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吃苦精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他們的生活被家長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思想上不能承受任何壓力,更別談吃苦受累了。看看現(xiàn)在的中小學,一到上學放學,校門口就車水馬龍,孩子的書包也由家長背著。在公共汽車上,時??梢钥匆姡⒆有陌怖淼玫刈?,家長心甘情愿地站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現(xiàn)在的社會,對于人的要求甚高,競爭激烈,事業(yè)是天職,每個人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知識和才能,真正的成功是取決于自己的毅力和勇氣。強者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吃苦的精神,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立、堅強、進取的思想,如何去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精神呢?
1.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在家里,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首先,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2.家長主動與孩子吃苦
孩子怕苦,就不會成功,就不會搞好學習,遇到困難就后退,悲觀的對待生活,這樣很難適應社會的競爭。由于現(xiàn)在的家長忙,與孩子的溝通少,造成父母與孩子的代溝越來越大,如何去彌補這個缺陷,那只有靠家長多與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長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3.設置生活挫折和障礙
在生活中,設置一些挫折,讓孩子去面對。要孩子完成適當?shù)募覄?,如打掃衛(wèi)生,洗碗,清理房間等,可以物質和精神獎勵,以調動積極性。也可以要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如賣報紙、農村生活體驗,夏令營,與農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動。家長可以付費的形式來要孩子完成家務等,西方的孩子在十歲后就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鍛煉自己,接觸社會,培養(yǎng)吃苦精神。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社會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而更多的則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各國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為孩子將來面臨的是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競爭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
美國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為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存的適應社會能力,特別規(guī)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方能予以畢業(yè)。條件似乎苛刻,但卻使學生們獲益非淺。家長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持,沒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門”、“搞小動作”的。
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青少年從小的時候開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歲以后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14歲的詹妮每周禮拜六要去餐館打工,母親告訴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幫媽媽干活,照樣可領取工資。但詹妮覺得在家賺自己母親的錢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賺錢來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瑞士
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對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yè)就送到一家有教養(yǎng)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鍛煉了勞動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qū),也有講法語的地區(qū),所以這個語言地區(qū)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qū)當傭人。
德國
