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方山子課件十四篇

發(fā)布時間:2024-05-04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zhǔn)備的東西,每天老師要有責(zé)任寫好每份教案課件。?充分準(zhǔn)備教案課件,老師才能打造成一個生動的學(xué)堂。小編為了您的利益精心編輯了這份有用的“方山子課件”,這篇文章討論了多個話題您一定能從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方山子課件 篇1

教材分析:

2、各同學(xué)挑出自己負(fù)責(zé)段落的:①重要、難的實詞(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其他對理解句意很關(guān)鍵的詞)②重要、難虛詞(18個重要虛詞中涉及到的)③重要、難的句子(特殊句式或其它疑難句子)。

3、組長收集整理其它組同學(xué)提出的自己負(fù)責(zé)段落中的疑難問題,并選代表在堂上解答這些問題。

1、每個同學(xué)針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或?qū)懽骷记芍辽僭O(shè)計一個問題。每組最終選定一個問題供大家探討。

1、復(fù)習(xí)背誦《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讹嫼铣跚绾笥辍罚ê釽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S把西湖比西子,淡y餑相宜。)

2、查找“隱士”(陶淵明、許由、伯夷、叔齊、介子推等)的相關(guān)資料。

3、查找“蘇東坡”的相關(guān)資料。

1、根據(jù)你搜集到的隱士資料,概括出他們的共同點并談?wù)勀銓λ麄兊目捶ā?/p>

2、以“說東坡”為話題,自選一個角度寫一個片段,談?wù)勀銓μK軾的認(rèn)識??梢允菍λ麄€人(如經(jīng)歷、性格、思想、愛好、品質(zhì))的認(rèn)識,也可以是對他的某首(篇)詩、詞、文、賦的寫景、意象、情感、語言、風(fēng)格等任一方面的看法。

盡管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隱逸文化”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千古隱逸詩人”之稱,他雖沒有以“招隱”為題的詩篇,但他的詩卻達到了“隱逸詩”的巔峰。最有名的當(dāng)然要數(shù)那篇題為《飲酒》第五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隱居求高,即是人品高尚的人,所以“隱士”又叫“高士”。

實際上,從來隱士,大抵可以分為十種:其一是真隱、全隱,如晉宋間的宗炳、元代的吳鎮(zhèn)等,從來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征召也不去,而且也不和官方打交道。其二是先官后隱,如陶淵明。陶是著名隱士,傳列《晉書》、《宋書》、《南史》三史中的“隱逸”,其實他不是一個純粹的隱士,他當(dāng)過官,因?qū)賵霾粷M才隱居。明代的沈周,一天官未當(dāng)過,傳列入《隱逸》。而他的學(xué)生文徵明,只在京城當(dāng)了一年翰林,然后便安心隱居至死,但其傳就未被列入《隱逸》而列入《文苑》。陶淵明也是先官后隱,但其“隱”的名氣太大,超過其詩名,不過陶淵明后來是真隱了。像陶淵明這樣先官后隱的隱士較多。其三是半官半隱,如王維,開始做官,后來害怕了,但如辭官隱居又沒有薪水,生活沒有保障,于是雖做官,而不問政事,實際上過著隱居生活。這類人從名分上不能算做隱士,但有隱逸思想。有隱逸思想表現(xiàn)在意識形態(tài)上是相同的。其四是忽官忽隱,如元末明初時王蒙、明末董其昌,做了幾年官,又去隱居,朝廷征召,或形勢有利,又出來做官,做了一陣子官又回去隱居。這種人不果斷,拖泥帶水,王蒙創(chuàng)造了拖泥帶水皴,董其昌的畫用筆含糊不清,太暗而不明,就和他們的性格有關(guān)。其五是隱于朝。這種人身為官但思想已隱,做官不問政事,“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隨波逐流,明哲保身。這種人對國家損害最大。其六是假隱,如明代陳繼儒,雖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寫詩譏笑他“翩翩一只云間鶴,飛去飛來宰相家”。其七是名隱實官,如南朝齊梁時陶弘景,人稱陶隱士,雖然隱居山中,朝中大事還向他請教,被稱為“山中宰相”。這種人身為隱士,實際上不具隱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為了更自由而已。其八是以隱求高官,如唐代的盧藏用。劉肅《大唐新語隱逸》記,盧藏用考中進士,先去長安南的終南山隱居,等待朝廷征召,后來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遺。后來,另一隱士司馬承禎亦被征召而堅持不仕,欲歸山,盧藏用送之,指著終南山云:“此中大有嘉處。”這就是“終南捷徑”。用這種隱居手段以求高官者,實非真正的隱士。其九是不得已而隱,實際上從事最熱心的政治,如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等,他們“隱居”只是為了表示不與清王朝合作,實際上從事最激烈的反清斗爭。石溪也如此,他反清失敗后,為了逃避迫害,隱于禪,但他終生都忠于明王朝,終生反清,情緒十分激烈,一直沒能靜下來。這一批人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士。其十是先隱居,基本上是真隱,但等待時機,等到時機就出山,等不到就隱下去。如殷商時伊尹、漢末諸葛亮、元末的劉基等。其次還有一種不得已的隱者,如明末清初的弘仁,早年攻舉業(yè),明清易祚之際,他奮起反清,失敗后不得已而隱,但后來一變在思想上真的隱了。只要思想上真的隱了,在意識形態(tài)上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以“淡”、“柔”、“遠(yuǎn)”為宗的。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dāng)對書中意旨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jīng)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fēng)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jīng)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中于發(fā)財做官。”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N渫跻哑揭髞y,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晉皇甫謐《高士傳》云:“堯又召(許由)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牛上游飲之?!痹S由和巢父,是很好的朋友。巢父居住在山中,不謀求世俗的利益,年老之后,他在樹上筑巢而安然地沉睡其上;許由則“為人據(jù)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因此許由贏得了堯的高度信任,堯決定把帝位禪讓給他。但許由毫不憂郁地拒絕了堯的好意,逃遁到了“穎水之陽”。后來堯又派人來規(guī)勸他,許由感到非常骯臟,等規(guī)勸他的人走后,許由就跑到河邊,用清水來洗耳朵。這時,巢父正好牽著一頭小牛到這里飲水,他看到洗耳的許由,就問他為什么這樣做,許由告訴他說:“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對此,巢父作出了更為激烈的反應(yīng):“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我犢口?!睘榱瞬蛔屧S由洗耳所用之水沾染牛嘴,巢父牽著牛到上游去飲水了。

伯夷、叔齊可是真上山了的。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在世時,立叔齊為王位的繼承人。當(dāng)孤竹君死后,叔齊卻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說:“你當(dāng)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么可以隨便改動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dāng)國君,也逃走了。

伯夷、叔齊兄弟之所以讓國,是因為他們對商紂王的暴政不滿,不愿與之合作。他們隱居渤海之濱,等待清平盛世的到來。后來,聽說周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兩人便來到周的都城岐山。此時,文王已死,武王聽說有二位賢人到來,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與他們盟誓,給他們兄弟第二等的俸祿和與此相應(yīng)的職位。他們兩人相視而笑說:“奇怪。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種仁道呀!”

當(dāng)周武王帶著裝有其父親周文王的棺材,揮師伐紂時,伯夷攔住武王的馬頭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fā)動起戰(zhàn)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君,這叫做仁嗎?”周圍的將領(lǐng)要殺伯夷、叔齊,被統(tǒng)軍元帥姜尚制止了。

后來,周武王滅商,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齊卻以歸順周而感到羞恥。為了表示氣節(jié),他們不再吃西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以山上的野豌豆苗為食。周武王派人請他們出山,并答應(yīng)以天下相讓,他們都斷然拒絕了,繼續(xù)在首陽山采薇而食。

首陽山的一位婦人要了他們的命。婦人對他們說:“你們仗義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們采食的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于是,他們就連野菜也不吃了。到了第七天,快要餓死的時候,他們唱了一首歌,歌辭大意是:“登上那首陽山哪,采集野菜充饑。西周以暴易暴啊,還不知錯在自己。神農(nóng)、舜、禹的時代忽然隱沒了,我們的歸宿在哪里?哎呀,我們也快要死去了,而商朝的命運已經(jīng)衰息?!弊詈?,他們餓死在首陽山腳下。

介子推的故事,史書多有記載?!蹲髠鳌罚骸皶x文公返國,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遂與母偕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d上者,西河介休地也?!币晃恍鄄糯舐裕柦?jīng)憂患的流亡公子,終于登上了王位,在賞封流亡功臣的名單中,恰恰遺漏了一位性高志潔,當(dāng)年曾割股奉君的名士介子推。久有隱居之意的名士偕母隱入綿山。晉文公求而不獲,只好命人放火焚山,逼迫介于推出山。誰知名士寧肯葬身火海,而不愿出而為仕。消息傳來晉文公悲痛欲絕,取綿山之木以制屐,步履之間常言:“足下!足下!”痛思昨日之君臣之情,兄北之誼。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特立獨行的隱士,而流傳至今并為我所知道的隱士,往往都是氣節(jié)高雅的君子。他們決不肯同流合污,決不肯和光同塵!因此,清高和固執(zhí)(或許該用堅毅?)是他們的主要特點。為幫助今天的人了解上古隱士的高潔情懷,特錄唐朝王績的詩《野望》如下: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以上說的都不是真隱士,因為他們還與當(dāng)?shù)氐墓俸兔襁€有密切的接觸。而且伯夷、叔齊還希望在周出仕,只是由于周的政治主張與自己不吻合才上山的。而在更古老的時候,中國還有兩位隱士,隱得比較徹底。他們就是堯時的隱士,許由和巢父。

這個故事其實對中國的讀書人影響深遠(yuǎn),總認(rèn)為政治是骯臟的、邪惡的。所以,大多數(shù)讀書人都以避世田園,耕讀教子為人生最高境界。

《莊子外篇繕性第十六》:

……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18),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fā)也,時命大謬也(19)。當(dāng)時命而大行乎天下(20),則反一無跡(21);不當(dāng)時命而大窮乎天下(22),則深根寧極而待(23);此存身之道也。

翻譯:

古時候所說的隱士,并不是隱匿自身不使人見,并不是閉塞言論而不說出,并不是藏其智慧而不顯示,時代與命運大相背謬啊!如果合于時代和命運而使大道盛行天下,則可復(fù)歸于人與自然合一之道而無形跡;不合乎時代與命運而困窮于天下,則深藏緘默而等待時機;這是保存自身的方法。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②。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③。欲報傾城隨太守④,親射虎,看孫郎⑤。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⑥。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①詞題、題名一作《江神子獵詞》。熙寧八年(1075)十月,蘇軾作為密州知府,在往常山祭祀的歸途中與同官會獵時作。 ②左牽黃兩句:左手牽黃犬,右手擎蒼鷹?!妒酚浝钏沽袀鳌罚骸盃奎S犬,臂蒼鷹。”鷹犬都是獵人用來擒捕鳥獸的。 ③卷:形容大批馬隊奔馳如席卷。 ④傾城:全城的人。太守:州郡的長官,蘇軾自指。 ⑤孫郎:三國時東吳孫權(quán)曾親乘馬射虎。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⑥持節(jié)兩句:《史記馮唐列傳》載:西漢魏尚為云中郡(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東北)守,抵御匈奴頗有功績,因上報戰(zhàn)果數(shù)字稍有出入被削職,馮唐向漢文帝勸諫,文帝即派馮唐持節(jié)(使者憑證)赦魏尚,再任他為云中守。此兩句是希望朝廷有一天派使者前來委自己以守邊重任。 ⑦會:將要。滿月:形容把弓全部拉開,如盈滿圓月,箭可射得勁遠(yuǎn)。 ⑧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此指當(dāng)時西夏和北方的'遼。本詞為蘇軾創(chuàng)作豪放詞的標(biāo)志,有意識與詞壇盛行的柔婉之風(fēng)立異。他在《與鮮于子駿》中云:“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柳永)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③,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④,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頌t灑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⑤。

