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幼兒故事。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應(yīng)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分享,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分享是一種善良,還是一種寬容,更是自古以來中國人信奉的傳統(tǒng)美德。于我們而言,分享是美好的字眼,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總希望能將所有的美好賦予在他的身上,仿佛那樣便是一種圓滿。
單位里,有個同事的孩子叫璇,她平時經(jīng)常會喊我:“大媽,大媽!”意為最大的媽媽。璇滿20個月之前,不管是吃東西還是玩玩具,只要說一聲:“璇寶貝,給大媽分一個!”她立馬開開心心地分享,那時候我不止一次地夸獎她:“璇懂得分享,真棒!”
璇滿22個月的時候,事情突然來個大轉(zhuǎn)變,她開始不樂意分享了。她吃東西的時候,我再叫:“璇,分一個給大媽?!彼龝p眼直瞪著你,雙手則不停地把食物往嘴里塞,或者連忙將食物收起來??粗钡男∧?,我真是哭笑不得,不過還是在她身邊扮委屈求同情,可璇依然一門心思地護住她的食物,那時候眼里根本沒有平時又摟又抱又親的大媽了,不得不說,我的玻璃心被小丫頭傷得碎一地,甚至還不住反思我這當大媽的是不是哪天不經(jīng)意得罪了小寶貝了??捎^察了幾天,發(fā)現(xiàn)她對其他的小朋友或老師都是一個態(tài)度。
無獨有偶,我們家可可,雖然最開始不像璇這樣有那么好的分享習慣,但整體而言,2歲之前商量一下都是愿意分享的。但2歲后,在分享任何東西的時候,可可都需要不斷重復:“這是我的!我的!我的!”
究竟是什么,讓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呢?我翻看了眾多育兒類書籍發(fā)現(xiàn),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敏感期,伴隨而來的就是她開始知道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自己的東西不能讓別人動,而這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jīng)階段。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那么,就要遵循這一規(guī)律耐心地引導他。
*先接納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然后慢慢引導孩子分享。
為了明確東西是“我的”,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因為他們還不了解“借”與“還”這種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還回來。他們覺得玩具給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了。
這時我們可以引導他:“玩具是你的,小朋友也很喜歡,我們先借他玩一會兒,玩好了就還給你。”很多孩子會著急,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妨計時,比如:“數(shù)到10就還給你。”目的是讓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東西真的可以還回來,讓他覺得安心。東西回來后做短暫停留再借出去,反復幾次,孩子大致就能明白“借與還”的概念。同時還可以告訴孩子:“你也可以征得小朋友的同意,玩他的玩具,但玩夠了也要還給人家,因為這個玩具不是你的。”
*切記不要強制孩子分享。
許多時候,面對別的小朋友想要孩子的東西時,如果他不愿意,我們都會覺得自己孩子沒禮貌,不懂得分享,甚至會自作主張地把東西“分享”出去,跟對方說:“拿去吧,沒關(guān)系!”雖然這樣做是出于禮貌,但卻會使寶寶迷惑和不開心。
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是有決定權(quán)的,而孩子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也是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你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孩子不給別人玩玩具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他還沒玩夠,或者他對這個小朋友特別陌生、沒有認同感??梢跃徱痪彛屗偈煜ひ幌?,千萬不要強迫。
*接納并引導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媽媽可以表示理解,并替他說出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想自己玩你的玩具?!薄ⅰ靶∨笥寻涯愕男∑嚹米吡耍愫軅?。”當寶寶松開緊抓在手里的玩具交給別的小朋友時,要及時贊美寶寶。當寶寶不愿給小朋友玩具時,你可以提醒寶寶:“他還不會玩呢,你教教他?!弊寣殞氂X得他對玩具仍有控制權(quán),并且從教別的小朋友玩玩具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
*多幫孩子建立玩伴關(guān)系。
如今,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很少接觸到小伙伴。在家里,幾個大人圍著孩子轉(zhuǎn),很難真正學會分享。分享需要不停地去經(jīng)歷,才會慢慢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平時要多帶孩子出門,讓他有機會建立起屬于自己的伙伴關(guān)系,從中去學習去感受分享。
小結(jié)
除了這種階段性“小氣”之外,我們平時在生活上也要對孩子多加引導。吃水果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給大人分水果,偶爾先吃的時候,也要給晚到的人預(yù)留一些。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給你的東西時,別忘了說“謝謝”,讓孩子感受分享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在無形中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記得對孩子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讓他慢慢習慣并樂于分享。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如果家長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習慣于以戰(zhàn)爭的方式待人接物,比如制造同事和同學的分裂,與領(lǐng)導制造矛盾,與愛人制造不和……