家長從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還規(guī)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里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分日本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yǎng)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
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么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背包。別人問為什么,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加拿大
為了培養(yǎng)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本領,人們從很早就開始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有一個記者家中,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結各家各戶送報紙??粗⒆优d致勃勃地分發(fā)報紙,那位當記者的父親感到很自豪:“分這么多報紙不容易,很早就起床,無論刮風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們從來都沒有耽誤過。”
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紀的小主人,他們必須學會共同生活,這就需要他們從孩提時代就學會相互理解,平等交流與和平共處,讓他們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不僅如此,還要學會在合作中和不合作的伙伴間增進友誼,相互了解,因此,幼兒期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精神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
通過體會合作的必要性,萌生合作意識
要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我們首先要給孩子一些思想準備,對集體活動進行一些討論:關于大家在一起應相互幫助,關于每個人應負的責任,關于玩玩具不爭搶等等。隨后便列出項目,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如:在幼兒活動區(qū)提出“三不”即不打人、不罵人、不爭奪玩具;要有禮貌、要謙讓、要商量。通過看圖說話“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戲“李小多分果果”等生動形象的學習形式,使幼兒懂得什么是“友愛”,怎樣做才是“友愛”。并以營造合作氛圍為主題,布置活動室環(huán)境,如在墻上張貼體現(xiàn)小朋友合作行為的各種圖片。在活動中,讓幼兒自由選擇項目,各司其職,相互幫助,這樣做給了他們一個自我選擇機會,而非忽視他們的意愿,獨斷專行。當然,讓孩子自己進行選擇并不能保護他們一定能夠做到最好,其間會有反復,但因為這是他們的決定,老師就有權提醒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
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游戲、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應想辦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游戲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比如,引導、組織幼兒在進行小組或全班作畫,在這當中幼兒必須學習相互協(xié)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構圖上、色彩上、內容上達到協(xié)調一致,共同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在游戲中,特別是在建構游戲、角色游戲中,幼兒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午睡前后讓小朋友互相幫助脫穿衣服、解扣鈕扣;請小朋友們把心愛的玩具拿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還有大帶小活動。不僅如此,我們還將幼兒喜愛的多種活動進行分類組織,建立幼兒活動區(qū),經過反復研究,明確了在各種活動區(qū)中對幼兒進行合作精神培養(yǎng)的具體目標。
恐懼心理,人人都有。有些恐懼感是先天性自我保護性機制,例如,人對霹靂(響聲很大的雷)聲的感覺、對大聲呵斥者的感覺、對突然的動作、對劇烈的閃電等所產生的恐懼。這種恐懼感,年齡越小的人持續(xù)的時間越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持續(xù)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引起恐懼的條件也會不斷地更換。
恐懼心理的產生是由某些生態(tài)因素和其他誘因決定的,性別、年齡、社會、智力等都會促成恐懼心理的產生和發(fā)展。有的學者認為3歲和11歲是兩個高潮。嬰兒期常見的恐懼,是聽到高聲、見到動物、見到生人、變換環(huán)境、觸摸異物、感到黑暗、感到孤獨、看到流血、感到疼痛等等。而幼兒期所害怕的事物不僅比嬰兒期多,而且也比少年期多!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某些事物已不再使他們恐懼,但是想象卻發(fā)展了恐懼,例如:怕妖魔鬼怪、怕強盜、怕大灰狼、怕老虎外婆等等。孩子將上小學或已經上小學,恐懼心理會明顯減弱。一般地,女孩容易產生恐懼情緒。