[注]①元豐五年(1082)在黃州作。 ②沙河:蘇軾《書清泉寺》:“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余將買田其間?!?③芒鞋:草鞋。 ④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⑤瀟灑:指風(fēng)雨。近人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此足微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直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M之舟。汝生平功I,?S州惠州儋州。

除夕之夜,陪伴我的只有蘇東坡的作品。

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

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惟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xué)士一肚子不合時宜?!?/p>

蘇東坡捧腹大笑,連聲稱是。

以蘇東坡之才,治國經(jīng)邦都會有獨特的建樹,他任杭州太守期間的政績就是明證。可是,他畢竟太富于詩人氣質(zhì)了,禁不住有感便發(fā),不平則鳴,結(jié)果總是得罪人。他的詩名冠絕一時,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軀卻見容不了當(dāng)權(quán)派。無論政敵當(dāng)?shù)?,還是同黨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歡迎。自從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舞臺以后,他兩度遭到貶謫,從三十五歲開始顛沛流離,在一地居住從來不滿三年。你仿佛可以看見,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他攜家?guī)Ь?,風(fēng)塵仆仆,跋涉在中國的荒野古道上,無休無止地向新的謫居地進發(fā)。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到海南島,他這個一天都離不了朋友的豪放詩人,卻被迫像野人一樣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樹林里,在語言不通的蠻族中了卻殘生。

具有詩人氣質(zhì)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xí)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wù),卻又不免顯得不通世故,不合時宜。

蘇東坡曾把寫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這正是他的人格的寫照。個性的這種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瀉,在旁人看來,是一種執(zhí)著。

蘇東坡在惠州謫居時,有一天,在山間行走,已經(jīng)十分疲勞,而離家還很遠(yuǎn)。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何處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痹娙说撵`魂就像飛鴻,它不會眷戀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惟一使命是飛,自由自在地飛翔在美的國度里。

(序)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墒沁@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有一次,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了幾句話,話說得最好,描寫他自己也恰當(dāng)不為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p>

他很疲倦,他很狼狽,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蕭條的黃州沒有給

他預(yù)備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他擦一把臉,喘一口氣,四周一片靜寂,連一

個朋友也沒有,他閉上眼睛搖了搖頭。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

突圍。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

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

孽的化身。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

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shù)才情獲得了一次蒸

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zāi)難之后,成熟于

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幸好,他還不年老,

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還大有

可為。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于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jié)的年歲,剛要

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

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fēng)

收住了勁,湍急的細(xì)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

引導(dǎo)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

方山子課件 篇2

教學(xué)目標(biāo):

1.初步了解宋詞的特點,具體領(lǐng)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作品的風(fēng)格。

2.了解并體會四首作品中詞人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心情感。

3.?鑒賞詞人表情達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處。

A)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是柳永逗留時間較長的地方?!队炅剽彙肪褪撬x開京城,告別戀人時所寫。在傾吐深深的離愁時,也抒發(fā)了對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壓抑的憤懣。

B)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qū)懺娭S刺新法(即歷史上的“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已四十五歲,他游覽了黃州赤壁(又名赤鼻磯),由此聯(lián)想到三國鏖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為,感嘆事業(yè)無成,時不我待。

1.詩詞中有”景語”“情語”之分,請從兩詞中找出各自的“景語”(景物描寫)和“情語”(情態(tài)、情事),并填寫下面的表格:

A)景語?(景物描寫)寒蟬、長亭、驟雨、煙波、暮靄、楊柳、曉風(fēng)、殘月???凄美

B)情語(情態(tài)、情事)帳飲無緒、留戀、執(zhí)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纏綿

C)情感???????清秋離別之苦?凄涼???????????????壯志難酬之恨?悲憤

2.區(qū)別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

婉約詞派?????????????????????????????豪放詞派

B抒情記事說理懷古感舊,無事無意不可入詞,開拓了詞的題材領(lǐng)域。

寫法:A尚貴含蓄,語言精麗、清新,嚴(yán)格遵守音律。

B直抒胸意,語言流利暢達。

境界:A蘊藉雅正,情思曲折而真切?????????????????B?雄奇闊大,豪邁奔放

《赤壁懷古》實寫:赤壁形勝??早生華發(fā)???????????????虛實相濟

3.這兩首詞都有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薄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痹嚪治鲞@兩個名句,說說它們的好處。

明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兩句是設(shè)想作者與愛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況。詞句勾畫出拂曉江岸的秋景,把詞人強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寫中。“楊柳”、“曉風(fēng)”、“殘月”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離別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繪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詞人此時此刻的處境、心情,都非常恰當(dāng)。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單影只的孤零心境。因此,這兩句的寫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輔相成,耐人尋味,妙不可言,歷來被廣為傳誦。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弊髡呤紫葟拇筇幹P,總寫登高遠(yuǎn)眺的所見所感。滾滾長江,浩浩蕩蕩,永不停息地向東奔流;千百年來,多少英雄豪杰,就像東流的江水,后浪推前浪,一去不復(fù)返了。此處把江山和人物合寫,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個雄渾曠遠(yuǎn)、豪邁深沉的意境,而且點出了詞作“懷古”的旨意。

4.小結(jié):“婉約者欲其詞調(diào)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

復(fù)習(xí)初中學(xué)過的《如夢令》、《武陵春》。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詞人。集有《漱玉詞》。父親李格非很有學(xué)問,母親王氏知書能文,文學(xué)氣氛濃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學(xué)藝術(shù)成就。

李清照詞風(fēng)格清新婉麗,是婉約派的代表。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這首詞又題為“秋情”,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歷來人們所公認(rèn)的她的代表作。從詞意上看,作品當(dāng)寫于丈夫趙明誠死后,這時侯,詞人孤苦無依,晚景極為凄涼。作品通篇都寫哀愁,但這與早期的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不同,這里所寫的是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個人遭遇與亡國之痛交織在一起的哀愁。情調(diào)哀傷凄苦,千古之下,讀之仍催人淚下。

2.結(jié)合注釋,理解全詞大意。

(1)開頭十四個字有何特點?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尋尋覓覓”寫出了詞人在南渡之后苦悶孤寂、無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tài)?!袄淅淝迩濉睂懙氖茄矍袄渎淦嗲?、-派肅殺的秋景和凄涼的內(nèi)心?!捌嗥鄳K慘戚戚”寫內(nèi)心凄然寡歡、慘然不樂的情感。短短十四字,用疊字,從動作到環(huán)境,再到內(nèi)心,把詞人凄涼的處境和內(nèi)心的孤獨愁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給全詞定下哀婉凄涼的感情基調(diào)。

疊字在詩歌里有多種表達功能:①摹聲,使聲感更強;②狀物,使物更加生動形象;③敘事,使事增加情致;④抒情,加重感情濃度。音韻和諧優(yōu)美。

詞人為何說雁是舊時相識?

明確:詞人和大雁都是從北方來到南方,看到大雁,不禁使詞人想起了北方的家鄉(xiāng)。

此外,詞人曾在《一剪梅》寫過:“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笨吹酱笱?,又使他想起了以前常與自己鴻雁傳書的丈夫。

這幾句表達了詞人對亡夫的悼念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常用來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常用來表達凄涼、孤獨、傷悼、思念之情。

明確:詞人本已孤獨寂寞,又看到窗外梧桐和綿綿不斷的細(xì)雨,又使他想起了亡夫,傷悼之情更深了。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p>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p>

明確:以愁字作結(jié),既點出全詞的主旨,也表明愁是道不盡的,言有盡而意無窮。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p>

賀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秦觀??“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小結(jié)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來表達她內(nèi)心的感情的?(從疊詞的運用、鋪敘手法、語言特點等角度具體說說。)

①創(chuàng)造情地使用疊詞:

“尋尋覓覓”?→?動作,表現(xiàn)了心神無主、內(nèi)心空虛,如有所失;

詞人先感于外后感于內(nèi),有組織、有層次地運用疊詞,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自己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脫的孤苦,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且富于音樂節(jié)奏感。

②鋪敘日常生活,烘托人物心情:

這首詞巧妙地運用了鋪敘手法,選取了一連串具有典型意義的景物:如急風(fēng)、飛雁、黃花、梧桐、細(xì)雨等,作為秋(愁)情的襯托,情景映襯,極力渲染了一個“愁”字,營造出凄涼慘淡的意境。

③語言通俗,貼切自然,具有音樂性:

詞人多處運用口語,如;“窗兒”、“怎生”、“這次第”、等明白如話的語言,絕無矯情造作之感;詞中還用了不少雙聲疊韻字,如“將息”、“憔悴”、“黃昏”、“冷清”等,聽起來有明顯的音樂美,充分體現(xiàn)出詞的這種配樂文學(xué)的特色。

歸結(jié)起來,詞人的愁究竟包括哪些?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京口北固亭??登臨之地,英雄生活過的地方。

懷古???所寫內(nèi)容。懷古,大多是通過今古對比,以古諷今。

(2)?知人論世: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一生主張抗金,渴望恢復(fù)中原。他的詞風(fēng)以豪放見長,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他的作品多是抒寫抗金復(fù)土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3)背景介紹:

寫這首詞的時候辛棄疾已經(jīng)六十五歲了,辛棄疾從42歲到60歲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這期間,12再次被當(dāng)時執(zhí)掌大權(quán)的韓腚釁鷯茫韓腚兇魑號召北伐的旗幟,任他為鎮(zhèn)江知府。12韓腚形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鎮(zhèn)江瀕臨抗戰(zhàn)前線,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棄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準(zhǔn)備工作,但是韓腚邪殉殖政,只想僥幸求逞,不愿認(rèn)真準(zhǔn)備。韓腚刑不進辛棄疾的勸告,后來就把他調(diào)離了鎮(zhèn)江。這首詞是辛棄疾被起用又被降職時,登上北固亭,滿懷悲憤而寫下的。

思考(1)辛棄疾登上北固亭,極目遠(yuǎn)眺,為什么會想到孫權(quán)和劉裕?

孫權(quán):他曾經(jīng)在京口建立吳都,并曾打敗來自北方的曹操的軍隊,保衛(wèi)了家園。

劉裕:京口是南朝宋劉裕居住過的地方,劉裕兩次從京口起兵,先擒燕王和秦王,成就北伐大業(yè),穩(wěn)固自己的江山。

英雄建功立業(yè),令人仰慕。

思考(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

贊揚了歷史人物的英雄業(yè)績,慨嘆千古英雄難再。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復(fù)中原的偉大抱負(fù),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小結(jié):上片借孫權(quán)和劉裕兩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跡隱約諷刺南宋政權(quán)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思考(1)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2)詩人寫佛貍祠下的迎神賽會的一幕景象,有何作用?

與前文對比,43年前在的揚州地區(qū)看到的抗金戰(zhàn)火彌漫的情景與如今眼前佛貍祠下神鴉社鼓的熱鬧情景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fù),百姓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達對南宋政權(quán)不圖恢復(fù)中原的不滿。

思考(3)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頗自況,說明自己雖老,還想為國效勞,但當(dāng)年廉頗還有趙王想起,準(zhǔn)備起用,而自己處境卻連廉頗都不如。抒寫了自己雖有遠(yuǎn)大抱負(fù),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而這正是全詩的主旨。

小結(jié):下片用劉義隆、佛貍祠、廉頗的典故,繼續(xù)寫自己報效祖國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憤。

五、據(jù)《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試分析蘇辛二詞的異同:

相同點:

C主旨:托古喻今,追慕古代英雄,抒發(fā)內(nèi)心憂憤之情。

欣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鑒賞詩中的形象、技巧、語言,分析詩中寄寓的情感,體會其藝術(shù)風(fēng)格。

方山子課件 篇3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點擊數(shù):824????更新時間:-11-28

六一居士傳

一、?教學(xué)目的和要求

1、?了解賦的文體特點,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的縱深和開闊。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3、?掌握常用“謫”“更”“置”“疾”“走”“勝”等常用實詞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教學(xué)重點

1、?了解賦的文體特點,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的縱深和開闊。

2、?掌握常用“謫”“更”“置”“疾”“走”“勝”等常用實詞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三、?教學(xué)難點

了解賦的文體特點,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的縱深和開闊。

四、?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五、?教具:多媒體

六、?教學(xué)內(nèi)容和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以《醉翁亭記》導(dǎo)入課文。

二、?明確本課的學(xué)習(xí)目的。

三、?學(xué)習(xí)第一自然段

問:誰為歐陽修命名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別的名號嗎?

