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育兒觀念:不要隨便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育兒觀念:不要隨便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
——《教育漫話》閱讀筆記(1)
我小時候,爸媽常這樣激勵我:好好學習,這次要是考了第一,爸媽一定給你買什么什么。記憶中,最大的一次物質(zhì)獎勵是考上初中后,家人給我買了一塊雙獅的女表(父母一定攢了好久吧)。在村中學,那算是數(shù)得著的好表,極大地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類似于這樣與成績掛鉤的獎勵,在中國家庭中似乎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一茬茬的孩子就這樣在物質(zhì)的誘惑下慢慢成長。我不知道別的孩子是不是有很強的虛榮心,反正我有,而且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來培養(yǎng)正視它的勇氣,目前依然在努力改正的路上。
讀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時,我被某些章節(jié)的內(nèi)容震撼了。如果我的媽媽,多年前能有機會讀到這本書就好了,如果有更多的媽媽看到這本書就好了。這本書,寫作于17世紀,至今依然不斷有新的譯本出版發(fā)行。
“看到他念了書,就用美味酬勞他;要他做一些小事,就允諾給他鑲有花邊的領(lǐng)巾和漂亮的新衣服;你給予的這種種報酬和獎勵,不就是認為這些東西是好的,是他應(yīng)該追求的,從而鼓勵他去向往這些東西,使他習慣于把自己的快樂放在這些東西上面嗎?除此之外,難道還有什么別的解釋嗎?”
所有好的行為都用物質(zhì)來獎勵,這是不是也在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上最棒的東西就是物質(zhì)?我們應(yīng)該用盡一生的精力來追求它?再也沒有比物質(zhì)更值得我們付出的了?當然,不得不承認,在中國很多家庭中,尤其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家庭中,父母一輩子都在為生存奔波,他們視吃好穿好用好為成功人生,對子女的要求也大抵如此。對于窮人來講,價值觀的問題遠不如生存的問題那么迫切。作子女的,當然不能苛責父母,但應(yīng)以此為誡。
和我同齡的一位媽媽說:“我小的時候,沒玩過什么玩具,也沒穿過好衣服,現(xiàn)在有能力了,什么都想給孩子買好的。小區(qū)里的孩子有什么,我家孩子一定得有,不能虧了孩子。”
我聽了覺得十分耳熟:哦,原來我小的時候,我媽媽也經(jīng)常講這樣的話,不過把“小區(qū)里的孩子”換成了“鄰居家的孩子”。
為什么在養(yǎng)育孩子上,歷經(jīng)那么多年,竟然沒有絲毫進步呢?我們依然在用物質(zhì)來表達對孩子的愛,以為這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生活?
近日,讀到一則故事:
一對年輕的夫婦,想給他們快滿周歲的兒子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
可是,送什么好呢?一番思量之后,這對年輕夫婦在一個早晨,換上工作裝,一人手拿一把鐵鏟,去自家院子里開始挖地。
他們工作很繁忙,只能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挖坑。一天一天地積累下來,幾個月后,院子里終于出現(xiàn)了一個挖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坑。年輕夫婦在這個坑里填入沙子——一個很漂亮的沙坑便出現(xiàn)了。這個沙坑便是他們送給兒子的生日禮物。
這份禮物令兒子快樂極了,小家伙每天都在沙坑里拿著小鏟和小桶跌跌絆絆地玩沙子,那個沙坑帶給他的童年樂趣,就像沙子一樣多得數(shù)不清。
這個小男孩就是現(xiàn)在的日本皇太子德仁。
“孩子的玩具不應(yīng)該全部通過購買得到。不買玩具的好處是,可以防止兒童常常由于購買而擁有過多的玩具,從而養(yǎng)成一種見異思遷、貪多務(wù)得的心理,內(nèi)心總也不得安寧,雖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卻時時都在追求更多的東西,對自己已有的東西總也不感到滿足,在說話之前就學會了驕傲、虛榮和貪婪。……殊不知,從小奠定節(jié)制欲望的良好基礎(chǔ),乃是成就知足常樂的幸福人生的一條捷徑!”
