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美國:讓孩子把學中文當樂趣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實現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美國:讓孩子把學中文當樂趣”,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怎樣能讓孩子堅持學中文?面對不愛講中文、不愛上中文學校、做中文作業(yè)很痛苦的孩子,很多華人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美國麻州一所名為沙龍的中文學校日前舉行開放日時,邀請兩位資深老師陳銀珠和朱偉憶與家長們分享經驗。她們從家長和中文教師的不同視角,介紹了自己的雙重體會。

陳銀珠對中華歷史文化情有獨鐘,女兒五、六歲時就讓她們聽中文歷史故事,并學習中國舞蹈武術等,也一直堅持帶她們上中文學校。兩個女兒黃心韻、黃天韻,從小就參加中文演講比賽并一直獲獎,而且多才多藝,非常熱愛中華文化藝術,擅長武術、民族樂器和舞蹈。今年,大女兒心韻曾在其高中組織中國之夜文藝演出,發(fā)揮自己的中文和藝術特長,向主流社會宣傳中華文化。陳銀珠的體會是,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子女們耳濡目染為自己的華裔背景驕傲,他們才肯于傳承祖國文化。

朱偉憶建議家長們,要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有步驟地教他們中文,遵循聽說讀寫循序漸進的規(guī)則。華人家長一定要發(fā)揮自己的母語優(yōu)勢,在家和孩子多說中文,不能僅依靠周末中文學校的一、兩個小時。

朱偉憶以自己孩子學中文的過程為例,指出10歲以下的孩子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家長需要堅持子女學習中文。她的女兒從小一直上中文學校,從年幼時的被動,到上高中后主動,并對多元語言文化產生興趣,如今孩子大學畢業(yè),能掌握英法中日四種語言。

從中文教師角度來講,也在公立學校教中文的朱偉憶認為,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興趣。要根據學生年齡和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案,過分強調認寫字和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落伍。

陳銀珠也提倡趣味教學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中文演講表達能力。她認為在業(yè)余的中文學校,不必過分嚴格地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而要透過靈活生動的形式讓孩子們掌握中文的實用方法。YjS21.coM

說起家長與學校老師的配合,她們都指出,家長對孩子的期待高低不同,孩子程度不一,老師只能根據多數學生的水平來教學。家長應該理解并配合學校和老師,如果孩子的中文較差,家長需要多輔導。而如果孩子的中文已經比較拔尖,則不必讓他們再花太多精力,能夠保持就好。

她們告誡家長,要讓孩子把學中文當作樂趣而不是苦差事。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動腦筋琢磨如何吸引孩子愛上中華文化,他們才肯主動學中文。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幼兒教育:最重要是把孩子當孩子


導讀:我國幼兒教育的最大失誤,就是沒有把孩子當孩子。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觀點,就是人生的各個時期,它自身就是有價值的,尤其是幼兒時期,它本身是有價值的,不能把它僅僅看作是為長大成人做準備。

有人向我提問: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這當然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而且可能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止一個。針對中國的情況,我強調兩點:

一是愛,對孩子的愛,這是孩子身心健康生長的最重要的一點,從小就要讓他得到真正的愛,當然這個愛應該是有品位的,有格調的,有質量的,不是那種溺愛,不是僅僅在物質上滿足他,而是你真正要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父母要舍得花精力在孩子身上?,F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確實是很愛的,很小的時候就為他們準備將來物質的基礎,真的,只要有小孩,父母賺錢都是為了孩子的,我覺得光有這一點是不夠的,有時候甚至沒有這一點也沒關系,這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讓他們從小得到你的關愛,你花時間去陪他們,關注他們的智力的生長,情感的發(fā)展,要花心血,與其花很多時間為他們賺錢,還不如把那個時間撥一部分出來,陪著孩子。因為現在我發(fā)現很多家長是不陪孩子的,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就把孩子交給保姆了,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可憐的。

二是自由,孩子要有一個比較自由的環(huán)境。你說中國的孩子為什么不愿意上幼兒園呢?一上幼兒園就哭,畏懼幼兒園的孩子很多,我覺得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覺得在幼兒園里不自由。像西方的一些幼兒園,孩子在那里,給你一個范圍,你愛玩什么就玩什么,但是中國的幼兒園,基本上都是集體活動,一起玩同樣的游戲,一起吃飯,一起睡午覺。孩子是最難以忍受沒有個人自由的生活的,他是好動的,而且他不斷地有新的念頭,但是這些東西在幼兒園是不允許的,他怎么會喜歡幼兒園呢。所以,在中國來說,特別重要的是真的給他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

我覺得,我國幼兒教育的最大失誤,就是沒有把孩子當孩子,對孩子的教育里面,最重要的原則,即法國哲學家盧梭說過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把孩子當孩子”。其實這個是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觀點,就是人生的各個時期,它自身就是有價值的,尤其是幼兒時期,它本身是有價值的,不能把它僅僅看作是為長大成人做準備,這是最錯誤的?,F在我們中國的幼兒教育是完完全全抹殺了孩子時期本身的價值,完完全全把幼兒時期看作了為將來做準備,而且按照這個目標去規(guī)劃幼兒期的教育,讓他們學很多東西,所謂的“不要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時期開始,要找好的幼兒園,好的小學,所謂好的小學就是最后能夠進入重點中學的小學,完全是為了將來能考上大學,從幼兒時期就做準備了,而考上大學又是為了就業(yè),就是為了將來的完全沒有把握的一種前途,把孩子現在的全部時間都用在這上面,我覺得這是現在最大的問題。

