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三不”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1-10-07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三不”策略”,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一些家長為了孩子能獲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輔導孩子學習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與忽略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不無關系。搞好家庭輔導,需要堅持“三不”。

一、不當監(jiān)工,引導孩子專心學習

孩子學習時走神、玩耍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專心學習的習慣不是靠監(jiān)工盯出來的,而是在平時訓練中逐漸形成的。家長可以首先提出學習要求,讓孩子心中有數(shù)。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經(jīng)常提醒孩子按規(guī)范要求去做,鼓勵孩子堅定意志,讓孩子養(yǎng)成專心學習的習慣。

二、不罰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學習

為了讓孩子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家長紛紛給孩子“加負”。在書山題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題機器,生活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結果孩子漸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厭學。只有使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反之,學習就被動,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三、不當幫工,鼓勵孩子獨立學習

當孩子在做作業(yè)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家長大都幫助解答,并不厭其煩地講給孩子聽,直到孩子聽懂為止。精辟、透徹的講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犧牲孩子的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積極創(chuàng)新的機會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孩子會養(yǎng)成依賴心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必看:孩子學會和小伙伴相處,家長采用“三不原則”


沒必要的介入,或不得當?shù)慕槿耄环矫鏁押⒆娱g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沒給孩子留出學習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機會,第三個壞處是容易讓孩子遇點小沖突就覺得是個大事,反而變得斤斤計較,心胸狹隘。

01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互相發(fā)生點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長不必把這看成是問題,不必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氣。

不嚴重的情況下,假裝沒看見,把矛盾留給孩子們自己解決;較嚴重時,簡單地拉開即可,不必計較自己的孩子吃虧了還是占便宜了。道理可以簡單講一下,不講也行,關鍵要保持友好輕松的態(tài)度。這看似有些不作為,卻正是培養(yǎng)兒童健康人際關系的最基本、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

我把這種方法總結為“三不原則”:不生氣,不介入,不怕吃虧。

我女兒圓圓4歲前的固定玩伴是婷婷和小哲,都是女孩,出生時間差不多,且在同一層樓住著。三個小家伙總是東家進西家出地在一起玩。婷婷和圓圓性格比較溫柔,小哲比較急躁,常常在搶東西時占上風,發(fā)生沖突時就會狠咬對方一口。我記得有兩次圓圓去小哲家玩,突然哭著跑回來,說小哲咬她了,胳膊上有明顯的牙印。

我總是看看她的小胳膊,笑著對她說:“哦,又打架了?!比缓筝p輕地吹吹她被咬的地方,問她:“不痛了吧?”她如果說還痛,我就再吹吹,或輕輕地吻吻,媽媽的吻是最好的止痛劑。她如果說不痛了,我會愉快地說,好,不痛了,那就再找小哲玩去吧。

我的態(tài)度對圓圓的影響十分明顯,她往往是淚痕未干,情緒就完好如初,馬上返身又去找小哲了。偶爾會表現(xiàn)出持續(xù)的情緒,說不想去找小哲,要自己在家玩。我也笑笑說:“好,那就在家玩吧”,隨她的便。她多半堅持不了十分鐘,就又想找小哲,或是小哲自己就跑過來了,兩人很快又玩得熱火朝天。

事實上,婷婷也常被小哲打哭,或者圓圓和婷婷有時會倚仗比小哲個子高力氣大,情急之下會把小哲推倒,惹得小哲大哭。我們幾個家長持有的態(tài)度差不多,當然我們都會告訴孩子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要打架不要搶東西,也盡量用引導的方式化解她們的矛盾。同時,對孩子之間的打架吵架,我們都坦然平和,一笑了之,沒有誰會在這里算計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虧了,或是抱怨別人的孩子如何等。所以三個孩子一直在一起玩得非常愉快。

02

家長的這種態(tài)度,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即發(fā)生沖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過去就過去了,無所謂誰對誰錯,該怎樣相處還怎樣相處——這樣一種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兒童能正常地發(fā)展人際關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是豁達、友善的生長土壤。

事實上孩子們確實很快就學會了協(xié)調,鬧意見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圓圓4歲時,我們遷居煙臺,小哲也隨后和父母遷到青島。煙臺、青島離得不遠,兩個小家伙隔幾個月就要見次面,在我印象中,從那時起,她們不管在一起玩幾天,再也沒鬧過意見,總是那么快樂默契,每次分別都哭得淚水漣漣,迫不及待地期待著下一次見面。這份友誼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她們長大成人。