“孩子的玩具要自己做,至少也得自己努力試著去做。在幼兒眼里,一顆光滑的石子、一張紙、一串鑰匙,乃至任何拿在手中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的東西,都很好玩,其好玩的程度并不亞于那些要花大價錢買來的玩具?!?/p>
對孩子而言,物質(zhì)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如果有能力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zhì)條件,當然是件好事。但是,不能隨便拿物質(zhì)當獎勵,以免在無形中誤導(dǎo)孩子的價值觀。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比物質(zhì)帶給人的幸福感更強烈、更持久,比如和孩子一同旅行,一同涂鴉,一同放聲高歌,一同傻笑不止,再或者,依偎在一起說說悄悄話……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學好,而且最好優(yōu)秀于別人,他們覺得這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如果在這過程中,不能清醒認識到自身教育并做出反省,往往成了父母的“自以為是”,對管教孩子有害無益,雖然出發(fā)點雖然沒有錯,但在教育過程中,卻往往會出現(xiàn)不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而違背教育原則的事情發(fā)生,而如果這樣,不但教育效果不好,還會惡化親子關(guān)系,到頭來,父母會感覺頭痛,覺得自己一番“苦心”無用武之地,管孩子咋就那么難呢?
其實,我現(xiàn)在也有一番“苦心”沒得到好報,那就是,我希望小容小韜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卻見效甚微,如果孩子“不懂禮貌”,甚至有些“榆木疙瘩”的感覺,你會著急嗎?
說來簡單,就是打招呼的問題。兩人從不到兩歲上幼兒園,還不會說話時,我就開始教兩人“見了老師要問好,然后回家時要跟老師說‘再見’!”,這個規(guī)矩呢,兩人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領(lǐng)會到了,不會說話時,也會擺著小手來表示“再見”了。可是,兩人對此并不在意,經(jīng)常需要我提醒,甚至一直到現(xiàn)在四歲,還經(jīng)常顯得那么“不懂事”,那就是不喜歡主動打招呼,甚至每次放學回家,老師都要主動跟兩人說,“小容小韜再見!”,可即使這樣的熱情,都提名道姓了,兩人都懶得應(yīng)對。
唉,咋這么“沒禮貌”呢?
但我一般不會把這頂“沒禮貌”的帽子往兩人頭上扣,或者說,“你們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或者“你們這樣真沒禮貌!”然后就強制糾正過來。我覺得小容小韜這樣的表現(xiàn),不是因為不懂事,只是不想而已。我們都喜歡孩子懂事有禮貌,頭腦靈活,待人周到,大家也看到了嘛,研究都調(diào)查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智力方面的因素只占10%,占90%的其它兩大方面是情商和努力。有禮貌應(yīng)該屬于情商范疇吧?你看看,社會上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待人接物多圓滑呀,有強大的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可是,就小容小韜這個樣子,還社會關(guān)系呢,連最起碼的“再見”都懶得說。
我不往兩人扣帽子,是不想給兩人一些空洞的壓力,一是希望兩人有一天能自己認識到,跟別人保持互動或者友好有多么重要,相處是一門學問,人在社會上,早晚都會有自己和別人的相處方式。二是我不喜歡用我所認為的待人方式去影響孩子,應(yīng)該怎樣做,我其實已經(jīng)很清楚的告訴兩人了,那么怎樣去實施,那是兩人需要去克服并實現(xiàn)的事情了。三是亂扣帽子其實是對孩子的不信任或是不了解,你知道嗎?父母的很多鞭策和鼓勵有時候并不能給孩子帶來力量,效果可能經(jīng)常相反,你越鼓勵,孩子越退縮,因為你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在表明,孩子,你自己根本不行!