要改變這種狀況的話,一個是要改變現在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單一的高考決定終身這樣的制度,這樣一個客觀的逼迫在那里,很多家長就只能朝這個方向走。但是另一方面,家長自己要清醒,不要做這個體制的合謀者,你的最大任務是保護孩子的童年,讓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覺得這是家長最重要的使命。從政府方面,應該考慮很多公民提出的一個建議,就是應該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里?,F在確實是,幼兒教育對家長們來說,是一個不堪承受的負擔,應該說是整個教育里面最昂貴的教育,包括比較好的公立幼兒園,包括大量的民辦幼兒園,因為現在幼兒園的編制從公立的來說,根本是供不應求,很多家長只能把孩子送到民辦幼兒園,但是民辦幼兒園收費非常高。幼兒教育又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實在太重要了。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都要自己負擔的話,很多家長送不起,實際上幼兒教育這塊可能就是缺失的,或者說實際上是沒有幼兒園資質的幼兒園,就是臨時湊起來的幼兒園,里面的老師其實是完全沒有當老師資格的,等于是你把孩子放到那里就是了,根本談不上教育,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我覺得或者是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圍,或者是國家出錢辦很多價格比較低廉的、公正、公道的幼兒園,來解決這樣的一個困難。

育兒觀念:莫把孩子爭取權利當任性


育兒觀念:莫把孩子爭取權利當任性

今天早上起床后,奇爸和我說昨天晚上沒睡好覺。想著可能是由于他最近工作壓力大所致,為逗他開心我便讓他說出晚上最想吃的東東,并承諾一定會竭盡全力的來滿足他,呵呵。反正我在減肥期呢,只負責為他做好就行了,我又不用吃,哈。。。。于是,正在吃早餐的他抬頭掃了我一眼回答道:“想念湯飯了?!惫?,瞧這爺們也就這點愛好了,走南闖北的還是忘不掉***的飲食習慣呀。他說出想吃湯飯的想法也是在我的預料之中滴,知夫莫若妻呀。湯飯是***的叫法,按東北叫法就是面片湯而已。做起來很簡單,俺還是沒有問題的說。

我便又借機“嘲笑”他:“嗯,想吃湯飯沒問題的,小意思了。只是求你下回換道大餐點一點,也好成全我做美廚娘的愿望!我答應你了,晚上下班回來一定讓你吃到你最最想念的正宗的***湯飯!”

在我倆熱火朝天地一起研究晚飯做什么的時候呢,可是完全的忽略了奇奇小朋友的喲,結果呀結果,正在衛(wèi)生間解決問題的奇奇聽到可就不愿意了,大聲地參與進來:“媽媽,我不喜歡吃湯飯。我想吃湯圓或餃子!”因為我正在忙著收拾家務,便想也沒想的回應了他一句:“今天晚上吃的就按爸爸喜歡的做了,做湯飯?!卑Γ瑳]想到,小朋友在衛(wèi)生間里就極力反對起來,一直到出來也沒閑住嘴的在解釋他如何如何地不想吃湯飯,如何如何地就是想吃餃子。

到最后,來到我面前的他竟然抹起了眼淚。我一看,情緒不對呀。便停止了忙活,蹲下半個身子,正視著他說:“寶貝兒,你傷心了哈。來,媽媽給你擦擦眼淚吧。”他就好象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我一安慰更哭出聲來了。邊安慰他我邊趕緊快速地進行了一下反?。菏遣皇且驗槲抑徽髑罅似姘值囊庖姸鴽]有征求他的意見,讓他有了被忽視的感覺?;蛘呤牵X得沒有得到尊重吧,覺得沒有享受到這個喜歡吃啥就做啥的權利?這下問題可變得嚴重了,那可需要好好開導他。

我便用溫和地語氣問他:“兒子,你想晚上吃湯圓或餃子,是嗎?”他一聽馬上睜開剛才閉著哭的小眼睛,抬頭看著我回答道:“是的,媽媽?!蔽艺f:“可以的兒子。不過,家里沒有湯圓了,如果想吃還需要特意到超市去買才行,媽媽今天白天非常忙,沒有時間去超市。等你周末休息時我們一起去超市,把湯圓買回來,再做來吃,可以嗎?還有,晚上吃湯圓不好消化,所以等我們買回來,把它當成早餐吃,可以嗎?”奇奇繼續(xù)說:“那吃餃子呢?”我認真的回答他道:“媽媽知道奇奇想吃餃子了,也記住了這是奇奇最近最想吃到的東西。這周等爸爸休息時我們一起包餃子吃,好嗎?因為媽媽一個人包餃子太慢了,人多做起來快。媽媽答應你了就一定會做到。”奇奇點了點頭,哭聲終于慢慢地平息下來了。沒有再說什么話,不過看得出來,他已經接受了這個還算合理的安排,聽進去了我的全部解釋。不一會兒便又滿臉陽光的做起了上幼兒園的準備。

