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宮幼兒園工作總結。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時期親子關系矛盾都有哪些?”,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隨著社會的進步,青少年時期親子關系的矛盾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針對青少年親子關系矛盾愈演愈烈的現象,一起探討這一矛盾。在與《“如鷹展翅”青少年卓越領袖訓練營》的營員家長交流中,似乎大部分的家長都在反應這一矛盾,根據矛盾的普遍性,在此整理一些觀點共大家探討和思考。
青少年處于從幼稚到成熟、從依賴到獨立、從順從到自主的一個發(fā)展過渡階段,處于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舍棄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自主的“心理斷乳期”。這個時期,青少年已經不再像兒童時期那樣對父母順從、聽話、無話不談,因為他們正處于青少年逆反期。由于這一時期青少年心理的不穩(wěn)定性,加之與家庭 成員之間關系的親密性,很容易產生親子關系矛盾或者沖突,被有的學者稱為“親子關系危險期”、“疾風暴雨期”。青少年時期親子關系矛盾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處于當今社會轉型階段,家庭受到來自各方面文化的沖擊,親子關系矛盾愈演愈烈,一觸即發(fā)。
在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系中,每一個父母無一不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態(tài)度,又在古代“學而優(yōu)則仕”觀點的影響下,扮演者嚴父嚴母這樣的角色。一方面,他們真心希望孩子有主見,有判斷力,不斷發(fā)展自己的獨立人格;但另一方面,許多家長在傳統(tǒng)家長制權威的熏陶下,不斷去干涉自己子女的一切,希望子女都能按照他們的意愿行事,并利用子女對自己的依賴來滿足心理成就感。在生活中,許多父母不允許子女有言行失誤,要求子女在生活學習中都要是最好的,一旦子女表現不夠好,輕則冷眼相向,重則拳腳相加。實際情況卻是,青少年子女作為成長之中的個體,他們的身心素質還是不成熟的,處理問題的技能和知識的增長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處在青少年時期的子女,自主意識增強,希望能夠處理自己的事情,并且他們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也許結果不是很令人滿意,但是他們也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同和支持。然而,許多父母都對子女報了太高的期望,因而對子女所得到的結果不滿意,進而要求子女嚴格按照他們的指令行事,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子女,這就使父母和子女在親自關系中扮演了一對相互沖突的角色,進而就使親子關系產生了矛盾。
1、青少年的“獨立意向”與父母不善于或者不愿意讓他們取得與自己平等地位的矛盾
心理學研究揭示了青少年在少年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在少年心中已經有了“我已經是大人,不再是小孩子”這樣一種觀念。他們已經把自己當做了大人,因而,他們在思考或者行動上都已讓自己站在成人的角度,這時候,他們就希望能夠擺脫父母的束縛,建立新的親子關系。但是父母卻不愿讓孩子取得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因為他們把“現實中的子女”同“心里的子女”當做了一個,因而在他們的眼中,少年永遠都還是一個孩子,不能夠獨立自主的做主。我所遇到的情況就是這樣的,特別是在中考后、分科和填高考志愿的時候。
2、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與孩子實際能力的矛盾
家庭是一個凝聚力很強的特殊社會團體。在這個團體里,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極大的關心和愛護,子女對父母有極強的信任和依賴感,因而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往往成為了孩子上進的力量。因此有的父母對孩子從小就抱有很大的希望,為了實現希望,嚴格要求孩子,不允許孩子的成長出現一點與期望所不符的跡象。結果是有的孩子也許小時候還聽從父母的話,但到了一定的年齡,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的時候,他們就會思考父母的行為,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了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就可以不顧孩子的意識,一切都由他們做主,甚至是要求孩子去做一些他們根本做不到的事。一旦他們胡思亂想后,就會加強他們對父母的反叛,進而加深與父母的矛盾,即加深親子關系的矛盾。
3. 解決青少年時期親子關系矛盾的方法
想要解決青少年時期親子關系的矛盾,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
父母加強心理學學習,以便更合理的處理親子關系。親子關系矛盾其產生的原因都與心理學有觀。若果父母了解了足夠的心理學知識后,他們就能夠正確的分析孩子的行為、心理,根據孩子孩子的現實情況及時給予建議,而不再是一味的嚴厲要求,這樣就可以是孩子心平氣和地與父母談話,更加了解自己,綜合自己與父母的認識,做出正確的人生抉擇。
青少年學會站在父母的立場思考,以便更好的理解父母。青少年雖然有了一定的獨立自主的意識,但是由于生活、社會經驗不足,在思考問題上還有一些不足,因而容易沖動,做出一些不對的事情,甚至悲劇。因此,青少年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從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一下父母的決定、行為、言語,這樣就可以是孩子能夠充分的了解父母行為的意圖、目的,從而體諒父母。也許父母的行為有不對的地方,他們也會太極端,也可以慢慢地學會去分析,想辦法去解決那些爭端。若從這兩方面出發(fā),除了一些特殊情況,一般這樣就能夠很好的解決矛盾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關系問題。孩子過度上網,不出門,不去學校學習,這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孩子所處關系的問題。作為心理醫(yī)生,我們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解決好孩子周圍的關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關系。
2005年8月,我去北方的某省會城市給當地的心理咨詢師講課。三天的講課時間里,有一個下午安排現場訪談,也就是說,讓我當著幾十名學員的面,跟咨詢者交談。選擇案例時,一名咨詢師告訴我,她所在的工作小組曾對市里的中學生“網絡成癮綜合征”進行調查,發(fā)現在校初高中生符合“網絡成癮綜合征”特征的多達18%,而且她手頭上就有這樣的案例。這名咨詢師問我能不能就這樣的案例現場訪談,我回答說當然可以。
在訪談之前,我向學員們陳述了自己對“網絡成癮綜合征”的兩點看法。
第一,不同意給孩子們戴上“網絡成癮綜合征”的帽子。畢竟這一診斷不是真正的病因學診斷,而是現象學診斷,所以不科學;再說,孩子們正處于高速成長階段,給予任何疾病診斷都會讓他們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使他們的成長受阻。還有,如果告訴孩子“你患上了‘網絡成癮綜合征’”,那就像告訴抽煙的人“你患上了‘尼古丁成癮綜合征’”一樣,并沒有實際幫助。我還警告說,下個“時髦診斷”有可能是心理咨詢師的自戀表現,不可不慎。學員們都笑了。有學員問:“如果家長問孩子出了什么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回答?”我說:“那就告訴家長,孩子沒什么問題,還是好孩子,只是上網多了點兒,你們不讓孩子上網,才把問題弄大了?!睂W員們又是一陣哄笑。我嚴肅地說:“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我們可要耐心細致呀!”
