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美國財商專家:孩子應(yīng)知的16件經(jīng)濟生活小事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長與教師之間要互相協(xié)助,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國財商專家:孩子應(yīng)知的16件經(jīng)濟生活小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不少家長朋友會糾結(jié):一方面,零花錢的歸屬權(quán)一定是孩子自己,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不會合理規(guī)劃和使用錢。

財商專家們列出的一份清單——“孩子應(yīng)知的16件經(jīng)濟生活小事”,對應(yīng)3-18歲四個年齡段的孩子,共提出52個實用建議,可視為家長引導孩子規(guī)劃零花錢的實用指南,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給有同樣困惑的朋友。

3-5歲

第一件事:你需要用錢來買東西。

活動1:認清每一個硬幣以及它們的價值;

活動2:跟孩子討論一下哪些東西是不需要花費的,比如和朋友一起玩耍;

活動3:解釋清楚一些需要付費的東西,比如雪糕、汽油或者衣服。

第二件事:你通過工作來賺錢。

活動4:給孩子講解你的工作內(nèi)容;

活動5:走訪你周邊的鄰居或者小鎮(zhèn)并指出在工作的人們(比如公車司機、警察);

活動6:給孩子解釋為什么人們要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比如衣服商店、餐館和一些企業(yè));

活動7:鼓勵你的孩子去思考,如何通過設(shè)立一個賣檸檬水或者餅干的小攤位來賺錢。

第三件事:你可以在買東西之前先等一等。

活動8:當你的孩子正在排隊準備蕩秋千或者正期待著她美好假期的到來時,告訴她,有些時候,我們想要的東西,都是需要等待的;

活動9:找三個罐子或者瓶子,分別貼上標簽,一個是儲蓄用的,一個是開銷用的,一個是分享用的;

活動10:建議你的孩子將一部分得回來的錢存到“儲蓄罐”里,這樣他就可以在存夠錢的時候買一個他想要的玩具。

第四件事:“你想要”和“你需要”是有區(qū)別的。

活動11:當你在外面購物時,給孩子指出哪些是必需品(比如食物和衣物),然后問一下你的孩子有哪些東西是他想要的但是不是必要的;

活動12:跟你的孩子聊一下家里平常是怎么樣決定,要買哪些東西和不買哪些東西。問一下孩子覺得哪個更重要:買餅干或者新鮮的水果?買蘇打水還是牛奶?

活動13:畫一個圓圈,將它分成幾個部分:食物、房租或者房貸、衣物以及可買可不買的東西,讓孩子知道可以支付的錢是有限的。

6-10歲

第五件事:關(guān)于如何使用你的錢,你需要做一些決定。

活動14:讓孩子參與到你的一些小決策中。例如,在雜貨店,給你的孩子解釋為什么你選擇這個貨品而不是其他的貨品;

活動15:給孩子兩塊錢,讓他挑選自己想要買的水果;

活動16:和孩子一起出去購物時,大聲地問一下自己:“我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件物品?我可不可以向別人借來而不需要花錢買?在別的地方買會不會比較便宜?”

第六件事:決定購買之前先貨比三家。

活動17:跟你的孩子一起挑選一個玩具,并在多家實體店或者網(wǎng)絡(luò)上尋找,對比各家店鋪的價格;

活動18:使用優(yōu)惠券或者折扣卡,并讓你的孩子知道你省下了多少錢;

活動19:當孩子幫忙剪或者打印優(yōu)惠券時,考慮一下將節(jié)省下來的一部分錢交給他保存。

第七件事:在網(wǎng)上登記個人信息是很危險的,甚至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活動20:留意一下你孩子瀏覽了哪些網(wǎng)站;

活動21:挑選出一些合適的網(wǎng)站,將不合適的網(wǎng)站用“ParentalControl(家長監(jiān)控)”功能屏蔽掉;

活動22:告訴孩子,當他使用電腦時,永遠不要將個人信息告訴別人,比如生日、地址、電話號碼或者學校名稱等,并將此定為規(guī)矩;