如果家長把孩子當成家中的“小皇帝”,那么,孩子便很有可能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不要理解和體會別人。
如果家長常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不良的夫妻關(guān)系,如吵架或冷戰(zhàn),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把“夫妻通過戰(zhàn)爭來生存”承襲到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再創(chuàng)造出一個類似的家庭關(guān)系。
如果父母之間因某一方出軌而苦惱、爭吵、冷戰(zhàn)、行同陌路……并讓孩子感知,那么,孩子便有可能以極端不良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重視,長大后,他/她也有可能在自己的婚姻中創(chuàng)造外遇情結(jié)。
如果父母一方因工作忙或各種原因忽視對孩子的關(guān)注,那么,孩子便會以各種應(yīng)對方式將忙碌的一方“拉回家來”。如學習成績不佳,走神兒,不寫作業(yè),淘氣,惹禍……如果老師請家長,或把外地的家長叫回來,那么,這個孩子便達到目的了。
如果父母把孩子長期放在老人身邊而疏于關(guān)注,那么,孩子便不會太生動活潑,比較呆板;長大后,他/她有可能很習慣戴著面具,或不太善于與人產(chǎn)生親近和信任的關(guān)系。
如果媽媽總希望孩子再多吃一口,而不在乎孩子是否愛吃或是否吃飽,那么,孩子或者過度肥胖,或者厭食。長大后,急躁、暴躁、自卑、自負、眼高手低、力不從心……便與之相伴。
如果媽媽不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不許交換禮物,不許到他們家玩……,那么,這個孩子很有可能長大后不會與人相處,進而不會做生意。
如果孩子摔倒時家長表現(xiàn)為大呼小叫,那么,孩子承受逆境的心量便不會太大。
如果家長總催促孩子“快點,快點”,那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便習慣于強迫自己。比如在等人時會總處于不安的狀態(tài)。
如果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或表現(xiàn)不良時,總搖頭嘆氣,那么,孩子會認為自己沒出息,進而會形成“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暗示,長大后,他/她真有可能什么都辦不成。
如果父親長期不在身邊,母子過于相依為命。那么這個聽話的兒子,便是一個小大人。后果是:他總覺得“自己無法令所愛的人的滿意”;他也會急躁和極端,眼高手低,強迫被對方接受,尤其在臨門一腳時慣于力不從心。
如果母親總當著孩子的面抱怨父親,那么孩子便不再相信任何男人,進而會認為身邊女人的不幸與自己有關(guān),并習慣拯救她們。
如果老師總讓學生打小報告,那么這個孩子很可能將來沉溺于“向領(lǐng)導打小報告”和“挑撥離間”。
如果母親總在寶寶睡醒前就離開他,那么這個孩子很有可能長大后會創(chuàng)造“一夜情”。
如果母親與兒子“同居”太久,那么就不要指望他能獨立。
如果家長習慣于怪罪學校、單位、社會和他人,孩子也會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如果家長習慣于用金錢獎勵孩子,那么這個孩子便習慣于認錢不認人。
如果家長總愛貶損孩子,那么孩子長大后也習慣于瞧不起自己。
如果家長總把孩子送出去很久,那么孩子長大后很可能習慣于“把自己送走”,比如拼命地搬家或出門……
如果家長特別想要個兒子,生下來卻是女兒,那么她極有可能成為一名“假小子”。統(tǒng)計證明:一半以上的假小子會有不良的兩性關(guān)系。
如果家長習慣于侵犯孩子的隱私,那么這個孩子便沒有界限,與人交往時愛走極端。
如果家長在孩子成為少年時還要硬闖進來看著他/她換衣服或洗澡
內(nèi)向,沒有那么可怕
我兒時也是一個特別內(nèi)向的孩子,喜歡自己安靜的搭積木、看書,甚至就安靜的坐著也能坐很久。不喜歡家里來客人,也不喜歡走親訪友,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只有一到兩個知心朋友,極少參加多人的聚會和活動。
我的父母一方面覺得我是一個特別“省事兒”的孩子,基本不用怎么管,肯定不會亂跑,也不會被陌生人拐走。
但一方面又覺得我特別“沒出息”。有一次為了讓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把我的書拿走,強推出門,跟我說;“不要天天在家里窩著,以后出去連個交往都不會,一群孩子在那邊玩“老鷹捉小雞”呢,你快去快去……”
還有一段時間,不知道父親從哪里聽說了一個鍛煉孩子外向的辦法,大學的時候經(jīng)常帶我去各種飯局,然后逼我說敬酒詞。結(jié)果通常是我點頭笑笑,然后一聲不吭。
這么多年,一直試圖改變我的父母始終沒有成功。我依然內(nèi)向,喜歡獨處,卻也并沒有出現(xiàn)父母所憂慮的“受到排擠”,“找不到結(jié)婚對象”,“無法在社會上生存”這些情況。
哈佛大學神經(jīng)科教授們就曾做過一項研究,研究表明那些在2歲時表現(xiàn)出靦腆內(nèi)向的孩子,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nèi)向的。
心理學的研究也證實,內(nèi)向性格的孩子并不是自我封閉或者自卑、膽小、怯懦的。他們只是跟性格外向的孩子,獲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性格外向的孩子是通過跟其他的人打交道來獲取能量,而內(nèi)向的孩子則是通過與自己的獨處來獲取能量。社交對于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消耗,所以這些寶貝們才會在熱鬧的、人多的場合感覺到不自在和疲憊。