第二,大家都是學心理學的,請大家一定記住,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關系問題,因為內心世界是所處關系的反映。孩子過度上網,不出門,不去學校學習,這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孩子所處關系的問題。作為心理醫(yī)生,我們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解決好孩子周圍的關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關系。
下午,管先生一家三口如約而至,我和他們一起坐在講臺上,每人拿一個話筒,開始了訪談。
我先作簡短的自我介紹,然后問管先生一家:“我能為你們做些什么呢?”
沉默了一會兒后,管先生說:“我的兒子威威從上個寒假結束,就幾乎沒去上學,成天呆在家里或者到網吧上網,我和他媽媽怎么說都沒用。威威已經上高二了,再這樣下去,估計連??茖W校都考不上。我和他媽媽都很著急。威威將來怎么辦呀?”
管太太補充說:“威威越來越不服管,以前還聽一點我們的話,現在我們還沒跟他說完一句話,他就大喊大叫。有一次,我和他爭論起來,他竟一掌把我推倒在地?!闭f著忍不住擦眼淚。
我把目光投向威威。威威看了我一眼,顯得有點緊張,一句話也沒說。
我問管先生夫婦:“在這種情況下,你們覺得一家三口誰最痛苦?”管太太脫口而出:“當然是做父母的?!边^了幾秒鐘,管先生說:“我以前沒想過這問題,總覺得兒子不聽話、不懂事、不懂得為自己的前途著想,現在仔細想想,倒覺得兒子也很不容易。威威曾幾次下決心戒掉網癮,好好地去上學,但就是堅持不下去??吹贸鰜?,他挺矛盾的。他應該比我和他媽媽更痛苦?!闭f完,他憐惜地看了看兒子。威威有點坐立不安了,似乎被一些什么東西打動。管太太一臉驚奇地看著丈夫,似乎在猜測他這樣說的真實含義。
我問威威:“你每天上網幾小時?”威威答:“除了睡覺,基本都在網上玩游戲或聊天。”“網絡能給你帶來什么呢?”“可以讓我聽不見爸媽的嘮叨?!薄八麄冊趺磭Z叨了?”“他們成天在我耳邊說學習怎么重要,一定要考上大學,還讓和我一起去網吧的同學不跟我玩,弄得我一點面子都沒有。有時候,我真想自殺?!蓖秸f越激動。管先生夫婦卻毫無表情,大約這樣的抱怨他們聽得太多了。
我想緩和一下氣氛,轉而問學員們:“你們說說,威威為什么會那么長時間上網?”一個學員站起來說:“因為被父母管得太多了,到了網上,他可以找到當家作主的感覺?!绷硪粋€學員說:“因為學習領域是父母和老師的地盤,而網絡是自己的地盤,他在自己的地盤上呆,肯定覺得舒服。”有個學員說得更嚴重:“是父母把他推向網絡的?!薄劭粗L談漸漸變成批斗會,我及時叫停,對管先生夫婦說:“臺下的心理咨詢師說了自己的看法。你們覺得對的,可以聽;覺得不對的,可以不聽。我認為你們是很負責任的父母,你們希望孩子有好的前途?!?/p>
我又問威威:“你的意思是,如果父母不管你,不對你嘮叨,你心里不煩,就不那么需要上網?”威威毫不猶豫地回答:“那肯定?!惫芴R上反駁:“算了吧!有一個月我們沒怎么管你,你還不是成天在網上?”威威辯解:“那段時間,我也看書了!再說,你們雖然沒說什么,但臉色比任何時候都難看!”管太太又忍不住哭了,一邊哭一邊說:“我早就不打算要你這個兒子了,權當沒生過你,沒你這不爭氣的兒子……”
等管太太的哭聲稍停,我問:“假如殺人放火偷盜是最壞的,壞到了10分,那你覺得威威現在壞到幾分?”管太太擦擦眼淚,似乎不想回答,直到我再追問,她才說:“兩三分吧?!蔽倚α耍骸安艍牡絻扇郑憔痛蛩悴灰?”