恐懼心理的產生,除先天性恐懼之外,還有體驗性恐懼、遷移性恐懼、傳染性恐懼。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周圍世界的機會增多,在接觸中難免出現(xiàn)問題,例如被開水燙了、被火灼傷、被銳器碰破、被狗咬雞啄、從高處跌傷、被門擠疼、迷路、挨打等等,這些痛苦的經驗使他感到害怕,這便產生了體驗性恐懼。而被開水燙過的幼兒,一看到沸騰的開水,就躲得遠遠的;被門擠疼的幼兒,進門總是跑進來或跳進來。怕開水、怕?lián)u晃的門扇、打過針的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這些就是遷移性恐懼。
傳染性恐懼又叫間接性恐懼,是由成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媒介傳染給孩子的,這種恐懼并不是孩子直接體驗積累產生的。一種是成人感到恐懼,幼兒從成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感覺到恐懼的情緒,而被傳染了,隨之也出現(xiàn)了恐懼心理;另一種是成人威嚇孩子的語言和動作而使幼兒產生恐懼。
時代的飛速發(fā)展,要求我們培養(yǎng)富于闖勁、勇于探索的開拓性人才,畏首畏尾的人是不能適應未來事業(yè)和生活的。而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幼兒恐懼心理如果超過一定的量,會使大腦中樞保持長時期的緊張狀態(tài),不僅會影響大腦的發(fā)育還會導致其他器官和系統(tǒng)發(fā)病,使之睡眠不好、消化不良、心律不齊等,甚至于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容易形成懦弱、多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質?!澳┐实邸变邇x3歲便離開父母,拘于深宮、獨處曠屋、夜聞更漏、與鼠雀為伴,雖有太監(jiān)在旁,也僅在門外不得親近,而且動輒給皇上“撤撤火”,實在令人可怕。3歲幼童總是處于極端恐懼之中,最后形成多疑、浮躁、懦弱、怪僻性格,恐怕這也是不奇怪的,當然還有其他諸多因素。
恐懼對幼兒的危害極大,家長應予以重視,并及早預防,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或減弱恐懼心理。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懼心理,叫孩子“膽小鬼”,也不要力圖使孩子否認或掩蓋恐懼心理。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自信心。盡可能放手讓孩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體驗,認識不熟悉的事物,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自信心越來越強了,恐懼心理自然化為烏有。
其次,創(chuàng)造條件使幼兒接觸并了解那些本來不危險的事物,以解除其恐懼心理。例如,向幼兒解釋,使之相信周圍的人和事物無害;讓幼兒摸一摸使之害怕的物體,或者家長親自摸一摸讓幼兒感到害怕的物體,或家長親自到幼兒認為可怕的地方看一看、呆一會兒,讓幼兒看到確實沒危險;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精神準備,克服潛在的不安情緒,上幼兒園之前,可先帶幼兒去看一看幼兒園,見一見老師和小朋友等等,這對解除遷移性恐懼和傳染性恐懼是有效的。
家長決不能以恐嚇代替教育,更不要給孩子講迷信或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一些幼兒心理承受不了的電影、電視節(jié)目,也不應該讓孩子看。
但是,這決不是說,家長要嚴密監(jiān)護孩子的生活,而是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使孩子接觸那些本來不可怕的事物,給他講道理,講科學知識,鼓勵他去觸摸、去體驗、去適應,鍛煉他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幼兒對引起恐懼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家長切不可采用強迫或壓制的手段使之硬性接觸,否則,不但不會消除恐懼,反而會增強了恐懼。
家長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恐懼心理,即使在真正令人恐慌的事物面前,家長也要盡量鎮(zhèn)靜,經驗告訴我們:大人驚慌一分,孩子要驚慌十分。孩子起步跌跤總是難免的,如果家長驚慌失色,大聲叫嚷,連抱帶摸,本來還要爬起來再玩的孩子,也會大哭起來。特別要提醒做母親的,做祖母的,做外祖母的,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懲罰不當也會助長孩子的恐懼心理。嚴厲過分的懲罰,使孩子盲目的絕對服從,它的基礎不是愛和信任,而是恐懼。這種懲罰帶來的心理打擊比肉體痛苦還嚴重,它會使孩子始終處于極端恐懼之中,乃至于承受不了,出現(xiàn)呆滯、健忘,神經質等心理病態(tài)。一心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不切實際地任意將幼兒學習的時鐘提前,不管幼兒的興趣和承受能力,提早定向培養(yǎng),加大壓力,結果欲速而不達,家長不怪自己,反而遷怒于孩子,甚至搬出老家規(guī):“不打不成材”!“拳頭底下出英雄”。希望有這樣思想的家長,仔細想一想吧。
1.孩子,你一定要學會做飯。這與伺候人無關。在愛你的人都不在身邊的時候,使你能善待自己。(能獨立生存)
2.孩子,你一定要學會開車。這與身份地位無關。這樣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自由)
3.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學,正規(guī)的大學。這與學歷無關。人生中需要經歷這幾年,無拘無束又能染上書香的生活。(一旦走進社會,就進入了市場)
4.孩子,你知道嗎?足跡有多遠,心就有多寬。心寬,你才會快樂。萬一走不遠,讓書籍帶你走。(拓寬自己的視野,借助知識的視野)