也許我們經常掛在嘴上說要尊重孩子,但在有的時候可能還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吧。并沒有給予孩子真正的民主,有的權利也沒有做到真正的平等。在家庭中,需要我們正視孩子的發(fā)言權,尊重孩子的喜好。孩子有時的哭鬧要分清是任性還是在爭取權利,了解孩子心底的聲音,給小人兒以真正的平等,才會讓他的心里更平衡也更健康。另外,也有可能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奇奇就屬于那種感情比較細膩的小孩兒,O型血的摩蝎座,傷不起呀,傷不起,哈。。。。

不要把孩子學習英語當科目來學


曉華寫在前面:這篇文章,來自一位英文老師——胡老師。他在教學中實踐自然習得,效果顯著。這篇文章中,他結合自己教學生的經驗,把心得體會來和大家分享,讓大家避開誤區(qū),少走彎路,更高效地帶娃學習英語。

大家好,我是胡志林,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現在是一名英語培訓老師,教齡六年。三年多前,開始以“自然習得”理論為基礎,來開展教學,效果明顯。

我的改變主要來自兩方面:

第一:在我自己學英語的路上,由不流利、不地道,到與母語者自如交流,以及專業(yè)領域話題;

第二:在教學上,由深陷應試,無所適從,到突破傳統(tǒng)誤區(qū)、成功引導很多學生獲得英語高能、高分。

我的教學之路

三年多前,我開始嘗試用“母語習得方式”教小孩。一開始只是做家教,后來,到我這里學習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學生家長們的鼓勵下,自然而然辦起了班。

作為兒童自然習得的新手,我很幸運接觸了一些語言學家和英語習得類書籍。關于英語自然習得的書很多,其中,尤其是“曉華親子英語”平臺,對我教學幫助最大。分享的方法,專業(yè)又接地氣,易于操作。

在這里,我也看到很多媽媽的經驗分享。類似不會說三句英語的Sara媽媽,說自己帶娃啟蒙的過程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但整體上符合了自然習得。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慢慢看了相關書籍后,也知道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了。

我發(fā)現英語啟蒙階段,父母的理念和引導方式,比自身英語水平如何重要太多,老師只有在家長理解和支持下,才能發(fā)揮最大效果。畢竟,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父母也是最能影響孩子的人。

不要把英語當科目來學

英語啟蒙階段,其實就是學說話,學說話的前提是有效地的聽。

有人覺得一周上一兩次英語課就夠了,在家里什么也不管,覺得效果好不好是英語老師一個人的事。其實語言學習不是這樣的。

試想一個中國的孩子,一周聽說一個半小時就夠了,其他時間堵上耳朵堵上嘴,能學會說中國話? 沒有大量聽,說起來就不自然,等于堵上了耳朵和嘴。就像天生聾子的人,嘴巴根本沒問題,但卻是又聾又啞。

算一下,按照大部分孩子的培訓班英文學習,一周兩次課,一般也就2小時買這里面能去說的時間,又得打個折扣。即便全程都是有效的聽說,那么算起來:

一個月12小時

一年144小時

三年才432小時

想想1-2歲的中國小孩花了多少時間聽周圍的人講漢語呢? 除了睡覺就是聽,一年少說也有3000小時!

所以,為什么學生中每天堅持聽的孩子,語感都好?并且,口語也是最棒的一批人。因為,一定要有大量時間浸泡在聲音中。

有人覺得沒時間聽,這個真的就是不懂利用零碎時間了。其實學英語初級階段就是大量輸入,這個基本可以隨時隨地。

事實證明,只要利用時間聽了的,并聽懂的,效果都很好。

只上課聽,課下不聽的,一年接觸英語時間是144個小時,三年只有432小時。

上課后還每天聽30分鐘的,一年接觸英語時間是326.5小時,三年就是979.5小時。

你不聽,三年就432小時。別人每天多聽了30分鐘,三年就是979.5小時。

其實,一天再忙,家長們平均能利用的時間,也基本不會少于一小時。一定要好好利用起來

看(讓孩子把話說完)有感


兒子上網學習不好,成績落下。女兒什么都要品牌。給哪個家長都會生氣。孩子的心里雖說我們當父母的最知道,但我們做父母的往往以嚴教欺壓孩子的心里。跟本不等孩子說完火早發(fā)出來了。當我看到(讓孩子把話說完)這書中另一個情景,那個小朋友手里只有兩個蘋果,媽媽很渴,媽媽問孩子給不給媽媽吃,孩子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那位媽媽耐心的問孩子為什么那樣做,孩子說他先看看哪個甜給媽媽吃。我看完很感動,那么小的孩子,他的心里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有時候孩子想的很好,被我們誤會是錯誤的行為。以此傷害了孩子。有一次,晚上我讓兒子去把電褥子開高檔位置好把被窩暖和,兒子高高興興的去做了。開完后,他就在客廳玩自己的玩具,我在收拾家。過了一會,我看鐘八點半了,我說兒子該上床睡覺了,他興高采烈的去上了床,我剛進被窩覺的很熱很熱,我噌的一出口大叫,你為什么把電褥子開高檔位置,當兒子說不是你讓他弄的嗎?我突然想起,哦,是我讓他開的。于是我很內疚的對兒子說:“對不起,媽媽錯了?!眱鹤诱f:“沒關系.”看完這篇文章我深切的知道孩子的心里是需要我們做父母的耐心的聽他們的心聲才不能讓孩子受到傷害。父母不該意味的去欺壓孩子,把孩子想說的話給掠奪了。希望我的兒子能理解媽媽偶爾的嚴厲。