所以,適當?shù)墓膭钣斜匾?,孩子明白了,就不需要說太多了,說太多就表明父母對孩子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不淡定了,而孩子能很明白的就能洞穿父母的心理,那就是,父母的話充滿希望,其實是對我很失望了。
那天,我陪兩人在青草河公園散步,碰見一退休老同事,因為以前在一個辦公室,所以非常熱情的聊了一會兒,老同事自然非常喜歡小容小韜,龍鳳胎嘛,就算不是熟人,也喜歡看一看??墒?,兩人很淡定的站在那里,對老同事的熱情皺著眉,簡直一幅不耐煩的樣子。出乎意料的是,同事一轉(zhuǎn)身,小韜就跟我說,“爸爸,我沒叫她‘奶奶‘!”。我吃了一驚,呀,小韜怎么知道我希望他叫老同事“奶奶”呢?關(guān)于這一點禮貌,我以前只告訴兩人兩件事,一是見到老師熟人要問好,走時說再見;二是見到爸爸媽媽的同事,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老的叫爺爺或奶奶,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原來,我說的這兩點兩人早就領(lǐng)悟了,只是行動上沒有表現(xiàn)出來而已。不但如此,雖然沒表現(xiàn)出來,但兩人對我心里對他們的期望真是了如指掌呀,否則,小韜怎么會這樣準確的跟我說“我沒叫她‘奶奶’”呢?我在想,很多父母覺得他們了解孩子,而事實是,孩子更了解父母,他們知道父母要對他們說的話,他們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期望還有父母將以何種態(tài)度來對待他們。
所以,扣帽子有用嗎?比如如果小韜沒叫老同事“奶奶”,我便給孩子們扣上“沒禮貌”的帽子,雖然是想讓他們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但對孩子來說,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和不信任呀,而事實是,孩子們的心里都透亮著呢,他們知道什么是“有禮貌”,并且一直自己在監(jiān)視自己的行動呢。如果父母不適當?shù)募罘炊褪且环N反感了。
那我們父母應(yīng)該做的是什么?
一是提醒
不管是什么原因,是害怕還是不習慣,或者是忘記,最起碼的禮貌應(yīng)該保持的,所以,只要有可能,即使兩人不情愿,我也會具體到行動上告訴兩人,“快跟老師說‘再見’!”或者當別人主動跟兩人打招呼,我會提醒兩人說,“你們要回應(yīng)‘你好’,明白嗎?”,原則上的東西我就不講了,比如要懂禮貌呀,做好孩子呀什么的,具體的行動比這些空空的話語有用多了,至少它能讓孩子明白應(yīng)該怎樣去做。
二是溝通
比如小韜剛才跟我說“我沒叫她‘奶奶’!”時,我就故作驚訝的問,“對啊,你怎么沒叫她‘奶奶’呢?”小韜說,“因為我害怕?!卑?,害怕什么呀。不過,也可以理解,對于不熟悉的人,小容小韜是很戒備的?;蛟S熟悉后,會主動叫“奶奶”吧?這時候就可以順勢鼓勵一下了,“那你以后再見到她,叫“奶奶”好嗎?”,小韜有些猶豫,但還是努力點了點頭。
三是幫助孩子去實現(xiàn)
教育孩子時,要具體事例具體說,這樣才更有指導(dǎo)性,孩子也更易于去實現(xiàn)。就像我們夸獎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或者“你真勇敢!”,或者“你真漂亮!”等等,這都是一些空話,或許在我們大人心里,我們知道這些話的標準,但對孩子來說,是空的,他們不知道“好孩子”具體表現(xiàn)在哪,比如很多孩子認為只要做父母喜歡的事就是“好孩子”,而失去了對事情本來就應(yīng)該具有的態(tài)度。要避免這一點,夸獎時就要具體到一件事情上,比如小容小韜爭玩具,我勸小韜先讓給小容,小韜最終同意后,我會說,“小韜讓小容先玩,真是好孩子!”這就表明,小韜因做這件事而是“好孩子”,跟聽爸爸的話是兩碼事?;蛘呶乙笮∪荽魃习l(fā)卡,我會說,“小容戴上這個發(fā)卡真漂亮!”那小容就會很明白的把“發(fā)卡”和“漂亮”聯(lián)系到一塊兒。如果不是具體事情具體說,只經(jīng)常說,“你真一個好孩子!”“你真懂事!”等等,那時間長了,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對這些評論會慢慢失去喜悅,并懶得理會了。
所以,如果要幫助孩子實現(xiàn),不管這頂帽子好或壞,都不要隨便扣,根據(jù)事情實話實說就好了。
其實,關(guān)于“禮貌”這件事兒,小容小韜已經(jīng)進步好多了。兩人不是那種嘴巴很乖,很會說的人,或許每個孩子有什么特點,小時候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了。但我們也應(yīng)該相信學習的作用,還有引導(dǎo)的力量,關(guān)于如何做才更有“禮貌”并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式,相信小容小韜會自己慢慢去體會并實現(xiàn)的。
而不少孩子在他們還十分的懵懂,十分的稚嫩的時候就擁有了他們?nèi)松械牡谝恢淮驽X罐,每次搖一搖,晃一晃,聽到里面叮叮當當?shù)穆曇魰r,孩子往往能夠獲得極大的滿足。
我小時候沒有這樣一只存錢罐,也從未獲得任何的物質(zhì)獎勵,所以我無法體會現(xiàn)在孩子們的心理。
但是,每當有人問我:那對xx,你會采用這樣的獎勵方式嗎?