接下來,我在屏幕上投放了這樣的一張幻燈片:
父母與孩子互動可能導致的結果
(針對孩子過度上網)
A.父母與孩子關系好,孩子上學、不上或者少上網。
B.父母與孩子關系好,孩子上學、也上網。
C.父母與孩子關系好,孩子不上學、只上網。
D.父母與孩子關系不好,孩子不上學、不回家、上網、亂交友。
E.父母與孩子關系惡化,逐漸導致極端惡果,如男孩子離家出走、搶劫、殺人、吸毒,或者孩子患上嚴重的精神病,甚至自殺。
我對管先生夫婦說:“我做心理咨詢已經20年了,以上的各種結果都見到過。你們到目前為止,都試圖達到A目標,或者最少是B目標,結果卻不滿意。這樣做的直接惡果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變壞,實際上可能導致E后果。心理醫(yī)生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是神仙,不可能向你們承諾怎樣做可以讓孩子上清華北大。但是,心理醫(yī)生的絕招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最壞的結果。在一般情況下,孩子不一定有什么驚人成就,但可以過健康的日子;也有可能孩子自己想通了,開始努力學習,以后考上清華北大,但我們不把這作為目標?,F在的問題是:你們愿意有跟自己關系好的、健康的兒子,他將來有機會結婚生子,讓你們抱孫子、享受天倫之樂;還是愿意讓兒子永遠從視野里消失,或者把他送到精神病院?”這是很嚴肅的問題。管先生夫婦低頭沉思,威威也似乎有所觸動。
我問威威:“你是男子漢,愿意選擇哪條路呢?”威威淚水奪眶而出:“父母如果不逼我、不煩我,我當然愿意選擇最好的路?!蔽冶亲右凰?,眼淚差點兒流出來。那一刻,魯迅的話在我耳邊響起:救救孩子!當然,管先生夫婦是一片好心,只是由于好些事情沒想清楚,才導致孩子用自己的前途與他們對抗。我的職業(yè)任務是:向父母和孩子呈現清楚的現實。
談到這里,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半小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承受著不少壓力。我宣布休息20分鐘,讓大家消化一下。
休息完回到會場,我讓在座的心理咨詢師給管先生夫婦出主意,結果很快就有了一大堆主意,千奇百怪。歸納起來,大約有一正一反兩派觀點。
正方認為:威威還不懂得好好學習對自己有什么意義,所以要反復對他說以后競爭很激烈,如果不上好的大學,將來連飯都沒得吃,以增加他的危機感,等等。
反方卻認為:如果17歲的男孩連這些道理都不懂,那就是傻瓜,隨便講啥道理都是沒用的;相信管先生夫婦已經把這些道理講了無數遍,結果是越講越沒用,所以還不如抓住一個核心——守住父母和孩子的親情,在任何情況下都營造友好的、理解的氣氛,即使威威每天24小時上網,但他還是兒子,要讓他享受“兒子的待遇”,不讓網絡阻隔親情;親情第一,上不上網簡直太不重要了;等等。
聽著各種主意,管先生夫婦表情極為復雜,威威則表現得有些慌張。我估計他在想:如果父母這樣對我,我到底該怎么辦?
三小時很快過去了,我對管先生一家的到來表示感謝。在他們一家三口離開后,我建議對管先生家進行追蹤咨詢,并提出了一些咨詢思路。
三個月后,學員打電話告訴我,說她后來又給管先生家做了四次訪談。情況在朝好的方向發(fā)展:管先生夫婦一直努力改善與兒子的關系,把兒子上網看成次要事情,整個家庭溫情脈脈。半年后,她又打電話告訴我:“威威上學了。上學那天,他對父母說:‘你們對我這么好,別說讓我上學,就是讓我跳火坑,我也愿意?!芟壬苡哪骸畠鹤友剑还苁巧蠈W還是跳火坑,你都是我們的好兒子。現在想想,上個屁網算什么,竟搞得差點兒把整個家毀了。’”
我聽了大笑,既為好學員,也為威威這個曾經很可憐、現在卻很強大的孩子。
青少年親子關系緊張的原因及對策
在心理咨詢中,經??梢月牭絹碓L的家長抱怨自己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相互關系極為緊張,經常吵架,甚至有離家出走等過激行為。在此過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無法解脫。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親子之間的關系惡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可能較為重要。
首先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這段時期也被稱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隨著青少年進入青春期,身體長得已經越來越接近他們的父母,第二性征已開始出現,并且對周圍社會的了解已經具有相當的程度,因此,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卻一般習慣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們的實際年齡還要小些,還很不成熟,還需要保護。這時,經常會使孩子感到父母過分把自己當成小孩子,過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會產生種種不滿情緒,與父母發(fā)生沖突。此外,他們過去都是通過父母或老師的眼睛去觀察社會,根據父母或老師的喜好來判斷事物,現在,則會突然轉變成對父母或老師的疑問和批評。因為,他們覺得,如果想脫離父母而獨立,就必須要首先擺脫養(yǎng)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師等。這種從父母的保護和依賴中掙脫出來,開始獨立的過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斷乳期”。這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在此階段,對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問或批評非常容易產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對立的緊張關系。在一些“家長制”氣氛較濃的傳統(tǒng)家庭中,這種緊張往往會衍化成親子之間的危機。有一對中年夫婦帶著女兒來到心理門診,希望心理醫(yī)師幫助他們解決女兒的心理障礙,經過咨詢后才知道其實這個女中學生是不滿父母對她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橫加干涉,為了表現自己已經長大成人,竟決定采用“離家出走”作為對父母“家長制”的反抗。對待這個案例,可以將重點轉到對父母的咨詢方面,幫助他們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實際原因,并檢查自己在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適當。
其次,是親子之間尚缺乏有效的溝通。
在一些傳統(tǒng)家庭中,家長,尤其是父親為了維護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會刻意與孩子保持相當的距離,因此過去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現在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感到陌生,無法進行適當的溝通。另外,對于大多數現代家庭來說,家長對自己的獨生子女一般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對他們的未來傾注了全部的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使他們獲得較好的教育,將來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對他們的心理世界卻了解甚少,很少和他們談他們自己的內心感受,造成雙方心理上的溝通發(fā)生困難。此外,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要求自主、要求獨立之處,在心理上既有閉鎖性的一面,又有選擇性地向外開放的一面。因此,青少年渴望有一個不受干擾的自己的生活空間,在其中充分體驗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苦惱和快樂。為此,他們有時也不愿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希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秘密,這也是造成親子之間缺乏溝通的重要原因。對于這種類型的來訪者,最適宜的治療方法是家庭治療,而且可以采用“記花帳”的方法加強相互間的了解和溝通。