英國教育:把餐桌當課堂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國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經驗值得借鑒。

塑造孩子獨立性的美國

在美國的教育理念中,提倡在逆境中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孩子的獨立性。在美國,幾個月的孩子就要獨自喝水喝奶,1歲多的孩子基本是自己吃飯,2-3歲便已獨居一室。在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抱著孩子的美國人,他們主張孩子要盡早地獨立行走。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他的母親竟然會一聲不吭地等在那里,而孩子也習以為常地、一聲不響地爬起來繼續(xù)趕路。

美國的父母主張教孩子從小就做家務,并把每周要做的家務勞動內容張貼出來。他們也常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孩子去干,規(guī)定其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換著做各種活兒,目的是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做沒有興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按時檢查孩子完成工作的情況,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得到肯定而產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在美國,即使是家里很闊綽的大學生,也不愿伸手向他們的父母要錢花,而是堅持一面上學,一面“打短工”。因為他們覺得去勞動掙錢并不丟人,總比完全依賴父母供養(yǎng)要好。一位18歲時就被父親鼓勵離家“出走”的女大學生說,她父親的觀點是,“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是受教育、二是要有獨立性”。

美國人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鼓勵多于保護,對孩子引導多于灌輸。他們要求孩子全面發(fā)展,而不是拘泥于書本上的知識。另外,家長語言的作用也是美國父母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極其注重的環(huán)節(jié),他們從不使用刺激、嘲諷甚至侮辱、漫罵的語言,多以安慰、理解、鼓勵的話語對待孩子。

把餐桌當課堂的英國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tǒng)。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長們就會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步教育”了。絕大多數英國家長認為,幼兒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完全應予以積極鼓勵。英國人普遍認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的遷就造成的。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慣”,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的營養(yǎng),而且還會誘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自私的性格。幼兒在長到1周歲至1周歲半時,往往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吃菜。3歲以上的孩子如進餐時不慎弄臟了桌面,家長會教其向旁人道歉,并立即找來抹布令其自行清理。英國家長認為,此舉一可幫助幼兒學會關心旁人,二可幫助他們養(yǎng)成禮貌待人的習慣。在不少富裕的家庭里,5歲左右的孩子都不是飯來張口的少爺小姐,而樂干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清洗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家長家務勞動的負擔,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對孩子健康成長同樣具有正面意義。

英國家長還教育孩子從小知道哪些是可以再生制造的“環(huán)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huán)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他們會在家長的指導下自制飲料,并且在制造過程中還盡量不摻入可能污染環(huán)境的化學色素等化學添加劑。此外也盡量少買易拉罐等現成食品,并注意節(jié)約用電用水,因為他們經常被告知,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huán)境的侵害。此外,如果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了,英國人的觀念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干脆由家長包辦了,而是為其再提供一次機會。比如讓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濕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

注重全面培養(yǎng)的日本

在日本,為達到全面教育的目的,強調對孩子進行“四重”教育。

一是重禮儀、孝親教育。日本孩子的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一種習慣,孩子離家回家都有一套禮儀規(guī)矩。為培養(yǎng)孩子的體貼、感動之心,父親和母親將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影響。比如,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另外,“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日本父母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二是重忍耐、挫折教育。在日本,人們信奉這樣的理念:只有讓兒童經受一定的以忍耐為內容的身心訓練,而不是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才能培養(yǎng)兒童克服困難的能力,形成堅韌和頑強的品質。為了形成兒童堅韌和頑強的品質,日本人非常重視對兒童進行忍耐的教育,并且將其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日本,人們經??梢钥吹?,一些孩子在沒有成人帶領的情況下,面對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安營扎寨,尋覓野果,撿拾柴草,尋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難,進行自救活動。日本家長讓孩子冬季也穿短裝,洗冷水澡,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耐寒能力和意志力。日本家長把這看作是一個經受挫折的訓練,是讓孩子具備接受挫折的經歷,也是人能否正確履行其生活職責的必備條件。這些看上去的一件件小事實際上都是在潛移默化地打磨孩子的意志力。

三是重自立、自信教育。乘火車、輪船旅游時,常常發(fā)現跟隨父母旅游的日本孩子不論年齡大小,每個人身上都無一例外地背著一個小小背包。背包里裝的都是些他們自己的生活用品。為什么要他們自己背呢?日本孩子的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由他們自己來背?!蹦呐率窍笳餍缘模@對于養(yǎng)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是非常有好處的。

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在校外參加勞動掙錢。日本教育學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學生做家務勞動是學生應盡的義務,如果孩子干活要付錢的話,這就是對家庭關系的扭曲,有的家長因孩子學習成績好而賞錢,這無疑是一種賄賂。日本的家長認為在物質條件過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們還注重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吃苦能力。

四是重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教育。另外,日本的有志之士要求教育革除“應試教學”的弊端,向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方向發(fā)展。日本家庭教育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創(chuàng)新人格的培養(yǎng),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情神,鼓勵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看法。家長經常帶孩子到科技館去參觀,鼓勵孩子到社區(qū)圖書館去看書,借閱圖書,玩各種創(chuàng)造性游戲,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重視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孩子買來組裝玩具,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組裝各種各樣的模型,培養(yǎng)該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