“三不原則”看似消極,意義卻非常積極,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壞性的參與,而且它內含一種信念:兒童有能力自己解決相關問題。

這個信念的確立非常必要,它是科學兒童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遷移到其他問題的解決上。沒有這個信念,“三不原則”就失去了支撐的力量。很多家長在開始接觸到這個原則時,總是將信將疑,一旦在生活中嘗試驗證,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對兒童的能力也會就此有新的認識。

這個原則不僅適用于鄰里小朋友的相處,在雙胞胎或多子女家庭,以及幼兒園或小學里,都照樣管用,因為天下的孩子都一樣。

03

有一對雙胞胎兄弟,經(jīng)常為搶東西或其他事情打架。媽媽開始的處理辦法是問清楚打架的緣由,判斷誰做得不對,就打誰的手,或者關小黑屋,并告訴孩子為什么要懲罰他。但小哥倆的矛盾并沒有因此減少,隨著年齡增長,反而越來越多,一天無數(shù)次地哭喊著來找媽媽評理,這讓媽媽非常抓狂,經(jīng)常發(fā)脾氣。而且兩個小家伙都越來越會推諉責任了,有時甚至為了把過錯推到對方身上而說謊。

這位媽媽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辦法肯定是有問題的,但一時又不知該如何辦,于是來找我咨詢,然后將信將疑地帶著“三不原則”回去了。

過了幾個月,我收到她的一封郵件,說咨詢的當天傍晚,她正在廚房做飯,聽到兩個小家伙又在客廳為什么事聲嘶力竭地爭執(zhí)起來,然后按慣例一起哭著來廚房找媽媽評理。當時她正要按慣例處理時,突然想到我說的“三不原則”,于是改變主意,一邊不停手地做飯,一邊輕松笑著對兩個小家伙說,哈,又打架啊,以后打架別找媽媽了,你們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吧,媽媽忙,沒時間管你們。

兩個小家伙沒想到媽媽今天會是這種態(tài)度,一瞬間愣了,然后就在廚房吵鬧扭打起來,并大哭,都做出委屈萬分的樣子,邊打邊看媽媽,等著媽媽站出來評理。媽媽停下手中的活,笑著用溫和的語氣對他們說:“廚房太小了,打架伸不開手腳,想打就去客廳打吧?!闭f完把兩個小家伙送到客廳,自己回廚房繼續(xù)做飯。她剛回廚房還在擔心,別真打出問題來。沒想到孩子們的沖突好像也跟著自己離開了客廳,兩個小家伙居然沒有繼續(xù)接著吵鬧,且很快就聽到了他們的嬉笑聲,媽媽這才把懸著的心放下。

接下來的日子,這位媽媽總是采用這種辦法對待兩個孩子的沖突,令她感到神奇的是,小哥倆真的相處得越來越好,學會了協(xié)調,也開始懂得互相謙讓,現(xiàn)在已基本上不再找她告狀。令她頭痛了好幾年的問題,就這樣輕松地解決了。

家長們經(jīng)常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讓,歸因為獨生子女問題,或是“溺愛”問題。其實根本原因是家長們對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很多家長見不得孩子們鬧矛盾。孩子間一發(fā)生點什么事,家長馬上出面,似乎不出面就沒盡到責任,也擔心別人說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沒必要的介入,或不得當?shù)慕槿?,一方面會把孩子間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沒給孩子留出學習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機會,第三個壞處是容易讓孩子遇點小沖突就覺得是個大事,反而變得斤斤計較,心胸狹隘。

04

有一個5歲的小男孩,周末和媽媽一起去姥姥家,舅舅和舅媽也帶著自己3歲的兒子過來,兩個小家伙見面后都分外開心。玩了一會兒,5歲的孩子突然把3歲的弟弟抱起來,想要走幾步,可由于他力氣太小,一下摔倒了,弟弟的頭磕在沙發(fā)扶手上,大哭起來,5歲的孩子一下子不知所措,羞愧地向大家看去。舅媽過來一看,孩子頭上被磕出一個小包,大驚失色地叫起來。5歲孩子的媽媽見自己的孩子闖禍了,非常不好意思,擔心弟媳不高興,立即沉下臉批評孩子,要孩子給弟弟道歉,跟弟弟說對不起。

