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育兒心得:如何改善孩子內(nèi)向被欺負的處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孩子跟奶奶去小區(qū)玩,一回來就將玩具摔在地上哭,我問他怎么了,也不說,之后都是家婆告訴我,寶寶又被鄰居家孩子欺負了。由于附近鄰居家的孩子都比我家孩子大,所以孩子每次出去玩都只能跟著大孩子們玩,由于孩子性格內(nèi)向,常常被大孩子欺負。
每次孩子被欺負了就在那哭也不跟我們說,本來我不想管孩子們之間的事情的,但是每次都看著寶寶不是被搶玩具,就是被打……做媽媽的怎么可能受得了呢~所以找了一個機會跟鄰居家小朋友說,我家瑞睿很內(nèi)向,你是哥哥要好好照顧弟弟,不能欺負弟弟,玩具要一起玩……我還沒說完,鄰居家孩子就拿手上的玩具氣球打我身邊的寶寶。
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教育孩子才好,寶寶這樣內(nèi)向真的感覺太不好了,是不是該讓寶寶好強點呢?寶寶在家的時候都還好,可是一到了外面就很內(nèi)向,不知道有沒啥辦法讓孩子活潑外向點,教會寶寶面對這種情況時如何交涉,增強社交能力?
無奈之下,請教了幼教專家,專家表示孩子內(nèi)向從表面上看這是孩子的問題,實質(zhì)上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關系。要改善孩子內(nèi)向的性格,關鍵還在于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要適合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親子之間如果能和諧地溝通,就能避免出現(xiàn)一些孩子的情緒問題、行為問題。為了改變孩子的這方便的缺陷,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辦法,有一次無意中看到論壇上有介紹關于迪士尼妙妙家園家庭學習套裝的,里面有句話引起我的注意,說課程里面有幫助孩子發(fā)展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寶寶心理健康的培訓,讓寶寶順利進入社會的開始。我家寶寶的可塑性很強,早教這方面的書籍還沒有嘗試過,我也猶豫著,媽媽們,給點意見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心得:4招教父母正確處理“孩子被欺負”問題
父母最常問孩子的一句話就是“有沒有被欺負”,如果孩子被欺負了,有些家長就會不理智的幫孩子出頭。其實孩子開始上學了,與同學和同伴交往的機會越來越多,在家里是唯我獨尊的寶貝,但在學校里總會不可避免地與同學發(fā)生矛盾和沖突,當雙方的力量不對等時,處在劣勢一方的孩子就免不了要受欺負了,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該充當怎樣的角色?如果孩子在學校經(jīng)常受欺負,其實說明了幾個問題:第一,孩子對人際關系和溝通方式?jīng)]有把握好。第二,遇到問題喜歡退縮,不能積極面對,不懂得尋求外援力量。第三,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明確是非。第四,孩子膽子比較小,害怕遭到報復;被人欺負時,不敢反抗。針對以上原因,建議家長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解決孩子常被人欺負的問題。
1.要找到孩子被欺負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看看是那個欺負人的孩子不分青紅皂白誰都欺負呢,還是只欺負咱們的孩子。如果是前者,那問題肯定在他人。如果我們能想辦法幫助他改正惡習,不但解脫了自己孩子還拯救了別人。如果是后者,那我們當然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孩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引起了別人的誤會,解釋清楚,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2.告訴孩子不要一味地逃避,引導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很多孩子一被同學欺負不是找家長訴苦,就是退學不上了,從來不仔細思考對方為什么要欺負自己、原因在哪里、怎么能跟他搞好關系等問題。
3.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只是簡單地幫助孩子處理問題,而是要指導孩子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總是出面的話,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而且很多孩子跟父母說起學校的事情時,只是希望有人能傾聽和理解,其實他們并不期望父母親自出面去解決問題。
4.教孩子學會寬容。很多家長總是抱怨孩子自私,只顧自己、不懂得替大人考慮,可是當我們仔細回想起來,我們可能錯過了很多最佳的教育時機。明明可以培養(yǎng)孩子寬容、樂于助人,從正面考慮和解決問題等優(yōu)點,家長卻只顧自己的孩子,生怕影響和耽誤自己孩子一點時間。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維方式也會變得跟家長一樣,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自私其實都是家長培養(yǎng)出來的。一個積極樂觀、寬容豁達的家長,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樹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早睡早起對于孩子的生長和發(fā)育尤其重要。但孩子天生好動,晚上總是不肯睡覺,早上又不想起床,上學馬上就要遲到了,結果孩子匆匆忙忙洗漱完,早餐也來不及吃,空著肚子就往學校趕。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也都認為這種不良習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道“難題”。
我們做家長的都知道孩子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孩子正處在長智力、長個子的時期,不吃早餐首先對他的健康成長不利;還有孩子上第一節(jié)課、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不覺得肚子餓,但第三節(jié)課、第四節(jié)課的時候肚子就開始“咕嚕”“咕?!钡亟辛耍I著肚子根本集中不了精力聽老師講課,所以老師講的什么孩子大腦了里一片空白,晚上做作業(yè)的時候更是不會,不吃早餐上學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那么怎樣才能改善孩子“早晨賴床”的現(xiàn)象呢?