5.如果世界上僅剩兩碗水,一碗用來喝,一碗要用來洗干凈你的臉和內衣褲。(自尊與貧富無關)
6.天塌下來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樣只能讓愛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平靜地承受命運,愛你的人自會關心)
7.就算吃醬油拌飯,也要鋪上干凈的餐巾,優(yōu)雅地坐著。把簡陋的生活過得很講究。(風度與境遇無關)
8.去遠方的時候,除了相機,記得帶上紙筆。風景是相同的,看風景的心情永不重復。(徐霞客之所以是徐霞客,不是因為走的路最多)
9.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哪怕只有5平米。它可以讓你在和愛人吵架賭氣出走的時候,不至于流落街頭,遇到壞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時候,有個地方讓你靜下來,給自己的心一個安放的角落。(獨立人格)
10.小孩的時候要有見識,長大的時候要有經歷,你才會有個精致的人生!(讀別人的經歷,找自己的經歷)
11.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請記住,擁有善良,會讓你成為最受上天眷顧的人。(這種眷顧未必是財富與權勢。善有善報,所報者,愛也)
12.笑容、優(yōu)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財富。擁有了他們,你就擁有了全部。
這就是"貴族”精神。
英國父母注重培養(yǎng)孩子自我克制的忍耐力和對社會、對別人的責任心,提倡為社會服務和遵紀守法的精神,而這種紳士精神正是在和睦有序的家庭中自然培植起來的。
家庭教育始于餐桌
英國人特別重視在孩子幼兒時期拒絕讓他偏食、挑食。他們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放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yǎng),而且還會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自私、難以接近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在英國家庭,稍大一些的孩子都樂于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3歲以上的孩子進餐時如果不慎弄臟了桌面,父母會讓他向旁人道歉,并立即找來抹布令其自行清理。英國父母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和禮貌待人。
點評:英國家庭的餐桌教育,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一律按規(guī)矩辦事的習慣,他要學會獨立行事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對周圍的任何人禮貌客氣。
服務他人的教育
有一次,在倫敦參觀展覽,記錄片的放映廳很小,而參觀的人比較多,椅子不夠用了。很多家長叫自己的孩子坐到地上去,以便空出椅子給更需要的人。其中有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賴在椅子上不起來。他的父母過去一再勸說,直到孩子坐到了地上為止。對孩子的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家庭中大概是不多見的。
還有一次,我到曼徹斯特一位電視制片人家里做客。他們帶著5歲的兒子到車站接我,一見面,男主人就把我的雙肩背包接過去,遞給了小兒子,說:“大衛(wèi),做個紳士?!庇谑?,小小胖胖的孩子就一路拖著背包跟在我后面,讓我感到很不好意思。他父母倒是若無其事,在他們看來,他們的獨生子懂得給女客人拎包是很正常的,甚至是他們引以為自豪的。
點評:尼克松曾經在回憶錄中說:“一個紳士就是要能夠時刻想到別人、幫助別人?!边@恰恰是英國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原則。
盤點孩子的優(yōu)點。說出你的孩子的十項優(yōu)點。
建議你從現(xiàn)在開始要多留意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學會在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哪怕是你覺得得他做得不對的地方),同時運用婉轉的方式建議老師多鼓勵和激勵、表揚孩子。
建議你看看《好孩子是夸出來的(1)》《好孩子是夸出來的(2)》,同時多運用"0×0教育模式"——指出孩子的優(yōu)點(0),然后由"如果"或"假設"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后進一步肯定(0)。這個模式具體運用到你兒子的身上就是:你記憶力好,善于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處理和解決問題,這一點爸爸或媽媽非常欣賞(0),如果你能制定一個適合于自己的學習計劃,同時按部就班完成之(×),那么你的學習就會有飛躍性的提高(0);你還可以利用兒子的特長、興趣以及其他表現(xiàn)良好的地方運用利用“0×0教育模式"來建立起他對文化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對文化課程的興趣以及學習上的成功感,讓兒子優(yōu)上加優(yōu)。
其次,你希望孩子怎樣,就說孩子已經怎樣了。希望孩子有什么樣的品質,就說孩子已經有了這樣品質。比如,希望孩子愛學習,就說孩子愛看書,愛問問題;希望孩子記憶力好,就說孩子看兩三遍就記住了等等。千萬別說孩子"沒有記心""笨頭笨腦""總愛撒謊""老師不喜歡"等等。