明確:其本人。初謫滁山時之時他自號為“醉翁”,后退休于穎水之上時又自更號為六一居士。

四、?學(xué)習(xí)第二自然段

1、?結(jié)合注釋通讀第二自然段

2、?提問:歐陽修為何自命為六一居士?

明確: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一老翁。

3、?作者定名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主要目的為“聊以志吾之樂爾”。

4、“樂”之何如?

明確:(1)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專心至極,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擾。

(2)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zhàn)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真可以說其樂無窮。

(3)軒裳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形于內(nèi),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煩憂,希脫身于世俗雜務(wù),回歸自然,寄情五物。

5、???沉醉于五物的好處是什么?

累于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說明官場事物不僅勞形,常有不測之禍,十分令人擔(dān)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僅安逸舒適,還有安全感,不會帶來任何禍患。

五、?學(xué)習(xí)第三自然段

1、?指名同學(xué)翻譯本段,其余同學(xué)認(rèn)真聽,并指出不足之處。

2、?教師點評。

3、?問: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幾條隱退的理由?

明確:本段作者在主客對話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總結(jié)了自己想隱退的三條理由:

(1)?而休,是必然規(guī)律。

(2)?無稱,表面上謙虛,骨子里是牢騷,是對“受侮于群小”的不滿。

(3)?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樂思想的必然結(jié)果。

4、?文中哪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決心?

明確:雖無五物,其去宜矣。

六、?小結(jié)

1、?本文反映了歐陽修晚年厭倦官場生活,想歸隱的思想,有其豁達開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遠(yuǎn)身以避禍的一面。

2、?傳記形式別具一格。

3、?語言平易曉暢又形象深刻。

七、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xí)三、四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2、品味本文“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教學(xué)過程:

第一教學(xué)板塊DD以詩導(dǎo)入,整體感知課文。

1、學(xué)生背誦王維的《山居秋暝》,教師以這首詩導(dǎo)入新課。

2、學(xué)生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3、思考討論:

⑴根據(jù)段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題,概括各段的內(nèi)容:

第一段:故山殊可過,而今????????。

第二段:故山冬夜???????????,靜默獨坐,多思????????。

第三段:故山春景?????????????,只想???????????????????。

提示:

第一段:故山殊可過,而今我獨過。

第二段:故山冬夜,清麗淡遠(yuǎn),寧靜和諧,靜默獨坐,多思?與你同游,攜手賦詩。

第三段:故山春景?斑斕奪目,生機勃勃?,只想?邀你同游?。

⑵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它們的意思以及你讀后的感受。

⑶文中有一個詞濃縮了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本文的“文眼”,請你找出這個詞,并說說它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

提示:“深趣”是文眼。它包括王維筆下的終南美景,主要是冬夜清麗淡遠(yuǎn)、寧靜和諧的氛圍和春天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景象,還有朋友相邀的一片誠心。

第二教學(xué)板塊DD品讀課文,體會“深趣”,理解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1、賞析美景,理解“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風(fēng)格。

⑴學(xué)生朗讀第二段,教師強調(diào)“玄”“曩昔”“步”等詞語的意思。

⑵朗讀課文第37頁“資料信息”欄目中引用的喻良能的詩,要求學(xué)生學(xué)習(xí)那種以詩解文的讀書方法,把第二段中描寫冬夜景色的文字改寫成散文詩。(這項工作要求學(xué)生在預(yù)習(xí)時完成)。

學(xué)生組內(nèi)分享自己改寫的散文詩,每個小組挑選一首寫得最好的在組內(nèi)朗讀評議。教師在全班挑選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集體展示,引導(dǎo)學(xué)生進行比讀,欣賞聲色相宜、清麗淡遠(yuǎn)迷人夜色,同時解決第二段中的難句,順帶講解以動稱靜寫作的手法。

⑶指名朗讀第三段描繪春景的文字,要求學(xué)生找出最能體現(xiàn)春天生機的字眼。師生品析“蔓”“輕”“矯”等字的表達作用,體會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美妙春光。

⑷王維工詩善畫,蘇軾曾說:“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有人認(rèn)為此文也饒有詩情畫意,不妨說是“文中有詩,詩中有畫”,你是否同意這一說法?為什么?

提示:本文寫景之語意境深遠(yuǎn)如詩,詩中所繪之景形象鮮明如畫。

2、感受美情,理解整散結(jié)合的藝術(shù)效果。

⑴王維寫作這封書信的目的是邀好友裴迪同游故山,找出文中表現(xiàn)王維不愿獨享“終南美景”,熱情邀請裴迪的句子,結(jié)合段意,說說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示:第一段寫?yīng)氂蔚乃魅粺o味,第二段回憶往昔攜手賦詩,快樂同游,第三段熱情邀請,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款款深情。

⑵本文議論抒情的句子與描繪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說說這樣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藝術(shù)效果?

提示:本文句式駢散結(jié)合。寫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遠(yuǎn);抒情議論,多用散句,信筆抒寫,或直抒胸臆,或點明主旨,輕靈自由。全文整散結(jié)合,句式靈活,讀來活潑明快,于清詞儷句中現(xiàn)故山美景,于長短變化中表厚意深情。

第三教學(xué)板塊DD背誦積累,學(xué)以致用。

1、指導(dǎo)學(xué)生配圖、文、樂朗讀背誦文中寫景的句子,進一步體會“文中之詩,詩中之畫”。

2、請你寫一段描繪風(fēng)景的文字,要求在這段文字中準(zhǔn)確、自然地引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的一兩個寫景句子。

3、教師總結(jié)。

4、布置作業(yè):

廣東版高中語文選修一第一單元選了王維的五首詩,請你認(rèn)真閱讀,深入體會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心術(shù)

一、教學(xué)目標(biāo):

1、了解蘇洵其人,體會他論說文真切鮮明的特點

2、與《六國論》進行比較閱讀

二、教學(xué)要點:

難點是把握文章的論證結(jié)構(gòu),理輕思路。

排偶句的運用

三、教學(xué)方法:

自瀆、講析、比較(2課時)

四、教學(xué)步驟:

(1)走近作者: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時眉州眉山(現(xiàn)在的四川眉山縣)人,著名散文家。著有《嘉v集》。?蘇洵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合稱“唐宋八大家”。蘇洵與其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地說服力。其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比喻。蘇洵的論文,見解精辟。他提倡學(xué)習(xí)古文,強調(diào)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主張文章應(yīng)“有為而作”,“言必中當(dāng)世之過”。

(2)寫作背景:

北宋中期,國勢日弱,民族矛盾十分嚴(yán)重,來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氣焰日益昌熾。為求茍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納幣輸帛,結(jié)果,極大地削弱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針對這種情況,蘇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戰(zhàn)例?,《權(quán)書》十篇就是他系統(tǒng)研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問題的軍事專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題:心術(shù):1?居心(多指壞的)。如?“心術(shù)不正”?2?心計、計謀

本文講將領(lǐng)的心理修養(yǎng),制下御敵之道,以及運思、機權(quán)之術(shù),全文都是圍繞著為將的心術(shù)發(fā)揮,故題作《心術(shù)》。

(4)研讀課文

1、朗讀課文;自主學(xué)習(xí),明確重點詞語;逐段?疏通文意。

2、課文結(jié)構(gòu):(板)

[1]、論“將”?(“為將之道,當(dāng)先治心”)

[2]、論“兵”(“凡兵上義”)

[3]、論“戰(zhàn)”(“凡戰(zhàn)之道”,有四養(yǎng))

[4]、論戰(zhàn)時為將之道(“智而嚴(yán)”)士則應(yīng)“愚”

[5]、論戰(zhàn)時用兵之道:知彼--舉例論證

[6]、論戰(zhàn)時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勢、知節(jié)”)

[7]、論運用長短之術(shù)(避實擊虛和暴短陰長的辯證思考)

[8]、論善用兵之道(“無所顧”、“有所恃”)

3、思考探究:

明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間的關(guān)系:

◆治心(首段)?-?養(yǎng)士(二、三、四段)-?審勢(五?、六段)-?出奇(七段)-?守備(八段)

◆先解決思想意識問題,再注重具體的戰(zhàn)術(shù)和安排;先提出將帥所需的素養(yǎng)與條件,再論述士兵的表現(xiàn)與結(jié)果。

4、精華賞讀:

[1]、文章切實講理,以理服人,以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光輝,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如:戰(zhàn)爭中的“義”和“利”的關(guān)系;戰(zhàn)爭與財、力、心、氣的關(guān)系;戰(zhàn)爭的陰長和暴短的關(guān)系等。另外,文章還闡述了智與愚,理和勢,忍和勇?,靜和動,嘗敵和自嘗等眾多雙方因素的關(guān)系。

[2]、文章的語格十分鮮明。

起語多用“凡”字?,使行文理直氣壯;

轉(zhuǎn)接多“然后”?“而后”、“故”?,語氣果斷斬截;

排比和對偶句有十幾處之多,音韻鏗鏘,氣勢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怒不盡則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5)作業(yè):

[1]、閱讀蘇洵《六國論》,試比較《心術(shù)》與《六國論》在論說方式上的異同。完成課后思考練習(xí)三、四

方山子課件 篇4

教學(xué)目標(biāo):

知識與技能:識記本文文言實詞、虛詞意思,歸納文言知識點。了解作者。

過程與方法:體會本文構(gòu)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與奇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實質(zhì)。

教學(xué)重點:

體會本文構(gòu)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與奇特。

教學(xué)難點: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實質(zhì)。

教學(xué)方法:

自讀法、分析法、引導(dǎo)法。

教學(xué)用具:

多媒體課件、常規(guī)教具。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xué)過程:

【導(dǎo)入語】

課前給大家講個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學(xué)家蘇軾,又叫蘇東坡。他擅長詩詞,文章也寫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粗厮?。不過有一次,有人參奏他寫詩譏刺朝政,皇帝很生氣,就把他從朝中貶到黃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湖北黃岡。

蘇東坡在黃岡有個好友陳慥,字季常,號方山子。他們兩人的愛好差不多,都喜歡游山玩水,寫詩作賦,喜歡研究佛教的道理,還喜歡在一起飲酒。他們飲酒的時候,都有一個習(xí)慣,就是喜歡請來一些美女,在一邊歌舞助興??墒顷悜V的夫人柳月娥很愛吃醋,很不滿意陳慥的行為,尤其不滿意的就是陳慥喝酒時找美女來斟酒夾菜,跳舞唱歌。有時,美女們正唱著歌、跳著舞,柳氏就來了,把美女們?nèi)稼s走,后來,陳慥跟蘇東坡兩人在喝酒的時候,就不敢找美女來陪酒了。