鼓勵與大人爭辯的德國

德國鼓勵孩子與大人爭辯。德國人以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于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使孩子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里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在不經意間啟發(fā)你。德國的法律也提倡拼棄傳統(tǒng)的家長權威,兼顧青少年不斷增長的自立能力與獨立愿望?!凹骖櫋辈⒉恢该つ宽槒暮⒆拥囊庠福潜M量使孩子成為“積極的受教育者”。家長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是與他們通過協(xié)商,明白事情的道理,以最終得到他們的同意。另外,家長要認真考慮孩子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見,“用理性取得共識”。

德國人比較注重從情感上關心孩子,使他們從小就感受到愛;德國人還注重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他們不希望給孩子施加壓力。他們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決不會把分數看得比孩子和能力更重要。當孩子成績不好或是有不良行為時,他們會很認真地和孩子探討其原因,積極從孩子的觀點去思考問題,而不會用極端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德國人還注重孩子能動性和自覺性的培養(yǎng),比如孩子不會做的作業(yè),父母就會鼓勵他們自己動腦筋去尋找答案,而決不會輕易將答案告訴他們。

德國的教育家把家庭的教育氛圍看成是未成年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尤其強調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一生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甚至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足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

讓孩子在幼兒園找到新的樂趣


作為家長每天送孩子上幼兒園,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去幼兒園的路上愁眉不展、哭哭啼啼,在幼兒園門口大哭大叫、滿地打滾。家長則是一籌莫展,或是高聲訓斥、連打帶罵,或是死拉硬拽往門里拖。這既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深深的創(chuàng)傷,也給周圍的孩子也帶來負面的影響,使他們視幼兒園如洪水猛獸——在睡夢中驚醒,在上幼兒園途中恐懼,進園門時耍賴。

現我以一個幼兒家長的身份,把我們的體會(經驗和教訓)拿出來與家長共享。

1.平時多給幼兒灌輸“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和“幼兒園老師和藹可親”的思想,千萬別恐嚇孩子:“你再鬧我送你去幼兒園就不接你了?!薄霸倏蓿涯憬唤o老師教訓你。”多鼓勵孩子:“今天和那個小朋友一起玩啦?”“看你們老師多好呀,教什么歌謠了?”“你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吧!”讓孩子在幼兒園找到新的樂趣,盡快形成新的小伙伴群體。

2.把上幼兒園的路變成一條快樂的路,方法有:

◆剛開始幼兒堅決不去時可采取迂回路線的方法,減緩路途緊張;

◆轉移注意力,如給他指認周圍環(huán)境的景物,講故事,唱歌,說歌謠,背唐詩、學英語單詞等;

◆進幼兒園大門,給他講墻上的宣傳畫、安全圖標識、看當天的食譜等,既新鮮有趣,又學得新知識,分散了孩子緊張的注意力;

◆引導孩子感覺上幼兒園是高興的事,變“要我上為我要上”,如常問他:“今天老師講什么故事呀?”“和小朋友比賽誰先到幼兒園?”“你問老師好了嗎?”等等,及時肯定和表揚其每一點進步。

美國寶寶半歲開始學外語


美國BB半歲開始學外語

本報綜合報道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嬰兒學外語的潮流。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西邊的加利福尼亞州到東邊的康涅狄格州,不到1歲甚至不滿半歲的嬰兒們坐在大人的腿上,任由他們不斷地在耳邊說著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甚至是漢語。

不管是不是真的能聽懂,這些還沒學會說話的嬰兒也開始學外語了:要么是由幾對父母自發(fā)地組織“學習小組”互相教授,要么是被送到專門的兒童語言中心學習。

有科學研究顯示,在出生以后的6個月里,嬰兒就已經可以聽到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聲音。而當嬰兒長到6~10個月大時,他們的大腦就已經開始“刪除”那些不經常聽到的語言數據了。

本報綜合報道紐約早已出現了專門提供此項業(yè)務的兒童語言中心。在這些語言中心里,連路都還不會走的孩子們圍成一圈坐著,玩玩具,旁邊則是大人為他們創(chuàng)造的“外語環(huán)境”。

對于年輕母親凱倫·奧爾布萊特來說,帶著自己2歲的女兒卡羅林去參加法語和漢語課程似乎是再自然不過了。對于為何選擇這兩種外語,奧爾布萊特解釋說,自己說英語,保姆說西班牙語,因此卡羅林“已經懂得西班牙語和英語了”。

新澤西州的一對印度裔夫婦認為,應該鼓勵照顧孩子的保姆用自己的母語對孩子說話。這對夫婦認為,如果保姆的母語是漢語,那么女兒阿納卡在流利和語法正確的漢語環(huán)境中長大,遠比在磕巴、破碎的英語環(huán)境中長大更有好處。跟這對夫婦想法一致的父母還有很多,他們都認為這是把一項不利條件變成了額外收獲。

美國媒體報道稱,漢語普通話并不是一種容易掌握的語言。美國外交學院認為,學習漢語要比學習法語多花4倍的時間。這些被送去學漢語的嬰孩們(有些甚至只有6個月大)可謂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各種各樣的兒童語言中心的涌現,再加上美國高中語言課程出現越來越多的跳級生,都證明了嬰幼兒學外語的趨勢已經在美國流行了起來。