第三,在學習上不要與其他的孩子去比較,而是要與他自己比較,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樣既可以幫孩子找回自信心,讓他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養(yǎng)自信,在自信中達到更進一步的成功,又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進一步體驗學習的樂趣,達到自覺自愿高效率學習的目的。
第四,我們知道,每一個人愛聽贊美。孩子是你的心頭肉、掌上珠,所以你要記住在日常生活中多表揚孩子。所以你要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長、興趣以及其他表現(xiàn)良好的地方。要結合他現(xiàn)有的優(yōu)點,鼓勵和督促孩子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建立起對文化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對文化課程的興趣以及學習上的成功感。所以要想達到目的就不要吝惜表揚,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孩子就會形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自我意象,那么孩子也就如我們所愿的優(yōu)秀起來了。
第五,要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tài),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關心、支持、鼓勵;孩子出現(xiàn)進步行為表現(xiàn)時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時完成作業(yè)、寫作業(yè)又快又好等),鼓勵和支持孩子尋找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獨立的學習模式,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第六,孩子接受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需要用耐心、忍心、仁心、苦心、愛心來幫助孩子學會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技能和技巧,要多理解、多照顧,要及時正確而正面地對孩子進行評價,肯定其點滴的成功之處,讓孩子品嘗成功的喜悅,那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的效率才會不斷得到提高。
第七,孩子的學習有可能在某一個時間或某一個學科中取得好的成績,我們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充分的肯定其成績,要多講他的長處,閉口不談他的短處,讓他在表揚聲中分享到取得成績的喜悅,努力營造一個適合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是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在這樣的氛圍激勵和影響下,逐漸達到思維開拓,記憶力增強的目的。
第八,每天我們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和討論,同時也別忘了與孩子在一起去逛街、參加文娛體育娛樂活動等,隨著我們與孩子接觸機會的增加,一方面我們與孩子的情感也會與日俱增,在幸福、愉悅和快樂的情緒體驗之中與孩子拉近距離,于無聲處使孩子得到教育和誘導;另一方面隨著我們與孩子距離的拉近和情感的增加,就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微小進步,鼓勵孩子的一點點成功,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你在期待他的成長,你在相信他的成功,那么他也就會像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第九,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做到:接受事實,接納孩子現(xiàn)狀;多看孩子優(yōu)點,少看孩子缺點,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多鼓勵表揚,不要過于批評指責、嘮叨過度;改善親子關系,注重溝通交流,把孩子當作是與成人一樣的朋友,從過去的導師身份轉變?yōu)槟壳暗闹稚矸荨V灰覀兎牌搅诵膽B(tài),放松對孩子過分的管理和約束,真正把學習的責任心交還給了孩子,那么我們的孩子就會像我們所期望的一樣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優(yōu)秀學生的!
孩子做作業(yè)速度特別慢。喜歡邊玩邊寫。你重新去看看第五點:你希望孩子怎樣,就說孩子已經怎樣了。好像不太見效是急功近利,真正把所說的落實到位,對癥下藥,沒有靈丹妙藥。你想一想為什么讓你仔細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呢?
每天感覺作業(yè)寫得好吃力。吃力的原因是什么呢?作業(yè)多,難。你找著難的原因了嗎:有的時候,是沒有學過的,沒有學過的,是不是老師在讓你們預習呢,老師要加強我們的思維。喜歡邊玩邊寫。是不是把玩的時間給浪費了,既然不能玩好,那么是不是需要先專心把作業(yè)寫完,再去自由自在的玩呢?從現(xiàn)在開始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按部就班的去執(zhí)行。
我沒有學過畫畫,提筆畫漫畫中喜歡的人物也是模仿,真奇怪,模仿的還挺像。以至于我媽在發(fā)現(xiàn)我的模仿品后一個勁的嘆氣當初沒有送我去學畫。大概聽到表揚后有些小小成就感,又自我感覺良好的畫些花花草草,小動物,純粹是為著興趣。
有了xx以后我還和從前一樣,看著有趣的東西就隨手畫一畫,孩子對畫畫有著天然的關注。女兒常站在我身邊聚精會神的看著,然后不停的提問“這是什么呀?”我媽看見很開心的說:“以后你來教xx學畫吧!”