活動23:孩子在網(wǎng)上購買任何東西之前都必須得到你的允許。

第八件事:將你的錢存在儲蓄賬戶里可以保障它的安全并且得到利息。

活動24:帶孩子去附近的一家聯(lián)邦存款保險公司或者信用合作社;

活動25:咨詢一下一個儲蓄賬戶的利息率是多少;

活動26:和孩子一起討論,儲蓄賬戶里的錢是怎么被銀行保管的。如果這家銀行停業(yè)了,孩子將會拿回他的錢;

活動27:給你的孩子開一個儲蓄賬戶。

11-13歲

第九件事:每得到一塊錢,應(yīng)該存下至少一毛錢。

活動28:鼓勵你的孩子將收入的10%存起來;

活動29:讓孩子設(shè)立一個目標,允許他買想買的東西,并讓他努力朝著目標工作賺錢;

活動30:不斷強化孩子的儲蓄習慣,每年都要帶著孩子去兩、三次銀行,將錢存起來,而且每次都要看一下比上一次來多了多少錢;

活動31:考慮一下制作一個“匹配方案”,他每存起一塊錢,就給他25分。

第十件事:在線輸入個人信息是有風險的,因為有人會盜走它。

活動32:跟孩子一起討論網(wǎng)上輸入信息的危險性;

活動33:解釋為什么小偷可以用社會保障的號碼或者其他個人信息來登錄你的信用卡,并創(chuàng)一個假的文件;

活動34:給孩子分析一下那些網(wǎng)上“免費提供”的東西(比如電話鈴聲、游戲),其實都是欺騙客戶,讓用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收取費用;

活動35:告訴孩子,絕對不要回復陌生人發(fā)來的郵件或者點擊那些突然彈出來的廣告,并將這件事定為規(guī)矩。

第十一件事:盡早將錢存入銀行,你的錢將因復利而漲得越多更快。

活動36:復利是指在每經(jīng)過一個計息期后,都要將所生的利息加入本金里,以計算下期的利息。

活動37:如果孩子將100塊從14歲開始就存入銀行,假設(shè)每年可以得到5%的增長,那么他將在65歲的時候得到23,000塊。但是,如果他35歲才開始存錢,那么他65歲的時候只能得到7000塊。

活動38:和孩子討論一下他可以存多少錢。他什么時候會放棄繼續(xù)存錢?這樣做是否值得?

第十二件事:使用信用卡就像貸款一樣,如果你不能每個月都將賬單還清,你將會被收取利息,甚至欠下比你的賬單還貴的錢債。

活動39:和孩子探討,為什么不應(yīng)該使用信用卡去買你沒有足夠現(xiàn)金去支付的東西;

活動40:與孩子一起上網(wǎng)查看信用卡可以提供的好處有哪些,并將其與銀行提供的利息作比較;

活動41:跟孩子聊一下為什么信用卡在網(wǎng)上購物時是很有用、很方便的。

14-18歲

第十三件事:比較各所大學的好處時,將學校所需的費用列進考慮范圍內(nèi)。

活動42:讓孩子知道上過大學的人一般薪酬是沒上過大學的人的兩倍;

活動43:討論一下你每年可以為你孩子的大學交多少學雜費用;

第十四件事:你應(yīng)該避免使用信用卡去購買現(xiàn)金不足以支付的東西。

活動44:和你的孩子一起填收支表;

活動45:跟孩子一起探討為什么有一個收支記錄表可以幫助他避免使用信用卡;

活動46:將這條規(guī)則帶回家:當你決定要用信用卡時,必須保證每個月的還款日要還清那一期的款項;否則,你會被收取高額的利息費;

第十五件事:你的第一張薪酬支票其實比上面顯示的數(shù)目少,因為這些錢是需要繳稅的。

活動47:給孩子講一下總額工資(扣減前的數(shù)目)和凈額工資(實際拿回家的數(shù)目)的區(qū)別;

活動48:給孩子解釋一下為什么要納多少稅是建立在你賺多少工資的基礎(chǔ)上的(2012年,賺8,700塊或者以下的單身者每年需要上繳10%的稅;賺8,700-35,350塊的單身者則需要上繳15%的稅)