最后一個影響家長和孩子之間關系的重要問題是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
親子依戀是指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強烈而持久的情感聯(lián)系。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是其情緒和情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也可以稱為個人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之所以說是“關鍵期”,是因為,在0~2歲左右的兒童與看護者可以發(fā)展出非常密切的情感聯(lián)系。兒童與父母若不能正常經歷這個階段,相互之間的這種親密聯(lián)系就很難重新建立起來。有一個15歲的中學生,出生至4歲時,由于父母工作很忙,無暇照顧,就把他送到外地祖父母家撫養(yǎng)。這種情況在過去很普遍。這個男孩與祖父母建立了很深的情感關系。4歲后父母把他接回來一起生活,發(fā)現他和父母很少有感情溝通,并且對父母有很強的敵對情緒,親子關系經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父母想盡一切辦法投其所好,均不成功。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父母應該高度重視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盡可能增加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并且父母在兒童早期盡量避免和孩子長期分開。此外,在家庭方面,父母應該檢查以往的親子交往是否正常,堅持那些有助于親子交往的活動,和孩子一起討論怎樣改善家庭的氣氛,并制定相應的家庭計劃。在學校方面,教師應該盡可能地使親子關系緊張的學生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感,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另外,還可以舉辦適當的團體活動,協(xié)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親子關系不良是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常見問題,也是很多青少年心理障礙和疾病產生的促發(fā)因素和背景因素。在心理輔導和家教指導工作當中,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并積累實踐經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從青少年親子關系不良的原因分析和應對策略兩個方面進行了理論探討和經驗總結。
在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當中,人際關系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引發(fā)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諸多因素中,人際矛盾與沖突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人際交往作為人類社會化的一種途徑和表現,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起點是家庭。成年之前,父母是長輩中跟子女關系最密切、對子女影響最大的人,親子關系也最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困境,需要心理輔導教師給與及時有效的幫助。
青少年親子關系狀況是很多學者關注的研究方向。北京近期一項針對3000多名中學生心理狀況的抽樣調查顯示,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學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極度反感父母”。子女對父母的態(tài)度讓人吃驚:6.62%的孩子懼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56.28%的孩子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對父母反應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歡自己的父母。在回答“你很在意誰對你的看法”時,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同學或朋友,近30%選擇老師,15%學生選擇父母,4%左右選擇其他長輩。在中學生的心目中,其重要關系人員依次是:同學或朋友、老師、父母。 親子之間缺乏相互理解與溝通,超過三成的孩子認為父母并不解自己的真實想法。
親子關系中常見的問題及其引發(fā)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孩子心理不斷成熟,要求獨立自主,對父母的管教和約束強烈不滿,從而引發(fā)親子關系緊張。
隨著青春期自我意識的迅速發(fā)展,個體對行為的獨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獨立支配自己的時間、獨立選擇朋友和度過閑暇的方式,希望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成人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理解、尊重在其需要結構中越來越居于優(yōu)勢地位。
青少年與父母關系的發(fā)展一般分為三個進程:
(1)依賴父母:對父母依然保持著一種依賴的心理狀態(tài),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隨著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眼界逐漸開闊,他們已經開始向往家庭以外的世界,向往成人式的生活。
(2)爭取獨立:青少年經常以擺脫對父母的依附標志著自己已經成熟。擺脫的方式可能是自我表白或是主動承擔某些任務,當活動受阻時則可能采取激烈的方式與父母發(fā)生沖突。這是親子之間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
(3)走向成熟:到了十七八歲,即將踏出中學的校門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在家庭和社會上逐步取得成人的地位。不過父母的影響仍繼續(xù)起著作用,由于思維方式、觀念看法等方面的差異,還會引發(fā)親子之間的矛盾。
雖然研究發(fā)現青少年與父母推心置腹的程度不如同齡朋友,但是“在復雜的生活環(huán)境中”遇到問題時,依然選擇與父母商量。但是因為缺乏適當的溝通渠道和方法,常常出現沖突和矛盾。
“代溝”是引發(fā)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矛盾沖突的一個重要因素。
親子兩代人成長的背景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生活閱歷、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責任都不相同,其人生觀、價值觀必然會有所差別,分析、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難免會有不一致的時候。父母作為權威,勢必要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教導。處于“心理斷乳期”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有自己的打算,不愿意簡單地接受父母的看法,不甘心事事聽從父母的安排,不可避免地要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和爭執(zhí),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代溝”。