此外,普通父母開始了解孩子們如何迅速地吸收新語言的原理。

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語言獲取和發(fā)展實驗室的專家安·森哈斯介紹,

目前,已經有數個研究通過不同的方式證明,在孩子年幼時教授他們一門新的語言效果更好。研究者還沒搞清楚這個現象是出于生物學還是社會學的原因,但是大多數在青春期以前就學會一門外語的孩子對該門外語的掌握程度堪比以該語為母語的人。

紐約兒童語言中心的負責人弗朗索瓦·提伯德已經為年幼的孩子們開發(fā)出了一套語言學習的語音軟件。他表示,讓那些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嬰兒聽這套軟件,效果更好。他解釋說:“理解能力(的發(fā)育)遠遠早于說話能力,而說又早于讀和寫。這就是你學會自己的母語的步驟?!?/p>

在提伯德開設的課程上,從來不設任何翻譯,因為向孩子翻譯外語內容會讓他們感到混淆,“我們只需要持續(xù)使用希望他們學會的單詞”。

專家稱學外語要趁早

本報綜合報道《時代》雜志日前報道,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德凱澤說,人一過6歲,毫不費力地掌握一門新語言的能力就開始下降。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人類大腦的專家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中的神經纖維覆蓋了一層由脂肪和蛋白質構成的保護膜。這種保護膜一方面加快了信號經過大腦的速度,同時也限制了產生新連接的能力。

此前,倫敦大學神經系統(tǒng)學家安德烈亞·梅凱利和他的同事曾經發(fā)現,在那些會講兩種語言的人的大腦中,負責語言的部分存在比只會講一種語言的人更多的灰質,而且這些人學語言越早,他們大腦中的灰質越多。大腦中灰質的量與他們掌握外語的熟練程度是相關的。

在研究中,梅凱利和他的同事們選取了英語為母語、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相仿的80多人作為研究對象。這些人中25人只會講英語,25人在5歲前就開始學習外語,另外33人在年齡稍大時才開始學外語。結果他們發(fā)現,與只掌握一種語言的人和在10到15歲之間才開始學習外語的人相比,那些有雙語能力的人的大腦中,左半球低位頂葉前極皮層的灰質更多。梅凱利說:“只要看看他們大腦中灰質的量,我就能說出他們掌握外語的熟練程度。”

掌握多語言更聰明?

本報綜合報道有些父母擔心,如果早早地讓孩子接觸多門外語,孩子學習母語的難度會增加,也會感到混亂。不過,已經有科學理論聲稱,人類的大腦在生命早期天生就可以掌握多種語言,現在大多數人只能使用一種語言事實上是一種進化異常。

還沒有讀高中的亞力山德拉表示,自己在還沒記事的時候,就已經被父母送去了一個兒童語言中心?,F在,亞力山德拉能講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英語,而且正在學習漢語、葡萄牙語和拉丁語。已經有專家發(fā)現,大多熟練掌握多種語言的孩子在高中標準測驗中的表現通常比那些只掌握一門語言的同學好。

而原因也不難理解。例如,你看到一個蘋果,就會聯(lián)想到“蘋果”這個詞。如果你只會一種語言,你會將蘋果這個物體和“蘋果”這一個詞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如果你懂得3種語言,懂得“蘋果”在3種語言中的不同表達,那么這些詞對你而言更像是一些符號,就像代數中常見的未知數符號“X”一樣。

還有科學家表示,那么多工程師和計算機科學家在軟件開發(fā)方面做出了突破性工作,可能就是因為他們能熟練運用計算機符號和語言,就像詩人能將字詞組合成詩歌一樣。

為什么讓我的孩子在美國念書


之前讀了一篇分享文章,一對跨國夫婦認真分析為什么要讓自己的孩子回中國念書。很多觀點有一定參考性也有一定真實性,提到很多經濟原因,也能理解。美國加州硅谷的生活費確實很高,國內的教育費用確實較低。但是我還是忍不住要寫一篇文章說說我看到的美國高中以及這里的教育制度,以及等我有了孩子,為什么我一定會讓他在美國念高中。

掃盲:美國高中什么樣?

我之前的工作地點是舊金山市區(qū)的一所私立高中,學校招收了幾十個國際學生,許多孩子都來自中國。之前的一年,我在舊金山灣區(qū)的一所公立高中工作。從公立到私立,論教育質量與環(huán)境,私立學校都更勝不止一點點,當然價錢也不是一般藍領家庭能夠負擔得起。

美國政府提供免費的公立教育,學生只要有初中的畢業(yè)證書就可以就近入學,不需要任何成績。但是由于學校沒有權利選擇學生(個別“磁石學?!背猓热缗f金山的LowellHighSchool),因此學校的質量完全取決于學區(qū)的好壞。

私立學校由學生自己申請,然后提交高中升學考試的成績。私校一年的學費大約在1.5-3萬美金之間,寄宿學校則更貴,一般在4-6萬美金之間。家庭經濟條件差一點的孩子,也可以申請私校的助學金,如果成績非常頂尖甚至都能夠將學費全部免掉。更多的公立與私立的區(qū)別可以再寫一整篇,所以我還是直切主題,說一說我感覺的中美高中教育的區(qū)別以及各自的優(yōu)劣勢。

中國高中=機械重復的作業(yè)+無休無止的考試!