早上的時間很緊迫,孩子也知道沒時間了,匆忙地刷牙、洗臉、換鞋子等,他也怕遲到了受罰。我們做家長的看到孩子這樣,肯定是又氣又急。這個時候,先收起我們的責備、怨言,而是對孩子表示關心地說:“不吃早飯會肚子疼的,我把這塊餅用塑料袋裝起來,你走在路上吃吧”。這樣孩子在承受起床晚的后果之余,仍能感到父母的關心和體諒。
要想改善孩子早上不想起床的壞習慣,家長就要弄明白孩子賴床的真實原因。如果是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每晚直到深夜才上床,導致睡眠不足,精神委床靡,而養(yǎng)成賴床的壞習慣,父母得需要逐步調(diào)整,讓孩子有規(guī)律地作息。父母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孩子克服“賴床”的壞習慣;家長可以試試和孩子相互交流、溝通,把鬧鐘放得高一點,讓孩子一定要站起來,才可以關掉鬧鐘鈴聲,看看效果如何?或者設置卞通鬧鐘,起床進行曲,引導孩子運動等有效的方法。
但最好的方法是家長要和孩子討論睡覺、起床的時間,詢問孩子喜歡用什么樣子的方式叫他起床。然后和他有個小約定,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說過的話得算話,得對自己的承諾負責。我們這樣做了,同時也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很尊重他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喊他起床,也可以降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不愉快。
父母如果想讓孩子改掉“賴床”的行為,就得冷靜下來,忍耐一下,給孩子一點緩沖的時間,千萬別先向孩子發(fā)泄情緒、抱怨不滿,這樣的態(tài)度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會不聽你的,而是多向孩子提出一些實際具體的解決方法,陪他們一起去解決存在的問題,并要溫柔堅定地執(zhí)行下去。
電影《我們的世界》講得是十歲孩子間的友誼。有人短評,堪稱兒童版甄嬛傳,里面說盡了女孩間的羨慕、小心、祈望被喜歡、嫉妒、沮喪、害怕被孤立……也有人說,看的過程中不禁痛哭,想起過去的種種,即使沒有被明確孤立、霸凌過,童年的孤單與對友誼的不確定,誰又沒經(jīng)歷過呢?
影片從游戲開始,從看起來小心翼翼的女孩李善在等著同伴選自己,但一直都沒有等到叫自己的名字…….她是一直默默地看著歡迎女寶拉與伙伴閑聊的女孩,她是被叫到名字會很欣喜仿佛天大好事降臨的女孩,她是默默幫媽媽照料弟弟,明知家庭狀況而不敢妄自滿足自己欲望的女孩……
就是這樣一個女孩,一直孤單著,沒有人聊天,沒有人游戲,自己編織的手鏈不知送給誰…….
暑假開始的時候,班上新轉來了一個女生--智雅,她們在班級外相識,沒有過去他人形成的刻板印象,她們一起游戲,一起買東西,一起住,李善小心地經(jīng)營著這份來之不易的友情,很開心!