活動49:和孩子一起討論稅收的作用,包括學校、道路維修費和老人的醫(yī)療幫助費用。

活動50:當你孩子擁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之后,幫助他制訂一個自動儲蓄計劃,好讓他每份收入的10%都將直接存進儲蓄賬戶里。

第十六件事:一把你的錢存儲和投資在Roth IRA(羅斯個人退休賬戶)是個不錯的選擇。

活動51: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份工作了,鼓勵他開一個Roth IRA賬戶(個人退休金賬戶);

活動52:使用“72法則”來預測多少年以后你存的錢會翻倍。舉個例子,如果你開的賬戶可以賺8%的利息,你將在9年后獲得翻倍的錢(72除以8等于9)。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專家建議:小心4件小事埋沒了寶寶的聰明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要做的應(yīng)是:了解孩子的特點,理解他,創(chuàng)造適合他成長的環(huán)境。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的正確理解和認識,用社會上統(tǒng)一的“成才標準”去要求孩子,結(jié)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長,還可能埋沒原本很聰明的孩子。

鋼琴、繪畫、跳舞……越來越多家長不惜重金讓寶寶早早參加各種培訓班。相反,碰到孩子發(fā)呆、多動、內(nèi)向……家長們卻認為只是小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指出,由于家長缺乏對寶寶學習能力的正確理解和認識,往往用社會上統(tǒng)一的“成才標準”去強制孩子學習,結(jié)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寶寶成長發(fā)展的錯誤做法。

開發(fā)寶寶的學習能力最好能有專業(yè)人士的參與。

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處于一種學習狀態(tài)中。

鄒小兵介紹說,學習分為“外顯性學習”和“內(nèi)隱性學習”,前者表現(xiàn)為學習英語課程,學習某項技能等,后者則是一種無意識學習。他還說,其實,在我們覺得什么都沒想的時候,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地實行而已。

因此,家長應(yīng)該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個性、氣質(zhì)特色,順其自然,讓他們的天性得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適合他們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

二、“迷信”智力測試

圓圓快3歲了,在說話、運動、背兒歌、數(shù)數(shù)等許多方面與同齡寶寶比起來,似乎差一些。

媽媽很著急,買了好幾本智力測試和智力開發(fā)的書來鍛煉寶寶,后來帶著圓圓去檢查,看看是否有智力問題。結(jié)果在測驗時,寶寶的某些能力沒有表現(xiàn)出來,不愿意開口發(fā)聲、沒能好好爬樓梯;面對著很低的測試分數(shù),媽媽就懊惱不已,不知道是否還要再測試一次。

“智力測驗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jù)這個分數(shù)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簽“,那么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fā)展造成傷害?!编u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jīng)落后于心理學的發(fā)展實際,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長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shù)低,就容易產(chǎn)生放棄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從而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殺了他們在其他能力方面的發(fā)展。

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yīng)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yīng)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畢業(yè)于哈佛醫(yī)學院的美國權(quán)威學能專家梅爾·列文化博士,經(jīng)過30年的臨床研究與觀察,提出了八大學習模式,即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社交和高級思維八大系統(tǒng)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關(guān)鍵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勢與劣勢,不要將孩子劣勢擴大成“問題孩子”,而是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去發(fā)揮與克服。

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很長時間不適應(yīng)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xiàn)。

鄒小兵教授介紹說,這些都是適應(yīng)性低的表現(xiàn),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鄒小兵還舉例說,“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yīng)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而且,這些 “慢孩子”長大后很有可能具備其他“快孩子”沒有的優(yōu)勢——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竊等誘惑時,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樣容易改變,而是抱著審視的態(tài)度去接受。國外學能專家還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控制節(jié)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這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么去控制他的行為和一些語言的節(jié)奏。

四、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癥”

課堂上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安靜地聽課——這是所有老師都很喜歡的課堂氣氛,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孩子會說說話,做做小動作等,來擾亂課堂秩序,而這些孩子往往被老師認為是有多動癥的。

