么呢?
1、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及時加以引導:
興趣,即對事物感覺喜愛的情緒。只有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點,及時加以引導,才能充分發(fā)揮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提高游戲水平。
一天,小班幼兒在積木組搭了一座城堡。搭完之后感覺無所事事,便“扔”下城堡玩起了打仗。任我怎樣引導,孩子們對輔助材料也沒有興趣。這時我離開積木組站在一旁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悄悄地從城堡中抽出幾塊積木,搭成一輛摩托車開了起來;有的幼兒抽出幾塊塔起了動物園?!雎牎皣W啦”一聲,城堡塌了。我問:“城堡怎么會塌了?”“是被壞蛋炸壞的?!焙⒆觽兓卮稹N覇?“那城堡壞了,這可怎么辦呀?”孩子們都說:“咱們再把它修好吧!”“行,咱們這次修一座比剛才更漂亮的城堡。”我鼓勵著大家。于是,孩子們又把各自拿走的積木放在了一起,認真地搭了起來。看著它們搭得那個高興勁,我終于明白:孩子們的興趣點就在搭建上,他們并不想玩什么輔助材料。剛才是我不了解孩子們的興趣,一味地按照教師的意圖去引導他們玩輔助材料,他們當然不愿意接受了。
剛入園時,小班孩子的游戲內容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小班末期,孩子們有了區(qū)域間的交往意識。一天,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推著娃娃去參觀
“動物園”(積木組搭的)。邊參觀邊對娃娃說:“爸爸媽媽帶你去買點好吃的。”說完推著娃娃來到動手組,拿了一個珠子給娃娃:“吃吧,這糖可好吃啦!”看到這里我想:最近孩子們總是想買東西,說明他們有了購買的愿望了,是到了開商店的時候了。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策劃起開商店的事兒了:商店開在什么位置,賣什么物品,售貨員應負責些什么,買東西的顧客應怎樣做……。商店開好了,孩子們興奮地玩了起來,可奇怪的事發(fā)生了,所有來商店的孩子無一例外的充當顧客的身份,商店始終沒有售貨員?!邦櫩汀眰儊磉x購完商品,有的假裝把錢往桌上一放拿起東西走了,有的則抱起商品直接回到家中“享用”起來。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終于弄清了事實——孩子們只對選購物品感興趣,他們需要的是那些“能吃能喝”的食物。對當售貨員一點興趣也沒有。這與幼兒年齡小,附近超市較多,直接接觸售貨員的經驗少很有關系。
2、通過觀察來檢驗教育目標的制定是否正確,及時調整目標
從前面的例子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點和需要與我想象的不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呢?做一下自我檢查,便會發(fā)現(xiàn)我的目標制定的是有問題的。
第一個搭積木的例子。我的目標制定的是:搭完積木后能正確地運用輔助材料。輔助材料在積木組只應起一個點綴的作用。但我心里想的卻是怎樣能讓孩子玩起來。如搭完一個城堡,就應“組織”小動物們去“參觀”;搭出一輛雙層汔車就“組織”娃娃們去乘坐,到各地去旅游。這看似沒有錯誤的心中的目標,實際上卻偏離了軌道。積木組真正的目標是什么呢?是搭建。是通過搭建的過程,使孩子們學會搭高、圍攏、延長、對稱等搭建技能,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等。孩子們不愿玩輔助材料是根本沒有錯誤的,他們的興趣點在搭建上,他們的快樂也是在搭建過程中產生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孩子們有興趣,玩得高興就行呢?不是的。孩子是一個發(fā)展著的人,教師必須制定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針對性強的、有漸進發(fā)展性的目標。俗話說就是跳一跳能摸得著的。這樣才會使游戲開展得有意義,才能指導教師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游戲質量,最終使孩子們在游戲中不斷地得到發(fā)展。
前面所說的小商店的例子。孩子們不愿當售貨員就可以不當。他們可以只選購商品,但盡管這樣,也是有目標的——培養(yǎng)責任心,做事有始有終。孩子們選購完商品,在收玩具時還應把玩具放回原處,并且學會分類收放。這樣的目標不難被孩子們所接受,游戲開展得有意義。
3、觀察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及時更換材料
(1)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現(xiàn)在我們特別提倡利用廢舊物品和自然材料自制玩具,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只要認真觀察幼兒對材料的使用情況,便知材料投放的是否合理。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買來的材料并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孩子們不喜歡。如小班孩子玩的印章,買來的印章大多是一些復雜的圖案,有的上面還刻有“酷”、“帥呆了”之類的字樣,孩子們看不懂,經常追問老師是什么意思。每次印完之后教扔在一邊,毫無意義。后來我們自己動手制做印章:在土豆和橡皮上刻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大小不同。孩子們用大印章印完后可在里面添畫一些東西。(如在圓形里添畫成皮球,在三角形里添畫成西瓜等)。用小印章的各種圖形拼印出人、小樹、小草、蘑菇等各種圖案,生動有趣,它之所以受孩子們喜歡,原因在于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幼兒提供操作性強,玩法多變的玩具材料