我當然樂意教女兒畫畫,自己瞎畫還可以,關系到女兒的啟蒙教育我可不敢馬虎。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先去書店找些適合兩歲多孩子畫畫的書籍。各種簡筆畫,蠟筆畫,水彩畫甚至是國畫的書籍看的我眼花繚亂,一時間竟拿不定主意。陸陸續(xù)續(xù)買過幾本,讓xx挑喜歡的圖案,然后我畫給她看。xx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只是喜歡在一旁看著我畫。她對畫畫的熱情僅限于在墻壁上,柜子上以及任何她抬手所及的地方涂鴉,她甚至都不愿在紙上“好好畫”。
我當然不指望兩歲多的孩子能畫出什么像樣的畫來,實際上我心里也沒底該怎樣教女兒畫畫,于是只能求助于書籍。直到看了日本知名教育家,畫家鳥居昭美女士寫的《培養(yǎng)孩子從畫畫開始》的兩本書,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錯誤!
鳥居昭美女士在書中強調不要教孩子畫畫(不要教孩子畫具體的形象),大人教的都是成人對于畫畫技巧的理解,而孩子會根據(jù)成長的節(jié)奏發(fā)展出畫畫的能力。正如書中說的“和成人藝術家不同的是,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保持著完全的自由,他們因快樂而畫畫,保持著藝術的純粹……孩子畫畫的本質是表達內心的感動,這是人類最好的教育形式?!?/p>
那我們做家長的該如何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呢?我看完鳥居昭美女士的書后的理解是,孩子畫畫和吃飯是一個道理。從四個月至半歲開始添加輔食,從菜泥到米面,水果,肉泥,一樣一樣的加。每隔幾個月孩子咀嚼和消化能力都有提升,直到孩子漸漸長大適應大人的食譜。畫畫也是這個道理,在不同的年齡段讓孩子做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的事情,鳥居昭美女士根據(jù)豐富的教學經驗得到了以下進程。
一歲到一歲半以后,從大的連續(xù)圓圈到小的連續(xù)圓圈
兩歲半以前:圓圈開始封口了
兩歲半以后:對畫加以說明,“我要,我想……”的萌芽,用語言對線條進行解釋說明
三歲半以前:有目的地動手畫畫,至始至終給予畫賦予同樣的意義
三歲半以后: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向有內容的畫發(fā)展,頭部人像登場,孩子特有的擬人化表現(xiàn)手法
四歲前后:孩子憑印象畫畫,印象深的畫的大,從頭部人像到頭足人像
四歲半以后:排列食物的羅列表現(xiàn)形式,用同一畫面表達時間流逝
五歲前后:能畫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能抓住食物的特征及形象,按照興趣來畫
五歲半后:用基底線表達關系
六歲,把事物沿著基底線并列畫出,能畫出圖案飾紋
七八歲,開始對成人和孩子的社會有所認識,分別從正面,側面,背面三個角度畫人物肖像
九歲,開始畫大人的畫,進入視覺寫實主義時代
這些階段的發(fā)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刻意教授。就像孩子過了半歲就要爬,到了一歲就要學習走路一樣。除了尊重孩子在各個階段的發(fā)展特點,鳥居昭美女士還說“孩子不能用語言來充分表達,又不能靠書寫文字來表達,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所以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蔽覀冎灰獑柡⒆赢嫷氖鞘裁?,他們在做什么,孩子們自然會把他們的畫講述給我們聽?!敖毯⒆赢嫯嫷淖詈脮r期是從六到七歲開始,過了九歲系統(tǒng)性的教授繪畫技巧才有意義?!?/p>
在選用繪畫工具方面鳥居昭美女士建議“孩子從兩歲到五六歲,盡量只是用單一的顏色來畫畫(黑色)。物體與顏色的關系相比,孩子更重視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系。把這種物體表現(xiàn)出來,一種顏色就足夠了。”
在書中,鳥居昭美女士給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畫并且一一分析,指出好或是不好的地方,這讓我這個對兒童畫沒有了解的初級菜鳥漸漸也能讀懂一點孩子的心聲。通過閱讀我還知道,作為媽媽我只需給女兒提供畫畫的材料,并且鼓勵她把好玩,有意思的東西和想法都畫下來,至于像不像,那并不重要。只要走好每一步,過好每個階段,到了該學技巧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手隨心動。
到底怎樣才算是情商高呢?