父母對青少年社會化過程的影響主要是價值觀和獨立觀念方面,然而正是在這一方面潛伏著雙方可能發(fā)生的沖突。如果父母和高中生親子間在價值觀和理想上能夠達成一致,就能發(fā)展相對和諧的社會關系。如果無法形成一致的看法,就會產生“代溝”,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拒絕把父母作為榜樣。
不正確的家教方式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過度保護、過份溺愛和過于嚴格的家教方式,對親子關系具有較大的破壞作用。過度保護下的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在內心向往獨立的同時會缺乏信心和勇氣,而且也無法擺脫父母的束縛,內心的矛盾和沖突非常激烈,難與父母和諧相處。過度溺愛的家教方式會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替他人著想,由于放縱而不尊重父母,一有不滿之處就會大吵大鬧,雞犬不寧。過于嚴格的家教方式,會使孩子因迫于父母的威力而表面順從,親子之間心理距離較大,孩子在父母面前沉默,很少說真心話,要么表里不一,要么消極抵抗。
父母角色定位偏差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在我國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往往是全方位介入。在孩子整個人生歷程中,父母都要充當重要角色,盡自己所能培養(yǎng)子女,為其設計美好未來,并一步步做好準備,打好鋪墊。家長們關注子女的成材,并能夠從早期教育入手,其實是家教理念的一種變革和進步,但是父母想要一直都扮演著主要角色就違背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身體和心理都逐漸走向成熟,父母在他們生活中的角色也在慢慢發(fā)生變化。對青少年來講,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父母仍舊發(fā)揮主要的作用,但是他們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對于自身的消費會有一些新的要求,但是經濟上沒有決定權,有些孩子會與父母產生強烈的沖突。在學業(yè)方面,父母會由“主角”逐漸演變成“配角”。學習是以孩子為核心的活動,而且隨著他們的思想日漸成熟,對于自己的學業(yè)狀況、學習動機、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效果等方方面面多少都會有自己的觀點、看法以及應對策略,尤其是那些學習認真,成績不錯的孩子,家長過多的干涉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
家庭氣氛不和諧會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父母之間感情不合,甚至經常爆發(fā)“家庭戰(zhàn)爭”,家庭中嚴重缺乏溫暖和親情。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孩子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怨恨父母,希望遠離家庭,從而導致親子關系冷漠、敵對甚至破裂。
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很容易與父母產生矛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單親本身并非引發(fā)矛盾沖突、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誘因,關鍵是卷入事件當中的成年人的態(tài)度和做法,直接影響了親子關系以及孩子成長的質量。另外雙親關系緊張的家庭比單親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更大。
父親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角度。
父親既是教養(yǎng)者,又是紀律執(zhí)行者、社會化指導者、職業(yè)的榜樣和參謀或閑暇時間的伙伴,其作用不可或缺,然而現實生活中,父親卻在“淡出”家庭教育。認為男性主要應為事業(yè)而奮斗,提升家庭物質生活水平的錯誤觀念使一些父親放棄了教育責任。
錯誤的教子觀念和教育方式也會導致父親失去教育權利,比如有些父親的教育就是板著面孔訓斥甚至打罵子女,侮辱孩子的人格,無視少年獨立、自尊的心理需要,因而造成了父子關系緊張、扭曲甚至破裂。
針對親子關系不良的心理輔導 ,要從父母和子女兩個角度來進行。在眾多的心理輔導與咨詢技術當中,近年來逐漸上升至主流的“家庭治療”最為有效。輔導教師或是咨詢師組織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問題澄清、原因討論以及解決方案的制訂,通過促進家庭成員間良性溝通,實現輔導的各級目標,是很多基本的心理咨詢技術的綜合運用。
在輔導和咨詢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具體分析,制定相應的輔導方案??偟恼f來,對于父母關鍵在于觀念的調整,孩子則關鍵在于方法的指導。
在指導父母進行自我調整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
1、對子女期望值適當
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屬于信念價值動機,這種動機是父母價值觀與教育觀念的集中反映,它決定教子態(tài)度與方式,也直接影響親子關系。適當的期望值才能夠給孩子提供不竭的動力,過高或是過低都會降低孩子的學習績效。
弗魯姆(V·H·Vroom)的激勵公式指出:激勵力量=目標效價×期望概率。就是說,一個目標是否能對人產生激勵力量,不僅要看該目標對社會、對集體、對個人的價值大小,還要看實現這個目標,在主觀和客觀上的實際可能性有多大,二者之積才是該目標所產生的激勵力量。
家長需要全面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傾向性。 智力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只要努力就會進步”可以用來鼓勵孩子不輕易放棄,但必須承認只有努力未必就會成績優(yōu)異。特殊能力往往被家長忽略,其實孩子將來的事業(yè)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他們身上所具備的一些特殊才能。其次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予以尊重和接納,輕視和否定會傷害孩子追求進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一定要給孩子一些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盡量幫助他們發(fā)揮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2、運用有效溝通
代溝是客觀存在的,通過接受正確的理念運用適當的溝通方法,代溝是可以跨越的。親子之間的誤解、矛盾、偏見和沖突都與溝通障礙有關。溝通障礙首先是由溝通層次過多造成的,父母輕易聽信他人的傳話,對孩子缺乏信任,往往不經自己親自證實便對孩子產生誤解,是導致孩子抵觸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家長時刻強調自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是長輩,以不平等的態(tài)度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也容易形成溝通障礙。
父母必須認識到溝通的首要原則是態(tài)度真誠。真誠是以真實、誠懇、坦率的態(tài)度與對方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得到對方的響應和共鳴,親子之間亦是如此。
其次是尊重。當孩子有了自己的看法和選擇時很需要父母的尊重,卻經常被忽略,父母挑三揀四或完全否定會封閉與孩子的溝通渠道。