開學了,智雅開始莫名地疏遠李善,親近寶拉。這時,關于霸凌與孤立,開始真的漸漸露出端倪,甚至愈演愈烈……
1、友誼背面的惡
很多十多歲的孩子身邊會有一小群已經(jīng)來往多年的朋友。他們是透過鄰居或家族建立起來的朋友關系,大約8、9歲的時候,孩子會更清楚自己喜歡和誰作伴,通常是由分享共同的興趣開始,伴隨一種渴望要和自己所認同的對象一起成立一個強大的社群。力量和歸屬感對8、9歲的孩童而言特別有意義,對她們在面對實際上仍無法完全掌控環(huán)境的事實,提供一種庇護。
在這個年紀,最要好的朋友代表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情緒從兒童階段的發(fā)展轉化到成人階段前,一個透過親近友誼來探索關系本質(zhì)的重要節(jié)點,這個節(jié)點可以強化和確認逐漸形成的自我認知。
2、霸凌者是為了轉移對自己的注意力
心理學家芮貝佳.伯格斯說“有時,女孩們對待友情的方式雖然不至于到霸凌或公然不客氣的地步,但許多女孩會傾向惡意批評,因為這種行為可以進一步鞏固與新朋友的連接,同時將其他人排除在外?!比缰茄湃谌氲綄毨男F體時,仿佛需要分享秘密一般,告訴她們李善的種種不好;而當寶拉因為嫉妒智雅的成績想要將智雅排除到群體外的時候,也在不斷地說智雅的壞話,她偷過東西,就好像說她并不如她成績般那么優(yōu)秀,而這仿佛也加劇了小團體的凝聚力?!斑@樣的行為也會在男孩身上看到,他們通常會將這樣的感受以公認的慣例和行為模式呈現(xiàn),例如社團所定的規(guī)矩,或體育活動的比賽規(guī)則?!?/p>
這是霸凌者的雛形。由于孩子對自己在社交和團體當中的位置相當敏感,也會煩惱自己的弱點,因此她對是否能夠擁有歸屬感和被接受是相當在意的,他們會對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各種事物抱持相當嚴苛和焦慮的批判態(tài)度。自覺脆弱的孩子們常會借由將注意力轉向他人的方式來解決這樣的感受,尤其是針對那些她認為比自己還更不能適應的孩子們。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公然霸凌,但通常是不自覺的,一般孩子們會透過批評和選擇游戲或隊友來傳遞出對其他人的疑慮。電影中排擠的主要呈現(xiàn)形式也是這兩類:批評和選隊友。
霸凌者比較容易出現(xiàn)在具有某種特質(zhì)(有自卑感或有困擾)的孩子身上,這些孩子不知道才能夠幫助自己克服渺小、無能或妒忌的感覺。尤其是那些特別擔心歸屬感,在家中找不到安全位置,或覺得被忽略而感到焦慮的孩子們。智雅剛剛轉到新的學校,知道李善被孤立,而自己父母離異,長期缺乏母愛,這樣的情境在擔心自己被孤立時,不禁融入了霸凌者的大團。
3、被霸凌者怎么被選上的?
因某種原因而沒自信的孩子,會先吸引那些麻煩制造者的注意,他們將身體或情緒的力量強加在缺乏自信的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比較不會向外尋求援助,或讓大人覺察到他們遭受到的惡意行為。
李善家境中下等,父親勞碌賺錢,酗酒,對父輩充滿怨恨,母親忙做小生意,她的生活處處精打細算的場景,盡管她被愛著,但生活情境上的困窘讓她沒辦法與其他小伙伴一樣心無牽掛的買買買(看中的彩筆,一次次拿起知道無法購買);游玩(照看弟弟);甚至說心事也無人傾聽(當興高采烈告訴媽媽自己交到好朋友時,媽媽因為勞累早已睡著。)
4、請為自己發(fā)聲
當?shù)艿鼙恍∨笥哑圬摰臅r候,李善很憤怒教訓了他的小朋友,結果他們接下來又一起玩了,李善說以后不要一起玩了。
弟弟說:不,他打了我,我也打了他。
李善:那然后呢?
弟弟:他又打了我。
李善:你打回去了?
弟弟:沒有,我們就一起玩了。
李善:那你怎么甘心被打?
弟弟:打過來,打回去,那什么時候一起玩啊?
對于被霸凌的受害者,告訴他們霸凌者內(nèi)在其實是恐懼的或那樣的行為的荒誕的,僅能提供一丁點的支持。
或鼓勵受害者去尋求一個更狠的角色,并不是馬上就有幫助的辦法。其實有時候,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問題的臨時解決,而是遇到了新問題怎么辦?上完了小學,會上初中?不在學校,會在游樂園?不是友情,或者是親情?
面對霸凌,大部分仰賴于自信心。有能力的溝通和正確認知價值感和歸屬感。
那些可以在家中很自在分享,或在固定時間討論感受的孩子們,很自然地會在心中培養(yǎng)出堅定的歸屬感。來自這樣家庭的孩子因為比較能自在地與人相處,即使遇到了困難,也會因為可以找到支持自己,以及可以相互討論和思考的對象而充滿自信,這幫助孩子保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即使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困難,仍有大人關心自己,他們當然也比較愿意向大人尋求協(xié)助。
遇到不公不義的事,一定要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的權益而戰(zhàn),否則霸凌的噩夢永遠不會停歇!
孩子,請為自己發(fā)聲!
當你明明不喜歡這件衣服的顏色的時候
當你真的不想上輔導班的時候
當同學叫你一起逃課的時候
孩子被欺負,應該告訴孩子還擊嗎?