5歲的孩子可能因為害怕,也可能覺得委屈,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任憑媽媽怎么說,都不吱聲。姥姥看這情況,沉不住氣了,也過來給孩子講道理,要求他給弟弟道歉。

舅媽一邊安慰自己的孩子,一邊用暗示的口氣說,小哥哥不是故意撞弟弟的,讓小哥哥給道個歉,寶寶就不哭了。3歲的孩子聽大家都這樣說,就一直哭個不停,似乎也在等著小哥哥道歉。

5歲的孩子在一伙人的逼迫下,終于招架不住,低低地說聲“對不起”。姥姥嫌孩子聲音太低,說沒聽清楚,鼓勵孩子“大聲點,再說一遍,好孩子就要勇敢承認錯誤!”孩子不說,大家就又鼓勵他再大聲說一次。孩子終于提高聲音又說一句“對不起”。話音剛落,大家正要松口氣時,孩子“哇”一聲哭起來,開始發(fā)脾氣,亂踢亂打媽媽,拉著媽媽要離開姥姥家。

讓我們體會一下5歲孩子的心情。

他和弟弟玩得愉快,情不自禁地抱起弟弟,一定是出于一種好的愿望,或是表示對弟弟的喜愛,也可能是想要展示一下做哥哥的強壯,甚至是想獲得大家的某種贊賞,結果卻是闖了禍,可以想象孩子當時多么尷尬,多么沒面子,且多么擔心。假如這時家里人能換一種方法來處理,給孩子一個臺階下,效果一定不一樣。

比如態(tài)度輕松地對弟弟說:“小哥哥是想試試能不能抱得動你,不小心摔倒了。沒事,讓媽媽給吹一吹,一會兒就不痛了?!被蛘吖室廪D移一下弟弟的注意力,對哭泣的弟弟說:“小哥哥剛才可能是沒抱好,摔倒了。要么再讓小哥哥抱一下,這次小心點,看能不能抱得動你?!蔽蚁嘈沤?jīng)家長這樣一說,小弟弟會很快忘記自己的痛,不再哭泣,很樂意配合。小哥哥這時也一定愿意更小心地去抱弟弟,以免摔倒。這時大家可以順便告訴小哥哥,以后想抱弟弟的話,遠離茶幾桌子等硬物,那樣即使摔倒了,也不會碰傷。

當然也有這種可能,這時小弟弟不愿意再讓小哥哥抱,或小哥哥不想再抱小弟弟,大家同樣可以理解地說,“嗯,寶貝真懂事,是擔心再摔倒吧。你們現(xiàn)在確實太小了,可能抱不動,過幾年再抱吧,再長三年,估計哥哥就能抱得動弟弟了,說不定弟弟也能抱得動哥哥了。”相信家長的話說到這里,全家人的感覺都很輕松,孩子也絕無再計較的可能。

有人擔心,如果當時不要求5歲的孩子道歉,是不是他以后會變成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人,做了錯事也不懂得內疚?

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這就又涉及我們前面提到的信念問題:兒童有能力自己解決相關問題——只要他們成長中獲得過友善和尊重,只要他目睹過得體的禮貌和修養(yǎng),他就得到了這樣的滋養(yǎng)。反之,成年人如果對孩子的一點無心之過不能表現(xiàn)出體恤,大驚小怪,上綱上線,逼迫孩子說“對不起”,這樣才會損害孩子的友愛心。

05

兒童的世界非常單純,很多所謂的問題,其實是成年人強加的,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間的沖突關系看成是“犯錯誤”,尤其是看成欺負和被欺負的關系。現(xiàn)在很多家長會對孩子說:我們不欺負別人,但也絕不讓別人欺負?;蛑苯痈嬖V孩子:你不要主動打別人,如果別人打你,你必須要還手。甚至有的家長為了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會對孩子說:如果你在外面挨了打,不還手,回家我就打你。

這樣一種教導,可能讓孩子學會不吃虧,但人生很長,“不吃虧”到底是一道護身符,還是一種隱患?發(fā)生在成年人世界中的無數(shù)事實已讓我們看到,從不吃虧的人或報復心重的人,反而活在十面埋伏的危險中。

比如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另找一個男朋友,他就去把人家殺死,然后再自殺。這樣一種行為,表面上出于愛,實際是出于恨。狹隘的復仇心理讓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毀滅一個讓他有吃虧感的人。

大部分“不吃虧”的人雖然可以活得一生平安無事,但“不吃虧”真的為他贏來更多的幸福了嗎?