這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在其他人玩耍和聊天時,內(nèi)向的孩子們也在靜靜的吸取自己內(nèi)心里面的能量。也許他們不是嘴甜的、閃閃發(fā)光的焦點人物,但是他們并不是缺少社交能力,也不是犯了什么錯誤,更不會阻礙他們成為一個友善的,陽光的大人。
內(nèi)向的孩子
一樣是人生贏家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內(nèi)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nèi)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而我們也聽過很多性格內(nèi)向、不擅長交往的成功人士,比如畢加索、卓別林、奧黛麗赫本、圣雄甘地、巴菲特、比爾蓋茨等等等等。
這并不是偶然,而是因為內(nèi)向的孩子,有不少得天獨厚的特質(zhì)。
內(nèi)向的孩子,往往更具有專注力
記得之前還有一位很知名的主持人,別人問他有沒有害怕采訪的對象,她說的是周星馳、周杰倫、梁朝偉等幾位,這幾位都是性格內(nèi)向,稍不留神就可能冷場。
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著稱的娛樂圈,這幾位無疑都是靠實力在生存。性格不僅沒有成為他們的攔路虎,反而是一種墊腳石。
因為內(nèi)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拒絕不必要的社交,和不必要的消耗,專注在自己的領(lǐng)域中,專注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所以成功的幾率也就更大。
內(nèi)向的孩子,更容易擁有知心朋友
很多父母最擔心的就是自家內(nèi)向的孩子會沒朋友。從朋友的數(shù)量上來說,內(nèi)向的孩子的確一般沒有太多朋友,但是在朋友的質(zhì)量上,內(nèi)向的孩子卻并不會輸。
內(nèi)向的人,通常是善于傾聽的人,并對他人的情緒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跟這樣的人在一起,聊天對象往往會感到很舒適。
另外,內(nèi)向的孩子交朋友通常都是經(jīng)過了很謹慎的判斷和長時間的觀察,他們的朋友都在某一方面非常優(yōu)秀。對于內(nèi)向的孩子給予友情,也更為珍視。
內(nèi)向的孩子,內(nèi)心可能更強大
內(nèi)向的孩子傾向于在內(nèi)部的世界里沉思,也喜歡自省。這些孩子會把自己對周圍的人、事、物的觀察,經(jīng)過自己的判斷而得出一個結(jié)論。
看似“悶葫蘆”的孩子,往往也是“心里最有主意”的孩子,外界的說法往往不容易影響到他們。
越成長,內(nèi)向的強大,孩子自身對問題的判斷和主見就越發(fā)的重要。
家有內(nèi)向娃
這么做他們會感激你
家里有個內(nèi)向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壞事,完全沒有必要嘲笑、指責孩子在社交上的“無能”。父母更需要的是全心的接納。
當然,如果能做一些減少孩子對社交的焦慮感的事情,孩子也一定會感激你的。
提前預(yù)熱,給孩子安全感
我一位很內(nèi)向的朋友是一名蠻成功的培訓講師,我問他會不會在發(fā)言的時候感到害怕。他說會,每次開講都很緊張。但是他有一個方法,就是會提前做好功課,把要講解的內(nèi)容認真的演練幾遍,同時把可能會發(fā)生的狀況提前想好對策。
這個方法對于內(nèi)向的孩子們也很實用。父母可以在家里要來客人之前,告訴孩子誰要來家里做客,并且友善的告訴孩子,應(yīng)該怎么稱呼這位客人,客人有哪些優(yōu)點和特長,或者和客人之間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當孩子熟悉了這些,并在心里有所準備的時候,他就有了更多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也會更容易融入。
尊重愛孩子的愛好,鼓勵他走出去
有些孩子的“不愛說話”,通常只是“不愛跟你說話”。遇到了他喜歡的熟悉的人,或者他感興趣的話題和擅長的領(lǐng)域,他的話匣子會一下子被打開。
父母可以注意一下孩子在哪些方面有特長,通常內(nèi)向性格的孩子在閱讀、寫作、繪畫、下棋、攝影、樂器,不需要團隊合作的運動,像跑步、滑冰這些方面,會有比其他孩子更好的天賦。
爸爸媽媽們可以著重培養(yǎng)一下孩子的愛好,并且鼓勵孩子與同樣興趣的小伙伴交流,漸漸的,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自信。
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帶他體驗快樂
內(nèi)向的孩子往往被貼上“膽小”“慫”“成不了事”的標簽,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最好的守護者,甚至是唯一的守護者,在這些時候,我們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去弱化周圍人對孩子的標簽,并帶孩子去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
就像最開始提到的朋友,她就完全可以多帶孩子去跟同事家里那個活潑的小姑娘玩耍。人生本來就沒有必要討好所有人,孩子從小就知道跟誰在一起舒服,就跟誰交朋友,也無不可。
從低難度體驗友誼的快樂,慢慢的教會孩子與他人相處的技能,讓孩子順其自然的生長,同樣不失明智。
很多人形容外向的人,像閃閃發(fā)光的太陽。那么內(nèi)向的人,似乎也可以形容成廣袤寧靜的天空。外向的孩子和內(nèi)向的孩子,都是降臨人間的小天使。我們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她,尊重他的性格,讓孩子自信的活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教育孩子有的父母覺得異常復雜,常常是為了教育孩子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的。而有的父母就能輕松應(yīng)對育兒這個大問題。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父親,每天對孩子的教育僅限于跟孩子每天提幾個問題就OK了。
這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么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么好事發(fā)生嗎?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xiàn)?