我的回答是:NO!
原因何在呢?
第一、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對于家庭的付出是一種責任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成為了家庭的一員,雖然年紀小,但是家長絕不能因為孩子年紀小,就忽視了他本應(yīng)該對家庭承擔的責任。那么,孩子的責任在哪兒呢?他能夠健康的茁壯的活波的長大,讓家長每天看到他的變化,讓大家享受到天倫之樂,這就是責任了。等到他能夠走、能夠跑、能夠上幼兒園、開始學習生活自理、開始學習干簡單的家務(wù)、長成個小小男子漢的時候,他就自然的應(yīng)該融入到這個家庭中,為家庭作出貢獻。
起先的時候,孩子會覺得擦地、洗菜、洗碗、洗衣服、擦桌子等家務(wù)都是一種游戲,他們喜歡掄著笤帚滿屋跑、喜歡在盆里倒很多很多的洗滌靈,弄個滿盆的泡泡,喜歡一手拿著襪子一手拿著肥皂,喜歡一邊鋪床一邊蹦蹦床,喜歡一邊干活一邊搞破壞。這些本就是孩子的天性,都不要緊。我不怕xx做過衛(wèi)生后,客廳里變得更臟更亂了,我不怕他洗過衣服后我要花更多的時間收拾衛(wèi)生間,我不怕他鋪過床后發(fā)現(xiàn)我還要再洗一邊床單,我不怕付出辛苦付出勞動,我所在乎的只是xx知道干家務(wù),知道這是他每天必須干的事情,僅此而已。
我希望一天一天的,xx能夠形成一種習慣,就象他每天洗臉刷牙一樣的,是一種必須。
第二、孩子小的時候,不應(yīng)過早的接觸到金錢的概念
孩子小的時候,對金錢沒有任何的概念,他們只是在細心觀察大人活動后能夠知道如果想要糖果,想要玩具,就要給錢,給了錢之后,才能吃上糖,才能拆開玩具的包裝。
同時,他們也會知道媽媽每天早出晚歸的上班,是為了賺錢,為了一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在他們幼小的世界里,就只有游戲、只有嬉鬧、只有快樂。
這才是應(yīng)該真正屬于他們的純真的童年,我想,也是天下眾多的家長所期盼的童年。
誰又能說,這種沒有被金錢所沾染的世界是最最美好的呢?
第三、孩子不應(yīng)擁有“有獎勵才干,沒獎勵就不干”的觀念
孩子的心里很單純,當他們每次做家務(wù)能夠獲得數(shù)量不等的金錢,而這些金錢可以用來買糖果或者小玩具之類的東西,那么,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有錢就干,沒錢就不干。
那,這種把付出和回報完全對等起來的做法是正確的,或者說是應(yīng)該推崇的嗎?
我不清楚其他的家長是怎么想的,至少我不認同這種觀念。這樣的做法時間長了,一旦有一天,家長沒有給予相應(yīng)的物質(zhì)獎勵,那么孩子就會拒絕干家務(wù)。甚或者,當孩子覺得所獲得的獎勵要低于他們的付出,他們就會在某種程度上產(chǎn)生心理的不均衡。真的到那個時候,家長們會返過頭來,想想當初他們給孩子灌輸?shù)睦砟钍欠裾_嗎?