一天晚上,蘇東坡又到陳慥家來。兩個人一邊喝著酒,一邊談佛論道。兩人講來講去,越講越泄氣。陳慥說:"我們兩個講來講去,把情緒搞壞了。我知道有兩個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請她們給咱們唱兩首歌。咱們邊聽邊喝,不是挺好嗎?"陳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兩個歌女找來,和蘇東坡端著酒杯,聽著兩位歌女給他們唱歌,又覺得人世也有美好的東西。沒料到夫人的丫鬟聽見了,趕緊向夫人稟報,夫人從屋里出來怒火中燒。兩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蘇東坡寫了首詩,送給陳慥。這首詩是:"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說,您這位居士真是挺可憐哪,又說空又說有,晚上不睡覺。說了半天,護法的獅子來了,這么一叫喚,嚇得您連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蕩蕩的。說河?xùn)|獅子,是因為柳月娥老家是河?xùn)|人。這就是成語“河?xùn)|獅吼”的來歷。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同時,又因為陳慥字季常,后來人們就把怕老婆的人稱為“季常癖”。

這個陳慥是誰呢?他有著怎樣的家世和人生經(jīng)歷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他。

【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詩人、散文家、詞人、書法家、畫家、高級廚師,是一個對中國文學(xué)史、藝術(shù)史有著巨大貢獻的全能型作家。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在文學(xué)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稱之為“一門父子三詞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蘇軾如此全才,與他同時代的四位詩人甘心做他學(xué)生,形成“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F(xiàn)代女作家方方曾經(jīng)說過:“我要是生活在蘇軾那個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嫁他”。同時,民間傳說蘇軾還有個妹妹叫蘇小妹,是個才貌雙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給了秦觀,其實這是民間傳說的,是民間杜撰的,不是事實。

詩人:與江西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黃庭堅并稱“蘇黃”,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暴v《飲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

散文家:與北宋古文運動領(lǐng)導(dǎo)歐陽修并稱“歐蘇”,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當(dāng)時就有“蘇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譽,如《喜雨亭記》、《石鐘山記》、前后《赤壁賦》。

詞人:與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是豪放派詞風(fēng)的創(chuàng)始人,詞作豪放高曠,情濃意遠(yuǎn),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書法家:擅長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繪畫家:善畫竹,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高級廚師: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

【文言知識點】

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猶見于眉間:“見”通“現(xiàn)”。往往陽狂垢污:“陽”通“佯”。

2、古今異義詞:

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遺像,古義,流傳下來的樣子。今義:人死后留下的畫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義,妻子和孩子。今義:男人的配偶。

3、詞類活用:

余既聳然異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

歲得帛千匹:歲,名詞作狀語,每一年。

4、特殊句式:徒步往來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判斷句。鵲起于前:狀語后置。

【內(nèi)容解析】

1、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了怎樣的敘述方法?

明確:第一段,直接敘述,簡介方山子生平,并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第二段,細(xì)節(jié)描寫,寫了他鄉(xiāng)遇故知。第三段,倒敘,細(xì)節(jié)描寫,寫方山子少年時的豪俠之氣。第四段,補敘,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對方山子的贊頌。

2、第一段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與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確: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兩次邂逅作對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尋常的隱逸之輩,兩次邂逅所見有何不同?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

明確:俯而不答,仰而笑。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時豪士。

4、鑒賞提示說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蘇軾的.是他的“異”,那么方山子的“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情感傾向?

明確:(1)他與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氣方剛,一身俠氣。成年--折節(jié)讀書,有志用世。晚年--無所遇合,遁于光、黃間。

(2)生活態(tài)度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待人接物的方式與常人不同: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4)家庭情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fēng):世有勛閥,歲得帛千匹。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表彰陳慥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藉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換句話說:對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請問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豐滿形象的?

明確:本文沒有像一般傳記那樣,平鋪直敘地介紹人物的姓氏、鄉(xiāng)里、家世、生平等。開始,只是粗略地介紹了方山子生平,并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但其人真實姓名、家世、籍貫等均未介紹,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懸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誰。接著,記敘自己在黃州跟他的一次巧遇,點明人物姓氏。隨后追溯此隱士曾有過的年少氣盛,最后說明其擁有的顯赫家世。這樣,由隱而顯,由略而詳,層層設(shè)疑,層層呼應(yīng),愈深愈見方山子的不同尋常和卓立無匹。

作業(yè)布置:預(yù)習(x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方山子課件 篇5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點擊數(shù):824????更新時間:-11-28

1、?了解賦的文體特點,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的縱深和開闊。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3、?掌握常用“謫”“更”“置”“疾”“走”“勝”等常用實詞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1、?了解賦的文體特點,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的縱深和開闊。

2、?掌握常用“謫”“更”“置”“疾”“走”“勝”等常用實詞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了解賦的文體特點,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的縱深和開闊。

以《醉翁亭記》導(dǎo)入課文。

問:誰為歐陽修命名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別的名號嗎?

明確:其本人。初謫滁山時之時他自號為“醉翁”,后退休于穎水之上時又自更號為六一居士。

明確: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一老翁。

3、?作者定名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4、“樂”之何如?

明確:(1)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專心至極,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擾。

(2)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zhàn)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真可以說其樂無窮。

(3)軒裳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形于內(nèi),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煩憂,希脫身于世俗雜務(wù),回歸自然,寄情五物。

5、???沉醉于五物的好處是什么?

累于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說明官場事物不僅勞形,常有不測之禍,十分令人擔(dān)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僅安逸舒適,還有安全感,不會帶來任何禍患。

1、?指名同學(xué)翻譯本段,其余同學(xué)認(rèn)真聽,并指出不足之處。

明確:本段作者在主客對話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總結(jié)了自己想隱退的三條理由:

(1)?而休,是必然規(guī)律。

(2)?無稱,表面上謙虛,骨子里是牢騷,是對“受侮于群小”的不滿。

(3)?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樂思想的必然結(jié)果。

4、?文中哪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決心?

1、?本文反映了歐陽修晚年厭倦官場生活,想歸隱的思想,有其豁達開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遠(yuǎn)身以避禍的一面。

2、?傳記形式別具一格。

3、?語言平易曉暢又形象深刻。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2、品味本文“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教學(xué)過程:

第一教學(xué)板塊DD以詩導(dǎo)入,整體感知課文。

1、學(xué)生背誦王維的《山居秋暝》,教師以這首詩導(dǎo)入新課。

2、學(xué)生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3、思考討論:

⑴根據(jù)段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題,概括各段的內(nèi)容:

第二段:故山冬夜???????????,靜默獨坐,多思????????。

第三段:故山春景?????????????,只想???????????????????。

第二段:故山冬夜,清麗淡遠(yuǎn),寧靜和諧,靜默獨坐,多思?與你同游,攜手賦詩。

第三段:故山春景?斑斕奪目,生機勃勃?,只想?邀你同游?。

⑵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它們的意思以及你讀后的感受。

⑶文中有一個詞濃縮了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本文的“文眼”,請你找出這個詞,并說說它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

提示:“深趣”是文眼。它包括王維筆下的終南美景,主要是冬夜清麗淡遠(yuǎn)、寧靜和諧的氛圍和春天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景象,還有朋友相邀的一片誠心。

第二教學(xué)板塊DD品讀課文,體會“深趣”,理解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1、賞析美景,理解“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風(fēng)格。

⑴學(xué)生朗讀第二段,教師強調(diào)“玄”“曩昔”“步”等詞語的意思。

⑵朗讀課文第37頁“資料信息”欄目中引用的喻良能的詩,要求學(xué)生學(xué)習(xí)那種以詩解文的讀書方法,把第二段中描寫冬夜景色的文字改寫成散文詩。(這項工作要求學(xué)生在預(yù)習(xí)時完成)。

學(xué)生組內(nèi)分享自己改寫的散文詩,每個小組挑選一首寫得最好的在組內(nèi)朗讀評議。教師在全班挑選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集體展示,引導(dǎo)學(xué)生進行比讀,欣賞聲色相宜、清麗淡遠(yuǎn)迷人夜色,同時解決第二段中的難句,順帶講解以動稱靜寫作的手法。

⑶指名朗讀第三段描繪春景的文字,要求學(xué)生找出最能體現(xiàn)春天生機的字眼。師生品析“蔓”“輕”“矯”等字的表達作用,體會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美妙春光。

⑷王維工詩善畫,蘇軾曾說:“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有人認(rèn)為此文也饒有詩情畫意,不妨說是“文中有詩,詩中有畫”,你是否同意這一說法?為什么?

提示:本文寫景之語意境深遠(yuǎn)如詩,詩中所繪之景形象鮮明如畫。

2、感受美情,理解整散結(jié)合的藝術(shù)效果。

⑴王維寫作這封書信的目的是邀好友裴迪同游故山,找出文中表現(xiàn)王維不愿獨享“終南美景”,熱情邀請裴迪的句子,結(jié)合段意,說說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示:第一段寫?yīng)氂蔚乃魅粺o味,第二段回憶往昔攜手賦詩,快樂同游,第三段熱情邀請,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款款深情。

⑵本文議論抒情的句子與描繪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說說這樣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藝術(shù)效果?

提示:本文句式駢散結(jié)合。寫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遠(yuǎn);抒情議論,多用散句,信筆抒寫,或直抒胸臆,或點明主旨,輕靈自由。全文整散結(jié)合,句式靈活,讀來活潑明快,于清詞儷句中現(xiàn)故山美景,于長短變化中表厚意深情。

第三教學(xué)板塊DD背誦積累,學(xué)以致用。

1、指導(dǎo)學(xué)生配圖、文、樂朗讀背誦文中寫景的句子,進一步體會“文中之詩,詩中之畫”。

2、請你寫一段描繪風(fēng)景的文字,要求在這段文字中準(zhǔn)確、自然地引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的一兩個寫景句子。

3、教師總結(jié)。

4、布置作業(yè):

廣東版高中語文選修一第一單元選了王維的五首詩,請你認(rèn)真閱讀,深入體會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1)走近作者: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時眉州眉山(現(xiàn)在的四川眉山縣)人,著名散文家。著有《嘉v集》。?蘇洵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合稱“唐宋八大家”。蘇洵與其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地說服力。其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比喻。蘇洵的論文,見解精辟。他提倡學(xué)習(xí)古文,強調(diào)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主張文章應(yīng)“有為而作”,“言必中當(dāng)世之過”。

(2)寫作背景:

北宋中期,國勢日弱,民族矛盾十分嚴(yán)重,來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氣焰日益昌熾。為求茍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納幣輸帛,結(jié)果,極大地削弱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針對這種情況,蘇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戰(zhàn)例?,《權(quán)書》十篇就是他系統(tǒng)研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問題的軍事專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題:心術(shù):1?居心(多指壞的)。如?“心術(shù)不正”?2?心計、計謀

本文講將領(lǐng)的心理修養(yǎng),制下御敵之道,以及運思、機權(quán)之術(shù),全文都是圍繞著為將的心術(shù)發(fā)揮,故題作《心術(shù)》。

1、朗讀課文;自主學(xué)習(xí),明確重點詞語;逐段?疏通文意。

[4]、論戰(zhàn)時為將之道(“智而嚴(yán)”)士則應(yīng)“愚”

3、思考探究:

明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間的關(guān)系:

◆治心(首段)?-?養(yǎng)士(二、三、四段)-?審勢(五?、六段)-?出奇(七段)-?守備(八段)

◆先解決思想意識問題,再注重具體的戰(zhàn)術(shù)和安排;先提出將帥所需的素養(yǎng)與條件,再論述士兵的表現(xiàn)與結(jié)果。

4、精華賞讀:

[1]、文章切實講理,以理服人,以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光輝,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如:戰(zhàn)爭中的“義”和“利”的關(guān)系;戰(zhàn)爭與財、力、心、氣的關(guān)系;戰(zhàn)爭的陰長和暴短的關(guān)系等。另外,文章還闡述了智與愚,理和勢,忍和勇?,靜和動,嘗敵和自嘗等眾多雙方因素的關(guān)系。

[2]、文章的語格十分鮮明。

起語多用“凡”字?,使行文理直氣壯;

轉(zhuǎn)接多“然后”?“而后”、“故”?,語氣果斷斬截;

排比和對偶句有十幾處之多,音韻鏗鏘,氣勢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怒不盡則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5)作業(yè):

[1]、閱讀蘇洵《六國論》,試比較《心術(shù)》與《六國論》在論說方式上的異同。完成課后思考練習(xí)三、四

方山子課件 篇6

教學(xué)目標(biāo):

1、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與作者的用意

2、認(rèn)識方山子始俠后隱的行徑與神情風(fēng)貌

3、學(xué)習(xí)本文的寫作技巧

教學(xué)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學(xué)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于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郟縣,追謚文忠公。

二、寫作動機:

作者選擇某人作為傳主,一定是對方的身上有著某些令他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貧賤的行動,對大難不死的蘇軾有不少的觸動,作者結(jié)合自己當(dāng)時被貶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黃州心態(tài)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三、研讀課文;

1、鑒賞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作者的是他的“異”,那么方山子的“異”表現(xiàn)在哪呢?