3、今天有什么好收獲嗎?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diào)查女兒的價值觀,了解她心里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么;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guān)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guān)愛關(guān)懷在里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guān)鍵的就是親子關(guān)系要處理好。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 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fā)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里對此達到完全相信,那么這種關(guān)系是良性的,是相互關(guān)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wěn)定關(guān)系。在這種情況 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lián)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xiàn)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guān)系是不穩(wěn)定的,或者說是扭曲 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國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并不是愛本身。而家長們的愛也經(jīng)常是有條件的,比如會出現(xiàn)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里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guān)系,是無條件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并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guān)系。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diào)正親子關(guān)系,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大道至簡,教育孩子簡單到這個程度就是一種境界了!
上面的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父母呢?孩子是要全面發(fā)展的,孩子的教育父母責任重大。
媽媽:最近又考試了嗎?女兒:沒有!媽媽:要記住,你可是第一呦!
女兒:今天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媽。媽媽:考得怎么樣,寶貝兒!女兒:全班第一!媽媽:全校呢!女兒:第四!媽媽:怎么才第四!你不是全校第一嗎?怎么考的?女兒:……媽媽:以后不許看電視啦!女兒:……媽媽:放學馬上回家復習功課!
媽媽:最近有考試嗎?女兒:沒有,媽。媽媽:真的?別是考壞了,回家不敢說吧。女兒:怎么會呢!媽媽:我得打電話問問你們同學!女兒:……
媽媽:這次期末考試你考得怎樣?女兒:我是全班第一呀?媽媽:全校呢?我說的是全校第幾?女兒:……媽媽:說呀?女兒:第五。媽媽:怎么又下滑一名?女兒:……媽媽:照著樣下去,考大學時你還不成了全國第一,是倒的。女兒:我下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媽!我保證!媽媽:這還像句人話!女兒:……
女兒:媽媽,我考了全校第三!媽媽:有進步!記住你可是全校第一的!女兒:知道了!媽媽:唉,不對,在你們班怎么又是第二了?女兒:上次我們班的第二,這次是全校第二。媽媽:你看看,你看看!女兒:……媽媽:人家全班第二,能考全校第二,你是全班第一,怎么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女兒:媽,下次我一定能考全校第一。媽媽:你敢保證?女兒:能,一定能的,我保證,保證。
女兒:爸媽,喝茶!媽媽:想偷看眼電視呀,還不知道你!學習去!我們自己會倒!女兒:我要再給你們倒茶,我就不是人!媽媽:唉,你這孩子是怎么說話?你給我回來!
媽媽:我女兒真棒!全校第一!女兒:這次你高興了吧,媽!媽媽:高興,當讓高興。我看,我女兒是全市第一的料。女兒:啊?
女兒:媽,這次暑假我學校班組織夏令營,我想?yún)⒓?。媽媽:有什么用呀?參加夏令營能考全市第一嗎?女兒:我們班同學都去了。媽媽:讓他們?nèi)グ桑鄄蝗?,正好利用這段時間補習一下你的英語,媽已經(jīng)替你找好家教了。女兒:補習,補習,我都掉進書坑里了。媽媽:這孩子!女兒:我就是想去夏令營!媽媽:你看,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是全校第一了,接下來你必須向更高的目標——全市第一沖刺。女兒:第一第一,你們就知道第一!媽媽:?女兒:考第一就這么容易嗎?你們上學時考過幾次第一???媽媽:?!女兒:我這輩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我曾經(jīng)考過第一!媽媽:??!
Q:寶寶已經(jīng)6歲了,做事還是磨磨蹭蹭的,連喝水都要請幾次。今天早上刷牙洗臉又很慢,遲到了也不著急,我擔心上學以后他會天天遲到。我能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呢?