我希望xx是個健康的快樂的簡單的孩子,過著普通的平凡的生活。我也很理解現(xiàn)在孩子們的辛苦,所以,更希望他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做他應(yīng)該做的,做他喜歡做的。
平時,我會經(jīng)常告訴xx:你要去洗碗,因為碗洗干凈了,下次才能再用;你要去洗衣服,因為你要做個干凈的孩子;你要去收拾玩具,因為收拾好了下次再玩的時候才能找的到;你要把自己脫下來的鞋子擺整齊,因為家里需要一個整潔的環(huán)境,等等等等。
我愿意我的xx是因為愿意而做家務(wù),而不是因為有獎勵才做家務(wù)。
物質(zhì)獎勵的方法是可取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對這一方式的接納,父母要有讓這種方式逐漸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
【父母困惑:孩子不愛干活 用物質(zhì)獎勵可取嗎?】
下面是一位網(wǎng)友的困惑:
10歲的兒子不喜歡干活,我就用金錢獎勵的方式來鼓勵他:刷碗5毛錢、洗襪子1元、拖地2元……錢不多,兒子卻很踴躍,而且活兒也干得不錯。但我沒想到,后來他下樓給媽媽送鑰匙也要價1元,幫忙照顧小弟弟也要5元錢,哪天多洗了個碗也要漲價……我不想再物質(zhì)獎勵了,但希望孩子能養(yǎng)成幫家人分擔家務(wù)的習慣,該怎么做才能讓他心甘情愿?
【先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把孩子當小大人看待】
用金錢的方式來刺激孩子行動的能力,是父母自己幫孩子引導(dǎo)出來的,孩子表現(xiàn)的也非常不錯,父母本來挺滿意,但是當孩子出現(xiàn)了思維、行為方式上的“舉一反三”時,父母卻不愿意了,因為孩子已經(jīng)脫離了父母的可控領(lǐng)域。
當然,這么說不是在指責父母,而是在提醒父母。我們在伴隨孩子成長時,千萬不要忘記了,孩子是有思想、有能量的生命個體,既然孩子一天一天的在成長,在長大,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采用的方法,也要有發(fā)展、有提高,才能應(yīng)對孩子隨之而來的問題。
物質(zhì)獎勵的方法是可取的,不然行為主義的心理理論不會成為心理學的四大理論基石。在孩子成長的某個階段,用物質(zhì)來獎勵,表達的是我們對孩子某個行為的肯定、接納和鼓勵;表達出我們對孩子這個行為的期望,即:你要繼續(xù)這樣哦!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對這一方式的接納,父母要有讓這種方式逐漸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因為,孩子要開始從外在行為往內(nèi)在模式發(fā)展了。
所以,父母在尊重他凡事都想用錢來計算的欲求的同時,還要將孩子往更寬廣的方向引導(dǎo)。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出哪些事項是長了這么大的男子漢應(yīng)該做的事情,哪些是做了后讓父母覺得驚喜的事情,驚喜的事情是可以獎勵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要這些金錢獎勵的動機,比如攢了這些錢想做什么?