明確:(一)是他與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氣方剛,一身俠氣

成年——折節(jié)讀書,有志用世

晚年——無所遇合,遁于光、黃間

(二)是生活態(tài)度的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四)是其家庭情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fēng):

世有勛閥,歲得帛千匹

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第一自然段簡介方山了生平,并說明得此稱號的緣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與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確: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兩次邂逅作對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尋常的隱逸之輩,兩次邂逅所見有何不同?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

4、思考:為什么方山子聽了蘇軾的遭遇后,表現(xiàn)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態(tài)?

明確:這既表現(xiàn)了方山子對于黑暗腐敗的世道的熟悉,因為他是過來的,所以見怪不驚。又極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對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對打擊誣蔑蘇軾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視。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達方式?(倒敘方山子少年時豪俠之氣)

6、第四自然段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確:為了突出其“異”于常人之處,甘心放棄顯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處。作者在此極度贊頌方山子超脫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贊語僅最后“此豈無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黃其他“陽狂垢污“的異人來反襯方山子,表達了作者對方山子及其同類人生活的向往。所謂異人的“陽狂”之行乃是一種掩飾,是為了壓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嗎?作者以疑似的口吻問他是否見過“陽狂垢污”的異人,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異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借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傳》原文和譯文

原文: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與!

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游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xiāng)里的游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fā)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dāng)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來往于山里,沒有人認(rèn)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jīng)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啊喲,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么會住在這里的呢?”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我到這里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語,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兒奴仆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曾是個嗜酒弄劍,揮金如土的游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游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wù)撈鹩帽兰肮沤癯蓴≈?,自認(rèn)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xiàn),這怎么會是一位蟄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勛之家,例應(yīng)有官做,假如他能廁身官場,到現(xiàn)在已得高官榮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了,偏要來到窮僻的山溝里,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

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方山子傳》教學(xué)反思

第一個學(xué)生上臺,仿照我的模式,開始報聽寫,聲音比較小,語速比較快,學(xué)生們有點不適應(yīng),不過課堂紀(jì)律還好。第二個學(xué)生開始講課文,她先介紹了一下作者,又介紹了一下陳慥,還講了寫作背景,明顯是在模仿初中老師的上課程序,重點不夠突出。因為文學(xué)常識已經(jīng)不是高中語文的教學(xué)重點,可她還是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來介紹??磥韺W(xué)生們對教學(xué)重點的把握還有待提高。然后,她開始串講課文,由于比較緊張,她老是用課本或教參擋住自己的臉,教態(tài)非常不自然。而且過分拘泥于教參,有些錯誤的地方也沒有校正??磥恚瑢W(xué)生們自主備課,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今后,在指導(dǎo)學(xué)生備課方面,我還要多做一些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書和相關(guān)資料。學(xué)生在講時,聲音普遍偏小,底下的學(xué)生還覺得很新奇,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一些講課者沒有講清楚的地方,學(xué)生們就會自行在下面議論,聲音較大,時間較久就會影響講臺上的學(xué)生講課,也會影響自己的聽課。這些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總體來說,這節(jié)課差強人意,但效率太低。

第二節(jié)課,第三位學(xué)生繼續(xù)串講課文,聲音小,拖宕,準(zhǔn)備不充分,效果很差。最后五分鐘,我實在忍不住了,對他講得不清楚的地方作了一些補充,講錯的地方作了糾正??磥韺W(xué)生們的自主學(xué)習(xí)能力確實有待提高。

第三節(jié)課,還是第一位學(xué)生講課,因為她是組長。其他組員有的負(fù)責(zé)教案的撰寫和資料的搜集,結(jié)果就是能者多勞了??磥砣蝿?wù)分配機制上也存在問題。一定要讓所有的學(xué)生都動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xué)生們的學(xué)習(xí)積極性。這節(jié)課她先講完了剩下的內(nèi)容,還是存在知識點不清楚,聲音小,重點不突出的情況。學(xué)生們的反應(yīng)也是不太好,我?guī)缀醵枷敕艞夁@次實驗了。不過三思過后,我還是決定繼續(xù)下去。出現(xiàn)問題應(yīng)該努力去解決而不去消極逃避,否則問題還是問題。

針對這次學(xué)生自主講課出現(xiàn)的問題,我決定以后幾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加強對學(xué)生小組集體備課的指導(dǎo),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

2、鼓勵學(xué)生們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

3、對學(xué)生撰寫的教案進行審閱,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4、課堂上允許學(xué)生向老師求助三次,以應(yīng)對學(xué)生們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

5、讓全班學(xué)生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評比,激發(fā)學(xué)生們的參與意識與競爭意識。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方山子課件 篇7

教學(xué)目標(biāo):

1、多次誦讀,把握詞人的情感態(tài)度。

2、解析探討,欣賞詞的寫作特色。

3、結(jié)合資料,體會豪放派的特征。

教學(xué)方法:

1、通過誦讀感悟法、默讀咀嚼法,品味本詞“言”之味,“意”之美。

2、通過自主鑒賞、合作交流,探究豪放詞派的主要特征。

教學(xué)重點:

鑒賞關(guān)鍵字詞所包含的情感態(tài)度,探究豪放派詞作的寫作特色。

請學(xué)生朗讀這首詞的小序部分,歸納小序交代的信息。

根據(jù)本詞寫作背景,聯(lián)系蘇軾在這段時間里的其它作品,奠定感情基調(diào)。

請學(xué)生歸納詞的上闕和下闕各側(cè)重寫的內(nèi)容。

疏通文意,明確:上闕寫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闕寫雨過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1、請學(xué)生進行合作探究,討論詞中有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明確:?“莫聽、何妨、輕、任、迎、也無”等詞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2、探究本詞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3、提問本詞給學(xué)生的啟發(fā)。

4、歸納蘇軾詞的寫作特色。

1、請學(xué)生閱讀辛棄疾的作品,進一步體會豪放詞派的特點。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結(jié)合蘇軾和辛棄疾的作品,總結(jié)豪放派的詩歌的特點。

明確:課本57頁:豪放詞題材較廣泛,抒懷言志,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涉及人生重大主題。格調(diào)相對高昂,較多慷慨悲壯之音,頗具陽剛之美。

以蘇軾作品中膾炙人口的名句做結(jié)束語,請學(xué)生在朗讀中結(jié)束。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定** 教學(xué)設(shè)計(粵教版高二選修)]

方山子課件 篇8

《方山子傳》教學(xué)設(shè)計

一、導(dǎo)入

大家必須聽說過“河?xùn)|獅吼”這個成語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這個可憐的“龍丘居士”陳季常就是我們這天課文的主角下面我們來學(xué)習(xí)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先生的《方山子傳》,全面了解一下方山子的人物形象。板書:《方山子傳》

二、自主探究

1、放開喉嚨,自讀課文,讀通文意。

2、課堂檢測:

1、通假字

前十有。九年(“有”通“又”猶見。于眉間(“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往往陽??窆肝?“陽”通“佯”,假裝)

2、古今異義

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義:妻子和女兒。今義:妻子)

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

..乎(古義:遺留下的樣式。今義:死人的照片)

河北

..有田(古義:黃河以北。今義:河北省)

2、重點字詞

與公侯等。(等同,相似)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神色)

見其所著。帽(戴)過岐亭,適。見焉(恰好)

3、詞類活用

余既聳然異之(意動用法,以為異)庵居蔬食(名詞作狀語;以庵為居,以蔬菜為食)見方山子從兩騎(從,使動用法,使跟從)歲得帛千匹(名詞作狀語)

4、文言句式

然終不遇(被動句,不被提拔重用)

此吾故人陳V季常也(決定句)

何為而在此(賓語前置)

鵲起于前(狀語后置)

三、合作探究

2、文中蘇軾對方山子“聳然而異之”,那么方山子的“異”表此刻哪呢

明確:(一是他與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氣方剛,一身俠氣

成年--折節(jié)讀書,有志用世

晚年--無所遇合,遁于光、黃間

(二是生活態(tài)度的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四是其家庭狀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fēng):

世有勛閥,歲得帛千匹。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3、“前俠后隱”能夠概括方山子的行跡,那么“俠”生動地體此刻哪個情節(jié)如此豪俠之人,為何要隱

明確:①“俠”體此刻——方山子西山怒馬射鵲,與作者立刻論用兵及古今成敗。

②為何要隱:原文——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

有志于用世,卻不得賞識任用,仕進無門,退隱以明志。

4、蘇軾寫作本文僅僅是為了記方山子其人嗎還是另有深意

明確: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借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隱約折射,作者結(jié)合自己當(dāng)時被貶的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寓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但方以文為禍,不便直言,于是隱約其辭,語多深婉。在這個好處上,能夠說,《方山子傳》是蘇軾在黃州心態(tài)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四、課堂小結(jié)

對照方山子,作者找到了人生失意時的生命抉擇。我們的人生也就應(yīng)向方山子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應(yīng)堅守生命的清白與達觀。

方山子課件 篇9

3、學(xué)習(xí)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說理的寫作技巧和生動傳神的語言。

4、了解作者對現(xiàn)實的批判和對現(xiàn)世的憂憤之情,增強時代的責(zé)任感。

教學(xué)設(shè)計>文章以“鞭賈”為題,其實只是教學(xué)設(shè)計>文章主旨的一個引子,即用賣鞭人的話來影射當(dāng)時的官員,體現(xiàn)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柳宗元,字子厚,河?xùn)|人,唐代唯物主義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學(xué)家。他21歲考取進士,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負(fù),參加了主張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后改任柳州刺史,47歲死于柳州。在文學(xué)上他與韓愈一道倡導(dǎo)了中唐的古文運動,在文藝?yán)碚摵蛣?chuàng)作實踐上都有卓越貢獻。

中唐時期社會上流行著一種很不好的風(fēng)尚,許多官員好高騖遠(yuǎn),往往認(rèn)為自己的才能與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勢,引起了社會上一種廣泛地追逐虛名而不重務(wù)實的浮夸之風(fēng),柳宗元有感于這種社會風(fēng)氣的危害之重,而借賣鞭者之言諷刺世俗之風(fēng)。

市之鬻鞭者鬻:讀音yù,賣,人問之,其賈宜五十賈:讀音gǔ,價,必四五萬。復(fù)之以五十復(fù):回復(fù),這里指還價,則伏而笑付:彎腰;以五百,則小怒;五千,則大怒;必以五萬而后可。

有富者子,適市買鞭適:到,出五萬,持以夸余:向我夸耀。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拳蹙:卷曲,收縮。遂:順?biāo)欤嬲?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蹇仄:蹇讀音jiǎn。歪斜。植:直;其行水者行水:鞭子的纓,一去一來不相承:銜接和諧流暢;其節(jié)朽墨而無文朽墨:朽敗晦暗。文:紋理;掐之滅爪滅:讀音mò,說明沒有韌性,而不得其所窮:盡;舉之,翲然若揮虛焉翲:飄。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愛五萬?”曰:“吾愛其黃而澤,且賈云者……”余乃召僮爚湯以濯之爚湯:爚讀音yuè,火光,這里作動詞,燒。湯:熱水。濯:讀音zhuó,洗,則遬然枯遬:讀音sù,收縮,蒼然白。向之黃者梔也梔:讀音zhī,梔子樹的果實可以做黃色染料,澤者蠟也。富者不悅,然猶持之三年,后出東郊,爭道長樂坡下。馬相踶:踢,因大擊,鞭折而為五六。馬踶不已,墜于地,傷焉。視其內(nèi)則空空然,其理若糞壤,無所賴者。

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于朝者,當(dāng)分則善,一誤而過其分則喜,當(dāng)其分則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

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無事,雖過三年不害。當(dāng)其有事,驅(qū)之于陳力之列以御乎物陳力:出力。御:治理,夫以空空之內(nèi),糞壤之理,而責(zé)其大擊之效,惡有不折其用而獲墜傷之患者乎?