寬容和接納也是一條重要原則。親子間有沖突是正?,F象,關鍵要看如何解決和面對。特別是對那些學業(yè)失敗的孩子,因為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家庭的支持和鼓勵至關重要,父母的寬容和接納是最珍貴的禮物和重塑信心的力量源泉。
親子溝通還需要家長提高主動性。青少年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和父母很親近,無話不談,內心世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封閉性特征。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的基礎之上,需要提高與孩子溝通和交流的主動性,不能因為感到孩子的冷淡就對其不理不睬。
3、調整不當的家教觀念和方式
專制、放任或是溺愛的家教方式必須及時調整,最適宜的是民主型的家教方式,親子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盡量以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問題。在調整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合理的調整和變換節(jié)奏,最好擬定一個可行性計劃,盡管很難做到讓孩子難以察覺,也要保證能夠被孩子接受。孩子已經十分習慣了多年以來父母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和方式,突然改變會很不適應,甚至驚訝、懷疑或是排斥,產生反作用。另外切莫半途而廢,無論從眼前還是長遠考慮,調整家教風格一定要有持久性。
4、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
加強自我提升
父母的自我反思和調整要考慮孩子的評價視角,一般來說青少年對父母以下幾方面比較重視:
(1)能否理解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權利,以民主平等的作風方式與子女交往。
(2)能否對子女關心而不溺愛,嚴而有度,而非期望過高。
(3)父母感情是否融洽,彼此尊重。
(4)父母的個性特征。對于母親,喜歡的特定是關心體貼、和藹可親和愛子女;最討厭的是羅嗦、發(fā)脾氣。對于父親,喜歡的是關心幫助自己,事業(yè)心強和愛子女;最反感的是過于嚴厲和粗暴。
在輔導中需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比如:和父母出現矛盾和沖突應該怎么辦?可以提醒他們做到以下幾點:
(1)認識到父母是最親的人,要懂得珍惜人間至真的情感,不能輕易傷害他們的心。
(2)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要因為處理不當而造成更嚴重的家庭矛盾和后果。
(3) 對父母要關心、愛護、理解、包容,不能一味地索取,只有真心付出才會有回報。
(4)與父母交流觀點看法也要注意態(tài)度、場合、措辭、時機的適宜性。
通過有效的親子關系心理輔導,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還能夠幫助當事人學習與身邊的其他人和睦相處,改善不良的人際關系,可謂意義深遠。人際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掌握運用得成功不但會提高生活的質量,還會促進學習與工作績效,可謂一舉多得。
親子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親子關系中是直系關系中最親近的一種關系,這不同意于夫妻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的特點。親子關系的特點有不可選擇性,親密性,永久性和權力義務的特殊性。
1.不可選擇性
親子關系是有血統(tǒng)相繼承的社會關系。對任何人來說,妻子、丈夫是可以選擇,但具有血緣關系的父母是不可以選擇的。父母只要生有兒女,就不能回避與子女的親子關系。從孕育孩子開始就存在了這種親子關系,即使后來過繼或領養(yǎng)都無法改變這種親子關系的存在。
2.親密性
親子關系之間有著其他任何都無法代替的天然血緣關系,父母在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極大的滿足了為人父母的心情。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是孩子學習和與人交往的最基本情感。不管是在精神還是情感中都體現著親子關系的親密性。
3.永久性
親子關系一旦產生就是永遠,是任何的外來力量都無法改變的事實。親子關系不像夫妻關系那樣可以通過離婚來接觸,即使父母雙方離婚,在離婚后父母雙發(fā)都有異物贍養(yǎng)孩子。它的永久性還體現在,即使到了生命的終結親子關系依舊存在。
4.權力義務的特殊性
即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與撫養(yǎng)和孩子對父母的贍養(yǎng),之間的權力和義務是雙向的。親子關系與社會關系不一樣,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你可以隨意放棄的。權力和義務這個不僅需要人們道德的約束同時也需要相應法律的約束。
可增進親子關系的嬰兒操有哪些
對于新生兒而言,父母可以選擇對其進行撫觸,具體操作時可分為臉部、胸部、手部、腹部、腿部和背部六個方面的運動。以臉部和腹部撫觸為例,臉部撫觸主要是為了舒緩臉部緊繃的肌肉,其動作是從前額中心處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劃出一個微笑狀,眉頭、眼窩、人中、下巴也同樣用雙手拇指往外推壓,我們把這組動作叫作:永遠的微笑。腹部的撫觸有助于寶寶腸胃的運動,其方法是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三個連貫動作,正好是英文:I LOVE YOU的第一個字母連在一起。
0-6個月的小寶寶還可以進行一些被動操的鍛煉,但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寶寶參加體智訓練應在喂奶一小時后進行,避免訓練中回奶;
2、寶寶鍛煉時應穿著寬松舒適的衣褲;
3、做操時間盡量安排在寶寶清醒,情緒好時;
4、做操前擁抱,親親寶寶;
5、爸爸、媽媽盡量和寶寶一起鍛煉,增進彼此感情;
6、每天做1-2次,循序漸進;
7、做操時注意動作親柔,讓寶寶有舒適感;
8、應靈活掌握,逐漸完善。 對于3-4個月的寶寶可以選擇的動作有:
腳屈伸運動:讓嬰兒仰臥于床上,成人立于體側,一手握住嬰兒一只腳踝把腿舉起,另一手拇指貼在嬰兒腳背上,抓住嬰兒的腳。腳踝繃,腳踝勾。每次左右腳各做2個八拍。
雙臂屈伸:嬰兒仰臥于床上,兩臂置于體側。成人把拇指放在嬰兒掌心,握住嬰兒雙手。使嬰兒雙臂同時彎曲,再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回旋運動:嬰兒仰臥于床上,成人握住嬰兒雙手,放在嬰兒體側。使嬰兒雙臂前平舉,接著使嬰兒雙臂上舉,然后兩臂分開成側平舉狀,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單、雙腿屈伸運動,手指伸屈運動,腳回旋運動,直膝舉腿運動等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5-6個月的寶寶可以做俯撐后屈腿運動和坐起運動等:
俯撐后屈腿運動:嬰兒俯撐,成人用雙手握住嬰兒的雙腳踝。使嬰兒雙腿屈膝,還原成開始姿勢。每次做2個八拍。
坐起運動:成人讓嬰兒握住自己的拇指。再用其他4指握住嬰兒的手背,慢慢拉起至坐姿,保持3-5秒,還原。每次做2個八拍。
童年只有一次,所以盡力用心陪伴 每個家長都希望能陪伴孩子的成長,每時每刻給予關懷。但大多數上班族的家長,只有在周末才能挪出時間來陪孩子出去走走。 對于家長來說周末是逃離工作,減壓的休閑時光,而對于孩子來說,周末怎么玩,玩什么卻是一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事情。家長應考慮到這點,盡可能給孩子一個愉快而又充實的周末。 周末帶孩子出去玩,雖然耗費時間、精力,但同時也充滿了濃濃的家庭之樂。
1、親子采摘它既滿足了孩子凡事愛“親歷親為”的天性,又能讓孩子品嘗到各種新鮮味美的水果。在周末帶上孩子,遠離都市的喧囂,到郊區(qū)做一日臨時的果農,和寶寶同心協(xié)力摘下沉甸甸的果子。馬上就到了草莓成熟的季節(jié),自己采摘與簡單的購買相比,即多了一份動手的樂趣,又多了一份初摘的新鮮,自然美味無窮,孩子不搶著吃才怪!