我曾遇到一件事。我女兒上幼兒園時,有一天我去接她,帶她在幼兒園院子里玩滑梯時,突然聽到旁邊一位媽媽叫起來,原來她發(fā)現(xiàn)兒子胳膊上有一塊青,上面有牙印,看來是被哪個小朋友咬了。這位媽媽馬上聲色俱厲地問孩子“誰咬的?”正在高興地玩著的男孩被媽媽的語氣嚇著了,一下子哭起來。這位媽媽又大聲詢問孩子“這是怎么回事,誰咬的?”邊說邊用眼睛向周圍的孩子看去,好像每個孩子都有嫌疑。小男孩不回答,立即拉著媽媽的手就要走,邊哭邊說:“我不玩了,咱們回家吧,回家吧。”這位媽媽卻不依不饒地拉著孩子去找園長,要問個究竟。

看著這位母親一臉怒氣地拉著孩子往園長辦公室走去,我心里真替她的孩子難過。相比孩子的純美和自尊,這位媽媽的行為多么粗俗不堪。她不光在丟孩子的臉,也在破壞孩子的人際關系。她這樣做,與其說是出于愛孩子,不如說是出于計較和報復。事實上她最愛的不是孩子,而是“不吃虧”的感覺。她這樣處理,只是讓自己的感覺好一些,卻已經(jīng)讓孩子“吃虧”了。

中國傳統(tǒng)智慧“吃虧是福”被無數(shù)人奉為一種生存哲學。它強調的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以豁達之心看待世事。所以它不是來自壓抑,而是來自氣度和容量??墒?,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教導不吃虧,怎么指望他能在成年后體悟出“吃虧是?!钡纳钜?,怎么能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胸襟?

當然沒必要走極端。

有些家長深諳吃虧是福的道理,也希望培養(yǎng)孩子無私的品格,遇到孩子和別的小朋友搶東西時,總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出讓,這種做法也不對,也是走極端了。

因為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盧梭說的那樣:我們原始的情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們所有的一切本能的活動首先是為了保持自身的生存和自身的幸福。所以,第一個正義感不是產(chǎn)生于我們怎樣對別人,而是產(chǎn)生于別人怎樣對我們。一般的教育方法有一個錯誤就是:首先對孩子們只講他們的責任,而從來不談他們的權利,所以開頭就顛倒了。

幼兒尚未建立合作的概念,自己的玩具不讓別的小朋友玩,或搶別人的玩具,這都是正常表現(xiàn)。強迫孩子出讓自己的利益,這種做法并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大度精神,反而強化他的緊張感。如果一個孩子感覺別人總是侵犯他的私人領空,干涉他的事情,他會變得特別警惕,表現(xiàn)得更自私。

孩子間的矛盾,無非起源于搶玩具,或打鬧間沒分寸感,不小心碰痛了對方等。成人對待這些小矛盾的態(tài)度,比告訴孩子如何做更重要,影響更大。要用最道德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但不要用很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孩子。天生不會和人相處的孩子其實不多,只要成人減少干涉,他們多半能進行自我協(xié)調。

“三不原則”的核心內涵是兩點:第一給孩子做出好榜樣,第二營造豁達和善意的環(huán)境。兩者要的都是家長自身的修養(yǎng)。

06

曾有一位單身母親向我咨詢,她說4歲的女兒很喜歡去幼兒園,但在和小朋友玩耍時,總是扮演邊緣角色,受別人的支使,還總是受氣。比如搶某件東西,搶不過別人時,就不會再搶,轉而玩別的東西去了。有時別的小朋友打了她,淚痕還沒干,人家過來找她,她就馬上高興地又去和人家玩,全然忘了剛才被打的事情。這位母親覺得孩子太懦弱,沒有自尊,為此她給孩子講過道理,也狠狠地教訓過女兒多次,卻總是沒效果,孩子似乎越來越膽小了。她將此歸因為孩子在單親家庭中成長,因缺少父親的關愛和保護而自卑。所以她的問題是,如何給孩子做心理輔導,是不是需要馬上給孩子找個父親?