市場上有個賣鞭子的人,別人問價,他的鞭子只值五十,他必定說四五萬。還價五十,就假裝笑彎了腰;還五百,就假裝有點惱火;還五千,就假裝大怒;必須要以五萬的價錢才行。

有個富家子,到市場買鞭子,出五萬買了他的鞭子,拿著來向我夸耀??茨潜拮拥捻敹耍砬皇嬲?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鞭子的纓,前后銜接不和諧流暢;它的節(jié)朽敗還沒有紋理;用指甲掐感覺指甲陷進去而沒有盡頭,缺乏韌性的反作用力;舉起它,飄飄然如同無物。我說:“你怎么買這樣的鞭子卻不可惜那五萬啊?”回答說:“我喜歡它的黃色和有光澤,并且賣的人說……”

我便叫童仆燒熱水來洗那鞭子,馬上就收縮并枯萎,蒼然發(fā)白。原來的黃色是染的,光澤是上了蠟。富人不高興,但是還用它用了三年,后來有一天從東郊出城,在長樂坡下與人爭道。馬互相踢,于是拼命甩鞭子,鞭子折斷成五六節(jié)。馬互相踢打不停,掉落在地上,鞭子損毀了??茨潜拮永锩媸强湛杖缫玻馁|(zhì)地如糞土,無所依賴所以落地即毀。

當(dāng)今那些偽裝自己的外貌、粉飾自己的言論,以求在朝廷推銷自己的人,適合官員的能耐就還好,一旦錯給了職位超過其能耐就開心,只是適合他們的能耐的.官職他們就反而會惱怒地說:“我為什么不能是公卿?”這樣而官到公卿的還真多啊。處在沒事的時候,即便過個三年也不會有什么損害。一旦有事,派他們成為出力的一員去治理事物時,就用那如同以空空如也的能耐,糞土一樣的質(zhì)地,而責(zé)成他們實現(xiàn)大力甩鞭的效用,還有不在用的時候被折斷而以致于墜地、損毀的憂患嗎?感:是力所能及的官多呢,還是力有不逮的官多呢?從處理事物的能力的要求來說,老百姓有句話:越大的官越容易當(dāng)。

教學(xué)設(shè)計>文章篇幅短小,只有兩個自然段,符合一般小品文的格式:第一自然段,敘述故事情節(jié)為下文做好鋪墊;第二自然段,由前文引入作者的寫作目的,借以諷刺當(dāng)世的官員。關(guān)系如圖所示:

本文通過對買鞭人和賣鞭人的話語,引入作者對時下官員的抨擊,進行了巧妙的政治聯(lián)想,緊緊抓住鞭的質(zhì)地進行描繪,并與朝中官員的個人能力緊密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種強烈的隱喻關(guān)系??梢哉f是對當(dāng)時官場中個別官員的一種激烈抨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題。

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謙恭簡素,遇人長幼如一。遠(yuǎn)近慕其行,來學(xué)者跡接于道。閭里有爭訟,不詣官而詣城決之。有盜其樹者,城遇之,慮其恥,退自匿。嘗絕糧,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臥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負(fù)以歸。及覺,痛咎謝,城曰:“寒而飲,何責(zé)焉?”歲饑,屑榆為粥,講論不輟?;虬漯H,與之食,不納。山東節(jié)度府聞城義者,發(fā)使遺五百縑,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辭,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fā)。會里人鄒俶欲葬親,貸于人無得,城知其然,舉縑與之。李泌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諫議大夫。初,城未起,縉紳想見風(fēng)采。既處諫諍官,士以為且死職,天下益憚之。及受命,它諫官論事苛細(xì)紛紛,帝厭苦,而城浸聞得失且熟,猶未肯言。及裴延齡誣逐陸贄等,帝怒甚,無敢言,城聞,曰:“吾諫官,不可令天子殺無罪大臣。”乃上疏極論延齡罪,慷慨引義,申直贄等,累日不止。聞?wù)吆畱?,城愈厲。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遷國子司業(yè),簡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罷。躬講經(jīng)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約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謫連州。使捕跡,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門,引約飲食訖,步至都外與別。帝惡城黨有罪,出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罰罰之,宜賞賞之,不以簿書(注)介意。月俸取足則已,官收其余。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陽城的品行深受人們的景仰。遠(yuǎn)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來求學(xué)的人接連不斷,當(dāng)?shù)氐娜擞辛藸巿?zhí),就請陽城來裁決。

B.陽城為人寬厚仁慈。對于偷盜他家樹的人,陽城退步避讓,以免對方羞愧;對于擅自以米換酒喝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陽城將他背回了家,并寬慰他,讓他不必自責(zé)。

C.陽城忠于職守,直言敢諫。他雖不如其他諫官那樣對政務(wù)事必躬親,但在大臣遭陷害,無人敢言時,他卻能不懼觸犯君威,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

D.陽城教化有道。他擔(dān)任國子司業(yè),對于太學(xué)諸生,獎掖孝道德行出眾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學(xué)諸生都能嚴(yán)守法度。

(1)或哀其餒,與之食,不納。

2.解析:C.古代漢語意為拘謹(jǐn)貌,現(xiàn)代漢語意為過分計較瑣細(xì)的或無關(guān)緊要的事物。古今意義不同;A.所得所失,利弊。古今意義相同;B.充滿正氣,情緒激昂。古今意義相同;D.介意,用于否定詞后。古今意義相同。

4.解析:“他雖不如其他諫官那樣對政務(wù)事必躬親”錯,應(yīng)是其他諫官都只是就繁雜瑣屑的事頻頻進諫,使得皇帝很厭煩。

5. (1)有人憐憫他饑餓,給他食物,他不肯接受。

(2)刑使循蹤追捕,在陽城家中將他抓獲。

方山子課件 篇10

知識與能力目標(biāo)? 熟讀課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閱讀能力;理解方山子之“異”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借傳主形象體現(xiàn)自己情志的筆法,提高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biāo)? 體會本構(gòu)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與奇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biāo)?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實質(zhì)。

教學(xué)重點? 理解方山子的個性及其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原因。

教學(xué)難點? 深層理解方山子之“異”的內(nèi)涵。

1. 同學(xué)們看過香港電影《河?xùn)|獅吼》嗎?影片講述了風(fēng)流才子陳季常和他的妻子柳氏之間的故事。傳說蘇東坡與陳季常是好朋友,都喜歡游山玩水,寫詩作賦,飲酒聊天。他們在飲酒時,喜歡請來美女歌舞助興,可陳季常的夫人柳月娥很愛吃醋,常常用木杖敲家里的墻壁,賓客面面相覷,只能尷尬離場。為此蘇東坡寫了首詩,送給陳V。這首詩是:“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闭f河?xùn)|獅子,是因為柳月娥老家是河?xùn)|人。這就是成語“河?xùn)|獅吼”的來歷。這個成語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由此陳季常成為了怕老婆的典型代表。那么,在蘇東坡的文章里,陳季常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呢?今天我們走進《方山子傳》,一起來了解了解他。

2. 方山子,即宋代陳V,字季常,號方山子,別號龍邱先生。晚年隱于光州、黃州間。蘇軾任鳳翔簽判時與其相識。

3.傳:文體的一種。是以記載人物事跡為主的一種文章。本文是元豐四年(1081)蘇軾被貶在黃州時為他的好友陳V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別傳。

一般人物傳記寫作常規(guī):介紹人物姓氏、籍貫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等,一般采用平鋪直敘的寫法。

2.詞類活用。

3.一詞多義。

4.古今異義。

①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古義:流傳下來的樣子。今義:人死后留下的畫像。)

7.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

方山子逐漸長大成人以后,就一改往昔所為而專心讀書,希望通過讀書施展自己的抱負(fù),但始終沒有得到朝廷賞識重用的機會。

②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

這難道是古代方山冠流傳下來的樣子嗎?

③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這些離現(xiàn)在才多長時間啊,那精明勇敢的神色仍然隱隱出現(xiàn)在眉宇之間,又怎么會是一般的山中隱士呢!

④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

然而方山子出生于累世都有功勞的門第,應(yīng)該得到官位,如果讓他從事政事,到現(xiàn)在早就有顯赫的聲名了。

⑤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但他都舍棄而不取,獨獨到這窮山中隱居,這豈是無緣無故而能如此的'呢?

1. 指名朗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方山子名字由來;方山子現(xiàn)狀;方山子往事;方山子家世;方山子與光、黃間異人的不同。

家庭背景:富二代、官二代(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

生平簡歷: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方山子怒馬射鵲,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時豪士。晚年(今時)――遁于光、黃間,居岐亭,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人莫識也。顯聞富貴,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

3. 探究:從鑒賞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作者的是他的“異”,那么方山子的“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陳季常有用世之志: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血氣方剛,一身俠氣;成年折節(jié)讀書,有志用世;晚年無所遇合,遁于光、黃間。

陳季常有用世之才:“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陳季常有“顯聞”“富樂”的條件:“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

陳季常來此后的態(tài)度: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方山子的“異”表現(xiàn)在:

4. 方山子“異”的內(nèi)涵實質(zhì)。

方山子“異”在皆棄不取,享受所得。

世道渾濁,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揚起波,()于是毅然棄俗世中熙熙攘攘的顯聞、富樂,選擇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生活,回歸生命本身。這份生命取向驚世駭俗,這是方山子之“異”第一層含義――世道渾濁,人生不遇,棄富貴榮華;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的生命取向讓人驚異!

做出一份棄富貴守清貧的選擇對于通俗意義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貧中活得怡然自樂、活得通脫則更不容易。方山子之“異”的第二層含義――他安貧樂道,活出了一種人生意境!不悔選擇,安貧樂道,活出一份云淡風(fēng)輕的人生意境,讓人驚嘆!

5. 作者描寫方山子的方法。

反面襯托: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見。

1. 蘇軾與方山子有共同遭遇嗎?

明確: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當(dāng)團練副使,對官場心灰意冷的蘇軾,在黃州縱情山水,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章。在黃州,遇到了老朋友陳季常,他鄉(xiāng)遇故知,自然要相互打聽近況,蘇軾于是將原因告訴了陳季常。

3. 為什么方山子聽了蘇軾的遭遇后,表現(xiàn)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態(tài)?

明確:這是一次很生動傳神的人物細(xì)節(jié)刻畫。俯仰之間是一份人生況味,是一種人生姿態(tài)!不答是因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淪;繼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對待生命態(tài)度,笑對人生,放下滄桑,不以物傷性,自得人生!這既表現(xiàn)了方山子對于黑暗腐敗的世道的熟悉,因為他是過來人,所以見怪不驚。又極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對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對打擊誣蔑蘇軾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視。所以笑過之后邀請作者住宿在自己破舊的家里,讓作者自己感受遠(yuǎn)離政治的安寧。

4. 第四段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確:為了突出其“異”于常人之處,甘心放棄顯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處。作者在此極度贊頌方山子超脫世俗的高尚美德。

5.文章主旨:贊賞陳V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藉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

1.“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請問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豐滿形象的?