2、親子手工課堂手工課的內容多種多樣:烘焙課堂、折紙課堂、輕黏土課堂等等等等。讓孩子做手工,動手的同時也在動腦。制作手工的過程也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使孩子在玩中自然愉快地學習。 除此之外,手工課還是項增進感情,改善親子關系的好活動。
3、親子職業(yè)體驗豆腐工坊、面點大師、機智小報童、童心設計師工業(yè)游:康師傅飲品體驗館、可口可樂工廠、奶牛牧場、小小牙醫(yī)。多種職業(yè)體驗,讓孩子提前體驗到職業(yè)的樂趣。
4、親子戶外郊游野外撒歡之旅、沖上云霄飛行員之旅、傳奇農場、螢火蟲之夜、親子農家樂......擁抱大自然,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踏上野草、捕捉昆蟲、小河邊嬉戲。這種田園風光對于城市的孩子既陌生又新奇,帶孩子戶外郊游是個不錯的選擇。
5、親子運動會親子運動會能鍛煉家長和孩子的身體,開發(fā)孩子潛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還可以增進工作繁忙的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默契,促進親子情感培養(yǎng)。小時候看過“海拔最高”的風景大概就是爸爸肩膀上的風景,最刺激的事情莫過于被爸爸的雙臂高高舉起“開飛機”。讓家長用寬厚的臂膀讓孩子在懷抱中放肆的笑吧!
6、親子海洋球當百萬個顏色鮮艷的海洋球同時出現在你和孩子們的面前。不管是跳、還是滑、蹦、滾、攀、扔、撲,百萬海洋球均能滿足!就只管盡情的和孩子在此撒歡兒吧,從而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置身與“海洋”中嬉戲玩耍,數不清的海洋球,這畫面想想就十分溫馨。
7、親子知識拓展圖書館、博物館都會定期舉辦親子繪本、講座、分享會,這時可以帶上孩子一同參加,讓孩子能夠受到知識的熏陶,增長見識。而且這些活動大多都是免費的。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不單單是和孩子一起玩樂,也包括親子閱讀,很多圖書館里都專門設置了兒童館,這么豐富的資源,一定要善加利用,別白白浪費了哦!
8、親子兒童劇、動畫電影周末若實在不知道帶孩子去哪娛樂,看兒童劇和動畫電影絕對是既省心又省力的事。愛幻想是每個小朋友的天性,天馬行空的情節(jié)總會讓大人的世界添加了幾筆歡樂的色彩。兒童劇大多選材自出名的兒童故事,或者是耳熟能詳的卡通動畫,把他們搬到現在生活的舞臺之上,孩子們離他們有多近,曾經的幻想成真,就有多幸福快樂。兒童劇還能鍛煉孩子的思辨能力,優(yōu)秀的兒童劇,舞臺美術設計色彩豐富、音樂歡快優(yōu)美,各方面都很契合孩子的天性。
1919年,魯迅先生曾寫過一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雜文,以“生物進化論”及“人生價值觀”論述了做父母者應走好“三步路”: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導;第三,便是解放。今天的父母又有多少能夠做到呢?——林成
從古至今,年輕人對于父母的反叛,從來就沒有停歇過。遠的不說,就說距今將近百年的“新文化運動”,那個時期的一些人,打起“反封建”的大旗,而“反封建”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反對封建家庭制度,反對父權。那種反叛,是以“審父”為主要內容的,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那種矛盾,并不是父與子的矛盾,而是映襯在家庭矛盾背景下的社會矛盾,是新舊體制的矛盾,新舊思想的矛盾。—栗生紅
失敗的父母總是以自己的好惡來“栽培”子女,而這也常常顯示了部分父母的趣味是多么貧瘠,今天中國還有很多父母規(guī)劃孩子的一切,從考研到考公務員,甚至擇偶、生子都要由父母決定,這一切只為了讓生于80年代的子女,也可以重復50年代的人生,而這一過程就像背百家姓一樣無聊?!x云
教育素養(yǎng),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選擇,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樂的權利。正是在這點上,我覺得全社會的教育素養(yǎng)是一個問題,很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我們在蘇州、昆山等地建立了新父母學校,努力探索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道路?!煊佬?/p>
1、相信孩子才能成就孩子
昨天,我和好友各自帶著孩子在廣場玩。期間,又來了一位媽媽,手里牽著3歲的娃。那孩子見到兩個大孩子很是興奮,極力想融入他們。
不過大孩子對小孩子意興闌珊。一個說:我們要不要和小不點玩?另一個說:小不點什么也不懂,還是不要了吧?