尋找同伴并迎合同伴,這是孩子正常天性的表達。在和小朋友發(fā)生沖突時,孩子能根據(jù)具體情況,主動退讓,并且能通過轉移注意力自我化解情緒;在小朋友得罪她后,不計前嫌,快速進行情緒代謝,重新投入友好的玩耍中。所有這一切,都是孩子在用天性中的純潔、豁達和自愛,努力發(fā)展自己的人際協(xié)調能力。這是一種潛能,這種潛能幾乎深藏在每個兒童體內,只要沒有錯誤的外力干涉,他們都可以在未來的成長中把握好各種交往的分寸。

家長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其實都是她自己心理的投射。她的自卑感和斤斤計較,讓她無法完成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這種不協(xié)調性甚至可能影響了她的婚姻關系。她下意識的自我保護,就是讓自己遠離他人,拒絕交往?,F(xiàn)在又不由自主地拽著女兒往這個方向走。

我詢問了這位家長童年的一些情況,她也是成長于一個單親家庭中,她對自己幼時狀況的描述和對女兒現(xiàn)在情況的描述如出一轍,而她自己在陳述中也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對女兒的態(tài)度、方法簡直就是當年母親對待她的翻版——到這里,她是開始觸摸到問題的根源了,這才是改變的開端。

孩子天性各不相同,不要指望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表現(xiàn)恰好符合你的理想。他可能是強勢的,也可能是柔弱的;可能是狡黠的,也可能是厚道的。這些特征并不代表他將來就是怎樣一個人。只要他在和同伴玩耍時是快樂的、內心是純凈的,就是好的。良好的同伴關系本身就是成長的營養(yǎng)品,能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滋養(yǎng),成長得健康。

當下還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一些人由于自身的不如意或眼界太低,經(jīng)常給年幼的孩子灌輸社會是險惡的、人心是無常的等等這類負面觀念,讓孩子從人生初始,就對家門以外的世界不抱有信任和好感。這不但降低了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坦蕩,也束縛了他接納世界的心胸,甚至會培養(yǎng)出反社會人格。

對世界懷有美好的信任,和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識并不沖突。家長應該把人際交往中各種潛在的危險告訴孩子,比如周圍的人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或媒體上報道了什么相關內容,就事論事地跟孩子談談,讓孩子增加些常識。生活本來就是有悲有喜,有常規(guī)有意外。知道世界有灰暗,不等于要把世界看得灰暗;知道世界是光明的,也不等于毫無防范心理。這是你對社會應該有的態(tài)度,也是教育孩子應拿出的示范。

正面教育永遠是最可靠的辦法,正如避免得流感,應通過平時強壯肌體來預防,而不能采用一出家門就戴防毒面具的辦法。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表現(xiàn)出一匹駿馬的飄逸,就不要從小教唆他以一只刺猬的姿態(tài)活著。

最后要強調的是,“三不原則”的成功運用,必須是三條戒律同時執(zhí)行,才能有效。很多家長在執(zhí)行這一原則時,容易注意到不介入和不怕吃虧,卻往往忽略自己的脾氣,動輒打罵孩子,那么這一方法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原因是家長自己給孩子做了一個不體諒、不寬容、不友好、愛發(fā)脾氣的壞榜樣。這也是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家長在家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家長在家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我們班上的家長都是對孩子負責任的好家長,孩子聰明又勤奮,真是令人欣慰??!如果家長們在家庭中,能夠更好地按照老師的指導來進行輔導,效果一定加倍好!

其實,在家輔導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就很好了!

一、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每天復習、預習的習慣。

一篇課文學習完了,一定要聽寫詞語,或者讓孩子進行看拼音寫詞語的練習。該背誦的內容一定要滾瓜爛熟。預習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讀課文。每當學習新課,老師一定會點同學讀新課文,這樣,在家讀過課文的同學會更自信,學習也會更有效率。

總結一下,也就是說,復習必聽寫,預習必讀書。

二、要抓住考試的重點。

考試的重點之一就是8個樂園。樂園里的題目、題型屬于百分之百要考的,因此,抓住了樂園,就抓住了高分。如果每次在單元檢測前默寫或變化各種形式來做樂園的練習,那么單元檢測也必考高分。有的家長在主動學習的項目里,會讓孩子做各種卷子或練習題,不如變化形式和題型做樂園,這樣,基礎扎實、鞏固了,成績也就穩(wěn)定了!