根據(jù)列文博士八大系統(tǒng)理論,這類孩子其實屬于運動機能占優(yōu)勢,故喜歡用肢體代表語言。所以,并不是所有“愛動”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動癥。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老師講了一半課程,就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要領(lǐng),知道下面該講什么了,感覺無聊便開始做做小動作。

對于這類孩子,老師和家長更應(yīng)學會了解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比如,老師可以在孩子感覺無聊時提個問題,夸獎一下,調(diào)動其興趣繼續(xù)聽下去。其實,注意力集中有問題的孩子往往創(chuàng)造力非常強,他們的腦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時,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經(jīng)常有沖動的表現(xiàn),所以學校就會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受到老師的批評。其實,大人們恰恰忽略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正確的方法是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著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獲得成功。

注重生活中的21件小事,幫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憑借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好的觀念、手段、方法。不曾注意到的東西,很多時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們沒注意到的教子習慣,往往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

1、“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脅嚇不住聰明的孩子

千萬不要低估一個孩子對他正在破壞規(guī)則的意識程度。大多數(shù)孩子對否認大人權(quán)威的事進行了相當?shù)姆治觯核麄兪孪瓤紤]行為并且權(quán)衡了可能發(fā)生的后果。

2、“我就是不吃!”──如何處理孩子的對抗

如果父母在孩子挑釁的時候不能掌握局勢,他們就為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制造了可能持續(xù)一生的傷心。

3、我哭,我哭,我大哭!──應(yīng)用“強化定律”矯正孩子的行為

父母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要注意兩件事情:一、你要學會堅持。二、隨時用語言解釋你的行為。

從小開始,堅持跟孩子解釋你的行為。長此以往,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會比較講道理,而且聽得進去道理。

4、“我不要打針,我怕!”──抓住挫折帶來的機會

柏拉圖說過:“對一個孩子最殘酷的待遇,莫過于讓他‘心想事成’。”

一些父母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們覺得孩子太軟弱了,根本無法對付生活中的現(xiàn)實。這種態(tài)度逐漸會使孩子形成對自己的錯誤認識,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對付一切。

5、洛克菲勒的家規(guī)──獎勵常常比懲罰更有效

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獎勵的方法,可能他們把獎勵看成了“溺愛”或者“賄賂”。

“獎勵”這種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為一種觀念上的誤解而被大大忽視了。

6、“我很想要那個玩具,可是媽媽不喜歡?!暴ぉげ蛔鲋溆⒌母改?/p>

你要經(jīng)常解釋你的行為,你為什么要責罵他,或者你為什么要表揚他,把你的是非觀傳遞給孩子,并且確保你的行為符合你的是非觀。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的孩子也會以你的是非觀去約束自己的行為。

7、“你還小,讓我來幫你!”──不必要的幫助阻礙了孩子智慧和性格的發(fā)展

缺乏兒童心理發(fā)展知識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往往出于“愛孩子”或者擔心孩子受到傷害,而推遲了孩子感知世界、開發(fā)智力、發(fā)展自我的時間進程,錯過了寶貴的發(fā)育敏感期。

8、一塊果汁軟糖的誘惑──在等待中學習克制

如果父母被動滿足孩子的每一個要求,那么父母就會成為孩子的奴隸,即使忙得四腳朝天也不會讓孩子得到一半的滿足。

我們應(yīng)該設(shè)法讓孩子懂得:誘惑無處不在,欲望隨時產(chǎn)生,但是,世界不是以他為中心,因此,必須學會等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

9、“嗚嗚,媽媽,瓊今天又欺負我了!”──讓孩子通過自衛(wèi)贏得自尊

自衛(wèi)使孩子既保護了自己的身體,也保護了自己的心理。當武力制止了對方進一步傷害自己的時候,自衛(wèi)者就會在心理上取得巨大的勝利,他會感到:我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人,我有我的尊嚴。

10、“不是我干的!”──制止孩子撒謊的幾個技巧

孩子小時候因為是非觀念不清而說謊,他們多數(shù)會說出其實是他希望的結(jié)果,漸漸長大后,則用說謊來逃避麻煩。

對于父母而言,讓孩子知道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外面,說謊都會陷入更糟糕的麻煩中,這非常重要。