其實很多家長也沒有明確的認識,只是想當然地認為,“能說會道”“嘴皮子溜”“吃得開”就算是情商高。
但實際上,情商沒有這么片面,它最常用的全名是“情緒商數(shù)”,更傾向于衡量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也可以理解為:調節(jié)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并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它包括獨立性、同理心、責任心、自信心、自律等好多方面。
真正的高情商,更像是由內而外散發(fā)出的修為、涵養(yǎng)。
這樣的人,有良好的心理自愈能力,雖然也會因為學習、生活的瑣事而或喜或悲,但也總能及時自我調整,不在怨天尤人的悲觀情緒里消磨自己,盡快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感覺很舒服、很寬松。即便你們并不是交往多年的老友,但你總感覺他很親切,能尊重你、理解你,有時誠心誠意地為你操心一些小事。(此時此刻,你腦海里肯定浮現(xiàn)了某個人的面容)。
而嘴皮子利索、愛抖小機靈、總能在聊天中占點便宜,這最多叫為人處世的圓滑,跟真正的情商不算一回事。
所以,家長們在培養(yǎng)孩子情商時,方向可不要錯了。
與智商培養(yǎng)不同,我們沒有一套專門的教育體系去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情商。所以如何學會覺察并管理自己的情緒,往往都是從與身邊的人的互動學會的。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對于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并且是最重要的那位老師。
培養(yǎng)孩子高情商,注意這六點:
01
多贊美別人
有句話說的好,“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一個 “嘴甜”懂得恰當贊美別人的孩子,總會讓人心生歡喜,樂得與之親近,當然也就更容易成功。
當然了,孩子能否學會好好說話,還是要靠父母的教導和點撥,因為他們是在復制、粘貼、升級父母的言行,如果要想擁有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好好對他們說話,并把如何好好說話展示給他們。
在餐廳,對服務員說謝謝。
打擾到別人,說“不好意思”。
不炫耀自己,不在背后責怪或抱怨他人。
遇到欣賞的人或事,不吝嗇贊美。
遇到爭執(zhí),先道歉。
爭執(zhí)時,不戳人痛處
……
02
不帶著情緒,戳人痛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忌諱,也都反感別人提及自己的忌諱。為了逞一時嘴快,故意的揭人之短,戳人痛處,不僅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引起對方的反感,有時可能還會招來怨恨。
小的時候有次我弟和同學小林因為一件小事吵架,我弟嘴笨吵不過,氣急之下脫口而出,“你說話這么惡毒,難怪被你媽拋棄,說你是累贅?!苯Y果小林當場就把我弟給揍了。
我媽知道了原因后,狠狠了批評了我弟,還拉著他去小林家道歉。
教會孩子即使在生氣時也絕不戳人痛點,拿人家的缺陷和不幸來取笑,因為那樣自己得不到愉悅,別人也得不到溫暖。
03
培養(yǎng)一點幽默感
“如果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燒起來了,你該慶幸,還好你的口袋不是炸藥庫?!逼蹩品蛟涍@么幽默地安慰他的朋友。
幽默使人快樂
幽默使人笑
幽默感強的人
能把難過變成歡笑
能把失敗變成動力
幽默總能給人很多啟示
我們的孩子,說實話壓力挺大的,讀書很辛苦,但生活可以是快樂的,有一顆幽默的心,有幽默感,那一串一串的英文單字好像也沒有那么面目可憎嘛,那搞得人頭疼的數(shù)學公式好像也不是那么難如登天嘛。孩子能幽默起來,壓力會小、成績會好。
-->笑一笑的力量有多大?
據(jù)分析,如果在做作業(yè)前能聽到一個笑話笑一笑,就那么幾秒鐘就能緩解他一整晚的作業(yè)壓力和復習壓力!