明確:

⑴把敘事、描寫、議論融為一體。

⑵奇妙的構(gòu)思。

敘述:概述方山子→他鄉(xiāng)遇故知→倒敘→補敘→對方山子之贊頌。

從結(jié)構(gòu)上看沒有像一般傳記,平鋪直敘地介紹人物的姓氏、鄉(xiāng)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隨物賦形”極其切合隱士的身份,由隱而顯,由略而詳,層層設(shè)疑,層層呼應(yīng),愈深愈見方山子的不同尋常和卓立無匹。

⑶奇妙的語言。

大師用字準(zhǔn)確而含蓄,字里行間飽含感情,細(xì)節(jié)描寫、形象描寫?yīng)毦呓承?,故有言簡意豐的藝術(shù)效果。

如:當(dāng)?shù)弥髡弑毁H黃州的原因后,這位作為故人的隱士,竟一點也沒有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在這里,作者再度向讀者渲染了隱士的特征,不僅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其神態(tài),而且也蘊涵了多少人生的滄桑與感慨!

⑷隱約的折射。

作者結(jié)合自己當(dāng)時被貶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的不遇,又寫自己的詩文被禍,不直言,于是隱約其辭,語多委婉。

2.課堂結(jié)語: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當(dāng)代中學(xué)生不僅應(yīng)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鍥而不舍”的恒心,“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的壯心;還應(yīng)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的心態(tài),“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達則兼濟天下”的志向,“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態(tài)度。蘇軾對照方山子,找到了人生失意時的生命抉擇,我們的人生也應(yīng)該像方山子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堅守生命的清白與達觀。

方山子課件 篇11

蘇軾(1037-1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學(xué)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于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郟縣,追謚文忠公。

二、寫作動機:

作者選擇某人作為傳主,一定是對方的身上有著某些令他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貧賤的行動,對大難不死的蘇軾有不少的觸動,作者結(jié)合自己當(dāng)時被貶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黃州心態(tài)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三、研讀課文;

1、?鑒賞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作者的是他的“異”,那么方山子的“異”表現(xiàn)在哪呢?

(二)是生活態(tài)度的獨特: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四)是其家庭情況及其大氣、大方的行為作風(fēng):

2、第一自然段哪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與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兩次邂逅作對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尋常的隱逸之輩,兩次邂逅所見有何不同?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

4、思考:為什么方山子聽了蘇軾的遭遇后,表現(xiàn)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態(tài)?

明確:這既表現(xiàn)了方山子對于黑暗腐敗的世道的熟悉,因為他是過來的,所以見怪不驚。又極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對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對打擊誣蔑蘇軾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視。

6、第四自然段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確:為了突出其“異”于常人之處,甘心放棄顯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處。作者在此極度贊頌方山子超脫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贊語僅最后“此豈無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黃其他“陽狂垢污“的異人來反襯方山子,表達了作者對方山子及其同類人生活的向往。所謂異人的“陽狂”之行乃是一種掩飾,是為了壓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嗎?作者以疑似的口吻問他是否見過“陽狂垢污”的異人,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異人。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借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游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xiāng)里的游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fā)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dāng)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來往于山里,沒有人認(rèn)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jīng)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啊喲,這是我的老朋友陳V陳季常呀,怎么會住在這里的呢?”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我到這里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語,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兒奴仆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

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曾是個嗜酒弄劍,揮金如土的游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游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wù)撈鹩帽兰肮沤癯蓴≈?,自認(rèn)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xiàn),這怎么會是一位蟄居山中的人呢?br>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勛之家,例應(yīng)有官做,假如他能廁身官場,到現(xiàn)在已得高官榮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了,偏要來到窮僻的山溝里,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

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方山子課件 篇12

作者:蘇軾

方山子,光、黃①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②為人,閭里③之俠皆宗④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⑤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⑥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⑦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⑨獨出,一發(fā)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伲箯氖掠谄溟g,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⑩見之歟?

【注釋】

① 光、黃:即光州和黃州。光州和黃州鄰接,宋時同屬淮南西路。

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漢時的游俠,喜替人排憂解難。

③ 閭里:鄉(xiāng)里。

④ 宗:推崇,歸附。

⑤ 方山冠:漢代祭祀宗廟時樂舞者所戴的一種帽子。唐宋時,隱者常喜戴之。

⑥ 謫:降職。蘇軾是在元豐三年(1080年)貶到黃州的 。 黃:今湖北黃岡 。

⑦ 使酒:酗酒任性。

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鳳翔府簽判。

⑨ 怒馬:使馬怒,即縱馬向前。⑩ 儻:倘或。 歧山:地名,指風(fēng)翔。

【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 年輕時, 仰慕漢代游俠朱家、郭解的為人, 鄉(xiāng)里的游俠之士都尊奉他。 年歲稍長, 就改變志趣,發(fā)奮讀書, 想以此來馳名當(dāng)代, 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 。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 ,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 放棄坐車騎馬, 毀壞書生衣帽, 徒步來往于山里, 沒有人認(rèn)識他。 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 就說:“ 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 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 有一次經(jīng)過岐亭時 ,正巧碰見了他。 我說:“啊喲,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么會住在這里的呢?” 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我到這里來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訴了他, 他低頭不語, 繼而仰天大笑, 請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仆都顯出怡然自得的樣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 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 酗酒任性, 喜歡使劍 , 揮金如土的游俠之士。 十九年前, 我在岐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隨從, 身藏兩箭,在西山游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 ,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wù)撈鹩帽兰肮沤癯蓴≈拢?自認(rèn)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 ,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xiàn),這怎么會是一位蟄居隱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勛之家, 例應(yīng)有官做 ,假如他能置身官場,到現(xiàn)在已得聲名顯赫了。他原有家在洛陽, 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 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 。然而他都拋開不去享用,偏偏要來到窮僻的山里, 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

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逸士, 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 但是無法見到他們; 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解析】

1、奇妙構(gòu)思

重點寫隱居時的生活和思想態(tài)度(隨物賦形)

主旨:說明方山子為棄顯聞富樂,獨來窮山中的異人。文體:形式為應(yīng)用文(傳記:他傳);內(nèi)容為記敘文。

2、奇妙語言

用字準(zhǔn)確而含蓄,字里行間飽受感情。寫出作者想見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悅之情。渲染了隱士的特征。

3、隱約的折射

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貧賤,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實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卻不得賞識任用,仕進無門,退隱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為“懷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貧賤的行動,作者結(jié)合自己當(dāng)時被貶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黃州心態(tài)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方山子課件 篇13

宋代蘇軾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伲箯氖掠谄溟g,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倘見之歟?

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游俠朱家、郭解的品行,鄉(xiāng)里的游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fā)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dāng)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在山里來往,沒有人認(rèn)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jīng)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哎,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么會在這里呢?”方山子也很驚訝,問我到這里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回答,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奴仆都顯出怡然自得的樣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叵肫鸱缴阶幽贻p的時候,是酗酒任性,喜歡使劍,揮金如土的游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的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游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wù)撈鹩帽兰肮沤癯蓴≈?,自認(rèn)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xiàn),這怎么會是一位隱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勛之家,理應(yīng)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場,到現(xiàn)在已得聲名顯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不去享用,偏偏要來到窮僻的山里,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異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注釋

方山子:即陳慥,字季常。

光、黃:光州、黃州,兩州連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縣。

隱人:隱士。

朱家、郭解:西漢時著名游俠,見《史記·游俠列傳》。

.閭里:鄉(xiāng)里。

俠:俠義之士。

宗之:崇拜他,以他為首。宗,尊奉。

折節(jié):改變原來的志趣和行為。《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xí)弓馬······長乃折節(jié)好古學(xué)?!?/p>

“馳騁”句:在當(dāng)代施展才學(xué)抱負(fù)。

遁:遁世隱居。

岐亭:宋時黃州的鎮(zhèn)名,在今湖北麻城縣西南。

屋:帽頂。

豈:其意為“(這)難道不是······”。

方山冠:唐宋時隱士戴的帽子。

遺象:猶遺制。

“余謫居”三句:蘇軾《岐亭五首敘》:“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恤季常也。為留五日,斌詩一篇而去?!敝啠德?。

矍(jué)然:驚訝睜眼相視貌。

“環(huán)堵”一句:用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huán)堵縈然,不蔽風(fēng)日”成句,謂室內(nèi)空無所有。

使酒:喝醉酒后愛發(fā)脾氣,任性而行。

余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蘇軾任風(fēng)翔府簽判,時陳糙之父陳希亮知鳳翔府。蘇軾這時始與陳糙相識訂交。岐山,指鳳翔。鳳翔有岐山。

怒馬:憤怒地鞭馬獨自沖出去。

“一發(fā)”一句:一箭射中它。

“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氣度。精悍,精明強干。

“然方山子”二句:蘇軾《陳公弼傳》:陳希亮(公弼)“當(dāng)蔭補子弟,輒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糙?!笔烙袆组y:世代有功勛,屬世襲門閥。

窮山中:荒僻的山中?!按素M”一句:難道沒有獨特的造詣修養(yǎng)能夠作到這一點嗎?

異人:指特立獨行的隱淪之士。

佯狂:裝瘋。

垢污: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們認(rèn)為是德行上的垢污。

儻:或者。

文言現(xiàn)象

通假字

1、陽:通“佯”,假裝

2、儻:通“倘”

一詞多意

1、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使從事于期間,今已顯聞

聞:交往/出名;

2、余既聳然異之/余聞光、黃間多異人

異:對……感到奇怪/與眾不同的;

3、使從事于期間,今已顯聞/使騎逐而射之,不獲

使:假使/讓,叫

賞析

重點寫隱居時的生活和思想態(tài)度(隨物賦形)。主旨:說明方山子為棄顯聞富樂,獨來窮山中的異人。文體:形式為應(yīng)用文(傳記:他傳);內(nèi)容為記敘文。用字準(zhǔn)確而含蓄,字里行間飽受感情。寫出作者想見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悅之情。渲染了隱士的特征。。

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貧賤,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實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卻不得賞識任用,仕進無門,退隱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為“懷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貧賤的行動,作者結(jié)合自己當(dāng)時被貶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黃州心態(tài)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創(chuàng)作背景

元豐三年(1080年),陳慥聽說蘇軾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過往頻繁。據(jù)蘇軾自己統(tǒng)計,在黃州四年,他“三往見季常,季常七來見余,蓋相從百余日也”(詳《岐亭五首》)。兩人情至深,故蘇軾于元豐四年(1081年)寫下了這篇散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游俠朱家、郭解的品行,鄉(xiāng)里的游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fā)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dāng)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在山里來往,沒有人認(rèn)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jīng)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哎,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么會在這里呢?”方山子也很驚訝,問我到這里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回答,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奴仆都顯出怡然自得的樣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叵肫鸱缴阶幽贻p的時候,是酗酒任性,喜歡使劍,揮金如土的游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的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游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wù)撈鹩帽兰肮沤癯蓴≈?,自認(rèn)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xiàn),這怎么會是一位隱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勛之家,理應(yīng)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場,到現(xiàn)在已得聲名顯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不去享用,偏偏要來到窮僻的山里,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異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方山子課件 篇14

原創(chuàng): 楊華當(dāng)

教學(xué)目標(biāo)

知識與能力目標(biāo)? 熟讀課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閱讀能力;理解方山子之“異”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借傳主形象體現(xiàn)自己情志的筆法,提高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biāo)? 體會本構(gòu)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與奇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biāo)?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實質(zhì)。

教學(xué)重點? 理解方山子的個性及其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原因。

教學(xué)難點? 深層理解方山子之“異”的內(nèi)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因勢利導(dǎo)