對話被年輕媽媽聽到了。她氣急敗壞地沖到倆人面前,怒斥。熊孩子嚇得連連后退。
被怒火點燃的媽媽,像一枚小鋼炮,對準兩個小哥哥連發(fā)。指責他們用小不點三個字給自家孩子造成了多嚴重的創(chuàng)傷?!罢厥抡摺眹樀貌恢?,淚眼汪汪。被母親護在身后的孩子也受到驚擾,放聲大哭。三個媽媽勸的勸,哄的哄,局面頓成一鍋粥。
目睹此景,不免為年輕媽媽擔憂。孩子的世界原本純凈透明,不摻雜質?!靶〔稽c”只是大孩子向小孩子發(fā)出的善意的社交符號,并無貶低、羞辱之意,但被焦慮過度的母親誤讀,采取了激烈的應對方式。
表面上護子心切,實際上是母親內心既不相信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善意地對待自家孩子,也不相信自家孩子有能力進行同伴間的交往。這種不信任持續(xù)存在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怯懦,無法發(fā)展良好的社交技能。
我想起近期剛剛上映的電影《重返狼群》。一部講述人類幫助一只脫離群體的小狼格林如何一步步返回狼群的紀錄片。
故事中,收養(yǎng)小狼的李微漪與小狼的關系何嘗不是母親與孩子的關系。
為了幫助小狼重返狼群,她首先讓格林與藏獒生活在一起,這段經歷對小狼成功重返狼群至關重要。因為久離狼群的格林需要學習如何與野獸共處,如何在危難時刻,展開自救。
李微漪當然明白讓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格林身陷藏獒窩是一步險棋,但她像母親相信孩子那樣相信格林有能力在獒群里生存下去。
小狼格林果然使出了驚人的智慧。它趁藏獒不注意的時候,選了一個絕佳的位置,偷偷刨土挖坑,直到可以藏進自己的身體。洞口狹小,擠不進獒頭。每當藏獒來犯,格林麻利地躲進洞穴,靜觀其變。
格林的生存能力深深打動我,試想如果不是李微漪懂得放手、給與信任,那么每天只能圍繞主人膝頭轉圈的格林要到哪里學習獨立生存、面對險惡的本領,最后也不可能重返狼群,成為真正的自己。
養(yǎng)育孩子不正如此么?我們相信孩子什么,才會激發(fā)他什么,最終才能成就他什么。
2、幼年是培育信任的關鍵期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要經過八個成長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危機需要面對。平穩(wěn)度過每一個心理危機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質。
孩子面臨的第一個心理沖突便是信任危機。嬰幼兒是人一生中最為孤弱的時期,他們完全依賴成人滿足需要。如果父母能以慈愛溫柔的方式滿足其身心需求,孩子便能形成基本的信任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足夠好的母親。意思是說在嬰幼兒時期,為了培育孩子對世界的信任感,母親付出何種程度心甘情愿的愛與關注都不為過。
幼年是孩子形成信任感的關鍵期。而父母的言行對塑造信任感又起到關鍵作用。
我有兩個同事,同處于事業(yè)發(fā)展期,年幼的孩子常常面對媽媽外出培訓的狀況。
其中一位媽媽每次外出前都顯得非常焦慮,擔心家里人照顧不好孩子,擔心孩子過度思念母親,她選擇連夜收拾行囊,天不亮就溜出家門,從來不正大光明地和孩子道別。
結果,每次孩子都需要很長時間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她不在時,孩子哭鬧不止,不易安撫,她回來后,黏住母親,深怕又不辭而別。
另一位媽媽則不同。她每次接到出差任務都高高興興的,提前兩三天開始和似懂非懂的孩子聊天:
過兩天,媽媽要出個遠門,不過別擔心,媽媽不在,還有爸爸和奶奶,他們一樣很愛你。每天呢,媽媽可以和你視頻。過了三天,媽媽就回來了?;貋頃r,給你帶禮物。
每次聽媽媽這樣說,孩子都很高興,分別的時候,孩子也很淡定,目送媽媽出門,迎接媽媽回家,從不躲躲閃閃,并沒有明顯的情緒不適。
孩子接受現實的能力遠比成人想象中的強大。反而是父母們遮遮掩掩,患得患失的舉止和態(tài)度干擾了他們處置不良情緒的能力,也破壞了內在的信任感。
3、父母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道德經》里面說:信不足矣,有不信焉。孩子不信任父母,通常和父母不遵守承諾有關。
今年兒童節(jié),浙江某幼兒園規(guī)定,父母可以下午接走孩子過節(jié)。某個班有二十幾個孩子的父母信誓旦旦地答應接孩子。最后實現承諾的卻只有三位父母。剩下二十幾個沒有被父母接走的孩子翹首期盼。盼著盼著,哭聲一片。
原來這么多父母并不重視對孩子的承諾。他們也沒有想到,自己隨口說出的話會被孩子們認認真真地記在心里。
父母的集體食言爽約,顯然給孩子做了非常不良的示范,這等于告訴孩子:你不用相信別人,因為他們說的話不可信。
《韓非子》里記載了曾子殺豬的故事。
曾妻去集市,兒子哭著要跟去。曾妻說:你在家等著,我等下殺豬給你吃?!痹藁丶視r,聽到丈夫正在殺豬。連忙說:“我不過就是開個玩笑而已?!痹诱溃焊改附虒Ш⒆勇爮拈L輩教導?,F在你騙孩子,就等于教他欺騙別人。
曾子的故事發(fā)生在幾千年前,但仍有現實意義,它告訴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信任感要從父母自身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開始。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母親和孩子的關系是一種合作關系。任何良好的合作關系都源于相互信任。
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也說:父母需要把孩子當成客人一樣對待,平等而信賴。
家園共育《青少年時期親子關系矛盾都有哪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青少年宮幼兒園工作總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關系問題。孩子過度上網,不出門,不去學校學習,這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孩子所處關系的問題。作為心理醫(yī)生,我們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解決好孩子周圍的關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
青少年親子關系緊張的原因及對策 在心理咨詢中,經常可以聽到來訪的家長抱怨自己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相互關系極為緊張,經常吵架,甚至有離家出走等過激行為。在此過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
親子關系不良是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常見問題,也是很多青少年心理障礙和疾病產生的促發(fā)因素和背景因素。在心理輔導和家教指導工作當中,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并積累實踐經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從青少年親...
親子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親子關系中是直系關系中最親近的一種關系,這不同意于夫妻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的特點。親子關系的特點有不可選擇性,親密性,永久性和權力義務的特殊性。 1.不可選擇性 親子關系是有血統(tǒng)相...
可增進親子關系的嬰兒操有哪些 對于新生兒而言,父母可以選擇對其進行撫觸,具體操作時可分為臉部、胸部、手部、腹部、腿部和背部六個方面的運動。以臉部和腹部撫觸為例,臉部撫觸主要是為了舒緩臉部緊繃的肌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