三、每天的作業(yè)一定要讀。

老師每天的作業(yè)都是精心思考的,主要是為了積累和儲備。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和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和領悟能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一定要日積月累,這樣,時間長了,語文自然就學好了。

如果想讓孩子盡早地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建議家長每周讓孩子寫2次小作文。好作文是練出來的,只有經(jīng)常練習,才能熟能生巧。學習技能是這樣,學習寫作也是這樣!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不應太簡單


孩子的學習是做家長最關心的事兒,尤其是孩子剛入學不久,家長總不希望孩子在學習的起點上就落后于別人,千方百計地輔導孩子,可是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急不可待地要求孩子能很快地說出答案,用自己的思維速度來要求孩子,稍不如意,便是對孩子一頓訓斥,然后直接報出答案。

許蓉剛上小學一年級不久,對數(shù)學的感覺不好,家長輔導孩子計算,3+4等于幾?孩子剛想,家長就急著問:等于幾啊?孩子被問得慌了,一時也算不出來,家長便接著說:你怎么了,3+4不是等于7嗎。又給孩子出了題:8-3等于幾?孩子看了看,想了起來,家長還是等不急地說:8-3等于5。許蓉的家長輔導她時,總是這樣先說出一道版式,然后家長再直接報出得數(shù),雖然家長每天都進行輔導,可許蓉的學習狀況并沒有得到好轉,原因就是她的家長輔導的效果不好。

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學習時,要經(jīng)常詢問學習情況,家長有能力進行輔導的要經(jīng)常進行輔導,但是,在輔導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細心,孩子的思維水平與我們成人是有較大差距的,當家長對孩子出了題后,要讓孩子好好地想一想,切不可急著說出答案。像許蓉的家長,輔導孩子計算時,孩子一時算不出,可要求孩子用小棒擺一擺,再數(shù)一數(shù),從而自己說出得數(shù),這樣孩子才可能掌握好所學知識。

范兵的家長在輔導學習時就不一樣,問范兵: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了6只,現(xiàn)在有幾只?范兵想了一會兒,沒有想出來,家長就要求范兵用小棒來代替小鳥,擺擺看,小兵拿出了小棒擺了起來,并算出現(xiàn)在樹上有10只小鳥。又問:河邊岸上有6只小鴨,水里有4只小鴨,一共有幾只小鴨?小兵剛才用小棒擺的是4+6,這回是6+4,但很快說出了答案,一共有10只小鴨。通過用小棒擺,小兵掌握了4與6合起來是10的概念。有些家長認為,初學數(shù)學時,不能讓孩子用小棒,用了以后孩子就不動腦筋,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剛學數(shù)學的孩子,數(shù)感沒有建立起來,只能靠直觀的實物來引導孩子,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數(shù)感,一年級的孩子用小棒來認數(sh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便于孩子進行操作,非常有利于孩子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家長在輔導孩子數(shù)學時不妨多用用。

作為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時,要引導孩子自己去研究學習中的問題,多讓孩子動動手,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不要孩子答不出來就報答案,這種輔導是無效的,還能使孩子養(yǎng)成不肯動腦思維的壞習慣。

小學生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習


耐心

輔導孩子做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要保持耐心。孩子剛接觸這個,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家長不要對孩子說“這個你都不會啊”,“你上課在干什么的?。俊?,這樣會讓孩子的心里起抵觸的作用,會對做作業(yè)產(chǎn)生反感的情緒來。

如何輔導小學生做家庭作業(yè)?

態(tài)度要認真

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態(tài)度要認真,避免說這些“就這樣吧,先這樣對付吧!“你先去做,做完了我看看”的話語,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做作業(yè)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長此以往,孩子對做作業(yè)的態(tài)度也會持不認真的態(tài)度的,那就麻煩嘍!

如何輔導小學生做家庭作業(yè)?