回憶一下自己的經歷,我一直很感激自己能上一所充滿人文精神的高中,遇到許多睿智博學的老師,盡管后期學校也迫于升學壓力取消了許多課外活動,但是想起當年的課外閱讀書目以及高一的社團活動和學生會,還是覺得曾經有過很美好的經歷。

當然,除去這些有限的活動,記得更多的是每天無窮無盡的作業(yè)以及一輪又一輪的考試。每天9節(jié)課從早上到晚,幾乎就是機械的重復,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上大學。成就感,自然是有的,但是僅限于考試成績好的時候。那種某一次考試發(fā)揮失常的痛苦常常招致無數個夜晚的輾轉難眠,想必任何一個積極進取的非學神或學霸級的普通學子都會在此頻頻點頭。

然而除此之外,我不記得我有任何興趣愛好,甚至任何可以讓我的大腦暫時從學習壓力中釋放出來的東西。就算是戀愛都處于被遏制的狀態(tài),每天躲躲藏藏,本來應該是唯一的快樂,反而帶來更多的焦慮與煩惱?;貞浉咧腥辏^大多數記憶都停留在許多的考試,許多的作業(yè),以至于在偶爾喘息的間隙跑出去瘋玩一場,亦或者在晚自習時與同桌小聲說話的片段都成了記憶中難以尋覓的奢侈品。

結果是:除了會考試,我什么都不會!

這樣的學習模式,從優(yōu)勢來說,這是學習的充實感,知識掌握鞏固的連續(xù)性,是單純的學生生活,是全面而扎實的基礎教育。但是三年之后,我收獲的除了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什么都沒有。我沒有愛好,沒有特長,不參加體育活動,從來沒有做過家務,不會任何生活技能。除了會考試,我什么都不會。

我也不知道自己與別人有什么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是走著這樣的步驟,沒有誰與誰不同。我們都是拿著一樣成績單,算著一樣數學題的高中畢業(yè)生。

我更不知道將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除了學習還能做什么;卻隨波逐流地與其他人一樣懵懵懂懂地走進大學校門,又不由自主地因為一件叫做“畢業(yè)”的事情被“流放”到那個十分陌生的社會大熔爐中去,去接受鍛造,接受挑戰(zhàn),既能承受失敗,也要不屈不撓,但這一切對于僅擅長紙上談兵的我們無疑是痛苦而艱難的。

那么對于過來人的我們來說,明知自己的下一代也會面臨同樣的一份艱難,又為什么不早作打算,讓他們盡早做人生規(guī)劃的主人?

美國高中=精彩紛呈的課余活動+自由自主的選課模式!

10月份在國內參加教育展的時候,許多家長都告訴我,他們的兒子們是如何偷偷跑出去打籃球然后被校長抓回去訓話,是如何每天作業(yè)寫到凌晨一點多鐘又在6點起床去上學的。

我常常忍不住以此對比我每天工作的高中:每天2點半放學,學生去打球,去參加社團活動,去劇社,去樂隊。自主選擇課程,課后也有輔導,但是一般不會超過2個小時。每個月學校還有各種“全民狂歡”,舞會,rally(拉力賽),游行,變裝周,學生之間也常常有各種私下的派對,課外活動非常地豐富。

而更讓我欣賞的卻是允許孩子們自己選修課程的模式。所有學生有一定的主科必須選擇,同時對于單獨的學科,只有規(guī)定的必修內容,其余的內容則列為選修范圍。一旦完成了必修內容,剩下的課程就可以都由自己選擇重點學習的對象,包括藝術或者音樂類的課程一樣都可以作為大學升學的重點課程。偏科沒有關系,全科也可以,只要每選的一門課都認真獲得好成績。

因此,我從來不覺得這里的高中對學生來說很容易,相反,它可能比國內的高中更辛苦,因為它對學生提出的是更多的要求。學習方面,這里的課程與國內大同小異,學生有必修的主科以及可以選修的副科。不論主還是副,作業(yè)量都很大,每天3-4小時也是必須投入的精力。尤其是一心想要上好大學的學生,從11年級開始往往需要修許多AP,包括經濟、心理、環(huán)境科學、生理學等等,其難度與深度都遠遠高于國內能提供的課程,那么晚上熬到12點多也是常事。在這樣的學習強度下,學生們也必須要很努力很辛苦地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結果是:除了學習,我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美國申請好的大學,學習成績好只是底線。真正能夠進入頂尖名校的孩子,除了有4.0的GPA,往往還同時參加好幾個社團,一定是一到兩個體育隊的成員,大部分在學生會擔任要職,周末還要去醫(yī)院或者救援所做義工,暑期一定不能閑著,背包旅行,長期義工,愿意多學習的學生可以注冊名牌大學的暑期課程,足夠優(yōu)秀的學生甚至都可以申請到大學的研究所里面做實習。

這樣對學生多元化的要求與期待,始終不斷地敦促著孩子們永遠朝著全能的方向發(fā)展。而這些除了學習以外的忙碌,往往都是孩子們所愛好的事情。也正是因為從小的熏陶,才使得這里的成年人們普遍都有積極向上的個人愛好。不至于同我們一樣一離開校園就迷失方向,一下班就無所適從只會上網看電視,放假則成為沙發(fā)土豆白白荒廢一個又一個周末,身體越來越差,等待退休的時候又仿佛回到了剛畢業(yè)時的迷茫,陷入一天又一天的無所事事的焦慮之中。