和孩子一起進行一場算數(shù)游戲,孩子每天想用錢做的事情列出個單子看是多少錢,媽媽也可以在旁邊列上自己為孩子做事的清單,也標注上值多少錢,讓孩子通過比較,情感上得到升華,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也可以因為愛、因為責任、因為信任、因為開心去做,金錢不是做事的唯一動機。
具體的方式還需要父母在對自己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礎(chǔ)上,找到一種不露痕跡的、適合他的好方法。
著名教育家說:“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勵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彪S著大多數(shù)父母對于教育孩子認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少有父母用打罵或懲罰來教育孩子了,更多的父母意識到了用獎勵來激勵孩子好行為的重要。畢竟,都是親爸親媽,如果能有更溫和更有愛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誰也不愿意天天冷面以對或棍棒相加。
但是,在父母獎勵孩子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往往父母認為孩子表現(xiàn)好,獎勵零食、獎勵玩具、甚至是直接獎勵金錢,是個又省事,見效又快的好方法。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欲望之心也越來越大,玩具要的一個比一個貴,獎勵金也越來越高,這讓父母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物質(zhì),是最差的激勵
▌為什么不提倡物質(zhì)獎勵:
用物質(zhì)來激勵孩子,這讓我想起曾經(jīng)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中接觸到的一個詞“代幣制”。是用象征錢幣、獎狀、獎品等標記物為獎勵手段來強化良好行為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曾幾何時,這種用來治療病人的方法,被越來越多的用到了對孩子的教養(yǎng)中來。
行為療法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見效快,這讓父母們覺得“這真是個有用的好辦法”。但行為療法也有一個極大的隱患,就是另一種不好的行為有可能應(yīng)運而生。
把它帶到對于孩子良好行為的激勵上來看就是,父母想要孩子建立和保持的行為,的的確確被孩子表現(xiàn)的很好,但是另一方面,孩子很容易把“做好”和“獲得獎勵(物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給才做,不給就不會做。并且需要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物質(zhì)獎勵,才能更好的穩(wěn)固下孩子的好行為。
比如許多父母可能聽過這樣一種獎勵方式:家長把各項家務(wù)活都標定一個價格,比如擦地板10元/次,擦桌子2元/次,洗碗5元/次等,然后以此鼓勵孩子做家務(wù)。
看上去這種明碼標價的物質(zhì)獎勵似乎可以提高孩子干家務(wù)的積極性,并且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許多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變得非常愿意干家務(wù)。那么試想,誰能用一輩子的金錢來激勵孩子做家務(wù)呢?如果撤銷了這樣的激勵,孩子又會怎樣?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獎勵絕對不是物質(zhì)。孩子的世界單純又簡單,初始以來,孩子們需要的絕不是父母的錢或父母給買的玩具零食,而是父母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納、認可和贊賞。
▌精神激勵遠比物質(zhì)激勵的效果更好、更持久
心理學家雷珀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
找到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分為兩組。一組許諾“畫得好就獎勵”。另一組告訴他們“非常期待經(jīng)常看到你們的作品”。兩個組的孩子都高興地畫畫,前一組的孩子得到了獎品,后一組的孩子得到了贊賞。
三個星期以后前一組的孩子興趣明顯降低,大多不情愿主動去繪畫了,后一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興致不減。這個實驗曾反復(fù)進行多次,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
這個實驗讓我們清晰的看到了兩種方式對于孩子好行為的激勵效果。實驗中,尚且是實驗員在給孩子精神上的激勵。如果換做是父母,效果可想而知。
孩子自出生以來,最渴望獲得的便是父母的關(guān)注、接納和認可。說到這里,不得不再次提起溫尼科特的那句話:“嬰兒仰望他的母親,在母親眼中看見他自己?!笨梢哉f,孩子后天所有品質(zhì)的建立都離不開父母。
比如從最初的安全感建立,到后來的自信、自尊、自我價值感的建立,都是在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下被滋養(yǎng)獲得的。表象的行為習慣更是不例外。
習慣于用物質(zhì)去激勵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懶惰的,懶得去用心滋養(yǎng)孩子;或者是缺愛的,自身貧瘠的愛哪里還夠去滋養(yǎng)孩子。
不管怎樣,我們現(xiàn)在就該逐漸改變用物質(zhì)去激勵孩子的方式,懶惰的父母需要在育兒中更加用心,缺愛的父母也可以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重新去體會愛與被愛。
父母的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滋養(yǎng)和激勵
▌好的精神激勵是有技巧的:
如果你認為給予孩子的精神獎勵,就是簡單的幾句夸獎,那就錯了??洫勑枰记?,說錯了會適得其反。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里,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jié)果令學術(shù)界震驚。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wù)。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里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wù)。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后,研究人員會把分數(shù)告訴他,并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guān)于智商的夸獎,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绷硗庖唤M孩子得到是一句關(guān)于努力的夸獎,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xiàn)得很出色?!?/p>