陪伴

孩子在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要陪伴在其旁邊,一來可以查閱孩子作業(yè)完成的咋樣了,可以及時的予以訂正;二來對孩子也是一種陪伴,是一種支持。這樣可以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輔導小學生做家庭作業(yè)?

時間

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目刂埔幌潞⒆幼鲎鳂I(yè)的時間,盡量讓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而不是磨磨蹭蹭的完成作業(yè),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拖沓的習慣,不然以后會讓你頭疼的日子多呢!

如何輔導小學生做家庭作業(yè)?

不要替孩子做作業(yè)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輔導作業(yè)的時候,對于孩子不會做的作業(yè),尤其是數(shù)學作業(yè),看到孩子見數(shù)字就加加減減的,那個火氣是會上升的,在講解的時候就會把孩子手中的筆奪走,在作業(yè)上做起來,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讓孩子自己去一步一步的完成,不要替孩子做作業(yè)。

如何輔導小學生做家庭作業(yè)?

語言的組織

在給孩子輔導作業(yè)的時候,講解題目的時候,語言盡量選擇讓孩子能聽得懂的話去講解,否則的話,你講了半天孩子還是沒明白,家長自己也徒增煩惱。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三不”策略》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必看:孩子學會和小伙伴相處,家長采用“三不原則” 沒必要的介入,或不得當?shù)慕槿?,一方面會把孩子間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沒給孩子留出學習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機會,第三個壞處是容易讓孩子遇點小沖突就覺得是個大事,反而變得斤斤計較,心胸狹隘。 01 孩子...
    2020-06-10 閱讀全文
  • 家長在家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家長在家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我們班上的家長都是對孩子負責任的好家長,孩子聰明又勤奮,真是令人欣慰啊!如果家長們在家庭中,能夠更好地按照老師的指導來進行輔導,效果一定加倍好! 其實,在家輔導只要做到以下...
    2020-12-03 閱讀全文
  •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不應太簡單 孩子的學習是做家長最關心的事兒,尤其是孩子剛入學不久,家長總不希望孩子在學習的起點上就落后于別人,千方百計地輔導孩子,可是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急不可待地要求孩子能很快地說出答案,用自己的思維速...
    2021-03-15 閱讀全文
  •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拼音的重難點歸類總結 漢語拼音的學習,從孩子的學習和平時家長的輔導中,有些拼音家長輔導起來和老師的不一樣。為了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將漢語拼音中的一些重難點做了一下歸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有所幫助。 一、漢語拼音中最重...
    2021-06-09 閱讀全文
  • 小學生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習 耐心 輔導孩子做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要保持耐心。孩子剛接觸這個,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家長不要對孩子說“這個你都不會啊”,“你上課在干什么的啊?”,這樣會讓孩子的心里起抵觸的作用,會對做作業(yè)產(chǎn)生反感的情緒...
    2020-09-30 閱讀全文

沒必要的介入,或不得當?shù)慕槿?,一方面會把孩子間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沒給孩子留出學習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機會,第三個壞處是容易讓孩子遇點小沖突就覺得是個大事,反而變得斤斤計較,心胸狹隘。 01 孩子...

2020-06-10 閱讀全文

家長在家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我們班上的家長都是對孩子負責任的好家長,孩子聰明又勤奮,真是令人欣慰啊!如果家長們在家庭中,能夠更好地按照老師的指導來進行輔導,效果一定加倍好! 其實,在家輔導只要做到以下...

2020-12-03 閱讀全文

孩子的學習是做家長最關心的事兒,尤其是孩子剛入學不久,家長總不希望孩子在學習的起點上就落后于別人,千方百計地輔導孩子,可是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急不可待地要求孩子能很快地說出答案,用自己的思維速...

2021-03-15 閱讀全文

漢語拼音的學習,從孩子的學習和平時家長的輔導中,有些拼音家長輔導起來和老師的不一樣。為了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將漢語拼音中的一些重難點做了一下歸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有所幫助。 一、漢語拼音中最重...

2021-06-09 閱讀全文

耐心 輔導孩子做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要保持耐心。孩子剛接觸這個,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家長不要對孩子說“這個你都不會啊”,“你上課在干什么的???”,這樣會讓孩子的心里起抵觸的作用,會對做作業(yè)產(chǎn)生反感的情緒...

2020-09-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