1、 同學(xué)們看過香港電影《河?xùn)|獅吼》嗎?影片講述了風(fēng)流才子陳季常和他的妻子柳氏之間的故事。傳說蘇東坡與陳季常是好朋友,都喜歡游山玩水,寫詩作賦,飲酒聊天。他們在飲酒時,喜歡請來美女歌舞助興,可陳季常的夫人柳月娥很愛吃醋,常常用木杖敲家里的墻壁,賓客面面相覷,只能尷尬離場。為此蘇東坡寫了首詩,送給陳慥。這首詩是:“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闭f河?xùn)|獅子,是因為柳月娥老家是河?xùn)|人。這就是成語“河?xùn)|獅吼”的來歷。這個成語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由此陳季常成為了怕老婆的典型代表。那么,在蘇東坡的文章里,陳季常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呢?今天我們走進《方山子傳》,一起來了解了解他。

2、 方山子,即宋代陳慥,字季常,號方山子,別號龍邱先生。晚年隱于光州、黃州間。蘇軾任鳳翔簽判時與其相識。

3、傳:文體的一種。是以記載人物事跡為主的一種文章。本文是元豐四年(1081)蘇軾被貶在黃州時為他的好友陳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別傳。

一般人物傳記寫作常規(guī):介紹人物姓氏、籍貫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等,一般采用平鋪直敘的寫法。

二、循序漸進

要求:對照注釋,自讀課文,解決下面的問題。

1、通假字。

①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②猶見于眉間:“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③往往陽狂垢污:“陽”通“佯”,假裝。

2、詞類活用。

①余既聳然異之:異,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

②歲得帛千匹:歲,名詞作狀語,每一年。

③見方山子從兩騎:從,使動用法,使……跟從。

④庵居蔬食:名詞作動詞;以庵為居,以蔬菜為食。

⑤鵲起于前:名詞作狀語,像鵲一樣。

3、一詞多義。

之:①而豈山中之人哉( 的,結(jié)構(gòu)助詞)

②余既聳然異之(他,代詞)

③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 (鵲,代詞)

聞:①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相聞,此指往來)

②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名聲,名望,名詞)

使:①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假使,連詞)

②使騎逐而射之(派,讓,動詞)

4、古今異義。

①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古義:流傳下來的樣子。今義:人死后留下的畫像。)

②折節(jié)讀書。(古義:改變作風(fēng),志趣。今義:為兩個不同的詞。)

③使從事于其間。(古義:任職。今義:指投身到事業(yè)中。)

④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義:妻子和女兒。今義:妻子。)

5、重點字詞。

與公侯等。(等同,相似)

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神色)

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名聲遠(yuǎn)播)

此豈無得而然哉。(這樣)

見其所著帽。(戴)

6、文言句式。

①徒步往來山中。(省略句)

②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判斷句 )

③何為而在此?(賓語前置句)

④呼余宿其家。(狀語后置句、省略句)

⑤鵲起于前。(狀語后置句)

⑥歲得帛千匹。(定語后置句)

⑦然終不遇。(被動句,不被提拔重用)

7、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

方山子逐漸長大成人以后,就一改往昔所為而專心讀書,希望通過讀書施展自己的抱負(fù),但始終沒有得到朝廷賞識重用的機會。

②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

這難道是古代方山冠流傳下來的樣子嗎?

③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這些離現(xiàn)在才多長時間啊,那精明勇敢的神色仍然隱隱出現(xiàn)在眉宇之間,又怎么會是一般的山中隱士呢!

④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

然而方山子出生于累世都有功勞的門第,應(yīng)該得到官位,如果讓他從事政事,到現(xiàn)在早就有顯赫的聲名了。

⑤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但他都舍棄而不取,獨獨到這窮山中隱居,這豈是無緣無故而能如此的'呢?

三、析毫剖釐

1、 指名朗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方山子名字由來;方山子現(xiàn)狀;方山子往事;方山子家世;方山子與光、黃間異人的不同。

2、 給方山子建檔案(對傳主形象有初步了解)

名:陳慥

字:季常

號:方山子

號的來歷:其所著帽,方聳而高,似“古方山冠”

住址:光、黃一帶的岐亭

職業(yè):自由職業(yè)者

經(jīng)濟狀況:赤貧(徒步往來山中,庵居蔬食,環(huán)堵蕭然)

家庭背景:富二代、官二代(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

生平簡歷: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方山子怒馬射鵲,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時豪士。晚年(今時)——遁于光、黃間,居岐亭,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人莫識也。顯聞富貴,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

3、 探究:從鑒賞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動作者的是他的“異”,那么方山子的“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陳季常有用世之志: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血氣方剛,一身俠氣;成年折節(jié)讀書,有志用世;晚年無所遇合,遁于光、黃間。

陳季常有用世之才:“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陳季常有“顯聞”“富樂”的條件:“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伲箯氖掠谄溟g,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p>

陳季常來此后的態(tài)度:庵居蔬食,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不與世相聞,人莫識也。

方山子的“異”表現(xiàn)在:

人生道路:少年俠氣而晚年避世。

生活態(tài)度:世有勛閥而山居隱逸。

精神面貌:環(huán)堵蕭然而怡然自得。

人生境遇:文武全才而終生不遇。

4、 方山子“異”的內(nèi)涵實質(zhì)。

方山子“異”在皆棄不取,享受所得。

世道渾濁,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揚起波,()于是毅然棄俗世中熙熙攘攘的顯聞、富樂,選擇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生活,回歸生命本身。這份生命取向驚世駭俗,這是方山子之“異”第一層含義——世道渾濁,人生不遇,棄富貴榮華;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的生命取向讓人驚異!

做出一份棄富貴守清貧的選擇對于通俗意義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貧中活得怡然自樂、活得通脫則更不容易。方山子之“異”的第二層含義——他安貧樂道,活出了一種人生意境!不悔選擇,安貧樂道,活出一份云淡風(fēng)輕的人生意境,讓人驚嘆!

5、 作者描寫方山子的方法。

正面描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

正面襯托: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反面襯托: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見。

四、疑義共析

1、 蘇軾與方山子有共同遭遇嗎?

明確:懷才不遇。

2、 蘇軾為什么會來到黃州?(引出創(chuàng)作背景)

明確: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當(dāng)團練副使,對官場心灰意冷的蘇軾,在黃州縱情山水,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章。在黃州,遇到了老朋友陳季常,他鄉(xiāng)遇故知,自然要相互打聽近況,蘇軾于是將原因告訴了陳季常。

3、 為什么方山子聽了蘇軾的遭遇后,表現(xiàn)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態(tài)?

明確:這是一次很生動傳神的人物細(xì)節(jié)刻畫。俯仰之間是一份人生況味,是一種人生姿態(tài)!不答是因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淪;繼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對待生命態(tài)度,笑對人生,放下滄桑,不以物傷性,自得人生!這既表現(xiàn)了方山子對于黑暗腐敗的世道的熟悉,因為他是過來人,所以見怪不驚。又極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對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對打擊誣蔑蘇軾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視。所以笑過之后邀請作者住宿在自己破舊的家里,讓作者自己感受遠(yuǎn)離政治的安寧。

4、 第四段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確:為了突出其“異”于常人之處,甘心放棄顯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處。作者在此極度贊頌方山子超脫世俗的高尚美德。

5、文章主旨:贊賞陳慥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藉此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

五、引伸觸類

1、“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請問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豐滿形象的?

明確:

⑴把敘事、描寫、議論融為一體。

⑵奇妙的構(gòu)思。

敘述:概述方山子→他鄉(xiāng)遇故知→倒敘→補敘→對方山子之贊頌。

從結(jié)構(gòu)上看沒有像一般傳記,平鋪直敘地介紹人物的姓氏、鄉(xiāng)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隨物賦形”極其切合隱士的身份,由隱而顯,由略而詳,層層設(shè)疑,層層呼應(yīng),愈深愈見方山子的不同尋常和卓立無匹。

⑶奇妙的語言。

大師用字準(zhǔn)確而含蓄,字里行間飽含感情,細(xì)節(jié)描寫、形象描寫?yīng)毦呓承?,故有言簡意豐的藝術(shù)效果。

如:當(dāng)?shù)弥髡弑毁H黃州的原因后,這位作為故人的隱士,竟一點也沒有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在這里,作者再度向讀者渲染了隱士的特征,不僅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其神態(tài),而且也蘊涵了多少人生的滄桑與感慨!

⑷隱約的折射。

作者結(jié)合自己當(dāng)時被貶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的不遇,又寫自己的詩文被禍,不直言,于是隱約其辭,語多委婉。

2、課堂結(jié)語: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當(dāng)代中學(xué)生不僅應(yīng)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鍥而不舍”的恒心,“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的壯心;還應(yīng)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的心態(tài),“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達則兼濟天下”的志向,“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態(tài)度。蘇軾對照方山子,找到了人生失意時的生命抉擇,我們的人生也應(yīng)該像方山子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堅守生命的清白與達觀。

幼師資料《方山子課件十四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zhǔn)備了方山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黃山松課件十篇 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要知道教案課件寫的越好越充分,老師教學(xué)水平也不會很差。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整理的一些與您需要相關(guān)的:“黃山松課件”,希望這個建議能夠?qū)δ阌兴鶐椭绻阏J(rèn)為不錯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2024-04-02 閱讀全文
  • 夜宿山寺課件十一篇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zhǔn)備的工具,需要老師花心思去制作。創(chuàng)造是教學(xué)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體現(xiàn)在教案和課件中。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特意為您撰寫了一篇關(guān)于“夜宿山寺課件”的文章,希望您滿意。如果您喜歡這個網(wǎng)站,希望您能夠與您的朋友和家人分享!...
    2023-12-24 閱讀全文
  • 誡子書課件集錦十四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zhǔn)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xué)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有了資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是不是在尋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師資料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誡子書課件集錦十四篇”,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
    2024-04-29 閱讀全文
  • 餃子的課件熱門十四篇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zhǔn)備的人。在幼兒園教師的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提前準(zhǔn)備資料作為參考。資料可以指生產(chǎn)、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生產(chǎn)資料;生活資料。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xué)習(xí)工作靈感。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餃子的課件熱門十四篇”,歡迎收藏本網(wǎng)站,繼續(xù)關(guān)注...
    2023-12-25 閱讀全文
  • 大學(xué)課件十四篇 經(jīng)驗時常告訴我們,做事要提前做好準(zhǔn)備。平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zhǔn)備一些資料。資料是時代的記錄,它是產(chǎn)生于人類實踐活動。有了資料的幫助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如魚得水!你是不是在尋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師資料呢?以下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學(xué)課件十四篇”,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教材分析:這篇課...
    2023-09-15 閱讀全文

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要知道教案課件寫的越好越充分,老師教學(xué)水平也不會很差。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整理的一些與您需要相關(guān)的:“黃山松課件”,希望這個建議能夠?qū)δ阌兴鶐椭绻阏J(rèn)為不錯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2024-04-02 閱讀全文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zhǔn)備的工具,需要老師花心思去制作。創(chuàng)造是教學(xué)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體現(xiàn)在教案和課件中。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特意為您撰寫了一篇關(guān)于“夜宿山寺課件”的文章,希望您滿意。如果您喜歡這個網(wǎng)站,希望您能夠與您的朋友和家人分享!...

2023-12-24 閱讀全文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zhǔn)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xué)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有了資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是不是在尋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師資料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誡子書課件集錦十四篇”,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

2024-04-29 閱讀全文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zhǔn)備的人。在幼兒園教師的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提前準(zhǔn)備資料作為參考。資料可以指生產(chǎn)、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生產(chǎn)資料;生活資料。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xué)習(xí)工作靈感。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餃子的課件熱門十四篇”,歡迎收藏本網(wǎng)站,繼續(xù)關(guān)注...

2023-12-25 閱讀全文

經(jīng)驗時常告訴我們,做事要提前做好準(zhǔn)備。平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zhǔn)備一些資料。資料是時代的記錄,它是產(chǎn)生于人類實踐活動。有了資料的幫助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如魚得水!你是不是在尋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師資料呢?以下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學(xué)課件十四篇”,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教材分析:這篇課...

2023-09-15 閱讀全文