A:在很多事上,媽媽想得足夠多,孩子相對就想得少了。比如飲食,如果媽媽總是怕孩子渴著,總是為他吃什么喝什么而操心,那么他就永遠不可能餓著渴著,也就不會感受到非喝水不可的狀態(tài)。
因此,到了6歲左右,我們還是建議要讓孩子把基本的生活和學習變成他自己的事。作為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放手讓孩子體會自己的需求
吃飯應(yīng)該是孩子自己想吃。要讓孩子明白,如果這一頓不吃的話,那就得餓到下一頓了。學習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學習都要靠媽媽來安排,孩子全是為了媽媽來做這件事情,那他生活的愉悅感就會差很多。
要幫孩子了解社會規(guī)則
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一個人在世界上生存下去,他需要周圍的人來支持,因此他一定要調(diào)整自己,讓自己和周圍人的節(jié)奏相配合。比如說,無論是在家還是在社會上,很多事情是有時間要求的,過了這個時間這個事情就干不成了,或者你就加入不到那個團體里去了……這些規(guī)則都要成為孩子內(nèi)在的規(guī)則,而這些規(guī)則的內(nèi)化過程需要孩子的體驗和家長的引導。
讓孩子有承擔責任的意識
作為媽媽,試著把節(jié)奏放慢。一方面可以讓媽媽自身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更加寬容,給孩子成長的時間。雖然很多家長還是會不放心,但是要知道,如果不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他就永遠不需要為自己去想,而這樣的后果是孩子將來的生存會遇到麻煩。因為沒有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輩子。讓孩子承擔起責任,對自己負責,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答疑專家:徐凡(《父母必讀》雜志主編,兒童心理學專家)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早熟對于孩子們來講已經(jīng)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了,家長們也是體會到了這方面的影響。有很多家長抱怨與自家孩子溝通總是出現(xiàn)障礙,很難進行有效的交談。那么與孩子溝通真的這么難么?下面我們來看一位幫友的分享,體會一下!
【家長分享】
都說現(xiàn)在家長跟孩子很難溝通,或者說不愿意溝通,所以,前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公益活動,目的是幫助孩子跟家長增加溝通,看溝通之后的親子關(guān)系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活動在蘄春舉辦,到場的一百組家庭,都是留守兒童跟他們的父母,高中生。孩子性格已經(jīng)定型,對父母的不理解非常深,很多人來參加活動家長與孩子之間都不說話的,家長玩手機孩子也玩手機,簡直看不出來是一家人。
活動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家長跟孩子分開,隨意跟其他孩子其他家長組合面對面手牽手坐下,我作為義工參加,有些孩子家長沒來的,我們就過去頂上,我牽手的是一個男生,最開始他手都不愿意伸出來,非常抵觸,從他眼神里我看出了恐懼,最后主持人引導下,他伸出了手跟我握在一起,小手冰涼,然后我們都閉上眼睛。主持人引導下,雙方各說出一件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要求大人先說,小孩后說,描述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最開心和最不開心的都是跟家長相關(guān)的,開心是爸爸媽媽帶他出去玩,不開心是爸爸有一次誤會了他打了他,說著眼睛里淚水打轉(zhuǎn),但是又倔強的不肯把眼淚流出來,手是顫抖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我們都把真心拿出來跟對面的人溝通,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把孩子當成孩子,家長當成家長,心理的話都沒有說出來,家長累了,不告訴孩子,忍著,但是情緒是無法忍的,孩子會受到影響,有抗拒感,久了,孩子也不敢跟家長溝通,實際上他們開心不開心都是跟家長息息相關(guān),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導致家長孩子之間隔閡越來越大。
活動中還有很多環(huán)節(jié),讓孩子明白家長工作掙錢的辛苦、壓力,讓家長明白孩子的需求,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他們不是不懂事,是不知道該這么做,他們都愛著自己的父母,但是,很多人從來沒有跟父母說出我愛你三個字,覺得生疏,不好意思。國外很多家庭家長孩子之間都把I LOVE YOU掛在嘴邊,因為他們之間的相處不是家長關(guān)系,而是朋友關(guān)系,什么事情都互相溝通互相理解,沒有家長的架子,沒有孩子的抗拒。
很多時候使我們自己心理的那道坎作祟,覺得家長覺得跟孩子訴苦很沒面子,其實這是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很重要的一步。活動最后那層膜捅破之后,很多家長孩子搶話筒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然后家長孩子抱在一起流眼淚,覺得重新認識了自己最親近的人。
溝通很簡單,讓孩子知道自己辛苦不丟人,讓孩子知道社會的壓力對他們更加有好處,還能增進家人之間的理解,互相做朋友,當你的孩子把你自己當成最親密的朋友,什么都愿意告訴你的時候,你覺得孩子還會抗拒家長對他們的教育嗎?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是一張白紙,最后成長成什么樣,學校老師只能說井上天花,最重要的內(nèi)容,還是家長寫上去的。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真正走進孩子心理,了解他們懂他們,給他們更好的成長。