隨后,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在第一輪中被夸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wù)。而那些被夸獎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wù)。
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等于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丑的風險。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測試。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上攵⒆觽兌际×?。先前得到不同夸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chǎn)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yīng)。那些先前被夸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倍切┍豢洫劼斆鞯暮⒆诱J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接下來,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夸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shù)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解釋說:“夸獎孩子的努力,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夸獎孩子聰明,就等于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p>
在后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fā)現(xiàn),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guān)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德韋克的實驗重復(fù)了很多次。她發(fā)現(xiàn),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獎聰明后遭受挫折的失敗感。
所以,作為父母,在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激勵時,要肯定和認同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而不是簡單的對孩子說“你真棒、你好厲害、你很聰明”等類似這些話。
比如,孩子會自己系鞋帶了,我們不可以說:“哇,你真聰明,系鞋帶的本領(lǐng)一學就會”,我們可以說:“你通過努力學會了系鞋帶,我真為你開心”。
話語中對于孩子不同方面的肯定,你體會到了嗎?這樣的精神激勵才會讓孩子把好的行為習慣或品質(zhì)內(nèi)化。
與其給孩子錢,不如給孩子愛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個小男孩,他在讀的學校有一位女老師,長得很漂亮,無論她走到哪里,那里的人都會為她眼睛一亮。因此,她的學生特別是男學生,都非常希望得到她的喜愛和重視。
這位女老師非常喜歡班上一個名叫羅斯的小男孩,因為他學習成績突出,并且很守紀律。在羅斯班級的畢業(yè)典禮那天,女老師安排羅斯在典禮上致辭,并親吻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
為了得到女老師一個吻的獎勵,小男孩開始發(fā)奮學習,沒過多久,他的成績就提高了很多,而且?guī)缀跞6贾懒诉@個很出色的男孩。隨之,他的愿望也實現(xiàn)了——他真的得到了那個美麗的女老師一個吻的獎勵。
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的第33任美國總統(tǒng)亨利·杜魯門。
說到底,孩子都是需要被愛滋養(yǎng)長大的,父母的愛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激勵,沒有之一。
導(dǎo)讀:好孩子不只是乖孩子,我想我們應(yīng)該改一改“看誰最安靜!”“看誰動作快!”“看誰最神氣!”諸類的評價口號了!少給好孩子戴“高帽子”!
一、少給好孩子戴“高帽子”
一天早晨,張海川被媽媽送到幼兒園?!霸缟虾茫瑥埡4?!”我迎上去和他打招呼,令我詫異的是他在抹眼淚?!霸趺戳?,有不開心的事情?”我話還沒說完,張海川“哇”的大哭起來:“媽媽早但來接我,早點來、、、、、”我詫異轉(zhuǎn)向他的母親,他媽媽說:“不只怎么搞的,這幾天都不肯上幼兒園,以前可不不這樣啊”。我?guī)缀醪幌嘈抛约旱亩?,這個班是我新接的一個班級,老師告訴過我?guī)讉€好孩子的名字,其中有他,說他是個好孩子。連續(xù)幾天的觀察證實了這一點,老師不需要提醒他什么,小朋友面前我也沒少表揚他,這樣的好孩子居然不想上幼兒園!問題究竟出在那里呢?
你看他每次吃完點就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不吵不鬧,知道上課了還那么神氣;上課時,小眼睛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老師,舉手發(fā)言也特別積極:玩玩具、做游戲時也特別懂事,和小朋又們很友好相處;游戲結(jié)束了,會把東西擺放的整整齊齊。因此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成了小朋友學習的榜樣?!皬埡4ㄕ姘?!”“老師喜歡張海川!”這樣的話每天都會重復(fù)。久而久之,在老師的表揚下,孩子的臉上沒有了以往的笑容,而是多了一份嚴肅,一份認真,以及好孩子這個稱號帶給他的壓抑。
孩子的自我評價標準主要來自成人。幼兒園中,老師具有絕對權(quán)威,每一次的表揚對孩子來說都是對他行為的一個強化。而現(xiàn)在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多局限于“神氣”“動作真快”之類的語言上,孩子也想當然地認為只有坐神氣、聽話才是好孩子。為此不得不控制自己的行為,以達到孩子的標準,在老師單調(diào)的表揚聲中,孩子整天處于緊張狀態(tài),被老師冠予的高帽子成了他的緊箍咒,他怎么還能快樂起來呢?
好孩子不只是乖孩子,我想我們應(yīng)該改一改“看誰最安靜!”“看誰動作快!”“看誰最神氣!”諸類的評價口號了!少給好孩子戴“高帽子”!