張女士苦惱的問我:“我是不是該帶寶寶去學柔道,然后教寶寶回打過去,還是教他繼續(xù)回避呢?”張女士說:“我們家從小開始,我爸爸就教我們不要與其他人打架,要與同學朋友謹慎相處,我從小到大就沒有跟人吵過架,可是看見我寶寶這樣,心里就覺得難受,可是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做?”
今天小編就借此與大家共同來討論下這個話題,當寶寶挨打時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去正確教導他們。
張女士她的一位朋友也曾給她提出了如下的建議,她很困惑該不該聽從她朋友的建議:
一、告訴自己孩子不要跟喜歡打人的孩子一起玩。
小編: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這樣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朋友。
二、如果別的孩子老無故打自己孩子,我覺得不能光教她回避,而要教她反擊。
小編:小編覺得這樣做的話寶寶心智會逐漸變壞,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欺負其他小朋友的情況發(fā)生。
三、告訴打人孩子的家長,他的孩子喜歡無故打人,讓他們注意到平時要對自己孩子加強教育。
小編:行為不可取,這樣會讓其他孩子受到家長的痛罵,這樣做可能導致對其他小朋友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陰影。
我想,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也有類似的困惑。我也是孩子媽,當我的孩子受到攻擊的時候,我一樣會覺得很心疼。不過我還是要對前面提到的這位朋友的做法提出一些異議。
首先,孩子們之間的打斗跟我們成人之間的打斗是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他們之間的打斗更多的帶有游戲的成分,就是在打斗的過程中,他們慢慢學會與周圍小朋友之間該如何交往,對孩子來說,他們也還沒有建立起吃虧不吃虧的概念,所謂吃虧不吃虧是我們大人的想法。所以他們剛剛打過了,眼淚一抹,又可以摟抱在一起親密無間。他們之間的打斗其實跟自然界其他小動物,比如小老虎、小獅子之間的打斗是有相通之處的。只要保證孩子的安全,沒有必要把孩子們之間的打斗看的過于嚴重。
其次,對于一個才剛剛2歲的孩子來說,我是不主張教他打回去的,因為教他打回去,你傳遞給他的是一個錯誤的社會交往方式,他一旦形成習慣,以后也會變成一個富于攻擊性的兒童,那么他面臨的問題就會更多,比如,他可能會交到比較少的朋友,甚至導致周圍的孩子都對他敬而遠之,對他的成長實際上是不利的。另外,不教他打回去,并不是鼓勵他成為一個軟弱的人,軟弱與強硬與否并不由拳頭的沖擊力來決定。況且,將來他長大后,真正需要打回去的時候并不多,多的是用他的腦子去思考,去想辦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戰(zhàn)勝對手,更多的需要腦子而不是拳腳。
遇到別的孩子打自己的孩子,告訴別人的家長當然可以,但是我覺得更好的辦法就是教會孩子規(guī)避,另外就是直接跟打人的孩子說你不希望他打人,你的態(tài)度會讓他意識到,一旦他打了你的孩子,他就會面臨一種壓力。同時,在告訴他不能打你孩子的同時,還要告訴他正確的跟你家孩子玩的方式。比如,鼓勵他跟你的孩子成為朋友。有的時候,孩子之所以打人,并不是為了打人而打人,而是為了獲得他人的注意才會采取這種極端的手段,如果他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取他人的注意,他就會放棄這種行為。
最后還有一點,孩子也沒必要一定就不跟打人的孩子玩,只是跟他們一起玩的時候家長要在一邊給予關注,防止他們之間出現(xiàn)嚴重的沖突就是了。孩子們將來面臨的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改變他所處的環(huán)境。況且,不管是什么樣的經(jīng)歷對他的成長其實都是有利的,這樣,一旦他將來長大后發(fā)現(xiàn)他周圍的世界原來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他會更加難以接受。讓他接受現(xiàn)實,同時也要教給他適應現(xiàn)實的方法,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不是非要以武力相抗衡,以暴制暴并不是解決事情的關鍵,具體還是需要以實際出發(fā),盡量不要因為自己的錯誤教導,將孩子帶入一個不那么友善的生活圈里。
育兒知識:如何改善孩子厭食癥
厭食癥是什么?小兒厭食癥說的是小孩長時間出現(xiàn)不加并且減退,多發(fā)于3歲到6歲的孩童身上。一般來說,小兒厭食癥的主要癥狀有很多,包括食欲減退或食欲不振、嘔吐、便秘、肚子痛拉肚子等癥狀。小兒厭食癥多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微量元素的缺乏和多種慢性疾病等都會導致小兒厭食。下面我們具體看看小兒厭食癥是什么?