孩子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
前幾天有位朋友送了一套“樂高”的玩具給lulu。之前一直覺得lulu玩樂高還早了點。但這次lulu看到后很感興趣,于是決定陪他一起玩。
1、完成一輛摩托車
這輛摩托車的拼裝并不復雜。我讓lulu幫忙找零件,由我來組裝。主要是想讓他學會看圖紙。
2、完成一輛小汽車
這輛小汽車是在第二天完成的。由于第一天摩托車進程十分順利,lulu很有興趣。這次我鼓勵他自己拼。他的小手還是很不聽使喚的,我在旁邊主要是指導和幫忙。但在幫了幾次忙之后lulu很自然地在我伸手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努力。
3、完成大汽車
這部汽車是整套玩具中最復雜的一個,開頭我還是讓lulu嘗試但由于復雜,在多次的失敗之后他對拼裝不再那么有興趣了。為了保持他對樂高的興趣我們打算以我們組裝、lulu幫忙的方式,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拼好了。之后用這3輛車玩了很久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戲。lulu重新有了興趣。
4、完成“戰(zhàn)士”
今天帶lulu去反斗城,lulu對樂高中的“戰(zhàn)士”系列產(chǎn)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雖然這套玩具適合的人群是6~16歲的孩子,在他的堅持和旁邊銷售小姐的蠱惑下我們還是買下來了。但我們和lulu的約定是“要自己拼裝起來,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叫爸爸媽媽幫幫忙”。晚飯后lulu很認真地開始了他的工作。我們僅僅在旁邊作一些必要的指導,不斷地提醒了自己“動口不動手”“鼓勵+鼓掌”。漸漸地,lulu要我們幫忙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有時甚至還會因為我們的“幫忙”而生氣。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lulu用自己的堅持完成了所有的步驟,同時他也品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成功的驕傲”---而這恰恰是我們無法給與他們的。
從這里我們看到了lulu的堅持和他的潛力。我們往往把他們當成是小孩子,在不經(jīng)意間他們長大了,可以去完成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放開我們的手,讓他們成為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鷹,而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
孩子交往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怎么做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處于發(fā)展過程之中,當他們在交往中出現(xiàn)問題時,要用孩子的方式而不是成人的方式去解決。成人常常會用所謂“成熟”的方式去干預(yù)兒童的朋友圈規(guī)則。比較突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成人的“吃虧理論”,另一個是成人的“自我強大理論”。成人怕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吃虧”而變得“窩囊”,于是當孩子遇到人際矛盾與沖突時稍有不快,成人就急于去安慰孩子,替孩子做主,甚至要為孩子“打抱不平”“討回公道”。長此以往,孩子越來越依靠大人,結(jié)果很可能會變得膽怯、不自信,甚至“窩囊”。
有的家長則用“自我強大理論”來回避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遇到的煩惱,教育孩子只有把自己變得優(yōu)秀與強大,才能讓同伴服氣,因而減少與同伴交往的機會,獨自增強自己的其他本領(lǐng),等有朝一日讓大家對自己“刮目相看”。但是兒童的朋友圈恰恰不是這樣的。他們建立朋友圈的主要規(guī)則是“有趣”,也就是說相處帶來輕松與快樂,就可以成為好朋友。這個“有趣”也許是孩子的新玩具有趣,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但是到了4歲以后,孩子越來越靠自己的個性特點和交往能力給人帶來快樂,而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我們小時候,育兒理論是,什么都是孩子的錯。
這個小孩不聽話;那個小孩不用功;這個小孩調(diào)皮搗蛋;那個小孩撒謊騙人。
70、80后,很少聽到?jīng)]有挨過打的孩子。拎起來打屁股是正常的。用皮帶綁起來抽,拿著搟面杖輪,甚至直接扇耳光,也都有聽說過。
我也挨過打。打得最重的那次,是五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50分。我媽按著我,我爸打,拿塊小木板,噼里啪啦,伴隨著我拼命的嚎叫聲,記憶深刻。我皮厚,屁股沒有被腫,后來小升初,我數(shù)學96分。
終于輪到我們做父母,結(jié)果育兒理論變成了,什么都是父母的錯。
父母沒有盡到責任,沒有精心專心,沒有有效陪伴,沒有教養(yǎng)內(nèi)涵,沒有經(jīng)濟能力去買幾百萬的學區(qū)房,沒有掙得贏家人生,你看人家王思聰。
頭頭是道,句句在理,還真是這么回事兒??墒窃趺绰?,怎么心酸,請允許我先去墻角里哭一會兒再來。
我是一個焦慮的母親,自從有孩子以后,一直自發(fā)自覺的拼命努力學習??戳撕芏鄡和逃龝?。書里講的都是正面鼓勵,積極贊美,用心陪伴;附著圖文并茂的介紹,如何開發(fā),如何獎勵,如何鼓舞,如何正面引導,但是沒看到哪本書,有提到懲罰,就算提到,也是僅僅是在陳述弊端。
一句話現(xiàn)代育兒理論的基點是:孩子們都是天使,懲罰天使的必然是魔鬼。你是不是想下地獄?