11、“別走!別離開!帶上我!”──改變孩子的依戀心理

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離開后的不安全感,暫時離別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訴孩子你會回來,并向他說明你會說到做到。

父母應(yīng)該時常鼓勵孩子,讓他感到能夠自己獨自一個人玩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12、“你不認錯就永遠別回家!”──在懲罰孩子時,也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我們確實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讓孩子在受到嚴厲懲罰時,仍能體會到父母的愛。

13、只做“開門人”──有效溝通,從消除10種交流障礙開始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嘗試著敞開心扉,卻常常以失望告終,甚至在敞開心扉后卻發(fā)現(xiàn)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孩子的心靈大門就會漸漸關(guān)閉,直到有一天,他不再來“煩”你了。

14、“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只是一個孩子!”──平等對待,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價值感和責任感

我們每天都可能采用了不平等的方式在對待我們的孩子,這也就難怪孩子不會像朋友那樣體貼你的難處,尊重你的感覺。

15、“不用你幫,我自己能穿!”──你會不會保護孩子的“面子”?

年紀較小的孩子會試圖盡可能去主宰一切,希望“做他自己的主人”。

給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讓他知道你同樣希望他成長,并且在適當?shù)臅r候保護他的“面子”,他就會不再感受失敗,同時,也不會變得那么固執(zhí)。

16、不會擤鼻涕的孩子──你是否在潛意識里蔑視你的孩子?

雖然父母可能會相信他們的孩子漂亮完美,雖然他們可能會以他為驕傲、“望子成龍”,但父母的實際行為卻表現(xiàn)得就像他總是認為孩子是“傻的”、“壞的”,所以需要不斷的教訓和糾正。

17、“幼兒園的小朋友笑我長著個豬耳朵”──對待孩子,不妨幽默一些

父母親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適當運用幽默感,不僅可以緩解父母和子女之間發(fā)生沖突時的緊張氣氛,更可將幽默感漸漸傳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幽默輕松地面對人生。

18、“我想留這樣的發(fā)型!”──讓孩子“自食其果”

對父母而言,眼看著孩子犯錯,造成尷尬或不快,讓他“自食其果”,實在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是失敗將教會他懂得,現(xiàn)實生活就是如此:如果他犯了錯,就是他自己造成的,別人不該也不會為這個錯誤承擔責任。

19、“媽媽,你想到過自殺嗎?”──告訴孩子真相

許多成人在為人父母后,認為自己必須有一種“父母的模樣”,事事應(yīng)該顯得有把握、有主見,沒有缺點、沒有煩惱,他們甚至忘記自己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和孩子并沒有本質(zhì)的不同。

20、“葉子為什么是綠色的?”──有效呵護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果孩子的問題總是不能被很好地解答,孩子的大腦發(fā)展就會受到一定的阻礙。阻力越大,越多的智慧之源會被損耗。

21、“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想像力

當孩子根據(jù)神話或傳說中的故事情節(jié),去扮演騎士或英雄,或者模仿小鳥飛翔,父母千萬不要去阻止或嘲笑他們,因為這正是孩子想像力的表現(xiàn)。

專家反對“虎媽”應(yīng)尊重孩子


著名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在升格為奶奶后,又有哪些可以分享的教育經(jīng)驗?30日在此間首發(fā)的《長大不容易》中她告訴天下所有父母,“教育要以孩子為本,教育要以順應(yīng)成長規(guī)律為本”。

2004年出版《告訴孩子,你真棒!》創(chuàng)下百萬冊的銷售記錄后,盧勤時隔七年再度出山,以30年的積淀以及榮升為奶奶后的全新家教感悟凝集成這本《長大不容易》。

針對當今時代下家長們面臨的種種新問題,盧勤在新書中提出了“成長有規(guī)律,長大不容易”的全新家教理念,倡導“教育要以孩子為本,教育要以順應(yīng)成長規(guī)律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