二、自信又回來了
一向主動自信的王一文,突然變的退縮起來,即使自己很熟悉的問題,回答起來也結(jié)結(jié)巴巴的,活動區(qū)游戲時,看著其他小朋友玩的熱火朝天,他卻躲的遠遠的。原來,一文最近胃不舒服,不斷的倒氣。一文是“打嗝”大王,小朋友的取笑,傷了一文自尊心,使他遠離伙伴,封閉自己,產(chǎn)生了膽怯、自卑的不良心態(tài)。
為幫助這個孩子找回自信,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首先親近他,消除他的心理壓力。我比以前更多地撫摸他,親近他對他微笑,使他覺得老師欣賞他,喜歡他。其次,調(diào)整同伴關(guān)系,樹立一文的威信,為了使同伴之間相互關(guān)心、相互愛護,我組織了“小朋友生病了,我們該怎么辦”主題談話。教育幼兒換位體諒他人的痛苦,并關(guān)心幫助有困難的人。對一文的點滴進步,及時的在集體面前肯定表揚,并利用他善講故事的優(yōu)點,經(jīng)常讓一文在大家面前講,使一文在同伴的贊揚和教師肯定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這樣,一文的朋友逐漸多了,他的性格變的活潑、開朗自信起來了。
看來,要為孩子找回自信,首先要找到根源,才能因材施教。
三、悄悄話引起的思考
一天,正值中午班,大部分幼兒都已經(jīng)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忽然聽見有兩個小朋友正在說悄悄話,于是我輕輕走到他們的床邊,聽他們在說些什么。
“我告訴你,今天囡囡非要用她拿的西瓜霜換我?guī)У乃?,但是她吃了我的藥卻說沒有西瓜霜好吃,又苦又澀、、、、、、”
聽到這里,我心一震:藥怎么可以隨便換著吃?我馬上叫醒囡囡小朋友問事情的原由,囡囡吞吞吐吐地告訴我“我看到秀秀小朋友帶的藥是黃顏色和藍顏色合起來的,非常好看,我就用西瓜霜跟她換了,可是吃到嘴里又苦又澀,吞進肚里里也很難受?!蔽野涯莻€顏色漂亮藥片拿來一看,原來是紅霉素片。吃多了會惡心嘔吐。幸虧囡囡只吃了一粒,我忙給她喝了幾杯開水,照顧他睡下了。
起床后我教育幼兒,藥千萬隨便換著吃,如果哪個小朋友有病需要中午吃藥,一定要把帶來的藥交給老師保管。
“悄悄話”引起我的思考:幼兒教師的責任重大,我們每時每刻都要留心觀察每個孩子的每個細小的動作、語言和表情的變化,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把母親般的愛與關(guān)懷撒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喜歡《育兒觀念:不要隨便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學好,而且最好優(yōu)秀于別人,他們覺得這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如果在這過程中,不能清醒認識到自身教育并做出反省,往往成了父母的“自以為是”,對管教孩子有害無益,雖然出發(fā)點雖然沒有錯,但...
對物質(zhì)獎勵SAYNO經(jīng)常的,我會從電視里,從新聞中,或者從周圍朋友口中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家里干了家務(wù),譬如疊衣服、洗碗、擦地、收拾玩具等等,家長會給一些諸如金錢啊、糖果啊、玩具啊等等的物質(zhì)...
物質(zhì)獎勵的方法是可取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對這一方式的接納,父母要有讓這種方式逐漸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 【父母困惑:孩子不愛干活用物質(zhì)獎勵可取嗎?】 下面是一位網(wǎng)友的困惑: 10歲的兒子不喜歡...
著名教育家說:“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勵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彪S著大多數(shù)父母對于教育孩子認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少有父母用打罵或懲罰來教育孩子了,更多的父母意識到了用獎勵來激勵孩子好行為的重要。畢...
導(dǎo)讀:好孩子不只是乖孩子,我想我們應(yīng)該改一改“看誰最安靜!”“看誰動作快!”“看誰最神氣!”諸類的評價口號了!少給好孩子戴“高帽子”! 一、少給好孩子戴“高帽子” 一天早晨,張海川被媽媽送到幼兒園?!?..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