很多的厭食癥都與混亂的飲食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小孩吃的零食過多、吃飯前大量引用飲料、進食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看電視,玩手機,玩游戲)等等不良的習慣,會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使得小孩食欲減退。還有就是家長們長期強迫小孩吃飯的惡果。這些家長他們往往過分擔心小孩的營養(yǎng)不足,身高太矮,體重增長的慢,飯量過小等,強迫小孩進食。會大大影響了他們的情緒,這樣就產(chǎn)生了“吃飯等于受罪”的錯覺,并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fā)展成厭食。
兒厭食癥的癥狀表現(xiàn)如下:
積滯不化:小孩不想吃食物,或者食物吃到嘴里無味,拒進飲食,身體偏瘦,而精神狀態(tài)尚可,二便基本正常;
脾胃氣虛:小孩會精神不好,若稍進飲食,面色萎黃,厭食、拒食,大便中夾有不消化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
胃陰不足:小孩會口發(fā)干,喜歡多喝飲料不愿意吃飯,皮膚干燥,大便多干結,舌苔少,舌質(zhì)偏紅等。
建議各位家長做飯鍋巴蓮子
【飯鍋巴蓮子的原材料】飯鍋巴、面鍋巴各154克,懷山藥15克,山楂、建粬各,麥芽9克,薏苡仁、蓮子、白術各10克,砂仁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健脾醒胃,消食導滯。主治小兒厭食。
【用法用量】每天1劑,水煎服。5天為1療程。
育兒心得:內(nèi)向的孩子勿責也勿夸
一些母親為了糾正孩子的這種性格,就心急地再三責罵“你怎么這樣死氣沉沉!”、或是“你就不能活潑一點嗎?”。不然就是以鼓勵的方式對他說“好好加油吧!”。然而,這兩種方式皆難奏效。因為愈加斥責,就愈容易使孩子畏縮、消極;反之,給與鼓勵又會形成孩子心理上的負擔,使他更為畏縮,尤其是以命令式語氣,對孩子負面影響有正面之刺激。最不應該的是在他人面前說:“這個孩子太內(nèi)向、消極……”
也有不少母親鼓勵孩子與積極活潑的朋友一起游玩。內(nèi)向的孩子與活潑好動的孩子相處,反而會形成更大的壓力,內(nèi)心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堵心墻。因此,當對方露出不滿意的表情時,則更加深了傷口裂痕,此舉不僅不能使孩子“近朱者赤”,甚至加深了他的自卑感。
對于性格畏縮且消極的孩子,首先應制造一個沒有壓力、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一起嬉戲,彼此之間便沒有自卑感,這樣能使他們主動開口。如果讓這類孩子與年紀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極的態(tài)度大為改善。只要讓這些孩子們擁有自信,經(jīng)過一段時日,自然能與同齡玩伴相處和諧??偠灾?,讓消極的孩子擁有自信,時日一久,自然可以改變其原有的態(tài)度,因此,與其斥責個性怯懦、消極的孩子,不如讓他們擁有自信。
相信《育兒心得:如何改善孩子內(nèi)向被欺負的處境?》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育兒心得:4招教父母正確處理“孩子被欺負”問題 父母最常問孩子的一句話就是“有沒有被欺負”,如果孩子被欺負了,有些家長就會不理智的幫孩子出頭。其實孩子開始上學了,與同學和同伴交往的機會越來越多,在家里...
年輕爸媽很糾結很為難 如果你的孩子被同齡孩子打了一巴掌,你會不會讓你的孩子打回去?對于這個問題,家住下關的袁女士很糾結。袁女士的女兒瑤瑤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因為擔心瑤瑤在學校被別人欺負,孩子的奶奶教給孩...
育兒心得:改善孩子早上“賴床”的行為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早睡早起對于孩子的生長和發(fā)育尤其重要。但孩子天生好動,晚上...
電影《我們的世界》講得是十歲孩子間的友誼。有人短評,堪稱兒童版甄嬛傳,里面說盡了女孩間的羨慕、小心、祈望被喜歡、嫉妒、沮喪、害怕被孤立……也有人說,看的過程中不禁痛哭,想起過去的種種,即使沒有被明確孤...
孩子被欺負,應該告訴孩子還擊嗎? 張女士苦惱的問我:“我是不是該帶寶寶去學柔道,然后教寶寶回打過去,還是教他繼續(xù)回避呢?”張女士說:“我們家從小開始,我爸爸就教我們不要與其他人打架,要與同學朋友謹慎相...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