三十多年“知心姐姐”的一線教育工作經(jīng)驗讓盧勤接觸了大量焦慮的父母,寫這本書,盧勤就是要告訴全天下的父母們:“長大不容易,成長有規(guī)律?!边^度焦慮的情緒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但是,父母們都要認識和掌握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她有一個觀點:“三歲之前一定要讓孩子玩夠了,玩的開心,玩的專心,這樣孩子將來才能放得開,過早學習太多的知識,以后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她一再強調(diào),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所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根本是一種殘酷的剝削,剝奪了孩子的童年。對目前的興趣班她也認為根本是違背成長規(guī)律的,“本來就是有興趣才能發(fā)展,但是太多了就沒興趣了,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而對于此前熱傳的“虎媽式”教育,她也不認同:“中國人用過于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新一代的孩子災難即將來到。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將來逆反會非常強烈。今天把他管住了,將來這種反抗會成為強大力量,反作用于家庭和社會。這是家長的問題,孩子的災難。”

美國兒科專家糾正孩子的6個壞習慣


盡管幼兒在學說話階段的表現(xiàn)令人興奮,但他們的有些行為卻會令父母抓狂,還可能養(yǎng)成一些壞習慣。美國"??怂剐侣劸W(wǎng)"健康欄目邀請兒科專家總結(jié)了一些應(yīng)對孩子壞習慣的解決方法。

1、發(fā)牢騷。美國紐約巴納德學院幼兒發(fā)育中心的主任托哈·克萊因博士說:"幼兒發(fā)牢騷是他們表達沮喪或憤怒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父母對孩子發(fā)牢騷表現(xiàn)出強烈的煩躁情緒,或是簡單地告訴他別這樣做,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克萊因建議,先承認孩子的感受,比如,"媽媽知道,你生氣是因為不能玩玩具了",再給他講道理。

2、亂發(fā)脾氣。幼兒哭鬧、踢踹、躺在地上撒潑是正?,F(xiàn)象,此時的孩子已完全沉浸在負面情緒里,父母和他們講不通道理??巳R因建議,父母此時應(yīng)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設(shè)法讓其冷靜下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感覺得到了關(guān)愛,然后再就事論事。

3.總是說"不"。當幼兒對你說"不"時,他并不是有意這樣做,也不是言行粗魯??巳R因認為,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我自己會處理好這件事"。克萊因建議,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或給他足夠的空間,做某件事情前告訴他"爸爸媽媽準備好了,就等你了"、"我們相信你能做好。"

4.攻擊性行為。當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做出攻擊性行為。如果孩子正在發(fā)怒,父母要適度承認這種情緒,允許他跺腳或打泰迪熊。有時,孩子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只是想向另一個伙伴打招呼,這時父母應(yīng)教他如何用揮手或擁抱等正確的方式歡迎新伙伴。如果這種攻擊性行為持續(xù)較久,孩子可能是用它來吸引注意力,特別是當他受責罵時。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正確的憤怒發(fā)泄行為模式。

5.缺乏耐心。"想要的東西,立刻就要得到",這是幼兒的正常行為。他們的大腦還沒發(fā)育成熟到"可以等待"的階段。然而,學會耐心有助于孩子處理挫折及應(yīng)對今后生活中的挑戰(zhàn)。所以,父母不要責備缺乏耐心的孩子。每次孩子有要求時,父母可稍微遲緩些回應(yīng),讓他慢慢適應(yīng)等待,學會有耐心。

6.打斷大人談話。如果他總是打斷父母的談話,很可能是他感覺被拒絕的次數(shù)太多了。專家認為,目前引起這種現(xiàn)象的罪魁禍首就是手機、電腦等各種電子設(shè)備??巳R因建議,父母應(yīng)控制好使用電子設(shè)備的時間,及時解決孩子的需要,多進行親子互動。有時,眼神接觸、擁抱或講個故事就能解決問題。

毀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


父母可以教孩子每一句諾言,也可以教他們每一句謊言;可以教孩子做一個自私的人,也可以教他做一個善良無私的人;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暴力的種子,也可以在他心里撒上愛的種子。