如果說,我們那一代是嚇大的,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哄大的。
懲罰成了一個禁忌的話題,縮頭縮腦的沉浸到陰影里面。每個熊孩子都是寵愛一身,滿腹經(jīng)綸的小皇帝。天文地理,國學英語,無所不知,可是行為粗魯,自私冷漠,無視規(guī)矩。
父母徹底淪落成了給孩子們打工的奴隸,威嚴掃地,毫無控制力。
帶孩子去參加試聽課,開課之前,十幾個孩子滿地亂跑,大喊大叫。有個六七歲的男孩子,跑到講臺上,邊扭屁股邊脫褲子,讓大家都看到里面的小內(nèi)褲。他媽媽就坐在人群里面看著他,用自己的手指刮自己的臉,意思說羞羞。
他的舉動成功的引起所有小孩子的注意,小孩子們都圍著他笑。他把褲子拉上去又脫,反反復復脫三次。孩子的媽媽,一直坐在人群中,開始是用手勢表示羞羞,后來見不管用,索性扭過頭去不看自己的兒子。
作為媽媽,我明白,這個媽媽不是不想管,管不了。她比誰都更明白,若是出言制止,將會當場上演一出怎樣的鬧劇。
當她的兒子終于第三次把褲子提上去的時候,這個媽媽居然做鼓掌的樣子,對于提上褲子的動作,表示鼓勵。
我相信這個媽媽一定也讀了很多的育兒書,因為都說教育要,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積極贊美,才會不傷害孩子脆弱心靈中,任意一個小小的角,才會讓孩子自由成長,快樂童年,人生陽光。
我確信所有的人做了父母之后,對孩子說過的最多的話,絕對不是“我愛你”,而是“不行”,“不要”,“不可以”!
而且,流血流汗的努力拼命,實現(xiàn)自己更美好的價值,是一件從來沒有被編進人生的程序的事情。人類的價值觀完全是后天社會屬性的表現(xiàn)。吃飽喝足,少出力,多偷懶,找個地方躺下來曬著,才是人性的本能。
所以,從我這個粗魯母親的角度來看,在育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絕對不是如暴風雨一樣猛砸下來的贊美和鼓勵,也不是永遠細聲慢語的耐心陪伴。育兒中最重要的是:制定規(guī)矩,透明公平,獎罰分明。
孟子三千年前就說過: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我婆婆在她的院墻邊種了很多薔薇,每年她都要花很多時間去修理。薔薇科的植物都帶刺,修理一整墻的薔薇,并不是一件美事。
有一次我問:“讓它長成自然的樣子,也省了你的事兒,不好么?”
我婆婆搖頭:“養(yǎng)花,七分靠管,三分靠剪。單澆水施肥是不行的,剪不能隨便亂剪,但是想要它盛開到荼蘼,就要及時剪?!?/p>
人也是一種動物。教育的本質(zhì),其實是在努力泯滅人類骨子里面存留下來野蠻天性,把一個軟軟,瞇著眼的小動物訓練成一個遵守規(guī)矩的人。整個社會規(guī)范也不過就是一堆堆人給自己制定下的規(guī)矩,框定了自己,也方便了自己。
所以人在江湖,想走得快,想吃的開,絕對不是張揚自我,恣意妄為,而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有一次我一個人帶著兩孩子趕火車。子覓看見別的小孩吃巧克力,她也要。我包里有巧克力,但是檢票的時候,抱著她,牽著思迪,拉著箱子,背著自己的包,還垮了一個袋子。我實在是沒辦法掏出巧克力,撕開袋子。還要提防著她不會把巧克力掉地下,或者化在手里,摸得滿臉都是巧克力。我給她說:“等一會兒,上了車就給你。”
也許是餓了,也許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面,她煩躁不安,被拒絕后,就開始發(fā)脾氣,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火車站的地有多臟,我就不形容了。我試圖去把她拉起來,她全身的力量,拼命往下拽。子覓是個很胖的小妞,那時三歲,差不多三十斤了,跟個秤砣一樣,根本拽不起來。
一個卷毛混血兒在地上嚎叫,恨不得全候車廳的人都來圍觀。人越多她哭的越厲害,我怎么提也提不起來。所有人的票都剪完了,再不走就晚了。
我沒辦法,咬著牙,使勁的把她提起來,她還想再往下墜,還沒等她再坐下去,我手起手落的就狠狠的在肉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子覓被震住了,一下子就止住了哭聲,驚恐地看著我。
我把她抱起來,讓她勾住我的脖子,我厲聲厲氣地說:“不許再哭了。抱住我,我們上火車?!?/p>
旁邊思迪看到媽媽發(fā)脾氣了,也是有些驚恐。跟著我拼命的跑,沒有和平常一下,喊累喊跑不動。
我如逃難一樣,跑上車。還沒坐定,火車就開了。
我是個粗魯?shù)哪赣H,思迪子覓,我都打過屁股和掌心。不過現(xiàn)場拎起來,當著人的面揮手就是一巴掌的次數(shù)非常少見,所以這一次,我一輩子都會記得。
我想如果把這拍了視頻,請專家點評??隙〞f,今天子覓的表現(xiàn)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她能坐在地上哭,那是因為平常的時候,我對她放任。打孩子是不對的,尤其當烏泱泱好幾百號人。還會有更有效的建議是,最好不要一個人帶著兩個幼齡孩子的出門,火車站是非常危險的地方,總要有個照應(yīng)……