04
少發(fā)牢騷,少抱怨
牢騷和抱怨,都是很強的負面情緒。
雖然表面看起來我們是在指責別人、對外發(fā)泄怨氣,但實際上卻點燃了自己內心的火氣,讓我們時刻處于一種“內耗狀態(tài)”,一點點消磨掉了自己的耐心、自信和進取心。
許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的孩子特別愛發(fā)牢騷:
他們一會兒抱怨老師故意刁難自己,不喜歡自己;
一會兒抱怨英語單詞和數(shù)學公式特別難記;
一會兒又說老師留的作業(yè)太多,到晚上十一點都寫不完;
一會兒埋怨學習環(huán)境不好、校園散發(fā)出一種難聞的氣味
……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父母希望用嚴厲批評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抱怨,卻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則置之不理,結果孩子的牢騷更多。為此,許多家長都感到十分煩惱。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引起孩子發(fā)牢騷,父母都不應嚴厲斥責或者不聞不問,這樣會使原本就覺得委屈的孩子心靈受到更大傷害。
正確的方法是弄清孩子愛發(fā)牢騷的原因,然后加以正確引導,逐漸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傾向。
05
正視失敗,輸?shù)闷?/p>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F(xiàn)象。無論什么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
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人、輸于人時,他就會表現(xiàn)出不滿,不高興。
孩子的所謂挫折感、無力感大多是由后天學習得來的。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家長總會有這樣的責罵:“你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恐怕不是讀書的材料!”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用這些想法去評價自己。
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不要揪住孩子的錯處不放,也不要將焦點一味地放在結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過程中肯嘗試以及為此付出努力。
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有目的地從游戲中讓她學習面對失敗,讓她有機會在玩樂中嘗到“輸”的滋味,體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讓孩子正視失敗
才能讓她在失敗和挫折中堅強起來
不至于被失敗和挫折打倒
06
愿意傾聽
有一位哲人說:“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p>
不過身邊遇到的孩子,好好聽別人說的很少。很多家長苦惱,大人說話時孩子會隨意插話,更為糟糕的是對于爸爸媽媽說的話,根本聽不進去。
怎樣才讓孩子能夠耐心地傾聽完他人講完或做完一件事后再去提問,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打斷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傾聽應該是相互的,成人傾聽了孩子,孩子才會傾聽我們。作為成人首先要以身作則,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尊重孩子,而不是一斥了之。
換言之,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會對另外一個成年人在向我們提問的時候直接生硬地拒絕。同樣地,在面對孩子向我們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我們必須得把孩子當作大人同等對待。
孩子會因為被尊重了,然后才能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他人。
孩子天生就有能力發(fā)展成
一個具有高度認知功能的成人
但他們需要時間成長
對孩子來說,道理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們需要的是有人能夠傾聽他們說什么,在難受的時候能夠握住一雙溫暖的手,有讓他們感覺安全的父母,能夠對父母敞開心扉。
你這樣做看似放棄了對孩子“嚴厲”的教育手段,但卻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讓他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更強,讓他在成長中學會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善解人意的教導,會將孩子教導成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相信《如何培養(yǎng)孩子吃苦精神?》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我班梓辰小朋友,他聰明、思維活躍、愛哭、是個閑不住孩子,并且每天來幼兒園都低著頭等他家長走后,他會馬上笑起來,并在幼兒園一天都玩得非常高興。 有一天,我看到他踢了一個小朋友。但當我問他是,他就說不是他...
育兒知識: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指孩子能夠主動地研究,發(fā)現(xiàn)自然事物的某些規(guī)律、聯(lián)系、屬性等的心理傾向。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精神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探索是孩子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必要途...
社會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而更多的則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各國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為孩子將來面臨的是市場經濟社...
恐懼心理,人人都有。有些恐懼感是先天性自我保護性機制,例如,人對霹靂(響聲很大的雷)聲的感覺、對大聲呵斥者的感覺、對突然的動作、對劇烈的閃電等所產生的恐懼。這種恐懼感,年齡越小的人持續(xù)的時間越長;隨著...
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紀的小主人,他們必須學會共同生活,這就需要他們從孩提時代就學會相互理解,平等交流與和平共處,讓他們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不僅如此,還要學會在合作中和不合作的伙伴間增進友誼,相...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