人生會遇到許多岔路口,有的通往天堂,有的通向地獄.人的一生有多種可能,既有可能成為天使,也有可能成為魔鬼。

在存在著這些可能的岔路口,人們的選擇卻往往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引導他作出選擇的,也許是一個很小的事件,也許是生活中一個不起眼的細節(jié),也許是幾句不經(jīng)意的話,也許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卻印象深刻的行為.可是在這些小事件,小細節(jié),小行為和不經(jīng)意的話語影響下,站在岔路口的人走進了不同的人生路徑,從而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

北京海淀區(qū)法院少年法庭庭長尚秀云共親手審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發(fā)現(xiàn),“問題少年”往往是“問題父母”的產(chǎn)物,每7個編造謊言犯詐騙罪的少年中,有6個的家長不誠實;每14個偷拿他人財物犯盜竊罪的少年中,有13個的家長崇尚金錢、貪小便宜;每15個持械斗毆犯故意傷害罪的少年中,有12個的家長性格粗暴、愛與人爭斗、動輒打罵孩子。

那些“問題少年”,那些身陷囹圄的罪犯,許多人曾經(jīng)都有過這樣的岔路口,是發(fā)生在人生岔路口的一件小事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讀到了一份對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的調(diào)查報告。調(diào)查表明,這些罪犯從善到惡,從人到鬼決不是偶然的。他們的犯罪大都可以追溯到他們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青年與死刑犯之分,更造成了健康青年與病態(tài)青年之分。他們中有30.5%曾是少年犯,61 .5%少年時犯有前科,幾乎人人都有過劣跡。

柏拉圖說:“人是習慣的奴隸。”英國詩人德萊敦說:“首先我們養(yǎng)出了習慣,隨后習慣養(yǎng)出了我們。”

當初播下什么樣的種子,今天就會收獲到什么樣的果實。是人的行為、習慣、品質(zhì)直至人格形成人的最終命運。

一位學者說:造就一個人,或者毀掉一個人,就看你是如何被教育的。

魔鬼和天使都在細節(jié)中。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當孩子帶著一顆單純得透明的心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求知的渴望,他們對父母有著一種天然的完全的信任,父母說那是花鳥、樹木,他們就會認為那就是花鳥、樹木,父母說天是藍的、水是綠的,他們就會認為天是藍的、水是綠的。如果父母將黑的說成白的,將紅的說成綠的,他們也會毫不懷疑地認為那黑的是白的,那紅的是綠的。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父母說什么他們會信什么,在這個階段,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他們對父母所給予的信息是反映式的,父母的生活態(tài)度和言行舉止,父母的心理和人格,就是孩子向這個社會學習的最好教材,就是孩子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一面鏡子。

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很容易培養(yǎng)出品行不良的孩子,心理扭曲的父母,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辨別美與丑的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在孩子的幼年給孩子奠定什么樣的生命品質(zhì),將決定著這個孩子的一生是否過得美好和幸福。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選擇。當您在面對孩子時,請別忘記了自己‘老師’的身份,別讓孩子因為您的影響而做錯了選擇。