很有道理,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活在當口,我首先要完成的事,趕上這輛火車。其他的事兒,容我喘過氣來再說。
真實生活中,有很多當口,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如說的那樣,細心耐心,閑庭信步。這就需要成人和孩子之間建立一種相互馴養(yǎng)的默契關(guān)系,彼此知道對方的底線,遵守游戲規(guī)則,才能一起快速的走過。
如果說我這次是一個意外事件,那我朋友兒子挨打,則是厚積薄發(fā)的必然。
我朋友的兒子三歲時,喜歡拿家里廁所刷,當作一柄劍迎風揮舞。為了增加效果,自己還會去馬桶坑里沾點水,甩的客廳里一地水點。
讓我們坐下來慢慢說,三歲左右,是從嬰兒期到幼兒期的一個轉(zhuǎn)型。孩子們需要不停的挑釁父母的極限,從中證實自己對于世界的認知,探索自身能力,吸引注意力,擴張自己的根據(jù)地。
給他買塑料劍,木頭劍,甚至干凈沒用過的馬桶刷,爸爸媽媽陪著舞,都沒有用。因為兒子知道,只要他一揮馬桶刷,所有的大人都會朝他靠攏。五千年前,周幽王烽火戲諸,也就這么個效果,不過結(jié)果更慘烈,丟了了整個帝國。
有陣子,他們把馬桶刷藏起來呀。問題是,去朋友家玩,兒子會把別人的馬桶刷拿出來,在別人家的客廳里舞,可以腦補一下尷尬指數(shù)。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很想知道,對此有什么辦法?不是分析原因,不是提出看法,而是有什么有效意見,可以改變這個客廳地板上橫著一個滴水的馬桶刷的問題?
后來我朋友有一次,把兒子提起來,褲子拽下來,朝著屁股啪啪啪一頓。兒子白白的屁股上,全是紅色的巴掌印。打完之后,他把自己鎖洗手間里,看著自己嗡嗡發(fā)麻的手,對著鏡子說:“你真是個不稱職的父親?!?/p>
從此兒子知道,玩馬桶刷會屁股疼。在自己長得比爸爸高之前,這個家里還是老爸的地盤。偶然還會偷偷再玩一下,阿姨警告:“再玩,我就去告訴你爸爸?!眱鹤右荒槻粷M,摸摸屁股,也就放棄了。
現(xiàn)在兒子已經(jīng)十歲了,問他為什么那么愛玩馬桶刷。已經(jīng)長到一米五的半大小子一臉迷茫地搖頭,“怎么可能?你們在污蔑我?”
我并不是在推崇懲罰孩子,我是推崇制定規(guī)矩。規(guī)矩制定后一定要嚴格遵守,不可以輕易放棄。
成人不應(yīng)該依仗自己更高更大更強壯更有力,把懲罰作為一種優(yōu)于孩子的特權(quán)。但是在育兒的問題上,懲罰也不應(yīng)該是一個有意被淡化的話題。懲罰是一個鋒利的寶劍,可以切肉,也可以切手指頭,但是就因為怕切到手指頭而鎖到抽屜里面,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如果說,規(guī)矩是壘起來的墻,懲罰就是孩子們失控后,撞到墻上的蘑菇包,撞得越狠,記得越牢。孩子都是一個個的小人精,這次在這里撞到了,知道了疼,下次絕對盡早拐彎,只留個優(yōu)美背影。
這個世界原本沒有天生出來的好孩子。每個好孩子都是七分的贊美,三分的懲罰,十分守規(guī)矩。
父母和孩子,雙方協(xié)定,共同認可,在一起制定規(guī)矩。言必信,行必果,對于父母也對于子女。
契約精神,始于孩提。
相信《分享,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簡單的幼兒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現(xiàn)在幼兒園里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有些還是獨生子女的子女,因為沒有兄弟姐妹的原因,再加上,有些孩子整天待在樓房里,和其他孩子接觸的比較少,他們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性,但同時他們謙讓與協(xié)作精神卻很差。于是...
育兒心得:快樂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看到別的家長都在投稿講述他們的育兒心得,我也想投,可我沒有什么可說的,到現(xiàn)在為止我對兒子的近況還是充滿擔憂。我不知道一個媽媽老是以這樣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的兒子是不是有問題,...
分享是件快樂的事 分享行為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xiàn),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各種行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xiàn):兩個孩子為了同一件玩具發(fā)生爭吵甚至打斗;有的...
孩子的世界是湛藍的天空,藍的令你心靜;是碧藍的海洋,透徹的使你心醉;是潔白的云朵,皎柔的讓你心醉;是瑩瑩的星空,深邃的使你心怡。天的湛藍,海的碧綠,構(gòu)成了一道璀璨多姿的風景線,孩子的世界像掛著霧珠的尖...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