在美國,一個普通的計算機碩士,周末可能在動物園從事保護蛇類的工作;一個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數學老師,卻有可能是攀巖高手,鐘情各種極限運動;一對從事金融工作的夫妻,到了周末就成了專業(yè)潛水教練,免費教中學生潛水技巧……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我越來越開始懷疑從小被灌輸的那種除了學習什么都可以放棄的價值觀是否正確,那些為了學習而沒有任何個人興趣的日子是否值得。

會生活=努力學習+認真玩耍

我常常想,其實當年念高中的我也愿意去做義工,也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喜歡學歷史,喜歡跑跑跳跳。如果當年的我也有像今天我眼前這些學生一樣的機會,我也會參加學校啦啦隊,也會每周末去教堂整理衣物、幫窮人分盒飯,我也會有許多時間讀我喜歡的小說,選更多的歷史課,學更多的文學課,不用做那么多的數學題。

我看到我的學生們會很辛苦很辛苦地念書,但是也會在周末的舞會很認真很用力地玩一個晚上;我看到我的學生們?yōu)榱烁鞣N課外活動忙得焦頭爛額,但是這些活動卻能帶給他們巨大的樂趣和深刻的回憶,同時也充當了緊張學習生活的調節(jié)劑,而且它們往往會變成伴隨一生的愛好和追求。從這些學生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更多的笑容,更多對于生活的熱愛,以及更多想要為了自己理想努力的動力。這樣的孩子,我不知道他們將來會從事怎樣的工作,但是他們一定會是快樂的人。

請給孩子一個機會去選擇自己想走的路!

等我有了孩子,我不想自私地為他設定一條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老路,因為我已經知道這條路會是什么樣子。我寧愿他能有機會去擁有自己的選擇,能夠發(fā)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的成績不用非常好,但是在他意識到他可能永遠上不了頂尖名校那一天時,他還能很自信地說:“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有許多喜歡做的事情,我還是體育隊的明星。”

他的青少年生活不用依靠一張成績單上面的數字來衡量也能過得充滿幸福感,并且像這里千千萬普通的高中孩子一樣,進入一個普通的大學,擁有一個平凡而快樂的未來,永遠保持一份屬于自己的愛好,那么這樣的孩子,無論處于怎樣的環(huán)境,我相信他也會始終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因為他有一個富有的精神世界!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美國:讓孩子把學中文當樂趣》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美國小學引進浸入式中文教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小學引進了浸入式中文教育模式,即將中文作為教學語言,讓孩子們盡可能地在中文環(huán)境中學習,以便更熟練地掌握中文。2000年,接受浸入式中文教育的美國孩子約有5000名,今年這一數字接近...
    2021-04-19 閱讀全文
  • 孩子把眼淚當武器怎么辦? 導讀:對孩子而言,這種哭泣并非表明他們真正受到了傷害,他們其更多的是把眼淚當成對付父母的武器。通過哭,他們可以引起父母的關懷和注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還可以逃避許多懲罰。 鄰居家的女兒麗麗本...
    2021-11-04 閱讀全文
  • 讓孩子把話說完 劉思佳是從別的園轉到我班的一個可愛的孩子,尤其笑起來就更可愛了,可她偏偏不愛說話,問她話時,她只是笑笑或是偶爾用搖頭或來回答點頭,她給我的印象一直是靦靦腆腆,沉默寡言。近來,時不時地有小朋友來我這“告...
    2020-08-14 閱讀全文
  • 幼兒教育:最重要是把孩子當孩子 導讀:我國幼兒教育的最大失誤,就是沒有把孩子當孩子。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觀點,就是人生的各個時期,它自身就是有價值的,尤其是幼兒時期,它本身是有價值的,不能把它僅僅看作是為長大成人做準備。 有人向我提...
    2021-03-29 閱讀全文
  • 讓孩子當小老師 讓孩子當小老師,其實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這件事難在一個度,和孩子之間要把握好度,不要讓你孩子之間沒有了距離,他就會就此放縱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師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當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當作小...
    2021-07-10 閱讀全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小學引進了浸入式中文教育模式,即將中文作為教學語言,讓孩子們盡可能地在中文環(huán)境中學習,以便更熟練地掌握中文。2000年,接受浸入式中文教育的美國孩子約有5000名,今年這一數字接近...

2021-04-19 閱讀全文

導讀:對孩子而言,這種哭泣并非表明他們真正受到了傷害,他們其更多的是把眼淚當成對付父母的武器。通過哭,他們可以引起父母的關懷和注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還可以逃避許多懲罰。 鄰居家的女兒麗麗本...

2021-11-04 閱讀全文

劉思佳是從別的園轉到我班的一個可愛的孩子,尤其笑起來就更可愛了,可她偏偏不愛說話,問她話時,她只是笑笑或是偶爾用搖頭或來回答點頭,她給我的印象一直是靦靦腆腆,沉默寡言。近來,時不時地有小朋友來我這“告...

2020-08-14 閱讀全文

導讀:我國幼兒教育的最大失誤,就是沒有把孩子當孩子。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觀點,就是人生的各個時期,它自身就是有價值的,尤其是幼兒時期,它本身是有價值的,不能把它僅僅看作是為長大成人做準備。 有人向我提...

2021-03-29 閱讀全文

讓孩子當小老師,其實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這件事難在一個度,和孩子之間要把握好度,不要讓你孩子之間沒有了距離,他就會就此放縱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師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當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當作小...

2021-07-1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