請遠離這8件傷害孩子心靈的小事


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最大的心愿,但很有可能在不經(jīng)意之間我們就曾經(jīng)傷害過孩子的心靈,如果想給孩子更好的成長,請一定要遠離以下這8件小事兒。1、爸爸媽媽吵架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gòu)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zhí)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yīng)該謹記的。2、父母撒謊,失信于孩子 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xiàn)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yè),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wù),讓孩子繼續(xù)學習;有的家長答應(yīng)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么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yīng)有的獎勵。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xiàn),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yǎng)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后,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shù)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愿;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yīng)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xiàn),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xiàn)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xiàn)。3、對孩子發(fā)脾氣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fā)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么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1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么,就干什么;2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3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干的事;4學著你的樣子,也發(fā)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fā)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么發(fā)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fā)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fā)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fā)了火,發(fā)完脾氣后,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該怎么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guān)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fā)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fā)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fā)脾氣后的內(nèi)疚,就放松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4、敷衍孩子提的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有的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發(fā)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tài)度,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yīng)該問問題,或者不應(yīng)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爸媽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孩子會當成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以沒有時間作借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應(yīng)該成為理由。如果爸媽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yīng)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后向?qū)殞氄f明自己現(xiàn)在確實沒有空,并向?qū)殞毘兄Z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 好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xiàn),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于思考,愛動手,求知欲強,父母應(yīng)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jīng)常為提出問題而自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有很好的作用。5、忽視孩子的優(yōu)點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這源自于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但是,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yōu)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經(jīng)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夸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yōu)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于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yīng)該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要把贊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贊美聲中繼續(xù)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6、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wù)摳髯缘暮⒆?,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贊嘆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 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wù)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7、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yīng)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于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fā)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yīng)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并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guān)系中一種最基本的關(guān)系,要尊重孩子根據(jù)雙方意愿和喜好進行自由選擇。8、偏心,對孩子不能給予同樣的愛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后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yǎng)女。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jīng)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愿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游……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fā)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xiàn)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后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 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最大的心愿,但是很有可能在不經(jīng)意之間我們就曾經(jīng)傷害過孩子的心靈,如果想給孩子更好的成長,請一定要遠離以下這8件小事兒。

相信《美國財商專家:孩子應(yīng)知的16件經(jīng)濟生活小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專家建議:小心4件小事埋沒了寶寶的聰明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要做的應(yīng)是:了解孩子的特點,理解他,創(chuàng)造適合他成長的環(huán)境。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的正確理解和認識,用社會上統(tǒng)一的“成才標準”去要求孩子,結(jié)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長,還可能埋沒原本很...
    2021-09-11 閱讀全文
  • 注重生活中的21件小事,幫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憑借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好的觀念、手段、方法。不曾注意到的東西,很多時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們沒注意到的教子習慣,往往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 1、“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2021-04-03 閱讀全文
  • 專家反對“虎媽”應(yīng)尊重孩子 著名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在升格為奶奶后,又有哪些可以分享的教育經(jīng)驗?30日在此間首發(fā)的《長大不容易》中她告訴天下所有父母,“教育要以孩子為本,教育要以順應(yīng)成長規(guī)律為本”。 2004年出版《告訴孩...
    2021-09-17 閱讀全文
  • 一件小事看到的 今年我跟班走,教大班。 大班的孩子在幼兒園里是最高的班級的孩子。 平時在幼兒園里我經(jīng)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要主動關(guān)心幫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guān)心他們,去幫助他們。 但孩子...
    2020-11-12 閱讀全文
  • 家長應(yīng)知的育兒高招 導讀:育兒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很多的育兒方法需要家長掌握,從而才能教育出健康成長的好孩子。 如果孩子急躁、任性…… 我們認為,關(guān)鍵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教育。分析孩子的需求,樹立家長威信。家長對...
    2021-09-25 閱讀全文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要做的應(yīng)是:了解孩子的特點,理解他,創(chuàng)造適合他成長的環(huán)境。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的正確理解和認識,用社會上統(tǒng)一的“成才標準”去要求孩子,結(jié)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長,還可能埋沒原本很...

2021-09-11 閱讀全文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憑借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好的觀念、手段、方法。不曾注意到的東西,很多時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們沒注意到的教子習慣,往往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 1、“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2021-04-03 閱讀全文

著名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在升格為奶奶后,又有哪些可以分享的教育經(jīng)驗?30日在此間首發(fā)的《長大不容易》中她告訴天下所有父母,“教育要以孩子為本,教育要以順應(yīng)成長規(guī)律為本”。 2004年出版《告訴孩...

2021-09-17 閱讀全文

今年我跟班走,教大班。 大班的孩子在幼兒園里是最高的班級的孩子。 平時在幼兒園里我經(jīng)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助,團結(jié)友愛,要主動關(guān)心幫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guān)心他們,去幫助他們。 但孩子...

2020-11-12 閱讀全文

導讀:育兒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很多的育兒方法需要家長掌握,從而才能教育出健康成長的好孩子。 如果孩子急躁、任性…… 我們認為,關(guān)鍵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教育。分析孩子的需求,樹立家長威信。家長對...

2021-09-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