教師每投放一種新的材料時,都應觀察這種材料投放的是否合適,是否符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能否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些游戲材料的玩法單一,日久孩子們難免會產生厭倦。但有一些材料的可變性很強,因此適合為幼兒提供。
4、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的困難和需要,及時幫助和解決
在開展活動區(qū)游戲時,教師應隨時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需要,并給予恰當?shù)闹笇?、幫助?/p>
當幼兒在活動中即將出現(xiàn)安全問題時,教師應及時地制止并幫助。如小班幼兒剛學習使用剪刀時,邊剪邊往下撕,這樣剪刀很容易挑到眼睛上,觀察到這一現(xiàn)象后教師及時給予了指導,幼兒學會了使用剪刀的方法,避免了事故的發(fā)生。
一名幼兒在動手組玩拼圖,拼了很久。當教師看他時發(fā)現(xiàn),這名幼兒正在用企盼的眼神望著教師,原來他在拼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教師來到他的身邊參與到活動中,拼圖完成了,幼兒通過活動獲得了滿足,也增強了對教師的信任與喜愛。
5、認真觀察幼兒表現(xiàn)是正確分析問題,采取恰當措施解決問題的前提。
在活動區(qū)游戲時,經常會發(fā)生一些問題需要教師來處理,如果沒有觀察到事情的過程,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分析,處理問題時就不會公正、客觀。
游戲中,一名幼兒不小心把強強帶來的玩具摔壞了,正在他手足無措時,然然對他說:“我爸昨天剛買了一瓶能粘塑料的膠,我把這拿回去,粘好了明天我
再拿回來。”于是他把玩具裝在了兜里。其他幼兒紛紛告狀,說然然拿小朋友的玩具。如果教師沒有看見,也不了解情況,可能就會冤枉了然然,然而這一幕正被教師看到,不但沒有批評然然,反而在全班面前表揚了然然愛幫助別人的好品質。由此看來,觀察是多么重要啊!
在幼兒興趣十分強烈,目標制定合理,材料投放合適,需要能及時得到滿足(或幫助)的情況下,幼兒自然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的,這是成正比的。反之,如果觀察到幼兒的發(fā)展不是很順利,那么肯定是在前面提到的某一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因此看來,這些細節(jié)都是緊密相連,緊緊扣在一起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容忽視。每個細節(jié)都需要教師細致入微的觀察。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探索》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游戲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游戲教學化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問題的提出蘇珊.郎格認為,藝術是一種情感的符號。學前兒童的美術中充滿了情感的色彩,早在兒童使用筆、顏料畫畫之前,他們的視覺就有明顯的對色彩形象的審美偏愛,表現(xiàn)出一種情緒的傾向。到幼兒期符合兒童...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I,)教學模式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西方醫(yī)學教育,它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圍繞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展開,學生可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通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薄毒V要》明確了游戲...
-->童謠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節(jié)奏、聲韻的美感,內容貼近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語言符合幼兒的朗誦特點,便于幼兒吟誦與理解,并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增長知識、擴大生活經驗、陶冶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